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符号互文、数据重组与拟像再现——Sora影像叙事的修辞学建构及其审美逻辑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伟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0,共9页
视觉修辞作为一种认识论的理论属性为考察Sora的先锋艺术实践提供了契机,也使得从宏观、整体性立场审视Sora成为可能。“图—文”关系作为视觉修辞符号层级的审美实践成为Sora文生视频的修辞参照,Sora对语言文本指令的修正与丰富架构了... 视觉修辞作为一种认识论的理论属性为考察Sora的先锋艺术实践提供了契机,也使得从宏观、整体性立场审视Sora成为可能。“图—文”关系作为视觉修辞符号层级的审美实践成为Sora文生视频的修辞参照,Sora对语言文本指令的修正与丰富架构了影像叙事的时空框架,使得由之形成的影像更具“故事性”。Sora对庞大视觉数据的学习与处理铺垫了其影像生成的深层路径,对视觉数据元素的提取与重组及其形成的互文关系成为其视觉叙事的另一修辞表征。“真实感”作为视觉修辞的内在意指为审视Sora的“形象”构建提供了理论合法性,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Sora社会影响力的成因。符号表征、文本构建与传播效应是视觉修辞切入Sora影像叙事的三个视点,它在深度揭示人工智能视觉生产审美本质的同时,也加持了人们审视人类视觉表征场域这一非人化行动者的理性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修辞 SORA “图—文”关系 互文 拟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图时代教科书图文互释的学理基础、育人价值及实践路向
2
作者 任强 刘梦冰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4,共6页
读图时代教科书中的图文互释是将嵌入教科书中的知识进行图文联袂表意,以达到图文协同育人的目的。审视教科书中图文互释的逻辑起点和表征样态,并基于此阐释图文“异质互渗-互渗同构”的内在机理发现,教科书中的图文互释蕴含着“语图传... 读图时代教科书中的图文互释是将嵌入教科书中的知识进行图文联袂表意,以达到图文协同育人的目的。审视教科书中图文互释的逻辑起点和表征样态,并基于此阐释图文“异质互渗-互渗同构”的内在机理发现,教科书中的图文互释蕴含着“语图传意以求真”的认知价值、“语图载道以向善”的伦理价值和“语图立美以尚美”的审美价值。实现教科书图文互释的育人价值,要构筑多元主体互动参与的图文编绘设计,规范图文兼具的系统化编审评价标准,创新数智技术赋能图文融合的新模式,加强学生视觉素养和读图能力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图时代 教科书图文关系 图文互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科书“文图”关系:演进历程、功能定位与实践应对
3
作者 杨晓奇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2,共6页
“文图”是表征教科书内容的基本要素,也是承载育人价值的核心载体。探赜“文图”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教科书“文图”关系历经了孕育期、发展期、成熟期与博弈期,其功能定位可以归纳为“文图并茂”的表征功能、“文图相生”的... “文图”是表征教科书内容的基本要素,也是承载育人价值的核心载体。探赜“文图”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教科书“文图”关系历经了孕育期、发展期、成熟期与博弈期,其功能定位可以归纳为“文图并茂”的表征功能、“文图相生”的认知功能及“文图互借”的教学功能。在应对教科书“文图”关系的教学实践中,要全面认识“文图”依存的语境,正确把握教科书“文图”承载的教育意义;有效利用“文图”形成的心理机制,促进学生对教科书“文图”的深度理解;高度重视“文图”的美学意蕴,有效释放教科书“文图”的浸润效能;慎重对待“文图”博弈带来的风险,积极规避教科书“文图”阅读的浅层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 “文图”关系 “文图”并茂 “文图”相生 “文图”共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雁衔龟”故事插图的跨文化流变
4
作者 陈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2,F0002,共11页
“大雁衔龟”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而且被各种载体的图像反复呈现。依托《凯里来与迪木奈》和《老人星之光》等多语种文本,该故事的插图和纸本图像至少有六种类型。这些插图通过对空间的不同处理,主要描绘了鸟儿带着乌龟飞行这一... “大雁衔龟”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而且被各种载体的图像反复呈现。依托《凯里来与迪木奈》和《老人星之光》等多语种文本,该故事的插图和纸本图像至少有六种类型。这些插图通过对空间的不同处理,主要描绘了鸟儿带着乌龟飞行这一核心要素。从文图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如果插图中没有出现人物,或者图中的人物与动物之间未建立视线的联系,此类图像的特征就属于“单一观看”。当插图中的人物与动物之间建立了视线的联系,此类图像就从同构与异形两个层面表现了“双重观看”的审美特点。“大雁衔龟”插图在亚欧世界的长时段“旅行”,既反映了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文图关系,也与不同地区的文化想象有密切关联。“大雁衔龟”插图的研究可以为跨文化美术史和文学图像研究史提供一个内涵丰富的分析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雁衔龟” 民间故事 文图关系 跨媒介 跨文化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深度学习的专利自动分类方法研究
