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能吸附器中强化热传导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朱冬生 汪立军 +2 位作者 康新宇 谭盈科 王盛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6-190,共5页
针对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循环过程中,吸附剂热传导性能低的特点,研究采用高分子复合强化吸附剂提高其传热性能。发现少量导热高分子材料在吸附剂颗粒表面形成均匀连续的导热网,可使吸附剂的有效导热系数提高2—4倍,且吸附性能变化不大。
关键词 太阳能 吸附制冷 吸附剂 强化热传导 制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圆孔翅片管的传热与流阻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厚华 罗庆 +1 位作者 苏华 范亚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29,共5页
针对制冷换热器积霜工况下运行的特点,设计了大直径圆孔翅片,经对比性试验研究、优化试验研究,获得了两种最优片型。优化片换热性能远优于平片,阻力增加不大,节省金属材料,具有开发价值。本文还利用有限元法对优化片的翅片效率进行了数... 针对制冷换热器积霜工况下运行的特点,设计了大直径圆孔翅片,经对比性试验研究、优化试验研究,获得了两种最优片型。优化片换热性能远优于平片,阻力增加不大,节省金属材料,具有开发价值。本文还利用有限元法对优化片的翅片效率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圆孔翅片管 传热性能 流阻性能 制冷换热器 积霜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式制冷中吸附剂传热传质的强化 被引量:9
3
作者 方利国 汪立军 +1 位作者 朱冬生 谭盈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22,共6页
对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剂的两种关键性能有效吸附量及导热系数进行了实验及理论研究。测量了几种吸附剂的上述性能并进行了数据拟合,分析了吸附剂吸附性能及导热系数对吸附制冷系统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以吸附制冷最佳经济效率为目标函... 对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剂的两种关键性能有效吸附量及导热系数进行了实验及理论研究。测量了几种吸附剂的上述性能并进行了数据拟合,分析了吸附剂吸附性能及导热系数对吸附制冷系统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以吸附制冷最佳经济效率为目标函数的吸附剂性能强化手段,并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制冷 吸附式制冷 传热 传质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式制冷空调机组壳管式换热器的传热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正国 石国权 +2 位作者 徐涛 高学农 汪双凤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48,共6页
冷凝器和蒸发器是压缩式制冷空调机组中的重要设备,其传热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机组的效率和成本。采用强化传热技术是提高冷凝器与蒸发器传热性能的关键。对于管外冷凝传热强化,在Turbo-C管的基础上,将翅片从翅顶到翅根完全割裂,形成断... 冷凝器和蒸发器是压缩式制冷空调机组中的重要设备,其传热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机组的效率和成本。采用强化传热技术是提高冷凝器与蒸发器传热性能的关键。对于管外冷凝传热强化,在Turbo-C管的基础上,将翅片从翅顶到翅根完全割裂,形成断裂的三维翅片管,以减少表面张力作用下冷凝液在传热管表面粘滞特性对传热的影响。采用螺旋隔板替代冷凝器和干式蒸发器的弓型隔板,能改善壳程流体的流动与传热性能;针对降膜蒸发器的降膜蒸发区与满液蒸发区的不同特点,应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强化管,以提高蒸发器传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强化传热 冷凝器 蒸发器 制冷空调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吸附式制冷中强化吸附剂导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志强 吴锋 +2 位作者 谭志红 陈实 王国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61-63,共3页
通过添加膨胀石墨并固结成型使吸附剂及复合吸附剂的导热系数有了较大提高,并测定了几种吸附剂的导热系数,分析了膨胀石墨所具有的特性是使其成为合适的添加剂的原因。
关键词 吸附制冷 强化传热 膨胀石墨 复合吸附剂 沸石分子筛 导热性能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417A和R22在光管和强化管外的凝结换热特性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定才 赵安利 +2 位作者 田松娜 范晓伟 杜佳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7-592,共6页
对氟利昂R417A与R22在水平单管外的凝结换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工况温度40℃,试验管为光管和两根双侧强化管(其中C32为肋密度50fpi二维强化管,C36为相同肋密度三维强化管)。目的是获得R417A在光管、二维、三维强化管外的凝结换... 对氟利昂R417A与R22在水平单管外的凝结换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工况温度40℃,试验管为光管和两根双侧强化管(其中C32为肋密度50fpi二维强化管,C36为相同肋密度三维强化管)。目的是获得R417A在光管、二维、三维强化管外的凝结换热特性,进而研究R417A替代R22的可行性。通过Wilson热阻分离试验获得管内对流换热系数,进而从总传热热阻中分离出管外凝结换热热阻。结果显示,光管管外R22凝结Nusselt理论值与实验值偏差在±5%以内。R417A在光管外凝结换热系数约为R22的65%,而在C32、C36管外凝结换热系数分别占R22的50.8%~60.0%,31.7%~42.7%。R22在三维强化管C36外凝结换热系数是相同肋密度下二维强化管C32的1.27~1.44倍,而R417A在C32管外凝结换热系数略高于C36管,表明三维强化表面未必能进一步强化非共沸工质R417A的凝结换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管 非共沸工质 R417A 凝结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折流杆换热器在合成氨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学生 王如竹 +1 位作者 董其伍 刘敏珊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3年第4期9-12,共4页
