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ed Mo del Predictive Control Based on Multi-agent Mo del for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被引量:12
1
作者 LI Zhong-Qi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25-2631,共7页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电动车组 多代理 预测控制 多单元 协调控制算法 多AGENT 功率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pression of Multiples by Improved Expanding Multi-Channel Match Minus Method
2
作者 Liu Hua-Feng Li Qing-Chun Wang Li-Ming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52-58,共7页
关键词 相匹配 多通道 预测模型 镇压 乘数 计算速度 深度信息 测试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铁心管状永磁直线电机多分辨率鲁棒性模型预测推力控制
3
作者 徐磊 陈楠 +3 位作者 朱孝勇 范志祥 张超 孟盛龙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112,共12页
针对无铁心管状永磁同步直线(IT-PMSL)电机电流谐波和变摩擦力等扰动引起的推力和速度脉动问题,提出一种多分辨率鲁棒性模型预测推力控制策略。首先,考虑可变摩擦力影响,推导IT-PMSL电机的数学模型,分析该电机位置-速度-反电动势畸变影... 针对无铁心管状永磁同步直线(IT-PMSL)电机电流谐波和变摩擦力等扰动引起的推力和速度脉动问题,提出一种多分辨率鲁棒性模型预测推力控制策略。首先,考虑可变摩擦力影响,推导IT-PMSL电机的数学模型,分析该电机位置-速度-反电动势畸变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入超螺旋滑模自适应律,搭建一种多分辨率磁链预测模型,在不同速度和位置下对IT-PMSL电机永磁磁链值进行计算,提高磁链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的同时有效减小控制系统的计算负担,进而实现磁链和推力的在线预测。接着,利用载荷角构造无权重系数的价值函数,避免价值函数的影响,有效提高模型预测推力控制的鲁棒性。最后,搭建IT-PMSL电机驱动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多分辨率模型预测推力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铁心管状直线电机 永磁电机 多分辨率 磁链预测模型 模型预测推力控制 超螺旋滑模自适应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EO-MKELM模型的重整产品辛烷值软测量方法
4
作者 陈晓彦 赵超 +2 位作者 付斌 李卫东 范克威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39,共9页
目的针对催化重整产品辛烷值测量实时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平衡优化器算法的多核极限学习机(IEOMKELM)辛烷值软测量模型。方法采用混沌映射、反向学习策略、优化非线性因子、莱维飞行和贪心选择策略优化基础平衡算法,获得具有更高... 目的针对催化重整产品辛烷值测量实时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平衡优化器算法的多核极限学习机(IEOMKELM)辛烷值软测量模型。方法采用混沌映射、反向学习策略、优化非线性因子、莱维飞行和贪心选择策略优化基础平衡算法,获得具有更高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的改进平衡算法(IEO)。随后将这一改进后的平衡优化算法应用于多核极限学习机(MKELM)多项参数的优化,进而建立了催化重整产品辛烷值软测量模型。结果利用某炼化企业的实测数据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由IEO-MKELM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误差在10^(−3)数量级以下,与其他同类模型相比,IEO-MKELM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结论基于IEO-MKELM的辛烷值软测量方法研究对于提高催化重整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O-MKELM 平衡优化算法 多核极限学习机 辛烷值 软测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组件变更驱动的机械系统架构创新设计方法
5
作者 于菲 耿梦露 +1 位作者 刘智光 刘明晶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5-211,共7页
为解决架构创新驱动组件不明确与架构变更范围不清晰的问题,基于变更预测方法确定架构创新的驱动组件;通过多域矩阵确定架构变更范围,形成核心组件变更驱动的机械系统架构创新设计过程模型;以DF900D双导梁式架桥机架构创新设计方案验证... 为解决架构创新驱动组件不明确与架构变更范围不清晰的问题,基于变更预测方法确定架构创新的驱动组件;通过多域矩阵确定架构变更范围,形成核心组件变更驱动的机械系统架构创新设计过程模型;以DF900D双导梁式架桥机架构创新设计方案验证此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此模型提出的创新设计方案能显著降低机械系统运行所需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较大程度提升系统性能。上述研究可为确定机械系统架构创新驱动组件和架构变更范围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构创新 架构变更范围 变更预测方法 多域矩阵 导梁式架桥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模型的多类型机场航班过站时间预测
6
