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stimation Method for Kill Probability Based on Random Residence Time Series
1
作者 刘超 王军 郭治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229-234,共6页
Relations between statistical residence time series and effective shooting are analyz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random residence time of maneuver targets crossing shot area in a given time. An estimat... Relations between statistical residence time series and effective shooting are analyz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random residence time of maneuver targets crossing shot area in a given time. An estimation method for kill probability is proposed, which solves the probability of number of residence times satisfied effective shooting in given time. Some expressions and their approximate formulae of kill probability are derived, under know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ce time serie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suitable for evaluating the hit ability of fire system for maneuver targets in random shoo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ability theory kill probability shooting area residence time Poisson process Gamma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挤压过程的分析方法——RTD分析、流变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学伟 魏益民 杜双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8-233,共6页
挤压过程的分析方法分为6种,着重介绍RTD分析和流变分析2种方法。首先介绍了停留时间分布(RTD)的测定方法、参数求解以及模拟分析,然后论述了流变特性的测定方法以及流变模型的建立。最后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挤压过程 分析方法 rtd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BR的RTD实验CFD模拟研究
3
作者 刘小雷 张文华 李鹏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405-409,共5页
为解决传统的流动和传质特性研究只能通过实验方法获得一些经验性关系的局限性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技术对微生态周期切换式厌氧系统(PABR:Periodic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进行了停留时间分布... 为解决传统的流动和传质特性研究只能通过实验方法获得一些经验性关系的局限性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技术对微生态周期切换式厌氧系统(PABR:Periodic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进行了停留时间分布(RTD: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实验的CFD模拟,以期为PABR构型改进、工况模拟、风险预测与评估等工作的开展提供节省人力物力的实施方案。利用COMSOL平台对PABR内水体的SOLID WORKS三维建模进行网格划分,进而使用单向流层流模块、稀物质传递模块及瞬态求解器,根据PABR试验装置实物RTD的边界条件进行模拟。应用Matlab对其实物与CFD模拟的标准化曲线分别进行归一化积分求解,判定其相似程度在可接受范围。最后利用COMSOL后处理技术可视化示踪剂在PABR内的流动和扩散过程,从而实现人机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 微生态周期切换式厌氧系统 停留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arkov链研究颗粒RTD曲线的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金桥 陈中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3年第1期8-11,共4页
Markov链模型是一种用于物理系统的随机过程方法 ,该研究在对喷射环管反应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Markov链模型的状态向量与停留时间分布的关系 ,开发了一种具有时间间隔的采样装置 ,该装置通过采出累积量来消除颗粒随机运动的影响 ,... Markov链模型是一种用于物理系统的随机过程方法 ,该研究在对喷射环管反应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Markov链模型的状态向量与停留时间分布的关系 ,开发了一种具有时间间隔的采样装置 ,该装置通过采出累积量来消除颗粒随机运动的影响 ,并应用Markov链模型的分析 ,获得采样的最小采样时间间隔 ,成功地测定了颗粒的RTD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MARKOV链 研究 模型 颗粒 rtd曲线 测定 停留时间分布 喷射环管反应器 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氧化硫磺化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连续化合成
5
