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ad-be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square footing on geogrid-reinforced sand subjected to repeated loading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Liang-liang WANG Jia-quan +1 位作者 Victor N.KALIAKIN TANG Y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920-936,共17页
A series of dynamic model tests that were performed on a geogrid-reinforced square footing are presented.The dynamic(sinusoidal)loading was applied using a mechanical testing and simulation(MTS)electro-hydraulic servo... A series of dynamic model tests that were performed on a geogrid-reinforced square footing are presented.The dynamic(sinusoidal)loading was applied using a mechanical testing and simulation(MTS)electro-hydraulic servo loading system.In all the tests,the amplitude of loading was±160 kPa;the frequency of loading was 2 Hz.To better ascertain the effect of reinforcement,an unreinforced square footing was first tested.This was followed by a series of tests,each with a single layer of reinforcement.The reinforcement was placed at depths of 0.3B,0.6B and 0.9B,where B is the width of footing.The optimal depth of reinforcement was found to be 0.6B.The effect of adopting this value versus the other two depths was quantified.The single layer of geogrid had an effective reinforcement depth of 1.7B below the footing base.The increase of the depth between the topmost geogrid layer and the bottom of the footing(within the range of 0.9B)did not change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foun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eated loading GEOGRID square footing depth of reinforcement bearing capa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冻融条件下环氧沥青混凝土多尺度疲劳开裂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闫景晨 马苗苗 +1 位作者 张威 高宏彬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90,共8页
为获得积雪冰冻地区环氧沥青混凝土(EAC)疲劳开裂特性,以EAC及对照组——SBS改性沥青混凝土(SBSMAC)为试验对象,采用小梁三点弯曲重复加载试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及扫描电镜(SEM),从宏观、细观、微观3个尺度,对冻融循环和盐冻融循... 为获得积雪冰冻地区环氧沥青混凝土(EAC)疲劳开裂特性,以EAC及对照组——SBS改性沥青混凝土(SBSMAC)为试验对象,采用小梁三点弯曲重复加载试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及扫描电镜(SEM),从宏观、细观、微观3个尺度,对冻融循环和盐冻融循环条件下,EAC和SBSMAC试件疲劳加载全寿命周期内裂纹的萌生、扩展和加速破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EAC和SBSMAC损伤因子拟合函数的导数曲线,得到疲劳损伤的关键分界点,据此划分沥青混凝土的疲劳损伤阶段,是一种正确可行的新方法;EAC的宏观裂纹起裂点及微裂纹扩展点出现时间均晚于SBSMAC,EAC具有更好的抵抗材料损伤的能力;在积雪冰冻地区使用乙酸钾(CH3COOK)替代常用的氯盐类融雪剂,可减轻路面疲劳损伤程度;EAC断裂面处的微观形貌优于SBSM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沥青混凝土 冻融循环 盐冻融循环 三点弯曲重复加载试验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拉荷载作用对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的影响
3
作者 张庆章 姜衡 +1 位作者 宋力 王峰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6,共8页