作者 李国 王伟倩 曹卫东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3-640,F0003,共9页
为更精确地预测航班过站时间,将全国机场按照规模差异及不同地理位置所导致的客流量差异和天气差异对航班过站时间造成的不同影响进行分类,基于各类机场航班数据,构建混合轻量级梯度提升机算法(LightGBM)模型对航班过站时间分类预测。... 为更精确地预测航班过站时间,将全国机场按照规模差异及不同地理位置所导致的客流量差异和天气差异对航班过站时间造成的不同影响进行分类,基于各类机场航班数据,构建混合轻量级梯度提升机算法(LightGBM)模型对航班过站时间分类预测。引入自适应鲁棒损失函数(adaptive robust loss function,ARLF)改进LightGBM模型损失函数,降低航班数据中存在离群值的影响;通过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对改进后的LightGBM模型进行参数寻优,形成混合LightGBM模型。采用全国2019年全年航班数据进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型机场 航班过站时间预测 客流量差异 天气差异 混合轻量级梯度提升机算法模型 自适应鲁棒损失函数 离群值 麻雀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云雾区协同爆轰超压毁伤威力及分区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溪濛 薛琨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1,共13页
目前,大体量装药是云爆武器的主要发展趋势,单个云爆装置抛洒大体量燃料难度较大,主流解决方案是多个云雾区进行协同爆轰。如何设计云雾区分布使其协同爆轰毁伤威力最大化,是亟需解决的技术瓶颈。通过数值计算,研究双云雾区协同爆轰的... 目前,大体量装药是云爆武器的主要发展趋势,单个云爆装置抛洒大体量燃料难度较大,主流解决方案是多个云雾区进行协同爆轰。如何设计云雾区分布使其协同爆轰毁伤威力最大化,是亟需解决的技术瓶颈。通过数值计算,研究双云雾区协同爆轰的冲击波叠加效应及其分布结构参数等对爆轰超压场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此定量研究协同爆轰的最大毁伤增益,给出多云雾区分布优化方案及其最大毁伤面积的理论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两云雾区间距存在最优值,使协同爆轰超压毁伤面积最大,且无量纲化的最优间距是燃料浓度的函数;以相邻两云雾区的最优间距为基础,设计得到多个云雾区呈圆周等间距分布的最优方案,在该最优分布下多云雾区协同爆轰最大毁伤面积与燃料质量的2/3次方、云雾区个数的1/3次方呈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雾爆轰 多云雾区 超压场 优化方案 毁伤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多组学和机器学习构建多发性骨髓瘤疗效预测模型
8
作者 周雄辉 桂嵘 +1 位作者 刘竞 高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1-544,共14页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的血液系统肿瘤,目前无法治愈,其中原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primary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PRMM)患者对初次诱导治疗的疗效较差。本研究旨在构建预测新诊断多发性...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的血液系统肿瘤,目前无法治愈,其中原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primary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PRMM)患者对初次诱导治疗的疗效较差。本研究旨在构建预测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疗效的机器学习模型,推动MM患者的治疗。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NDMM患者和治疗后MM患者,治疗后MM患者按疗效分为PRMM患者和治疗有效MM患者(treatment response multiple myeloma,TRMM)。采用代谢组学检测其血清代谢物。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结果,结合数据库的NDMM患者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NDMM患者治疗后不同疗效患者间差异表达的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amino acid metabolism-related genes,AAMGs)。利用生信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NDMM患者疗效的模型,用于筛选PRMM患者。结果:共收集61例患者,其中22例NDMM患者、23例TRMM患者和16例PRMM患者。3组患者体内代谢物水平存在差异,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代谢通路。22例NDMM患者中追踪到16例的治疗效果,其中12例为初诊的TRMM患者(ND_TR组),4例为初诊的PRMM患者(newly diagnosed_primary refractory,ND_PR组),2组筛选出23个差异代谢物,在ND_PR组中,色氨酸等6个代谢物上调,柠檬酸等17个代谢物下调。最后基于数据库中TRMM(108例)和PRMM(77例)患者的测序数据获取不同疗效患者间差异表达的AAMGs,构建了疗效预测模型。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3个外部验证队列AUC>0.7。结论:本研究描述了不同疗效MM患者间体内代谢物水平的变化,揭示氨基酸代谢失调可能与PRMM患者诱导治疗后疗效欠佳相关,同时结合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成功构建了NDMM患者的疗效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代谢组学 转录组学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布鲁氏菌多表位候选疫苗设计与免疫模拟预测
