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S NORTH,CENTRAL & SOUTH COASTAL REGIONS
1
作者 Wu Zhe geography,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3期19-24,39,共7页
Ⅰ.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conomy in the north,middle aud south coastal regions or China since China began to implementreform and open
关键词 S north CENTRAL south COASTAL REGIONS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GDP TH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INITING AND ITS GEOLOGIC MEANING OF SOUTH-NORTH TREND FAULTED STRUCTURE BELT IN QIANGTANG BASIN, NORTH PART OF TIBET 被引量:7
2
作者 Liu Chiyang,Yang Xingke,Ren Zhangli,Wang Dingyi,Cheng Gang,Zheng Menli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23-224,共2页
There were more expounding to north—west (west) trend fault and north\|east trend fault within Qiangtang Basin, North Part of Tibet, in the past literature. With increasing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data, nearly eas... There were more expounding to north—west (west) trend fault and north\|east trend fault within Qiangtang Basin, North Part of Tibet, in the past literature. With increasing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data, nearly east\|west trend structure began to be taken note to. Since the year of 1995, by a synthetic study to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data, that south\|north trend faulted structures are well developed. These structures should be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to, because they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meaning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1 Spreading of south\|north faulted structure bel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the six larger scale nearly south\|north faulted structure belt could be distinguished within the scope of east longitude 84°~96° and near Qiangtang Basin. The actual location of the six belts are nearly located in the west of the six meridian of east longitude 85°,87°,89°,91°,93°,95° or located near these meridian. The six south\|north faulted structure belts spread in the same interval with near 2° longitude interval. The more clear and much more significance of south\|north trend faulted structure belts are the two S—N trend faulted structure belts of east longitude 87° and 89°. There are S—N trend faulted structure belts in the west of east longitude 83°,81°, or near the longitudes. The structure belts spreading features,manifestation,geological function and its importance, and inter texture and structure are not exactly so same. The structure belts all different degree caused different region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or gravity field and magnetic field. There is different scale near S—N trend faulted structure belt between the be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 plateau QIANGTANG Basin southnorth TREND STRUCTURE BELT transverse transform STRUCTURE strike\|slip adjustment division of east—west region oil & gas prospec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保障与一体化水网工程布局研究
3
作者 何国华 赵勇 +2 位作者 王浩 朱翰林 何凡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40,共12页
黄河几字弯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防沙治沙“主战场”,但水安全问题严重制约区域发展,科学研判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保障策略,对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 黄河几字弯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防沙治沙“主战场”,但水安全问题严重制约区域发展,科学研判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保障策略,对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几字弯区面临的水安全挑战,梳理了区域水网工程建设现状与一体化水网建设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河几字弯区一体化水网建设的总体格局、线路布局及需调水规模。研究发现:(1)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供需水矛盾突出、水生态受损、防洪存在短板3个方面;(2)尽管黄河几字弯区规划建设了大量引调水工程,但受制于工程建设方式,现有引调水工程的效益和效率均相对偏低;(3)借助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入洮河方案,可构建全程自流的一体化水网格局,能够解决黄河几字弯区现有引调水工程体系取用水成本高、监管运维困难、协同互补能力弱等问题。为提升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保障能力,研究建议,坚持总量管控、深度节水、优化分水,持续强化水资源供需管理;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核心,完善几字弯区水网格局;依托水网建设,完善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几字弯区 水安全 水资源 水网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对北京平原地表形变监测与回弹差异性分析
