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Nestin in Neural Stem Cell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Adult Rats
1
作者 HUANG Guofu HUANG Xiaolin +1 位作者 CHEN Hong HAN Xiaohua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0-393,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acupuncture(EA) combined with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on the temporal profile of nestin expression after induction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acupuncture(EA) combined with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on the temporal profile of nestin expression after induction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adult rats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EA combined with rTMS in treating ischemic brain injury.Method:The model of transient focal ischemia was produced by occlusion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Seventy-fiv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model group,EA group,rTMS group and EA +rTMS group.The neurologic impairment rating and ability of learning and memory were observed at the 7th、14th and 28th d after infarction respectively.Meanwhile,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number of nestin expression positive cells.Result:Nestin-positive cells were found in cortex,subgranular zone(SGZ),subventricular zone(SVZ) of the ipsilateral sid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The number of nestin-positive cells peaked at the 7th d,began to decrease at the 14th d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EA+rTMS group than that in model group(P< 0.05),then almost reached normal at the 28th d.The improvement of neural motor function deficits as well as the indexes of learning and memory were more obvious in EA+rTMS group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P<0.01,P<0.05).These effects were most obvious in EA +rTMS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EA and rTMS group(P<0.05).Conclusion:EA and rTMS possess the potency of building up and can increase the number of nestin-positive cells in some brain regions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which might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of EA combined with rTMS in treating ischemia brai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神经细胞 康复医学 研究 rt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功能磁共振成像在rTMS治疗重度抑郁障碍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靖雯 胡良波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2-108,共7页
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伴随大脑结构和功能连接的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非侵... 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伴随大脑结构和功能连接的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非侵入性神经调节技术,在MDD治疗中已表现出显著疗效,但其通过调节大脑结构和功能来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尽管多模态MRI为揭示rTMS的神经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手段,但现有综述多侧重于独立分析大脑结构或功能的变化,未能系统整合和充分探讨rTMS对大脑结构-功能耦合关系的影响。因此,本综述将基于结构-功能MRI,系统梳理rTMS在治疗MDD过程中对大脑结构-功能耦合关系变化的研究进展,从而为优化刺激靶点选择提供新视角,并为实现rTMS干预效果的多尺度客观评估提供方法论建议。本文认为,深入理解rTMS对大脑结构-功能耦合的调控机制,是推动其实现MDD治疗精准化和疗效评估客观化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障碍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重复经颅磁刺激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比率低频振幅探讨头针联合rTM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神经影像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熊丹 朱盼 +4 位作者 谢海花 陆琳 李浩 谭洁 赵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14-2320,共7页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整体认知功能影响,同时运用静息态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头针联合rTMS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潜在的静息态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将PSCI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头针联合rTMS组(联合组),...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整体认知功能影响,同时运用静息态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头针联合rTMS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潜在的静息态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将PSCI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头针联合rTMS组(联合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头针组选取患侧大脑顶颞前斜线干预,联合组在头针治疗的基础上,选择低频rTMS刺激健侧大脑初级运动皮层(M1),两组均连续干预两周,每天1次,每周6次,每次20 min,总共12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及分测验的差值,同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结局指标进行趋势分析。