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F SOIL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REMOTELY SENSED DATA FOR A CATCHMENT ON THE LOESS PLATEAU
1
作者 Li Rui, Li Bichen, Ma Xiaoyun (Northwesterng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cademia Sinica and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遥感信息》 CSCD 1990年第A02期41-42,共2页
The Soil Conservation Monitorins Information System (SCM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oriented to soil erosion contro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utiliz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a small watershed (about 10 sq.... The Soil Conservation Monitorins Information System (SCM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oriented to soil erosion contro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utiliz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a small watershed (about 10 sq. km.) on the Loess Plateau. It sums up Remote sensing (R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Expert System (ES) and consists of a integrated system. As a basic level information system of Loess Plateau, its perfection and psreading will bring about a great advance in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oess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MIS A STUDY of soil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remoteLY SENSED DATA FOR A CATCHMENT ON THE LOESS PLATEAU GIS d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监测的库布齐沙漠向日葵土壤水分及生长情况探究
2
作者 佟长福 侯洪飞 +2 位作者 郑和祥 王莹 赵颖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7-165,172,共10页
库布齐沙漠为我国第七大沙漠,面临着农业干旱和盐碱地频发的严峻挑战,主要原因为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的严重性。因此,研究选取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作为研究区域,旨在构建一个用于监测区域性土壤水... 库布齐沙漠为我国第七大沙漠,面临着农业干旱和盐碱地频发的严峻挑战,主要原因为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的严重性。因此,研究选取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作为研究区域,旨在构建一个用于监测区域性土壤水分(Soil Moisture Content,SMC)和向日葵生长情况的时间序列监测系统。研究基于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 8、MODIS以及无人机航拍数据,综合多种植被指数对向日葵生长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应用多种干旱指数对区域性向日葵土壤水分信息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①VSWI(植被水分胁迫指数)在捕捉SMC动态方面具有较高精度(r>0.65);②干旱指数在捕捉向日葵SMC动态时,其性能会受到变量特征、温度和作物覆盖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VSWI、TCI(温度状况指数)、VCI(植被状况指数)、VHI(植被健康指数)和TVDI(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性能下降;③VSWI结合NDRE(归一化差异红边指数)和GNDVI(绿色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能够实时监测作物的需水情况和营养状况。本研究提出的工具能够精准提取向日葵的生长状态及土壤水分信息,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农作物的优化灌溉提供了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遥感反演 土壤水分 向日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敏感变量筛选的多光谱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研究
3
作者 杨文举 李奋华 +2 位作者 康德奎 段威成 赵文举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54,共10页
