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路径研究——基于农业科技创新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晓钰 何宏庆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4期103-111,共9页
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农业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在推动农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来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在数字普惠金... 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农业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在推动农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来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中,农业科技创新起到了双重门槛的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从地域差异角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在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影响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渐减少;从农业核心价值角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在粮食主产区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更显著的作用。基于此,提出了扩大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范围,提高其数字化程度;减少“数字鸿沟”,促进农村金融的区域均衡增长;建立数字普惠金融的长效监管机制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科技创新 绿色低碳农业 双重门槛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蒋瑜洁 郝鑫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58,共17页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将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2010—2022年全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和机制。研究结...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将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2010—2022年全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实施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相较于非试验地区,政策试验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增长,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效用在改善科技基础设施、增加高校与企业人力投入、强化政府与企业财力支持、提高知识产出、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成效显著,但对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转让等方面的影响有限;机制分析发现,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通过创新资金汇流、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技术聚合三条路径,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R&D投入与碳排放的内在关联性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3
作者 刘伟 纪明 +1 位作者 韩进 王竞一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5,共11页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如何推动中国碳减排与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探析了绿色金融和科技研发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证明了绿色金融与R&D投...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如何推动中国碳减排与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探析了绿色金融和科技研发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证明了绿色金融与R&D投入均对碳排放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R&D投入在绿色金融与碳排放之间的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它既是绿色金融政策落地的关键驱动力,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我国应当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发挥R&D投入和技术创新在实现碳减排中的关键驱动作用,同时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研发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科技创新 R&D投入 碳排放 熵权法 单位根检验 区域异质性 科技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视角下的区域科创走廊:内涵、现状及发展对策——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为例
4
作者 操友根 任声策 +1 位作者 杜梅 刘永冬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3-102,共10页
区域科创走廊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创新驱动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重点。区域科创走廊因跨越多行政区域与覆盖多产业领域而在价值目标、参与主体和要素投入等方面呈现出复杂、多维、异变等鲜明特征,为其... 区域科创走廊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创新驱动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重点。区域科创走廊因跨越多行政区域与覆盖多产业领域而在价值目标、参与主体和要素投入等方面呈现出复杂、多维、异变等鲜明特征,为其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带来挑战。基于此,首先,本文剖析区域科创走廊的内涵与类别,解构其创新生态系统。其次,评估区域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现状,并结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概括出制约区域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瓶颈问题。最后,从创新生态系统与产业生态系统出发提出促进区域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整体效能提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创走廊 创新生态系统 G60科创走廊 发展现状 瓶颈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农村人力资本与区域科技创新关系研究新路径分析
5
作者 张广洲 王秀莲 唐跃莉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6期46-49,共4页
在新质生产力理论背景下,本文聚焦农业人力资本影响区域科技创新的新路径分析,对农村人力资本、区域科技创新的新概念进行了阐述,对研究的新路径进行了研究,对新研究模式的意义和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弥补现有研究多偏重工业领域的不足。... 在新质生产力理论背景下,本文聚焦农业人力资本影响区域科技创新的新路径分析,对农村人力资本、区域科技创新的新概念进行了阐述,对研究的新路径进行了研究,对新研究模式的意义和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弥补现有研究多偏重工业领域的不足。研究期望通过对新理论视角、新测度指标和新实证方法的探究,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有关作用机理、作用路径、实证方法、创新信息等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村人力资本 区域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玉阳 薛程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7,共9页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明确财政分权在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明确财政分权在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抑制了绿色技术创新。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和环境规制是财政分权抑制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渠道;在低收入地区,财政分权抑制了绿色技术创新,而在中高收入地区,财政分权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本文为深化我国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规制 财政科学技术支出 区域异质性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叶芳 王国栋 +2 位作者 石媛媛 郭逸凡 高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9-651,共13页
海洋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由海洋科技创新主导的先进生产力,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三要素理论,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指标体系,以我国沿海11个省份的2007-2021年数据为样本,测度我国海洋新... 海洋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由海洋科技创新主导的先进生产力,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三要素理论,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指标体系,以我国沿海11个省份的2007-2021年数据为样本,测度我国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特征。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不高,整体上呈现平稳向上的趋势,东部海洋经济圈高于南、北部海洋经济圈;区域差异分析表明,我国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且处于波动起伏状态,差异主要来源于超密度贡献;收敛性分析表明,全国沿海整体及东部海洋经济圈存在σ收敛,且全国及东、北部海洋经济圈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说明各地区海洋新质生产力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收敛到各自的稳定状态。研究结论为分析海洋新质生产力时空格局提供依据,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新质生产力 海洋科技创新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吗?——基于教育人力资本调节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蔚 潘红玉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9,共7页
