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1-bit electronically reconfigurable beam steerable metasurface reflectarray with multiple polarization manipulations
1
作者 史琰 徐茜雅 +2 位作者 王少泽 魏文岳 武全伟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84-394,共11页
A 1-bit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metasurface reflectarray is presented to achieve beam steering with multiple polarization manipulations. A metsurface unit cell loaded by two PIN diodes is designed. By switching the ... A 1-bit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metasurface reflectarray is presented to achieve beam steering with multiple polarization manipulations. A metsurface unit cell loaded by two PIN diodes is designed. By switching the two PIN diodes between ON and OFF states, the isotropic and anisotropic reflections can be flexibly achieved. For either the isotropic reflection or the anisotropic reflection, the two operation states achieve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s with approximately equal magnitude and 180°out of phase, thus giving rise to the isotropic/anisotropic 1-bit metasurface unit cells. With the 1-bit unit cells, a 12-by-12 metasurface reflectarray is optimally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Under either y-or x-polarized incident wave illumination, the reflectarray can achieve the co-polarized and cross-polarized beam scanning, respectively, with the peak gains of 20.08 d Bi and 17.26 d Bi within the scan range of about ±50°. With the right-handed circular polarization(RHCP) excitation, the left-handed circular polarization(LHCP) radiation with the peak gain of 16.98 d Bic can be achieved within the scan range of ±50°.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observed for 2D beam steering and polarization manipulation capab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metasurface reflectarray beam steering polarization manip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谐振的功能融合反射阵天线
2
作者 徐含静 谢锦明 +2 位作者 张万平 常玉梅 李波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共6页
文中基于槽线型三维频率选择表面,提出了一款功能融合反射阵天线。该天线能同时实现高增益和低雷达散射截面。该反射阵天线的单元由吸波结构、移相结构串联而成,且二者可独立工作。其中,吸波结构由两段线宽不等的槽线级联构成,并在槽线... 文中基于槽线型三维频率选择表面,提出了一款功能融合反射阵天线。该天线能同时实现高增益和低雷达散射截面。该反射阵天线的单元由吸波结构、移相结构串联而成,且二者可独立工作。其中,吸波结构由两段线宽不等的槽线级联构成,并在槽线中间加载集总电阻。基于多模谐振原理,该结构可有效实现带内反射、带外吸收的幅频特性。移相结构为一段终端短路的均匀槽线,通过调节该移相槽的长度能有效实现电磁波的相位调控。经验证,该反射阵天线在5.5 GHz处增益可达26.82 dBi,口径效率约为55%。同时,该天线能够在1.2 GHz~8.8 GHz的频率范围内(单频带绝对带宽7.6 GHz,相对带宽152%),实现至少10 dB的雷达散射截面缩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谐振 反射阵天线 三维频率选择表面 雷达散射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旋转移相式高功率微波反射阵列天线
3