本文简要叙述了折流杆换热器的研究进展 ,并针对合成氨中换热设备的特点对现行的折流杆换热器内部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 ,分析了其强化传热机理。介绍了这种新型换热器在合成氨变换工段和冰机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及所起的节能降耗作用。
关键词 改进型 折流杆换热器 合成氨 应用 变换工段 冰机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23水平强化单管外池沸腾换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文毅 李妩 陶文铨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4,共5页
对替代工质R123在光管、机加工多孔表面强化管水平单管外池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沸腾温度分别为5℃、8℃和10℃时,光管外沸腾换热系数的实验数值较Cooper公式的预测值最大偏低10%;同时得到了强化管外沸腾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沸腾... 对替代工质R123在光管、机加工多孔表面强化管水平单管外池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沸腾温度分别为5℃、8℃和10℃时,光管外沸腾换热系数的实验数值较Cooper公式的预测值最大偏低10%;同时得到了强化管外沸腾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沸腾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强化管的强化效果,强化管的强化倍率在4.56~4.18之间.对R11也进行了同样实验,并把二者沸腾换热特性进行比较,强化管外R123比R11沸腾换热系数要低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强化传热 实验研究 池沸腾 替代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弦月形通道在太阳能空调系统中的强化传热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强 张小艳 +1 位作者 吴裕远 郑宏飞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2,共5页
研究表明 ,弦月形通道的特殊结构可以有效促进Li-Br溶液的沸腾 ,降低溶液过热度 ,强化传热、传质过程 ,相同工况下的换热量是环形通道的 2~ 3倍 ,使太阳能小型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在 70~ 80℃加热水温度下就可以正常运行。弦月形通... 研究表明 ,弦月形通道的特殊结构可以有效促进Li-Br溶液的沸腾 ,降低溶液过热度 ,强化传热、传质过程 ,相同工况下的换热量是环形通道的 2~ 3倍 ,使太阳能小型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在 70~ 80℃加热水温度下就可以正常运行。弦月形通道偏心特性尺寸S对通道内Li-Br溶液的流动与换热影响很大 ,实验结果表明 :di=19mm和d0 =32mm的铜管构成的弦月形通道的提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月形通道 太阳能空调系统 强化传热 无泵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410A/润滑油混合物在5mm水平强化管内的流动冷凝换热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凡 丁国良 +4 位作者 黄翔超 朱禹 胡海涛 邓斌 高屹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37-1440,共4页
探讨了不同质流密度、测试段入口干度及润滑油的质量分数等制冷工况下,R410A/润滑油混合物在5mm水平内螺纹强化管内的流动冷凝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质流密度条件下,R410A/润滑油混合物的换热系数随干度的增加先增大,当干度... 探讨了不同质流密度、测试段入口干度及润滑油的质量分数等制冷工况下,R410A/润滑油混合物在5mm水平内螺纹强化管内的流动冷凝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质流密度条件下,R410A/润滑油混合物的换热系数随干度的增加先增大,当干度为0.7左右时,换热系数达到最大值,当干度大于0.7时,换热系数随干度的增加反而下降;在润滑油的质量分数为3%和5%条件下,油的存在恶化了换热特性,使其换热系数降低了9.39/6~36.5%.基于混合物换热特性,建立了适用于R410A/润滑油混合物在强化管内流动冷凝的换热关联式,其预测值与92%的试验数据误差在±20%以内,平均误差为6.7%,最大误差为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410A制冷剂 润滑油 强化管 冷凝 换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制冷剂沸腾传热模型及经验方程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学农 杨少华 +1 位作者 王世平 邓颂九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4-58,共5页
混合工质的传热系数非常低,采用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可以大大提高其沸腾传热系数.本文建立了混合制冷工质在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外沸腾传热过程的模型,并推导了其沸腾传热膜系数的经验关联方程,在实验范围内,该经验方程与实验数据的... 混合工质的传热系数非常低,采用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可以大大提高其沸腾传热系数.本文建立了混合制冷工质在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外沸腾传热过程的模型,并推导了其沸腾传热膜系数的经验关联方程,在实验范围内,该经验方程与实验数据的最大偏差不超过13.8%,平均偏差小于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和制冷剂 池核沸腾 沸腾传热 传热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冷却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评价 被引量:69
