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Progress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Biosensors in China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Fermentation Processes
1
作者 Chen Yan Feng Dong +2 位作者 Bi Chun-yuan Zhu Si-rong Shi Jian-guo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4年第4期73-85,共13页
Biosensors, which are the products of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are among the key projects of the 7th, 8th, and 9th Fiveyear Plans of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ing Programs, respectively, and they play an i... Biosensors, which are the products of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are among the key projects of the 7th, 8th, and 9th Fiveyear Plans of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ing Programs, respectively, and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and reforming traditional biotechnology. SBA series biosensor analyzer, as the only one commercial biosensor in China, has attracted lots of att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gathering and measurement for biological indus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society.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ed an overview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dealing with the monitoring of the biochemical analytes in fermentation processes using SBA series biosensor analyzers in China. Future trends of the biosensor analyzer in China were also mentioned in the last 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mentation industry biosensor analyzer process monitoring biochemical analytes ofF-LINE ON-L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耕地碎片化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寄清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5期144-147,共4页
耕地碎片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耕地面积逐渐分割成多个不连续的小块地的现象,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基于遥感技术,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通过图像处理和分类技术,提取耕地信息,并对耕地的空间结构... 耕地碎片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耕地面积逐渐分割成多个不连续的小块地的现象,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基于遥感技术,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通过图像处理和分类技术,提取耕地信息,并对耕地的空间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研究采用了某区域的实际遥感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和监测耕地碎片化现象,通过对耕地斑块的面积、形状指数、边界复杂度等指标的分析,揭示了耕地碎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土地利用规划、农业政策制定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的耕地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碎片化 遥感技术 监测与分析 空间结构 多时相遥感影像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遥感与红外高光谱遥感联合应用的进展与展望
3
作者 李旌阳 何杰颖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23,共11页
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入,单一遥感技术由于物理机制的限制,难以满足复杂地球系统观测对精度、时空分辨率和数据维度的需求.本研究对微波遥感与红外高光谱遥感的结合应用进行综述,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探讨了两种技术的基础原理与特性,总结... 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入,单一遥感技术由于物理机制的限制,难以满足复杂地球系统观测对精度、时空分辨率和数据维度的需求.本研究对微波遥感与红外高光谱遥感的结合应用进行综述,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探讨了两种技术的基础原理与特性,总结其在灾害管理和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梳理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进展,并分析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时空分辨率差异、多传感器校准与数据处理复杂性等问题.研究表明,微波与红外高光谱遥感的融合能够提升观测精度与数据覆盖范围,为气象预报、灾害响应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持.未来需优化融合算法与数据处理技术,推动融合技术向产品化和实际应用转化,为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究提供更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遥感 红外高光谱遥感 多传感器融合 地球观测 数据处理 时空分辨率 灾害管理 生态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 Geoprocessing的干旱遥感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7
4
作者 高阳华 徐永进 +2 位作者 杨世琦 刘灿 倪波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共7页
