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HS-GC-IM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不同人参制品挥发性成分差异 |
袁永旭
张敏景
姜瑞平
董宇
邱春旺
裴世春
崔艳艳
李明
|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2
|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结合相对香气活性值探究不同摊青温度对古丈毛尖绿茶香气物质的影响 |
陈诗怡
胡维霞
朱海燕
|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基于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分析烘焙温度对菊苣根提取物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
李瑞丽
赵俊俊
戴水平
邹恩凯
刘语煊
胡亚宁
梁淼
张峻松
|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4
|
青小米辣发酵过程中关键风味物质差异分析 |
胡荣念
王修俊
何春霞
张露
陈艳琳
|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贵州野生羊肚菌的挥发性物质及香气品质分析 |
罗凯
吕金丽
吴迪
吕树鸣
罗开源
张冬莲
汪志威
李秀亚
李伟
焦仁军
桂阳
|
《贵州农业科学》
|
2025 |
0 |
|
6
|
GC-MS结合ROAV分析评价加工工艺对藤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
张锦程
余佶
麻成金
姚茂君
吴竹青
|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
2021 |
29
|
|
7
|
HS-GC-IMS结合ROAV分析烤烟烟叶“糯米香”特征成分 |
李舒畅
李军
高宪辉
刘文霖
常诗瑜
欧泽洁
庞雪莉
孔凡玉
|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8
|
SPME-GC-MS结合ROAV分析腌制时间对大河乌猪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
王藤
施娅楠
李祥
黄艾祥
|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
2021 |
15
|
|
9
|
PT-GC-MS结合ROAV评价竹叶中对大熊猫采食有积极影响的气味成分 |
柏超
由玉岩
刘聪
汪雨
王伟
赵素芬
倪艳霞
王伯
马涛
杨长江
孟庆辉
张成林
贾婷
卢岩
刘学锋
|
《饲料博览》
CAS
|
2023 |
0 |
|
10
|
不同生境来源的鳙鱼肉挥发性物质组成比较分析 |
宁舒娴
曾金秀
沙小梅
丁红秀
|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1
|
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的江苏红茶香气特征研究 |
胡双明
艾仄宜
穆兵
代祥
杨亦扬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12
|
炒制工艺对油茶籽油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
杨剀舟
魏征
王佳雅
栾霞
薛雅琳
段章群
|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3
|
基于SPME-GC-MS联用分析预制红烧兔肉菜肴常温贮藏期间风味物质变化 |
吴周林
张佳敏
杨思艺
张驰
王卫
|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4
|
会东县不同品种块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
李小林
陈诚
清源
黄文丽
杨远朝
郑林用
|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36
|
|
15
|
HS-SPME-GC-MS结合HPLC分析5种食用菌鲜品中的风味成分 |
殷朝敏
范秀芝
史德芳
樊喆
程薇
高虹
|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
2019 |
62
|
|
16
|
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挥发性香味成分分析 |
殷朝敏
范秀芝
樊喆
史德芳
高虹
|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9
|
|
17
|
电子束辐照前处理对梅鱼鱼糜凝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
杨文鸽
邓思瑶
吕梁玉
徐大伦
楼乔明
傅佳
|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18
|
底播虾夷扇贝活品流通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 |
傅润泽
沈建
王锡昌
|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9
|
|
19
|
应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与相对气味活度值法分析卷烟特征香气物质 |
李登科
田楠
田志章
吴若昕
马立超
邢立霞
张春涛
|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3
|
|
20
|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识别不同工艺的俄色茶 |
易宇文
何莲
邓静
胡金祥
彭毅秦
乔明锋
蔡雪梅
朱开宪
吴华昌
雷敏
|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
2023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