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往往因承受反复拉荷载和氯离子耦合作用导致耐久性能降低。为此,自行设计了一种低频反复拉荷载与氯离子侵蚀耦合作用的试验装置,进行拉应力水平分别为40%、50%、60%和70%,荷载循环方式作用中持载:卸载分别为3∶1、4... 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往往因承受反复拉荷载和氯离子耦合作用导致耐久性能降低。为此,自行设计了一种低频反复拉荷载与氯离子侵蚀耦合作用的试验装置,进行拉应力水平分别为40%、50%、60%和70%,荷载循环方式作用中持载:卸载分别为3∶1、4∶1和6∶1作用下的氯离子传输试验。试验研究发现:荷载循环方式中持载时间占比较小时,50%拉应力为损伤临界阈值点。随着持载时间和拉应力水平的增加,混凝土内部损伤加剧,不同深度处保护层中的氯离子含量增加,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也逐渐增大。0.4~0.7应力水平作用下,氯离子扩散系数增加了1.18~1.3倍。基于线性疲劳累计损伤理论,建立荷载因素与损伤系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拉应力水平、荷载循环方式等荷载因素的氯离子扩散系数预测模型,经试验验证发现预测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氯离子扩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反复拉荷载 损伤系数 氯离子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拉荷载损伤混凝土自愈合前后氯离子传输性能
4
作者 张庆章 孙鹏帅 +1 位作者 宋力 王峰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8,共9页
反复荷载作用容易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损伤并加速氯离子侵入混凝土,而随着时间的持续混凝土内的自愈合效应又会降低损伤对氯离子传输性能的影响.为此,针对不同掺合料混凝土进行的抗拉强度(40%、50%和60%)、持载时间(卸载时间为3∶1、4∶1... 反复荷载作用容易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损伤并加速氯离子侵入混凝土,而随着时间的持续混凝土内的自愈合效应又会降低损伤对氯离子传输性能的影响.为此,针对不同掺合料混凝土进行的抗拉强度(40%、50%和60%)、持载时间(卸载时间为3∶1、4∶1和6∶1)和循环次数(8次、12次和16次)损伤混凝土自愈合前与自愈合后氯离子传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拉应力水平、荷载循环方式中持载时间占比和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损伤系数逐渐增大,对于OPC、FA5和FA10混凝土来说,50%拉应力是损伤临界阈值点,超过这个范围损伤明显,而G10和G15混凝土,不再存在损伤临界阈值点.随着拉应力水平的增加,不同混凝土自愈合前与自愈合后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均逐渐增大.经过45 d的再养护龄期,受损伤的混凝土表现出明显的自愈合能力,且不同掺合料混凝土自愈合程度范围为10.2%~5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反复拉荷载 氯离子扩散 损伤系数 自愈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双柱式桥墩横桥向抗震性能及塑性铰区高度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董慧慧 郑子成 +2 位作者 封文昊 韩强 杜修力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18-229,共12页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双柱式桥墩横桥向的抗震性能及塑性铰区高度,设计了4个不同墩高的RC双柱式桥墩,对其开展了恒定轴力作用下的水平循环往复拟静力加载试验。系统地分析了RC双柱式桥墩的损伤状态、失效机理、滞...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双柱式桥墩横桥向的抗震性能及塑性铰区高度,设计了4个不同墩高的RC双柱式桥墩,对其开展了恒定轴力作用下的水平循环往复拟静力加载试验。系统地分析了RC双柱式桥墩的损伤状态、失效机理、滞回性能和塑性铰区高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墩高的增加,RC双柱式桥墩破坏模式由剪切破坏转为弯剪以及弯曲破坏;桥墩的墩顶和墩底均产生明显的塑性损伤区域,特别的,墩顶和墩底的塑性损伤状态出现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同时,每个塑性损伤区域的受拉和受压两侧的损伤状态也明显的不同。RC双柱式桥墩的滞回曲线饱满,但是展现出了明显的刚度和强度退化现象。随着墩高的增加,RC双柱式桥墩的刚度和强度明显降低,但是耗能能力、残余侧移率和延性系数没有一致的变化规律。RC双柱式桥墩的临界塑性铰区高度与墩高基本呈正相关的变化规律,且基于现有的反弯点假定以及等效塑性铰模型计算结果远低于RC双柱式桥墩的塑性铰区长度实测值。该研究结果可为RC双柱式桥墩进一步损伤、失效机理的研究以及其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RC)双柱式桥墩 损伤状态 失效机理 滞回性能 塑性铰区长度 循环往复拟静力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插卡式外套筒梁柱装配节点的抗震性能
6
作者 操礼林 庞颖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51,共8页
