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粮NFC/NDF比例对奶牛瘤胃中微生物尿素氮代谢流的影响
1
作者 张仕琦 郑楠 +1 位作者 王加启 赵圣国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2-1312,共11页
旨在探究改变饲粮NFC/NDF比例模拟不同能量供应速度,阐明能量供应对瘤胃微生物尿素氮利用效率和尿素氮代谢流向的调控作用,为尿素高效利用提供参考。通过体外发酵技术,将40个发酵瓶随机分为4组(n=10),为扣除15 N本底值,每组添加常规尿素... 旨在探究改变饲粮NFC/NDF比例模拟不同能量供应速度,阐明能量供应对瘤胃微生物尿素氮利用效率和尿素氮代谢流向的调控作用,为尿素高效利用提供参考。通过体外发酵技术,将40个发酵瓶随机分为4组(n=10),为扣除15 N本底值,每组添加常规尿素(n=5)和15 N-尿素(n=5,15 N 15 N-尿素丰度:99.08 atom%),每组NFC/NDF比例分别为0.89、1.10、1.33和1.66。进行24 h体外发酵,并采集发酵液分析发酵参数、微生物15 N丰度以及15 N代谢流。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中NFC/NDF比例的增加,微生物蛋白质产量和尿素氮利用率呈线性增加(P<0.05)。代谢组分析表明,饲粮中NFC/NDF比例改变了瘤胃微生物的嘌呤代谢、氨循环、谷氨酸代谢等代谢途径。15 N标记代谢流分析表明,尿素氮流向34种含氮化合物,涉及氨基酸、核苷酸和能量代谢。随着饲粮NFC/NDF比例上升,尿素氮更多流向脱氧胸苷酸、UDP-葡萄糖和氨基酸等代谢物,从而活化了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途径。在本试验的体外条件下,饲粮快速发酵碳水化合物比例的增加能促进尿素氮向微生物氨基酸和核苷酸转化,进而提高尿素氮利用率和微生物蛋白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瘤胃微生物 尿素氮 同位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钵盘育秧一次性施氮对水稻秧苗质量、产量提升和稻田氮磷减排的协同效应
2
作者 区惠平 彭嘉宇 +6 位作者 孙巧玉 刘宏斌 沈小微 苏利荣 秦芳 李方圆 刘昔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6-1238,共13页
【目的】从秧苗质量、水稻产量、稻田田面氮素浓度多个角度,探索了利用钵盘育秧技术减少氮肥用量,并以秧肥替代水稻常规基肥和追肥的可行性,旨在为氮素优化管理、稻田氮磷减排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在广西农科院院基地进行,供试水... 【目的】从秧苗质量、水稻产量、稻田田面氮素浓度多个角度,探索了利用钵盘育秧技术减少氮肥用量,并以秧肥替代水稻常规基肥和追肥的可行性,旨在为氮素优化管理、稻田氮磷减排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在广西农科院院基地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桂野丰’。设置3个处理:常规机插育秧硬盘育秧+大田常量氮肥(CK);钵盘育秧+全生育期减氮30%,氮肥按秧肥(控释尿素)与蘖肥(尿素)4﹕6的比例施用(T1);钵盘育秧+全生育期减氮30%,全部氮肥(控释尿素)做秧肥一次性施入(T2)。育秧17 d后,调查秧苗质量及氮、磷、钾含量。在基肥、蘖肥和穗肥期,测定田面水中氮、磷浓度,收获期测定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稻谷和稻秆的氮、磷、钾含量,并计算氮、磷、钾吸收累积量。【结果】与CK相比,采用钵盘育秧并结合全生育期减氮30%的处理(T1和T2)显著提升了秧苗的茎基宽、叶片数量、最长根长、根系数量、地上部生物量以及氮含量,同时降低了秧苗地下部的钾含量。其中,T2处理在提升秧苗质量和降低秧苗钾含量方面的作用均大于T1处理。与CK相比,T2处理显著提高了穗长和有效穗数,稻谷产量提高了24.9%,稻秆、稻谷和根系氮含量提高了20.4%、16.0%和31.2%,稻秆、稻谷氮吸收累积量增加了13.5%、44.8%。与T1相比,T2处理稻谷产量提高了18.1%,稻秆、稻谷和根系氮含量提高了11.1%、14.2%和18.0%,稻谷氮吸收累积量增加了34.8%。T1和T2处理的秧苗磷含量以及收获期水稻各部位磷含量及吸收累积量均与CK无显著差异。施用基肥后7 d内,T1和T2处理的田面水全氮和铵态氮浓度显著低于CK;施用蘖肥后5 d内;T2处理的田面水全氮和铵态氮浓度显著低于CK与T1处理。在返青期,T1和T2处理的田面水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全磷的累积流失量显著低于CK,降幅分别达84.3%~86.8%、93.7%~95.7%、51.5%~57.4%和14.0%~30.2%;在分蘖期,全氮和铵态氮的累积流失量也显著低于CK,降幅为23.2%~68.6%和32.2%~65.9%,并且T2处理的降幅明显高于T1处理。【结论】利用钵盘育秧技术并配合施用控释尿素,以秧肥替代常规田间施肥方式,在减少30%常规施氮量的条件下,可显著提升秧苗质量,增加水稻穗数,提高稻谷产量和氮吸收量。大田不施氮肥能大幅降低田面水中氮含量,有效实现稻田氮磷减排,因此,是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盘育秧施肥 控释尿素 秧苗质量 水稻产量 养分吸收 氮磷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在砖红壤中的淋失特征Ⅱ——NO_3^-—N的淋失 被引量:18
3
作者 林清火 罗微 +2 位作者 屈明 茶正早 林钊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8-642,共5页
