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Reinnervation of 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cle by the Upper Branch of Phrenic Nerve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皓 李兆基 +2 位作者 萧轼之 周水淼 罗申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0年第2期95-100,199,共7页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reestablish the respiratory abduction of theparalyzed vocal cord through reinnervation of the posterior cricoarytenoid(PCA)mus-cle by part of phrenic fibres.In fifteen adult cats the ad...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reestablish the respiratory abduction of theparalyzed vocal cord through reinnervation of the posterior cricoarytenoid(PCA)mus-cle by part of phrenic fibres.In fifteen adult cats the adductor branch of the recurrentlaryngeal nerve(RLN)of the right side was cut and its distal end ligated,while the pro -ximal end was implanted into the PCA muscle belly.The whole RLN was then transectedin the tracheoesophageal groove and its distal stump anastomosed to the upper branchof the phrenic nerve.Various techniques for observation were used on day 40,80 and 150after operation.Direct laryngoscopy showed that the inspiratory abduction of the para-lyzed vocal cord recovered within 40 d in all cats.Eighty days later,a larger abducentmotion of the glottis was observed on the reinnervated side.Abduction was caused byreinnervation of the PCA muscle from phrenic motoneurons,as demonstrated by laryn-geal electromyogram,and the function of diaphragm maintained as revealed by monito-ring of the intrathoracic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AL cord PARALYSIS 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CLE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reinner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emptive 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he single incision approach should be avoided in trans‑tibial traumatic amputation
2
作者 Laurent Mathieu Constance Diner +3 位作者 Philippe Aries Marie Thomas Stéphanie Truffaut Nicolas de L’escalopier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69-571,共3页
Dear Editor,Chronic pain is a significant concern after major lower limb amputations that often preclude prosthetic fitting,decrease ambulation,and impact the quality of life[1,2].In the last decade,targeted muscle re... Dear Editor,Chronic pain is a significant concern after major lower limb amputations that often preclude prosthetic fitting,decrease ambulation,and impact the quality of life[1,2].In the last decade,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has been proposed as a surgical strategy for treating or preventing symptomatic neuromas and phantomlimb phenomena in major amputees[1].This technique involves the transfer of an amputated mixed-motor and sensory nerve to a nearby recipient motor nerve[1,2].Unlike most surgical strategies that aim to hide or protect the neuroma,TMR gives the amputated nerves“somewhere to go and something to do”[2].I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n neuroma and phantom pain,Dumanian et al.[1]demonstrated that TMR reduces amputationrelated chronic pain at 1-year post-intervention when compared with the excision and muscle-burying technique,which remains the current gold standard.Valerio et al.[2]also proposed applying TMR at the time of major limb amputation for preventing chronic pain and found that TMR patients experienced less residual limb pain(RLP)and phantom limb pain(PLP)when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amputee contr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Nerve transfer 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 Trans-tibial amputation Trau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梗塞后梗塞区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徐嘉惠 薛红杰 +3 位作者 赵玲辉 聂春生 张云芳 刘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0-564,共5页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梗塞区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变化。方法 :实验用 2 0只大鼠 ,以组织化学Karnovsky Roots法显示胆碱能神经纤维 ,应用多功能图像分析仪测定梗塞区胆碱能神经纤维密度。结果 :大鼠心肌梗塞后 4天 ,梗塞区胆碱能神经纤维密...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梗塞区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变化。方法 :实验用 2 0只大鼠 ,以组织化学Karnovsky Roots法显示胆碱能神经纤维 ,应用多功能图像分析仪测定梗塞区胆碱能神经纤维密度。结果 :大鼠心肌梗塞后 4天 ,梗塞区胆碱能神经纤维密度显著下降 ;梗塞后 1 4天 ,梗塞区胆碱能神经纤维完全消失 ;梗塞后 1 2 0天 ,心肌梗塞区的部分区域出现胆碱能神经纤维。结论 :大鼠心肌梗塞后 1 4天 ,梗塞区发生完全的去胆碱能神经支配 ,1 2 0天后部分区域出现胆碱能神经再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胆碱能神经 去神经支配 神经再支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在反映心脏自主神经损伤和重构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许亮 彭屹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8-622,共5页
