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imation of surface tens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using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被引量:2
1
作者 戴益民 刘又年 +3 位作者 李浔 曹忠 朱志平 杨道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93-100,共8页
A novel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QSPR)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solution surface tension of 92 organic compounds at 20℃ was developed based on newly introduced atom-type topological indices. Th... A novel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QSPR)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solution surface tension of 92 organic compounds at 20℃ was developed based on newly introduced atom-type topological indices. The data set contained non-polar and polar liquids, and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compounds.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excellent result is obtained with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the proposed model was discussed using the leave-one-out (LOO) cross-validated (CV) metho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and the leave-one-out cross-validati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cv)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re 0.991 4 and 0.991 3, respectively. The new model gives the average absolute relative deviation of 1.81% for 92 substances. The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novel topological indices based on the equilibrium electro-negativity of atom and the relative bond length are useful model parameters for QSPR analysis of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tension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QSPR) topological indice organic compou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on-MOF复合材料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晓宇 张岩 +3 位作者 周阿武 李涵冰 杨飞华 李建荣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7-1431,共15页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两大挑战,因此,高效利用和转化绿色能源(太阳能)引起了广泛关注。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凭借其高比表面积、可调孔径和丰富活性位点等特点而逐渐成为光催化领域中一种热门材料。近年来,MOF-...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两大挑战,因此,高效利用和转化绿色能源(太阳能)引起了广泛关注。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凭借其高比表面积、可调孔径和丰富活性位点等特点而逐渐成为光催化领域中一种热门材料。近年来,MOF-on-MOF复合材料成为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其重点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结构和形态的同质或异质MOF组装。与单一MOF相比,MOF-on-MOF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加良好的可调性、更加丰富的活性位点和协同作用,在光催化领域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本文主要从光催化CO_(2)还原、光催化水分解、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和光催化有机转化这四个方面简述了MOF-on-MOF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MOF-on-MOF复合材料的合成策略,包括外延生长、表面活性剂辅助生长、配体/金属离子交换和成核动力学引导生长等,回顾了各种策略展现出的特点;分析了MOF-on-MOF复合材料在光催化方面的优势,阐述了影响其光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指出需进一步提升高复杂性MOF-on-MOF的精确控制和操纵,探究了明确的MOF-on-MOF光催化反应途径和机理,拓展了MOF-on-MOF光催化应用领域,为MOF-on-MOF的工业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构效关系 复合材料 异质结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阔叶树幼苗不同器官的碳、氮和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异速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妙莹 张非凡 +3 位作者 李雪琴 钟全林 胡丹丹 程栋梁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80-4390,共11页
为揭示常绿阔叶幼苗不同树种和不同器官的碳(C)、氮(N)、磷(P)分配策略,本研究以木荷(Schima superba)、闽楠(Phoebe bournei)、青冈(Quercus glauc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南岭栲(Castanopsis fordil)、云山青冈(Quercus ses... 为揭示常绿阔叶幼苗不同树种和不同器官的碳(C)、氮(N)、磷(P)分配策略,本研究以木荷(Schima superba)、闽楠(Phoebe bournei)、青冈(Quercus glauc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南岭栲(Castanopsis fordil)、云山青冈(Quercus sessilifolia)6种常见的常绿阔叶幼苗为对象,从树种特性和器官功能两方面分析了常绿阔叶植物幼苗的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闽楠各器官的N含量要显著高于其他树种,米老排具有较高的P含量和低C∶P、N∶P。(2)6种幼苗叶片的平均C、N含量显著高于茎和细根,而茎的平均P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和细根。(3)各器官间的N含量均呈显著异速关系,叶片与细根N含量的异速生长指数(1.07)显著高于叶片与茎N含量(0.79);叶片P含量与茎P含量呈显著异速生长关系,其异速生长指数为1.22;叶片、细根的N-P含量异速生长指数均小于1,而茎N-P含量无显著异速生长关系。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关系表明植物的叶片、茎、细根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分配N、P以优化其生长,叶片、细根的分配策略均表现为对P的投资均大于N。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常见阔叶树在幼苗阶段种间和器官间的养分利用效率和营养物质分配机制,为人工林苗木高效培育和养分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幼苗 植物器官 分配策略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异速生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催化剂催化有机液体氢载体脱氢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雪杰 崔国庆 +3 位作者 王淙恺 杨扬 姜桂元 徐春明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46,共13页