为了提高预制框架结构梁柱装配节点的装配效率和连接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插卡式外套筒梁柱装配节点.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节点三维实体模型;基于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方法,对节点模型进行低周反复加载模拟;分析了节点破坏形式、滞回曲... 为了提高预制框架结构梁柱装配节点的装配效率和连接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插卡式外套筒梁柱装配节点.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节点三维实体模型;基于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方法,对节点模型进行低周反复加载模拟;分析了节点破坏形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能量耗散曲线及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等与节点抗震性能有关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节点滞回曲线形状饱满,无明显的捏缩现象,整体刚度退化趋势平稳,节点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卡式外套筒 装配式节点 非线性分析 低周循环加载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加卸荷煤体氧化特性研究
7
作者 陈雷 周福宝 +3 位作者 郭再富 张晴 阎露璐 潘荣锟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为研究采动载荷煤体因力学特性和孔裂隙变化发生初期氧化的演化规律,采用煤岩三轴蠕变、程序升温实验和FTIR、AFM技术对易自燃原煤样、反复加卸荷煤样进行氧化宏微观参数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加卸荷煤样升温氧化过程中耗氧量和CO产生速... 为研究采动载荷煤体因力学特性和孔裂隙变化发生初期氧化的演化规律,采用煤岩三轴蠕变、程序升温实验和FTIR、AFM技术对易自燃原煤样、反复加卸荷煤样进行氧化宏微观参数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加卸荷煤样升温氧化过程中耗氧量和CO产生速率均较前一实验条件增加,低温阶段,指标性气体参数值“骤降”和“陡升”点对应的临界温度值逐渐减小,加卸荷3次和加卸荷2次煤样较前一实验条件煤样增幅减小。随着加卸荷次数增加,氧化煤样中芳香烃含量逐渐增多,脂肪烃含量逐渐减少,羟基先减少后增多,羧基—COOH和羰基—C=O波峰呈“马鞍”状,由此判断出煤样氧化进程加快。煤体BJH比表面积、孔容值和吸附—脱附差量逐渐增大,可表征加卸荷作用致煤样中微孔增加,中孔、大孔塌陷裂变。加卸荷前3次较前一实验条件煤样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值增幅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为0,综合加卸荷4次实验分析结果,推断出,随着加卸荷次数的增加,煤体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值有减小的趋势,可证实存在最优的加卸荷次数(≥3次)和BJH比表面积(≥27.002 m^(2)/g)使煤体氧化自燃能力最强。采掘工作面前方、煤层保护层及相邻近煤层受重复采动的影响,煤体孔裂隙再发育贯通性增强,破碎程度升高,氧化自燃的潜在危险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原煤氧化 反复加卸荷 微观结构 定性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荷载作用下黏土中板锚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8
作者 孙一飞 王乐 +2 位作者 张庭冉 张春会 田英辉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9-666,共8页
漂浮式结构是深远海资源开发中的重要结构形式,与之通过锚链相连的锚固基础是保证其在位安全稳定的关键部分。板锚是目前常用的锚固基础形式之一,在其服役过程中会受到风、浪、流等诱发的往复荷载作用。目前,有关板锚在往复荷载作用下... 漂浮式结构是深远海资源开发中的重要结构形式,与之通过锚链相连的锚固基础是保证其在位安全稳定的关键部分。板锚是目前常用的锚固基础形式之一,在其服役过程中会受到风、浪、流等诱发的往复荷载作用。目前,有关板锚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承载性能的研究结论存在相悖之处,其承载机理还未明晰,有待进一步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此,利用双自由度伺服加载系统,在饱和黏土中针对平板锚开展了往复拉拔试验,研究了往复荷载中值和幅值对板锚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往复荷载中值和幅值的增加,板锚的承载力先提高后降低;当往复荷载的中值和幅值取值为单调抗拔极限承载力的28%±18%时,板锚的承载力提升最大,比单调抗拔极限承载力提升了10.44%;当往复荷载达到单调抗拔极限承载力的60%±18%时,土体发生严重破坏,板锚失去承载能力。依据板锚在往复荷载作用后的承载性能,为板锚服役期间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荷载 极限承载力 方形板锚 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筋增强胶合木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9
