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沥滤液的污染与可处理特性 被引量:27
1
作者 何品晶 冯军会 +1 位作者 瞿贤 邵立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89,共4页
通过对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沥滤液历时6个月的常规污染物监测,分析了沥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分子量分级和重金属在不同分子量DOM中的分布,以探讨沥滤液的污染与可处理特性.结果表明:沥滤液有机污染程度高.沥滤液中有机物以非溶解性(... 通过对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沥滤液历时6个月的常规污染物监测,分析了沥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分子量分级和重金属在不同分子量DOM中的分布,以探讨沥滤液的污染与可处理特性.结果表明:沥滤液有机污染程度高.沥滤液中有机物以非溶解性(约占有机物总量的23%)和分子量<4 ku的DOM(超过DOM总量的88%)为主,低碳有机酸和醇的总量占沥滤液中DOM(分子量<4 ku)的50%.沥滤液中重金属含量高,在DOM各分子量分级中,重金属主要与分子量<4 ku的DOM相关,尤其是Zn和Ni的分布占90%以上,并且重金属(除As和Hg外)的分布与有机物的分布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根据沥滤液的性质,宜采用混凝或厌氧-好氧生物方法对其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厂 贮坑沥滤液 溶解性有机物 重金属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堆酵过程水分去除及焚烧污染衍生潜力 被引量:4
2
作者 何品晶 郁醇 +1 位作者 张春燕 王珂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73-1176,共4页
通过不同负载压力(分别为不加载和加载3.20,8.00,12.7 kPa)的堆酵(3 d)实验,研究了负载压力对堆酵水分去除和处理产物污染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压力对水分去除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超过最优值(本实验中为8.00 kPa)后,水分去除率... 通过不同负载压力(分别为不加载和加载3.20,8.00,12.7 kPa)的堆酵(3 d)实验,研究了负载压力对堆酵水分去除和处理产物污染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压力对水分去除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超过最优值(本实验中为8.00 kPa)后,水分去除率反而降低;一次堆酵的水分去除主要集中在最初的36 h.堆酵产物的可燃Cl,S和重金属等焚烧污染因子的含量增加,其增加率与水分去除率呈正相关;但是,入炉污染物总量和单位低位热值的污染因子含量降低,整体而言,大幅降低了生活垃圾焚烧衍生污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烧贮坑 水分沥滤去除 低位热值 二次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沥滤液的负压蒸发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康瑾 何品晶 邵立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114,共4页
采用负压蒸发法处理上海市某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贮坑沥滤液,实验研究了沥滤液蒸发过程中冷凝液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沥滤液中含有高质量浓度的挥发性污染物,低碳醇和碳原子数不大于7的挥发性有机酸(VFA)约占... 采用负压蒸发法处理上海市某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贮坑沥滤液,实验研究了沥滤液蒸发过程中冷凝液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沥滤液中含有高质量浓度的挥发性污染物,低碳醇和碳原子数不大于7的挥发性有机酸(VFA)约占沥滤液中有机碳质量浓度的50%;沥滤液直接蒸发可将原液转化为原液量的84%,不含氨氮,有机物质量浓度为原液的21%,且90%以上为VFA及低碳醇的冷凝液,以及有机物质量浓度浓缩了4.4倍,适于焚烧处理的浓缩液;通过蒸发处理,沥滤液的处理难度大大降低,蒸发用能可取自焚烧热能回收后的低温位热能,降低了蒸发处理的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厂 贮坑沥滤液 负压蒸发 汽液平衡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