氢能是一种来源广泛、灵活高效的二次能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介质。目前,低成本、高密度的储氢技术被认为是制约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有机液体储氢具有质量储氢密度高、液体储运安全以及易于长距离运输等优势,受到研究者的... 氢能是一种来源广泛、灵活高效的二次能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介质。目前,低成本、高密度的储氢技术被认为是制约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有机液体储氢具有质量储氢密度高、液体储运安全以及易于长距离运输等优势,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与发展相对成熟的加氢工艺相比,有机液体氢载体脱氢过程仍存在反应温度高、效率低等难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开发高效的脱氢催化剂。近年来,碳基催化剂因其具有活性组分高分散、碳载体组成结构及表面理化性质可调、导电导热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有机液体氢载体脱氢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反应性能。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以环己烷、甲基环己烷、十氢化萘、十二氢乙基咔唑等为代表的有机液体氢载体脱氢热力学、动力学及常用氢载体的理化性质,总结了活性炭、碳纳米管、碳纤维、还原氧化石墨烯等作为催化剂载体的独特优势,并从碳基催化剂结构特点、催化性能、构效关系及脱氢反应机理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机液体储氢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展望了碳载体的改性及粉体成型、反应机理以及化工过程强化的研究是该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液体氢载体 催化脱氢 碳基催化剂 结构设计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金属元素生态安全阈值预测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史婉阳 王学东 +2 位作者 卞建林 李梦佳 马义兵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64,共12页
通过文献收集了31种中国土壤中8个元素对5个物种和3个微生物过程的616个毒理学数据,尝试构建土壤中数据有限元素毒性预测的新模型—定量离子特征活性关系(s-QICAR)模型.首先基于土壤性质归一化方法获得酸性、中性、碱性3种土壤情景下8... 通过文献收集了31种中国土壤中8个元素对5个物种和3个微生物过程的616个毒理学数据,尝试构建土壤中数据有限元素毒性预测的新模型—定量离子特征活性关系(s-QICAR)模型.首先基于土壤性质归一化方法获得酸性、中性、碱性3种土壤情景下8个元素对5个物种和3个微生物的毒性值(logEC10;1.42~3.35),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元素23个结构特征参数与对应生物毒性值的关系,并利用元素共价半径(CR)建立了24个s-QICAR模型(R^(2)=0.70~0.98;P=0.001~0.023).进一步利用s-QICAR预测了V、As、Se和Sn对8个物种的logEC_(10)(1.44~3.20),结合物种敏感性分布曲线计算了3种情景下这4种元素保护95%生物的HC5值.经过校正,4种元素在酸性、中性、碱性土壤情景下的预测无效应浓度分别为V:13,16,17mg/kg;As:10,13,15mg/kg;Se:4.9,7.2,8.4mg/kg;Sn:42,44,45mg/kg,进而绘制了这4种元素的生态风险阈值地图.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适用于中国土壤元素生态风险的新方法,为土壤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元素 定量离子特征活性关系模型 土壤生物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何以重塑基层社区集体行动——基于“文化场域”的个案分析
6
作者 邢磊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5,M0005,共14页
居民“原子化”及由此产生的社区集体行动困境是基层社区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组织对基层社区集体行动的影响值得关注。然而,关于社会组织重塑社区集体行动的因果机制尚未被充分揭示。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法对四川省崇州市社会组织... 居民“原子化”及由此产生的社区集体行动困境是基层社区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组织对基层社区集体行动的影响值得关注。然而,关于社会组织重塑社区集体行动的因果机制尚未被充分揭示。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法对四川省崇州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展开长时段的纵向跟踪研究,并建构了以“附近”为文化场域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社会组织通过文化场域的建构,以文化为纽带,借助空间建构、情感培育、社会关系等三重要素实现了寓文于治的治理目标。社会组织通过三重要素的运用,形成空间联结机制、纽带凝聚机制、秩序整合机制,成为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区治理 社会组织 集体行动 文化场域 文化空间 情感培育 关系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机制的理论计算研究
7
作者 卢鸿泽 艾玥洁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7,共18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化合物,具有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尽管近年来已有大量关于PFASs毒性的研究,但对其水生毒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仍缺乏深入探讨.除生物实验外,计算模型...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化合物,具有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尽管近年来已有大量关于PFASs毒性的研究,但对其水生毒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仍缺乏深入探讨.除生物实验外,计算模型在获取PFASs的毒理学数据和信息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PFASs单一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和食物链联合毒性2D-QSAR模型,研究了PFASs对水生生物毒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毒性机理.结果表明,PFASs分子的水生急性毒性与其得失电子能力、静电相互作用能力、疏水性和生物累积性密切相关.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发现,PFASs主要通过范德华力和静电相互作用与水生生物的靶蛋白结合,从而导致毒性效应.此外,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PFASs水生生物毒性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溶剂化效应对PFASs的水生毒性具有显著影响,同时温度和离子强度条件对不同的水生生物表现出不同的影响.本研究从计算模型的角度揭示了PFAS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机制,为未来研究新型PFASs的毒性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of organic peroxides by means of novel local and global descriptors