作者 申欣洋 陈伯望 +4 位作者 张子辉 王怀 赵振澜 郭梓梁 王晓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大跨度胶合木梁柱结构节点构造复杂,木梁刚度有限,结构抗侧刚度低,文中提出可适用于大跨结构的胶合木柱-钢梁框架结构。为研究节点的抗震性能与破坏模式,分别设计了3个无植筋增强节点试件和3个以植筋直径为变量的植筋增强胶合木柱-钢梁... 大跨度胶合木梁柱结构节点构造复杂,木梁刚度有限,结构抗侧刚度低,文中提出可适用于大跨结构的胶合木柱-钢梁框架结构。为研究节点的抗震性能与破坏模式,分别设计了3个无植筋增强节点试件和3个以植筋直径为变量的植筋增强胶合木柱-钢梁节点试件,并进行单调加载试验和低周反复荷载加载试验,研究节点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植筋能有效提高胶合木柱的横纹局部承压能力及节点抗弯刚度与抗弯极限承载力,但增大植筋直径对其影响较小;植筋能显著增强节点的耗能能力,有利于节点的抗震性能的提高;柔性端板与刚性端板的破坏模式不同,柔性端板呈S形变形破坏,节点转角变形大、抗弯刚度较弱,刚性端板为木柱横纹压缩变形破坏,且节点抗弯刚度和承载力较高;推导了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公式,理论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木柱-钢梁节点 横纹植筋 低周反复试验 抗震性能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荷载作用后海工高性能混凝土梁刚度退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春华 吴小龙 +1 位作者 蔡启明 张菊连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79,共9页
在荷载长期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也是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内容之一。为了研究经历重复荷载后海工高性能混凝土梁的变形发展规律,设计制作了10根试验梁,分别进行了重复荷载试验、氯盐干湿试验以... 在荷载长期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也是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内容之一。为了研究经历重复荷载后海工高性能混凝土梁的变形发展规律,设计制作了10根试验梁,分别进行了重复荷载试验、氯盐干湿试验以及两者的共同作用试验;通过四点受弯试验对梁的跨中挠度及刚度退化进行评价,提出了梁短期刚度规范计算公式的修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荷载水平按梁纯弯段弯矩等于0.4M_(u)确定时,施加30次重复荷载后混凝土的损伤度接近15%;对于仅进行氯盐干湿循环的试验梁,其跨中挠度发展要慢于参照梁;施加重复荷载后,试验梁的跨中挠度发展要快于参照梁;对施加重复荷载后的试验梁再进行氯盐干湿循环,梁的刚度退化更为显著。结合试验结果,采用损伤效应折减系数对梁短期刚度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并验证了修正公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荷载 海工混凝土梁 损伤度 氯盐环境 弯曲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土工格室加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冰冰 宋飞 +3 位作者 李炜光 何新平 张曼 刘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9-738,共10页
土工格室加筋沥青混合料性能与温度、加载条件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测定不同面层规格、不同温度和不同加载条件作用下,土工格室加筋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应力值、弯拉应变值和弯沉值,分析了土工格室加... 土工格室加筋沥青混合料性能与温度、加载条件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测定不同面层规格、不同温度和不同加载条件作用下,土工格室加筋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应力值、弯拉应变值和弯沉值,分析了土工格室加筋沥青混合料的工作性能,探究不同工况下加筋沥青混合料的最优土工格室加筋结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土工格室加筋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应力值、弯拉应变值和弯沉值较无格室加筋沥青混合料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减小,且土工格室边长越小,加筋效果越显著;随温度升高,土工格室加筋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应力值、弯拉应变值和弯沉值均增加,但其增加速率却不断减小,高温作用下土工格室加筋效果明显;重复荷载作用下,土工格室加筋沥青混合料较无格室加筋沥青混合料的竖向位移明显减小,且双面层土工格室加筋的边长为100 mm时竖向位移最小。对于三面层加筋时土工格室加筋位置在中面层处的竖向位移最小。