作者 闵书樑 周长路 +3 位作者 王超颖 万海涛 俞伟 辛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2-809,共8页
利用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制作了一种厘米级类卡特彼勒3D微流控芯片,并在微流控芯片内以三氧化硫为磺化剂连续制备丹参酮ⅡA磺酸钠。停留时间分布测试结果表明:微流控芯片内的整体流动状态接近于平推流。最佳磺化条件为:磺化温度25℃,n(S... 利用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制作了一种厘米级类卡特彼勒3D微流控芯片,并在微流控芯片内以三氧化硫为磺化剂连续制备丹参酮ⅡA磺酸钠。停留时间分布测试结果表明:微流控芯片内的整体流动状态接近于平推流。最佳磺化条件为:磺化温度25℃,n(SO_(3))/n(丹参酮ⅡA)=2.0,停留时间2 min。与传统硫酸间歇工艺相比,丹参酮ⅡA磺酸钠产率由68.0%提升至92.3%,反应时间由120 min降低至2 min,E因子由27.7降低至2.1。实现了丹参酮IIA磺酸钠的绿色、安全、高效连续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硫 丹参酮ⅡA磺酸钠 微流控芯片 停留时间分布 绿色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噪声作用下周期调制双稳系统的驻留时间分布函数
6
作者 吴亚珍 孙中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2,共8页
提出了一种计算循环噪声作用下周期调制双稳系统驻留时间分布函数的理论方法。基于具有分段逃逸速率的两态模型理论,建立粒子逃逸的瞬时速率方程,推导得出驻留时间分布函数的递归表达式。基于此,分别计算信号振幅与循环噪声强度比值较... 提出了一种计算循环噪声作用下周期调制双稳系统驻留时间分布函数的理论方法。基于具有分段逃逸速率的两态模型理论,建立粒子逃逸的瞬时速率方程,推导得出驻留时间分布函数的递归表达式。基于此,分别计算信号振幅与循环噪声强度比值较大和较小2种不同情形下驻留时间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并且,从理论和数值模拟两方面分别阐明了循环噪声对驻留时间分布函数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驻留时间分布函数呈现指数衰减且在循环滞后时间处出现骤然下降趋势,且随着噪声强度和相关强度的增大驻留时间分布函数衰减速度变快,说明循环噪声能够加速粒子在势阱间的跃迁。此外,在周期信号的调制下,驻留时间分布函数在信号半周期的奇数倍处出现一系列峰值,这预示着系统发生了随机共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噪声 周期调制双稳系统 驻留时间分布函数 随机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残留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7
作者 吴湘琳 马红红 +2 位作者 马兴旺 单娜娜 杨志莹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86-1792,共7页
【目的】研究覆膜5、10、15、20、25、30年0~40 cm土层残膜量变化特征。【方法】(1)每个采样点5个样方,每个样方规格100 cm×100 cm,逐层测定0~40 cm土层残膜量;(2)地膜回收情况调查。【结果】(1)5~30年0~40 cm土层土壤残膜量排序20... 【目的】研究覆膜5、10、15、20、25、30年0~40 cm土层残膜量变化特征。【方法】(1)每个采样点5个样方,每个样方规格100 cm×100 cm,逐层测定0~40 cm土层残膜量;(2)地膜回收情况调查。【结果】(1)5~30年0~40 cm土层土壤残膜量排序20>15>5>10>25>30年,介于92.83~195.13 kg/hm^(2),平均值128.88 kg/hm^(2);(2)随着年限增加0~10 cm土层残膜量排序为5>10>30>15>25>20年,残膜量差异不显著;10~20 cm土层残膜量排序依次为15>20>30>10>5>25年,15、20年残膜量高,较5、10、25、30年差异显著;20~30 cm土层残膜量排序依次为15>20>10>25>5>30年,15、20年残膜量高,与5、30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30~40 cm土层残膜量排序依次为20>25>5>15>30>10年,20、25年残膜量高,与5、10、15、30年有显著差异。(3)随着土层深度增加5年各土层之间残膜量差异不显著;10年0~30 cm各土层残膜量差异不显著,30~40 cm较其它土层残膜量差异显著;15年10~20 cm与0~10 cm、30~40 cm土层残膜量差异显著,30~40 cm与10~20 cm,20~30 cm土层残膜量差异显著;20~30年各土层之间残膜量差异不显著。【结论】(1)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5~30年0~40 cm土层内残膜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覆膜20年时达到峰值,呈略下降的趋势;(2)随着覆膜年限增加5~30年0~10 cm土层残膜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总体量呈下降趋势;10~20 cm土层残膜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总体变化不明显;20~30 cm土层残膜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总体量呈略下降趋势;30~40 cm土层残膜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3)随着土层深度增加,5~30各年份残膜量呈下降趋势,残膜主要在0~30 cm累积,30~40 cm也有少量残片:覆膜5、10年0~10 cm土层为主要累积区;覆膜15、25、30年10~20 cm土层为主要累积区;覆膜20年0~10与10~20 cm土层残膜量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膜残留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错流反应器内流体流动过程研究
8
作者 俞志楠 李晓红 +1 位作者 郑毅骏 齐国祯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9-1435,共7页
