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有效衔接”到“有机衔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践逻辑
1
作者 巫达 杨天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8,共8页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衔接”旨在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先决条件,为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衔接”旨在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先决条件,为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有机衔接”则指明了我国在解决绝对贫困之后的发展路径,即如何基于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并探求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效率与公平并举的方法。二者共同构成了现如今乡村振兴基层工作的主要命题。以原国家级贫困县大理州云龙县的团结彝族乡为案例,认为只有将长时段的两种衔接同时纳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这一命题下考量,才能洞悉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有机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考察
2
作者 唐元超 王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9,共12页
文章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考察,探讨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及其政治逻辑。研究指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并非西方理论中的“分权”或“对抗性自治”,而是以超越历史局限、促进平等团结为出发点,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 文章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考察,探讨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及其政治逻辑。研究指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并非西方理论中的“分权”或“对抗性自治”,而是以超越历史局限、促进平等团结为出发点,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作型自治”。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政策文本与领导人论述,文章揭示该制度的双重正当性:在价值层面,其以消除民族隔阂、构建“民族大家庭”为目标;在实践层面,其通过中央主导的区域性自治安排,突破西方传统族裔分界逻辑,强调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现代化理想。研究发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路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其建立过程遵循中央统筹下的协商型治理模式,自治区域划界不以民族人口占比为标准,而是注重资源整合与发展效能。研究结论认为,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本质上是“实质理性”导向的政治设计,既超越了历代王朝边疆治理体制,也区别于苏联式多民族联邦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代治理提供了以“发展共享”为核心的制度范式,这对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合作 正当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边疆民族地区产业升级的新结构经济学分析:以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勇 钱婧 郭少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85,共17页
面临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形势,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亟须探索边疆民族地区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以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为例,使用新结构经济学方法进行潜在比较优势甄别,发现从新疆的自然禀赋结构、要素... 面临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形势,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亟须探索边疆民族地区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以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为例,使用新结构经济学方法进行潜在比较优势甄别,发现从新疆的自然禀赋结构、要素禀赋结构和制度禀赋结构来看,其纺织服装产业在原材料、区位交通、生产要素成本、国家政策、特殊制度等方面具有潜在比较优势。通过分析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梳理发展现状,提出利用制度优势承接产业转移、通过市场开拓应对外部风险等转型升级路径。在此基础上,对边疆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状况及自然、要素、制度禀赋方面的共性特征进行梳理,提出应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特殊属性与发达地区产业转进趋势、基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阶段与差异化特征、考虑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势与制度禀赋优势对边疆民族地区产业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因势利导作用,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结构经济学 产业升级 边疆民族地区 禀赋结构 劳动密集型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体育助力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样态、作用机制与提升路径
4
作者 李雪伟 王晓晨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2,共7页
推进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对地方性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体育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价值。基于典型实践的梳理和社会资本理论的挖掘,研究发现少数民族体育可以通过展演活动、... 推进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对地方性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体育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价值。基于典型实践的梳理和社会资本理论的挖掘,研究发现少数民族体育可以通过展演活动、赛事活动、健身活动、教育传承活动等形式培育不同类别的社会资本,并通过社会资本的网络、信任、规范等核心要素实现对民族地区基层社会公共精神的塑造、社会矛盾的化解、治理资源的整合以及共建共治共享的促进。针对少数民族体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从社会资本培育的维度提出挖掘少数民族体育治理要素、创新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形式、加大少数民族体育资源投入、完善少数民族体育扶持政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体育 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资本 民族地区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基础设施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
5
作者 潘雅茹 单芸菲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21,共13页