12
作者 李腾 刘静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32,共11页
芯片集成度的提高 ,要受到因电子元器件发热而引起的热障所限制。近年来 ,随着微 纳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更使得对高性能冷却技术的需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层面。对此的全力追求 ,促成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新型冷却方法的建立。在讨论电子... 芯片集成度的提高 ,要受到因电子元器件发热而引起的热障所限制。近年来 ,随着微 纳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更使得对高性能冷却技术的需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层面。对此的全力追求 ,促成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新型冷却方法的建立。在讨论电子元器件产热机制的基础上 ,对新近涌现出的若干典型芯片冷却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讨论了其优缺点及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芯片冷却技术 芯片封装 强化换热 气冷 液冷 固体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410A、R404A、R407C在水平强化换热管外的凝结换热 被引量:7
13
作者 欧阳新萍 舒涛 刘冰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1-486,共6页
研究了R410A、R404A、R407C在水平强化管外的凝结换热,并进行了换热性能的对比。实验管为常用的管内螺纹、管外斜翅的三维低肋管。应用威尔逊图解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并给出Dittus-Boelter形式的强化管管内对流... 研究了R410A、R404A、R407C在水平强化管外的凝结换热,并进行了换热性能的对比。实验管为常用的管内螺纹、管外斜翅的三维低肋管。应用威尔逊图解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并给出Dittus-Boelter形式的强化管管内对流换热关联式,再根据热阻分离的方法得到管外凝结换热系数。结果表明,在相同换热参数下,凝结换热系数大小依次为R410A、R404A、R407C。3种制冷工质应用于该强化换热管的换热增强倍率分别在9.53~14.07、6.81~11.48和3.23~5.28的范围。而R410A、R404A和R407C在强化管内的强化倍率分别为1.77、1.73和1.76,三者相差不大。R410A管外凝结换热系数随着壁面过冷度的增大而减小,与单一制冷工质这一冷凝特性相同;而R404A和R407C与R410A不同,随着壁面过冷度的增大,管外凝结换热系数增大,这主要是非共沸制冷工质管外凝结过程存在的气膜热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换热 强化换热 混合制冷剂 强化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质 R134a 在水平强化管外的池沸腾换热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芳明 李沛文 +1 位作者 李妩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0-63,共4页
对新型替代工质R134a在水平强化管外的核态池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查明了热流密度、蒸发压力和沸腾换热系数的关系,拟合了适合于本强化管的沸腾换热系数计算式.并对R22和R134a在强化管外池沸腾换热的特性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替代工质 沸腾换热 换热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振动强化吸收式制冷传热传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申江 邹国文 +3 位作者 王建民 Josephine Lau 申子奇 孙欢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52,共7页
本文对机械振动强化吸收式制冷传热传质进行实验研究。搭建了一套综合的性能研究实验台,在吸收式制冷机的底部安装了一个电动振动机,使机组在垂直方向上产生振动,分别对振动频率和振幅两个因素对机组性能强化的效果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 本文对机械振动强化吸收式制冷传热传质进行实验研究。搭建了一套综合的性能研究实验台,在吸收式制冷机的底部安装了一个电动振动机,使机组在垂直方向上产生振动,分别对振动频率和振幅两个因素对机组性能强化的效果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振幅相同时,振动频率对强化效果的影响较大;而在最佳喷淋量下,频率相同时,振幅太大或太小,振动的强化效果都会下降。且在实验范围内,得到最佳强化效果的频率段为20~30 Hz,此时传热的强化效果可达到8%~20%,传质的强化效果可达到10%~25%,制冷量可提高1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振动 传热传质 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空调器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邬志敏 李瑛 +1 位作者 李征涛 王传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43,共3页
在空调器制冷系统中加入极少量的一种添加剂后 ,增强了蒸发器和冷凝器氟利昂侧传热。试验表明 ,对于KFR - 32GW /A分体空调器 ,加入适量添加剂后制冷量、制热量得到提高 ,而功耗反而降低 ,能效比系数明显上升。
