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数据的长沙市主城区夜间光污染演变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铁翔 常晓丽 +4 位作者 梁继 汪琳琦 柯露丹 曹宇 向灿可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4,共7页
以长沙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2年共23期“类NPP-VIIRS”夜光数据,提取历年夜间光污染面积,并对不同程度光污染面积进行M-K突变检验,获得近23年长沙市主城区夜间光污染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夜间光污染分布范围不断向外扩张,至2... 以长沙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2年共23期“类NPP-VIIRS”夜光数据,提取历年夜间光污染面积,并对不同程度光污染面积进行M-K突变检验,获得近23年长沙市主城区夜间光污染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夜间光污染分布范围不断向外扩张,至2020年基本达到饱和状态;2000—2022年夜间光污染的面积整体呈扩张趋势,由216.25 km2扩张至609.75 km2,扩张了约1.82倍,而扩张速度则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3.35%下降到-0.20%;2015—2019年无、轻度、中度光污染面积突变减少,而严重光污染面积则突变增加,2006—2010年重度光污染面积突变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光污染 光污染面积 演变特征 遥感数据 长沙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光遥感的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益敏 傅星峰 +2 位作者 李媛婷 吴博闻 王东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385,共12页
东南亚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必经通道,也是我国发展对外经贸的重要节点区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运用重心、标准差椭圆以及莫兰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2012—2021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 东南亚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必经通道,也是我国发展对外经贸的重要节点区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运用重心、标准差椭圆以及莫兰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2012—2021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东南亚国家GDP与夜间灯光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从东南亚经济发展方向特征来看,东南亚经济重心整体向西北迁移,大部分灯光集中的中心已向东南亚的西北方向,即向中国的陆地边界移动了476 km,经济重心移动和“一带一路”倡议有关;东南亚总体经济体量增大,经济发展向区域内聚集,东南亚经济发展方向性愈发明显;从东南亚经济发展空间聚集性特征来看,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是东南亚经济发展最显著的两种空间聚集特征,高高聚集地区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低高聚集区的发展潜力较大.研究时间段内,东南亚北部低低聚集区大幅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遥感 东南亚 经济发展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数据源的数字孪生小流域底板模型精度检验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良 樊冰 +3 位作者 吕爱霞 王松岳 武佳枚 牟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122,共7页
为解决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中基础地形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遥感影像、倾斜摄影影像、光探测测距影像等3种主流遥感数据源,分别建立栖龙湾小流域数字孪生底板模型,进而提取主沟道纵断面、2块梯田样地边界、10个... 为解决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中基础地形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遥感影像、倾斜摄影影像、光探测测距影像等3种主流遥感数据源,分别建立栖龙湾小流域数字孪生底板模型,进而提取主沟道纵断面、2块梯田样地边界、10个林地样区的郁闭度,与人工解译和实测结果对比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以光探测测距影像为数据源的提取精度最高,以倾斜摄影影像为数据源的提取精度次之,以孔径雷达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的提取精度最低。鉴于3种数据源小流域底板模型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多源数据融合,以改善数字孪生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在栖龙湾小流域内选择石坎梯田地块进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遥感影像与倾斜摄影影像数据融合、选择科普展览馆进行倾斜摄影影像与光探测测距影像数据融合,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小流域 底板模型 数据源 合成孔径雷达 倾斜摄影 光探测测距 精度检验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萍 孙雨 +3 位作者 赵思逸 阮旭东 常杰 周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3-440,457,共9页
