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电解-Fenton法处理垃圾膜浓缩液试验
1
作者 王潇潇 钟溢健 +3 位作者 李金城 陆祖贤 罗雪静 朱红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共8页
为了提高膜浓缩液处理效果,采用三维电解-Fenton法研究了电解时间、电压、pH、极板间距、亚铁投加量对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在电解时间为120 min、电压为14 V、pH=3、亚铁投加量为0.9 ... 为了提高膜浓缩液处理效果,采用三维电解-Fenton法研究了电解时间、电压、pH、极板间距、亚铁投加量对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在电解时间为120 min、电压为14 V、pH=3、亚铁投加量为0.9 mmol/L、极板间距为10 cm的试验条件下,TOC的去除率达59.71%、UV_(254)的去除率达90.46%。通过对膜浓缩液的三维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发现,腐殖酸、富里酸等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经三维电解-Fenton法处理后转化成为小分子,使膜浓缩液可生化性得到改善,说明三维电解-Fenton法对膜浓缩液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解-Fenton 垃圾渗滤液 膜浓缩液 难降解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碳微电解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2
作者 杨宇航 李刚 +1 位作者 张玮钰 李博伦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0期199-204,共6页
针对当前垃圾渗滤液普遍存在的有污染物浓度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多且难降解问题,采用铁碳微电解法对该废水进行处理,以垃圾渗滤液中COD的去除率为指标,考察初始pH值、反应时间和铁碳投加量3个主要因素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针对当前垃圾渗滤液普遍存在的有污染物浓度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多且难降解问题,采用铁碳微电解法对该废水进行处理,以垃圾渗滤液中COD的去除率为指标,考察初始pH值、反应时间和铁碳投加量3个主要因素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比较为:初始pH值>反应时间>铁碳投加量。当初始pH=3,反应时间120 min,铁碳投加量66 g/L时,垃圾渗滤液中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3.5%。因此,铁碳微电解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为该工艺在垃圾渗滤液治理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微电解 垃圾渗滤液 难降解有机物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炭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 被引量:3
3
作者 崔延瑞 苏现伐 +4 位作者 蔡稳稳 李慧 王曼曼 孙剑辉 崔凤灵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89,共5页
对比SBR和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处理垃圾渗滤液效果,COD去除率分别稳定在10%和25%左右,表明BAC可以去除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原位测定SBR和BAC反应器1个运行周期生物降解有机物二氧化碳(CO2)产生量分别为109和306mg... 对比SBR和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处理垃圾渗滤液效果,COD去除率分别稳定在10%和25%左右,表明BAC可以去除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原位测定SBR和BAC反应器1个运行周期生物降解有机物二氧化碳(CO2)产生量分别为109和306mg,BAC比SBR生物分解有机物量多,表明BAC可以生物分解部分难降解有机物.采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新活性炭,生物再生活性炭和吸附饱和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1/n值分别为2.56,2.94和19.05,表明新活性炭吸附能力最强,生物再生活性炭次之,吸附饱和活性炭最差,生物再生使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得到较好的恢复,证明了生物再生现象的存在.进一步分析认为吸附延长了有机物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生物分解量.生物再生是BAC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 难降解有机物 垃圾渗滤液 生物再生 CO2产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垃圾渗滤液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处理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马涛 赵琛 +2 位作者 张列宇 席北斗 黄亮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介绍了中晚期垃圾渗滤液的生物处理技术现状,归纳了各种生物处理方法的技术特点及其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效果。分析了目前常用的生物及物化处理技术成本。认为中晚期垃圾渗滤液中含有的有机物大都难于生物降解,仅采用生物法处理效果有限... 介绍了中晚期垃圾渗滤液的生物处理技术现状,归纳了各种生物处理方法的技术特点及其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效果。分析了目前常用的生物及物化处理技术成本。认为中晚期垃圾渗滤液中含有的有机物大都难于生物降解,仅采用生物法处理效果有限,而与高级氧化等物化法联用虽然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但会大幅增加处理成本。认为应充分发挥生物法的技术优势,筛选可利用或促进利用难降解有机物的高效微生物,提高中晚期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针对中晚期垃圾渗滤液氨氮含量高的特点,也可与反硝化等脱氮工艺相结合,实现同步、深度脱氮、除碳,期望未来扩展生物处理技术及工艺的应用领域,降低中晚期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难降解有机物 生物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与氮同步脱除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琛 席北斗 +2 位作者 马涛 张列宇 黄亮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64-273,共10页