通过室内大型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尿素施用量与砖红壤中NO3--N的淋失关系。结果表明,各处理渗漏液中20cm处NO-3-N浓度变化趋势相似;60cm处渗漏液中各处理NO-3-N最高浓度值均显著高于对应的20cm处;120cm处渗漏液中各处理NO-3-N浓度在... 通过室内大型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尿素施用量与砖红壤中NO3--N的淋失关系。结果表明,各处理渗漏液中20cm处NO-3-N浓度变化趋势相似;60cm处渗漏液中各处理NO-3-N最高浓度值均显著高于对应的20cm处;120cm处渗漏液中各处理NO-3-N浓度在39d前无显著变化,之后迅速上升并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其最高浓度值与施肥量的关系可用方程y=0.5257x+138.2来表示。从120cm处NO-3-N累计淋失量来看,其累计淋失量与施肥量的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y=0.478x+204.26;最后对各处理NO3--N累计淋失量Yt(gN)与时间t(d)的关系进行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红壤 尿素 nO3^--n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尿素N在土壤-烟株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义新 韩移旺 +4 位作者 江玉平 于黎莎 王彦亭 陈江华 刘武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7,共5页
在盆栽烟草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方法研究尿素改性前后N在土壤烟株中的分布规律 ,并比较尿素改性前后N的利用率大小。结果表明 ,尿素改性后比改性前烟叶增产 2 5 1 6% ,达 1 %显著水准。烟株全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4 5 7%。从肥料... 在盆栽烟草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方法研究尿素改性前后N在土壤烟株中的分布规律 ,并比较尿素改性前后N的利用率大小。结果表明 ,尿素改性后比改性前烟叶增产 2 5 1 6% ,达 1 %显著水准。烟株全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4 5 7%。从肥料中吸收的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2 7 9%。从土壤中吸收的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58 3 %。N肥利用率 ,改性后处理为 45 8% ,比改性前处理提高1 0 1个百分点。N的回收率 ,改性后处理达 98 3 % ,比改性前处理提高 1 2 8个百分点。改性尿素省肥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刺激作物从土壤N库中吸收了较多N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尿素 土壤-烟株系统 分布规律 ^15n示踪 肥效 烟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平位置施肥对‘嘎啦’苹果15N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许海港 季萌萌 +3 位作者 葛顺峰 姜远茂 姜翰 陈汝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66-1372,共7页
【目的】氮素用量高,利用效率低是制约我国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上,施肥位置不明确是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水平位置施肥嘎啦苹果对15N-尿素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特性,确定科学合理的施肥位置,... 【目的】氮素用量高,利用效率低是制约我国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上,施肥位置不明确是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水平位置施肥嘎啦苹果对15N-尿素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特性,确定科学合理的施肥位置,以达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目的。【方法】以15年生嘎啦苹果/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示踪技术,根据施肥部位在树冠投影中的分布情况设置内层(1/3投影)、中层(2/3投影)、外层(投影边缘以内约20 cm处)3个不同水平位置施肥处理。施肥方法为挖环状沟施肥,施肥深度约25 cm。在苹果的几个关键物候期(新梢旺长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分器官采集样品,试验结束时整株解析采样。