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师门关系的学理阐释
1
作者 王诺斯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6,共7页
师门关系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或导学关系,它是具有自身独立秩序与特征范式的教育社会关系。以研究生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师门关系的内涵切入,对师门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进行界定和分析,进而探索和诠释师门关系的内在机理,即学术... 师门关系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或导学关系,它是具有自身独立秩序与特征范式的教育社会关系。以研究生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师门关系的内涵切入,对师门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进行界定和分析,进而探索和诠释师门关系的内在机理,即学术发展是师门关系的根本旨归、情感伦理是师门关系的依存纽带、资源耦合共享是师门关系的发展前提,以推动师生关系理论的深化研究,促进研究生人才培养和学术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门关系 导师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博士生与导师的互动类型及其转化 被引量:4
2
作者 罗梦园 杜静 白莹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7,共13页
博士生与导师的互动关系是影响博士生成长的关键要素。要实现博士生培养的目标,博士生与导师之间需要建立稳定、健康、双向的互动关系。主体在场、共同焦点、情感共享、空间界限是互动仪式链建立的基本条件,其中共同关注和情感能量是互... 博士生与导师的互动关系是影响博士生成长的关键要素。要实现博士生培养的目标,博士生与导师之间需要建立稳定、健康、双向的互动关系。主体在场、共同焦点、情感共享、空间界限是互动仪式链建立的基本条件,其中共同关注和情感能量是互动仪式链建立的核心要素。基于对16名博士生访谈资料的编码发现,互动内容和互动情感对导生互动状态具有显著影响。拟合互动仪式链建构的核心要素发现,博士生与导师的互动类型有“高关注—强情感”的双边对话型、“低关注—强情感”的相顾无言型、“低关注—弱情感”的互不干涉型、“高关注—弱情感”的雇佣从属型4种。除双边对话型外,其他3种互动类型容易对博士生与导师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消极的导生互动类型的形成主要缘于博士生与导师的主体身心退场,瓦解了主体际遇情境;共同目标缺失,主体互动内容出现分歧;导生回应反馈不足,导致情感共享失衡;导生互动时空缺失,对外界限模糊。转化消极导生互动类型的举措包括:创新多元互动方式,促进导生身心回归;促进主体对话交融,激发导生情感能量;达成共享目标愿景,实现导生互动双赢;共建良性师门文化,打造群体记忆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生互动 互动仪式链理论 导学关系 博士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视角下导生错配的表现类型及其反应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剑雄 张国栋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4,共9页
基于对90名博士生(含17名未完成学业者)的半结构式访谈,结合冲突管理理论,运用质性研究的主题分析方法探究博士生与导师错配的表现类型及其反应策略。研究发现,博士生与导师的错配主要表现为三种错配类型,即个体价值观错配、学术兴趣错... 基于对90名博士生(含17名未完成学业者)的半结构式访谈,结合冲突管理理论,运用质性研究的主题分析方法探究博士生与导师错配的表现类型及其反应策略。研究发现,博士生与导师的错配主要表现为三种错配类型,即个体价值观错配、学术兴趣错配以及需求期望错配。同时,博士生在面对这些错配时呈现出不同的反应策略:调整自身心态与情绪,学会与之共处;积极寻找多元化方案,主动解决问题;既无法与之共处又无法解决问题,产生退学意向;达到无可挽回的地步,终止关系。建议从优化导生互选制度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研究小组;完善导师更换制度,搭建导生平等交流平台等方面化解博士生与导师错配问题,发展和谐导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生错配 错配类型 博士生 博士生导师 导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师支持如何促进博士生的科研发展?——基于1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寅 汪霞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2-80,共9页
为了满足科研需求和就业适配,博士生的科研发展已不仅限于狭义的科研能力。导师作为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需要提供各类支持来帮助博士生实现科研发展。研究基于对1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927份问卷的调查来探究导师支持对博士生科研发... 为了满足科研需求和就业适配,博士生的科研发展已不仅限于狭义的科研能力。导师作为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需要提供各类支持来帮助博士生实现科研发展。研究基于对1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927份问卷的调查来探究导师支持对博士生科研发展影响的深层机制。研究发现,各类导师支持均对博士生科研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学术支持、心理支持、条件支持分别起到基础支撑、有效调节、充分保障等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支持 科研发展 博士生 “双一流”建设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陌生人”到“共同体”:高校导生关系的转向 被引量:11
5
作者 金明飞 蔡连玉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2,共7页
优质导生关系是研究生成长的重要滋养。实践中导生间“陌生人”关系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导生交往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以利益计算为基础的“冷亲密”,这就造成了“为他者”的道德悬空、工具理性异化学术逻辑和利己计算致使利益排斥等问题。导... 优质导生关系是研究生成长的重要滋养。实践中导生间“陌生人”关系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导生交往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以利益计算为基础的“冷亲密”,这就造成了“为他者”的道德悬空、工具理性异化学术逻辑和利己计算致使利益排斥等问题。导生陌生人关系的共同体转向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须。作为学术范畴,导生共同体立足现实情境和共同体思想资源、超越单一模式和传统教育人性假设,以“导生复合共同体”样态呈现,是差异的、学术的、利益的和成长的“四重交互共同体”。实现导生陌生人关系向复合共同体转向,亟需凝聚四重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共识,提供充分的制度供给,涵养坚实的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人 复合共同体 导生关系 转向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学关系失序的产权分析及制度规制——基于产权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5
6
作者 魏燕 孙颖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1,共8页