4
作者 崔雪 张丽丽 +3 位作者 王晨亮 刘广 吴涛涛 夏晓运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33-1744,共12页
研究基于2018—2025年的Sentinel-1A数据,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北京平原In-SAR形变场数据,并结合水文地质数据,系统解析了北京平原现今地表形变与地下水系统的构造控制规律及人工调水工程之间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域形变格局... 研究基于2018—2025年的Sentinel-1A数据,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北京平原In-SAR形变场数据,并结合水文地质数据,系统解析了北京平原现今地表形变与地下水系统的构造控制规律及人工调水工程之间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域形变格局受NE向黄庄-高丽营断裂、顺义-良乡断裂及NW向南口-孙河等断裂联合控制,形成构造约束的差异形变单元。北部呈现明显回弹特征,其中顺义区的后沙峪凹陷和平谷区的平谷凹陷最为典型,形变单元最大抬升量分别为127 mm、85 mm。东部朝阳区、通州区表现出持续沉降的态势,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438 mm,对应大兴隆起单元边界内。②南水北调工程引发的地下水补给空间分布也呈现明显的构造分带特征,南口-孙河断裂北侧的昌平区、顺义区、平谷区各含水层平均升幅为8.39~13.13 m,显著高于大兴隆起单元内朝阳区、通州区的0.75~2.37 m。此外结合重力反演数据,推测基底构造通过调控地下水运移影响形变分异,凹陷区(如后沙峪凹陷)因基岩地势低,对地下水具有汇聚作用,使得土基回弹量显著高于隆起区(如朝阳、通州沉降区)。研究成果可为位于承压冲积盆地的城市人工补水在合理布设回补井群、优化地下水回补方案提供指导,以均衡地表形变差异,保障区域地质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形变 南水北调 北京平原 INSAR 区域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乡村地域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演化机制
5
作者 程明洋 田从争 张东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3-626,共14页
基于“人口–土地–产业”3个子系统,构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乡村地域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乡村地域系统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其演化机制,并利用平均趋势线划分了发展类型。结果表明:①乡村地域系统... 基于“人口–土地–产业”3个子系统,构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乡村地域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乡村地域系统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其演化机制,并利用平均趋势线划分了发展类型。结果表明:①乡村地域系统发展水平及协调水平逐年升高,二者均呈现“东西高、中间低,高低值交错分布”的空间格局,逐渐发展成以汉中市北部县域、安康市汉滨区、丹江口库区周边县域为核心的高水平集聚区,并形成汉台区–汉滨区–邓州市横向发展轴。②乡村地域系统协调类型可划分为低协调水平–人口发展领先型、中协调水平–人口发展领先型、中协调水平–土地发展引领型、高协调水–产业发展引领型4种类型,土地和产业发展是促进乡村地域协调水平上升和空间格局分异的主要驱动力。③资源环境条件决定了初期水源区乡村地域协调度的空间格局,而在产业发展和区域政策的调控下,不断促使水源区人类活动、资源分配以及经济格局发生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人–地–业 乡村振兴 丹江口水库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调水方式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影响评估
6
作者 张钰 崔萌 +6 位作者 唐梅英 严登明 刘杨 张权 盖永岗 虎珀 王珈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1-659,共9页
为定量评估不同调水方式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根据减水比与丰增枯减等原则设置7种调水方式,采用水文变异指标法和改进变化范围法,对不同调水方式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上线6座水源水库下游水文情势变异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推... 为定量评估不同调水方式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根据减水比与丰增枯减等原则设置7种调水方式,采用水文变异指标法和改进变化范围法,对不同调水方式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上线6座水源水库下游水文情势变异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推荐调水规模,不同调水方式明显影响输水隧洞设计流量与水源水库调节库容等工程规模指标,均匀调水方式下隧洞设计流量较小,若减水比由60%减小至40%,热巴、阿安、仁达、霍那调节库容分别增加约1.4亿、0.3亿、0.4亿、0.8亿m3,满足丰增枯减需进一步增大调节库容以提高水库丰枯调剂能力;隧洞设计流量受调水保证率影响较大,在调水保证率不变时,各水库引水支洞设计流量差别控制在1.5 m3/s;不同调水方式下各水源水库下游水文情势整体变异等级多为中等,霍那为低等;水文情势变化与减水比的大小直接相关,减水比由60%降至40%,热巴、阿安、仁达、霍那下游水文整体变异度值分别减小14.58%、12.67%、15.58%、26.92%,而丰增枯减设置对水文情势改变视水库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 水源区 不同调水方式 丰增枯减 减水比 水文情势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北差距的历史演变与趋势研判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学良 沈扬扬 +1 位作者 李实 崔兆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9,205,共15页
近年来,我国南北差距快速扩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分析可得数据发现,2021—2022年南北差距扭转了过去快速扩大的势头,南北差距的绝对水平和相对占比都有所下降。从行业看,工业和房地产业的差距缩小是南北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南北差距快速扩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分析可得数据发现,2021—2022年南北差距扭转了过去快速扩大的势头,南北差距的绝对水平和相对占比都有所下降。从行业看,工业和房地产业的差距缩小是南北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从部门看,政府财政收入、企业利润的南北差距都有所缩小,但居民收入的差距并没有缩小。结合国内外整体经济形势、省份经济表现等,我国已充分认识到南北差距扩大问题并采取措施应对,加之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国际通货膨胀特别是能源价格上涨、房地产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得2021年以来南北差距有所缩小。但影响因素是短期性的,南北差距的长期趋势仍有待观察。