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ed-illumination reflectance imaging for the evaluation of microorganism contamination in pork:effects of spectral and imaging features on its prediction performance
1
作者 Binjing Zhou Xiaohua Liu +6 位作者 Yan Ge Kang Tu Jing Peng Juan Francisco García-Martín Jie Wu Weijie Lan Leiqing Pan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2025年第2期683-691,共9页
Structured-illumination reflectance imaging(SIRI)provides a new means for food quality detection.This original work investigated the capability of(SIRI)technique coupled with multivariate chemometrics to evaluate the ... Structured-illumination reflectance imaging(SIRI)provides a new means for food quality detection.This original work investigated the capability of(SIRI)technique coupled with multivariate chemometrics to evaluate the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in pork inoculated with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and 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 during storag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The prediction performances based on different spectrum and the textural features of direct component and amplitude component images demodulated from the SIRI pattern,as well as their data fusion were comprehensively compared.Based on the full wavelength spectrum(420-700 nm)of amplitude component images,the 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 coupled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 provided the best predictions of the number of P.fluorescens and B.thermosphacta in pork,with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s of prediction(R_(p)^(2))values of 0.870 and 0.906,respectively.Besides,the prediction models based on the amplitude component or direct component image textural features and the data fusion models using spectrum and textural features from direct component and amplitude component images can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prediction accuracy.Consequently,SIRI can be further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technique for the rapid evaluation of microbial contaminations in pork m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 PORK Structured-illumination reflectance imaging Data fu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acoustic reflection imaging logging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method 被引量:1
2
作者 LI Ning LIU Peng +5 位作者 WU Hongliang LI Yusheng ZHANG Wenhao WANG Kewen FENG Zhou WANG H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4期839-851,共13页
Acoustic reflection imaging logging technology can detect and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of reflection anomalies,such as fractures,caves and faults,within a range of tens of meters from the wellbore,greatly expanding th... Acoustic reflection imaging logging technology can detect and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of reflection anomalies,such as fractures,caves and faults,within a range of tens of meters from the wellbore,greatly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well logging technology.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technology and focuses on introducing key methods,software,and on-site applications of acoustic reflection imaging logging technology.