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乾隆年间伊犁户屯问题再探
1
作者 衡宗亮 张艾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户屯是清代伊犁农业开发中的特殊类型,根据满文档案可知,其创办时间更可能始于乾隆二十五年。户屯构造,主要包括了商民、客民、为民遣犯和绿营眷兵分户子弟四类。户屯最早依附于兵屯,其管理实现了从理事同知向抚民同知的转变。
关键词 乾隆年间 伊犁 户屯 农业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道时期的诗学思潮转向
2
作者 钱佳楠 郭院林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71,共12页
清朝嘉道之际的社会处在所谓盛世滑向衰世的过渡阶段,学风、士风的变化深刻影响了诗学思潮与诗歌创作。细致入微的学术训练、程朱理学下的世界观、身份认同下社会参与意识的高涨,使理性主义的思想笼罩在嘉道诗坛上空,诗歌的价值取向也... 清朝嘉道之际的社会处在所谓盛世滑向衰世的过渡阶段,学风、士风的变化深刻影响了诗学思潮与诗歌创作。细致入微的学术训练、程朱理学下的世界观、身份认同下社会参与意识的高涨,使理性主义的思想笼罩在嘉道诗坛上空,诗歌的价值取向也回归正统。在继续强调诗歌独创性和个性化的前提下,诗歌的政治与社会功能得到体认,个人化与纪实性成为该阶段的诗歌特征。诗学思潮则趋向敛华就实,情志并重。诗论家集中总结了清中叶以后的诗学经验,丰富了“学人之诗”的理论内涵。“以人论诗”将诗人的品行节操作为评判标准,崇“真”尚“志”,强调诗与人一。这些诗学观念既是嘉道诗坛对清前中叶诗歌的继承与反思,也是晚清志士之诗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道时期 诗学思潮 学人之诗 志士之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的移用与致用:从道光六年彗星见事件看乾嘉学者对四行说的态度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志辉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7,共10页
清道光六年(1826)春有彗星出现,两广总督阮元幕僚李明彻据此认为将出现旱灾,改变了阮元先前认为将会有战争的判断,并影响其决策。阮元原来的判断基于中国传统星占理论,李明彻的判断则是对西方自然哲学中四行说理论的实际运用。李明彻关... 清道光六年(1826)春有彗星出现,两广总督阮元幕僚李明彻据此认为将出现旱灾,改变了阮元先前认为将会有战争的判断,并影响其决策。阮元原来的判断基于中国传统星占理论,李明彻的判断则是对西方自然哲学中四行说理论的实际运用。李明彻关于彗星的西学知识源于清初游艺的《天经或问前集》,又把相关内容辑录到其《圆天图说续编》之中,但在一些注解中加入了"五行"字样,是对四行说的移用,并淡化了原著带有的基督神学色彩。把整个事件与其他文献相互印证,显示出乾嘉学者对四行说的普遍态度:总体上排斥耶稣会士输入的、基督神学化的四行说,但接受四行说揭示事物关系的"实理"及其具体的操作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 彗星见 四行说 阮元 李明彻 乾嘉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嘉庆两朝对白山派和卓后裔招抚政策得失述评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希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8,共13页
白山派大、小和卓败亡之后,清朝对其后裔采取了严密的清查措施,确定了"罪不及妻孥"的处理原则,实行积极招抚并安置京师的政策,以消除潜在的危险,实现天山以南的长治久安。乾隆朝实行的清查措施与招抚安置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 白山派大、小和卓败亡之后,清朝对其后裔采取了严密的清查措施,确定了"罪不及妻孥"的处理原则,实行积极招抚并安置京师的政策,以消除潜在的危险,实现天山以南的长治久安。乾隆朝实行的清查措施与招抚安置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嘉庆初年继续对外逃的大和卓后裔萨木萨克实行积极招抚政策,但在萨木萨克接受招抚携妻、子来投的关键时刻,地方官员未能妥善处理,措施失当,致使其畏惧逸去。嘉庆十九年玉努斯案定案之原因十分复杂。以玉努斯案为转折点,清朝中止了自乾隆二十六年以来对白山派和卓后裔长期持续实行的正确的招抚政策。政策的转变,造成了严重的后患,是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新疆持续动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嘉庆朝 白山派和卓后裔 招抚安置 玉努斯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翁方纲“忠孝观”诗学思想探论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圣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1,共5页