导学关系失序是制约我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题,也折射出了研究生教育的内在困境。本研究基于产权理论视角,深入探索导学关系失序的内在机理及规制路径。研究发现,导学关系隐含产权属性,导学双方在清晰且受保护的产权安排中形成的... 导学关系失序是制约我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题,也折射出了研究生教育的内在困境。本研究基于产权理论视角,深入探索导学关系失序的内在机理及规制路径。研究发现,导学关系隐含产权属性,导学双方在清晰且受保护的产权安排中形成的激励是构建高效合作机制的关键。导学关系失序的内在机理为:漠视导学主体的“理性人”身份是导学关系失序的诱因,产权制度缺失引发的利益机制失衡是导学关系失序的表征,产权伦理缺失是导学关系失序的根源。导学关系失序的治理路径为:遵循理性选择原则,把握导学关系的产权意蕴;明晰和保护产权,保障产权主体利益均衡;产权伦理规制法治化,尊重和维护产权主体正当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理论 研究生导师 导学关系 导学共同体 产权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患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医学生思政课教学路径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红 刘登攀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07-1212,共6页
医患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构建以守护人民健康为价值遵循,以平等互信、利益共享、情感互通、携手并进的和谐医患关系为根本逻辑,在医疗卫生场域中形成相互依存、命运相系的共生团体。将该理念融入医学生思政课教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医... 医患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构建以守护人民健康为价值遵循,以平等互信、利益共享、情感互通、携手并进的和谐医患关系为根本逻辑,在医疗卫生场域中形成相互依存、命运相系的共生团体。将该理念融入医学生思政课教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深度融合,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选择,更是适应新医科背景下培养卓越医生的实践要求。由此,着力于价值、内涵、实践多维融入,引导医学生担当维护人民健康时代使命,建构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科学认知,培塑医学生参与医患交往的人文素养,以建构对医患关系的科学认知,教育引导医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其职业生涯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医患命运共同体 医学生 思政课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唐梦琦 尹文强 +6 位作者 马牧野 曹海虹 谭晖 陈钟鸣 贾海艺 朱丽丽 王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464-2468,共5页
目的了解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5个年级共1 600例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淡路向性检验卡、医患认知及沟通知识状况问卷... 目的了解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5个年级共1 600例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淡路向性检验卡、医患认知及沟通知识状况问卷、人际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分别调查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与医学生沟通知识状况、评价医学生沟通能力得分、医学生内外向性格特征。根据医学生沟通能力得分,以得分达到总分的80%及以上者为绩优组,以得分低于总分的80%者为绩平组。分析影响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的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 600份,回收1 460份,有效问卷1 381份,有效回收率为86.3%。1 381例医学生中,性格类型为外向型者455例(32.9%),中间型者598例(43.3%),内向型者328例(23.8%);认为医患关系会趋好者612例(44.3%),认为变化情况不一定者551例(39.9%),认为会趋坏者218例(15.8%)。医学生沟通能力平均得分为(115.9±20.1)分,沟通能力绩优组254例,平均得分为(142.7±10.0)分;绩平组1 127例,平均得分为(109.7±16.5)分。不同性别、年级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性格类型、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参加医患沟通课程以及不同医患关系态度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格类型、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医患沟通课程、医患关系态度是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重要性象限图结果显示,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属于Ⅱ区,重要程度较高,但得分较低;性格类型和是否参加医患沟通课程属于Ⅳ区,重要程度和得分均较高,应继续维持。结论医学生沟通能力整体水平较低,性格类型、是否为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医患沟通课程和医患关系态度是影响医学生沟通能力的主要因素。可通过增强医学生自信心锻炼,增加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医学院校规范开设医患沟通课程等措施,促进医学生沟通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医科 医生病人关系 沟通能力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导师在构建和谐导学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北京市10所高校的调查 被引量:33
9
作者 冯蓉 牟晖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54-58,共5页
通过对北京市10所高校2047名博士生的实证调查发现,导师的指导频率、指导方式、指导理念、指导范围是导学关系的影响要素。博士生普遍认为导师在学术指导、道德培养、生涯引导、情感支持四个方面对构建和谐导学关系发挥着主导作用。
关键词 博士生导师 导学关系 主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与导师和谐关系的内涵与构建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欣 任增元 李芦钰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3期60-64,共5页
研究生与导师的和谐关系包括知识交易与知识合作关系、积极的道德关系、融洽的情感关系。研究生与导师和谐关系的构建对实现大学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加强学术道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倡导"民主平等... 研究生与导师的和谐关系包括知识交易与知识合作关系、积极的道德关系、融洽的情感关系。研究生与导师和谐关系的构建对实现大学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加强学术道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倡导"民主平等型"的师生观,确立教师在知识上的实质性权威,树立研究生自觉、自主的意识,创造科学健全的制度体系成为构建研究生与导师和谐关系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导师 师生关系 内涵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希望什么样的培养环境——基于博士生意见调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许丹东 刘娣 +1 位作者 朱燕菲 吕林海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4,共8页