ArcGIS Geoprocessing除了提供常见的GIS空间分析功能外,还支持建立复杂的地理处理模型来完成定制的地理处理任务.根据现有的干旱遥感监测模型,采用ArcGIS Geoprocessing技术实现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的建模处理.并以重庆市2006年干旱数据... ArcGIS Geoprocessing除了提供常见的GIS空间分析功能外,还支持建立复杂的地理处理模型来完成定制的地理处理任务.根据现有的干旱遥感监测模型,采用ArcGIS Geoprocessing技术实现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的建模处理.并以重庆市2006年干旱数据为例进行处理,所得结果和同期干旱状况吻合.使用插件式GIS二次开发技术基于ArcGIS Geoprocessing实现了干旱遥感监测系统.与传统手工分布处理相比,在模型选取、数据转换、数据处理、产品制作等方面,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提高.系统主要功能为:通过对遥感影像数据的干旱模型自动化处理,快速获取干旱结果空间分布,并生成相关产品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干旱监测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山楂酵素液的多指标生产过程监测研究
5
作者 陆伟 王鹏泽 +3 位作者 郁新弟 何嘉怡 张松姿 贾福怀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1期81-85,90,共6页
针对多种乳酸菌复合发酵的山楂酵素液,通过多项理化指标、特征性物质、功效物质的生产过程监测与研究,全方位掌控发酵过程中菌种及山楂药材的各项变化,为山楂酵素液的生产过程把控及持续的工艺条件参数优化提供依据,找到一条高效、稳定... 针对多种乳酸菌复合发酵的山楂酵素液,通过多项理化指标、特征性物质、功效物质的生产过程监测与研究,全方位掌控发酵过程中菌种及山楂药材的各项变化,为山楂酵素液的生产过程把控及持续的工艺条件参数优化提供依据,找到一条高效、稳定、可控的山楂酵素液发酵生产途径。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针对发酵过程中的中控样品进行高频率的多点精准监测,统计分析10项指标感官、pH值、总酸、可溶性固形物、乳酸、还原糖、金丝桃苷、总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曲线,评估各项指标结果与菌种和山楂药材微观发酵过程变化的对应关系,成功得到山楂酵素液发酵生产过程中的指标变化趋势,进一步得到pH值、总酸和乳酸3项指标,以及总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SOD酶活性3项指标的变化对应关系。研究能够较为精准、及时地监测并反映发酵生产过程中菌种及发酵液的变化情况和质量水平,可为复合乳酸菌药食同源类中药发酵及功能性导向的果蔬原料发酵研发及生产过程提供工艺参数优化、发酵过程监测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发酵 药食同源 乳酸菌 过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地一体遥感技术在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巡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铭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78-181,186,共5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沿线安全保护区巡查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区域内的情况越来越复杂。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套空地一体的遥感综合监测体系,在巡查工作中引入航空摄影测量、低空无人机监测、...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沿线安全保护区巡查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区域内的情况越来越复杂。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套空地一体的遥感综合监测体系,在巡查工作中引入航空摄影测量、低空无人机监测、车载全景扫描、定点实时监控等多种遥感监测技术及DSM差分计算、深度学习智能识别等多种数据处理技术,并以上海为例开展应用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可行性,对建立全覆盖、高频次、智能化的巡查模式有参考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安全保护区巡查 空地一体 多源遥感监测 数据智能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析与生态恢复治理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玉灵 杨金中 +6 位作者 孙卫东 于浩 邢宇 陈栋 马新营 王体鑫 王聪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为进行伊犁河谷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析与生态恢复治理对策研究,该文基于遥感影像提取的伊犁河谷矿山开发状况与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结果,结合多源地质资料、人文数据和气象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伊犁河谷矿山环境进... 为进行伊犁河谷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析与生态恢复治理对策研究,该文基于遥感影像提取的伊犁河谷矿山开发状况与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结果,结合多源地质资料、人文数据和气象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伊犁河谷矿山环境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伊犁谷地严重区分布较为集中,占伊犁河谷总面积的4.61%;较严重区与一般严重区呈现连片分布,且互为交叉,界线不太分明;一般严重区主要分布在极高山区、中高山区及低山丘陵区;无影响区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中部冲积平原区和昭苏盆地平原区。生态承载力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除去昭苏县和特克斯县的南部、尼勒克县的东部边缘地带与霍尔果斯的北部地区,其他地区生态承载力相对比较高。研究结果可为伊犁河谷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亦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评价提供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遥感调查与监测 层次分析法 矿山地质环境 生态恢复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鼓式固态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闻 刘会鹏 +1 位作者 邰燕翔 洪厚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195,共4页
固态发酵是指微生物在含水量极低的固体物料上进行生长、代谢,以获得初生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固态反应器因其各种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测与自动控制,在食品发酵、生物制药、饲料生产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用途。根据罐温、溶氧、pH等... 固态发酵是指微生物在含水量极低的固体物料上进行生长、代谢,以获得初生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固态反应器因其各种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测与自动控制,在食品发酵、生物制药、饲料生产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用途。根据罐温、溶氧、pH等工艺参数而采用不同的控制模式。在固态发酵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生长环境、物料、传质等诸多因素的差异,设计反应器并实现智能化、程序化是有待解决的关键性共同问题。主要对转鼓式生物固态反应器的应用、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一些目前存在的弊端提出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代谢产物 转鼓式固态反应器 在线监测 工艺参数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遥感数据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江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4期105-107,共3页
