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F_(6)替代气体C_(4)F_(7)N/CO_(2)喷口灭弧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静 荐雯 +1 位作者 曹云东 王成丽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8,共7页
近几年,C_(4)F_(7)N/CO_(2)混合气体因为较低的温室效应和优异的绝缘性能受到广泛关注,但是C_(4)F_(7)N的电弧分断性能实验昂贵、费时,所以文中以SF_(6)和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在固定开距直流电源条件下的电弧... 近几年,C_(4)F_(7)N/CO_(2)混合气体因为较低的温室效应和优异的绝缘性能受到广泛关注,但是C_(4)F_(7)N的电弧分断性能实验昂贵、费时,所以文中以SF_(6)和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在固定开距直流电源条件下的电弧模型。通过电弧累计能量和电导的计算结果分析SF_(6)和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灭弧性能,通过对径向温度、物性参数的分析和能量运输的计算分析SF_(6)和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换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电弧特性比较接近SF_(6)气体,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气压和C_(4)F_(7)N气体占比来提高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灭弧性能,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能量交换方式也和SF_(6)气体比较接近,说明C_(4)F_(7)N/CO_(2)混合气体有较好的灭弧性能,为其在SF_(6)替代气体断路器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替代气体 电弧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物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F_(7)N-CO_(2)混合气体多次放电后的绝缘性能劣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唐炳南 田增耀 +1 位作者 郭晓雪 赵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7,共7页
C_(4)F_(7)N气体由于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作为典型的SF_(6)替代气体受到本领域广泛关注。文中针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多次击穿放电后的性能劣化现象,在针板电极下开展了不同配比条件下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工频电压击... C_(4)F_(7)N气体由于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作为典型的SF_(6)替代气体受到本领域广泛关注。文中针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多次击穿放电后的性能劣化现象,在针板电极下开展了不同配比条件下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工频电压击穿试验,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检测混合气体多次击穿放电后的分解物。通过研究发现:C_(4)F_(7)N-CO_(2)混合气体多次击穿电压会出现劣化现象,此外,随着C_(4)F_(7)N-CO_(2)混合气体击穿次数增多,分解产物六氟乙烷C_(2)F_(6)明显增多,其他几种杂质的含量相对较少,CF_(2)=CFCN、CF_(3)CHFCN、CF_(3)CH(CF_(3))CN的含量也随之增多,与之对应的,C_(4)F_(7)N含量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绝缘性能 分解特性 性能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绝缘介质C_(4)F_(7)N/CO_(2)混合气体密度在线监测研究
3
作者 谢成 邵先军 +1 位作者 丁五行 王鑫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1-147,共7页
C_(4)F_(7)N/CO_(2)混合绝缘气体的密度是决定其绝缘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对C_(4)F_(7)N混合气体密度的实时监测尤为重要。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温度—压力特性是研究其密度监测和校验的基础。因此,文中主要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例C_... C_(4)F_(7)N/CO_(2)混合绝缘气体的密度是决定其绝缘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对C_(4)F_(7)N混合气体密度的实时监测尤为重要。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温度—压力特性是研究其密度监测和校验的基础。因此,文中主要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例C_(4)F_(7)N/CO_(2)气体在0.12 MPa密度下的温度—压力特性,并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SF_(6)气体状态方程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误差均在±1%以内。