5
作者 谢小东 吴洁 +2 位作者 盛永祥 唐健廷 于娱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9-206,F0003,共9页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多模态深度学习的专利自动分类方法,提高专利分类效率,加速专利审查过程,节约人力物力成本。[研究方法]利用BERT-for-Patents和VGG19模型分别提取专利文本和图像模态特征,通过逐级拼接对两种模态特征进行融合和联合训...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多模态深度学习的专利自动分类方法,提高专利分类效率,加速专利审查过程,节约人力物力成本。[研究方法]利用BERT-for-Patents和VGG19模型分别提取专利文本和图像模态特征,通过逐级拼接对两种模态特征进行融合和联合训练,在同类型节点的低度值节点之间构建连边优化节点间引用网络,最后采用GraphSAGE模型进行专利自动分类。[研究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所构建方法部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5.71%,大类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0.19%,小类的分类准确率达到84.42%,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基线模型。该方法有效利用了专利文本和图像信息,弥补了单模态信息的不足,增强了模型对复杂专利内容的理解能力,提高了专利自动分类的细分度和准确性,同时有效补充了现有专利自动分类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深度学习 专利分类 文本特征 图像特征 特征融合 网络关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的痕迹:固原北魏漆棺孝子图的再观察
6
作者 王子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8,I0011,共10页
既往对固原北魏漆棺孝子图的研究多关注其与文本的比对,并未注意该图像内容并非直接根据文本创作。从图像和榜题的细节差错,墓主身份、墓葬特征和漆画题材,同时期连环画的时空、起源、样式和文化元素,可知该孝子图创作受到中原地区图像... 既往对固原北魏漆棺孝子图的研究多关注其与文本的比对,并未注意该图像内容并非直接根据文本创作。从图像和榜题的细节差错,墓主身份、墓葬特征和漆画题材,同时期连环画的时空、起源、样式和文化元素,可知该孝子图创作受到中原地区图像样式、平城地区文化风尚和河西地区构图形式的多方面影响,反映出图像和文本分别传播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原北魏漆棺 孝子图 连环画 图文关系 图像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文关系视域下语文教材插图的表征机制及其善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梓睿 韩再超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104,共7页
图文关系是揭示并把握语文教材插图表征机制及其善用之道的逻辑基点。语文教材插图是对文字的阐释和重构,插图通过意指互文、形式呼应、版面联动再现文字的思想与艺术,生成意义表达的同构力量。插图的融入对语文教材的知识存在、教学习... 图文关系是揭示并把握语文教材插图表征机制及其善用之道的逻辑基点。语文教材插图是对文字的阐释和重构,插图通过意指互文、形式呼应、版面联动再现文字的思想与艺术,生成意义表达的同构力量。插图的融入对语文教材的知识存在、教学习惯和文化品格产生复杂且深刻的影响,带来了知识的增殖、身体的参与和文化的浸润,实现了育人空间的延伸。构建图像认知的认识论体系,激活教材文本的语图间性;将插图转化为课程资源,增强图文协同育人的实践成效;提升学生视觉素养,形成图像善用的主体自觉,是实现教材插图育人的根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插图编制 插图使用 图文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系挖掘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
8
作者 金昌胜 王海瑞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4,共9页
基于文本的行人重识别模型通常依赖于全局特征对齐和局部特征对齐,但模态间和模态内的相关信息常被忽略。提出了一种基于关系挖掘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双流主干网络、负相似度挖掘模块、关系编码器。首先,通过双流主干网... 基于文本的行人重识别模型通常依赖于全局特征对齐和局部特征对齐,但模态间和模态内的相关信息常被忽略。提出了一种基于关系挖掘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双流主干网络、负相似度挖掘模块、关系编码器。首先,通过双流主干网络实现了全局和局部特征对齐;其次,通过负相似度挖掘模块提升了图像-文本对特征辨别的细粒度;最后,通过关系编码器模块分别学习图像和文本中隐含的关系信息,实现关系级别的特征对齐。在CUHK-PEDES数据集和ICFG-PEDE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文中方法能够达到较高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多粒度图像 文本对齐 关系特征融合 卷积神经网络 全局特征 局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内细粒度特征关系提取的图像文本检索模型