【结果】不同水平位置施肥处理果树在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根部吸收的15N优先向新生营养器官运转;果实成熟期均以果实中Ndff值最高;不同处理间,各生育期同一器官的Ndff值存在差异,内层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外层和中层施肥处理,其中以根系和果实最为显著;随着物候期的推移,不同处理根系的Ndff值变化趋势不同,中层施肥和外层施肥处理根系的Ndff值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内层施肥处理根系的Ndff值在果实膨大期就已经达到最大值,并且从果实膨大期到果实成熟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3个处理中果实的Ndff值随物候期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并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此时中层施肥处理和内层施肥处理果实的Ndff值分别是外层施肥处理的1.43和1.42倍;在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果实的Ndff值从到大小依次为内层>外层>中层。不同物候期各器官的15N分配率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水平位置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到果实成熟期3个处理的氮肥分配率均表现为贮藏器官>营养器官>生殖器官。果实成熟期,植株的15N利用率以内层施肥处理最高,为29.25%;中层施肥处理次之,为19.33%;外层施肥处理最低,为19.04%。内层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外层和中层施肥处理的1.51和1.54倍。【结论】内层施肥处理植株各器官对肥料的吸收征调能力均显著高于中层和外层施肥处理,其中以细根最为显著;不同水平位置施肥对15N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率影响不大;内层施肥处理15N利用率显著高于中层和外层施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水平位置施肥 15n-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土比对NO_3^--N浓度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曙光 侯彦林 郭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8-151,共4页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对不同肥土比对NO-3 N浓度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肥土比为1∶400(处理G)可能是引起土壤性质变化的一个敏感量,NO-3 N浓度、脲酶活性和硝化细菌数量在肥土比低于G处理时随尿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高...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对不同肥土比对NO-3 N浓度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肥土比为1∶400(处理G)可能是引起土壤性质变化的一个敏感量,NO-3 N浓度、脲酶活性和硝化细菌数量在肥土比低于G处理时随尿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高于G处理时随尿素用量增加而下降。尿素用量增加引起的土壤pH值变化是硝化与反硝化细菌数量和脲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土壤中NO-3 N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肥土比 脲酶活性 硝化细菌数量 尿素 氮素 硝化作用 立体扩散 肥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3-氯苯基)脲的合成、结构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5
7
作者 翟秀红 王瑾玲 +2 位作者 郁铭 缪方明 李永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50-652,共3页
合成了具有抑制细胞分裂活性的 N,N′-双 (3 -氯苯基 )脲 ,用红外和紫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 ;并测定了多晶 X-射线粉末衍射图 ,进行了单晶 X-射线衍射分析 采用抑制油菜胚根生长的方法 ,测定了生物活性。
关键词 除草剂 氯苯基脲 合成 结构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次追施氮肥对红富士苹果叶片衰老及^(15)N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丁宁 姜远茂 +3 位作者 彭福田 魏绍冲 陈汝 陈倩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8-764,共7页
以15年生红富士苹果/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等氮量分次追施氮肥对红富士苹果叶片衰老及15N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盛花期均以一次性追肥处理最高,二次... 以15年生红富士苹果/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等氮量分次追施氮肥对红富士苹果叶片衰老及15N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盛花期均以一次性追肥处理最高,二次追肥处理次之,三次追肥处理最低,且与一次追肥处理差异显著;在花芽分化期均以二次追肥处理最高,三次追肥处理次之,一次追肥处理最低;在果实采收期均以三次追肥处理最高,一次追肥处理最低,且与三次追肥处理差异显著;三个追肥处理的叶片全氮含量在盛花期和花芽分化期差异不显著,而在果实采收期以三次追肥处理最高,二次追肥处理次之,一次追肥处理最低,且与三次追肥处理差异显著;不同追肥次数处理,果实成熟期植株各器官Ndff值差异显著,三次追肥处理显著高于一次和二次追肥处理;在盛花期叶片中的Ndff值一次追肥处理最大,在花芽分化期二次追肥处理最大,在果实成熟期三次追肥处理最大。果实成熟期三次追肥处理植株的总氮量、吸收的15N量及15N肥料利用率均为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分次追肥 叶片衰老 15n-尿素 吸收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交叉标记有机与无机肥料氮的转化与残留 被引量:21