9
作者 刘大虎 许春梅 +5 位作者 梁瑞英 汤新明 梁琳 赵晓民 丁家波 杨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51,共11页
利用免疫表位数据库(IEDB)预测了布鲁氏菌中高度保守且已证明具有良好免疫原性抗原(Omp16、Omp19、VriB10、L7/L12、SOD)的T细胞和B细胞表位,将优势抗原表位(组)串联构建模拟重组多肽。在此基础上,利用SOPMA和TASSER预测模拟重组多肽的... 利用免疫表位数据库(IEDB)预测了布鲁氏菌中高度保守且已证明具有良好免疫原性抗原(Omp16、Omp19、VriB10、L7/L12、SOD)的T细胞和B细胞表位,将优势抗原表位(组)串联构建模拟重组多肽。在此基础上,利用SOPMA和TASSER预测模拟重组多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使用ExpasyProtparam分析模拟重组多肽的致敏性、抗原性、溶解性等理化特性。进一步利用HawkDock对接重组多肽与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以预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使用C-ImmSim进行免疫模拟预测。结果显示,重组多肽能有效与TLR3相互作用,有望激活相关的免疫信号通路;预测免疫后能刺激免疫个体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和IFN-γ、IL-2,说明重组多肽具有激发宿主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潜能。研究建立了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优势抗原表位并进行多肽疫苗设计的理论模型,可为犬布鲁氏菌病多肽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布鲁氏菌 多表位疫苗 表位预测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索引数据树实时插值方法在叠前层间多次波预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谢飞 朱成宏 徐蔚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1,共8页
陆地层间多次波产生机理复杂,难以有效压制,同时陆地叠前地震数据采集炮点和检波点不均等采样,不满足层间多次波预测理论假设,是目前陆地勘探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四维索引数据树实时插值的叠前层间多次波预测方法。首... 陆地层间多次波产生机理复杂,难以有效压制,同时陆地叠前地震数据采集炮点和检波点不均等采样,不满足层间多次波预测理论假设,是目前陆地勘探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四维索引数据树实时插值的叠前层间多次波预测方法。首先,针对采集方式不符合理论假设的问题,综合考虑每道地震数据的中心点位置、方位角信息和炮检距建立四维索引数据树管理叠前地震数据;其次,进行数据插值,实时获得符合理论要求的地震数据用于层间多次波预测,避免了对叠前地震数据进行规则化。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应用均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预测层间多次波,实际三维资料经过叠前层间多次波衰减后的速度谱反转现象改善明显,成像剖面上的断点和断裂更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插值 层间多次波 预测 衰减 叠前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时相多特征的冬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11
作者 赵泽阳 李美玲 +5 位作者 徐伟 刘冰雪 黄鹏宇 康迪 张改生 宋瑜龙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9-1100,共12页
为实现冬小麦产量的准确估算,利用无人机采集266个小麦品种(系)的多时相冠层多光谱数据,提取多个植被指数,分别基于多元线性回归(PLSR)、支持向量机(SVR)、随机森林(RF)、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等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单一生育时期和多生育... 为实现冬小麦产量的准确估算,利用无人机采集266个小麦品种(系)的多时相冠层多光谱数据,提取多个植被指数,分别基于多元线性回归(PLSR)、支持向量机(SVR)、随机森林(RF)、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等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单一生育时期和多生育时期结合的小麦籽粒产量预测模型,并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对所获模型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植被指数进行单一生育时期的产量预测时,最佳预测时期是灌浆中期,最优模型是RF模型,其预测R^(2)和RMSE分别为0.655和0.550 kg·m^(-2);多生育时期结合进行产量预测时,最优模型是基于5个生育时期(扬花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蜡熟期和完熟期)多光谱数据的RF模型,其预测R^(2)和RMSE分别为0.834和0.381 kg·m^(-2)。在建模特征中加入纹理特征后,冬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的精度进一步提高,其中以蜡熟期和完熟期结合的SVR模型最优,其预测R^(2)和RMSE分别为0.924和0.253 kg·m^(-2)。