采用fALFF检测患者局部脑区神经自发活动变化,将有统计学差异的fALFF差值与结局指标差值做偏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47例受试者,其中头针组25例、联合组22例。相对于头针组,联合组干预前后MoCA总分差值组间两两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914>0.05),但联合组在MoCA延迟记忆分维度的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5),同时趋势分析结果亦显示联合组对于延迟记忆的改善趋势明显优于头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ID=0.80,t=2.20,P=0.033<0.05)。干预2周后,联合组患者左侧楔前叶、右侧小脑、左侧梭状回、左侧顶上回相对于基线期fALFF值的增加幅度明显弱于头针组(GRF校正,voxel P<0.01,cluster 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干预前后左侧梭状回fALFF差值与MoCA延迟记忆分测验差值呈正相关关系(r=0.719,P<0.05),其余相关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针联合rTMS干预对PSCI患者延迟记忆具有一定的疗效,其潜在的神经机制可能与左侧梭状回等参与认知加工的局部脑区神经元自发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头针 重复经颅磁刺激 比率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丸联合rTMS对围绝经期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王玉 易茗 +2 位作者 张涵妮 肖长江 王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67-2971,共5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围绝经期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rTMS,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丸。检测临床疗效、头痛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围绝经期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rTMS,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丸。检测临床疗效、头痛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炎性因子(IL-6、IL-10、TNF-α、CGRP)、AIS评分、CD-RISC评分、MSQ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头痛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IL-6、TNF-α、CGRP、AIS评分、MSQ评分降低(P<0.05),IL-10、CD-RISC评分升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丸联合rTMS可安全有效地缓解围绝经期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丸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围绝经期 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主观性耳鸣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杨海弟 郑亿庆 +1 位作者 区永康 黄夏茵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8-281,共4页
目的采取1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主观性耳鸣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46例行1Hz低频rTMS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行耳鸣残疾量表评分(THI)评分及主观疗效评估。结果rTMS对耳鸣治疗有明显效果,对主观耳... 目的采取1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主观性耳鸣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46例行1Hz低频rTMS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行耳鸣残疾量表评分(THI)评分及主观疗效评估。结果rTMS对耳鸣治疗有明显效果,对主观耳鸣症状总体有效率为63.1%,其中失代偿性耳鸣(THI≥40)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代偿性耳鸣(THI<40)(77%vs 45%;P<0.001),耳鸣患者治疗前后THI为(51.8±23.5 vs 37.0±18.8;t=5.94,p<0.001),VAS为(6.3±2.4 vs 4.9±1.8;t=5.27,p<0.01),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失代偿组与代偿组耳鸣rTMS治疗后THI变化存在显著差异,两组差值为19.4±8.5(df=42,T=4.95,P<0.001)。结论rTMS治疗耳鸣有效,可明显降低THI得分,改善耳鸣症状,特别在失代偿性耳鸣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主观性耳鸣 耳鸣残疾量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提高睡眠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运洲 张忠秋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1-76,共6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睡眠的效果,为使用rTMS提高运动员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被试内设计,在被试脑干的中缝核区域分别施加假刺激(S)、无刺激(N)和磁刺激(T),比较刺激后主观感觉、生理及行为的变化。结果:在...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睡眠的效果,为使用rTMS提高运动员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被试内设计,在被试脑干的中缝核区域分别施加假刺激(S)、无刺激(N)和磁刺激(T),比较刺激后主观感觉、生理及行为的变化。结果:在被试脑干的中缝核区域施加1 Hz,80%RMT,1 500次rTMS(持续10 s间隔2 s)后,被试的自评睡眠质量提高,状态焦虑降低;呼吸曲线的波动减少、呼吸频率降低,脉率降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相邻NN间期差值的标准差(SDSD)降低;肢体活动减少。结论:rTMS能够提高睡眠质量,rTMS刺激后呼吸、脉率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其生理效果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睡眠 失眠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MS联合运动训练对静息态脑网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靳静娜 王欣 +6 位作者 林雨 张恺 李颖 向芳 刘志朋 杨学军 殷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0-296,共7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在脑卒中后的运动康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探讨r TMS联合运动训练对静息态脑网络的影响。招募10名健康受试者,使用1 Hz r TMS刺激优势半球,结束后非利手立即执行运动训练,以提... 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在脑卒中后的运动康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探讨r TMS联合运动训练对静息态脑网络的影响。招募10名健康受试者,使用1 Hz r TMS刺激优势半球,结束后非利手立即执行运动训练,以提高非利手的运动能力,r TMS联合运动训练共持续14天。采集r TMS联合运动训练前后闭目静息态的脑电(EEG)信号,使用相位延迟指数(PLI)进行功能连接性分析,并以PLI值为边的权重计算依据来建立有权无向脑网络,计算网络节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和节点效率,使用非参数符号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r TMS联合运动训练使EEG低频段(theta和alpha)脑功能区间的连接显著增加、高频段(beta、gamma1和gamma2)显著降低,对脑功能区内的连接影响较小。