文章基于夜间灯光数据估测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量,从县域尺度上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空间相关性,探究其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2012—2018年,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特征较为显著,主要以耕地为主,建设用地和林地次之,水... 文章基于夜间灯光数据估测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量,从县域尺度上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空间相关性,探究其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2012—2018年,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特征较为显著,主要以耕地为主,建设用地和林地次之,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地较少;2012—2018年,巢湖流域碳源主要集中于合肥市区、肥东县和肥西县,碳汇主要集中于舒城县、巢湖市和庐江县,土地利用净碳排放总体呈增长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区域投资、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和土地利用结构对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都有较大影响,且双因子交互作用均超过单个指标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合理的区域碳排放优化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排放 夜间灯光遥感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巢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多源数据的第二产业时空变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德宝 吴雨阳 +1 位作者 郭伟 潘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16,共5页
针对夜间灯光数据不能较好地解释第二产业空间布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第二产业增加值空间化的新方法。该方法将筛选的POI数据与地表温度数据相结合,构建第二产业地表温度POI指数(STPI指数),并与农村居民点的夜间灯光数据耦合建模... 针对夜间灯光数据不能较好地解释第二产业空间布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第二产业增加值空间化的新方法。该方法将筛选的POI数据与地表温度数据相结合,构建第二产业地表温度POI指数(STPI指数),并与农村居民点的夜间灯光数据耦合建模,以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群为研究区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耦合土地利用数据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方法,本文提出的第二产业空间化模型在2014、2016、2018、2020年各个年份的拟合优度(R 2分别为0.926、0.882、0.907、0.896)均优于前者(R 2分别为0.859、0.805、0.880、0.849),每年的平均相对误差均低于前者,平均值维持在10%左右。并以徐州市辖区为例,局部对比两种方法的第二产业空间化结果,本文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第二产业增加值建模精度与空间化效果,其空间分布与实际更为吻合.本文结果可为有关部门制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产业空间化 夜间灯光遥感 POI数据 地表温度数据 STP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与城镇化时空耦合协调关系--基于遥感生态指数和夜间灯光指数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艺霖 赵先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20,共14页
城镇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稳定协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为平衡城市群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以长株潭城市群2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土地利... 城镇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稳定协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为平衡城市群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以长株潭城市群2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土地利用、夜间灯光和MODIS数据,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2002~2022年夜间灯光指数和遥感生态指数分别表征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等级聚类和时空差异。结果表明:①2002~2022年,长株潭城市群热度变化显著,降低29.26%,且除炎陵县外,其他区(县)生态环境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呈倒“N”型或“M”型走势,开福区、天心区、天元区等城镇建设活动多的区(县)遥感生态指数下降幅度最大;②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夜间灯光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2022年增速低于2017年,区(县)之间发展不均衡,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县)集中在长沙;③长株潭城市群多数区(县)耦合度在2002~2022年处于从拮抗到磨合过渡的阶段,2012年耦合度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17个区(县)在2017年又落回较低阶段。2022年长株潭城市群大部分区(县)耦合协调度达到协调状态,部分区(县)长期失调,整体耦合协调情况较好,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中北部高、南部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 夜间灯光指数 城镇化 耦合协调 遥感影像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光遥感数据的广西县域农村多维脱贫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陆妍玲 黄娅琦 +2 位作者 周俊芬 王杰 韦晶闪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防止返贫是我国目前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多维贫困的基础上,动态客观地监测县域农村贫困程度的时空演变,对国家防返贫工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防止返贫是我国目前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多维贫困的基础上,动态客观地监测县域农村贫困程度的时空演变,对国家防返贫工作十分重要。随着遥感卫星的快速发展,高信息量和高质量的遥感数据影像逐渐丰富并被广泛应用,相比于传统的统计类数据,夜光遥感数据具有与社会经济要素高度相关、相对客观性强和时间跨度相对较长等优点。该文以DMSP/OLS和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为基础,提取夜间灯光强度指数,结合多维脱贫指数构建两者关系模型,对2010—2020年广西县域农村贫困程度进行时空演变研究,分析存在的返贫原因,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科学参考和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遥感数据 多维脱贫指数 防返贫 时空格局 演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光遥感的辽宁省城镇化动态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鹏飞 杨光福 +1 位作者 任天智 王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9-1996,共8页