9
作者 彭佩钦 仇少君 +2 位作者 侯红波 李恩尧 丘亚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58-865,共8页
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培肥土壤,改善土壤氮素供给,但目前有机无机肥配施主要集中在化肥氮的研究,忽略秸秆氮对化肥氮转化的影响。为了解秸秆还田对不同氮源转化和残留的影响,采用15N对尿素和水稻秸秆进行交叉标记,在两种不同肥力水稻土(... 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培肥土壤,改善土壤氮素供给,但目前有机无机肥配施主要集中在化肥氮的研究,忽略秸秆氮对化肥氮转化的影响。为了解秸秆还田对不同氮源转化和残留的影响,采用15N对尿素和水稻秸秆进行交叉标记,在两种不同肥力水稻土(粘土矿物类型为1∶1型红黄泥和2∶1型紫潮泥)进行水稻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单施尿素(15NU)、标记尿素与稻草配施(15NU-S)和标记稻草与尿素配施(15NS-U)4个处理。结果表明,水稻吸收的氮素60%以上来自土壤氮,土壤氮素肥力相对较低的红黄泥较之紫潮泥对肥料氮的依赖更强;水稻生长期间微生物同化的尿素氮占标记底物的百分数红黄泥为1.8%-8.3%,紫潮泥为1.8%—19.2%;微生物同化的秸杆氮占标记底物的百分数红黄泥为1.7%-5.0%,紫潮泥为2.0%-6.2%。而粘土矿物固持的尿素氮占标记底物的百分数,红黄泥为0.3%-2.1%,紫潮泥为3.5%-18.7%;粘土矿物固持的秸杆氮红黄泥为0.2%-0.9%,紫潮泥为1.7%-5.0%。水稻成熟期尿素氮的残留率,红黄泥15NU处理、15NU+S分别为14.5%和17.0%,紫潮泥分别为16.9%和17.1%。秸秆氮的残留率分别为红黄泥38.8%、紫潮泥41.5%;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了微生物同化化肥氮的能力,降低了粘土矿物晶格固持化肥氮的水平。有机无机配施提高了化肥氮利用率同时,提高了有机形态氮残留,降低了无机形态氮(矿质氮+固定态铵)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水稻秸秆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微生物量氮 固定态铵 15n标记 氮的残留 红黄泥 紫潮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尿素在兔体内消化吸收及利用机理研究 Ⅰ.兔对^(15)N尿素利用的氮平衡状况及形态分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家骅 周维仁 +3 位作者 章云 于亚君 陈明 黄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3-227,共5页
应用稳定同位素15N尿素示踪技术,经兔消化代谢试验,研究尿素氮平衡状况,测定其消化率和利用系数,并对在兔体内形成蛋白质沉积及其它含氮化合物形态与分配进行了讨论,肯定了尿素氮作为补充兔日粮中粗蛋白营养不足的价值。研究发... 应用稳定同位素15N尿素示踪技术,经兔消化代谢试验,研究尿素氮平衡状况,测定其消化率和利用系数,并对在兔体内形成蛋白质沉积及其它含氮化合物形态与分配进行了讨论,肯定了尿素氮作为补充兔日粮中粗蛋白营养不足的价值。研究发现,15N尿素在胃和小肠内容物中,具有与盲肠中相似的由微生物转化合成极易被兔消化利用的游离氨基酸15N和蛋白质15N等化合物的功能,从而促进了兔对日粮尿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尿素 氮平衡 消化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碱催化CO_2与伯胺反应合成N,N′-二取代脲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世勇 肖福魁 +3 位作者 李军平 赵宁 魏伟 孙予罕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21-725,共5页
以有机碱为催化剂,CO2与伯胺反应合成了N,N′-二取代脲;考察了有机碱种类、伯胺碳链长度、反应温度、CO2压力、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伯胺碳链的增长,催化剂的碱性增强,N,N′-二取代脲的收率增加;脂肪... 以有机碱为催化剂,CO2与伯胺反应合成了N,N′-二取代脲;考察了有机碱种类、伯胺碳链长度、反应温度、CO2压力、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伯胺碳链的增长,催化剂的碱性增强,N,N′-二取代脲的收率增加;脂肪族N,N′-二取代脲的收率明显高于芳香族N,N′-二取代脲。在所选用的有机碱中,1,5,7-三氮杂双环[4.4.0]葵-5-烯(TBD)催化剂的活性最高。