通过Fluent流场模拟软件和冷模实验研究了错流反应器内气固停留时间分布(RTD),考察了进气分布器结构对流体流动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气分布器结构对气体RTD影响较小,主要影响气固接触方式及催化剂颗粒分布,使用多排喷口分布器较... 通过Fluent流场模拟软件和冷模实验研究了错流反应器内气固停留时间分布(RTD),考察了进气分布器结构对流体流动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气分布器结构对气体RTD影响较小,主要影响气固接触方式及催化剂颗粒分布,使用多排喷口分布器较优;沉降区内气体作旋流流动,导致气体停留时间较长,增加进气流量可使气体停留时间缩短,而催化剂颗粒停留时间远小于气体停留时间。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说明采用该模型预测流体流动过程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流反应器 短接触 停留时间分布 进气分布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搅拌装置的管式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秋月 张廷安 +1 位作者 曹晓畅 蒋孝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6-208,共3页
设计了一种带有机械搅拌装置的新型管式反应器.用NaCl溶液做示踪剂测定该管式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并计算了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采用L9(33)正交实验考察了流体在不同搅拌转速、不同流量及不同出口处的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 设计了一种带有机械搅拌装置的新型管式反应器.用NaCl溶液做示踪剂测定该管式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并计算了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采用L9(33)正交实验考察了流体在不同搅拌转速、不同流量及不同出口处的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状态接近活塞流,平均停留时间随流体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反应器长度的增加而增大,而随转速变化规律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反应器 停留时间分布 方差 活塞流 搅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R反应器在不同HRT下的流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耿亚鸽 张浩勤 +1 位作者 陈昊 刘金盾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92-94,107,共4页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是一种新型高效、极具应用前景的废水处理设备,水力特性是影响其处理效率的重要因素.用NaCl作示踪剂进行示踪脉冲响应试验,采用停留时间分布(RTD)法对ABR反应器的流态进行表征,测试研究了ABR反应器在几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是一种新型高效、极具应用前景的废水处理设备,水力特性是影响其处理效率的重要因素.用NaCl作示踪剂进行示踪脉冲响应试验,采用停留时间分布(RTD)法对ABR反应器的流态进行表征,测试研究了ABR反应器在几种HRT下的RTD曲线和水力特性参数,分析了HRT对其水力死区容积分数、串级模型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BR反应器的HRT在1~9h变化时,其死区容积分数小于0.30,在0.068~0.299之间.随着HRT的增大,死区容积分数减小,串级模型数增大,反应器内返混程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水力特性 停留时间分布 脉冲刺激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K型静态混合器停留时间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孟辉波 吴剑华 禹言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8年第2期59-62,67,共5页
结合脉冲示踪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的雷诺时均方程(RNAS)和重整化群的k-ε湍流模型计算SK型静态混合器内的浓度响应曲线。基于正交实验原理分析流体在不同混合元件长径比、不同监测位置及不同的进口流速下的停留时间分布特性,并计算... 结合脉冲示踪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的雷诺时均方程(RNAS)和重整化群的k-ε湍流模型计算SK型静态混合器内的浓度响应曲线。基于正交实验原理分析流体在不同混合元件长径比、不同监测位置及不同的进口流速下的停留时间分布特性,并计算了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来研究各因素之间影响顺序。结果表明,SK型静态混合器内的液体单相流动的轴向返混系数较小且数量级均为10-2,流动状态接近活塞流;平均停留时间随流体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随混合器长度和混合元件长径比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停留时间分布 数值模拟 长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流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 被引量:12
12
作者 纪利俊 刘海峰 +1 位作者 王辅臣 于遵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在直径300 mm、高500 mm的冷模装置上,以水为介质,KC l饱和溶液为示踪剂,测定了两喷嘴及四喷嘴撞击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探讨了流量以及喷嘴数量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相同时,增加对置喷嘴数量可明显改善反应器内混合... 在直径300 mm、高500 mm的冷模装置上,以水为介质,KC l饱和溶液为示踪剂,测定了两喷嘴及四喷嘴撞击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探讨了流量以及喷嘴数量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相同时,增加对置喷嘴数量可明显改善反应器内混合效果;利用前短路Γ混合模型和组合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并对两种模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撞击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 混合 停留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挤压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学伟 魏益民 王章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432-437,共6页