9
作者 吴祖成 吴小俊 徐天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76-3783,共8页
针对跨模态检索任务中关系具有多样性,以及基于外观的传统范式无法准确反映图像中显著物体间的关联,使得它在复杂场景中的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内细粒度特征关系提取的图像-文本检索模型。首先,为了获得更直观的位置信息... 针对跨模态检索任务中关系具有多样性,以及基于外观的传统范式无法准确反映图像中显著物体间的关联,使得它在复杂场景中的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内细粒度特征关系提取的图像-文本检索模型。首先,为了获得更直观的位置信息,将图像划分为网格,并通过物体与网格的位置关系建立位置表征;其次,为了在关系建模阶段保持节点信息的稳定性和独立性,使用一个跨模态信息指导的特征融合模块;最后,提出一种自适应三元组损失用于动态平衡正负样本的训练权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Flickr30K和MS-COCO 1K数据集上与模型CHAN(Cross-modal Hard Aligning Network)相比,在R@sum指标(前1,5,10个图像检索文本和文本检索图像的召回率之和)上分别提升了1.5%和0.02%,以上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在检索的召回率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模态检索 图像文本检索 关系提取 图卷积网络 三元组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本中图像与文字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6
10
作者 夏平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39,共4页
绘本中的图像和文字同等重要,它们各司其职而又相辅相成、彼此融合。依据绘本中常见的图像与文字互动配合形式将图文关系分为五种类型,探讨图像与文字之间多样复杂的关系,以拓展图文关系研究方向。
关键词 绘本 图像 文字 图文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中生物教科书图文整体设计的思考 被引量:7
11
作者 包春莹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114,共5页
图文配合是否得当是判断教科书质量高低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本文就高中生物学教科书在编写时文字系统与图像系统的整体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在选取图像时,要发挥不同类型图像的优势并融入一些隐性的价值;在图像的组织方式上,要注意灵... 图文配合是否得当是判断教科书质量高低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本文就高中生物学教科书在编写时文字系统与图像系统的整体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在选取图像时,要发挥不同类型图像的优势并融入一些隐性的价值;在图像的组织方式上,要注意灵活多样,兼顾不同类型的图像组合使用;在工作方式上,美术编辑要提前介入,与文字编辑相互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 图像系统 图文整体设计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节、风格、意义——宋画《采薇图》的图文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鸣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9 225,225,共10页
本文主要研究南宋画院人物画《采薇图》的图文互动关系及影响其图文关系的因素。在确定《采薇图》的文本来源与原始形制后,将其与明代描绘夷齐故事的《夷齐录(志)》中的六个场景作对比,探究出李唐表现"采薇"情节的特殊之处。... 本文主要研究南宋画院人物画《采薇图》的图文互动关系及影响其图文关系的因素。在确定《采薇图》的文本来源与原始形制后,将其与明代描绘夷齐故事的《夷齐录(志)》中的六个场景作对比,探究出李唐表现"采薇"情节的特殊之处。《采薇图》之所以在南宋初呈现出较为特殊的图文关系,除了南宋的图文对应关系整体趋于简化和模糊之外,还与文本的关键性情节、个人与时代的绘画新风格、画作的意义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薇图》 李唐 宋画 文本 情节 风格 图文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欧亚“三条鱼的故事”图像的跨文化流变与图文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50,共22页
