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影响IPO业绩表现吗?
1
作者 张楠 王生年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9,共12页
本文基于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可能隐藏的虚构交易视角,以2010—2022年A股IPO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对IPO业绩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关系型交易降低了IPO业绩表现,在关联供应商及客户的关系型交易中两者间的负向影... 本文基于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可能隐藏的虚构交易视角,以2010—2022年A股IPO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对IPO业绩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关系型交易降低了IPO业绩表现,在关联供应商及客户的关系型交易中两者间的负向影响更强;机制检验发现,供应链关系型交易通过提高企业经营风险、减少商业信用融资以及加剧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了IPO业绩表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风险资本参与、券商持股、承销商声誉较低、审计师投入较低、证监会专项检查通知发布后以及未收到IPO审核问询的样本中,两者间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将供应链关系型交易的经济后果研究拓展至一级资本市场,为监管部门完善注册制改革配套制度、健全信息披露体系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关系 ipo业绩表现 注册制改革 ipo审核问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企业IPO欺诈行为演化博弈研究
2
作者 姜珂 袁广达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74,共21页
我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深化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融资效率,但IPO欺诈事件的频发对市场公平性与投资者权益保护构成了严峻挑战。本文针对注册制下IPO欺诈问题,构建了涵盖IPO企业、保荐机构与监管部门三方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各方策略... 我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深化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融资效率,但IPO欺诈事件的频发对市场公平性与投资者权益保护构成了严峻挑战。本文针对注册制下IPO欺诈问题,构建了涵盖IPO企业、保荐机构与监管部门三方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各方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其稳定均衡的形成机制;同时,通过模型求解与数值仿真,深入探讨企业在IPO过程中不同主体演化稳定策略的动态收敛趋势。研究发现:市场主体策略演化具有动态交互依赖性,均衡收敛趋势受到监管政策与收益结构动态调整的双重约束;降低欺诈寻租成本可引导企业真实发行,但保荐合谋风险可能加剧市场信息扭曲;监管威慑虽有助于提升保荐机构执业质量并推动企业合规发行,但其政策成效有赖于制度约束与激励机制的有效协同;强化主体协同治理与监管机制有助于平衡监管成本,防范企业欺诈行为。本文揭示了注册制改革背景下IPO欺诈风险的动态生成机制,拓展了多方主体行为互动与市场失序关系的分析框架,为完善IPO欺诈治理与监管政策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欺诈 注册制改革 保荐机构 监管成本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册制下我国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与IPO抑价研究——基于文本分析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余湄 许再琳 边江泽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5,共13页
本文运用人工阅读法和计算机文本分析法,探讨注册制下我国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风险披露、文本语调对IP O抑价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不同板块、询价新规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注册制下招股说明书风险披露越多,IPO抑价率越低;... 本文运用人工阅读法和计算机文本分析法,探讨注册制下我国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风险披露、文本语调对IP O抑价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不同板块、询价新规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注册制下招股说明书风险披露越多,IPO抑价率越低;招股说明书文本负面语调与IPO抑价率负相关;文本净语调与IPO抑价率正相关。异质性分析发现,招股说明书风险披露对科创板和创业板IPO抑价率的影响一致,而文本语调对IPO抑价率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科创板。进一步研究发现,询价新规的实施增强了风险披露对I P O抑价率的影响,同时增强了负面语调作用,减弱了净语调作用。本文建议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发行制度还可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继续加强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抑价 招股说明书 风险披露 文本分析 注册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定价及询价机制反思 被引量:6
4
作者 耿建新 张驰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50,共5页
我国证券市场借鉴美国等发达资本市场的IPO定价方式,于2005年正式引入询价制度,并分别在2009年、2010年及2012年三次对包括新股发行询价制度在内的新股发行体制进行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三高"现象的发行定价情况进行分析表明... 我国证券市场借鉴美国等发达资本市场的IPO定价方式,于2005年正式引入询价制度,并分别在2009年、2010年及2012年三次对包括新股发行询价制度在内的新股发行体制进行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三高"现象的发行定价情况进行分析表明,"三高"现象是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中阶段性的必然现象,是由于市场约束机制缺失、市场结构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应从制度设计层面进行深层次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ipo发行制度 “三高”现象 询价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询价机构意见分歧与IPO定价效率 被引量:7
5
作者 徐妍 郑冠群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78,共6页
实证检验了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第三阶段询价机构意见分歧与IPO定价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监管部门针对"超募"、"发行市盈率"、"存量股转让"实施的一系列行政干预下,询价机构意见分歧与IPO定价效率之... 实证检验了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第三阶段询价机构意见分歧与IPO定价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监管部门针对"超募"、"发行市盈率"、"存量股转让"实施的一系列行政干预下,询价机构意见分歧与IPO定价效率之间的关系弱化,询价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市场化定价效力。研究认为,未来完善我国新股发行制度仍应坚实市场化方向,以提升询价机制的定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询价机制 定价效率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 行政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分置改革对IPO抑价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柏骥 周孝华 《技术经济》 2010年第8期82-87,共6页