森林资源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作者在分析多源数据应用现状与挑战的基础上,从强化数据一致性处理、提升复杂林区适应性、优化数据获取时相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多源遥感森林监测能力的策略建议。本文认为,多源数据在... 森林资源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作者在分析多源数据应用现状与挑战的基础上,从强化数据一致性处理、提升复杂林区适应性、优化数据获取时相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多源遥感森林监测能力的策略建议。本文认为,多源数据在一致性与兼容性、遥感技术在复杂林区的适应性、遥感数据采集的季节性上存在改进的空间。提出了强化多源数据一致性的处理技术、提升遥感技术在多样化林区的应用能力、优化数据采集时间,减少季节变化影响的改进建议。得出了深度挖掘多源遥感数据的信息潜力,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森林立体监测网络,可以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更加精准、动态、全面的信息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监测 多源遥感数据 数据一致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小型无人机的遥感信息获取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217
10
作者 汪沛 罗锡文 +2 位作者 周志艳 臧英 胡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12,共12页
近年来,基于微小型无人机的遥感信息获取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采用微小型无人机遥感信息平台获取农田作物信息,具有运行成本低、灵活性高以及获取数据实时快速等特点,是目前农田作物信息快速获取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精准农业发展的重... 近年来,基于微小型无人机的遥感信息获取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采用微小型无人机遥感信息平台获取农田作物信息,具有运行成本低、灵活性高以及获取数据实时快速等特点,是目前农田作物信息快速获取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精准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该文主要对微小型无人机遥感技术平台的发展、遥感信息获取技术、遥感图像的处理与解析、以及微小型无人机遥感平台应用在作物信息监测和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强调了遥感信息获取与解析技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受微小型无人机飞行稳定性和载荷量的限制,如何实时快速准确地调整机载遥感传感器的姿态使被测目标始终处于监测视野中,并实现图像信息的远距离获取与传输,以及如何处理和解析无人机遥感系统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图像是微小型无人机遥感技术能否被广泛应用在各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增强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高稳定性、遥感图像的精确获取及数据的实时传输和高精度的图像后处理方法,对作物信息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是实现大面积精准农业生产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遥感 图像处理 微小型无人机 作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农情遥感监测应用 被引量:160
11
作者 王利民 刘佳 +3 位作者 杨玲波 陈仲新 王小龙 欧阳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36-145,共10页
该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及周边地区4.2×3.1 km的范围为研究区域,利用无人机搭载RICOH GXRA12型相机进行了航拍试验,主要测试了定位定向系统(positioning and orientation system,POS)数据辅助下光束法区域... 该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及周边地区4.2×3.1 km的范围为研究区域,利用无人机搭载RICOH GXRA12型相机进行了航拍试验,主要测试了定位定向系统(positioning and orientation system,POS)数据辅助下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方法平面定位及面积测量精度,以及无人机影像的作物面积识别精度。结果表明,在无控制点约束条件下,直接采用POS数据进行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后,以中误差表示的平面定位精度为X轴方向(东西方向)中误差为2.29 m,Y轴方向(南北方向)中误差为2.78 m,整体平面中误差3.61 m;采用3阶一般多项式模型进行几何精校正,X轴方向中误差为1.59 m,Y轴方向中误差为1.8965 m,整体平面中误差为2.32 m,符合《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中对1∶10 000平地的平面精度要求,能够满足农作物面积遥感监测中作物面积调查定位精度的要求;采用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2种方法,对面积评价区域种植的春玉米、夏玉米、苜蓿和裸土4种地物类型进行分类,以差分GPS调查结果为评价标准,4种作物总体识别精度分别达到了88.2%(监督分类)和92.0%(面向对象分类),单独分类精度分别为88.9%、86.7%、93.0%、86.6%和90.35%、92.61%、94.93%、93.30%。研究结果说明了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小范围、样方式分布的作物影像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推广后能够满足全国农作物地面样方对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需求,可以部分替代现有人工GPS测量的作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影像处理 农业 监测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50
12
作者 王润生 熊盛青 +18 位作者 聂洪峰 梁树能 齐泽荣 杨金中 闫柏琨 赵福岳 范景辉 童立强 林键 甘甫平 陈微 杨苏明 张瑞江 葛大庆 张晓坤 张振华 王品清 郭小方 李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99-1743,共45页