以正丁胺为反应基质、TBD为催化剂,合成N,N′-二丁脲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80℃,CO2压力10.0M Pa,反应时间10h,TBD摩尔分数5.0%(基于正丁胺);在此条件下,N,N′-二丁脲的收率为81.8%;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为N,N′-二丁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伯胺 n n'-二取代脲 有机碱 正丁胺 n n'-二丁脲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配施添加剂NAM对三江平原白浆土氮素转化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王玲莉 古慧娟 +1 位作者 石元亮 王婷婷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38,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尿素配施肥料添加剂NAM(由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等成分组成)对三江平原白浆土氮素转化、玉米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肥料添加剂NAM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尿素配施肥料添加剂NAM(由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等成分组成)对三江平原白浆土氮素转化、玉米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肥料添加剂NAM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等氮量配施NAM处理使土壤NH4+-N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水平,并显著提高了作物后期的土壤总有效氮供应水平,从而使作物吸氮量增加了6.8%,增产3.1%;减氮20%配施NAM处理维持了土壤NH4+-N总体供应水平和作物后期的土壤总有效氮供应,从而使作物吸氮量及产量与常规施氮处理保持相当;减氮40%配施NAM处理由于过多降低了施氮水平,致使在作物生长前期土壤供氮量明显不足,进而降低了作物吸氮量及产量。尿素配施NAM较单施尿素提高氮肥利用率4.9~8.0个百分点。在等氮和适当减氮条件下,肥料添加剂NAM适用于三江平原白浆土-玉米体系,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添加剂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土壤氮素转化 氮肥利用率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在砖红壤中的淋失特征 Ⅰ.NH_4^+-N的淋失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微 林清火 +2 位作者 茶正早 屈明 林钊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88,共4页
通过室内大型模拟土柱研究不同尿素施用量与砖红壤中NH4+-N的淋失关系。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渗漏液 中20 cm处NH4+-N的最高浓度值与施肥量大小成正相关,60 cm和120 cm处渗漏液中NH4+-N浓度值与施肥量关 系不大,但120 cm处渗漏液中NH4+-... 通过室内大型模拟土柱研究不同尿素施用量与砖红壤中NH4+-N的淋失关系。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渗漏液 中20 cm处NH4+-N的最高浓度值与施肥量大小成正相关,60 cm和120 cm处渗漏液中NH4+-N浓度值与施肥量关 系不大,但120 cm处渗漏液中NH4+-N浓度仍超过水体富营养化标准0.2 mg/L。在砖红壤中,尿素以NH4+-N形态 大量淋失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nH^+4-n淋溶 砖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可见光光催化活性N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彭兵 刘立强 +3 位作者 齐萨仁 柴立元 刘云超 李国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44-949,共6页
以廉价的TiOSO4为原料,通过水解法制备正钛酸前驱体,然后,向正钛酸前驱体中加入尿素作为氮源,经煅烧制备氮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考察煅烧温... 以廉价的TiOSO4为原料,通过水解法制备正钛酸前驱体,然后,向正钛酸前驱体中加入尿素作为氮源,经煅烧制备氮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考察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及Ti与N配比等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均为锐钛矿,氮掺杂使二氧化钛在可见光区的光吸收明显增强;煅烧温度和Ti与N配比对光催化性能影响显著;于400℃制备的样品中存在1个最佳的Ti与N配比,所对应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最强,甲基橙降解实验15min时脱色率达到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氧钛 氮掺杂TiO2 尿素 可见光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用量对盆栽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及15N-尿素吸收、利用和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丁宁 陈倩 +3 位作者 徐海港 季萌萌 姜翰 姜远茂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7-301,共5页