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major challenges faced by existing technologies,an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ractical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of oilfields,the further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acoustic reflection imaging logging are proposed.Following the current approach that utilizes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s,derived from the computation of acoustic slowness and density,to perform seismic inversion constrained by well logging,the next frontier is to directly establish the forward and inver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ownhole measured reflection waves and the surface seismic reflection waves.It is essential to advance research in imaging of fractures within shale reservoirs,the assessment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effectiveness,the study of geosteering while drilling,and the innovation in instruments of acoustic reflection imaging logg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ustic reflection imaging monopole P-waves dipole S-waves horizontal well acoustic reflection imaging 3D imaging well logging-seismic integration CIFLog softwa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flective ghost imaging free from vibrating detectors
3
作者 李恒星 白艳锋 +4 位作者 施晓辉 南苏琴 屈利杰 沈倩 傅喜泉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232-236,共5页
The vibr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imaging quality of conventional remote sensing imaging because the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the imaging system and the target can result in the degradation of ima... The vibr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imaging quality of conventional remote sensing imaging because the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the imaging system and the target can result in the degradation of imaging quality. The influence of the vibration of the detector in the test path on reflective ghost imaging (RGI) is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We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vibrating amplitude and velocit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icrovibrations of the bucket detector have almost no impact on the imaging resolution and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of RGI, i.e., the degradation of imaging quality caused by the vibration of the detector can be overcome to some extent. Our results can be helpful for remote sensing im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lective ghost imaging VIBRATION remote sen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act calculation of the minimal thickness of the large optical path difference wind imaging interferometer
4
作者 张淳民 艾晶晶 任文艺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85-190,共6页
This paper gives the relation between spatial ray and its projection on paper plane based on the vector form of reflective law. Using the method of prism expansion, it obtains the exact expression of the exit height. ... This paper gives the relation between spatial ray and its projection on paper plane based on the vector form of reflective law. Using the method of prism expansion, it obtains the exact expression of the exit height. The exit height can ensure that the incident rays, at arbitrary direction and arbitrary angle, after several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in the two right-angle reflectors, finally pass through the exit surface. Furthermore, it analys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the exit height through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some important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the sign of exit height is described, and the exact expression of the minimal thickness of the large optical path difference wind imaging interferometer is gained. This work is of great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to the static, real- tim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tmospheric wind field, and it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miniaturization design and engineering realization of wind imaging interferome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imaging interferometer thickness reflective law of vector form prism expan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traction of reflected waves from acoustic logging data using variation mode decomposition and curvelet transform