遥感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和视觉能力,以其宏观性、综合性、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已成为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在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灾害监测和基础地质研究等方面都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 遥感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和视觉能力,以其宏观性、综合性、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已成为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在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灾害监测和基础地质研究等方面都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传感器分辨率(空间、光谱、时间、辐射)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高光谱和干涉雷达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遥感的观测尺度、对地物的分辨本领和识别的精细程度,而且使遥感地质发生了由宏观探测到微观探测,由定性解译到定量反演的质的飞跃,将遥感地质和应用都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遥感地质找矿的原理、方法和遥感找矿模型,然后分别从岩矿波谱、遥感图像处理、多光谱蚀变异常提取、高光谱矿物识别与填图、InSAR地表形变调查与监测、遥感找矿模型、遥感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7个方面介绍了遥感的基本原理、主要的技术方法、技术特点和技术关键、主要的应用领域,以及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地质 岩矿光谱 遥感图像处理 遥感异常 高光谱矿物识别 遥感找矿模式 雷达干涉 地质灾害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生物发酵过程远程在线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斌 袁雪 +1 位作者 管国强 鲁中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4-177,共4页
微生物发酵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基础,随着微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发酵工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迫切要求对发酵过程进行先进的控制和优化。目前,LabVIEW在发酵过程在线监测与自动化控制领域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应用,并越来越受... 微生物发酵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基础,随着微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发酵工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迫切要求对发酵过程进行先进的控制和优化。目前,LabVIEW在发酵过程在线监测与自动化控制领域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应用,并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大多数研究以上下位机的控制方式为主,对发酵过程进行异地网络化监控少有报道,该文详细介绍整个系统在线监控与远程监测过程的实现。利用LabVIEW虚拟仪器开发平台,结合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网络和各类传感器,基于Modbus总线通信协议,实现了生物发酵过程各参数的实时采集和控制,并利用DataSocket技术实现了远程监控。详细介绍了监控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构成,以及各功能模块实现的关键技术。实验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稳定、能较好地实现发酵过程远程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过程 远程监控 LABVIEW 串口通讯 数据库 DATASOCK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进MPCA及其在间歇过程监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磊 何宁 王树青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3-647,共5页
针对多向主元分析法(MPCA)在间歇过程监控过程中需要预测过程未来输出的困难,提出了一种新的步进多向主元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一系列的PCA模型,避免了对预估过程变量未来输出的需要,通过引入遗忘因子能够自然地处理多阶段间歇过程... 针对多向主元分析法(MPCA)在间歇过程监控过程中需要预测过程未来输出的困难,提出了一种新的步进多向主元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一系列的PCA模型,避免了对预估过程变量未来输出的需要,通过引入遗忘因子能够自然地处理多阶段间歇过程的情况。对于多阶段链霉素发酵过程的监控表明,相对于普通MPCA,步进MPCA能够更精确地对过程故障行为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向主元分析(MPCA) 步进多向主元分析 间歇过程监控 链霉素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加工过程远程云监控与溯源研究及系统设计 被引量:9
15
作者 蒋建东 周倩 +4 位作者 潘柏松 赵章风 钟江 乔欣 张宪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2-752,共11页
针对茶叶加工过程远程监控需求及茶叶溯源的加工环节缺失问题,构建了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叶状态参数及加工设备工艺参数远程物联网监测平台,实现了茶叶加工生产线远程设备运行参数监测监控与茶叶品质溯源。本研究采用B/S框架实现信息实时显... 针对茶叶加工过程远程监控需求及茶叶溯源的加工环节缺失问题,构建了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叶状态参数及加工设备工艺参数远程物联网监测平台,实现了茶叶加工生产线远程设备运行参数监测监控与茶叶品质溯源。本研究采用B/S框架实现信息实时显示,综合鲜叶采摘信息和生产信息完备溯源过程,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生产过程参数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建立了茶叶加工过程溯源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茶叶生产离线与在线数据库融合质量评价模型,提高了数据存储质量。针对黄山毛峰初制加工生产线进行了远程监控系统开发及溯源信息采集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平台运行稳定,数据显示准确完整,实时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茶叶品质优化及大数据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生产 远程监控 溯源 层次分析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I时间序列重构数据的冬小麦物候监测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峻明 李曼曼 +1 位作者 王鹏新 黄健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20-129,共10页