辽宁省工业发展起步时间早,已实现相对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推动可持续发展,评估城镇化的动态发展状态尤为重要,基于卫星的夜间灯光被广泛应用于监测各种尺度下的城市时空格局。以2012—2020年NPP/VIIRS夜... 辽宁省工业发展起步时间早,已实现相对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推动可持续发展,评估城镇化的动态发展状态尤为重要,基于卫星的夜间灯光被广泛应用于监测各种尺度下的城市时空格局。以2012—2020年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为数据源,首先借助相关性分析与地理探测器中的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算法,验证夜间灯光反映城镇化动态发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使用变异系数、趋势分析和Hurst指数分析辽宁省城镇化在省域层面和区域层面上的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夜光遥感数据是评价城镇化特征的有效数据来源;省域层面上,城镇面积在十年间不断扩张,而城镇建成区范围内约一半区域发展活力不足,城镇化面临增量不增质的发展困局;区域层面上,城镇化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辽东绿色经济区由于生态保护的限制而发展滞后,但在预测结果中表现出积极的城镇化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遥感 城镇化特征 相关性分析 趋势分析 HUR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PP/VIIRS夜光遥感影像的作业灯光围网渔船识别 被引量:26
9
作者 郭刚刚 樊伟 +4 位作者 薛嘉伦 张胜茂 张衡 唐峰华 程田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45-251,共7页
为对远洋灯光渔船作业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监测,该研究基于可见光红外辐射仪(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VIIRS)夜光遥感影像,根据远洋灯光渔船作业时其集鱼灯灯光在VIIRS白天/夜晚波段(day/night band,DNB)影像上的辐射特... 为对远洋灯光渔船作业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监测,该研究基于可见光红外辐射仪(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VIIRS)夜光遥感影像,根据远洋灯光渔船作业时其集鱼灯灯光在VIIRS白天/夜晚波段(day/night band,DNB)影像上的辐射特征,采用峰值中值指数(spike median index,SMI)对灯光渔船与背景像元间的辐射差异进行拉伸,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最大熵法(maximum entropy method,Max Ent)阈值分割以及局部峰值检测(local spike detection,LSD)的作业远洋灯光渔船识别算法,并采用2015年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场内作业渔船船位监控系统(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数据对该算法的识别精度进行检验。验证结果显示,该文提出的作业远洋灯光渔船自动识别算法对实际作业灯光渔船的识别精度在92%以上,可以满足远洋灯光渔船日常监测的需求,可为进一步评估远洋光诱渔业捕捞努力量、推进远洋光诱渔业信息化管理以及打击非法、未申报和无管制的(illegal,unregulated,unreported,IUU)捕捞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渔船 监测 夜光遥感 NPP/VIIRS DNB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城市人口估算——以湖北省各县市为例 被引量:66
10
作者 曹丽琴 李平湘 张良培 《遥感信息》 CSCD 2009年第1期83-87,共5页
城市人口数据是了解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研究城市环境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随着GIS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大面积、多时相的遥感数据研究城市人口的技术也日渐成熟。本文借助遥感数据和GIS手段分析2000年湖北省各县市DMSP/OLS卫星的夜... 城市人口数据是了解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研究城市环境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随着GIS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大面积、多时相的遥感数据研究城市人口的技术也日渐成熟。本文借助遥感数据和GIS手段分析2000年湖北省各县市DMSP/OLS卫星的夜间灯光数据亮度值与各县市城镇人口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模型模拟湖北省2002年76个县市城区人口,其结果预测吻合度为98.94%,平均相对误差为10.95%,说明利用夜间灯光数据对城镇人口做短期的预测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夜间灯光数据 人口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光遥感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应用潜力展望 被引量:14
11
作者 江威 何国金 +2 位作者 彭燕 王桂周 王猛猛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6-303,共8页