特别地,采取r TMS联合运动训练,使alpha频段非优势侧中央区与优势侧额叶区(训练前0.141 4±0.102 5,训练后0.217 2±0.134 7,P<0.05)、非优势侧额叶区(训练前0.141 0±0.109 9,训练后0.205 9±0.136 1,P<0.05)的功能连接性显著增加。网络特征结果显示,节点效率在低频段增加、高频段降低,而节点最短路径长度表现出相反的结果,其中gamma2频段在双侧中央区的节点效率(左中央区,实验前0.060 0±0.000 3,实验后0.042 9±0.001 3,P<0.05;右中央区,实验前0.060 7±0.002 3,实验后0.041 9±0.002 4,P<0.05)和最短路径长度(左中央区,实验前18.539 0±0.457 1,实验后28.585 8±1.001 4,P<0.05;右中央区,实验前18.650 8±0.438 6,实验后28.853 0±1.652 6,P<0.05)发生显著性的改变。通过该项研究,加深对r TMS联合运动训练促进运动能力神经机制的理解,为未来探究其对脑卒中、脑损伤患者脑活动的影响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运动训练 相位延迟指数(PLI) 功能连接性 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降低运动皮层兴奋性的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刘运洲 张忠秋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4-138,144,共6页
目的:确定能够较好降低运动皮层兴奋性且具有足够持续效应的磁刺激参数,为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降低运动员的赛前焦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被试内设计,在被试左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施加不同刺激数量(500次、1000次、1500次)的rT... 目的:确定能够较好降低运动皮层兴奋性且具有足够持续效应的磁刺激参数,为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降低运动员的赛前焦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被试内设计,在被试左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施加不同刺激数量(500次、1000次、1500次)的rTMS(频率为1Hz,强度为80%RMT),分别测试刺激前,刺激结束后即刻,刺激结束后30min、60min、120min时的运动诱发电位振幅。结果:1Hz,80%RMT的500次、1000次、1500次rTMS均能导致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减少及产生一定持续时间的后效应;与500次、1000次rTMS相比,1500次rTMS的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减少的幅度较大且其后效应持续的时间较长。结论:1Hz,80%RMT,1500次rTMS能较好地降低运动皮层兴奋性,其后效应持续的时间大于60min小于120min,可作为使用rTMS降低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刺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皮层 兴奋性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MS对创伤后康复期PTSD患者核心症状、正负性情绪和心理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艺 彭李 +2 位作者 周贤丽 刘宏亮 李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71-1575,共5页
目的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核心症状、正负性情绪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将40例伴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TSD评分≥3... 目的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核心症状、正负性情绪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将40例伴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TSD评分≥38分)的康复科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接受20 Hz高频r TMS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域(DLPFC);对照组20例,采用假性r TMS,刺激部位同治疗组。两组被试分别接受10次,共2周的治疗。在刺激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心理弹性以及正负性情绪的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弹性和正负性情绪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分、正负性情绪得分在刺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心理弹性得分在刺激前后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假刺激前后在各项评分上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0 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提高患者的积极情绪,减少负性情绪,有效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核心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创伤后应激障碍 负性情绪 正性情绪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BS与1 Hz 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姜畅 吴建贤 +1 位作者 洪永锋 卢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i TBS)与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37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i TBS组13例,1 Hz组11例,对照组13例)。3组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i TBS)与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37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i TBS组13例,1 Hz组11例,对照组13例)。3组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1Hz组给予健侧大脑M1区1 Hz的r TMS,i TBS组给予患侧大脑M1区i TBS,对照组不做磁刺激。治疗前后进行上肢Fugl-Meyer(U-FMA)、手臂动作调查测试表(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并采集运动诱发电位(MEP)参数。结果 (1)治疗后各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1 Hz组和i TBS组的ARAT评分和MEP峰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MBI评分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i TBS组FMA、ARAT评分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各组患侧MEP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其中1Hz组较对照组缩短明显(P<0.05)。