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森林旅游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估算 被引量:2
1
作者 文连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0-188,共9页
【目的】湘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森林旅游区域实施林分抚育协同森林旅游开发,对推动地区绿色发展有益。【方法】面积迭置获取森林旅游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依据,采用货币价值法、森林旅游功能指数(FTFI)和偏离-份额分析法(SS... 【目的】湘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森林旅游区域实施林分抚育协同森林旅游开发,对推动地区绿色发展有益。【方法】面积迭置获取森林旅游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依据,采用货币价值法、森林旅游功能指数(FTFI)和偏离-份额分析法(SSM),系统评价湘西森林旅游区域生态服务价值演变与空间特征。【结果】1)近20年来湘西森林旅游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771.90万元/hm^(2),年均增长38.59万元/hm^(2),县均增加32.16万元/hm^(2)。区域单位面积价值排序为: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352.14亿元)>国有林场(121.06亿元)>国家森林(湿地)公园(115.86亿元)>自然保护区(99.18亿元)>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47.83亿元)>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7.71亿元)>文物保护单位(8.12亿元),森林旅游区域年均价值居前五位的是慈利县、永顺县、桑植县、永定区和沅陵县,居后五位的是洪江市、辰溪县、麻阳县、花垣县和新晃县;2)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价值最少县域为洪江市(1.16万元/hm^(2)),永定区、慈利县等12个县域的自然保护区区域价值为0,靖州县、龙山县等10个县域文物保护单位价值为0.01万元/hm^(2),桑植县、泸溪县等4个县域国家森林(湿地)公园单位价值为0,国有林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单位价值最少县域为芷江县(0.18万元/hm^(2))、花垣县(0.12万元/hm^(2))和麻阳县(0.08万元/hm^(2));3)森林旅游区域的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功能价值县均达390.43万元/hm^(2)和382.94万元/hm^(2),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较大,森林景观价值县均为11.01万元/hm^(2)。各时段永定区、慈利县、桑植县、永顺县的森林旅游功能指数较大,均超过了1.5的水平值,其他20个县域基本持平。【结论】湘西森林旅游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多样、价值不断增加,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国有林场、国家森林(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是发挥生态服务价值的主要区域类型。加强县域协作,坚持森林主体功能定位,调整森林生态绩效结构,合理划定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分区,能提高森林旅游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供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旅游区域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货币化核算 湘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旅游功能系统演进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以神农架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建 汪宇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0-94,共5页
该文归纳我国区域旅游6种开发模式,提出需要重视区域旅游功能系统导向模式,认为促进区域旅游功能系统演进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变化、人文演进、利益博弈、制度创新和交通变迁。我国大三峡区域旅游功能系统急剧演进,神农架林区旅游发展将面... 该文归纳我国区域旅游6种开发模式,提出需要重视区域旅游功能系统导向模式,认为促进区域旅游功能系统演进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变化、人文演进、利益博弈、制度创新和交通变迁。我国大三峡区域旅游功能系统急剧演进,神农架林区旅游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战略选择。神农架必须壮大以旅游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抓住进入中西部旅游经济圈的机遇,创新旅游产品,提高竞争力,在国际化进程中展示区域个性,打造“神农架”旅游品牌,通过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营销。最后,根据实例剖析认为,旅游功能系统演进将影响旅游经济组团的空间结构演变、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转型、旅游产品的创新、区域旅游营销合作面的拓展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功能系统 三峡 神农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区域旅游规划:理念、功能与发展趋向 被引量:13
3
作者 邓昭明 王甫园 +1 位作者 王开泳 王诚庆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5-130,共6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是国家五大建设任务之一,区域旅游规划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文章从生态文明理念重新审视中国旅游规划发展历程,挖掘各时期旅游规划理念、方法和技术中蕴含的生态文明理念。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是国家五大建设任务之一,区域旅游规划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文章从生态文明理念重新审视中国旅游规划发展历程,挖掘各时期旅游规划理念、方法和技术中蕴含的生态文明理念。然后,重点论述了当前区域旅游规划在贯彻实施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促进资源节约、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科技支撑作用。最后,对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区域旅游规划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规划 生态文明建设 理念 功能 发展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空间组织:时序演变与功能区划 被引量:10
4
作者 梁滨 刘承良 郝华勇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0-113,共4页
区域旅游空间组织存在自身演变规律,点状极化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早期组织形式,轴向一体化是其阶段性组织形式,圈状一体化及空间网络化是其理想组织形式。三种组织形式分别对应着区域旅游发展的差异化竞争、一体化协作和网络化开发三阶段... 区域旅游空间组织存在自身演变规律,点状极化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早期组织形式,轴向一体化是其阶段性组织形式,圈状一体化及空间网络化是其理想组织形式。三种组织形式分别对应着区域旅游发展的差异化竞争、一体化协作和网络化开发三阶段。差异化定位、一体化协作、网络化发展分别是各阶段的特点。区域旅游空间组织在网络化过程中,通过对旅游区空间组织进行功能划分,可以明确区域内旅游开发的优化区域、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及禁止区域,形成合理的区域旅游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空间组织 时序 功能区划 空间网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地域差异与功能分区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广海 刘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80,85,共5页
构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提出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度的概念与测算模型,以定量描述区域旅游环境系统的承载潜力及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状况,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测度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对200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旅游环境承... 构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提出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度的概念与测算模型,以定量描述区域旅游环境系统的承载潜力及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状况,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测度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对200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及承载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的地域差异进行评价和分析,划分出优化开发、潜力开发与合理开发三类旅游环境承载功能区,进而提出改善其旅游环境承载状况的区域优化与调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旅游业 旅游环境承载力 地域差异 功能分区 山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研究综论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雪 董锁成 李善同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9期46-55,共10页