土壤含水率是农田生态系统敏感性的重要表征,为提高近地遥感土壤含水率反演效率和精度,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数据,提取覆膜耕地、苜蓿和小麦3种地物特征的光谱反射率,通过覆膜干扰消除技术和红边波段特征重构方法优化光谱信息质量。采... 土壤含水率是农田生态系统敏感性的重要表征,为提高近地遥感土壤含水率反演效率和精度,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数据,提取覆膜耕地、苜蓿和小麦3种地物特征的光谱反射率,通过覆膜干扰消除技术和红边波段特征重构方法优化光谱信息质量。采用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灰色关联度分析(Gray relational analysis,GRA)与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5类光谱反射率特征及18个光谱指数进行敏感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支持向量回归(SVR)和随机森林(RF)算法的多场景土壤水分反演框架,通过模型对比验证揭示不同地物覆盖条件下的最优反演机制。结果表明,剔除覆膜背景对模型反演结果有所提升,VIP和GRA筛选后的模型精度明显优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反演结果波动较小,且敏感变量组反演结果优于全变量组反演结果;在3块样地中,覆膜耕地的BPNN算法相较于SVR和RF算法,展现出更优的非线性解析能力及模型结构稳定性,验证集决定系数R_(v)^(2)达到0.8以上,其结果能较真实反馈土壤含水率,SVR算法则更适用苜蓿、小麦此类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土壤含水率反演;3种样地基于GRA筛选的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精度最高,覆膜耕地GRA-BPNN验证集R_(v)^(2)为0.801、RMSE_(v)为1.25%、MAE_(v)为0.933%,苜蓿样地GRA-SVR验证集R_(v)^(2)达0.799、RMSE_(v)为1.389%、MAE_(v)为1.181%,小麦覆盖地反演结果验证集R_(v)^(2)为0.837、RMSE_(v)为0.711%、MAE_(v)为0.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多光谱 土壤含水率 光谱指数 变量筛选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克里金插值的土壤耕作层含水率反演方法
4
作者 郭交 朱哲 +2 位作者 项诗雨 邝晓飞 尉鹏亮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7-467,共11页
土壤耕作层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准确监测土壤耕作层含水率并对作物进行精准灌溉能提高作物产量和水资源利用率。为实现高效监测土壤耕作层含水率,提出一种基于协同克里金插值的土壤耕作层含水率反演方法。首先以能够获取土壤表层信息... 土壤耕作层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准确监测土壤耕作层含水率并对作物进行精准灌溉能提高作物产量和水资源利用率。为实现高效监测土壤耕作层含水率,提出一种基于协同克里金插值的土壤耕作层含水率反演方法。首先以能够获取土壤表层信息的Sentinel-1卫星数据为本文数据源,与具有可靠运算能力的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模型结合可以高效反演土壤表层含水率;将其大范围土壤含水率反演结果作为协变量,把115个实测土壤耕作层含水率作为主变量,利用土壤表层与耕作层变量间的协同关系,采用协同克里金方法插值得到土壤耕作层含水率;协同克里金法可以很好地利用土壤表层与耕作层变量间的协同关系提升插值精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土壤耕作层含水率实测数据量不足的问题。将土壤耕作层含水率克里金插值和利用表层与耕作层含水率线性拟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协同克里金插值反演土壤耕作层含水率能够大幅提高预测准确性,决定系数R^(2)分别提高0.25和0.20,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0.029、0.014 cm^(3)/cm^(3),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降低0.028、0.015 cm^(3)/cm^(3),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耕作层 土壤含水率 协同克里金 遥感反演 极端梯度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空融合环境因子的土壤含水率机器学习反演模型优化
5
作者 李瑞平 赵建伟 +3 位作者 王福强 王欢 于欣 苗存立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0-379,共10页
植被指数作为构建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的关键要素之一,主要来源于遥感影像的提取。针对高时空分辨率影像难以获取的缺点,采用对象级处理策略的自适应时空融合模型(OL-STARFM)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融合,提取融合后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 植被指数作为构建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的关键要素之一,主要来源于遥感影像的提取。针对高时空分辨率影像难以获取的缺点,采用对象级处理策略的自适应时空融合模型(OL-STARFM)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融合,提取融合后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表温度(LST)和植被干旱指数(TVDI)作为环境变量,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地、蒸散量、高程、坡向、坡度、原始影像植被干旱指数(TVD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表温度(LST),以及气温、降水量和风速作为建模因子,构建基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MLSR)、随机森林(RF)和梯度提升机(GBM)3种方法的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并进行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温度是影响土壤含水率空间变异性的关键影响因素(R为-0.46),其次为蒸散量(-0.43)、气温(-0.39)、融合后归一化植被指数(0.38)、原始归一化植被指数(0.36)、土地利用类型(0.31)、融合后干旱植被指数(-0.3)、原始干旱植被指数(-0.28)、降水量(0.27)、土壤质地(0.27)、坡向(-0.25)、高程(0.26)、坡度(-0.20)及风速(-0.20);MLSR表现出较强的模型线性处理能力。