8
作者 DAI Yi-min NIU Lan-li +2 位作者 ZOU Jia-qi LIU Dan-yang LIU 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535-1544,共10页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to evaluate fire hazard of organic peroxide. A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model was proposed for estimating the thermal 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to evaluate fire hazard of organic peroxide. A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model was proposed for estimating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of organic peroxides. The entire set of 38 organic peroxides was at random divided into a training set for model development and a prediction set for external model validation. The novel local molecular descriptors of AT1, AT2, AT3, AT4, AT5, AT6 and global molecular descriptor of ATC have been proposed in order to character organic peroxides’ molecular structures. An accurate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QSPR) equation is developed for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of organic peroxide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SPR model was obtained using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 method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standard deviation (S), leave-one-out validati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CV) values of 0.9795, 6.5676 ℃ and 0.9328,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absolute relative deviation (AARD) is only 3.86% for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Model test by internal leave-one-out cross validation and external validation and molecular descriptor interpretation were discussed. Comparison with literatur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novel local and global descriptors were useful molecular descriptors for predicting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of organic perox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peroxid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validation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理论机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7
9
作者 钟真 徐越 蒋维扬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F0003,共10页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和组织形态特殊等原因,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性质的认识和发展规律的把握尚不清晰。...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和组织形态特殊等原因,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性质的认识和发展规律的把握尚不清晰。笔者通过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特征、运行机制、功能作用及发展趋势的剖析认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具有联盟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其成员异质性程度高,组织架构呈现立体式,治理方式具有关系保障+章程管理+合约约束的多元重叠特征。相较于其他农业产业化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内部主体联结更为紧密,要素流通效率更高,创新机制更容易与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相结合,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促进乡村兴旺和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状况,政府应重点在法人地位落实、小农户偏向机制和针对性政策扶持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以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更好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关系保障 章程管理 合同约束 共同富裕 农民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对预算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江其玟 余光钰 +1 位作者 朱雪源 田晋瑜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86,共12页