土工格室加筋能够很好地限制沥青混合料变形,可弥补现行处理沥青混合料路面病害的不足,是一种可靠的加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土工格室 沥青混合料 数值分析 温度 重复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接头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奇帆 朱杰江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在国内外装配式节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钢接头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柱节点,为研究其抗震性能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节点中预制梁的型钢接头和纵筋焊接能有效传递二者间的应力;叠合梁-柱节点具有较好的整体... 在国内外装配式节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钢接头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柱节点,为研究其抗震性能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节点中预制梁的型钢接头和纵筋焊接能有效传递二者间的应力;叠合梁-柱节点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节点的塑性铰产生在梁的型钢接头和纵筋焊接部位附近,梁柱节点核心区域破坏较小;新型节点耗能能力较好;装配式节点比现浇节点有更高的承载力,但是延性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梁柱节点 叠合梁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型阻尼器增强大头榫节点模型试验研究
13
作者 杨旺 高永林 +2 位作者 陶忠 赵党书 苏何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34,共10页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破坏主要由榫卯节点松动、变形及拔榫引起.为解决榫卯节点容易松动、变形及拔榫破坏问题,引入节点阻尼器技术,在传统木结构建筑榫卯节点处安装扇形剪切型阻尼器.为研究传统木结构典型节点大头榫安装阻尼器后的抗震性...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破坏主要由榫卯节点松动、变形及拔榫引起.为解决榫卯节点容易松动、变形及拔榫破坏问题,引入节点阻尼器技术,在传统木结构建筑榫卯节点处安装扇形剪切型阻尼器.为研究传统木结构典型节点大头榫安装阻尼器后的抗震性能及增强效果,设计制作了6个大头榫足尺节点模型,其中3个榫卯节点未装阻尼器,3个榫卯节点安装阻尼器.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6个试验模型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及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安装阻尼器可以有效控制节点的拔榫破坏;同时有效增强节点耗能、强度及刚度;安装阻尼器节点模型的极限承载力是未安装节点模型的1.5~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榫节点 抗震性能 阻尼器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荷载作用下SFCB混凝土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14
作者 张继旺 邱国兴 +4 位作者 易金 龙安宝 李友胜 陈俊雯 王磊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3,77,共6页
针对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FCB)混凝土构件在动荷载作用下应力传递机制复杂、黏结破坏机理及应力分布特征尚未明确等问题,通过等阶、变阶重复加载的中心拉拔试验、并与单向拉拔试验对比。结果表明:等阶、变阶重复加载试件的黏结强度比单... 针对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FCB)混凝土构件在动荷载作用下应力传递机制复杂、黏结破坏机理及应力分布特征尚未明确等问题,通过等阶、变阶重复加载的中心拉拔试验、并与单向拉拔试验对比。结果表明:等阶、变阶重复加载试件的黏结强度比单向拉拔试件低11.8%~19.8%,黏结界面损伤更为严重,且重复加载1次平均黏结应力峰值出现约0.5%~1.6%的损失;不同加载方式,试件拔出过程中的黏结-滑移曲线特征基本相似,钢芯与纤维层因变形不一致出现相对滑移;SFCB沿埋长方向的黏结应力并非均匀分布,不同加载方式的应力“波峰”形态有所区别。明确重复荷载作用下SFCB混凝土的黏结性能,可为SFCB混凝土结构设计、黏结-滑移曲线模型建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连续纤维复合筋 重复荷载 黏结性能 黏结-滑移曲线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结构榫卯节点抗震性能及加固试验分析
15
作者 滕佳男 苏何先 +1 位作者 潘文 朱传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3-781,共9页