非线性处理中RF回归模型最稳定,GBM模型则具有最高的精确度,R^(2)为0.910,MAE、MSE及RMSE分别为2.12%、6.89%和2.62%;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在土壤含水率反演过程中预测准确率较低,显示出线性模型在处理复杂关系处理时的局限性;OL-STARFM融合方法提取的TVDI和NDVI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和0.38,均高于单一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并且有效提高了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的精度,表明该方法在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构建中的可行性,为获取连续的高时空分辨率影像进而有效连续监测土壤含水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遥感反演模型 时空融合 环境因子 OL-STARFM 机器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S干旱监测指数结合PSO_RBFNN反演甘肃省胡麻出苗期土壤湿度
6
作者 杨慧 李玥 +6 位作者 武凌 吴兵 高玉红 剡斌 周慧 唐洁 赵永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7-277,共11页
针对目前单一的遥感干旱监测指数难以全面反映作物生长期土壤湿度的动态变化等问题,以甘肃省胡麻出苗期田间土壤相对湿度为研究对象,选取作物形态及绿度、冠层温度、冠层含水量等指标作为遥感干旱监测指数。利用MODIS遥感干旱监测指数... 针对目前单一的遥感干旱监测指数难以全面反映作物生长期土壤湿度的动态变化等问题,以甘肃省胡麻出苗期田间土壤相对湿度为研究对象,选取作物形态及绿度、冠层温度、冠层含水量等指标作为遥感干旱监测指数。利用MODIS遥感干旱监测指数和农田土壤相对湿度实测数据,结合经过粒子群优化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PSO_RBFNN),构建了农田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并基于BP_NN、RBFNN、PSO_RBFNN人工神经网络和逻辑回归(LR)4种机器学习方法,利用土壤相对湿度实测数据对不同模型反演结果的精度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3种模型相对比,MODIS遥感干旱监测指数与PSO_RBFNN结合反演甘肃省胡麻出苗期的农田土壤相对湿度效果较好;模型对10 cm和20 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的反演结果平均精度分别达到89.91%和91.71%。与RBFNN、LR和BP_NN模型相比,PSO_RBFNN模型10 cm土层平均预测精度分别提高8.69个百分点、4.94个百分点、4.76个百分点,20 cm土层平均预测精度分别提高6.91个百分点、6.86个百分点、9.32个百分点。模型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1∶1斜线,PSO_RBFNN模型偏差最小,与10 cm和20 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8和0.74,说明利用PSO_RBFNN模型反演有效,可为区域农田土壤湿度遥感监测反演提供新的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壤湿度 干旱指数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微分与连续小波变换的冻结黑土含水率高光谱估算模型
7
作者 李泽昕 黄立超 +3 位作者 王勇 章泽炜 陈俊英 栗现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5-104,110,共11页
高光谱技术有助于非接触、高效地反演冻土含水率,但冻结状态下的土壤对光谱反射特性有显著影响,因此采用更有效的光谱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对提高冻结土壤质量含水率反演的精度至关重要。以黑龙江鹤山农场典型季节性冻土区黑土为研究对象,... 高光谱技术有助于非接触、高效地反演冻土含水率,但冻结状态下的土壤对光谱反射特性有显著影响,因此采用更有效的光谱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对提高冻结土壤质量含水率反演的精度至关重要。以黑龙江鹤山农场典型季节性冻土区黑土为研究对象,获取高光谱反射率和土壤含水率数据,将原始光谱反射率进行0~1阶(步长为0.2阶)的分数阶微分(FOD)与4~1024尺度(以4的幂次方增加)的连续小波变换(CWT),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IP)提取特征波段后,综合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与极限学习机(ELM)四类算法构建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低梯度分数阶微分与连续小波变换预处理方法建模效果更佳,决定系数在不同分数阶与尺度上呈现单峰分布;不同模型反演精度差异较大,其中SVM模型反演精度较高,ELM模型次之,PLSR和RF模型最差。冻结状态下,经4、16尺度的连续小波变换,采用SVM模型反演的土壤含水率精度最高(R2P均大于0.5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91与0.299);未冻结状态下的模型精度优于冻结状态,其中基于0.2、0.4、0.6及0.8阶微分处理后构建的SVM模型表现最佳(R2P均大于0.83,相对分析误差均大于3.6)。研究构建的小尺度CWT-VIP-SVM模型,可为季节性冻结黑土含水率的高光谱监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土壤 土壤含水率 连续小波变换 分数阶微分 高光谱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内蒙古地区SMAP L4土壤水分产品降尺度模型
8