为解决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缺乏预算和管理底层逻辑支撑而导致预算责任不明、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等现实问题,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聚焦于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问责,从责任标准、执行、激励、监督四个维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这一重要管理举... 为解决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缺乏预算和管理底层逻辑支撑而导致预算责任不明、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等现实问题,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聚焦于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问责,从责任标准、执行、激励、监督四个维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这一重要管理举措影响预算绩效的机制展开研究。228份公立医院预算参与人员的问卷数据结果证实:(1)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问责能够有效提升预算绩效,其中责任激励的软性引导作用相对更明显;(2)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问责有利于建立高质量的员工-组织关系,其中社会交换关系的作用效果相对优于经济交换关系的作用效果;(3)员工-组织关系在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大幅提升预算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这为我国公立医院更好地围绕共同目标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实践指导,实现绩效管理“事半功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绩效管理问责 员工-组织关系 预算绩效 公立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演化特征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覃成林 樊双涛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7,共13页
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是有待深入研究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新现象。基于2009年、2014年和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高铁频次数据,运用多极网络空间组织识别方法,从空间经济网络、多增长极共存、空间经济网络与多增长极共生关系三个方面分析了... 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是有待深入研究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新现象。基于2009年、2014年和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高铁频次数据,运用多极网络空间组织识别方法,从空间经济网络、多增长极共存、空间经济网络与多增长极共生关系三个方面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的演化特征,并采用QAP方法从择优连接、多维邻近和路径依赖三个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演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初步形成了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具体表现为空间经济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密度日益提高,且形成了广州、深圳、香港地区三个增长极和东莞、佛山两个潜在增长极。多增长极和空间经济网络间的共生模式为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且空间经济网络对多增长极的促进作用逐渐变大,多增长极对空间经济网络的促进作用逐渐变小。粤港澳大湾区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演化是择优连接、多维邻近和路径依赖共同作用的过程。增长极择优、地理邻近、制度邻近及历史路径对粤港澳大湾区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演化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极网络空间组织 粤港澳大湾区 演化特征 演化机制 共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DT的望奎县农田土壤有机碳主控因子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祝元丽 冯向阳 +1 位作者 闫庆武 吴子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7-1417,共11页
利用多源公开数据,针对于2012年搜集到的农田土壤有机碳(SOC)数据,通过梯度增强决策树(GBDT)探究SOC的主控因子,揭示SOC空间分异机理.选择国家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县和全国产量大县-望奎县作为研究区域,结果表明,GBDT模型相较于一元线性回... 利用多源公开数据,针对于2012年搜集到的农田土壤有机碳(SOC)数据,通过梯度增强决策树(GBDT)探究SOC的主控因子,揭示SOC空间分异机理.选择国家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县和全国产量大县-望奎县作为研究区域,结果表明,GBDT模型相较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所有的自变量上均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总体的R^(2)为0.958,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目标变量的变异;碱解氮、有效磷、气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速效钾、土壤pH和降水量依次是影响有机碳含量最为显著的几个因素,其中碱解氮以33.85%的影响权重位居最高;7个环境协变量均观察到对SOC的阈值效应,且均具有两个阈值.研究发现任意两个变量都不是独立的,均存在相互作用的负值效应.表明环境变量对SOC含量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交互作用,而不是简单的叠加.侧面证明了过度施肥并不会达到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而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农田生态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农田 梯度提升决策树 主控因子 黑土区 非线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臭氧浓度升高对不同水稻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涵 田彤彤 +1 位作者 尚博 冯兆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583-5595,共13页