博士生对院校培养工作的意见是进行培养环境优化的重要依据。基于1200余名博士生调查数据,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展开探索,结果发现:第一,博士生意见集中在奖助体系、导师指导、考核评价和学术交流上,具体内容分别指向奖助学金支持力度不够... 博士生对院校培养工作的意见是进行培养环境优化的重要依据。基于1200余名博士生调查数据,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展开探索,结果发现:第一,博士生意见集中在奖助体系、导师指导、考核评价和学术交流上,具体内容分别指向奖助学金支持力度不够,导师的学术指导缺位,考核评价方式固化单一,学术交流机会不足;第二,在学科差异上,理工科博士生的导师指导满意度和科研自由度得分较低,并且相比其它学科学生提出较多导师指导方面的意见,人文学科博士生更加支持采用1篇论文代表作的评价方式,并且相比其它学科学生提出较多考核评价方面的意见。基于上述发现提出博士生培养环境的改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奖助体系 导师指导 博士生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学术经历具体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许丹东 傅道麟 吕林海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9-55,共7页
基于南京大学1286份博士生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探索博士生学术经历具体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博士生的导师指导满意度和项目支持满意度对整体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较大,课程教学满意度、科研氛围满意度和科研设施满意度... 基于南京大学1286份博士生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探索博士生学术经历具体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博士生的导师指导满意度和项目支持满意度对整体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较大,课程教学满意度、科研氛围满意度和科研设施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较小,基础设施满意度和奖助体系满意度没有显著预测作用。均值结果显示,博士生的导师指导满意度得分最高、奖助体系满意度得分最低,并且人文社科类博士生的满意度评价整体上高于理工科。结合均值得分和回归分析结果,项目支持满意度是对整体满意度具有较大影响且均值得分较低的满意度变量。基于上述发现讨论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满意度 学术经历 博士生教育 导师指导 项目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忠琼 王烜 +2 位作者 邓明明 陈霞 钟晓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6期788-788,805,共2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将某校留校实习的学生分为PBL教学组与传统大课教学对照组,PBL教学组以学生为中心,其基本模式为:以问题引导(或精讲)→自学(及临床实...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将某校留校实习的学生分为PBL教学组与传统大课教学对照组,PBL教学组以学生为中心,其基本模式为:以问题引导(或精讲)→自学(及临床实践)→讨论→评估;传统大课教学组以教师为中心,其基本模式为:理论课→见习课。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独自完成医患沟通进行考核,由患者和/或家属及考核教师评分。结果 PBL教学组学生评分普遍高于传统大课教学对照组。结论 PBL教学模式与传统大课教学模式相比能明显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传统教学模式 医学生 医患沟通 和谐医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医学生影响的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以西安市医学院校为例 被引量:32
14
作者 赵华翔 梁蓓蕾 +5 位作者 范娅琦 杜文治 张瑞 王俐媛 吕强 孔祥秦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第5期570-573,共4页
目的调查当前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西安市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西安3所大型医学院校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主题分析法分析。结果①西安市医学院校医学生对当前医患关系总体认知仍以"紧张&... 目的调查当前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西安市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西安3所大型医学院校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主题分析法分析。结果①西安市医学院校医学生对当前医患关系总体认知仍以"紧张"为主,但认为"特别紧张"的不多;②对医学生造成影响的医患关系社会舆情最主要来源依次是媒体报道、社会传闻和亲朋好友;③带教老师、影视剧中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医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④不良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于医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专业热爱度和择业观上。结论当前不良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对医学生的专业热爱度和择业观造成了负面影响,要想减少这种负面影响需要从社会、媒体、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加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社会舆情 医学生 量化分析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升的角色干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胡金伟 尹文强 +3 位作者 王伟 赵延奎 郭洪伟 胡式良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第3期382-384,共3页
目的了解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发展趋势与角色认知现状,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抽取1381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现状评分为(2.43±0.90)分,... 目的了解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发展趋势与角色认知现状,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抽取1381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现状评分为(2.43±0.90)分,医生沟通能力重要性得分为(1.83±0.62)分;医学生对沟通能力提升的传统干预方法评价持不满意态度,其中教育培训为(2.06±0.64)分,医患沟通课程为(2.33±0.73)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为(2.28±0.71)分。医学生沟通能力发展涵盖了下降期、转折期与提升期。结论 "转折期"与"提升期"是大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升角色干预的最佳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医患沟通能力 角色理论 角色干预 和谐医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构建关键要素探析——基于学生微博自我表露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全 汤书昆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33-40,共8页