作者 边朝阳 黄方 +3 位作者 何伟丙 张巧凤 芦童童 关皓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25,共7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干旱灾害在内蒙古地区日益频发,对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土壤水分作为反映干旱灾害最直接的指标,对内蒙古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土壤...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干旱灾害在内蒙古地区日益频发,对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土壤水分作为反映干旱灾害最直接的指标,对内蒙古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土壤水分数据存在困难,传统监测方法难以满足需求。本文首先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强大的云存储与计算能力,获取内蒙古地区长时序的Sentinel-1 SAR、SMAP L4、Landsat 8、MODIS LST、DEM等遥感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统一时间尺度与空间分辨率等操作;然后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SMAP L4土壤水分相关性最大的降尺度因子,分别利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与分类回归树3种机器学习算法,结合筛选后的降尺度因子,开展土壤水分降尺度试验,得到研究区域1 km高空间分辨率与高精度的土壤水分数据;最后将降尺度结果与SMAP L4重采样数据及土壤水分公开数据集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的降尺度模型结果平均R值高达0.84,平均MAE为0.049 m^(3)/m^(3),且RMSE和ubRMSD均明显小于其他两种模型,在研究区具有最佳的降尺度效果。本文基于创新数据处理方法、精细降尺度因子筛选机制及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比应用,为内蒙古地区获取长时序、高分辨率、高精度土壤水分数据提供了有效方案,对当地农牧业、干旱监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E 机器学习 SMAP 土壤水分降尺度 主被动微波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和多序列特征的土壤含水率预测
9
作者 邝晓飞 万里平 +3 位作者 连嘉茜 段欣玥 尉鹏亮 郭交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0-127,共8页
土壤含水率(Soil moisture content,SMC)的准确预测在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多时间序列多源遥感数据可提供多种特征的时间变化信息,但多时相多序列信息往往在SMC反演中得不到有效利用。Transformer网络在处理多序列特征中表现优越,本研... 土壤含水率(Soil moisture content,SMC)的准确预测在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多时间序列多源遥感数据可提供多种特征的时间变化信息,但多时相多序列信息往往在SMC反演中得不到有效利用。Transformer网络在处理多序列特征中表现优越,本研究基于Transformer结构构建了提取SMC的深度回归模型,并将其与卷积神经网络回归(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regression,CNNR)、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回归、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回归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长时间序列特征数据更有利于SMC预测;在利用5 d的历史数据预测5 d后的SMC时,Transformer回归相较于CNNR、LSTM和GRU,决定系数平均提升0.0953、0.0324、0.0336,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0.014、0.0026、0.0030 cm^(3)/cm^(3)。对特征影响和中间隐藏特征的变化分析显示,为不同时刻特征分配合适的注意力更有利于预测S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模型分析 多时间序列 TRANSFORMER 多源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LSTM的猕猴桃根域土壤水分时序反演方法
10
作者 李鑫帅 贾泽丰 +4 位作者 何景源 高文 潘时佳 牛子杰 张东彦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9,共8页
根域土壤水分是决定猕猴桃树健康生长与产量的关键因素,尤其在果实膨胀期,土壤水分的动态监测尤为重要。针对传统监测方法无法监测土壤水分持续变化,该研究以眉县猕猴桃实验站为研究区域,采用无人机和地面传感器采集植被光谱反射率及土... 根域土壤水分是决定猕猴桃树健康生长与产量的关键因素,尤其在果实膨胀期,土壤水分的动态监测尤为重要。针对传统监测方法无法监测土壤水分持续变化,该研究以眉县猕猴桃实验站为研究区域,采用无人机和地面传感器采集植被光谱反射率及土壤水分数据(共60 d,1440组数据),构建猕猴桃根域土壤含水率的反演模型。通过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筛选了9种植被指数作为模型输入,比较了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FF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及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的表现。FFNN由于无法吸收时间序列信息,其在测试集上的表现较差,决定系数为0.269,均方根误差为3.56%。而LSTM和BiLSTM模型利用多日历史数据显著提高预测精度,其中BiLSTM表现最佳,测试集决定系数为0.624,均方根误差为2.45%。研究表明,基于时序模型的土壤水分反演方法可以用于猕猴桃果园果实膨大期的精准监测,也为其他果园作物的水分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猕猴桃 土壤含水率 多光谱 遥感 前馈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水土保持管理的土地利用图斑归类方法
11