农作物物候信息对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河北省中南部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叶面积指数(LAI,leaf area index)为同化量,采用重采样粒子滤波算法同化WOFOST(world food studies)作物生长模型和遥感观测LAI,重构LAI时间... 农作物物候信息对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河北省中南部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叶面积指数(LAI,leaf area index)为同化量,采用重采样粒子滤波算法同化WOFOST(world food studies)作物生长模型和遥感观测LAI,重构LAI时间序列数据,基于重构数据提取冬小麦返青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等关键物候期。重构结果表明,重构的LAI具有良好的时间连续性和空间连续性,可减缓WOFOST作物模型LAI变化剧烈程度,峰值出现时间与遥感LAI曲线基本同步,且可一定程度上解决遥感观测LAI数值整体偏低和数据缺失的问题。物候期监测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与冬小麦实际生长状况基本相符,时间上也较为合理,但因在返青期存在LAI高初始值、成熟期存在LAI下限不确定性等问题致使在具体日期存在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监测 数据处理 物候 叶面积指数 重采样粒子滤波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斗沙岛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晓敏 张杰 +1 位作者 马毅 李团结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58,共7页
罗斗沙岛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可以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之一,属于泥沙岛,岛体极不稳定,动态变化比较大。本文利用1973—2011年间12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分析了罗斗沙岛近40a来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近40a来,罗斗沙岛的位置、形状和大... 罗斗沙岛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可以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之一,属于泥沙岛,岛体极不稳定,动态变化比较大。本文利用1973—2011年间12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分析了罗斗沙岛近40a来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近40a来,罗斗沙岛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罗斗沙岛的动态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87年以前),罗斗沙岛为一个完整的岛体;第二阶段(1987—2001年),罗斗沙岛被分为东北和西南两部分;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罗斗沙岛的西南部分消失,仅剩下东北部分。本文的监测结果可为编制罗斗沙岛的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制定海岛开发利用的具体方案、提出海岛的生态保护措施等提供数据支撑,进而为罗斗沙岛的生态保护和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海岛管理提供服务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影像处理 动态变化 信息提取 遥感监测 罗斗沙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藻类的卫星遥感监测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旭文 季耿善 杨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5-68,共4页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调查了太湖梅梁湖区藻类空间分布和影响范围,并根据提取的遥感信息对藻华现象的气象成因作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藻类 卫星遥感 图像处理 环境监测 富营养化 空间分布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静 谢俊奇 +4 位作者 沙志刚 梁耘 刘顺喜 汪秀莲 郭旭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4期25-30,共6页
为了实现土地利用数量与质量变化的快速定位、定性与定量监测 ,解决我国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管理和土地生态管护需求差距的技术难关 ,全面、及时地掌握环北京地区资源和生态环境变化信息。该研究以环北京地区为例 ,首先对环北京地区进行... 为了实现土地利用数量与质量变化的快速定位、定性与定量监测 ,解决我国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管理和土地生态管护需求差距的技术难关 ,全面、及时地掌握环北京地区资源和生态环境变化信息。该研究以环北京地区为例 ,首先对环北京地区进行生态分区 ,确定了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 ,采取试点研究与工程相结合、遥感监测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研制了监测的总体技术流程 ,并探讨了监测工程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北京地区 生态环境 遥感监测 野外调查 生态分区 技术流程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低空遥感图像光照辐射度校正 被引量:8
20
作者 汪沛 张俊雄 +2 位作者 兰玉彬 周志艳 罗锡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99-206,共8页
为了提高受云层阴影影响的遥感图像的信息提取准确度,该文以水稻小区试验过程中为进行氮素水平检测而采集的低空机载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图像为对象,对受云层阴影影响的高光谱图像进行光谱校正,从而提高氮素水平检测的精度。试验中采用... 为了提高受云层阴影影响的遥感图像的信息提取准确度,该文以水稻小区试验过程中为进行氮素水平检测而采集的低空机载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图像为对象,对受云层阴影影响的高光谱图像进行光谱校正,从而提高氮素水平检测的精度。试验中采用机载的双摄像机同步采集可见光和近红外的水稻遥感图像,并将两摄像机的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后合成得到彩红外(color infrared,CIR)光谱图像;同时在图像采集区域布置3块不同反射率的1.2 m×1.2 m标定靶,利用便携式光谱仪测定标定靶的反射光谱曲线,并统计标定靶在图像中各通道的亮度均值。以标定靶在晴天无云和有云图像中的亮度值为节点,对G、R和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通道分别建立分段的线性变换模型进行校正。为验证校正精度,在遥感图像中分别选择大田水稻、小区试验田块和裸地3个不同区域的图像的G、R和NIR通道像素亮度均值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和传统的整体线性变换相比,采用分段线性变换校正具有较高精度,G、R和NIR通道校正后的平均误差为8.6%,9.1%和11.7%,NDVI平均误差为11.5%,有效提高了阴影条件下的遥感图像的信息提取精度,提高了受云层影响遥感图像的利用率。研究为低空遥感的图像校正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监测 图像处理 多光谱图像 光谱校正 光照辐射度 氮素监测 去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