结论 i TBS、1Hz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益,其中i TBS有助于患者手功能的恢复,i TBS、1Hz r TMS均能够增强患侧大脑M1区的兴奋性;i TBS、1 Hz两组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Theta节律刺激 脑梗死 运动功能 康复 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提高唤醒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运洲 张忠秋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4-712,共9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提高唤醒的作用及其神经生物学效应,为使用rTMS提高运动员的唤醒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被试内平衡设计,在被试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分别施加磁刺激和假刺激(刺激参数为:20 Hz,90%RMT,持续5...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提高唤醒的作用及其神经生物学效应,为使用rTMS提高运动员的唤醒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被试内平衡设计,在被试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分别施加磁刺激和假刺激(刺激参数为:20 Hz,90%RMT,持续5秒间隔55秒,3000次rTMS),比较刺激前、后的主观感觉,脑电(EEG)、脑电超慢涨落图(ET)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结果:rTMS刺激后被试的自评兴奋性提高,正性心理唤醒和心理唤醒强度增强,负性心理唤醒降低;额部、央部、顶部及前颞部β波的活动增强,枕部、后颞部、顶部θ波和枕部、后颞部δ波的活动减弱;全脑抑制性神经递质(INH)、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EXH)和多巴胺(DA)增多;HRV的低频/高频比值(LF/HF)和归一化低频功率(LFnorm)升高;归一化高频功率(HFnorm)增加。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能够提高唤醒,刺激后脑电(EEG)、神经递质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其神经生理效果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唤醒 脑电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及其脑电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光霞 刘运洲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兴奋作用及其脑电活动,为使用rTMS提高运动员的唤醒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2×2×2混合设计,在运动员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施加20 Hz,90%RMT,3 000次rTMS(持续5 s,间隔55 s),分别...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兴奋作用及其脑电活动,为使用rTMS提高运动员的唤醒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2×2×2混合设计,在运动员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施加20 Hz,90%RMT,3 000次rTMS(持续5 s,间隔55 s),分别测试刺激前、后的自评兴奋度和脑电(EEG)。结果r:TMS刺激后男、女被试的自评兴奋性提高,额部α波、β波和央部β波的活动增强,顶部θ波和枕部δ波、θ波的活动减弱。结论:高频rTMS能够提高兴奋性r,TMS刺激后脑电活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其神经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兴奋 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MS靶向刺激对帕金森病运动症改善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润泽 杨硕 +4 位作者 冯珂珂 Wang Alan 田树香 尹绍雅 徐桂芝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5-352,共8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已广泛应用于精神类和神经类疾病的临床辅助治疗,有改善帕金森病(PD)运动症状的作用,是实现PD精准治疗策略的重要手段。基底神经节环路特异性病变导致PD临床分型复杂多样,针对不同运动症状明确rTMS在神经环路...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已广泛应用于精神类和神经类疾病的临床辅助治疗,有改善帕金森病(PD)运动症状的作用,是实现PD精准治疗策略的重要手段。基底神经节环路特异性病变导致PD临床分型复杂多样,针对不同运动症状明确rTMS在神经环路关键靶区调控作用对提高改善效果有重要意义。首先从突触可塑性、神经环路角度分析了rTMS对改善PD的作用,然后分别从初级运动皮层(M1)、背外侧前额叶(DLPFC)、辅助运动皮层(SMA)以及小脑,就不同刺激模式在特定脑区的调控作用以及不同刺激靶区对不同运动症状的改善作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多靶区刺激、最佳干预期以及与脑成像技术相结合多方面探讨其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帕金森病 刺激靶区 运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对大鼠视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唯琦 唐秀平 +4 位作者 邹云春 范浩博 王英 谢娟 胡秀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对大鼠视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3周龄清洁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单眼剥夺组(MD组)和单眼剥夺+HF-rTMS组(MD+HF...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对大鼠视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3周龄清洁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单眼剥夺组(MD组)和单眼剥夺+HF-rTMS组(MD+HF-rTMS组),每组10只大鼠。NC组大鼠不给予任何干预;MD组和MD+HF-rTMS组大鼠缝合右眼眼睑3周建立弱视模型;MD+HF-rTMS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给予HF-rTMS刺激2周。采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测造模后和HF-rTMS刺激2周后各组大鼠P100波振幅。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视皮层BDNF蛋白和BDNF mRNA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视皮层BDNF蛋白和mRNA阳性染色情况,采用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建模后,MD组和MD+HF-rTMS组大鼠与NC组相比,P100波振幅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HF-rTMS刺激2周后,MD+HF-rTMS组和MD组大鼠相比,P100波振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D+HF-rTMS组大鼠P100波振幅仍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F-rTMS刺激2周后,MD+HF-rTMS组大鼠视皮层BDNF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74±0.03,高于MD组(0.61±0.02),但仍低于NC组(1.0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HF-rTMS刺激2周后,MD+HF-rTMS组大鼠视皮层BDNF mRNA相对表达量为0.62±0.02,高于MD组(0.44±0.01),但仍低于NC组(1.0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染色结果显示:HF-rTMS刺激2周后,MD+HF-rTMS组BDNF蛋白和mRNA染色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及阳性细胞数均高于MD组,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HF-rTMS刺激2周后,MD+HF-rTMS组凋亡染色阳性神经细胞数低于MD组,高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HF-rTMS可通过提高BDNF的表达,激活下游抗凋亡通路,进而减少视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最终参与神经重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弱视 视皮层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对戒断期酒精依赖患者渴求、情绪和认知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15