作者 王婷婷 刘宪春 黄婷婷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为使基于栅格的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结果与基于地块(土地利用斑块)的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有效衔接、助力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基于遥感影像解译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以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取得的土地利用图斑为基本评... 为使基于栅格的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结果与基于地块(土地利用斑块)的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有效衔接、助力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基于遥感影像解译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以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取得的土地利用图斑为基本评价单元、以水土流失栅格监测结果为基础的土地利用图斑归类(分为非迫切治理、宜治理、预防保护、行业管理、非水土流失5种类型)方法与标准,即从地形坡度、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面积占比、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单位是否明确等方面确定土地利用图斑归类标准。在土壤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的云阳县实例应用的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能够满足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需要。对于风水蚀混合或以其他侵蚀类型为主的地区以及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有特殊要求的地区等,在土地利用图斑归类时可对归类方法与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图斑 水土保持管理 水土流失监测 遥感影像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标准定量产品与控方真实性检验框架研究
12
作者 王春梅 杨健 +5 位作者 余涛 刘其悦 张丽丽 刘龙飞 邱鑫鑫 杨蕙滋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8,共11页
在中国卫星遥感技术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百星一用”航天工程应用中多源卫星土壤水分产品因算法差异、传感器性能及地表复杂性等因素,面临产品规格不统一、协同应用受限等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构建统一规格与高质量要求的土壤水... 在中国卫星遥感技术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百星一用”航天工程应用中多源卫星土壤水分产品因算法差异、传感器性能及地表复杂性等因素,面临产品规格不统一、协同应用受限等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构建统一规格与高质量要求的土壤水分标准定量产品(Specified Soil Moisture Products,SSMP)为核心目标,突破传统单星验证模式的局限,创新性地构建了标准化、多层级的土壤水分控方体系,并提出基于控方的SSMP规模化精度验证流程。该体系为多源卫星土壤水分产品提供了可扩展的标准化生产框架及和系统化的质量检验路径,为后续大规模遥感土壤水分产品的协同应用与集成分析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也为进一步提升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在农业、水文、气象等领域的工程化应用效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控方 检验 标准定量产品 卫星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水土保持监测融合在江玉高速中的应用
13
作者 岳焕丽 邓肯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7-193,共7页
近年来,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有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单位,还存在监测手段不丰富、监测信息化水平不高、监测效率低等问题。在水土保持加强监管的大背景下,应积极运用新质生产力与传统水土保持监测业务融合,提升监测... 近年来,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有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单位,还存在监测手段不丰富、监测信息化水平不高、监测效率低等问题。在水土保持加强监管的大背景下,应积极运用新质生产力与传统水土保持监测业务融合,提升监测手段,提高监测水平。铜仁市江口至玉屏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过程中构建遥感技术、无人机监测、视频监控、地面监测、大数据平台等多方法及多维度的监测体系。该监测体系发挥遥感影像的范围广、历史可追溯,无人机技术的精准化识别、视频监管的实时性、地面监测的直观性,大数据平台分析、预警功能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各自优势,形成“组合拳”式监测体系,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通过对比分析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监测的精度,验证数据准确性。结果表明,遥感监测及无人机监测精度均达到95%以上,满足《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水土保持监测 遥感技术 无人机航拍 视频监控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闸三线工程平潭段水土流失监测分析
14