5
作者 Fan-Tong Kong Yong-Xiang Liu +3 位作者 Xi-Hao Gu Li Zhen Cheng-Ming Luo Sheng-Qing L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142-3156,共15页
Remote reflection waves, essential for acquiring high-resolution images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beyond boreholes, often suffer contamination from strong direct mode waves propagating along the borehole.Consequently, ... Remote reflection waves, essential for acquiring high-resolution images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beyond boreholes, often suffer contamination from strong direct mode waves propagating along the borehole.Consequently, the extraction of weak reflected waves becomes pivotal for optimizing migration image qual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ovel approach to extracting reflected waves by sequentially operating in the spatial frequency and curvelet domains. Using variation mode decomposition(VMD), single-channel spatial domain signals within the common offset gather are iteratively decomposed into high-wavenumber and low-wavenumber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s). The low-wavenumber IMF is then subtracted from the overall waveform to attenuate direct mode waves. Subsequently, the curvelet transform is employed to segregate upgoing and downgoing reflected waves within the filtered curvelet domain. As a result, direct mode waves are substantially suppressed, while the integrity of reflected waves is fully preserved. The efficacy of this approach is validated through processing synthetic and field data, underscoring its potential as a robust extraction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ehole acoustic reflection imaging Variation mode decomposition Curvelet transform Weak signal ext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暗场显微成像特性分析
6
作者 李博 袁勋 +3 位作者 尹智 吴伟 邵军 马富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为评估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OLVF)暗场显微成像特性,提出了一种磨粒暗场显微成像模型。基于朗伯余弦和光后向散射理论建立了直接反射OLVF显微成像系统的反射光辐照度叠加模型,以实现磨粒暗场显微成像质量的定量评价;仿真计算互补金属... 为评估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OLVF)暗场显微成像特性,提出了一种磨粒暗场显微成像模型。基于朗伯余弦和光后向散射理论建立了直接反射OLVF显微成像系统的反射光辐照度叠加模型,以实现磨粒暗场显微成像质量的定量评价;仿真计算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像面的反差透视比,分析了光学倍率、油液衰减系数和后向散射角变化对磨粒暗场显微成像清晰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磨粒暗场显微成像的最优光学倍率为2.2和油液衰减系数大于2.0;明确CMOS像面的反差透视比在0.210~0.846范围内变化,直接反射OLVF可通过暗场显微成像获得较高清晰度的磨粒图像,其磨粒探测精度约为10μm。磨粒图像采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直接反射OLVF暗场显微成像不仅能够从油液衰减系数大于2.28的原油、柴油机油中可靠捕获磨粒视觉信息,而且可从油液衰减系数小于2.0的液压油、齿轮油中获取磨粒谱片图像,解决了不同油液中金属磨粒探测问题,为在线监测采油装备磨损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 暗场显微成像 反差透视比 原油 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张量辐射场的数字服装重照明方法
7
作者 陈鑫磊 郑军红 +1 位作者 金耀 何利力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针对现有基于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重照明方法存在纹理噪点、重照明质量不足及特征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单张量辐射场的数字服装重照明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球面高斯函数和多层感知机,分别模拟环境直射光和服装表面间的间... 针对现有基于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重照明方法存在纹理噪点、重照明质量不足及特征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单张量辐射场的数字服装重照明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球面高斯函数和多层感知机,分别模拟环境直射光和服装表面间的间接反射光,以构建一个精准的入射光场;接着通过引入梯度引导平滑策略,优化从特征空间中提取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参数的过程。最后,利用简化的反射率方程,结合入射光场、双向反射分布模型及特征空间,成功地渲染出高质量的服装重照明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服装纹理噪点,显著降低了服装重照明的失真现象。相较于先进方法,该方法在生成服装新视角图像方面,各项评估指标的平均提升约9.922%;在服装重照明结果方面,各项评估指标的平均提升约4.5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张量辐射场 特征空间 服装重照明 3D维重建 图像生成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图增强的矿井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