食品挤压过程中发生的有利或不利反应决定产品的最终品质。物料在挤压机内同时受热和剪切,经历一个非等温过程,且停留时间出现分布,这些给挤压导致的反应动力学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首先介绍了挤压变化过程的动力学描述及其简化处理,... 食品挤压过程中发生的有利或不利反应决定产品的最终品质。物料在挤压机内同时受热和剪切,经历一个非等温过程,且停留时间出现分布,这些给挤压导致的反应动力学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首先介绍了挤压变化过程的动力学描述及其简化处理,随后综述了挤压过程中的淀粉转化/糊化和降解、蛋白质聚合、营养素及毒素损失、理化特性变化、酶抑制剂失活动力学的研究结果,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挤压 动力学 非等热 rtd 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气相聚合反应器中颗粒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宝柱 王靖岱 阳永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30-1132,共3页
以Unipol-HDPE聚合工艺为例,从聚乙烯颗粒的演化出发,建立了基于反应动力学的聚乙烯颗粒动力学模型,通过催化剂的粒径分布和筛分得到的聚乙烯产品颗粒粒径的各级分,获得催化剂动力学和床内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数据,确立催化剂活性和床内... 以Unipol-HDPE聚合工艺为例,从聚乙烯颗粒的演化出发,建立了基于反应动力学的聚乙烯颗粒动力学模型,通过催化剂的粒径分布和筛分得到的聚乙烯产品颗粒粒径的各级分,获得催化剂动力学和床内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数据,确立催化剂活性和床内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关系。考察了两种工业催化剂实例的颗粒动力学,建立了催化剂活性和床内停留时间分布的关系,并分析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计算结果同时表明,不同粒径的聚乙烯颗粒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并且流化床内颗粒并未达到完全返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法 乙烯聚合 粒度分布 催化剂活性 停留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K静态混合器内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金丹 付海玲 +1 位作者 吴剑华 孙丹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70-74,共5页
采用脉冲示踪法对SK静态混合器内停留时间进行了实验测试,设计混合正交实验并且采用极差分析方法研究各因素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平均停留时间的各因素大小依次为流速、管径、截面、旋片排列方式;影响方差的各因素大小... 采用脉冲示踪法对SK静态混合器内停留时间进行了实验测试,设计混合正交实验并且采用极差分析方法研究各因素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平均停留时间的各因素大小依次为流速、管径、截面、旋片排列方式;影响方差的各因素大小依次为管径、截面、流速、旋片排列方式。从停留时间分布曲线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流速和直径下,沿着轴线方向,静态混合器内流动趋于活塞流。采用幂函数形式对混合元件数、管径及流速等对平均停留时间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并针对Di=40 mm的静态混合器对此幂函数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平均误差为12%。在较低流速下,由于"壁流"的影响靠近混合器入口处方差值偏大。总的来说,方差分析结果与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分析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停留时间分布 流速 活塞流 幂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SFCW和SFCW的水流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天柱 何成达 谈玲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1,37,共5页
运用化学工程中反应器理论,试验分析波式潜流人工湿地(W-SFCW)中的停留时间分布。比较分析传统潜流湿地和理想反应器的流态特征,得出结论:在同样的水力负荷条件下,相对传统潜流人工湿地(SFCW),W-SFCW具有将污染物浓度降到同一浓度值所... 运用化学工程中反应器理论,试验分析波式潜流人工湿地(W-SFCW)中的停留时间分布。比较分析传统潜流湿地和理想反应器的流态特征,得出结论:在同样的水力负荷条件下,相对传统潜流人工湿地(SFCW),W-SFCW具有将污染物浓度降到同一浓度值所需时间更短、去除效率更高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式潜流人工湿地 传统潜流人工湿地 停留时间分布 水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锥形双螺杆挤出机混合性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俊杰 张先明 +1 位作者 陈文兴 冯连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8-132,共5页