作者 徐义保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文章以“一闸三线工程平潭段”为例,采用无人机和地面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发现本项目各分段开工时间不一致,导致全线总工期较长。管线主要沿城市主干道敷设,施工完毕后立即采取了绿化措施,各分段的建设期较原方案预测时... 文章以“一闸三线工程平潭段”为例,采用无人机和地面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发现本项目各分段开工时间不一致,导致全线总工期较长。管线主要沿城市主干道敷设,施工完毕后立即采取了绿化措施,各分段的建设期较原方案预测时段更短。此外,建材矿山禁采政策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土石方的综合利用效率,使得项目取土、弃渣场未启用。建议方案编制阶段应适当减少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可按分段施工时间进行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无人机技术将项目水土流失监测从定性阶段提高到定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监测 生产建设项目 遥感监测 水土保持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与前景分析
15
作者 杨少勇 杨浩宇 《农业工程》 2025年第6期39-44,共6页
随着全球农业向精准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监测手段,在智慧农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探讨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智慧农业 作物监测 病虫害防治 土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遥感在区域灌溉监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伟 宋睿 +1 位作者 刘明江 李硕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7-1165,共9页
农业干旱、灌溉用水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时准确地获取田间水分信息是建立区域灌溉管理系统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水分信息监测方法应用范围小、效率低,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而遥感技术提供了一个相对高效精准... 农业干旱、灌溉用水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时准确地获取田间水分信息是建立区域灌溉管理系统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水分信息监测方法应用范围小、效率低,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而遥感技术提供了一个相对高效精准的技术方法.分别介绍了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和灌溉面积监测技术,其中作物需水量的计算介绍了土壤水分系数估算法和植被指数反演法,这2种方法都利用作物系数法对作物需水量进行计算,主要区别在于计算参数的获取方式;灌溉面积监测总结了基于光谱特征空间反演、冠层温度反演、蒸散发模型反演和植被指数反演4种方法,通过蒸散发模型和植被干旱指数反演灌溉面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田间水分信息的区域灌溉管理体系,以达到精准灌溉、科学决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精量灌溉 灌溉面积 土壤含水量 作物需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NN的猕猴桃根区土壤含水率反演方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潘时佳 吴津乐 +3 位作者 程梅 周敏姑 牛子杰 韩文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5-91,共7页
为解决无人机遥感领域根据冠层光谱信息对猕猴桃果树根系土壤含水率(root soil water content, RSWC)进行反演时,现有算法对冠层图像信息分析不足的问题,该研究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复合视觉卷积回归神经网络(compou... 为解决无人机遥感领域根据冠层光谱信息对猕猴桃果树根系土壤含水率(root soil water content, RSWC)进行反演时,现有算法对冠层图像信息分析不足的问题,该研究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复合视觉卷积回归神经网络(compound visual convolutional regression network, CVCRNet),该网络复合两种不同尺寸卷积层对图像数据进行卷积特征提取,并使用全连接层对卷积特征值进行降维,从而直接以多光谱图像为分析对象对RSWC进行反演,充分利用多光谱图像内所有数据,提升反演精度。研究采集徐香猕猴桃果树果实膨大期(5-9月)冠层多光谱信息和深度40 cm处的RSWC,把基于图像的CVCRNet网络反演方法与基于植被指数的传统反演方法进行对比,CVCRNet训练结果在验证集R^(2)为0.827,RMSE为0.787%,相较于传统方法在验证集R^(2)为0.759,RMSE为0.983%,反演结果相关性有了明显提升,准确率也有得到一定提高。结果表明,改进后的CNN网络能够作为冠层信息反演的重要工具,在冠层复杂的场景下达成良好的土壤数据反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水率 多光谱成像 无人机遥感 卷积神经网络 果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采样点光谱信息窗口尺度优化的土壤含水率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反演 被引量:10
18
作者 靳亚红 吴鑫淼 +3 位作者 甄文超 崔晓彤 陈丽 郄志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6-327,共12页