8
作者 井晶 高宇蒙 +1 位作者 赵作鹏 闵冰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9,共7页
针对现有图像增强算法未针对矿井环境进行优化,导致噪点、伪影和真实感丧失的问题,提出基于反射图增强的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首先,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去除图像噪声;其次,调整光照增强纹理信息丰富的反射图;最后,融合经过基于... 针对现有图像增强算法未针对矿井环境进行优化,导致噪点、伪影和真实感丧失的问题,提出基于反射图增强的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首先,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去除图像噪声;其次,调整光照增强纹理信息丰富的反射图;最后,融合经过基于图像环境反射强度自适应伽马校正的光照图与增强的反射图,消除光晕伪影并且避免过度曝光。实验结果表明,将该算法与多种对比算法比较,所提算法可以有效提高矿下低质图像的清晰度、亮度和真实自然感,减少图像噪声、色彩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照度 图像增强 噪点 纹理信息 反射图 伽马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计调节实验中反射像位置的计算分析
9
作者 倪一 陈勤妙 《物理实验》 2025年第2期20-26,共7页
分光计调节的关键,要求望远镜光轴与载物台均正交于分光计主轴,常通过自准直法结合双面反射镜辅助进行.实验操作中,自准直光源的反射像位置能够反映望远镜光轴和载物台的倾斜状态,但其中的联系较为复杂,仅靠定性分析与归纳不易全面把握... 分光计调节的关键,要求望远镜光轴与载物台均正交于分光计主轴,常通过自准直法结合双面反射镜辅助进行.实验操作中,自准直光源的反射像位置能够反映望远镜光轴和载物台的倾斜状态,但其中的联系较为复杂,仅靠定性分析与归纳不易全面把握实验规律.本文以望远镜和载物台的倾斜度为自变量,以反射像位置为应变量,建立反射像位置的函数关系,并计算出了一定倾斜度范围内的所有反射像位置,并以等高线图的形式呈现计算结果,简单直观地展示了两面有像、单面有像和两面无像的调节方法及其工作机制的分析与解释,为学生理解分光计的实验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分析 反射像 分光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像仪的光轴热稳定性仿真及拓扑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晶 董树林 +4 位作者 金宁 杨开宇 杨丹 徐曼 普龙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热成像仪由于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且自身发热量较大,容易导致热像仪光轴发生热偏移,严重影响其瞄准性能。为了提高红外热像仪的光轴热稳定性,以某型热像仪光轴敏感部件——折转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光轴变化情况... 热成像仪由于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且自身发热量较大,容易导致热像仪光轴发生热偏移,严重影响其瞄准性能。为了提高红外热像仪的光轴热稳定性,以某型热像仪光轴敏感部件——折转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光轴变化情况,并通过构建折转镜的有限元仿真模型以及试验测试系统,获得与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的有限元模型;以此为基础,采用基于变密度法的拓扑优化仿真技术,以刚度最大化为设计目标,以体积分数为约束,对折转镜座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通过试验测试得出,优化设计的折转镜座的光轴高温偏移量由46.1″减小到25.5″,减小了44.7%,折转镜座的光轴低温偏移量由92.9″减小到51.0″,减小了45.1%,极大地提高了折转镜的光轴热稳定性。最后,将优化后的折转镜安装到某型热像仪中进行整机试验测试,热像仪整机的高温光轴偏移量由0.461 mrad减小到0.340 mrad,下降了26.2%,低温光轴偏移量由0.485 mrad减小到0.296 mrad,下降了39.0%,证明了仿真与拓扑优化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后续红外热像仪整机的轻量化设计与性能提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 拓扑优化 红外热像仪 折转镜 光轴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探测声波测井处理解释方法发展与展望
11
作者 李宁 刘鹏 +5 位作者 武宏亮 李雨生 张文豪 王克文 冯周 王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1-742,共12页
远探测声波测井技术(亦称反射声波测井技术)能够从井中探测及评价井外数十米范围内的裂缝、洞穴和断层等地质异常反射体,大大拓展了测井技术的应用范围。在回顾该技术发展历程的同时,重点介绍了远探测声波测井处理解释核心方法、软件和... 远探测声波测井技术(亦称反射声波测井技术)能够从井中探测及评价井外数十米范围内的裂缝、洞穴和断层等地质异常反射体,大大拓展了测井技术的应用范围。在回顾该技术发展历程的同时,重点介绍了远探测声波测井处理解释核心方法、软件和现场应用效果。结合目前油田实际生产需求和现有技术面临的挑战,指出远探测声波测井处理解释方法有5个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继目前利用声波时差和密度通过反射系数褶积进行“测井约束下的地震反演”后,突破实现井下实测反射波和地面地震反射波正反演关系的直接建立,同时开展页岩储层裂缝成像、压裂效果评价、随钻地质导向研究及远探测声波测井仪器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探测声波测井 单极纵波 偶极横波 水平井远探测 三维成像 井震融合 CIFLog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化等值面拓扑的病灶切片三维重建方法
12
作者 谈玲 梁颖 +2 位作者 马雯杰 夏景明 朱吉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9,共11页