实验证明,在0.12 MPa的低密度下,不同混合比例的C_(4)F_(7)N/CO_(2)气体特性近似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对密度检测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安装传统的SF_(6)气体密度继电器进行C_(4)F_(7)N/CO_(2)混合气体密度监测。根据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温度—压力特性,可以研制C_(4)F_(7)N/CO_(2)混合气体密度在线监测装置及其校验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温度—压力特性 密度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F_(7)N/CO_(2)混合气体湿度检测技术研究
4
作者 谢成 邵先军 +3 位作者 张伟 王鑫 丁五行 何毅帆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154,共7页
电气设备中C_(4)F_(7)N/CO_(2)混合绝缘气体的湿度水平影响气体的绝缘性能,定期检测湿度是日常运维工作之一。文中研究采用变电站日常运维中常规的冷镜式露点仪和阻容式湿度计对不同湿度的C_(4)F_(7)N/CO_(2)混合绝缘气体进行检测,实验... 电气设备中C_(4)F_(7)N/CO_(2)混合绝缘气体的湿度水平影响气体的绝缘性能,定期检测湿度是日常运维工作之一。文中研究采用变电站日常运维中常规的冷镜式露点仪和阻容式湿度计对不同湿度的C_(4)F_(7)N/CO_(2)混合绝缘气体进行检测,实验表明上述常规湿度检测仪器均不能直接应用于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湿度检测。文中将上述冷镜式露点仪进行技术改造后,采用标准湿度的C_(4)F_(7)N/CO_(2)混合气体对其进行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冷镜式露点仪的露点测量误差不超过±0.2℃,且在C_(4)F_(7)N比例不超过12%时可准确检测不低于150μL/L的湿度,满足C_(4)F_(7)N/CO_(2)混合气体电气设备的运维要求。上述阻容式湿度计经过C_(4)F_(7)N/CO_(2)混合气体湿度发生器重新标定后也可用于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湿度检测,露点测量误差不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湿度检测 冷镜式露点仪 制冷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PD作用下气体和固体副产物生成特性 被引量:7
5
作者 叶凡超 湛奡 +3 位作者 田双双 李祎 肖淞 张晓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07-4516,共10页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以其优异的环保和绝缘性能成为目前最具潜力替代SF6应用于电力工业的气体绝缘介质。尽管O_(2)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但O_(2)加入及其体积分数...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以其优异的环保和绝缘性能成为目前最具潜力替代SF6应用于电力工业的气体绝缘介质。尽管O_(2)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但O_(2)加入及其体积分数变化对混合气体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作用下气体和固体副产物生成特性的影响规律尚不清楚。因此通过针–板电极模拟设备内的金属突出物缺陷开展C_(4)F_(7)N/CO_(2)/O_(2)96 h PD及其分解特性试验。研究发现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中加入体积分数2%~4%的O_(2)可以显著抑制大部分副产物的生成,O_(2)体积分数大于6%时每秒累积放电量和平均放电量急剧增加,导致混合气体分解加剧;C_(4)F_(7)N/CO_(2)/O_(2)在长时间PD作用下板电极表面中心区域出现较为明显的圆环状固体析出物,主要成分包括金属氧化物(CuO)、氟化物(CuF、CFx)、碳氧化合物(CO、CO_(2))和氮氧化合物(NO、NO_(2));体积分数4%的O_(2)加入对PD固体析出物的元素组成及其价态影响较小,但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其生成量,混合气体中O_(2)对金属导体的腐蚀作用弱于C_(4)F_(7)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 局部放电 气固副产物 金属突出物缺陷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F_(7)N/CO_(2)及其分解气体与橡胶密封材料的相容性实验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浩 颜湘莲 +3 位作者 韩冬 高克利 赵明月 黄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25-2634,共10页