翁方纲能在乾嘉诗坛成为继沈德潜之后的诗坛盟主,除他自身的原因之外,还与乾隆帝暗中扶持密切相关。其中一主要原因在于他有意识地极力宣扬、发挥乾隆帝"以忠孝论诗"的诗学观念,成为传播"忠孝论"的马前卒。是以关... 翁方纲能在乾嘉诗坛成为继沈德潜之后的诗坛盟主,除他自身的原因之外,还与乾隆帝暗中扶持密切相关。其中一主要原因在于他有意识地极力宣扬、发挥乾隆帝"以忠孝论诗"的诗学观念,成为传播"忠孝论"的马前卒。是以关于翁方纲诗学思想,如果说"肌理说"是明面上的重要诗说,"忠孝观"则是深层次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方纲 诗学思想 忠孝观 乾隆帝 乾嘉诗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学术视野下的以诗论骈文——陈文述《灯下与稚回论骈体文》诗考论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金松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9-157,共9页
陈文述的《灯下与稚回论骈体文》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的一首以诗论骈体文的长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这首诗不但对中国古代骈文史进行了独特的思考,而且从辨体、炼格、选材、措辞、师古与知识储备等多个维度讨论了骈文创作的诸多重要问... 陈文述的《灯下与稚回论骈体文》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的一首以诗论骈体文的长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这首诗不但对中国古代骈文史进行了独特的思考,而且从辨体、炼格、选材、措辞、师古与知识储备等多个维度讨论了骈文创作的诸多重要问题,倡导骈文作家学者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骈文的理论资源,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陈文述对古代骈文史与骈文创作诸多问题的深入讨论,不仅体现了乾嘉考据学极盛时期对骈文史与骈文创作的理论思考,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关于中国古代骈文的别样的历史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文述 骈文创作 骈文史 乾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公羊学的奠基人——刘逢禄 被引量:3
7
作者 郑任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20-27,共8页
刘逢禄撰《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接续汉代董仲舒和何休之公羊统绪,系统总结公羊义例,重启今古文之争,推动以公羊学为核心的今文经学成为晚清学术主流。他对公羊学的总结与阐发,奠定了清代公羊学的基础;对公羊学变革改制理论的挖掘,确... 刘逢禄撰《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接续汉代董仲舒和何休之公羊统绪,系统总结公羊义例,重启今古文之争,推动以公羊学为核心的今文经学成为晚清学术主流。他对公羊学的总结与阐发,奠定了清代公羊学的基础;对公羊学变革改制理论的挖掘,确立了清代公羊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公羊学 乾嘉 晚清 经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乾嘉之际诗人的诗心与诗歌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靖渊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7,共5页