本文使用博士生在微博平台上自我表露的有关导学关系的客观观察数据,通过内容分析的方式,分析了导师在师生互动中的哪些行为会对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起到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从博士生的视角看,导学关系不应只局限于博士生在读期间,而是... 本文使用博士生在微博平台上自我表露的有关导学关系的客观观察数据,通过内容分析的方式,分析了导师在师生互动中的哪些行为会对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起到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从博士生的视角看,导学关系不应只局限于博士生在读期间,而是应当拓展到从入学选拔到毕业后学术生涯指导的整个过程,导师对博士生的学术研究指导和个人支持在和谐的导学关系构建中发挥着几乎同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自我表露 博士生 导学关系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视角下医患关系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尚爻 李爽 +3 位作者 王明滨 李军 刘芳 李义庭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3期383-385,共3页
通过对医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合随机访谈记录,论述了医学生视角下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对医方医疗品质基本满意,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医方医德评价较高,但仍需加强医德教育;患方对医方的信任度尚欠缺;医患关系紧张。并对如何... 通过对医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合随机访谈记录,论述了医学生视角下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对医方医疗品质基本满意,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医方医德评价较高,但仍需加强医德教育;患方对医方的信任度尚欠缺;医患关系紧张。并对如何缓解医患关系的紧张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加强医德教育,加强医患沟通的学习与实践,注重法律意识的宣传与培训,发挥媒体力量改善舆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医学生 医德教育 医患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王伟 尹文强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19-621,共3页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革医学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制问卷调查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医学生对医患关系和谐度的评价较低,51.8%学生对医患关系有明确定位。学...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革医学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制问卷调查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医学生对医患关系和谐度的评价较低,51.8%学生对医患关系有明确定位。学校、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是医患认知的影响因素。结论:医学生对医患关系具有比较明确的认知,医学院校应该进一步深入对学生医患关系认知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医患关系 认知 LOGISTIC回归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燚 周庆环 +1 位作者 陈红 王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5期655-656,689,共3页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1名临床医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造成医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依次为学业课程负担重、择业压力以及医患关系紧张。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应从社会、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等...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1名临床医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造成医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依次为学业课程负担重、择业压力以及医患关系紧张。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应从社会、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等多个层面入手采取措施,减轻医学生心理压力,培养其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医患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心理压力 伦理教育 医患观 医患关系 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 敬畏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学生共情能力现状调查——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贾楠 黄珊 +4 位作者 洪江峰 王艺 鬲雨妍 吕晔 尹晓然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9期1144-1149,共6页
当前医学教育中,培养具有精湛医学技能和高度人文关怀精神的医生逐渐成为共识,如何评价和培养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愈加重要。2019年8月选择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121名临床医学生作为样本,使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学生版(JSE-S)评价临床医学生... 当前医学教育中,培养具有精湛医学技能和高度人文关怀精神的医生逐渐成为共识,如何评价和培养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愈加重要。2019年8月选择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121名临床医学生作为样本,使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学生版(JSE-S)评价临床医学生的共情能力,分析其与性别、职业选择方向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医学生平均共情评分为(107.74±13.27)分,女性比男性评分更高,医学生共情能力评分在第二学年突然下降后逐渐上升,选择进入临床工作和成为人文关怀型医生具有明显更高的评分。这反映了临床医学生共情能力现状。建议在今后的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适当增加临床医学生人文关怀培训的比重,培养技术与人文并重的医生,建立更好的医患关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医学生 共情能力 人文关怀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