南北差距扩大是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出现的重大问题,应对南北差距扩大问题需有新思路,要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尊重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客观规律,为重点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地区等制定差异化开发政策,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困难地区提供有效转移支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差距 东西差距 二维分解 区域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白景锋 张海军 白云帆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通过单线性回归(SLOPE)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法,用植被指数(NDVI)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植被分布变化趋势及机制,为保障水量和水质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2000—2019年水源区NDVI和入库流量呈现同步增长,植被逐渐变好,2007年以前NDV... 通过单线性回归(SLOPE)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法,用植被指数(NDVI)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植被分布变化趋势及机制,为保障水量和水质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2000—2019年水源区NDVI和入库流量呈现同步增长,植被逐渐变好,2007年以前NDVI增长幅度大,2008—2011年处于波动阶段,2012年以后增长幅度减小;NDVI变化最明显的是研究区东北部、西部和丹江口库区周边,这些区域地势相对低平、人口集中,中山和高山区NDVI变化不大;高程、坡度、人口数和城镇化是影响水源区NDVI分布的主要因素,降水、气温和产业比重是次要因素;各因素影响的强度和方向在空间上有异质性,自然地理因素对NDVI影响的最显著范围为高程1090 m以下、年均降水量980 mm以上的区域,人文地理因素影响的显著范围区是人口密度大、城镇化率高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 NDVI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北地区差异的要素分解与政策启示
9
作者 吴利学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9,共8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南北地区差异日益扩大,各增长要素作用差异明显。利用发展核算基础上的地区差异分解框架和1978—2022年中国省级地区数据,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物质资本、劳动投入对南北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南北地区总产出差异... 21世纪以来,中国南北地区差异日益扩大,各增长要素作用差异明显。利用发展核算基础上的地区差异分解框架和1978—2022年中国省级地区数据,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物质资本、劳动投入对南北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南北地区总产出差异总体上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但劳均产出近十多年来变化不大,劳动力和资本流入成为南方地区总产出更快增长的重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一直是影响南北差异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将会主导未来的区域差异趋势;物质资本差异受区域政策影响比较突出,但政策效果需要多方面协调考虑。要素分解对于缩小中国南北差异的政策启示在于,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加快国际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从而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区差异 发展核算 要素贡献分解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中的分化:数字技术扩散与中国南北经济增长“失衡”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国胜 严鹏 李欣珏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75,共15页
利用中国授权专利信息测算省级层面的数字技术扩散及其分化,在此基础上探究数字技术扩散分化对中国南北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验证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数字技术扩散在中国南北分化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无论是经济的总量规模、人均状... 利用中国授权专利信息测算省级层面的数字技术扩散及其分化,在此基础上探究数字技术扩散分化对中国南北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验证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数字技术扩散在中国南北分化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无论是经济的总量规模、人均状况还是发展质量,数字技术扩散分化都扩大了中国南北经济增长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扩散在中国南北分化导致了南方与北方之间人力资本的不平衡积累、产业升级的不平衡演进和市场潜能的不平衡拓展,进而影响了南北经济增长差距。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南方与北方在市场激励机制与信息化水平、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人口流动与人口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是数字技术扩散在中国南北分化的重要原因。因此,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要顺应数字化浪潮,一方面要防止数字技术扩散过度分化,另一方面要将数字技术扩散与实体经济的全方位、全过程融合作为主要抓手,不断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扩散 经济增长 南北分化 地区差距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区域发展的南北差异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梦珂 柯新利 杨银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基于2010−2019年中国农村区域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熵权TOPSIS模型、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双维分解和二次指派程序(QAP)考察中国农村区域发展南北差异的事实特征、结构特征和驱动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区域发展与中国区域发展演化具... 基于2010−2019年中国农村区域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熵权TOPSIS模型、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双维分解和二次指派程序(QAP)考察中国农村区域发展南北差异的事实特征、结构特征和驱动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区域发展与中国区域发展演化具有一致性,存在南北差距扩大的发展态势。研究发现:(1)事实特征:中国农村区域发展水平总体向好,但“南强于北”的典型特征和“南快于北”的演进特征进一步凸显;(2)结构特征:一方面,中国农村区域发展地区差距总体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现有差距主要源于北方地区内部差距,但南北间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显著上升;(3)驱动特征:中国农村区域发展以外源驱动为主,农村区域发展南北差距的驱动力量依次是产业高级化>城镇化>市场化>资源禀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区域发展 南北差距 区域差异 资源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疆经济空间演化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桂阳 王宏卫 +2 位作者 柴春梅 魏敏 赵喆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3-228,233,共7页