乾嘉之际是清代历史的 转折期,时世的盛与衰在悄然消长,专制统治的松与紧在 微妙张弛。生活在此特定历史环境中的诗人们感受着、承担着时代、社会沧桑暗换所带给他 们的种种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同时以中国士人经千年积淀而成的执... 乾嘉之际是清代历史的 转折期,时世的盛与衰在悄然消长,专制统治的松与紧在 微妙张弛。生活在此特定历史环境中的诗人们感受着、承担着时代、社会沧桑暗换所带给他 们的种种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同时以中国士人经千年积淀而成的执著寻找、确立着自己的 人生位置与价值,在不得不平凡的生活中对抗为外力所强加的平庸,并以此塑造了乾嘉之 际的诗歌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心 诗歌 诗人 清代 乾隆年间 嘉庆年间 文学研究 生活现实 社会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御选文章看康、乾官方文章思想的转变 被引量:3
9
作者 陆德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92,共9页
康熙在《御选古文渊鉴》中提出了"辞义精纯"、"归于古雅"的文章标准,但在实际选评中,更注重文章的经济实用性,注意吸收前人的意见,具有集大成的性质。乾隆时期的《钦定四书文》、《御选唐宋文醇》以及《皇清文颖》... 康熙在《御选古文渊鉴》中提出了"辞义精纯"、"归于古雅"的文章标准,但在实际选评中,更注重文章的经济实用性,注意吸收前人的意见,具有集大成的性质。乾隆时期的《钦定四书文》、《御选唐宋文醇》以及《皇清文颖》等集,集中体现了清廷"清真雅正"的文章思想,与《古文渊鉴》相比,在规范性的要求上大大加强,体现了清代文化统治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学 康、乾时期 御选文章 清真雅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嘉庆年间小说的新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2,共6页
在嘉庆年间,中国小说出现了一些新变,预兆了后来小说的发展趋势和各种选择。个性张扬和妇女解放的人文精神得到发展,对传统典雅价值的颠覆在小说中出现,也出现了按照传统价值改造小说的趋向。对于这些代表了新变趋向的小说,还是需要作... 在嘉庆年间,中国小说出现了一些新变,预兆了后来小说的发展趋势和各种选择。个性张扬和妇女解放的人文精神得到发展,对传统典雅价值的颠覆在小说中出现,也出现了按照传统价值改造小说的趋向。对于这些代表了新变趋向的小说,还是需要作进一步发掘,对于嘉庆年间在小说史上的地位,也需要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庆年间 小说史 古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乾嘉诗坛的“风趣说”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结玲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9-199,共11页
乾嘉时期社会相对承平,诗坛主将袁枚、赵翼等人推崇诗歌的"风趣",朝野上下风从影随,"风趣"成为诗坛的风尚,时人多以"风趣"归指袁枚等人的诗学旨趣,将他们归结为流派是后人理论构建的需要,有过度阐释之嫌... 乾嘉时期社会相对承平,诗坛主将袁枚、赵翼等人推崇诗歌的"风趣",朝野上下风从影随,"风趣"成为诗坛的风尚,时人多以"风趣"归指袁枚等人的诗学旨趣,将他们归结为流派是后人理论构建的需要,有过度阐释之嫌。从内涵而言,"风趣"是作者在对社会现象的诗性感悟中所体现出来的谐趣,是创作主体的机灵诗才的表现;从外延看,"风趣"是相对于重道德教化的诗论而言,"风趣"虽然不排斥家国情怀,但以日常闲适的机趣为主要倾向。乾嘉诗坛的这股诗潮与通俗文学的涌动、时代学术思潮及诗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趣 乾嘉 性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雍乾时期清帝的治官理念——以官员选任、考核为中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越男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68,共10页
“治人”与“治法”是中国古代探讨治国理政的重要命题。康雍乾时期,清帝对“治人”与“治法”多有提及,并体现在用人行政等方面。如何“治人”“治官”,是古代王朝用人行政的重要内容,尤其体现在官员的选任和考核方面。清帝在选拔、考... “治人”与“治法”是中国古代探讨治国理政的重要命题。康雍乾时期,清帝对“治人”与“治法”多有提及,并体现在用人行政等方面。如何“治人”“治官”,是古代王朝用人行政的重要内容,尤其体现在官员的选任和考核方面。清帝在选拔、考核官员时,对官员操守、才具、政事、年力等方面提出要求,对官员的臣道做出价值观的界定,尤其对地方大吏选用属员做出要求,并对不同层级的官员制定相应的标准,分别管理。文官管理的实践,贯穿着清帝的治官理念,包括事君以诚,君臣一体;以人事君,察吏安民;首倡官德,重视政绩;各司其职,上下相维。清帝的治官理念有其积极因素,这种理念是否能够贯彻并发挥作用,与清朝文官管理的实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雍乾 清帝 治官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诂经精舍诗人群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靖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3-69,共7页