以一年生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盆栽幼苗为试材,采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聚丙烯酰胺(PAM)用量与尿素混施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及15 N-尿素吸收、利用和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后期,随着PAM用量的增加,植株株高、总鲜样... 以一年生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盆栽幼苗为试材,采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聚丙烯酰胺(PAM)用量与尿素混施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及15 N-尿素吸收、利用和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后期,随着PAM用量的增加,植株株高、总鲜样质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均以PAM用量180mg/kg的处理最高,分别为29.93cm,31.29g,20.30mg和7.35%,显著高于对照(18.93cm,23.33g,8.13mg和3.59%);植株地上部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 N量对该部分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高于地下部,施用PAM后各处理显著高于对照,且均以PAM 180mg/kg处理最高;施用PAM后各处理的15 N残留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并随着PAM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分别为300>240>180>120>60>0(CK)mg/kg,而土壤氮素的损失率则随PAM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分别为0(CK)>60>120>180>240>300mg/kg。合理施用PAM显著促进植株的生长及对15 N的吸收利用,降低土壤氮素的损失,且以PAM用量180mg/kg的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邑甜茶 聚丙烯酰胺 15 n-尿素 吸收 利用 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C、N净矿化及尿素转化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莉琳 张福锁 +2 位作者 毛仁钊 高强 巨晓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4-830,共7页
以华北平原区4个农田生态系统[京郊蔬菜大棚(GH)和河北栾城(LF)、河北南皮(NF)、山东惠民(HF)3个粮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好气、恒温、避光条件下培养30 d,对比研究了不同海拔和不同农业扰动强度下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耕层(0-20... 以华北平原区4个农田生态系统[京郊蔬菜大棚(GH)和河北栾城(LF)、河北南皮(NF)、山东惠民(HF)3个粮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好气、恒温、避光条件下培养30 d,对比研究了不同海拔和不同农业扰动强度下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耕层(0-20 cm)土壤的净N矿化、净硝化、净C矿化以及尿素的转化,旨在探索人类农业扰动强度和地理海拔对土壤供N潜力和尿素N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地区的土壤供N潜力分别为:14.4、13.2,17.7和16.5 mg/kg,说明高度熟化的华北区农田土壤供N潜力相对稳定。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的蔬菜大棚和以施用化肥为主的粮田对土壤供N没有显著影响。农田土壤净矿化后的供N形式主要是NO3^- -N。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的蔬菜大棚积累了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和全N,但是土壤净C矿化以及施用尿素后CO2的排放量均低于以施用化肥为主的粮田。尿素在各区域农田土壤中水解转化后均主要以NO3^- -N形式存在,NO3^- -N占尿素水解后无机N增量的98%9-9%;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施入尿素态N 30d后,水解成有效态无机N的转化率为63.4%8-3.2%,即每克尿素态N在京郊蔬菜大棚(GH)、栾城高产农田(LF)、南皮农田(NF)和惠民农田(HF)土壤中转化为NO3^- -N的量分别为0.69、0.82、0.64和0.63 g/kg,同时可使相应区域农田的CO2排放量分别增加CO21.20、1.360、.67和1.58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硝化 土壤呼吸 n潜力 CO2释放 尿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硝基脲类的合成及其阴离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江洪 马续红 +1 位作者 方利 韦庆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73-1078,共6页