面向"一带一路"战略对沿线国家空间认知的现实需求,阐述该战略的地理科学内涵。结合对地观测的优势和特点,总结"一带一路"对地观测应用领域。回顾夜光遥感在对地观测中的独特优势,指出夜光遥感在油气开采时空信息... 面向"一带一路"战略对沿线国家空间认知的现实需求,阐述该战略的地理科学内涵。结合对地观测的优势和特点,总结"一带一路"对地观测应用领域。回顾夜光遥感在对地观测中的独特优势,指出夜光遥感在油气开采时空信息挖掘、社会经济参数估算、生态环境评估、城市化过程重建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认为夜光遥感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独特作用,契合该战略的地理科学内涵和对地观测科学要素,可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的空间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夜光遥感 地理科学内涵 对地观测要素 时空信息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SP-OLS数据和可持续生计的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空间识别 被引量:22
12
作者 潘竟虎 赵宏宇 董磊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6180-6193,共14页
贫困是人类在21世纪发展所要长期面对的困境,消除贫困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挑战。单纯依据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对贫困状况的测度缺乏空间视角,无法直观地分析贫困状况的空间差异、地域特征及致贫原因的生态地理背景分异机制。引... 贫困是人类在21世纪发展所要长期面对的困境,消除贫困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挑战。单纯依据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对贫困状况的测度缺乏空间视角,无法直观地分析贫困状况的空间差异、地域特征及致贫原因的生态地理背景分异机制。引入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模型,构建了可持续生计的测度指标体系,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所辖县区为样本,借助遥感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了2002年和2013年夜间灯光指数和可持续生计指数(SLI)间的回归模型,并以青海省所有县区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利用检验后的模型将持续生计指数空间化;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县域持续生计指数的空间集聚状况。结果表明:2002年和2013年估算的SLI平均相对误差为10.84%和12.19%,精度较高。中国所有县区SLI的全局Moran's I值分别为0.636和0.579,具有较高的空间依赖性,"低-低"型贫困区域即空间贫困陷阱区集中在扎兰屯-百色一线以西。两时点上分别识别出642个、612个多维贫困县。2013年,多维贫困县区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部岛状、块状、连片状3种地域类型。研究发现夜间灯光数据是一种有效的空间贫困测度数据源,可实现数据缺乏地区大尺度上的多维贫困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夜间灯光遥感 空间格局 可持续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2020年长江经济带(江苏段)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及人类活动驱动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宋珂 王玉军 李胤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2,共6页
协调区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推动我国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针对现有研究中,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驱动之间的响应关系缺少时空对应的数据支持、影响过程不明的问题,本文充分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技术在处... 协调区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推动我国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针对现有研究中,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驱动之间的响应关系缺少时空对应的数据支持、影响过程不明的问题,本文充分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技术在处理和提取时空信息上的优势,以长江经济带江苏段沿江县区为例,利用1999—2000年、2009—2010年和2019—2020年3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通过RSEI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1999—2020年间区域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规律,并引入人工不透水面(IS)及夜景灯光(NTL)等时空信息指标,定义各县区IS面积占比和IS区域NTL辐亮度均值,用于定量探究不同区域、不同强度下人类活动(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1999—2020年间,江苏省沿江各区县城镇化区域及其周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趋势明显。其中,2000—2009年间,研究区各县区IS区域面积快速增加,导致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而2010—2020年间,部分城镇化区域绿化面积增加,促使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缓慢提升。②研究区各县区IS面积占比与其RSEI均值呈现明显函数负相关性,而IS区域NTL辐亮度均值与其RSEI均值的函数负相关性相对减弱,尤其是IS面积占比超0.3的县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复杂性增强,其详细函数模型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RSEI 长江经济带 人工不透水面 夜景灯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夜光数据的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预测 被引量:10
14
作者 范强 吕建东 李淼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0,共8页