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型基础设施为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现代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章基于2010—2023年民族地区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层面分析新型基础设施对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 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型基础设施为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现代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章基于2010—2023年民族地区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层面分析新型基础设施对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新型基础设施显著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且建设阶段的促进效应大于应用阶段。具体而言,在人口密度高、城乡收入差距突出、市场化程度高及创新能力强的地区,该效应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基础设施通过政策层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层面推动转型升级、资本层面提升无形资本积累等途径,协同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存在显著协同效应,二者结合能更有效地赋能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基于此,研究提出增强新型基础设施效能转化、推动多维度机制协同发力、实施差异化区域策略、加快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融合等政策建议,以更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民族地区 经济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区域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伟大创举——纪念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40周年 被引量:5
6
作者 郝时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8,共13页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的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始终不渝坚守的重大政治原则...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的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始终不渝坚守的重大政治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遵循。党和国家对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战略部署,赋予了内蒙古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发挥模范作用新使命。2024年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40周年,“与时俱进做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工作”,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坚持与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法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贫民族地区韧性乡村建设:逻辑、测度与进路 被引量:4
7
作者 商兆奎 谢佳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基于脱贫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所处的战略意境、风险环境和问题情境,以生计韧性、产业韧性、生态韧性、文化韧性、组织韧性五大要素构建韧性乡村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2011—2020年大湘西地区韧性乡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 基于脱贫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所处的战略意境、风险环境和问题情境,以生计韧性、产业韧性、生态韧性、文化韧性、组织韧性五大要素构建韧性乡村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2011—2020年大湘西地区韧性乡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研究发现:样本地区韧性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十三五”时期提升幅度较为显著;各维度韧性贡献力呈不均衡发展趋势且建设水平差异明显,文化韧性、生计韧性和产业韧性是推动韧性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的主要动力源泉;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总体呈现出以“芷江侗族自治县-中方县-溆浦县”一线为分界线且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脱贫民族地区应厚植内生性韧性治理理念,构筑高质量韧性乡村要素体系,完善多元化韧性乡村系统功能,打造一体化韧性乡村空间协同机制,促进韧性乡村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乡村 脱贫民族地区 评价体系 大湘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域下毛泽东对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贡献与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小军 李银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大历史观是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有的理论视野,以大历史观考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历史,毛泽东当之无愧是奠基者、引领者。他领导各民族共同缔造新中国,使各民族“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领导确立民族区... 大历史观是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有的理论视野,以大历史观考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历史,毛泽东当之无愧是奠基者、引领者。他领导各民族共同缔造新中国,使各民族“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领导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明确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等处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根本制度基础和根本原则遵循。以史为鉴,新时代建设更加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做到“三个相统一”,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坚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坚持中华民族历史方位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目标定位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区域自治 大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民国时期茶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添璧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8,共7页
西藏等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恃茶”行为的生成,与茶对身体的保健疗救作用密不可分,这种身体的习惯是唐代以来中原王朝以“茶”羁縻诸番的基础,亦是民间茶马贸易由来已久的重要成因。明清民国时期,一方面,“茶”以其特殊的物质及精神内涵... 西藏等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恃茶”行为的生成,与茶对身体的保健疗救作用密不可分,这种身体的习惯是唐代以来中原王朝以“茶”羁縻诸番的基础,亦是民间茶马贸易由来已久的重要成因。明清民国时期,一方面,“茶”以其特殊的物质及精神内涵被上层阶级塑造成不可或缺之物和代表上流生活的文化意象,引起了民间的追慕和效仿。统治阶级便以茶为契机,较为委婉与和缓地实施其政治与经济上的羁縻意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权力直接席卷而来时带来的激烈冲突,有利于加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的交流与发展;另一方面,普通民众又依据身体及日常生活的需要对茶的使用与传播进行了改造与扩展,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定刚 刘於清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2期108-111,115,共5页