关键词 分体空调器 能效比 制冷系统 氟利昂 制热量 蒸发器 冷凝器 高空 试验研究 制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417A在水平双侧强化管外沸腾换热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定才 田松娜 +3 位作者 冀文涛 赵安利 范晓伟 陶文铨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对3根双侧强化管在饱和温度为8℃工况下进行了水平管外R417A沸腾换热特性研究.采用Wilson热阻分离法得到管外沸腾表面传热系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热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管内轧制出0.32~0.34 mm的螺旋槽道,可以使管内对流传热系数提... 对3根双侧强化管在饱和温度为8℃工况下进行了水平管外R417A沸腾换热特性研究.采用Wilson热阻分离法得到管外沸腾表面传热系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热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管内轧制出0.32~0.34 mm的螺旋槽道,可以使管内对流传热系数提高到光管Gnielinski公式计算值的2.524~ 2.658倍.相同管型的强化换热表面,其沸腾传热系数随壁面温差变化的趋势相似,肋密度42fpi的E30管沸腾传热系数比50fpi的E32管大4.5%,表明沸腾传热系数的大小及变化趋势与肋密度(孔隙直径)及管型密切相关.双侧强化管外R417A沸腾换热,管外热阻约占总热阻的70%,管外仍需进一步强化,才能明显提高总体传热性能.R417A在强化管外沸腾传热系数仅为近似条件下其主要组分R134a的三分之一,表明混合工质沸腾换热与纯工质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强化管 R417A 沸腾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磁制冷机乙醇水溶液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巫江虹 李程 +2 位作者 肖飞 王惜慧 唐永柏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92-895,共4页
以旋转式磁制冷样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乙醇水溶液与水在主动式回热器(AMR)的传热特性;探讨不同物理性质的换热流体组成的室温磁制冷机的蓄热机理;分析工质盘转速、换热流体流量、温跨等参数对工质盘温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乙... 以旋转式磁制冷样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乙醇水溶液与水在主动式回热器(AMR)的传热特性;探讨不同物理性质的换热流体组成的室温磁制冷机的蓄热机理;分析工质盘转速、换热流体流量、温跨等参数对工质盘温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乙醇水溶液取代水作为工质盘的换热流体,有利于增大多孔介质的渗透率,使工质盘温度降低,系统的冷端获得较大的温度梯度,系统制冷功率提高6%左右。50%浓度的乙醇水溶液比10%浓度的乙醇水溶液,系统制冷量可以高出20W,冷端温降高出0.3 K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室温磁制冷 换热效率 强化传热 乙醇水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吸附制冷吸附床数值分析及强化传热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定标 向飒 +1 位作者 程东娜 周俊杰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3-68,45,共7页
建立了固体吸附制冷吸附床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数值分析得到床层温度分布及其各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吸附剂的物性参数、换热流体流速、温度和床层初始温度参数变化对床层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的物性参数对... 建立了固体吸附制冷吸附床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数值分析得到床层温度分布及其各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吸附剂的物性参数、换热流体流速、温度和床层初始温度参数变化对床层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的物性参数对床层温度分布影响显著;换热流体流速、温度和床层初始温度对床层温度影响不大,但影响换热效率和传热速率。在径向上床层温度存在着较大的温度梯度,但在轴向上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在吸附剂的物性参数中,导热系数影响最大,其次是密度和比热容。因此为了提高传热效率,应增大吸附剂的导热系数,选取具有较小密度和比热容的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制冷 吸附床 数值分析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34a在水平强化管外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光辉 张定才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5-28,共4页
对氟利昂R134a在水平单管外的凝结换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管为光管和三根强化管,采用热阻分离法得到蒸气侧凝结换热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光管管外Nusselt理论值与实验数据偏差小于10%。强化管No.1-3的传热性能均好于光管,当Re=40000... 对氟利昂R134a在水平单管外的凝结换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管为光管和三根强化管,采用热阻分离法得到蒸气侧凝结换热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光管管外Nusselt理论值与实验数据偏差小于10%。强化管No.1-3的传热性能均好于光管,当Re=40000时,No.1-4管的总传热系数分别为:5295,5818,5904,1502W/m2.K。在相同热流密度条件下,No.1-3管的管外换热系数分别是光管的7.0-8.8倍,9.0-10.8倍,9.9-12.0倍。管外强化后,管内外的换热系数已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凝结换热 R134A 强化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