通过UASB模拟系统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对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及氮同步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了UASB模拟系统利用垃圾渗滤液中腐殖质类物质为碳源,对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及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H为7.9~8.4,ORP在-200^-100和-300^-... 通过UASB模拟系统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对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及氮同步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了UASB模拟系统利用垃圾渗滤液中腐殖质类物质为碳源,对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及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H为7.9~8.4,ORP在-200^-100和-300^-200 mV范围内COD去除率分别为92.05%和95.08%,总氮去除率分别为62.03%和66.73%。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渗滤液中腐殖质类物质荧光强度呈降低趋势,表明垃圾渗滤液中的反硝化菌可利用部分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进行反硝化。COD与总氮去除的最佳ORP范围为-300^-100 mV,实现了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与氮的同步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降解有机物 垃圾渗滤液 氧化还原电位 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共代谢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姚磊 马涛 +3 位作者 张列宇 席北斗 赵琛 李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34,共5页
选取葡萄糖、淀粉和草酸作为共代谢基质,采用厌氧培养方式进行一系列静态批次实验,研究不同共代谢基质和不同投加量对晚期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淀粉和草酸对晚期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均有... 选取葡萄糖、淀粉和草酸作为共代谢基质,采用厌氧培养方式进行一系列静态批次实验,研究不同共代谢基质和不同投加量对晚期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淀粉和草酸对晚期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均有促进作用。草酸、葡萄糖和淀粉最佳的投加量分别为50、10和10 mg/L,最佳的投加量下难降解COD去除率分别为43.00%、37.80%和32.60%。不同基质条件下的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最佳的投加量下反应速率顺序为:K草酸>K葡萄糖>K淀粉>K空白。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添加共代谢基质促进了类富里酸的降解,而对类胡敏酸的降解没有显著效果,出水中腐殖质的腐殖化程升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经厌氧共代谢作用后,晚期垃圾渗滤液中酰胺、苯环相关的官能团减少,而与有机羧酸类相关的官能团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代谢 晚期垃圾渗滤液 难降解有机物 富里酸 胡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硝化-共代谢组合工艺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中试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姚磊 李伟 +3 位作者 李曹乐 马涛 赵琛 张列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9-93,99,共6页
采用短程硝化和共代谢组合工艺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和高浓度氨氮,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对降解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草酸基质使COD去除率提高了9.29%,促进了晚期垃圾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控制溶... 采用短程硝化和共代谢组合工艺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和高浓度氨氮,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对降解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草酸基质使COD去除率提高了9.29%,促进了晚期垃圾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控制溶解氧在1.5~5.0 mg/L时能很好地实现并维持短程硝化。紫外吸收光谱表明:经短程硝化-共代谢组合工艺处理后晚期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芳香性逐渐减小,芳香环上的羧基、羟基、羰基等取代基转化为脂肪族官能团。三维荧光光谱表明:短程硝化-共代谢组合工艺能够去除晚期垃圾渗滤液中的类色氨酸、类酪氨酸等易降解组分,也能够去除类富里酸难降解组分,处理后的出水更难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共代谢 晚期垃圾渗滤液 难降解有机物 类富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ZVI强化UV/PDS体系去除垃圾渗滤液的效能与机理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川 谭刚 +1 位作者 刘海鲨 牟亮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9-198,共10页
为探究纳米零价铁(nZVI)对紫外(UV)活化过硫酸盐(PDS)体系去除垃圾渗滤液膜生物反应器(MBR)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影响,该文通过分析常规水质指标和光谱指标变化,研究了MBR中难降解有机物在不同体系(UV、PDS、UV/PDS和nZVI/UV/PDS)中的... 为探究纳米零价铁(nZVI)对紫外(UV)活化过硫酸盐(PDS)体系去除垃圾渗滤液膜生物反应器(MBR)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影响,该文通过分析常规水质指标和光谱指标变化,研究了MBR中难降解有机物在不同体系(UV、PDS、UV/PDS和nZVI/UV/PDS)中的去除规律;此外,通过XRD、SEM、EDS和XPS分析,揭示了nZVI反应前后的物相变化和活化机理。结果表明,UV/PDS体系对MBR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有一定去除效果,增加PDS投量可提高UV/PDS体系对MBR出水的处理效率,并降低MBR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腐质化程度。nZVI/UV/PDS体系对MBR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相比UV/PDS体系有大幅提升。在nZVI投量为40 mmol/L、UV功率为14 W、PDS投量为40 mmol/L、反应时间为10 min时,nZVI/UV/PDS体系对MBR出水的UV_(254)去除率和去除速率常数分别为51.52%和0.0724 min^(-1),相比具有相同反应条件的UV/PDS体系提升了32.80%和0.0590 min^(-1)。nZVI/UV/PDS体系去除垃圾渗滤液MBR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机理可归结为均相、非均相类芬顿反应和铁基胶体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吸附沉淀作用。研究结果可为MBR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过硫酸盐 紫外 纳米零价铁 难降解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