依托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湖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湖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还存在一定困境,商业化趋势过于明显,乡村旅游品牌不突出,旅游从业者素质不高,与其他政策衔接不紧密。需要挖掘地域... 依托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湖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湖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还存在一定困境,商业化趋势过于明显,乡村旅游品牌不突出,旅游从业者素质不高,与其他政策衔接不紧密。需要挖掘地域特色,赋能产业振兴,构建特色品牌,提升旅游效益,加强人员培训,优化服务水平,强化政策衔接,优化制度保障。以此达到乡村旅游驱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的目的,建设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民族地区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内在机理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边棱音管乐器定名习惯探讨
11
作者 石大卫 杨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0,168,共10页
一套逻辑严密、指向明确、标准统一的乐器定名原则对于少数民族乐器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西南少数民族边棱音管乐器的定名习惯,主要可以分为民间习俗定名、专有名词定名、民族语言释义定名三大类。其中,专有名词定名类中又包含语言... 一套逻辑严密、指向明确、标准统一的乐器定名原则对于少数民族乐器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西南少数民族边棱音管乐器的定名习惯,主要可以分为民间习俗定名、专有名词定名、民族语言释义定名三大类。其中,专有名词定名类中又包含语言昵称类、演奏方式类、乐器形制类。总体上看,西南少数民族边棱音管乐器的定名习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作者根据田野实践,总结乐器定名习惯与分类结果,对方言语调与演奏方式对乐器称谓的影响进行阐释,认为西南少数民族边棱音管乐器定名习惯具有随意性较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少数民族音乐 边棱音管乐器 乐器定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平 石武祥 +4 位作者 康敏 冯乐平 农子军 麦浩 李天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2-375,共4页
目的了解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横断面入户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和居民粪便标本;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硫酸锌浮聚法检查寄生虫。结果 1调查了780户家庭1 720例村民。查见人体重点寄生虫卵者1... 目的了解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横断面入户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和居民粪便标本;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硫酸锌浮聚法检查寄生虫。结果 1调查了780户家庭1 720例村民。查见人体重点寄生虫卵者1 284例,总感染率为74.7%。2柳州市三江县、百色市的隆林县和乐业县感染率较高(>70%)。3不同民族人群间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和种类有差异(P<0.05)。4男性鞭虫和华枝睾吸虫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女性钩虫和蛔虫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5寄生虫虫种在各年龄组间的分布不一致(P<0.05)。结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的情况较十年前有明显改善,但是仍然处于高水平,是该地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重点寄生虫 农村 少数民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新的一个亮点——“民族自治市” 被引量:18
13
作者 金炳镐 田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54,共13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必须坚持、完善、发展、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设置"民族自治市"不是否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 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必须坚持、完善、发展、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设置"民族自治市"不是否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是为了更好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国家应该通过设置"民族自治市"来鼓励少数民族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以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自治市” 城市化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关系 被引量:74
14
作者 曹能秀 王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7-141,共5页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传承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民族文化传承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知识与技能、影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以及对...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传承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民族文化传承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知识与技能、影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以及对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制约;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民族文化的心理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的保存、积淀和选择以及对民族文化传承质量和水平的制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产物,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动因;民族文化传承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又服务于教育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地区 民族文化传承 教育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效应分析--以内蒙古阿拉善移民为例 被引量:19
15
作者 焦克源 王瑞娟 苏利那 《西北人口》 CSSCI 2008年第5期64-68,共5页
以生态经济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理论思辩和质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效应问题。通过对阿拉善孪井滩的实证研究表明,阿拉善移民取得了保护生态、反贫困、促进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良性效应,同时,也产生了... 以生态经济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理论思辩和质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效应问题。通过对阿拉善孪井滩的实证研究表明,阿拉善移民取得了保护生态、反贫困、促进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良性效应,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效应,包括生态退化、社会文明危机等。本文的研究对正在广泛的民族地区进行的生态移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移民 效应 阿拉善 孪井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益视角的“新农保”政策过程分析——以民族地区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麻学锋 郭文娟 马红鸽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8,共7页