因此,可基于植被指数加纹理特征对冬小麦产量进行无人机冠层光谱预测,其中以基于多生育时期(蜡熟期、完熟期)的SVR模型预测精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纹理特征 多生育时期 冬小麦 产量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源-荷多元预测与电热混合储能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俊秋 袁龙 +4 位作者 张靖 赵维兴 宁楠 谢才科 杜刃刃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机组作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的核心耦合单元,是实现其高效运行的关键。然而CHP机组固有的热电耦合特性对其灵活调节能力和运行性能的提升存在一定限制,且其“以电定热”和“以热定电”的调度策略... 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机组作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的核心耦合单元,是实现其高效运行的关键。然而CHP机组固有的热电耦合特性对其灵活调节能力和运行性能的提升存在一定限制,且其“以电定热”和“以热定电”的调度策略缺乏前瞻性考虑多元负荷和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特征。集成储能系统可有效实现热电解耦,然而储能的充放电能力受其能量状态的影响。基于此,该文采用长短记忆神经网络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多元负荷及可再生能源进行预测,以考虑多元负荷及可再生能源的时序波动,提出耦合源-荷多元预测与电热混合储能的主动调度策略。构建计及碳排放惩罚、可再生能源弃电惩罚及运行成本的优化调度模型。以某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为例,对比分析“以电定热”、“以热定电”和“主动调度”策略。结果显示,长短记忆神经网络的最大预测误差为4.7%。采用电-热混合储能主动调度策略的运行成本比“以电定热”和“以热定电”运行策略分别降低了11.12%和3.67%。此外,主动调度策略可在平滑热电比负荷曲线的同时降低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购电成本,并且对CHP机组的能效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降低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多元预测 长短记忆神经网络 电-热混合储能 主动调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维护信息更新的海上风电场预测性机会维护策略
13
作者 符杨 应飞祥 +2 位作者 黄玲玲 刘阳 张开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836-3847,I0020-I0022,共15页
为实现海上风电场的经济高效维护,提出一种基于维护信息动态更新的海上风电场多机多部件预测性机会维护(predictive opportunity maintenance,PdOM)策略。针对PdOM策略制定过程中面临的两方面问题,即如何处理维护信息的动态更新过程、... 为实现海上风电场的经济高效维护,提出一种基于维护信息动态更新的海上风电场多机多部件预测性机会维护(predictive opportunity maintenance,PdOM)策略。针对PdOM策略制定过程中面临的两方面问题,即如何处理维护信息的动态更新过程、如何在PdOM策略中建立维护信息与维护机会间的复杂耦合关系,首先,建立动态维护信息矩阵处理维护决策建模优化中维护信息的输入与动态更新。其次,基于经济相关性、风速及可及性带来的维护机会,考虑多维信息与维护机会之间的复杂相互关系,建立海上风电场PdOM策略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基于动态维护信息矩阵更新维护信息,根据更新后得到的维护信息对PdOM策略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实现无限期的PdOM。最后,以一个含56台风机的海上风电场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PdOM策略能够充分利用维护信息与维护机会,实现海上风电场多机多部件经济高效维护;同时,可根据维护信息的变化及时更新维护条件,并对维护策略进行动态调整,避免非必要的维护,进一步确保维护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多机多部件 预测性机会维护 维护信息矩阵 动态维护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农田土壤抗剪强度参数检测方法研究
14
作者 于艳艳 朱龙图 刘鹤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5,共9页
土壤抗剪强度参数包括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是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和反映耕层耕作性能的重要指标。为实现农田土壤抗剪切强度参数的快速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土壤抗剪切强度参数检测方法。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采用圆锥杆、... 土壤抗剪强度参数包括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是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和反映耕层耕作性能的重要指标。为实现农田土壤抗剪切强度参数的快速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土壤抗剪切强度参数检测方法。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采用圆锥杆、滚珠丝杆滑台、三角支架等构建土壤数据采集装置,利用DYMH-103柱式压力传感器和FlexiForce薄膜传感器分别检测圆锥杆贯入土壤的锥尖阻力和锥侧压力,采用CSF11土壤水分传感器获取土壤含水率信息,通过多传感器数据特征向量提取构建建模数据集。数据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抗剪强度参数与锥尖阻力、锥侧压力和土壤含水率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利用蒙特卡罗交叉验证(Monte Carlo Cross Validation,MCCV)剔除了数据集中的4个异常样本;同时,提出了一种ELM-PLSR组合建模算法,以决定系数R^(2)和RPD为评价指标,对比评估了ELM、PLSR和ELM-PLSR 3种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结果表明:ELM-PLSR模型预测性能优于ELM模型和PLSR模型;检测粘聚力时,对应的R^(2)、RPD分别为0.919和3.475;检测内摩擦角时,对应的R 2和RPD分别为0.910和3.304。研究结果可为土壤抗剪强度参数快速测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土壤抗剪强度 多传感器 特征向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滚动轴承故障预测的实时性研究
