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水断块油藏三维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海博 张红欣 +1 位作者 孙志刚 许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7-80,共4页
为探索断块油藏人工仿边水驱技术的可行性,采用先进的三维物理模拟实验设备,在相似准则基础上针对实际油藏进行了三维物理模拟实验。模型饱和度场分布与流体的渗流特征研究表明,边水模型的无水期采出程度明显高于点状模型,点状模型在改... 为探索断块油藏人工仿边水驱技术的可行性,采用先进的三维物理模拟实验设备,在相似准则基础上针对实际油藏进行了三维物理模拟实验。模型饱和度场分布与流体的渗流特征研究表明,边水模型的无水期采出程度明显高于点状模型,点状模型在改为边水驱后采出程度提高了16.6%。人工仿边水驱可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藏 边水驱 物理模拟 实验 三维 THREE dIMENSION (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地球化学在沈家铺断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尹伟 林壬子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6-484,共9页
首先采用色谱、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研究了本区枣Ⅴ油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断块间油藏流体连通性,然后利用岩石热解(Rock-Eval)和薄层色谱-火焰离子检测技术(TLC-FID),结合试油及测井资料,建立了枣Ⅴ油组油干水层划分的地球化学标准,研... 首先采用色谱、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研究了本区枣Ⅴ油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断块间油藏流体连通性,然后利用岩石热解(Rock-Eval)和薄层色谱-火焰离子检测技术(TLC-FID),结合试油及测井资料,建立了枣Ⅴ油组油干水层划分的地球化学标准,研究了流体(原油)及其性质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变化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枣Ⅴ油组原油为低成熟原油,其源岩形成于微咸水—半咸水湖相还原环境,主要由菌藻类有机质组成,但某些藻类可能是其源岩有机质的主要贡献者;枣Ⅴ油组断块间油藏流体不连通;纵向上,储层流体非均质性强,总体而言,随深度增加枣Ⅴ油组储层含油性逐渐变差,但原油性质逐渐变好。平面上,储层流体非均质性强,不同断块含油性不同,同一断块不同部位含油性不同;不同断块原油性质不同,总体而言,从NE到SW,枣Ⅴ油组的原油性质逐渐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特征 断块间油藏连通性 流体非均质性 沈家铺断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状断块油藏不稳定渗流压力传播规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海龙 王冠 吴淑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5-142,共8页
针对目前条带状油藏在压力传播方面研究的不足,从建立的简化条带状油藏模型出发,结合物质平衡原理,运用两参数连续模型和稳态逐次替换法,建立了定产和定压条件下的压力传播数学模型。不仅给出了条带状油藏的压力传播规律,同时也填补了... 针对目前条带状油藏在压力传播方面研究的不足,从建立的简化条带状油藏模型出发,结合物质平衡原理,运用两参数连续模型和稳态逐次替换法,建立了定产和定压条件下的压力传播数学模型。不仅给出了条带状油藏的压力传播规律,同时也填补了低渗透油藏在一维不稳定渗流压力传播规律研究的空白,并对模型进行了相关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认为:产量模型和定压模型的压力传播规律,时间均是传播距离的二次多项式,且在压力传播速度上,与产量呈正相关,与井底流压呈负相关。此外,还得出了获得最大产量所对应的最佳井底流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传播规律 模型 条带状断块油藏 物质平衡原理 两参数连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震在纯化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蒲玉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8-51,共4页
纯化油田构造十分复杂。通过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精细结合,对其宏观及微观构造进行细致的综合分析,并经构造与动态的一致性检验,确定其油藏类型,认为原来所谓层状断块油藏实为受复杂断层控制的层状构造油藏;再依据老油田潜力区的控... 纯化油田构造十分复杂。通过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精细结合,对其宏观及微观构造进行细致的综合分析,并经构造与动态的一致性检验,确定其油藏类型,认为原来所谓层状断块油藏实为受复杂断层控制的层状构造油藏;再依据老油田潜力区的控制因素,判定小断层对油层的封堵分割作用是形成潜力区的主要因素,确定出3种主要的潜力区,打井实施后取得显著的增储上产效果,尤其是非主流线区的构造低部位,可视为注水中水力遮挡富油区,是一种新的挖掘潜力方向。将三维地震资料与大量钻井资料相结合,在老油田稳水控油、增储上产的研究中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勘探 油田开发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震在油藏挖潜中的应用——以L油藏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琰 吴念胜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6-19,共4页
为了对老油田油藏进行挖潜研究,首次将三维地震资料与钻井资料结合运用于油藏构造精细描述中,确定了4种主要的挖潜地带:(1)断层附近的微构造;(2)断层面封闭形成的构造;(3)断层夹持的三角死油区;(4)非主流线区的低部... 为了对老油田油藏进行挖潜研究,首次将三维地震资料与钻井资料结合运用于油藏构造精细描述中,确定了4种主要的挖潜地带:(1)断层附近的微构造;(2)断层面封闭形成的构造;(3)断层夹持的三角死油区;(4)非主流线区的低部位死油区。L油藏的挖潜结果表明:三维地震资料与二维地震资料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特别是将三维地震资料与钻井资料紧密结合,确定出具体的钻井井位,能有效的指导老油田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油气区 断块油藏 三维地震解释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充注方式对油藏内油水分布特征的影响——以东营凹陷永8断块油藏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恒清 杨少春 路智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1,15,共4页
针对东营凹陷永8断块油藏储层特征和圈闭情况,建立了油藏物理实验模型,设计了连续充注和幕式充注2种类型的油气充注实验方案。结果表明:连续充注受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和浮力的影响较为明显,油气首先充注构造高部位和渗透率最高的砂层,低... 针对东营凹陷永8断块油藏储层特征和圈闭情况,建立了油藏物理实验模型,设计了连续充注和幕式充注2种类型的油气充注实验方案。结果表明:连续充注受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和浮力的影响较为明显,油气首先充注构造高部位和渗透率最高的砂层,低渗透砂层受高渗透层的屏蔽作用为水层;幕式充注实验中,在油气供应量充足和充注压力超过一定值的状态下,油气进入圈闭不受构造位置高低和渗透率大小的影响。该结果与永8断块油藏现存油气分布状态及动力来源的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可以认为永8断块油气藏的形成以幕式油气充注方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藏 连续充注 幕式充注 油水分布特征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