诂经精舍是阮元在浙江任上建立的一个地方性学校,汇聚了江浙一代诸多著名学者和优秀士子。精舍在成为嘉庆以后最重要的学术基地之一的同时,也是当时两浙文学活动的重要依托,其中不乏以诗名世之人,他们的创作从乾隆四十年延至嘉庆一朝,... 诂经精舍是阮元在浙江任上建立的一个地方性学校,汇聚了江浙一代诸多著名学者和优秀士子。精舍在成为嘉庆以后最重要的学术基地之一的同时,也是当时两浙文学活动的重要依托,其中不乏以诗名世之人,他们的创作从乾隆四十年延至嘉庆一朝,抒写出特定历史时期才人士子的独特心声,以不同形态展现了性灵思潮的深刻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诂经精舍 诗人群 乾嘉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汉学与理学的立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永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8-91,共4页
乾嘉汉学从提倡新的治学原则、排拒佛老、经学辨伪、重新诠释理学命题等四个层面对理学进行了较为激烈的批评 ,凸显了汉学与理学之间在学术立场。
关键词 乾嘉汉学 理学 学术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徽州经学家互动的微观图景——以程瑶田礼学交游为中心
15
作者 金玲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6-203,327,共8页
程瑶田是著名的清代礼学家,其交游范围十分广阔,是清中期学界的一个缩影。梳理他与当时其他经学家的交往事迹,可以看到程瑶田的学术本于同门戴震所传授,而并非以往公认的传自江永;又在客居京城时受到有治三礼之学风气的扬州学人的熏沐... 程瑶田是著名的清代礼学家,其交游范围十分广阔,是清中期学界的一个缩影。梳理他与当时其他经学家的交往事迹,可以看到程瑶田的学术本于同门戴震所传授,而并非以往公认的传自江永;又在客居京城时受到有治三礼之学风气的扬州学人的熏沐。通过考察程瑶田的金石之交,可见他的金石学也是为其经学研究服务的,因此金石学并不是程氏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瑶田 交游考 乾嘉学术 礼学 金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性人格与桂馥《后四声猿》杂剧
16
作者 杜桂萍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30,共7页
桂馥是清代乾嘉时期一位博学多才且建树颇丰的学者型文人,其晚年创作的杂剧《后四声猿》取法明代徐渭《四声猿》,演绎白居易、李贺、苏轼、陆游的生活故事,细腻表达了自己天涯沦落之际内心世界的愤懑、感伤与无奈;诗意生存与人生追求、... 桂馥是清代乾嘉时期一位博学多才且建树颇丰的学者型文人,其晚年创作的杂剧《后四声猿》取法明代徐渭《四声猿》,演绎白居易、李贺、苏轼、陆游的生活故事,细腻表达了自己天涯沦落之际内心世界的愤懑、感伤与无奈;诗意生存与人生追求、文学创作与经学研究于桂馥生命过程中的消长、互动,让《后四声猿》突破了乾嘉学术观念及其操作实践之于作家个性的某种拘束,彰显了他作为诗人的情怀与审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馥 后四声猿 乾嘉杂剧 诗性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之际诗风的异动——以孙原湘与袁枚关系为例
17
作者 程美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6,共9页
乾嘉之际,诗风异动,无论诗坛主创还是诗风都与清前中期不同。时代与文人士子的人生走向促成了乾嘉之际诗风的异动,而诗风的异动又反过来影响了文人士子的人生选择和整个时代的风尚。孙原湘选择了以袁枚为首的性灵派,并且虽以师事之又始... 乾嘉之际,诗风异动,无论诗坛主创还是诗风都与清前中期不同。时代与文人士子的人生走向促成了乾嘉之际诗风的异动,而诗风的异动又反过来影响了文人士子的人生选择和整个时代的风尚。孙原湘选择了以袁枚为首的性灵派,并且虽以师事之又始终保持自己的主张,不仅与袁枚及以其为首的性灵派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关,更是乾嘉之际诗风异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原湘 袁枚 乾嘉之际 诗风 异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乾嘉目录学的几个特征