基于公共政策的利益视角,以民族地区为例,分析了"新农保"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居民家庭、集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等多维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并进一步探讨"新农保"政策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的利益运动过程... 基于公共政策的利益视角,以民族地区为例,分析了"新农保"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居民家庭、集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等多维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并进一步探讨"新农保"政策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的利益运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公共管理工具,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下应对"新农保"政策的适应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保 利益 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民族地区医疗急救体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瑞华 王剑平 +3 位作者 黄晓林 杨升智 覃玲 刘莉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1-363,375,共4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医疗急救体系现状。方法: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调查至2008年底四川省60个民族及民族待遇县医疗急救机构的资源配置、能力建设与工作开展情况。结果:收回数据的52个民族及民族待遇县共有急救机构47... 目的: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医疗急救体系现状。方法: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调查至2008年底四川省60个民族及民族待遇县医疗急救机构的资源配置、能力建设与工作开展情况。结果:收回数据的52个民族及民族待遇县共有急救机构47个,民族地区医疗急救体系整体薄弱,机构覆盖不全,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基本设备不齐全,服务能力偏低。建议: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州级中心,补足站点,强化设备,优化布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成三级紧急医疗救援网络体系,建立各系统间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族地区 医疗急救 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怒江州儿童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永超 王芳 +4 位作者 曹彬 刘晓曦 徐晓超 张波 丁雪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2014年第2期57-64,共8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怒江州儿童健康现状及危害儿童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佝偻病患病率、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作为关键指标计算所需7岁以下儿童样本量,使用四阶段抽样方法进行抽样。通过问卷调查、个人深入访谈和焦点组讨论等方法收集... 目的:了解云南省怒江州儿童健康现状及危害儿童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佝偻病患病率、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作为关键指标计算所需7岁以下儿童样本量,使用四阶段抽样方法进行抽样。通过问卷调查、个人深入访谈和焦点组讨论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利用SAS9.2和Nvivo 8.0软件,并采用卡方检验和质性分析法对定量与定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怒江州婴儿死亡率为13.14‰,分别是全国和云南省的1.1倍和1.15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35‰,分别是全国和云南省的1.05倍和1.13倍,是世界发达国家的2.19倍;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2.3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4倍;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1.41%。而抽样调查显示,佝偻病、生长迟缓及低体重等营养性疾病患病率分别为36.13%、25.81%和20.98%,营养性疾病较为严重。结论:怒江州儿童健康问题较为严重,营养性疾病尤为突出,政策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风俗习惯、地理条件、卫生服务能力、儿童家长/看护人知识文化水平等因素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建议: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发展地方经济,逐步改善影响儿童健康的社会和政策环境;加强机构、人员能力建设,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增强保健意识,改善健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少数民族 儿童健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民族地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军 杨幼平 +2 位作者 颜丙约 徐保华 陈珊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精神卫生防治机构的资源配置、能力建设与工作开展情况,为推进该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结果:各级政府对民族地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投入不足,且存在机构布局不合理,服... 目的: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精神卫生防治机构的资源配置、能力建设与工作开展情况,为推进该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结果:各级政府对民族地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投入不足,且存在机构布局不合理,服务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建议应强化政府领导职责,构建精神卫生防治三级网络,加强房屋设施及基本设备建设,提高对重性精神疾病的防治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精神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理论创新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9-170,共12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被确定为国家发展目标,这是国家发展目标表述的重大变革,在对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产生牵引性影响的同时,也对民族关系的调整形成新的期待。作为国家治理重要部分的民族问题治理必须与之相适应,其中的民族理论则必须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被确定为国家发展目标,这是国家发展目标表述的重大变革,在对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产生牵引性影响的同时,也对民族关系的调整形成新的期待。作为国家治理重要部分的民族问题治理必须与之相适应,其中的民族理论则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创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如何看待国内各个民族,如何看待各民族间关系这样的基本问题,以及民族区域自治这一重大问题,要根据中华民族复兴的期待,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进行新的理论阐释或赋予其新的内涵,进而推进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民族问题 民族理论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