近地层臭氧(O_(3))已严重威胁到作物生产,而施肥可以调节土壤的养分平衡,进而促进作物生长。以两个水稻品种(徽两优898和南粳9108)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气室,设置2个O_(3)浓度处理(NF:环境大气为对照;NF40:环境大气+40 nmol/mol O_(3))... 近地层臭氧(O_(3))已严重威胁到作物生产,而施肥可以调节土壤的养分平衡,进而促进作物生长。以两个水稻品种(徽两优898和南粳9108)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气室,设置2个O_(3)浓度处理(NF:环境大气为对照;NF40:环境大气+40 nmol/mol O_(3)),每个O_(3)处理下嵌套设置3个肥料处理(Ino:施无机肥处理,270 kg N hm^(-2) a^(-1);Red:减施无机肥30%处理,189 kg N hm^(-2) a^(-1);Com: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Red+有机肥鸡粪5000 kg hm^(-2) a^(-1)),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水稻光合参数,探究不同肥料处理下O_(3)对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NF40对水稻营养生长阶段的饱和光合速率(A_(sat))没有显著影响,而显著地降低了水稻灌浆期的A_(sat)。基于两个水稻品种的A_(sat)和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相对减少量与O_(3)累积剂量关系的斜率,发现杂交稻徽两优898(A_(sat)和SPAD的斜率:-1.55和-0.98)比常规稻南粳9108(A_(sat)和SPAD的斜率:-0.92和0.06)对O_(3)更敏感。此外,基于不同O_(3)处理下水稻的气孔导度(g_(s))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可以看出O_(3)造成南粳9108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是非气孔因素,而徽两优898光合的降低是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限制。与Ino处理相比,Red处理主要通过降低叶片SPAD进而显著地抑制两种水稻品种的A_(sat),但Ino处理和Com处理间A_(sat)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有机无机肥配施能部分缓解减施无机肥造成水稻光合的降低。O_(3)和肥料处理对两个水稻的所有光合参数都没有显著的交互影响,表明短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并不能有效缓解O_(3)对作物造成的负面影响。在O_(3)污染背景下,研究结果可以为通过合理的农田氮肥管理措施减缓O_(3)造成的作物减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有机无机肥配施 水稻 光合生理 剂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再造: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运行逻辑 被引量:16
14
作者 孙强强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7,共10页
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国家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坚强的引领作用。基层开展的“共同缔造”或“熟人创建”等治理实践的深层逻辑在于,基层党组织是以“关系”为切入点,探索“关系激活—关系联结—关系治理”... 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国家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坚强的引领作用。基层开展的“共同缔造”或“熟人创建”等治理实践的深层逻辑在于,基层党组织是以“关系”为切入点,探索“关系激活—关系联结—关系治理”的关系再造路径,形成关系联结型治理模式。关系再造需要激活社区的价值要素、组织要素、情感要素、利益要素和制度要素,通过关系联结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形成提供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信任、治理动能和治理规则。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运行逻辑在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推进关系要素的激活生成,组织驱动和制度嵌入推进关系联结的高效运行,情感动员和利益整合推进关系网络的治理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联结型治理 基层党组织 社区治理共同体 关系再造 关系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体化到关系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困境及治理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建雷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8-108,共11页
由于农机专用性投资的规模报酬水平较低、雇佣农机手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小农户组织化的高昂外部性成本,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一体化面临着较高的交易费用。“关系”运作是降低交易费用的重要机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关系运作为核心,... 由于农机专用性投资的规模报酬水平较低、雇佣农机手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小农户组织化的高昂外部性成本,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一体化面临着较高的交易费用。“关系”运作是降低交易费用的重要机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关系运作为核心,改变了组织模式。首先,通过与村庄社会中信誉度较高的自营农机手合作,以服务外包的方式降低了资产专用性投资。其次,通过制度化关系的建构,不断积累在财政资源分配体系中的地位和荣誉资格,以持续获得政府的项目资源扶持。再次,借助农机手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生组织权威,不断软化了组织小农户的外部性社会成本。最终,形成了以关系运作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关系化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化组织 农业社会化服务 交易费用 关系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预测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急性毒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莫俊超 姚洪伟 曹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61-4673,共13页
搜集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急性毒性数据,并采用部分斑马鱼(Danio rerio)和黑头呆鱼(Pimephales promelas)的急性毒性数据,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急性毒性预测方法.首先使用二分类模型判定有机化... 搜集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急性毒性数据,并采用部分斑马鱼(Danio rerio)和黑头呆鱼(Pimephales promelas)的急性毒性数据,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急性毒性预测方法.首先使用二分类模型判定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是否会产生急性毒性,若判定为有急性毒性,再使用回归模型预测其半致死浓度LC_(50).对不同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对比,二分类模型中支持向量机最优,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92.4%和88.6%;回归模型中弹性网络回归法最优,训练集和测试集的调整R^(2)分别为0.87和0.75,留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_(LOO)^(2)为0.52,外部验证系数Q_(EXT)^(2)为0.71.两种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稳健性和预测能力.第一电离势和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对分类影响较大,拓扑荷对回归预测结果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品 稀有鮈鲫 机器学习 急性毒性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的有机发光材料接触和吸入危害性评估