15
作者 刘暾东 张馨月 +2 位作者 张泽华 吴晓敏 邵桂芳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8,208,共9页
针对动车组设备中滚动轴承故障预测实时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增强节点更新的宽度神经网络方法。首先,采用宽度神经网络的方法对预处理之后的滚动轴承原始振动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其次,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增加增强节点进行权值更新;最后,... 针对动车组设备中滚动轴承故障预测实时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增强节点更新的宽度神经网络方法。首先,采用宽度神经网络的方法对预处理之后的滚动轴承原始振动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其次,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增加增强节点进行权值更新;最后,使用宽度网络对设置滑动窗口的数据进行预测并输出最终结果。动车组模拟实验台采集的滚动轴承故障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训练时间得以缩短,预测时间控制在30 ms以内,达到实际工业设备预测要求;与传统深度学习相比,基于增强节点更新的宽度神经网络其预测准确性得以保障,且预测实时性优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滚动轴承 故障预测 宽度神经网络 实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立筒仓温度分布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16
作者 沈青 牛智有 +2 位作者 刘俊 雍淦文 王贺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00-309,共10页
为了实现立筒仓温度精准预测和温度实时控制,该研究以5000 t玉米立筒仓为对象,分析储存时间、仓内外温湿度等关键因素对仓内温度分布的影响,分别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套索回归(Lasso regre... 为了实现立筒仓温度精准预测和温度实时控制,该研究以5000 t玉米立筒仓为对象,分析储存时间、仓内外温湿度等关键因素对仓内温度分布的影响,分别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套索回归(Lasso regression)、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构建仓内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预测模型、分层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预测模型,以及立筒仓网格化温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融合岭回归和XGBoost在多种预测场景中表现较优,该模型在网格化温度预测时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决定系数R^(2)均值分别达到0.943和0.953,均方误差均值分别为2.35和1.99,提升了预测精度和模型泛化能力。岭回归与XGBoost融合模型在多种情况下均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实现了立筒仓内温度的比较准确的预测,为立筒仓内温度的实时控制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筒仓 温度预测 多元线性回归 岭回归 套索回归 XG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式自回归时空通道聚合策略的多输入单输出云图预测算法
17
作者 吴禹乾 张秀再 李景轩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0-148,共9页
云图预测的本质是时空序列预测。基于深度学习的时空序列预测算法可以归纳为三种框架,即SISO、MIMO和MISO。针对云图运动特点,在MISO框架下结合MIMO与SISO两种框架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隐式自回归时空通道聚合策略的云图预测算法(IASCACP... 云图预测的本质是时空序列预测。基于深度学习的时空序列预测算法可以归纳为三种框架,即SISO、MIMO和MISO。针对云图运动特点,在MISO框架下结合MIMO与SISO两种框架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隐式自回归时空通道聚合策略的云图预测算法(IASCACP)。针对MIMO类模型存在的图像关联性缺失以及SISO类模型存在的误差累积过量的问题,引入一种隐式自回归编解码器,利用隐式自回归结构为模型赋予一定的递归特性以捕获序列中的时空关联信息,再用掩码与真实映射模块减少递归带来的误差累积,增强模型鲁棒性;针对云运动不稳定与非线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时空通道聚合预测器,该模块可以有效聚合多阶时空相互作用信息,并对其进行自适应通道再分配以减少特征冗余。将该算法分别在MovingMNIST数据集及FY-4A卫星云图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改进了MIMO与SISO类模型的缺点,预测精度高于其他模型,体现了该模型在云图预测领域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云图预测 风云四号A星 隐式自回归 多输入单输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时间尺度特征的焦炉煤气发生量预测模型
