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流速度分布对径向热管换热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
作者 涂福炳 马士伟 +2 位作者 高晟扬 刘庆赟 毛建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904-3910,共7页
利用FLUENT软件对径向热管换热器壳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烟气入射角和速度均匀度对换热器流场、温度场和单位压降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来流速度均匀时,入射角增大使热管背风侧回流区发生偏移,下游管束被上游管束尾迹覆盖... 利用FLUENT软件对径向热管换热器壳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烟气入射角和速度均匀度对换热器流场、温度场和单位压降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来流速度均匀时,入射角增大使热管背风侧回流区发生偏移,下游管束被上游管束尾迹覆盖,减少烟气与管束的碰撞,降低烟气压力损失,换热效率降低,在同一横截面上烟气温度分布较均匀;当来流速度不均匀时,换热器壳程烟气出现明显的高速区与低速区,使温度场均匀性变差,出现低温区,且不均匀因子τ越大,温度场均匀性越差,低温区范围也越大;单位压降换热系数α/△p随烟气入射角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45°时达到最大值,此时换热器整体性能最好;此后,随入射角进一步增大,α/△p急剧减小,换热器性能恶化;当因子τ较小时,多股扰流能提高换热器整体性能,而少股扰流将降低换热器整体性能,且因子τ越大,换热器整体性能越差;壳程温度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相比,相对误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热管换热器 数值模拟 速度分布 入射角 单位压降换热系数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水侵动态变化规律及关键参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华勋 高树生 +2 位作者 叶礼友 朱文卿 安为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99,共10页
为了实现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的高效开发,需要掌握水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此,基于π定理,引入了反映水侵动态变化特征的无量纲参数进行水侵动态物理模拟实验方案设计;选取四川盆地川中地区某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储层全直径岩心开展水... 为了实现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的高效开发,需要掌握水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此,基于π定理,引入了反映水侵动态变化特征的无量纲参数进行水侵动态物理模拟实验方案设计;选取四川盆地川中地区某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储层全直径岩心开展水侵动态物理模拟实验,然后通过数值反演将实验结果转换为有水气藏水侵动态评价参数,进而研究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水侵动态变化规律,并建立水侵动态评价关键参数及水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四川盆地中坝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例,进行水侵动态分析及水体规模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裂缝—孔隙型边、底水气藏水侵与产气同步发生,无水采气期井底压力与天然气采出程度呈线性关系,气藏产出地层水后水侵速度加快、水气比快速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较高水气比;②无水采气期井底压降速率与稳定水气比主要受水体体积的影响,而单位压降气采出程度和稳定水气比又可用来评价水体体积;③建立了裂缝—孔隙型边、底水气藏无水采气期稳定单位压降气采出程度、稳定水气比与水体规模互相解释评价方法。结论认为:①气藏水侵生产动态曲线与岩心模拟水侵动态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根据已知的水体体积,可以预测无水采气期单位压降气采出程度、稳定水气比;依据稳定水气比,可以预测气藏水体体积,预测结果与生产动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②该研究成果可以为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水侵动态预测和整体治水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孔隙型 有水气藏 水侵动态 单位压降气采出程度 水气比 水体体积 四川盆地 中坝气田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34a在微肋管内的冷凝换热特性
3
作者 李庆普 陶乐仁 +2 位作者 吴生礼 李垒 胡永攀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6-134,共9页
本文在35、40和45℃三种冷凝温度下,对R134a在微肋管内的冷凝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选用质量流量、冷凝温度、微肋管结构参数为变量,以总传热系数、水侧传热系数、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及压降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总传热系数、制冷剂侧... 本文在35、40和45℃三种冷凝温度下,对R134a在微肋管内的冷凝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选用质量流量、冷凝温度、微肋管结构参数为变量,以总传热系数、水侧传热系数、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及压降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总传热系数、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压降均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冷凝温度的降低和管径的减小而增大,而水侧传热系数随质量流量的增加而稍有降低,冷凝温度对其值影响并不大。热阻分析时发现: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水侧热阻占总热阻比值逐渐增加,而制冷剂侧热阻所占比值逐渐减小,但制冷剂侧热阻总小于水侧热阻;对换热器进行综合性能进行评价时,以表面传热系数与压降的比值(单位压降表面传热系数)为指标,发现该比值均随质量流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随着冷凝温度的降低、管径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 内螺旋管 热阻分析 单位压降表面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螺纹管换热器的综合性能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申道明 桂超 +2 位作者 刘亚萍 夏锦红 薛松涛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20,74,共8页
对2种相同肋基管径,不同肋片螺旋角的内螺纹管进行流动冷凝换热实验分析,首先使用传热系数和换热温差、压降和摩擦因子对换热器换热性能和工质流动功耗进行单一性能评价,而后使用单位压降传热系数、系统熵增对换热器综合性能及换热过程... 对2种相同肋基管径,不同肋片螺旋角的内螺纹管进行流动冷凝换热实验分析,首先使用传热系数和换热温差、压降和摩擦因子对换热器换热性能和工质流动功耗进行单一性能评价,而后使用单位压降传热系数、系统熵增对换热器综合性能及换热过程中能量品质损耗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换热温差越小则表示换热器换热性能越好,换热温差随饱和温度的降低、雷诺数的增加,肋片螺旋角的增大而减小;管内工质摩擦因子越大则流体流动压降越大,摩擦因子随着饱和温度的降低、雷诺数的增加,肋片螺旋角的增大而增加,换热量对摩擦因子、压降表现出不同影响效果,主要是由加速压降在总压降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引起的;单位压降传热系数(HHP)随雷诺数Re的减小、饱和温度的降低、肋片螺旋角的增加而增大,HHP的变化趋势实际表征实验变量对换热系数和压降影响程度的相对大小;熵增主要表征换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其与换热温差呈正相关,因此系统内换热熵增同样随饱和温度的降低、雷诺数的增加、肋片螺旋角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螺纹管 换热温差 摩擦因子 单位压降传热系数 熵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砂岩油田动态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鲁瑞彬 刘双琪 +2 位作者 胡琳 张风波 何志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66,共7页
为更好地评价油藏开发效果,指导油藏合理开发,对南海西部水驱砂岩油田开展动态采收率预测技术研究,预测油藏开发全生命周期采收率。提出利用单储相对压降系数来表征油藏开发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使不同类型油藏间对比分析更加科学合理;同... 为更好地评价油藏开发效果,指导油藏合理开发,对南海西部水驱砂岩油田开展动态采收率预测技术研究,预测油藏开发全生命周期采收率。提出利用单储相对压降系数来表征油藏开发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使不同类型油藏间对比分析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论证了利用水平井、直井产能比来表征水平井、直井井数折算比的可行性,解决了水平井、直井共同开发油藏井网密度计算的难题。在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53个开发单元生产动态数据,推导了南海西部天然能量充足和天然能量不足油藏动态采收率预测公式,实现了采收率预测的动态实时性,在南海西部海上油田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动态采收率 经验公式 单储相对压降系数 井数折算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