针对C_(4)F_(7)N/CO_(2)环保气体绝缘设备用橡胶密封材料与气体相容性问题,对4种常用橡胶材料的相容性进行了实验检测和性能分析。选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丁腈橡胶(NBR)、氯丁橡胶(CR)和氟橡胶(FKM),以氦气为对照组,开展了橡胶试样在C... 针对C_(4)F_(7)N/CO_(2)环保气体绝缘设备用橡胶密封材料与气体相容性问题,对4种常用橡胶材料的相容性进行了实验检测和性能分析。选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丁腈橡胶(NBR)、氯丁橡胶(CR)和氟橡胶(FKM),以氦气为对照组,开展了橡胶试样在C_(4)F_(7)N/CO_(2)、C_(4)F_(7)N/CO_(2)及其分解气体两种氛围下的70℃和100℃的热加速实验;检测得到了CO、CO_(2)、CH_(4)、CS_(2)、COS和C_(3)F_(6)等气体,其中C_(3)F_(6)来源于C_(4)F_(7)N气体,NBR产生的气体含量最高,FKM产生的气体种类少、含量最低;实验后的NBR橡胶表面出现严重喷霜现象,CR和FKM的表面形貌和化学结构几乎未变,4种橡胶的压缩永久变形受气体氛围影响小、受温度影响大,同等尺寸下EPDM的压缩性能最好,CR的压缩性能最差;综合气体和橡胶性能变化,发现NBR与C_(4)F_(7)N/CO_(2)相容性较差,CR的高温弹性力学性能较差,改善EPDM配方和FKM低温性能,可用作C_(4)F_(7)N/CO_(2)环保气体设备的密封材料,为环保型电气设备设计和材料选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分解气体 橡胶密封材料 相容性 压缩永久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放电缺陷下的C_(4)F_(7)N/CO_(2)分解特性 被引量:8
7
作者 刘伟 韩冬 +1 位作者 朱姗 曹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98-4506,共9页
C_(4)F_(7)N的分解特性关系到气体绝缘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缓冲气体选择、固体材料的选择等,也可为电气设备的故障识别提供参考依据。为此,首先利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分析了C_(4)F_(7)N的解离路径及主要分解物的形成。随后,以C_(4)F_(7)... C_(4)F_(7)N的分解特性关系到气体绝缘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缓冲气体选择、固体材料的选择等,也可为电气设备的故障识别提供参考依据。为此,首先利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分析了C_(4)F_(7)N的解离路径及主要分解物的形成。随后,以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为研究对象,实施了电晕放电、火花放电、悬浮放电等典型缺陷,定性、定量分析了混合比例、施加电压等因素对分解产物种类和含量的影响。C_(4)F_(7)N的稳定产物包括全氟烷烃气体(PFCs)CF_(4)、C_(2)F_(6)、C_(3)F_(8)、C_(3)F_(6)、2-C_(4)F_(6)、2-C_(4)F_(8)和i-C_(4)F_(10);腈类气体CNCN、CF_(3)CN、C_(2)F_(5)CN和CF_(2)CFCN。其中,CO、CF_(4)和C_(3)F_(6)为主要分解气体。随着C_(4)F_(7)N混合比例的增大,CO的含量降低,全氟烷烃和腈类气体的含量增大。由于悬浮放电缺陷涉及固体绝缘材料,CO和CF_(4)的含量较电晕放电和火花放电的高。最后,根据C_(4)F_(7)N/CO_(2)混合气体分解产物的成因和变化趋势,本文提出以CO和全氟烷烃气体的体积比值c(CO)/c(PFCs),以及CF_(4)、C_(2)F_(6)与C_(3)F_(6)的体积比值c(CF_(4)+C_(2)F_(6))/c(C_(3)F_(6))作为典型放电缺陷的识别判据,可为C_(4)F_(7)N/CO_(2)气体绝缘设备故障识别与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分解特性 电晕放电 火花放电 沿面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作冲击电压下C_(4)F_(7)N/CO_(2)混合气体252kV GIL间隙及沿面放电特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郑忠波 陈楠 +2 位作者 李志闯 李强 丁卫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055-3062,共8页
C_(4)F_(7)N/CO_(2)混合气体作为有望在高电压等级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中替代SF_(6)的环保绝缘气体被广泛研究。在高电压等级下,操作冲击电压下的介质绝缘特性成为绝缘配合中无法忽略的重要因素,然而现阶段操作冲击电压下C_(4)F_(7)N/... C_(4)F_(7)N/CO_(2)混合气体作为有望在高电压等级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中替代SF_(6)的环保绝缘气体被广泛研究。在高电压等级下,操作冲击电压下的介质绝缘特性成为绝缘配合中无法忽略的重要因素,然而现阶段操作冲击电压下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中间隙击穿和沿面闪络特性研究很少。该文通过实验研究操作冲击电压下C_(4)F_(7)N摩尔百分比为5%、9%、13%的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中252kV GIL中间隙和沿面放电特性,并与0.5MPa SF_(6)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放电电压随压强及混合气体C_(4)F_(7)N摩尔百分比升高而上升;放电存在盆式绝缘子凹面侧间隙-沿面闪络和间隙击穿两种形式;0.5MPa 13%C_(4)F_(7)N/87%CO_(2)、0.6MPa 9%C_(4)F_(7)N/91%CO_(2)混合气体下沿面绝缘强度达到0.5MPa下SF_(6)绝缘强度的87%以上,而0.7MPa 9%C_(4)F_(7)N/91%CO_(2)混合气体下沿面绝缘强度已超过0.5MPa下SF_(6)的绝缘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操作冲击电压 间隙击穿 沿面闪络 252kV气体绝缘输电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与环网柜中固体材料的相容性试验 被引量:6