针对GDP的传统统计方法较繁琐、工作量大且存在滞后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夜光遥感影像的GDP获取方法。首先通过掩膜提取DMSP-OLS数据得到稳定灯光影像集,其次对数据集进行平稳化处理、去饱和处理等,建立时间序列数据集,最后分析时间... 针对GDP的传统统计方法较繁琐、工作量大且存在滞后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夜光遥感影像的GDP获取方法。首先通过掩膜提取DMSP-OLS数据得到稳定灯光影像集,其次对数据集进行平稳化处理、去饱和处理等,建立时间序列数据集,最后分析时间序列数据集与GDP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多项式GDP预测模型。研究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预测时间短、效率高,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预测吻合度,能够较准确反映研究区的GDP实际增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P DMSP-OLS 夜光遥感 NTL 多项式GDP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降水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暴露度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莫建飞 钟仕全 +1 位作者 陈燕丽 孙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3-88,共6页
利用广西90个气象站56年降水过程资料,采用百位数法确定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结合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空间模型,获得了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分布图;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本底、社会经济统... 利用广西90个气象站56年降水过程资料,采用百位数法确定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结合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空间模型,获得了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分布图;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本底、社会经济统计等多源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像元尺度的广西社会经济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GIS技术,构建不同时段极端降水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暴露度模型,获得了100 m×100 m网格的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下洪涝人口和GDP暴露度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不同时段极端降水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暴露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特征,12 h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高暴露度分布在降水量为100~250 mm范围内的南流江、郁江、柳江、浔江、红水河、右江、桂江等流域;24 h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高暴露度分布在降水量为100~300 mm范围内的南流江、郁江、柳江、浔江、红水河等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暴露度 极端降水事件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遥感本底数据 GIS 广西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球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中国西南边境虚空化考察 被引量:40
16
作者 白利友 谭立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5,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西南边境的一些地区出现了人口不断外流、人烟日渐稀少等现象。此类现象,实际上折射了陆地边境的虚空化。陆地边境虚空化的本质,是以边民为主体的边境常住人口对其传统生存生活空间的疏离。边境地区的人口问题已...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西南边境的一些地区出现了人口不断外流、人烟日渐稀少等现象。此类现象,实际上折射了陆地边境的虚空化。陆地边境虚空化的本质,是以边民为主体的边境常住人口对其传统生存生活空间的疏离。边境地区的人口问题已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现有研究仍不足以全面跟踪观测我国的陆地边境虚空化问题。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基于1992~2013年的全球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对中国西南边境区域与邻国相应区域的人类活动及其变化态势进行了考察并发现:1992~2013年期间,在边境乡镇尺度(10公里纵深),我国西南边境虚空化现象呈持续加剧之势。而在边境县域尺度(50公里纵深),我国西南边境虚空化情况则存在着波动。这充分体现了该数据在观测分析陆地边境虚空化方面的独到优势。不论是从边疆还是国家的整体发展来看,强化边疆地方政府尤其是边疆县一级政府的治理责任,利用好大数据资源并及早防范及治理陆地边境的虚空化,是当前中国陆地边疆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边疆治理 边民 边境虚空化 全球夜间灯光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SP-OLS和珞珈一号夜光遥感影像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铁兰 罗婧 +1 位作者 高照忠 黄斐霓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15,共6页
夜光遥感影像数据可有效反映城市空间格局变化。本文基于1992—2012年的DSMP-OLS夜光遥感影像和2018年的珞珈一号遥感影像,利用分层阈值法提取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建成区;通过计算平均灯光强度、平均灯光增长速率、城市建成区面积、城... 夜光遥感影像数据可有效反映城市空间格局变化。本文基于1992—2012年的DSMP-OLS夜光遥感影像和2018年的珞珈一号遥感影像,利用分层阈值法提取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建成区;通过计算平均灯光强度、平均灯光增长速率、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建成区增长速率、城市重心、城市重心偏移距离等一系列指数,揭示区内各城市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1992—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规模大幅增长,沿珠江口两侧形成了以澳门、广州、深圳和香港为核心的倒“U”形城市群,并呈辐射状向周边扩张。②以珠江口为界,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整体高于西部各个城市,广州、深圳、香港等核心城市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江门、肇庆、惠州等外围城市。③1992—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区的增长速率由小变大,最后逐渐趋于稳定,2002—2007年是城市扩张最迅猛时期。④1992—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城市重心迁移方式表现为3种类型:持续向区域中心迁移;持续向相邻城市邻接区迁移;持续向海洋方向迁移。大部分城市的重心迁移方向呈“震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空间格局演变 夜光遥感 城市建成区 城市重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去饱和夜光数据的北京建成区时空动态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玉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7,I0003,共7页