作者 王海红 袁辰馨 +4 位作者 甘鸿 江海峰 赵燕 杜江 张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6,共8页
目的·探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降低戒断期酒精依赖患者对酒精渴求的疗效,以及对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降低戒断期酒精依赖患者对酒精渴求的疗效,以及对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成瘾科戒断期酒精依赖住院患者41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2组患者均接受酒精依赖患者的常规住院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接受左侧DLPFC的iTBS真刺激,对照组接受相同参数的伪刺激。干预疗程为2周,共10次刺激。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和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分别测量患者干预前后的渴求、焦虑、抑郁状况。使用计算机化认知评估工具CogState软件包行为学任务中的检出任务(detection task,DET)、识别任务(identification task,IDN)、双卡学习任务(two back task,TWOB)、Groton迷宫学习任务(the Groton maze learning task,GML)和国际购物清单任务(international shopping list task,ISL)分别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认知加工速度、注意力/警觉、工作记忆、空间问题解决/错误监管能力、言语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2组患者VAS评分的时间效应(F=126.713,P<0.001,偏η^(2)=0.765)和交互效应(F=7.080,P=0.011,偏η^(2)=0.154)具有统计学意义,TWOB得分的时间效应(F=9.114,P=0.004,偏η^(2)=0.189)、组别效应(F=5.557,P=0.024,偏η^(2)=0.125)和交互效应(F=4.977,P=0.032,偏η^(2)=0.11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DI(F=45.273,P<0.001,偏η^(2)=0.578)、BAI(F=31.432,P<0.001,偏η^(2)=0.473)、GML(F=8.993,P=0.005,偏η^(2)=0.209)、ISL(F=26.657,P<0.001,偏η^(2)=0.439)得分只有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DET、IDN得分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简单效应分析显示,真刺激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伪刺激组(F=8.805,P=0.005,偏η^(2)=0.184)、TWOB得分高于伪刺激组(F=11.293,P=0.002,偏η^(2)=0.225)。结论·在常规住院治疗的基础上联合iTBS,可以提高戒断期酒精依赖患者对酒精渴求的疗效,并改善患者的工作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 酒精依赖 渴求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龙骨牡蛎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金泉 卢梦琴 +1 位作者 刘聪聪 李丽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4-207,共4页
目的评估桂枝龙骨牡蛎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焦虑抑郁症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取COPD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49例。对照组... 目的评估桂枝龙骨牡蛎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焦虑抑郁症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取COPD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持续8周;观察组予以桂枝龙骨牡蛎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持续8周。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和治疗8周评定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相互比较。结果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对照组血清IL-1β[(32.81±5.80)ng/mL]、IL-6[(20.15±3.56)ng/mL]、CRP[(8.46±2.15)mg/mL]高于观察组[(28.63±5.47)ng/mL、(14.08±3.12)ng/mL、(5.13±1.8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对照组SAS评分[(49.81±1.63)分]、SDS评分[(52.10±1.22)分]高于观察组[(48.42±1.56)分、(50.06±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龙骨牡蛎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应用于COPD合并焦虑抑郁症,可以改善焦虑、抑郁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并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龙骨牡蛎汤 重复经颅磁刺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焦虑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和触压觉的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鹏程 屈萌艰 +5 位作者 龙黎萍 王亚琳 阳明珠 刘培勇 周君 刘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8-465,共8页
目的探讨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和触压觉的效果。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3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和触压觉的效果。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3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并接受健侧大脑初级运动皮质区1 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试验组接受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单丝测试(SWM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FMA-UE、MAS和MBI评分,试验组SWMT评分均显著提高(|t|>5.464,P<0.001),且各项指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t|>2.195,P<0.05)。结论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手部的运动和触压觉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 气电手训练系统 多感觉刺激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急性和维持性治疗在抑郁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明珠 阎浩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29,共9页