9
作者 颜湘莲 高克利 +3 位作者 韩冬 黄印 王雯 陈图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90-4800,共11页
全氟异丁腈(C_(4)F_(7)N)环保气体是目前国际主流推广的SF6替代气体,C_(4)F_(7)N/CO_(2)混合气体被广泛应用于环网柜等设备中。为了保障环网柜的长期稳定运行,需开展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与环网柜典型固体材料相容性研究。该文提... 全氟异丁腈(C_(4)F_(7)N)环保气体是目前国际主流推广的SF6替代气体,C_(4)F_(7)N/CO_(2)混合气体被广泛应用于环网柜等设备中。为了保障环网柜的长期稳定运行,需开展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与环网柜典型固体材料相容性研究。该文提出了热加速和电热联合两种气固相容性试验方法,先对C_(4)F_(7)N/CO_(2)及分解气体与金属、塑料、橡胶和环氧玻纤等环网柜固体材料进行热加速试验,对比分析试验前后的气体成分及固体表面形貌、元素构成和光谱特性等关键性能,掌握了气固材料试样的相容性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环网柜整机带电相容性试验方法,施加运行电压和加热温度模拟现场工况,检测气体状态和设备绝缘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与环网柜固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满足长期可靠运行要求。该文提出的C_(4)F_(7)N混合气体与设备材料的气固相容性试验方法和规律等为环保气体电力设备的材料选型、设计研发提供了有益参考,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环网柜 固体材料 气固相容性 分解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电场下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工频击穿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杨圆 高克利 +2 位作者 袁帅 颜湘莲 毕建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913-3922,共10页
研究表明O_(2)可以抑制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分解,从而提升气体工程应用可靠性,但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绝缘特性相关研究较少。为评估O_(2)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工频绝缘特性的影响,该文搭建了击穿试验平台... 研究表明O_(2)可以抑制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分解,从而提升气体工程应用可靠性,但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绝缘特性相关研究较少。为评估O_(2)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工频绝缘特性的影响,该文搭建了击穿试验平台,获得了典型运行气压、O_(2)含量和电场形式下的工频击穿电压。结果表明随着气压增加,1mm气隙准均匀电场下的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击穿电压接近线性增长,而在稍不均匀和极不均匀电场下呈现一定的饱和增长趋势,6mm气隙极不均匀电场下则呈现N形变化规律。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击穿电压对较高气压和较长气隙下的极不均匀场敏感度较高,0.45MPa及以上气压下6mm气隙极不均匀电场与1mm气隙稍不均匀电场的击穿电压接近。O_(2)对部分气压和氧气含量下的击穿电压有一定的负面影响,0.15~0.65MPa气压下,分别添加体积分数为4%、2%、8%、4%、8%和8%的O_(2)时,工频击穿电压最多仅下降6.2%。从工频绝缘设计和提升气体化学稳定性角度考虑,添加2%~8%体积分数的O_(2)是一种可行的三元混合气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电场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 工频击穿特性 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C_(4)F_(7)N/CO_(2)混合气体分解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圆 高克利 +2 位作者 丁立健 毕建刚 袁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0-388,共9页