建成区范围是表征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指标,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准确测定建成区范围对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2000-2012年北京市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首先通过构建一种新的修正灯光指数(CORNTL)进行灯光强度去饱和,然后... 建成区范围是表征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指标,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准确测定建成区范围对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2000-2012年北京市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首先通过构建一种新的修正灯光指数(CORNTL)进行灯光强度去饱和,然后利用/级别内差异最小化,级别间差异最大化0的方法对灯光强度进行分级,进而提取北京市建成区并分析其城市化进程及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CORNTL指数能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原始灯光数据的过饱和(灯光溢出)问题,且能表现城市中心饱和区域内灯光强度的差异;2)2000-2012年北京市的灯光总亮度和点亮区占比分别增长1113和10149%,总体呈现平稳增长趋势;3)研究期间北京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城市边界不断扩大,较2000年增长了8516%,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约15713 km2,其中,顺义、通州等东部地区建成区范围快速扩张,发展潜力很大,门头沟、房山等西部地区受限于地形条件,扩张速度相对较慢,也符合北京生态屏障区域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遥感 DMSP/OLS 去饱和 CORNTL指数 城市化 建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居民区震害信息提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小咏 李庆亭 高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6-495,509,共10页
针对中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震害信息弱以及变化检测法受非震害信息影响大等弱点,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变化检测的居民区震害信息快速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主成分变换增强震害信息,采用监督分类法提取似居民区,并用灯光影像数据进一步对似... 针对中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震害信息弱以及变化检测法受非震害信息影响大等弱点,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变化检测的居民区震害信息快速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主成分变换增强震害信息,采用监督分类法提取似居民区,并用灯光影像数据进一步对似居民区提取结果进行优化,从而很好地消除了变化检测方法中非震害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2001年印度MW7.6地震的极重灾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震前、震后Landsat卫星TM图像和震区灯光影像数据,对本文算法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30—50m中分辨率遥感影像上,以建筑物为主的居民区震后图像变化最为显著的震害特征是反射率变大,本文所建立的居民区震害信息提取方法在解决中分辨率遥感影像震害目标信息弱、背景复杂等方面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信息 居民区 变化检测 中分辨率遥感影像 灯光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PP­-VIIRS夜光遥感的洪水灾损评估及可视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原荣 王晓荣 +3 位作者 柴春芳 余德清 郑渊茂 李栋坤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3-105,共13页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快速准确获取洪水受影响区域是洪水灾损评估的重要信息,可为政府制定应急救援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针对传统洪水评估方法存在的时效性差、工作量大和费时费力等不足,本研究...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快速准确获取洪水受影响区域是洪水灾损评估的重要信息,可为政府制定应急救援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针对传统洪水评估方法存在的时效性差、工作量大和费时费力等不足,本研究以广西“西江2020年第1号洪水”灾情为案例,首先对NPP-VIIRS DNB夜光遥感数据进行统计量法辐射归一化处理;其次构建市级、县级尺度的人口评估模型进行模型适宜性和尺度适宜性分析,基于多项式最优模型反演受灾人口数量并进行对比验证;再其次基于洪水发生前后夜光亮度变化提取识别灾后受灾影响变化区域,并监测灾后恢复进程;最后构建灾情可视化管理系统,可实现灾情信息实时共享。研究结果可得反演受灾人口的准确率为79.4%,与新闻报道具有一致性,表明基于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评估洪水受影响区域及受灾人口的准确性较高,具有可行性;同时基于WebGIS将灯光密度、灾情统计、多媒体数据进行集成开发,实现灾情动态信息在线可视化展示,可为政府及公众及时掌握灾情进而有效制定应急救援措施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VIIRS DNB 夜光遥感 洪水 灾损评估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