依据201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引入教育人力资本作为调节变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考量了金融发展、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发展显著促进区域科技创... 依据201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引入教育人力资本作为调节变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考量了金融发展、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发展显著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教育人力资本对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且这种正向调节作用在不同区域差异明显;此外,教育人力资本存在门槛效应,当教育人力资本水平高于门槛值7.1507时,金融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鉴于此,要加大金融发展力度优化教育人口结构、推动区域教育人力资本均衡化发展、理顺区域人才流动体制,更好地发挥教育人力资本对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教育人力资本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非均衡性——基于省域高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程风雨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152,共7页
选取我国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数据,创新性地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实证探讨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空间非均衡特征表现得较为明显;科技创... 选取我国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数据,创新性地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实证探讨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空间非均衡特征表现得较为明显;科技创新发展差距主要产生于地区间差距,东部、西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的地区间差距最大,而西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内部差距最大;产出发展差异是我国高校总体科技创新发展差异的主要结构性来源,不同维度差异的贡献存在地区异质性特征。厘清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时空分异现状与特征,助推高校科技创新均衡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 科技创新 高效发展 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空间演化和结构特征——以我国三大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鑫峰 黄海燕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7,共9页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区域的体育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三大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和时序演变特征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从整体网络特征看,京津冀呈现“单核外溢型”协同创新网...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区域的体育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三大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和时序演变特征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从整体网络特征看,京津冀呈现“单核外溢型”协同创新网络,长三角呈现“多中心化”网络演变趋势,粤港澳表现为双核心引领的“群族型”网络特征。(2)从个体网络特征看,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密度持续增强、城市节点等级分化,长三角网络生长邻近连接、城市节点分类聚集、“一带一区两级”的创新子群逐步形成,粤港澳网络密度较为稳定、创新群族局域分工网络较为稳固。(3)从区域网络的影响因素看,制度邻近对于三大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影响均显著,地理邻近对长三角网络影响最为明显,产业邻近对于粤港澳网络影响程度最深。基于上述结论,就如何分区分类织密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区域网络 区域体育产业 城市群 体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产业园区韧性空间规划策略与实践
11
作者 王影 季强 +2 位作者 吴远翔 杨光 单杰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2,共6页
从韧性设计的系统性、弹性、冗余性、气候适应性、灾害抵抗性5个特征出发,结合寒地的常态气候与极端灾害情况,立足于工程实践提出寒地产业园区韧性空间规划策略。从系统性层面提出寒地产业园区韧性空间规划设计框架;从弹性层面构建适宜... 从韧性设计的系统性、弹性、冗余性、气候适应性、灾害抵抗性5个特征出发,结合寒地的常态气候与极端灾害情况,立足于工程实践提出寒地产业园区韧性空间规划策略。从系统性层面提出寒地产业园区韧性空间规划设计框架;从弹性层面构建适宜寒地产业园区的韧性规划结构;从冗余性层面构建功能可拓展、韧性流线的韧性园区;从气候适应性层面构建低碳、尺度宜人的韧性空间形态;从灾害抵抗性层面提高寒地产业园区的景观要素韧性。同时,将该策略应用到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科创总部项目规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韧性特征 产业园区 空间规划策略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科创总部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研究
12
作者 胡世霞 潘峰 +2 位作者 邢美华 王维薇 熊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11-215,共5页
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相互依赖的紧密关系,揭示了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意蕴,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面临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困难、复合型人才存缺口、知... 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相互依赖的紧密关系,揭示了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意蕴,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面临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困难、复合型人才存缺口、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挑战,并提出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进复合型人才内培外引,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加大品牌推广与宣传力度等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 赋能 农产品 区域公用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杨兴宪 刘毅 牛树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1-255,共5页
区域发展的传统影响因素的作用正在减弱,区域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正在增强。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创新系统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国内外学术界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地位与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 区域发展的传统影响因素的作用正在减弱,区域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正在增强。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创新系统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国内外学术界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地位与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学术界正在开展的科技创新的区域作用与影响、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综述,并对有关研究工作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 创新 科技创新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选取与相关建议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冬梅 陈钰 玄兆辉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8-105,共8页
以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引领重大区域战略深入实施,对于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1个省区194个地级市的科技指标数据,深入分析长江、黄河流域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科技创新发展基础... 以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引领重大区域战略深入实施,对于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1个省区194个地级市的科技指标数据,深入分析长江、黄河流域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建议依次以武汉、郑州、西安、沈阳为核心城市,推动建设4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鼓励和支持太原、呼和浩特、银川、贵阳、昆明、福州建设省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地区新经济增长级,辐射带动相关省域和周边地区发展。相应提出加快制定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建设总体方案,优化国家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水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融合发展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区域布局 科技指标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协同路径探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海波 刘欢喜 +2 位作者 王斌 金隼 徐兵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7-177,共11页