缺血预适应和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都会出现心脏自主神经的变化,心率变异性(HRV)是无创测量心自主神经活动的重要方法。研究自主神经的变化能为疾病机理和临床用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所以监测预适应和心梗后的HRV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 缺血预适应和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都会出现心脏自主神经的变化,心率变异性(HRV)是无创测量心自主神经活动的重要方法。研究自主神经的变化能为疾病机理和临床用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所以监测预适应和心梗后的HRV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预适应和心梗恢复期在HRV上的体现,并将HRV的变化与生理生化证据相联系,分析了缺血预适应对自主神经的保护作用和心梗后用HRV检测自主神经恢复的可行性。同时还对心率变异性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 缺血预适应 心肌梗死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心脏交感神经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葛顺 王福文 朱宝亮 《食品与药品》 CAS 2012年第9期319-322,共4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心脏交感神经重塑和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单纯心梗组;心梗+阿托伐他汀组。4周后进行程序电刺激(PES)评价心律失常易感性;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交感神经的再生(anti-T...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心脏交感神经重塑和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单纯心梗组;心梗+阿托伐他汀组。4周后进行程序电刺激(PES)评价心律失常易感性;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交感神经的再生(anti-TH、anti-GAP43);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梗死周边心肌组织中内皮素1(ET-1)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心梗周边组织白介素1(IL-1)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含量。结果 4周后,与单纯心梗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梗死周边交感神经密度(P<0.05)及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P<0.05)明显降低,同时可降低梗死周边心肌组织ET-1(P<0.001)、IL-1(P<0.05)及NGF(P<0.001)水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周能抑制内皮素系统、降低炎症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抑制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过度再生,降低心脏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神经重塑 内皮素1 白介素1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经肱骨截肢神经功能重建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黄剑平 李文庆 +5 位作者 杨琳 朱明星 朱小弟 李楚炎 杨子健 李光林 《集成技术》 2016年第5期30-37,共8页
表面肌电信号是一种安全、非侵入的电生理信息,作为实现直觉控制多功能肌电假肢系统的信息源而被广泛应用。由于经肱骨截肢者截肢的程度较高,残留的肢体肌肉少,缺乏足够的肌电信息源,无法实现多功能肌电假肢的直觉控制。目前现有技术是... 表面肌电信号是一种安全、非侵入的电生理信息,作为实现直觉控制多功能肌电假肢系统的信息源而被广泛应用。由于经肱骨截肢者截肢的程度较高,残留的肢体肌肉少,缺乏足够的肌电信息源,无法实现多功能肌电假肢的直觉控制。目前现有技术是通过采用靶向肌肉神经功能重建的方法重建缺失肌电信息源。但目前国内尚未有关于截肢者残端神经功能重建方法的相关研究。因此,文章提出一种新型的神经吻合技术——目标神经功能替代术:采用靶向肌肉神经功能重建术与目标神经功能替代术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国内对经肱骨截肢者成功实施了神经功能重建手术,成功建立了经肱骨截肢者神经功能重建模型,重建了因截肢而丧失的肌电信息。并采用高密度肌电技术对术前和术后的手-腕-肘部动作进行肌电信号采集,通过动作分类识别的准确率验证了该手术后肌电信息源重建的可靠性。这些结果初步验证了该方法可以为经肱骨截肢者残肢重建缺失肢体神经功能,并为直觉控制多功能肌电假肢提供潜在的信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肌肉神经功能重建术 目标神经功能替代术 表面肌电信息 经肱骨截肢者 多功能肌电假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放射性物质辐射处理异种神经后去神经支配骨骼肌的再支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德明 丁文龙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32-435,共4页
将^(60)Co辐照先期处理后的兔胫神经移植于大白鼠的坐骨神经.术后4,8,12,16周分别取术侧的腓肠肌,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神经终末及运动终板.术后4周出现较弱的AchE阳性反应;术后8.12,16周的AchE阳性反应是棕红色或棕灰... 将^(60)Co辐照先期处理后的兔胫神经移植于大白鼠的坐骨神经.术后4,8,12,16周分别取术侧的腓肠肌,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神经终末及运动终板.术后4周出现较弱的AchE阳性反应;术后8.12,16周的AchE阳性反应是棕红色或棕灰色沉淀,分布较规则,结合镀银的切片上还见神经纤维与AchE阳性部位相连,呈典型的“爪状分枝”.结果提示:异种神经经^(60)Co辐照先期处理后再移植,可减弱或消除其抗原性,有利于神经再生及再支配去神经支配的骨骼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移植 神经再支配 骨骼肌 钴60 辐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导管填充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恢复
8
作者 郭琦 刘灿 +4 位作者 海宝 马腾 王红 宋纯理 徐迎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8-644,共7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壳聚糖导管组、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0 mg水凝胶组、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0.5 mg水凝胶组和壳聚糖导... 目的探讨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壳聚糖导管组、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0 mg水凝胶组、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0.5 mg水凝胶组和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1 mg水凝胶组(前2组为对照组,后2组为辛伐他汀治疗组),每组10只,制作左侧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用壳聚糖导管桥接缺损,其内填充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水凝胶。术后4、6、8、10周进行坐骨神经指数检测,术后10周进行神经电生理、荧光金逆行示踪、腓肠肌相对湿重、肌纤维面积百分比和运动终板形态检测,观察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6、8、10周,辛伐他汀治疗组的坐骨神经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0周辛伐他汀治疗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峰-峰值、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荧光金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数量、腓肠肌相对湿重、肌纤维面积百分比和运动终板的恢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能够促进外周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缺损 辛伐他汀 壳聚糖导管 泊洛沙姆407水凝胶 功能恢复 神经再支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对大鼠幻肢痛的影响及神经分布研究(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凤霞 杨琳 +2 位作者 张良清 周慧 李光林 《集成技术》 2013年第4期3-7,共5页
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技术(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通过对假肢的实时直觉控制提高截肢者的运动功能。然而对于TMR技术是否能减轻幻肢痛、移植神经在肌肉内如何分布等问题,目前知之甚少。本文旨在探讨TMR手术对大鼠幻肢痛的... 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技术(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通过对假肢的实时直觉控制提高截肢者的运动功能。然而对于TMR技术是否能减轻幻肢痛、移植神经在肌肉内如何分布等问题,目前知之甚少。本文旨在探讨TMR手术对大鼠幻肢痛的影响和术后目标肌肉内神经的再分布情况。我们利用坐骨神经横断组(SNT)作为大鼠的疼痛模型,将神经近端移植到目标肌肉中作为TMR模型,并通过大鼠行为学来评价疼痛程度。实验发现,对照组大鼠不出现自残行为,而SNT组和TMR组从手术后第二天开始出现自残行为并逐渐加重,但TMR组的自残情况明显轻于SNT组。利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可以在目标肌肉内观察到移植神经末端再生的细小分支。实验结果初步证明TMR技术对幻肢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并且术后的神经可以在目标肌肉内重新分支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 幻肢痛 大鼠 Sihler’s 肌内神经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