针对空间异质性导致的土壤含水率反演误差较大的问题,分别以玉米灌浆期和小麦苗期的土壤含水率反演为例,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获取喷灌和畦灌灌溉方式下的正射影像。将34组光谱特征变量按照滑动窗口法提取不同空间尺度的光谱信息平... 针对空间异质性导致的土壤含水率反演误差较大的问题,分别以玉米灌浆期和小麦苗期的土壤含水率反演为例,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获取喷灌和畦灌灌溉方式下的正射影像。将34组光谱特征变量按照滑动窗口法提取不同空间尺度的光谱信息平均值,通过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 SVR)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3种机器学习模型确定采样点光谱信息最优窗口尺度;然后,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特征变量筛选法(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eature variable screening method, R)结合XGBoost和SVR模型对提取的34组光谱特征变量进行筛选,选取与土壤含水率敏感的特征变量;最后,估算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喷灌方式下所选择的采样点最优光谱信息窗口尺度比畦灌小,其最优窗口尺度范围分别为11×11~21×21和15×15~29×29;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特征变量筛选方法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率反演精度;5种机器学习模型(R_XGBoost、R_SVR、XGBoost、SVR、PLSR)中R_XGBoost模型估算土壤含水率精度最优,在喷灌和畦灌方式下玉米灌浆期R_XGBoost模型的测试集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0.83,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分别为1.27%和0.98%,小麦苗期R2分别为0.76、0.79,RMSE分别为1.68%和0.85%;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在畦灌条件下的精度优于喷灌条件下。该研究可为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分析的信息挖掘和土壤水分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窗口尺度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 机器学习 特征变量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遥感数据的夏玉米土壤水分反演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阙艳红 吴苏 +3 位作者 姜明梁 张成才 李风波 李炎朋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8,共8页
为了解决在夏玉米植株高度较高(>1.5 m)情况下,无人机遥感土壤水分反演过程中冠层与地表之间多次散射对微波后向散射的衰减问题,寻找合适的反演方法。通过融合运用无人机多光谱和热红外数据、Sentinel-1A SAR卫星数据,结合田间实测数... 为了解决在夏玉米植株高度较高(>1.5 m)情况下,无人机遥感土壤水分反演过程中冠层与地表之间多次散射对微波后向散射的衰减问题,寻找合适的反演方法。通过融合运用无人机多光谱和热红外数据、Sentinel-1A SAR卫星数据,结合田间实测数据,对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水分反演与精度验证进行研究;采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水云模型(WCM)以及引入MIMICS模型参数的改进水云模型(Improved WCM)3种方法进行土壤水分反演。其中,TVDI方法拔节期反演精度R2为0.50(10 cm)和0.42(20 cm),乳熟期反演精度R2为0.49(10 cm)和0.46(20 cm);WCM方法拔节期反演精度R2为0.53(10 cm)和0.44(20 cm),乳熟期反演精度R2为0.18(10 cm)和0.02(20 cm);Improved WCM方法拔节期反演精度为0.76(10 cm)和0.69(20 cm),乳熟期反演精度为0.78(10 cm)和0.74(20 cm)。采用引入MIMICS模型参数的改进水云模型方法得到的夏玉米2个生育期的反演效果,明显优于水云模型方法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方法;3种方法的2个生育期反演精度均为10 cm高于20 cm。因此,引入MIMICS模型参数的改进水云模型方法更适合于玉米植株较高情况下的10 cm土壤含水量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多源遥感反演 水云模型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MIMICS模型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指数建模的沙井子灌区土壤盐分反演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俊博 王兴鹏 +4 位作者 何帅 刘洋 忠智博 李妍 洪国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9-1209,共11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干旱地区表层土壤盐分信息,以沙井子灌区为研究区,利用地面采集的0~10 cm和10~20 cm深度的土壤盐分数据,以及同步获取的Landsat 9 OLI遥感影像上相应点位的波段反射率值,组合两波段和三波段光谱指数,建立低植被度覆... 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干旱地区表层土壤盐分信息,以沙井子灌区为研究区,利用地面采集的0~10 cm和10~20 cm深度的土壤盐分数据,以及同步获取的Landsat 9 OLI遥感影像上相应点位的波段反射率值,组合两波段和三波段光谱指数,建立低植被度覆盖下盐渍化监测SDI1、SDI2、SDI3、SDI4模型,并检验4类模型对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盐分的反演精度。结果表明:(1)当土层深度为0~10 cm时,4类盐渍化监测模型对土壤盐渍化等级分类精度分别为73.56%、66.35%、43.75%和74.52%;而当土层深度为10~20 cm时,相应的分类精度分别为61.06%、62.50%、66.35%和64.42%,说明灌区内土层最佳反演深度为0~10 cm。(2)三波段光谱指数构建的SDI4模型优于双波段光谱指数构建的其余3种模型,能够有效反演沙井子灌区土壤盐渍化程度。研究结果可为灌区土壤盐渍化治理和防治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遥感监测 光谱指数 沙井子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