18
作者 陈晓华 李文昌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112,共9页
乾嘉时期,中国古典目录学进入全面总结阶段,体现出集成之势。它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理念。该理念虽然由章学诚一人提出,但却是当时目录学的共同特征,只是章学诚将它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它还体现出强大的功用性,集中体现在指引... 乾嘉时期,中国古典目录学进入全面总结阶段,体现出集成之势。它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理念。该理念虽然由章学诚一人提出,但却是当时目录学的共同特征,只是章学诚将它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它还体现出强大的功用性,集中体现在指引读书治学上,并在完成对读书治学门径理论总结的同时,也把此理论运用到了实践中。此外,在藏书编目之中,当时的藏书家大多主张公藏于世,藏书读书目录版本之学一体,藏书必有目,并为藏书编目做出了理论贡献,丰富了乾嘉目录学的内涵。不过,遗憾的是,乾嘉目录学虽得到全面总结,但只是散见于乾嘉学者著述中,既非专门也不系统。因此,要得到系统的乾嘉目录学状貌,需要从乾嘉学者与目录学相关著述中去汲取。通过立足文献,着眼其时代,从乾嘉目录学的代表人物章学诚、王鸣盛、孙从添等学者入手,从他们的著述中提炼这几个重要特征并做剖析,以见乾嘉目录学之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目录学 四库全书 公藏天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所见清代中叶陕西的农村家庭——基于嘉庆朝刑科题本的考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若冰 《农业考古》 2019年第1期75-85,共11页
《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所辑录的陕西刑科档案,记载有双方当事人所供述的家庭人口、亲属关系等基本信息,通过对这些陕西题本材料的深入解读,本文发现,清代中叶陕西乡村家庭基本维持着五口之家的家庭结构,家族亲属间分居情况普... 《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所辑录的陕西刑科档案,记载有双方当事人所供述的家庭人口、亲属关系等基本信息,通过对这些陕西题本材料的深入解读,本文发现,清代中叶陕西乡村家庭基本维持着五口之家的家庭结构,家族亲属间分居情况普遍,通常一个普通家庭的人口保持在5~7人,即由父母、夫妻以及1~2个孩子组成,家庭人口结构趋于核心家庭模式;男性大龄未婚、女性改嫁现象时有发生;夫妻婚后存在晚育甚至无子情况,导致过继及抱养子现象突出;女性高寿情况多于男性;父母的赡养在诸子间轮流进行或以寄银养母。清代中叶陕西乡村已经形成小家庭模式,民众生计以务农为主、佣工为辅,这种复合型生计方式更加有利于维持农业家庭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陕西 家庭 嘉庆刑科题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年间陕西粮价波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锦增 王超凡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0,共7页
本文以王业键先生编辑的清代粮价资料库中的粮价数据为基础,具体考察了清乾隆朝年间陕西12府的粮价波动情况。研究表明,乾隆年间,陕西省粮价波动主要受到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刺激了粮价的上涨。战争也是导致陕西粮价... 本文以王业键先生编辑的清代粮价资料库中的粮价数据为基础,具体考察了清乾隆朝年间陕西12府的粮价波动情况。研究表明,乾隆年间,陕西省粮价波动主要受到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刺激了粮价的上涨。战争也是导致陕西粮价在短期内发生剧烈波动的关键性因素,特别是在清王朝统一新疆的过程中,为了就近供应军粮,清王朝多次由陕西采买和调拨粮食,使得陕西的粮价波动明显。同时,通过运用乾隆年间陕西小麦价格变异系数及相关系数的分析方法得出,乾隆年间陕北和关中地区市场整合程度,相对陕南地区来说较高,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陕西整体的市场整合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年间 陕西省国 粮价波动 市场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