脑组织病灶切片的三维重构对于了解神经胶质神经瘤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鉴别诊断、手术模拟等。移动立方体(MC)算法是经典的多边形曲面重建算法,具有简单易实现的优点,但其存在低效且梯级现象明显的情况。针对该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 脑组织病灶切片的三维重构对于了解神经胶质神经瘤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鉴别诊断、手术模拟等。移动立方体(MC)算法是经典的多边形曲面重建算法,具有简单易实现的优点,但其存在低效且梯级现象明显的情况。针对该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细化等值面拓扑的病灶切片空间堆叠重建方法(SSR-RI),旨在实现拓扑构形与运行效率的优化。SSR-RI通过构建空间坐标系对磁共振图像(MRI)切片邻近图进行处理,为了改善双线性插值法中图像分量易受损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空间插值法,根据灰度值变化自适应选择插值点,对周围进行扩充。在结合等法线顶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细化等值面提取方式的堆叠重建方法,以提高堆叠速度,并减少梯级问题。为了进一步优化SSR-RI的三维重建效果,提出一种改进的局部反射光照法(PR)以绘制三维病变,利用镜面颜色反射(SCR)与镜面指数(SE)对重建体进行渲染优化。使用公开脑肿瘤分割数据集BraTS的618例病例开展三维重建实验,以验证所提出方法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所提算法的重建时间只需2.124 s,F-score值达到0.845,SSIM值达到0.81,相较于MC算法减少了38%的重建时间,F-score值和SSIM值分别提高了30.89%和38.4%。重构体序列间结构紧密,视觉效果更富立体感和纹理感,有效地提高了三维重建的绘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图像 三维重建 自适应空间插值 细化等值面 局部反射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图像特征提取的危险目标越界识别研究
13
作者 魏琛 庄子波 曹博书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149,共6页
为了提升危险目标越界激光识别准确性和效率,提出基于激光图像特征提取的危险目标越界识别研究。利用非线性直接变换方法完成激光点云反射图像转换的尺度不变特征点匹配;设计反锐化双掩模法图像增强结构,优化增强处理图像;对点云反射特... 为了提升危险目标越界激光识别准确性和效率,提出基于激光图像特征提取的危险目标越界识别研究。利用非线性直接变换方法完成激光点云反射图像转换的尺度不变特征点匹配;设计反锐化双掩模法图像增强结构,优化增强处理图像;对点云反射特征点展开沃尔什变换与融合,利用BP神经网络结构,识别越界的危险目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应用后图像特征细节信息得到增强,不存在局部曝光问题,对危险目标越界的错检率和漏检率最低,且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和识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反射强度 图像融合 反锐化双掩膜增强 危险目标识别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探测阵列声波测井高分辨率反射波提取及成像
14
作者 岳文正 刘东明 +1 位作者 田斌 秦民君 《测井技术》 2024年第6期731-740,共10页
基于阵列声波测井的反射波成像是远离井眼进行井周地质结构和特性探测的重要技术,其中,从测井波形中提取反射波是该方法的关键部分,但是实现有效和高分辨率的反射波与模式波分离是相当困难的。针对这个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剪切波变换的... 基于阵列声波测井的反射波成像是远离井眼进行井周地质结构和特性探测的重要技术,其中,从测井波形中提取反射波是该方法的关键部分,但是实现有效和高分辨率的反射波与模式波分离是相当困难的。针对这个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剪切波变换的反射波提取和噪声压制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将剪切波变换与二维傅里叶变换相结合,利用剪切波变换的多尺度和多方位分解能力对阵列声波测井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发现模式波在剪切波域中聚焦在较小尺度上的水平锥形区域,由此,通过选择硬阈值将模式波与反射波信号分离,进而识别声波测井信号中的不同分量,压制噪声干扰,实现高分辨率反射波提取,提高反射波成像的质量和清晰度。利用该方法处理了正演模拟数据,并与其他方法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最后,现场数据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在缝洞型碳酸盐岩和非常规非均质储层评价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声波测井 高分辨率反射波成像 剪切波变换 储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拌再生沥青砂浆二次老化前后抗反射开裂性能评价
15
作者 李超 田泽华 +3 位作者 王岚 高杰 谢晓枫 郭莹莹 《市政技术》 2024年第9期183-190,共8页
为研究温拌再生沥青路面的抗反射开裂性能,结合Overlay Tester(OT)试验与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研究了长期老化后废旧沥青混合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掺量对温拌再生沥青砂浆抗反射开裂性能的... 为研究温拌再生沥青路面的抗反射开裂性能,结合Overlay Tester(OT)试验与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研究了长期老化后废旧沥青混合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掺量对温拌再生沥青砂浆抗反射开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二次老化后,RAP掺量对温拌再生沥青砂浆的抗反射开裂性能影响显著,二者成负相关关系;在相同的老化条件下,不同RAP掺量的再生沥青砂浆裂缝扩展规律基本一致,二次老化后再生沥青砂浆的反射裂缝在初期开裂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 温拌再生沥青砂浆 二次老化 反射开裂 DIC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UT环形阵列的反射超声成像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祚敏 薛铮 +4 位作者 刘书睿 张国军 杨玉华 张文栋 何常德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37-143,共7页