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市场IPO抑价率显著上升,这与大家的预期相违背,而目前的文献很少对这个现象进行理论解释。本文将IPO抑价分为市场抑价和规则抑价两部分,基于机会成本建立理论模型,试图解释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对IPO抑价率的影响。同时选... 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市场IPO抑价率显著上升,这与大家的预期相违背,而目前的文献很少对这个现象进行理论解释。本文将IPO抑价分为市场抑价和规则抑价两部分,基于机会成本建立理论模型,试图解释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对IPO抑价率的影响。同时选取2001年至2009年9月IPO上市的616只A股股票检验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经验数据测算,规则抑价部分大约占总体抑价的74%,而市场抑价部分仅占26%。研究表明,股改后IPO抑价率的上升是暂时的现象,全流通后规则抑价应降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ipo(首次公开发行) 市场抑价 规则抑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册制改革的风险治理溢出效应研究——基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瑶 陈雅宁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6,共12页
本文基于2016—2022年A股非金融企业数据,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视角,实证检验了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对同行业企业影子银行化的作用。研究发现,注册制改革产生了学习效应和“鲶鱼效应”,提升了同行业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促进了行业内竞争... 本文基于2016—2022年A股非金融企业数据,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视角,实证检验了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对同行业企业影子银行化的作用。研究发现,注册制改革产生了学习效应和“鲶鱼效应”,提升了同行业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促进了行业内竞争,从而抑制了同行业企业的影子银行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水平和媒体关注度较低的情境下,注册制改革对同行业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治理效应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注册制改革能抑制同行业企业的影子银行化,有效降低同行业企业的经营风险,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为治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风险、评估注册制改革的风险治理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册制改革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 学习效应 鲶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分置改革与IPO前后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方军雄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7,77,共11页
IPO过程中是否存在向上盈余管理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持久关注的话题,动机和机会是影响IPO过程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检验了制度变迁所导致的决策主体利益函数变化对IPO过程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由... IPO过程中是否存在向上盈余管理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持久关注的话题,动机和机会是影响IPO过程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检验了制度变迁所导致的决策主体利益函数变化对IPO过程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IPO过程严苛的法律监管和高额的法律风险,IPO前向上盈余管理幅度显著低于IPO后的盈余管理幅度,上述现象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更为明显,而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获得实质性流通权的民营上市公司当中。这意味着,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大股东的盈余管理动机和盈余管理行为模型,未来监管的重点应该后置,需要特别关注最终控制人股票限售期期满之时的会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 盈余管理 股权分置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报告改革提升了IPO企业质量吗?——基于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的视角 被引量:6
9
作者 庄飞鹏 苏红杰 韩慧林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53,共11页
IPO审计对从源头上提高上市企业质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2014—2021年我国IPO企业样本数据,从业绩变脸角度,实证检验了审计报告改革对提升IPO企业质量的作用及影响路径。研究显示: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抑制了IPO业绩变脸,且主要通过... IPO审计对从源头上提高上市企业质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2014—2021年我国IPO企业样本数据,从业绩变脸角度,实证检验了审计报告改革对提升IPO企业质量的作用及影响路径。研究显示: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抑制了IPO业绩变脸,且主要通过披露的事项数量、收入和减值事项产生积极影响;相比较而言,披露收入事项的作用效果要强于披露减值事项;进一步研究发现,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会通过抑制盈余管理来抑制IPO业绩变脸。研究结论丰富了审计报告改革市场影响的研究成果,对在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中进一步发挥独立审计的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公开发行 关键审计事项 业绩变脸 企业质量 审计报告改革 盈余管理 审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高抑价之谜:“租金分配观”还是“定价效率观”?——基于2005—2012年数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文平 刘健强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4-54,共11页
对中国IPO极高的抑价现象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定价效率观"和"租金分配观"。以2005—2012年A股IPO公司作为样本,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租金分配观"只在2005—2008年成立,在2009—2012年不成... 对中国IPO极高的抑价现象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定价效率观"和"租金分配观"。以2005—2012年A股IPO公司作为样本,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租金分配观"只在2005—2008年成立,在2009—2012年不成立;"定价效率观"则能更好地解释2005年实施询价配售制度以来中国IPO抑价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抑价 定价效率观 租金分配观 股票市场 股权结构 股权分置改革 ipo询价定价制度 网上申购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分置改革后IPO抑价与大股东的减持行为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柴亚军 王志刚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9-314,共6页