18
作者 谢林蓉 胡杰 +2 位作者 陈略峰 任艺 吴敏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10,共12页
焦炉煤气发生量的准确实时预测是实时监测焦炉生产状态和煤气调度的重要参考.本文建立了融合多时间尺度特征的焦炉煤气发生量预测模型,以实现焦炉煤气发生量的有效预测.首先,对焦炉煤气发生过程进行特性分析;然后,建立滑动窗口逐步分解... 焦炉煤气发生量的准确实时预测是实时监测焦炉生产状态和煤气调度的重要参考.本文建立了融合多时间尺度特征的焦炉煤气发生量预测模型,以实现焦炉煤气发生量的有效预测.首先,对焦炉煤气发生过程进行特性分析;然后,建立滑动窗口逐步分解模式,在此基础上用经验小波变换对焦炉煤气发生量进行分解,并根据样本熵对分量进行重构,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建立重构分量的预测模型;最后,利用实际现场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指标,本文所提方法的预测精度达到0.29%,比单一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提高了0.3%,相较于逐步分解模式提高了0.22%.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煤气发生量预测 多时间尺度 滑动窗口逐步分解 经验小波变换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相关性学习的风电场SCADA数据修复及其功率预测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李梦千 朱利鹏 +2 位作者 文唯嘉 李佳勇 张聪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5,共8页
风电场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系统实测数据中的数据缺失、噪声等非理想测量工况给短期风电功率的可靠预测带来严峻挑战。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相关性学习的SCADA数据修复方案。对于SCADA实测数据中存在的数据缺失问题... 风电场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系统实测数据中的数据缺失、噪声等非理想测量工况给短期风电功率的可靠预测带来严峻挑战。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相关性学习的SCADA数据修复方案。对于SCADA实测数据中存在的数据缺失问题,提出综合挖掘多维时序数据多重相关性的数据修复方法,对缺失数据进行初步修复;设计适用于多种复杂工况的残差神经网络,对初步修复结果进行进一步精细化处理,实现精细的缺失值修复和数据去噪;以修复后的数据为输入,通过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长短期记忆深度学习网络构建高可靠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华中地区2座风电场实测SCADA数据的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在提升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性能方面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DA数据修复 多重相关性 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深度学习 残差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性预测的遥感场景舰船多目标跟踪模型
20
作者 潘超凡 李润生 +2 位作者 胡庆 包全福 保永强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1,共11页
遥感场景下的舰船目标跟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如何克服遥感视角下舰船朝向任意性、近岸舰船密集排列等问题对跟踪性能的影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针对遥感场景下舰船等大长宽比目标的多目标跟踪(multiple-object trackin... 遥感场景下的舰船目标跟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如何克服遥感视角下舰船朝向任意性、近岸舰船密集排列等问题对跟踪性能的影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针对遥感场景下舰船等大长宽比目标的多目标跟踪(multiple-object tracking,MOT)任务,提出一种基于惯性预测的多目标跟踪器(inertial predicting multiple-object tracker,IPMOT)。首先,利用检测-跟踪(tracking-by-detection,TBD)范式级联检测器和跟踪器有效避免训练过程对时序关系的依赖,通过公开的目标检测数据集实现对检测器的训练,解决跟踪数据集缺乏的问题。其次,针对TBD范式在检测阶段存在的漏检严重影响跟踪性能的问题,构建惯性跟踪模型(inertial tracking model,ITM),通过多步预测来实现检测器漏检时的跟踪保持,并利用角度修正消除边界处角度突变的影响。最后,为实现所提算法的模型训练和性能测试,制作舰船MOT(ship MOT,SMOT)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MOT精度(MOT accuracy,MOTA)和识别F1分数(identity F1 score,IDF1)指标上分别提升3.9%和7.2%,在IDs和Frag指标上的表现有明显改善,具有较好的跟踪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场景 舰船目标 多目标跟踪 惯性预测 检测-跟踪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