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CMUT)具有频带宽、制造成本低、易与电路集成等优点,在医学成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MUT高密度阵元、低制造成本的特点使其拥有制备超声环形阵列独特的优势。基于CMUT环形阵列提出了反射式超声成像算法,采... 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CMUT)具有频带宽、制造成本低、易与电路集成等优点,在医学成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MUT高密度阵元、低制造成本的特点使其拥有制备超声环形阵列独特的优势。基于CMUT环形阵列提出了反射式超声成像算法,采用k-Wave工具箱搭建模型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搭建了基于32阵元CMUT环形阵列的超声成像验证平台,通过旋转实现稀疏阵元的反射式超声成像。图像重建结果表明,该反射成像算法可实现目标体重建,目标体直径测试值为6.14 cm,与目标体直径实际值6.00 cm相比,成像误差为2.33%,验证了CMUT环形阵列在超声成像中应用的可行性。该研究为进一步研制基于高密度CMUT换能器的超声成像系统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CMUT) 环形阵列 反射 超声成像 医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诗词书法作品中的语图对比关系
17
作者 吴昊 赵诗语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65-70,共6页
诗词书法作品中既有图像符号所展现的书像,也有诗词的语言符号所呈现的语象,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苏轼的许多书法作品都以书写自己的诗词内容为主,将诗词与书法完美结合,其中存在着语图的融合与异质关系。在苏轼的诗词书法作品中,书像与... 诗词书法作品中既有图像符号所展现的书像,也有诗词的语言符号所呈现的语象,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苏轼的许多书法作品都以书写自己的诗词内容为主,将诗词与书法完美结合,其中存在着语图的融合与异质关系。在苏轼的诗词书法作品中,书像与语象融合,完美契合诗人的情感,创作出诗书一体的佳作。但书法是一种图像艺术,诗词是一种语言艺术,二者在艺术媒介、视听呈现和空间布局三个方面存在语图异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诗词书法作品 书像 语象 语图融合 语图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的结构形貌测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娅雅 段俊萍 张斌珍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6,共6页
为了精确测量物体的形貌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的成像系统。首先,分析了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的成像原理,引入了倾斜平面校正方法;然后,搭建了成像系统平台,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的成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 为了精确测量物体的形貌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的成像系统。首先,分析了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的成像原理,引入了倾斜平面校正方法;然后,搭建了成像系统平台,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的成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实际分辨率为57.02 lp/mm。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仅为3.95%,充分验证了该系统卓越的成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息 形貌测量 相衬成像 反射式成像 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钉预紧力变化对热像仪光轴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分析
19
作者 杨双权 董树林 +5 位作者 金宁 王子荣 杨开宇 李晶 杨丹 徐曼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26,共12页
热像仪工作环境中的冲击、振动载荷会导致热像仪光轴发生偏移从而影响成像质量。然而,当前的研究大多是分析基于模态叠加法获得的线弹性可回复变形对热像仪光轴冲振稳定性的影响,忽视了螺纹连接预紧力这一类非线性因素产生的不可逆变形... 热像仪工作环境中的冲击、振动载荷会导致热像仪光轴发生偏移从而影响成像质量。然而,当前的研究大多是分析基于模态叠加法获得的线弹性可回复变形对热像仪光轴冲振稳定性的影响,忽视了螺纹连接预紧力这一类非线性因素产生的不可逆变形造成的影响。为了探究螺纹连接预紧力对热像仪光轴振动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建立了螺纹连接的详细模型,并采用瞬态结构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了振动导致螺纹连接预紧力减小的机理,仿真结果表明螺纹回转松动是导致预紧力减小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地,建立了螺纹连接等效模型分析了某型红外热像仪折转镜组螺钉预紧力变化对光轴偏移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反射镜镜座安装螺钉预紧力的变化是影响光轴偏移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反射镜镜座安装螺钉预紧力的变化对第一反射镜偏移的影响,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误差在10%左右。最后基于螺纹连接详细模型从螺钉类型、螺纹接触面摩擦系数、支承面摩擦阻力、螺纹点胶四个方面分析了提高螺纹连接可靠性的措施,对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螺纹连接可靠性来保证热像仪光轴振动稳定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纹连接 光轴稳定性 振动 红外热像仪 折转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照·影像·照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的一条线索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丽慧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51-67,I0002,共18页
早期摄影概念历经以19世纪40年代的“写照”(小照)、19世纪中期的“影像”(照影、画影、照画)、到19世纪后期的“照相”(照像、照象、映相)为代表的本土观念变迁,至20世纪初,今日常见的中文命名“摄影”才出现并逐渐普及开来。由此,摄... 早期摄影概念历经以19世纪40年代的“写照”(小照)、19世纪中期的“影像”(照影、画影、照画)、到19世纪后期的“照相”(照像、照象、映相)为代表的本土观念变迁,至20世纪初,今日常见的中文命名“摄影”才出现并逐渐普及开来。由此,摄影概念在中国的接受和演变,也经历了从融入民间肖像画到实现媒介独立的过程,是中国传统视觉文化在与西方现代视觉文化遭遇与交织的半个多世纪中,推陈出新、走向现代的一个开端,也是中国近代视觉文化观念转型的一种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概念 写照 影像 照相 视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