不同类型榫卯节点的加固方式应根据其具体破坏模式来选择,为探究不同加固方式与榫卯节点类型的适宜性,采用多阶屈曲阻尼器、伸臂式金属阻尼器、钢条分别对透榫节点、燕尾榫节点、半榫节点进行加固,通过开展加固与未加固榫卯节点低周反... 不同类型榫卯节点的加固方式应根据其具体破坏模式来选择,为探究不同加固方式与榫卯节点类型的适宜性,采用多阶屈曲阻尼器、伸臂式金属阻尼器、钢条分别对透榫节点、燕尾榫节点、半榫节点进行加固,通过开展加固与未加固榫卯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并对比分析了榫卯节点的破坏特征、水平承载力、刚度和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各加固方式均能有效抑制节点拔榫、增加节点耗能、提升节点最大承载力和刚度等抗震性能指标,但各加固方式效率及对节点性能影响差异明显.其中,多阶屈曲阻尼器、伸臂式金属阻尼器和钢条加固节点的最大承载能力较未加固节点分别提高了46.7%、496%、203%;加固节点的初始刚度分别提高了14.5%、426%、221%;多阶屈曲阻尼器可显著增强透榫节点的耗能能力且对其承载力和初始刚度影响有限;伸臂式金属阻尼器可大幅提升燕尾榫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最大承载力,有效避免出现榫颈和榫角断裂;钢条加固方式在有效抑制半榫节点的拔榫的同时能有效提升节点刚度和承载力.可见,不同类型榫卯节点应根据性能需求选用适宜的加固方式并对加固参数进行合理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方式 卯榫节点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性能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流体轴承的大载荷磁流体二维导轨平台研究
16
作者 杨辉 张玉华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81,共7页
在现有的精密机床中,空气静压导轨平台存在阻尼突变、载荷不高的问题,基于磁流体轴承,提出了一种大载荷磁流体二维导轨平台。首先,对基于磁流体的导轨平台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空气损耗问题和磁流体尾迹问题;然后,采用磁流体压力轴... 在现有的精密机床中,空气静压导轨平台存在阻尼突变、载荷不高的问题,基于磁流体轴承,提出了一种大载荷磁流体二维导轨平台。首先,对基于磁流体的导轨平台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空气损耗问题和磁流体尾迹问题;然后,采用磁流体压力轴承设计了一个双U形导轨平台结构,并将顶部、底部和侧部轴承垫紧密地放置在一起,从而在动子上形成了一个储液层;采用上下磁化配置的导轨平台具有6个轴承垫,每个轴承垫由多个小型磁体组成;其次,对载荷能力、刚度和涡流阻尼进行了数值模拟;最后,选用了煤油基磁液、铝材和铁素体不锈钢制备了一台平台样机,进行了平台的性能测试,对该导轨平台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台的平面度为±7μm,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明显优于现有基于磁流体轴承的精密运动系统;在相同行程和尺寸条件下,与气动平台相比,该平台的最大有效载荷为140 N,提高了40%;阻尼在2 N·s/m至4 N·s/m之间相对恒定,且可预测,解决了气动平台的阻尼突变问题,有利于实现导轨平台高精度定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加工 磁流体导轨平台 空气静压导轨平台 阻尼突变 大载荷 平面度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连接装配式混凝土联肢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7
作者 王振宇 刘洪涛 +2 位作者 杜修力 刘敏敏 张宁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5,共14页
为提高施工效率,充分发挥装配式结构的拼装优势,提出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联肢墙的干式连接方法,在联肢墙的连梁跨中断缝,采用高强度螺栓和预埋连接钢板实现快速干法连接。为研究干法连接装配式联肢墙的抗震性能,对1片整浇联肢墙和1... 为提高施工效率,充分发挥装配式结构的拼装优势,提出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联肢墙的干式连接方法,在联肢墙的连梁跨中断缝,采用高强度螺栓和预埋连接钢板实现快速干法连接。为研究干法连接装配式联肢墙的抗震性能,对1片整浇联肢墙和1片采用干法连接的装配式联肢墙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法连接节点可以有效传递预制联肢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强墙肢和弱连梁”的性能目标;干法连接装配式联肢墙的滞回特性与现浇联肢墙相似,二者初始弹性刚度接近,加载后期因节点变形造成墙体刚度和承载力下降,但其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更强。基于试验结果,提出的干法连接装配式混凝土联肢墙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反映了干连接节点的传力特点,可用于该连接形式的分析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联肢墙 干法连接 高强度螺栓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地震作用下PP-ECC桥墩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毅 刘鹏曾 +2 位作者 柳其钱 王子浩 宋浩博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23-3633,共11页