17
作者 陈锐烽 冯晶晶 +3 位作者 莫凌 蒋倩文 黄亮亮 廖建雄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664,共8页
近期研究表明,部分有机发光材料(Organic Light-Emitting Materials,OLEMs)具有环境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为明确OLEMs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本研究通过专利检索,建立了1988种OLEMs的化学品清单,并基于化学品分类和标签数据库(Classifica... 近期研究表明,部分有机发光材料(Organic Light-Emitting Materials,OLEMs)具有环境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为明确OLEMs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本研究通过专利检索,建立了1988种OLEMs的化学品清单,并基于化学品分类和标签数据库(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Inventory,C&L清单)收录的94种OLEMs的人体健康危害分类与标签信息,构建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 Property Relationship,QSPR)模型,应用欧氏距离、分子描述符标准化和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定义模型应用域,对C&L清单未收录的1894种OLEMs的接触和吸入危害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652种OLEMs可能通过接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1612种OLEMs可能通过吸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本研究为优先控制化学品识别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材料(OLEMs) 定量构效关系 健康危害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关系网络嵌入我国非正式体育组织的过程逻辑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长亮 徐诺渲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1,共8页
利用关系网络的嵌入策略,发挥非正式体育组织内成员层级间的互动效果,是新时代赋予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组织结构变革的重要任务。目前,非正式体育组织面临的困境是内部治理薄弱,群体结构失稳;资源持有不足,体育服务功能受限。本研究... 利用关系网络的嵌入策略,发挥非正式体育组织内成员层级间的互动效果,是新时代赋予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组织结构变革的重要任务。目前,非正式体育组织面临的困境是内部治理薄弱,群体结构失稳;资源持有不足,体育服务功能受限。本研究根据组织结构属性及关键任务的变化特征,将非正式体育组织划分为秩序导向型和兴趣导向型,针对其发展各阶段对群体互动表现力中“规则”和“创新”的需求侧重,选取组织的初创阶段及成长阶段作为研究重点。通过梳理关系网络嵌入的横向和纵向逻辑,研究认为秩序导向型非正式体育组织的设立前因是正式组织机械式结构和有机式结构的融合与确立,兴趣导向型非正式体育组织的设立前因是资源整合需要和社交需求,咨询网络有利于“秩序”行为的表现,友谊网络有利于“创新”行为的表现。据此提出治理路径:重视非正式体育组织关系网络的嵌入要素,通过耦合制度要素提供秩序维持的强劲治理动能,通过凝聚情感要素提供资源孕育的稳定治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体育组织 关系网络 体育治理 创新和规则 行为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冲突到融合:个性化交易改善个人−组织目标关系的理论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18-2030,共13页
随着员工与组织的关系从标准雇佣走向互利共生,如何改善个人−组织目标关系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议题。现阶段建立在组织目标基础上的一致性及标准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难以满足员工日益个性化、动态化的个人目标;越来越多员工主动与组织沟... 随着员工与组织的关系从标准雇佣走向互利共生,如何改善个人−组织目标关系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议题。现阶段建立在组织目标基础上的一致性及标准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难以满足员工日益个性化、动态化的个人目标;越来越多员工主动与组织沟通或协商,获得满足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人力资源安排,即个性化交易。本研究旨在将个性化交易引入个人−组织目标关系改善领域,并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探讨员工如何通过个性化交易主动改善两者关系:(1)辨析个性化交易提出的言语策略及达成条件;(2)厘清个性化交易在员工个人−组织目标冲突与融合感知间的作用机理;(3)阐明个性化交易改善两者关系的动态过程。研究成果将为改善个人−组织目标关系、促进组织−员工协同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及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交易 个人−组织目标关系 组织−员工协同发展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限川贝母生物量及异速生长
20
作者 吴海旭 马艳珠 +7 位作者 成春亚 李冉 崔治家 晋玲 马毅 王振恒 王圆圆 刘立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3,共8页
对不同年限的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各器官称重,比较不同栽培年限川贝母的各器官性状及生物量占比,并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分析,利用标准化主轴回归分析探明川贝母的生物量积累及其异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年限川贝母各器官... 对不同年限的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各器官称重,比较不同栽培年限川贝母的各器官性状及生物量占比,并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分析,利用标准化主轴回归分析探明川贝母的生物量积累及其异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年限川贝母各器官生物量大小表现为鳞茎>叶>地下茎>根;川贝母鳞茎及叶片生物量在第4年增长最多,根系及地下茎生物量在第5年增长最多;川贝母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均随生长年限的增长而不断增大,且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间均差异显著(P<0.05)。整个生长过程中,川贝母各器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年限增长而有所变化,且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之间均正相关。除生长第5年川贝母花和果的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为等速生长模式外,其余年限川贝母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皆为异速生长模式,为人工生产川贝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关系 生长年限 不同器官 生长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