环保型C_(4)F_(7)N/CO_(2)混合气体分解过程的仿真研究较多,但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的研究较少。为研究典型局部放电下环保型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分解过程,搭建发射光谱测试平台,测试悬浮放电下的电子温度和分子振动温度。利用... 环保型C_(4)F_(7)N/CO_(2)混合气体分解过程的仿真研究较多,但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的研究较少。为研究典型局部放电下环保型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分解过程,搭建发射光谱测试平台,测试悬浮放电下的电子温度和分子振动温度。利用动态温度变化模拟局部放电物理过程,建立基于实测数据的仿真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悬浮放电下的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中电子温度约为6400K,分子振动温度约为4000K,悬浮放电会生成CF_(3)、CF_(2)、F和CN等自由基,自由基复合生成的分解产物包括CO、CF_(4)、C_(2)F_(4)、C_(3)F_(6)、C_(3)F_(8)、CF_(3)CN和COF_(2)等。分解产物类型及其生成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相较于分子振动温度,电子温度对气体分解的影响更为显著。在C_(4)F_(7)N/CO_(2)混合气体分解过程中,温度分布特征与气体分解特性密切相关,解析气体分解机理时,应重点关注温度对分解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分解特性 反应分子动力学 发射光谱 局部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F_(7)N/CO_(2)混合气体绝缘环网柜的接地开关关合性能模拟试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印 颜湘莲 +3 位作者 高克利 李志兵 陈图南 王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58-2867,共10页
采用C_(4)F_(7)N混合气体替代SF_(6)是提升环网柜环境友好性的重要途径。为保证供电可靠性,本文针对C_(4)F_(7)N混合气体绝缘环网柜开展接地开关关合试验,优化设备性能,支撑工程应用。首先测量了不同体积占比的C_(4)F_(7)N/CO_(2)混合... 采用C_(4)F_(7)N混合气体替代SF_(6)是提升环网柜环境友好性的重要途径。为保证供电可靠性,本文针对C_(4)F_(7)N混合气体绝缘环网柜开展接地开关关合试验,优化设备性能,支撑工程应用。首先测量了不同体积占比的C_(4)F_(7)N/CO_(2)混合气体和SF_(6)下接地开关合闸时间及速度,发现与空气下一致,表明接地开关机械特性稳定且与气体无关。然后研究了不同气体介质下接地开关预击穿特性,分析了电压和气体类型对预击穿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压增大预击穿时间增加,C_(4)F_(7)N体积占比提高预击穿时间减小。进一步利用搭建的环网柜接地关合试验回路开展了关合性能模拟试验,发现提高C_(4)F_(7)N体积占比有助于减小燃弧电荷转移量,降低触头烧蚀程度,结合混合气体液化温度和经济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环网柜 接地开关 关合性能 触头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柏明星 张志超 +3 位作者 陈巧珍 徐龙 杜思宇 刘业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3-564,共12页
应用CO_(2)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提高CH_(4)采收率和CO_(2)埋存率的技术。论述了CO_(2)及其混合气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机理,梳理了CO_(2)混N_(2)/H_(2)及地热辅助CO_(2)提高水合物中CH_(4)采收率的技术进... 应用CO_(2)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提高CH_(4)采收率和CO_(2)埋存率的技术。论述了CO_(2)及其混合气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机理,梳理了CO_(2)混N_(2)/H_(2)及地热辅助CO_(2)提高水合物中CH_(4)采收率的技术进展。研究表明:①应用纯CO_(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时,CH_(4)的采收率较低,而将CO_(2)与N_(2)、H_(2)以不同比例混合后注入天然气水合物藏中进行CH_(4)开采,能够有效提高CH_(4)的采收率。②CO_(2)与N_(2)或H_(2)混合注入水合物层时,多种气体分子在竞争吸附作用下降低了CH_(4)分子与水合物分子笼之间的范德华力,同时降低了混合气中CO_(2)的分压,导致水合物相平衡曲线上移,抑制了置换过程中CO_(2)水合物的生成速率,减轻了包裹作用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CH_(4)采收率。③CO_(2)混合N_(2)注入开采水合物时,N_(2)的混入虽然能够减轻包裹作用的影响,但新形成的N_(2)水合物会堵塞CO_(2)进入水合物分子笼的通道,因此提高CH_(4)采收率效果有限。④在水合物层条件下H_(2)并不会形成新的水合物,而且混入少量的H_(2)又会与N_(2)发生吸附竞争,从而抑制N_(2)水合物的形成,故将低浓度的H_(2)气混入CO_(2)与N_(2)的混合气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水合物中CH_(4)的置换率,从而提高CH_(4)的采收率。因此,混入H_(2)被认为是提高CO_(2)置换开发水合物效果的重要途径。⑤混合气周期注气方式可明显提高水合物中CH_(4)的采收率和CO_(2)水合物藏封存率。⑥应用地热辅助CO_(2)开采水合物的方法也能够降低新形成水合物的包裹作用,同时实现CO_(2)在地热层和水合物层的两次埋存,在提高CH_(4)采收率的同时,大大提高CO_(2)在地层中的埋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包裹作用 埋存率 采收率 co_(2)混n2/h2置换 co_(2)置换法 天然气水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