为研究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PP-ECC)桥墩与普通混凝土桥墩在压弯荷载作用下承载力差异,本文通过拟静力试验对6个局部采用PP-ECC桥墩和2个普通混凝土桥墩的抗弯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合PP-ECC桥墩的破坏过程,确定PP-ECC桥墩的压弯破... 为研究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PP-ECC)桥墩与普通混凝土桥墩在压弯荷载作用下承载力差异,本文通过拟静力试验对6个局部采用PP-ECC桥墩和2个普通混凝土桥墩的抗弯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合PP-ECC桥墩的破坏过程,确定PP-ECC桥墩的压弯破坏的特征点,之后基于PP-ECC材料的简化本构模型推导出PP-ECC桥墩的理论开裂、屈服和极限荷载公式。对PP-ECC材料进行单轴拉伸和单轴压缩试验,得到简化PP-ECC本构模型的特征参数,通过试验结果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并对比不同轴压比和PP-ECC区高度下桥墩的抗弯承载力、最大变形的差异。结果表明:PP-ECC桥墩在开裂之后,受拉区PP-ECC并未退出工作,而是协同受拉钢筋参与截面受力;PP-ECC桥墩在达到极限荷载时,裂缝稳态发展,没有出现普通混凝土桥墩保护层混凝土大面积剥落的情况;局部采用PP-ECC桥墩极限荷载时最大变形较普通混凝土桥墩有较大提升,且增加轴压比会降低桥墩的变形能力;在较高轴压比下增加PP-ECC区高度,桥墩的抗弯承载力提升了8.8%;使用简化本构模型计算PP-ECC桥墩特征点抗弯承载力时计算精度为0.86~1.13,且方差分析值偏小,具备良好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PP-ECC) PP-ECC桥墩 抗弯性能 简化本构模型 低周反复水平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腹板PEC梁抗震延性性能试验研究
19
作者 陆天宇 杨克家 +2 位作者 李杰 蒋路 楼汉忠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传统部分填充钢-混凝土(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PEC)梁通常选用平直腹板,该类腹板的受剪承载力偏低,且平直腹板与混凝土之间无机械咬合力,不利于两者的协同工作。为解决平直腹板带来的不利影响,选用波浪腹板进行截面替换,形成新... 传统部分填充钢-混凝土(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PEC)梁通常选用平直腹板,该类腹板的受剪承载力偏低,且平直腹板与混凝土之间无机械咬合力,不利于两者的协同工作。为解决平直腹板带来的不利影响,选用波浪腹板进行截面替换,形成新型波浪腹板PEC梁。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波浪腹板PEC梁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抗震延性性能,研究了翼缘厚度、剪跨比对正弦波浪腹板PEC梁的承载力、破坏形式、变形能力、滞回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计波浪腹板PEC梁的承载力和抗震延性性能较好;剪跨比对梁的破坏形式及延性有显著影响,翼缘厚度增大可以有效提高梁截面承载力,但过厚的翼缘会影响型钢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性能,在试验中翼缘厚度较小,剪跨比较大的构件型钢与混凝土匹配度高,其延性和耗能能力发挥最为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腹板 部分包覆复合材料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承载力 滞回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黏性土蠕变变形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云 薛禹群 +2 位作者 吴吉春 何佳佳 王惠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2-676,683,共6页
结合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用单向固结仪研究饱和黏性土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蠕变变形特征。试验土样取自苏锡常地区第2弱透水层。研究结果表明,在初次加载时黏性土具有明显的蠕变性,在双对数坐标中蠕变变形与时间呈直线关系,且直线斜... 结合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用单向固结仪研究饱和黏性土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蠕变变形特征。试验土样取自苏锡常地区第2弱透水层。研究结果表明,在初次加载时黏性土具有明显的蠕变性,在双对数坐标中蠕变变形与时间呈直线关系,且直线斜率随荷载水平增大而减小,但在荷载水平达到一定值后斜率变化不大;在初次卸载时黏性土仍有明显的回弹蠕变,特别是在卸载水平较高时,卸载回弹蠕变变形与应力和时间的关系仍可用幂函数表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加卸载达到变形稳定的时间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当循环荷载最大值小于土样的先期固结压力时,土样在2次加卸载循环后达到弹性变形状态;当循环荷载最大值等于土样的先期固结压力时,土样在5次加卸载循环后达到弹性变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黏性土 蠕变变形 固结 反复加卸载 初次加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