股改后IPO公司大股东可能存在后市减持的动机。通过对股改前后在A股上市发行的555只新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改后第2~第10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新股IPO抑价率越高,并且在上市后第13个月的股价相对市场指数下跌的幅度越大,而股改前则不... 股改后IPO公司大股东可能存在后市减持的动机。通过对股改前后在A股上市发行的555只新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改后第2~第10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新股IPO抑价率越高,并且在上市后第13个月的股价相对市场指数下跌的幅度越大,而股改前则不存在这样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股改后新股大股东在12个月限售期满以后可能存在减持行为,而为了给后市减持提供更高的获利空间,大股东可能拉高新股的首日价格,从而造成了极高的IPO抑价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ipo 后市表现 大股东 减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册制改革对IPO抑价的影响——来自创业板的证据 被引量:19
12
作者 冯冠 周孝华 仁勇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6-82,共17页
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注册制改革对创业板新股IPO抑价及短期收益的影响,以2009年10月30日至2021年3月31日在创业板上市的932家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并以上市后前5个交易日抑价替代首日抑价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创业板注册... 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注册制改革对创业板新股IPO抑价及短期收益的影响,以2009年10月30日至2021年3月31日在创业板上市的932家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并以上市后前5个交易日抑价替代首日抑价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红利的释放和投资者对改革的投机行为,显著提升了新股上市首日IPO抑价。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实施虽然没有抑制投资者的“炒新”行为,但促成了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转变,使投资者更关注风险与收益的对比关系,投资更趋理性。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实施加快了新股价值的回归,表现为上市后前5个交易日抑价和新股短期收益的显著下降。另外,研究发现,承销商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市场的显著认可。应全面贯彻“零容忍”方针,切实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投资者对注册制的适应能力;坚持从严监管,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做好顶层设计,确保全面注册制改革平稳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板 注册制改革 ipo抑价 均衡价格 改革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制度改革、盈余管理与IPO定价效率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敬忠 杨朝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36,共16页
以1993~2015年我国A股IPO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我国资本市场IPO制度的渐进式改革对IPO定价效率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盈余管理在两者作用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除额度管理到指标管理阶段改革没有对IPO定价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外,其... 以1993~2015年我国A股IPO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我国资本市场IPO制度的渐进式改革对IPO定价效率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盈余管理在两者作用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除额度管理到指标管理阶段改革没有对IPO定价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外,其他各阶段改革均有效提高了短窗口期的IPO定价效率,并且IPO公司的盈余管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此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IPO制度改革降低了中长期窗口的IPO定价效率,并且IPO制度改革在不同市场化程度的地区和牛熊市期间对IPO定价效率的作用并不相同。研究结论为IPO注册制改革过程中加强对IPO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公司 ipo制度改革 盈余管理 ipo定价效率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IPO发行制度演变对新股定价效率的影响——基于定价管制视角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初可佳 张昊宇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93,共11页
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存在IPO抑价现象,与此同时,新股发行定价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严格的发行市盈率管制向市场化定价的过渡阶段。通过划分发行制度改革的七个阶段,对中国1992年1月~2017年12月新股发行抑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 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存在IPO抑价现象,与此同时,新股发行定价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严格的发行市盈率管制向市场化定价的过渡阶段。通过划分发行制度改革的七个阶段,对中国1992年1月~2017年12月新股发行抑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以探讨发行制度演变对新股定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发行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IPO抑价程度逐步下降,定价效率逐步提升;发行市盈率衍生变量与IPO发行抑价率呈负相关关系,定价管制的存在是中国股票发行定价过程中产生较高IPO发行抑价率的重要原因;IPO发行抑价率与新股发行价格、募集资本、首日换手率、超额认购率、发行周期、ROE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抑价 定价管制 发行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询价制改革的中国路径: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汉昌 王金波 姜越宇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4,共12页
自2005年实施以来,IPO询价制进行了11次改革,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光辉历程。询价制改革至关重要,需要有关各方不断加深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学者对询价制展开了大量研究,但缺乏对研究成果的全面细致梳理,尤其是未能形成以中国渐进式改革... 自2005年实施以来,IPO询价制进行了11次改革,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光辉历程。询价制改革至关重要,需要有关各方不断加深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学者对询价制展开了大量研究,但缺乏对研究成果的全面细致梳理,尤其是未能形成以中国渐进式改革为脉络的文献综述。本文系统总结了IPO询价制的国外学术争鸣、我国渐进式改革以及询价制改革效果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全面注册制背景和当前IPO的主要问题,对未来询价制的改革路径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询价制 定价机制 配售机制 中国渐进式改革 全面注册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创板IPO、企业审计师选择与首发抑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松 张科 王红建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119,共13页