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复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在MDD急性期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维持治疗中展现出一定潜力... 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复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在MDD急性期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维持治疗中展现出一定潜力。然而,rTMS在急性期治疗中的疗效影响因素以及长期疗效的可持续性尚未完全明确,其维持治疗方案亦未达成共识。本文对近年来应用于MDD的急性和维持性rTMS研究证据进行梳理,旨在总结当前研究进展,为rTMS在临床实践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难治性抑郁 维持治疗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障碍患者脑类淋巴功能磁共振成像指标与睡眠状态的相关性研究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其的影响
19
作者 张正楠 程诗涵 +4 位作者 王惠晓 周金丽 朱一飞 耿左军 杨海庆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5,共8页
目的探究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脑类淋巴功能与其睡眠状态之间关系,并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能否改善ID患者的睡眠状态及脑类淋巴功能。材料与方法ID患者分为真r TMS治疗... 目的探究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脑类淋巴功能与其睡眠状态之间关系,并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能否改善ID患者的睡眠状态及脑类淋巴功能。材料与方法ID患者分为真r TMS治疗组(n=28)和假r TMS治疗组(n=9),并招募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n=20)。所有受试者接受了神经心理量表及睡眠量表评估、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及MRI采集,使用沿血管周围间隙的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评估脑类淋巴功能。连续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三组间的比较,使用Tukey或Dunn多重比较检验进行事后分析。分类变量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估不同观察者对DTI-ALPS指标测量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评估DTI-ALPS与临床资料、睡眠评估量表和多导睡眠图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评估真/假r TMS组治疗前后睡眠状态与DTI-ALPS指数的变化。结果在接受r TMS治疗前,所有ID患者的DTI-ALPS指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F=13.08,P<0.001)。ID患者的N2睡眠时长(β=0.01,95%CI:0.01~0.01,P=0.034;β=0.01,95%CI:0.01~0.01,P=0.034)和觉醒指数(β=-0.01,95%CI:-0.02~-0.01,P<0.001;β=-0.01,95%CI:-0.01~-0.01,P=0.002)在最小调整模型Ⅰ和严格调整模型Ⅱ中,都与DTI-ALPS指数独立相关。经过r TMS后,较假刺激组相比,真刺激组的睡眠评分量表、总睡眠时间、N2睡眠时长、唤醒指数以及DTI-ALPS指数反映出r TMS治疗改善了ID患者的睡眠状态以及脑类淋巴功能。结论N2睡眠时长和唤醒指数与脑类淋巴功能独立相关,r TMS治疗能够改善ID患者的脑类淋巴功能以及睡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类淋巴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蚓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晓梅 赵红岩 +2 位作者 耿忠丽 徐天朝 王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5-580,共6页
背景小脑蚓部与情感调节、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小脑蚓部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能否改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CSZ)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小脑蚓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模式的rTMS对老年CSZ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血... 背景小脑蚓部与情感调节、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小脑蚓部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能否改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CSZ)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小脑蚓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模式的rTMS对老年CSZ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8月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50例稳定期老年CSZ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SZ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TBS模式的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小脑蚓部,每周治疗5 d,1次/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进行伪刺激,治疗时间和参数同观察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总体精神病性症状,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阴性症状,用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估认知功能。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ANSS量表阴性症状评分[(17.11±2.00)分与(19.21±2.76)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26.34±2.07)分与(29.33±4.27)分]和总分[(53.10±3.61)分与(58.99±5.53)分]及SANS评分[(54.00±3.78)分与(57.83±4.15)分]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信息处理加工速度评分[(39.78±2.45)分与(37.24±1.10)分]、注意警觉性评分[(47.07±4.27)分与(40.01±2.17)分]、工作记忆评分[(45.12±3.20)分与(41.89±4.11)分]和社会认知评分[(46.40±4.29)分与(41.42±7.45)分]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IL-1β水平[(41.09±7.34)μg/L与(47.03±12.45)μg/L]、IL-6水平[(41.28±7.32)μg/L与(47.03±9.45)μg/L]、TNF-α水平[(53.28±14.15)μg/L与(61.35±12.79)μg/L]较低(P<0.05)。rTMS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仅4例在首次治疗时出现头晕、头痛症状,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均逐渐耐受。其余患者均无不适主诉。结论小脑蚓部TBS模式的rTMS可以改善老年CSZ患者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炎症因子 阴性症状 认知功能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