微型锥形双螺杆挤出机(MCTSE)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型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但对其共混过程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文中首先数值模拟MCTSE挤出聚丙烯(PP)熔体的过程,考察了加工参数和螺杆构型对MCTSE输送能力和沿着轴向平均压力分布的... 微型锥形双螺杆挤出机(MCTSE)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型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但对其共混过程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文中首先数值模拟MCTSE挤出聚丙烯(PP)熔体的过程,考察了加工参数和螺杆构型对MCTSE输送能力和沿着轴向平均压力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螺杆转速和螺距的增加均有利于提高熔体输送能力,沿着螺杆挤出方向,平均压力是先增加后减小。由求解得到速度场的时间积分获得粒子从入口到出口的运动轨迹,统计结果表明,MCTSE的螺杆结构有利于改变剪切或拉伸流动形态,螺杆转速更有利于调控停留时间分布(RTD)。文中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点对点分析MCTSE内高聚物熔体沿着轴向流动的分散、分布和轴向混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锥形双螺杆挤出机 混合指数 停留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提器内颗粒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英杰 蓝兴英 +1 位作者 徐春明 高金森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15-1220,共6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空筒型和人字形挡板汽提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模拟,模拟中采用示踪技术得到了催化剂出口处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采用死区模型对停留时间分布曲线进行分析,得到了两种汽提器内的死区、活塞流区及全混流...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空筒型和人字形挡板汽提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模拟,模拟中采用示踪技术得到了催化剂出口处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采用死区模型对停留时间分布曲线进行分析,得到了两种汽提器内的死区、活塞流区及全混流区的体积分数。模拟结果表明,人字形挡板汽提器的死区体积约为10%,活塞流区体积大于40%,全混流区体积小于50%;空筒型汽提器的死区体积占反应器体积的15%~35%,活塞流区体积为10%~25%,全混流区体积为50%~60%;人字形挡板汽提器能够减小死区体积及全混流区体积,增大活塞流区体积,从而提高汽提器体积的利用率,降低颗粒的返混程度,提高汽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汽提器 停留时间分布 死区模型 汽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分离沉降槽中心桶内流体流动的水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天 李茂 +1 位作者 廖沙 周孑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713-2720,共8页
以相似原理为基础,搭建1:20比例尺的沉降槽水模型实验槽,采用有限个数颗粒示踪法,以停留时间分布(RTD)为评价指标,对沉降槽中心桶内的流体流动进行实验研究,得到稳态下中心桶内流场分布以及不同工况下中心桶内流体的停留时间分布。... 以相似原理为基础,搭建1:20比例尺的沉降槽水模型实验槽,采用有限个数颗粒示踪法,以停留时间分布(RTD)为评价指标,对沉降槽中心桶内的流体流动进行实验研究,得到稳态下中心桶内流场分布以及不同工况下中心桶内流体的停留时间分布。分别运用2种不同的非理想流动模型,并采用矩计算和非线性回归的计算方法来描述中心桶内流体流动的混合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沉降槽中心桶内的流体呈旋转混合流动,且桶内存在流体流速相对缓慢的"死区"和"短路"的现象。流量在0.20~0.30 L/s范围时,增大流量,死区体积分数相应减少7.7%;径高比在1.60~0.75范围时,减小径高比,死区体积分数可减少15.9%,较小的死区体积有助于提升中心桶内物料混合的均匀性。沉降槽中心桶内混合程度较大,且混合程度随进料流量的增加以及中心桶径高比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槽 中心桶 停留时间分布 非理想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挤出机中停留时间分布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先明 许忠斌 冯连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共5页
停留时间分布(RTD)对聚合物反应挤出加工具有重要的影响。介绍了经典理想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对螺杆不同部位模型选择的原则,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的模型。从单螺杆的简单几何模型到双螺杆的复杂模型,综述了数值模拟在RTD方面应... 停留时间分布(RTD)对聚合物反应挤出加工具有重要的影响。介绍了经典理想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对螺杆不同部位模型选择的原则,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的模型。从单螺杆的简单几何模型到双螺杆的复杂模型,综述了数值模拟在RTD方面应用,阐述了其难点和优势。最后比较了反应器流动模型和数值模拟的优缺点,指出二者的结合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留时间分布 螺杆挤出机 数值模拟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