印度古代佛教故事在丝绸之路流传甚广,并通过西亚文化的中介,远传欧洲。巴利文佛教《本生经》中的"三条鱼的故事",不仅出现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民间故事集《五卷书》《益世嘉言集》和《故事海》之中,也出现在阿拉伯语... 印度古代佛教故事在丝绸之路流传甚广,并通过西亚文化的中介,远传欧洲。巴利文佛教《本生经》中的"三条鱼的故事",不仅出现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民间故事集《五卷书》《益世嘉言集》和《故事海》之中,也出现在阿拉伯语《凯里来与迪木奈》、粟特语民间故事写卷、波斯语《玛斯纳维》、波斯语《苏海力之光》、泰语《娘丹德莱的故事》以及《凯里来与迪木奈》的多种译本或转译本(比如格鲁吉亚语译本、拉丁语译本等欧洲多种语言的译本)等多元与多语种文字文本之中。该故事不仅以文字文本的形式流传亚欧大陆,而且还依托这些文本的插图本,以图像的形式进行跨时空、跨文化的流传,本文通过梳理这一故事的文图源流与图文关系的变化,展示古代印度文学与宗教对外传播的复杂性,并为理解古代欧亚的文化交流提供一个有效的实证事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条鱼的故事 图文关系 跨文化流变 欧亚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图文关系嬗变看教科书插图的价值定位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17
14
作者 胡成霞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42,共8页
在人类认知发展历程中,图文关系历经口传时代、手写时代、印刷时代及读图时代四个时期的嬗变,表现出“同源异质(分离)—异质互文(统一)—互文增值(优化)”的总体关系走向。图文关系投射于教科书,并表征为教科书图文联合表意的关系实质... 在人类认知发展历程中,图文关系历经口传时代、手写时代、印刷时代及读图时代四个时期的嬗变,表现出“同源异质(分离)—异质互文(统一)—互文增值(优化)”的总体关系走向。图文关系投射于教科书,并表征为教科书图文联合表意的关系实质。以图文联合表意为教科书插图价值的逻辑基点,教科书插图应以奉行符合专业规范性、秉持立德树人宗旨、遵循插图阅读的本质追求为价值定位。要从融、绘、审、用、评诸环节助推教科书插图的价值实现,协同构建教科书文本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关系 教科书插图 读图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德语教材文化呈现研究——符号学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葛囡囡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4,共11页
本研究选取日本使用最广的两套德语教材Start frei!和Szenen作为研究对象,从符号学视角对呈现文化的图像及其与相关文字之间的关系以及图像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套教材均覆盖了三种图文关系,其中指代-教学关系最多,其次是指... 本研究选取日本使用最广的两套德语教材Start frei!和Szenen作为研究对象,从符号学视角对呈现文化的图像及其与相关文字之间的关系以及图像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套教材均覆盖了三种图文关系,其中指代-教学关系最多,其次是指代关系,指代-教学-语言关系最少,图像也因此发挥了不同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教材编写建议:指代关系是最低标准,不应随意选取和设计图像;指代-教学-语言关系是最优方案,应尽可能促进语言文化双输入;指代-教学关系可操作性最强,应充分发挥图像的文化育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德语教材 图文关系 图像功能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超市”问题的反思--读杨向荣《图文关系及其张力的学理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琪琪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图文关系及其张力的学理研究》是杨向荣教授对图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力作。该著作揭示了“读图时代”图文问题遭遇的多重困境,进一步对传统“图文关系”进行了当代的追问与反思。并且为解读图文间的张力性提供了两条基本路径,以开放... 《图文关系及其张力的学理研究》是杨向荣教授对图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力作。该著作揭示了“读图时代”图文问题遭遇的多重困境,进一步对传统“图文关系”进行了当代的追问与反思。并且为解读图文间的张力性提供了两条基本路径,以开放性的思考为突破纯文学层面的“图像”问题提供一种研究范式。通过该书的论证思路,以及对“图文关系”的深入探讨,更是可以为我们解读《图像超市》展览中所指涉的当代图像问题,为理解图像的深层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意涵,提供一种明确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关系及其张力的学理研究》 “图像超市” 图文关系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