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南疆乃至全疆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以南疆42个县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进行县域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利用ESDA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2000—2013年南疆县域经济时空演化格局。结果显示:在全局空间差异方面... 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南疆乃至全疆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以南疆42个县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进行县域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利用ESDA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2000—2013年南疆县域经济时空演化格局。结果显示:在全局空间差异方面,自相关水平从2000年的0.149 2到2013年的0.264 0,自相关水平指数较低,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南疆42个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关系不显著,县域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弱,县域经济差异有所减小;在局部空间差异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始终集中在库尔勒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分布面积较广,主要集中在喀什地区与和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依然显著。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对南疆县域经济差异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基础、产业结构因素、社会治安与政策扶持等方面探讨改善南疆县域经济差异现状的解决措施,为当地经济总体规划布局和政策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空间演化格局 熵权法 ESDA 新疆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被引量:72
13
作者 李二玲 覃成林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78,共3页
该文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相对差异基本呈缩小趋势,其程度远小于东西之间的经济相对差异,绝对差异稍有扩大。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总体水平经历了由南弱北强到南强北弱的变化过程。1993年以后,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 该文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相对差异基本呈缩小趋势,其程度远小于东西之间的经济相对差异,绝对差异稍有扩大。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总体水平经历了由南弱北强到南强北弱的变化过程。1993年以后,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趋同。基于南北内部区域细分的6个次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变化是导致上述南北区域之间经济差异总体变化的空间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人均GDP 中国 GDP年均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汛期我国主要雨季进程成因及预测应用进展 被引量:35
14
作者 陈丽娟 赵俊虎 +7 位作者 顾薇 梁萍 支蓉 彭京备 赵树云 高辉 李想 张培群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5-400,共16页
汛期内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雨季是东亚夏季风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主要包括华南前汛期、梅雨、华北雨季和华西秋雨等,各地雨季决定了我国中东部地区汛期的旱涝布局和旱涝演变,是我国汛期预测和服务的重点.该文回顾了4个雨季特征及影响因... 汛期内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雨季是东亚夏季风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主要包括华南前汛期、梅雨、华北雨季和华西秋雨等,各地雨季决定了我国中东部地区汛期的旱涝布局和旱涝演变,是我国汛期预测和服务的重点.该文回顾了4个雨季特征及影响因子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梳理物理概念预测模型.研究显示:海温异常是影响各区域雨季的重要先兆信号,但不同雨季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不同,海温作为外强迫信号的影响程度和时空形式也有差异.利用热带太平洋东西海温差指标能更好地解释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年际变化.而与梅雨的年际变化分量相关联的海温关键区主要分布于热带,与年代际或多年代际变化分量相联系的海温关键区则来自中高纬度.华北雨季降水的强弱不仅与ENSO循环的位相有关,更多受到ENSO演变速率的影响.而影响华西秋雨的海温关键区随着年代际背景的变化发生了改变,需要重新诊断和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季 华南前汛期 梅雨 华北雨季 华西秋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保护区建设的区际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顾岗 陆根法 蔡邦成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0,72,共3页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区际生态补偿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区域,具有较大的实施难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从保护区改善水质所带来正面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跨流域调水所涉及的...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区际生态补偿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区域,具有较大的实施难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从保护区改善水质所带来正面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跨流域调水所涉及的生态补偿问题,提出了建立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生态功能保护区 区际生态补偿 生态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北方经济分化的现状、原因与对策——一个需要重视的新趋势 被引量:34
16