探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如何影响IPO审计市场质量需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政策意义。借助科创板根据IPO企业盈利情况提供多个上市标准这一重要场景,本文通过检验以不同盈利标准IPO的企业上市前审计师选择倾向与上市后首发抑价,... 探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如何影响IPO审计市场质量需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政策意义。借助科创板根据IPO企业盈利情况提供多个上市标准这一重要场景,本文通过检验以不同盈利标准IPO的企业上市前审计师选择倾向与上市后首发抑价,以探究注册制如何影响IPO审计市场质量需求以及高质量审计对IPO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以盈利标准IPO的企业,以非盈利标准IPO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以降低首发抑价,且这种高质量审计选择倾向与首发抑价降低效果主要表现在研发强度较高的企业。本研究验证了高质量审计师在科创板IPO下发挥的信息鉴证作用,揭示了高质量审计服务在资本市场推行注册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册制 上市标准 审计师选择 首发抑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票发行制度改革与会计稳健性——基于注册制改革试点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志伟 肖逸灵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36,共12页
本文以2019年开始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试点为研究背景,实证检验改革是否以及如何提升首发上市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并考察该影响是否具有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相较于核准制下的首发上市企业,注册制下的首发上市企业在上市前三年有更高的会... 本文以2019年开始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试点为研究背景,实证检验改革是否以及如何提升首发上市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并考察该影响是否具有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相较于核准制下的首发上市企业,注册制下的首发上市企业在上市前三年有更高的会计稳健性;注册制改革提升会计稳健性的作用机制之一是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注册制下首发上市企业会计稳健性较高的现象不仅出现在上市前三年,还出现在上市当年及以后年度,表明注册制改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注册制上市企业的存在提高了同行业核准制上市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表明注册制改革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本文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经济后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丰富了改革的溢出效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发行制度改革 注册制 ipo 会计稳健性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册制改革进程中市场信息中介机构行为研究——基于分析师和审计师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高良 曹纳 +1 位作者 齐保垒 苏洋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47,共10页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对分析师和审计师这两大市场信息中介机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注册制上市公司,分析师对注册制上市公司的关注度更高、预测准确性更高、预测分歧度更低;注册制...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对分析师和审计师这两大市场信息中介机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注册制上市公司,分析师对注册制上市公司的关注度更高、预测准确性更高、预测分歧度更低;注册制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更低,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注册制改革通过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进而对分析师和审计师行为产生正面影响,这种影响在行业竞争水平较高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此外,在法律环境较好的地区,注册制改革对中介机构追责力度更强,更能提升分析师预测准确性和降低分析师预测分歧度。研究结果证实了注册制改革对信息中介机构的积极影响,拓宽了有关注册制改革经济后果的研究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册制改革 信息披露 分析师 审计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活水来,效率鲜花开:上海电气分拆上市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谍 范佳程 杨晓光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102,共15页
注册制和分拆上市的改革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为考察改革效果,对上海电气分拆电气风电至科创板上市进行案例研究.面对“双碳”目标带来的风电发展良机,上海电气却因多元化经营而很难集中保障高竞争高研发投入的风电业务的资金... 注册制和分拆上市的改革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为考察改革效果,对上海电气分拆电气风电至科创板上市进行案例研究.面对“双碳”目标带来的风电发展良机,上海电气却因多元化经营而很难集中保障高竞争高研发投入的风电业务的资金需求,而注册制和分拆细则的实施为其分拆电气风电上市提供了制度条件.研究发现,分拆上市消除了多元化折价,实现了风电业务的高估值,并缓解了其资金约束;分拆上市通过改善管理层激励,加强决策灵活性和业务积极性来增加研发产出和改进经营状况,由此多维度提升了子公司的竞争力,最终使得子公司业绩显著改善,母公司股东财富显著增长;分拆使电气风电具备独立性,在分拆后上海电气的系列风险事件发生时虽股价短暂承压,但经营状况不受影响.本案例证实,注册制与分拆上市带来的制度松绑,使多元化公司能通过分拆上市激活子公司的发展潜力,由此实现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拆上市 绩效分析 注册制改革 行业竞争 研发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上市公司结构与质量优化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孔东民 季绵绵 +1 位作者 刘晨 熊梦旭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9,共15页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全局改革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上市公司结构与质量变化角度探究了改革的经济后果,发现改革为小规模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了更多上市机会,并强化了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全局改革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上市公司结构与质量变化角度探究了改革的经济后果,发现改革为小规模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了更多上市机会,并强化了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有助于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企业、高科技企业。实证结果表明,改革有助于促进公司成长和创新,尽管伴随着公司投资效率的降低。基于公司行业、规模和信息质量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改革对高信息质量公司的质量提升作用更为强烈。改革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公司质量提高,对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主要来自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加剧。此外,采用注册制上市有助于公司的股票流动性提高和股价同步性降低,但加剧了股价波动。本文验证了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在改善上市公司结构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完善注册制配套政策、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促进公司提质增效具有参考与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公开发行 注册制改革 高质量发展 上市公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