合成了两种新型的阴离子识别受体N-硝基-N-(2,6-二硝基-4-三氟甲基苯基)-N′-(4-氯苯基)脲(受体1)和N-硝基-N-(2,6-二硝基-4-三氟甲基苯基)-N′-(4-甲基苯基)脲(受体2)。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其与F-、Cl-、Br-、I-、H2PO4-、HPO... 合成了两种新型的阴离子识别受体N-硝基-N-(2,6-二硝基-4-三氟甲基苯基)-N′-(4-氯苯基)脲(受体1)和N-硝基-N-(2,6-二硝基-4-三氟甲基苯基)-N′-(4-甲基苯基)脲(受体2)。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其与F-、Cl-、Br-、I-、H2PO4-、HPO42-、PO43-阴离子客体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在受体分子中加入F-、H2PO4-、HPO42-阴离子,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生明显变化且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紫色,而加入其他离子时无此现象。从而实现对这3种阴离子的裸眼检测。测定了结合物的结合比及结合常数。Job工作曲线表明受体与阴离子客体形成了1∶1结合物。结合常数表明:同一受体对不同阴离子的选择性不同,受体分子1选择性HPO42->H2PO4->F-,受体分子2选择性HPO42->F->H2PO4-;受体分子与同一阴离子客体的结合能力呈现规律性,1>2。提出了可能的结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硝基苯胺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阴离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孢霉产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蓬蓬 余龙江 +3 位作者 朱敏 吴元喜 李为 李家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1-344,共4页
对高山被孢霉 (Mortierellaalpina)高产脂变异株M2 0 产生的含n 6PuFAs油脂的提取、精炼、浓缩进行了研究 .油脂的提取以乙醇和正已烷分步抽提效果较好 ,对纯化方法进行了改进 ,采用先皂化后脱胶除杂质的方法 .浓缩方法采用尿素包合法 ... 对高山被孢霉 (Mortierellaalpina)高产脂变异株M2 0 产生的含n 6PuFAs油脂的提取、精炼、浓缩进行了研究 .油脂的提取以乙醇和正已烷分步抽提效果较好 ,对纯化方法进行了改进 ,采用先皂化后脱胶除杂质的方法 .浓缩方法采用尿素包合法 .油脂∶尿素 =1∶4的比例对该油脂浓缩较理想 ,提高了纯度和收率 ,使原油中仅含 2 0 %n 6多不饱和脂肪酸 (n 6PuFAs)提高到占总油脂的80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纯化 高山被孢霉 n-6多不饱和脂肪酸 尿素包合法 人体前列腺素 生理活性 分类抽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硝基苯基脲衍生物构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巧玲 李良超 +1 位作者 李水清 谢九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1-505,共5页
6种标题物在 5 0 0mg/kg浓度下对水稻的成活、根长和根鲜重具有促进活性作用 ,对茎长、地上部鲜重有抑制活性的作用 ,其活性与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结构参数 ,诸如化合物的σ参数、前线分子轨道能级。
关键词 n-硝基苯基脲衍生物 生长调节活性 构效关系 水稻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尿素在兔体内消化吸收及利用机理研究 Ⅱ.切除盲肠兔对尿素氮的消化与利用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家骅 周维仁 +2 位作者 章云 于亚君 陈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7-51,共5页
应用稳定同位素15N尿素示踪技术,对试验兔经切除盲肠后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研究其对尿素氮的消化与利用的影响。试验证明:切除盲肠抑制了兔对尿素的利用,并降低了氮平衡值;但随着兔肠道生长机能的恢复和食软粪习性的再现,弥补了... 应用稳定同位素15N尿素示踪技术,对试验兔经切除盲肠后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研究其对尿素氮的消化与利用的影响。试验证明:切除盲肠抑制了兔对尿素的利用,并降低了氮平衡值;但随着兔肠道生长机能的恢复和食软粪习性的再现,弥补了部分负效应,使实际利用比率下降减缓。从胃肠中存留标记氮的形态分配剖析,总体表现为切除盲肠兔较正常兔的蛋白15N比率下降、铵态15N比率上升,且在大肠内容物中尤为突出。说明兔在去除巨大的盲肠微生物区系功能时,其氮素转化、合成菌体蛋白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盲肠 尿素氮 同位素示踪 消化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