作者 周晓波 陈璋 王继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39,共10页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区域经济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即南北经济增长出现分化现象,体现在GDP增速、投资增速、净出口差额、产业增加值比重等方面出现较大差异。基于GDP增速的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之前的全国经济增长放缓,主要...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区域经济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即南北经济增长出现分化现象,体现在GDP增速、投资增速、净出口差额、产业增加值比重等方面出现较大差异。基于GDP增速的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之前的全国经济增长放缓,主要是由发展程度较高的省份增速自然换挡导致的,而2013年以后则主要是由北方的资源型和重工业省份导致的。本轮南北经济分化现象,大宗商品价格的超预期下跌是其直接原因,而在中国长期的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所形成的南北分工格局,是其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分化 区域分化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秦岭南北年均气温及降水量带的移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立伟 延军平 +1 位作者 耿慧娟 曹亚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5,共5页
依据秦岭南北地区1970—2009年气象数据,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秦岭南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带、年降水量带的移动及其面积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近40a来,秦岭南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带发生了明显的移动,与标准时期(1971—2000年)相比,21... 依据秦岭南北地区1970—2009年气象数据,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秦岭南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带、年降水量带的移动及其面积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近40a来,秦岭南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带发生了明显的移动,与标准时期(1971—2000年)相比,21世纪初的10a位置最北,北移0.5°,其余各年代中只有20世纪80年代稍微南移,南移0.15°;12~13℃气温带中面积最大为20世纪80年代,13~14℃带为90年代.(2)近40a来,秦岭南北地区年降水量带也发生了明显的移动,与标准时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北移0.4°,其余年代都略有南移,南移0.15°;600~800mm年降水量带中面积最大时段为20世纪70年代,800~1 000mm带为80年代.(3)近40a来,秦岭南北地区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经历了由暖干—冷湿—暖干的变化过程,这种移动变化可能会对该地区的种植制度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暖干化 空间分析 秦岭南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北段与蒙古中部活动断裂构造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雄南 张家声 +2 位作者 李天斌 刘峰 冯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7-658,共22页
从现今地质构造组成出发,结合地震活动特征,总结了近年来中亚大三角地震构造域东边界北段(南北地震带北段和蒙古中部)主要活动断层的研究成果。认为中亚大三角东边界北段的现今地质构成实质是一系列大型走滑断裂构造的尾端构造与侧向断... 从现今地质构造组成出发,结合地震活动特征,总结了近年来中亚大三角地震构造域东边界北段(南北地震带北段和蒙古中部)主要活动断层的研究成果。认为中亚大三角东边界北段的现今地质构成实质是一系列大型走滑断裂构造的尾端构造与侧向断层,或者是夹持于左旋走滑断裂带之间的张扭性地堑断裂系,包括:六盘山弧形断裂带、桌子山-贺兰山断裂系、狼山-色尔腾山前断裂系、达兰扎达嘎德断裂系、莫高德断裂系、库苏古尔裂谷系。中亚大三角东边界北段地震构造是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和局部上地幔物质流动或显著地幔各向异性所控制的现今区域应力场条件下,沿大型走滑断裂带两侧或尾端不同方向的先存断裂的重新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中亚大三角 东边界 南北地震带 蒙古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差距还是南北差距?——1978年以来中国区域差距的演变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31
19
作者 安树伟 李瑞鹏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20,共12页
1978—2021年,中国区域绝对差距一直是扩大的,而相对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基本稳定4个阶段。中国的东西差距一直大于南北差距,2013年以来扭转的南北差距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区域差距是资源禀赋、区域战略与政策、要素... 1978—2021年,中国区域绝对差距一直是扩大的,而相对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基本稳定4个阶段。中国的东西差距一直大于南北差距,2013年以来扭转的南北差距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区域差距是资源禀赋、区域战略与政策、要素流动、市场需求、市场化水平和文化传统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未来中国需要精准的区域政策以调控区域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总体差距 东西差距 南北差距 演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来水对京津冀地区用水竞争力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翟家齐 赵勇 +3 位作者 赵纪芳 付雯琪 李海红 姜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0-450,共11页
为定量化描述南水北调来水对京津冀地区用水竞争力的影响,提出基于驱动增长率、刚性需水量、用水效益和用水紧缺程度等4项评价指标的用水竞争力指数模型,分析南水北调不同来水情景下京津冀地区的用水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在南水北调来... 为定量化描述南水北调来水对京津冀地区用水竞争力的影响,提出基于驱动增长率、刚性需水量、用水效益和用水紧缺程度等4项评价指标的用水竞争力指数模型,分析南水北调不同来水情景下京津冀地区的用水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在南水北调来水与本地水联合供水情况下,京津冀地区3个行业的用水紧缺程度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行业刚性需水量均可得到满足,其中,生活用水紧缺程度降幅最大,工业次之,农业最小;与基准情景S_(0)相比,各受水区在不同情景下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竞争力指数(water competitiveness index,WCI)平均减小17.3%,缓解了该区域的行业用水竞争压力;在不同来水情景下,京津冀地区用水竞争力指数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各情景下WCI值平均减小16.1%,区域用水竞争力分布呈现从环渤海湾区和河北南部地区双中心向河北南部单中心转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竞争力 京津冀地区 南水北调来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