大学作为人类知识创新和传播的主要载体,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了催化剂和动力源。我国明确推动若干区域率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新时期一流大学建设赋予了重要使命和机遇。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大学与区域创新互动的理论发展和... 大学作为人类知识创新和传播的主要载体,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了催化剂和动力源。我国明确推动若干区域率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新时期一流大学建设赋予了重要使命和机遇。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大学与区域创新互动的理论发展和案例,总结了相关模式和经验,关注了大学与区域创新体系如何实现系统性协同的具体路径。通过剖析上海交通大学服务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实践案例,从战略路径匹配、组织机构重构、基础原创策源、产学研开放融合、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阐述了大学在对接提升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过程中协同路径的选择与思考、设计与实施、特色与成效。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新时期区域创新和一流大学建设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并对政府和大学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区域 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54
16
作者 刘志华 李林 姜郁文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1-868,共8页
以绩效评价的角度,构建了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指标体系多层次及指标值模糊性和随机性特点,提出了基于云理论的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模型。通过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 以绩效评价的角度,构建了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指标体系多层次及指标值模糊性和随机性特点,提出了基于云理论的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模型。通过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并呈现层次化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 协同创新 绩效评价 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型人才聚集、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与区域技术创新 被引量:59
17
作者 牛冲槐 张帆 封海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6-51,50-51,共6页
在对相关文献回顾、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科技型人才聚集、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与区域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设。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内地29个省级区域的相关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 在对相关文献回顾、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科技型人才聚集、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与区域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设。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内地29个省级区域的相关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科技型人才聚集与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之间存在正向互动关系,且后者处于主导地位;②科技型人才聚集与区域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向互动关系,且前者处于主导地位;③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对区域技术创新存在显著正向效应;④三者之间虽然存在显著相关性,但相互影响程度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型人才聚集 高新技术产业聚集 区域技术创新 互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方政府科技财政支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来自工业企业数据库的证据 被引量:30
18
作者 王丰龙 曾刚 +1 位作者 周灿 张传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32-1639,共8页
自主创新是中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各级政府纷纷给予企业创新活动多方面的财政支持。然而,经济地理学很少考察政府财政支持对创新的具体效应,其他学科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缺乏定论。为弥补这一缺憾,本文运用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 自主创新是中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各级政府纷纷给予企业创新活动多方面的财政支持。然而,经济地理学很少考察政府财政支持对创新的具体效应,其他学科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缺乏定论。为弥补这一缺憾,本文运用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和多层次回归模型,分析了全国地级市政府科技财政支出对当地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对创新的支持效果存在异质性。从全国整体情况看,地方政府科技支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不显著,但东部地区、大城市例外;政府科技支出对国企和大中型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该结论对于政府检视地方政府科技扶持政策效果和调整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财政分配方案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财政支出 创新产出 区域差异 多层次模型 工业企业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度无关性视角下的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高霞 陈凯华 官建成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5-74,共10页
本文将标度无关性指标引入到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价中,在非线性视角下从科技创新投入(R&D经费)、产出(论文、专利)与经济规模(GDP)之间关联的角度构造标度无关性指标,进而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相对绩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 本文将标度无关性指标引入到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价中,在非线性视角下从科技创新投入(R&D经费)、产出(论文、专利)与经济规模(GDP)之间关联的角度构造标度无关性指标,进而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相对绩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R&D经费投入、科学论文、专利申请量随GDP的增加均呈较强的非线性增加趋势;(2)绝大多数省份的R&D经费投入与GDP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马太效应",且各省份论文数随GDP增长的"马太效应"普遍强于专利随GDP增长的"马太效应"。本文工作不但扩充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估指标体系,也为决策者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创新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度无关性指标 区域创新系统 科技创新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 被引量:39
20
作者 李林 刘志华 王雨婧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3-568,共6页
在国内外已有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实践的背景下,理论界对如何正确评价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未有深入研究,但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是衡量和控制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手段,反映着区域科技创新的水平。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并通过指标筛选... 在国内外已有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实践的背景下,理论界对如何正确评价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未有深入研究,但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是衡量和控制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手段,反映着区域科技创新的水平。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并通过指标筛选和结构优化,构建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指标特点,采用能够避免评价信息损失的二元语义模型进行评价,以提高准确性。最后,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 协同创新 二元语义模型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