旅游业是一个与空间紧密相连的产业,从地理学角度研究处于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系统形成、演化的过程以及系统结构与功能所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对于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对旅游地域系统的界定,文章从旅游流空间分布及其... 旅游业是一个与空间紧密相连的产业,从地理学角度研究处于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系统形成、演化的过程以及系统结构与功能所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对于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对旅游地域系统的界定,文章从旅游流空间分布及其集聚扩散、系统空间组织形态、系统演化模式及演化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并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研究趋向,以期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域系统 系统结构 系统功能 演化模式 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庄市沿运河文化风景旅游带景区功能分区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史兹国 唐德善 马文斌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08,123,共4页
文章在详细分析山东省枣庄市沿运河区域旅游资源状况的前提下,提出了沿运河文化风景旅游带景区功能总体布局构架,并进行了具体的项目策划,以期为枣庄市沿运河区域进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沿运河区域 文化风景旅游带 功能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府在区域旅游品牌构建中的作用——以珠三角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梁明珠 陈小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59,共4页
区域旅游品牌是指将某一个区域当作一个旅游产品,它能给旅游者带来某种独特的精神享受。它通过旅游产品/服务、旅游服务人员、旅游环境和营销交流四个品牌传达要素来传播,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分别是规划者、引导者、规范者和主导者... 区域旅游品牌是指将某一个区域当作一个旅游产品,它能给旅游者带来某种独特的精神享受。它通过旅游产品/服务、旅游服务人员、旅游环境和营销交流四个品牌传达要素来传播,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分别是规划者、引导者、规范者和主导者。在珠三角区域旅游品牌塑造过程中,政府更应该在区域旅游品牌支撑力、动态旅游形象传播力、综合旅游竞争力、品牌的系统与持续推广力等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品牌 品牌构建 政府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环境评价的小城镇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以陕西省三原县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郝玲 刘顺 吴左宾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2-846,共5页
以陕西省三原县为例,在分析县域生态环境现况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分析,对其整体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依照生态功能区划原则,综合考虑三原县的各类环境要素,将县域分为四大生态功能区。旅游发展规划基于对县域生... 以陕西省三原县为例,在分析县域生态环境现况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分析,对其整体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依照生态功能区划原则,综合考虑三原县的各类环境要素,将县域分为四大生态功能区。旅游发展规划基于对县域生态环境要素、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基本农田保护等方面内容的综合考虑,积极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育,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对三原县展开旅游空间布局规划及旅游线路组织规划研究。三原旅游发展应强化生态功能,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资源和基本农田等空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原 生态环境评价 生态功能区划 旅游发展规划 空间布局规划 旅游线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产业均衡发展博弈分析及政府治理角色定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陆远权 马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7339-17342,共4页
笔者通过构建博弈论模型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两种均衡机制进行了分析,证明完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的利益分配机制无法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在服务型政府的行政模式下,保障市场主... 笔者通过构建博弈论模型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两种均衡机制进行了分析,证明完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的利益分配机制无法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在服务型政府的行政模式下,保障市场主导型的区域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产业 博弈论模型 均衡机制 政府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坎布拉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爱良 杨太保 +1 位作者 吴国禄 李小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0,共5页
对坎布拉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认为该地旅游资源层次较高、组合性好,为促进发展,有必要进行深度开发规划.对坎布拉风景名胜区的景点地域功能分区、资源开发组合模型和区内外旅游交通线路进行初步规划,并计算了坎... 对坎布拉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认为该地旅游资源层次较高、组合性好,为促进发展,有必要进行深度开发规划.对坎布拉风景名胜区的景点地域功能分区、资源开发组合模型和区内外旅游交通线路进行初步规划,并计算了坎布拉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环境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布拉 旅游资源 功能分区 组合模型 旅游线路 旅游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武陵山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测度 被引量:29
12
作者 王兆峰 霍菲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4-98,共5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集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区位熵公式构建旅游区位熵指数体系,对湖南武陵山区4个地市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否进行鉴别,而后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借鉴柯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Eviews 8.0进行处理分析,廓... 区域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集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区位熵公式构建旅游区位熵指数体系,对湖南武陵山区4个地市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否进行鉴别,而后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借鉴柯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Eviews 8.0进行处理分析,廓清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探明湖南武陵山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市域差异。结果表明:1)湖南武陵山区总区位熵指数大于1,张家界旅游产业集群程度最高,湘西州其次,怀化及邵阳相对最低;2)4个地市的旅游收入区位熵指数及旅游要素区位熵指数均大于1,张家界的旅游辅助要素机构区位熵大于1;3)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存在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聚 区域经济发展 区位熵指数体系 生产函数模型 武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母萍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887-13889,共3页
在介绍贵州省农业功能区划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选取12个影响因素作为贵州省农业综合分区的主要依据,34个指标来表征贵州省农业的各种功能,采用逐步判别聚类法对各功能指标进行空间聚类分析,把贵州省分为黔中城郊综合农业功能区、黔北生... 在介绍贵州省农业功能区划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选取12个影响因素作为贵州省农业综合分区的主要依据,34个指标来表征贵州省农业的各种功能,采用逐步判别聚类法对各功能指标进行空间聚类分析,把贵州省分为黔中城郊综合农业功能区、黔北生态旅游农业功能区、黔东北自然保护功能区、黔东南民俗旅游农业功能区、黔南观光旅游农业功能区、黔西高原农业生产功能区6大农业功能区,并分析提出了各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贵州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农业多功能 功能区划 旅游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