作者 许亮 张强 +4 位作者 袁成卫 刘金亮 孙云飞 龚鸿州 刘东琪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利用旋转移相技术的几何相位调控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传输相位差概念的波束扫描高功率微波反射阵列天线。电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三叉戟形反射阵列天线单元工作于9.5~10.5 GHz,在0~40°入射角度下具有360°范围内的线性相位调... 利用旋转移相技术的几何相位调控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传输相位差概念的波束扫描高功率微波反射阵列天线。电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三叉戟形反射阵列天线单元工作于9.5~10.5 GHz,在0~40°入射角度下具有360°范围内的线性相位调控能力,真空条件下的功率容量达到1.11 GW。采用该单元设计了半径为200 mm的圆形口径反射阵列天线,并使用全波仿真软件进行验证,利用口径相位分布的可重构特性,所设计的反射阵列天线可以实现±40°范围内的波束扫描。在10 GHz时,波束扫描过程中的增益下降小于1.7 dB,最大增益达到31.1 dBi,对应口径效率为73.42%,最低口径效率超过50%,副瓣电平和轴比始终低于-18.7 dB和1.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移相技术 波束扫描 反射阵列天线 高功率微波 功率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管的1-bit波束可重构反射阵
4
作者 陆倩 于映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87,共6页
针对传统反射阵列天线不能灵活地进行波束转向,无法满足部分应用场景需求这一问题,文中设计、制作并测试了一种具有12×12个反射单元的1-bit波束可重构反射阵列。通过在两个尺寸相同的L形结构中间加载PIN二极管实现1位可重构单元,采... 针对传统反射阵列天线不能灵活地进行波束转向,无法满足部分应用场景需求这一问题,文中设计、制作并测试了一种具有12×12个反射单元的1-bit波束可重构反射阵列。通过在两个尺寸相同的L形结构中间加载PIN二极管实现1位可重构单元,采用Ansys HFSS 15对该单元进行建模和仿真,在4.36 GHz~5.06 GHz频率范围内,单元在PIN二极管导通和断开两种状态下的相位差在180°±25°范围内,并在4.46 GHz和4.96 GHz两个频率下,具有180°相位差。对4.96 GHz进行验证,通过数字控制板独立调节每个PIN二极管,从而实现所需的相位分布。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反射阵可以在4.96 GHz的中心频率下实现±50°范围内的波束扫描,并且在4.76 GHz~5.46 GHz频率范围内,具有相对良好的波束扫描性能。此外,反射阵采用镜面对称排布方式以改善交叉极化,实测交叉极化为-26.7 dB,相比较传统排布方式,交叉极化峰值降低了15.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 PIN二极管 波束扫描 交叉极化 反射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高增益折叠透射阵列天线设计
5
作者 杨孝荣 汪敏 +2 位作者 乔纯鑫 吴文 黄宇霆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0,23,共5页
文中设计了一款低剖面的毫米波高增益折叠透射阵列天线。该天线将兼具极化选择和相位全覆盖调控性能的超薄透射型超表面,与具有极化扭转特性的反射型超表面结合,采用π/4相位补偿步长,在实现低剖面的同时提高了天线增益。实验表明:所设... 文中设计了一款低剖面的毫米波高增益折叠透射阵列天线。该天线将兼具极化选择和相位全覆盖调控性能的超薄透射型超表面,与具有极化扭转特性的反射型超表面结合,采用π/4相位补偿步长,在实现低剖面的同时提高了天线增益。实验表明:所设计天线在94 GHz增益为35.7 dBi,口径效率为47.4%,3 dB增益带宽为22%。该设计克服了毫米波天线难以兼顾低剖面和高效率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透射阵列天线 毫米波 低剖面 高增益 多功能超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极化解耦超表面的线转圆极化反射阵列天线设计
6
作者 王瑞 吕聚良 +2 位作者 殷琦禹 罗贵勇 李腾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9期2131-2137,共7页
基于极化结构分离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双极化宽带解耦超表面单元,2种极化的单元可在25~35 GHz实现相位独立连续调控特性。基于此设计了工作在Ka波段偏馈线极化转圆极化反射阵列天线,测试结果表明,阵列可工作在27~34 GHz,最大增益与口... 基于极化结构分离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双极化宽带解耦超表面单元,2种极化的单元可在25~35 GHz实现相位独立连续调控特性。基于此设计了工作在Ka波段偏馈线极化转圆极化反射阵列天线,测试结果表明,阵列可工作在27~34 GHz,最大增益与口径效率分别为30.7 dBic和46.91%,3 dB轴比带宽为23.47%。该双极化解耦反射超表面单元结构简单、工作带宽较宽、口径效率高且副瓣电平在-22 dB以下,在低成本超表面反射阵列的应用中具有极大潜力。提出的双极化解耦方法在目前低成本超表面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表面 偏馈反射阵列 线转圆极化 双极化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频高增益共口径天线设计
7
作者 高帅 黄衡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057,共7页
为满足无线系统对双频高增益天线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双频高增益共口径天线的设计方法。通过将工作于X波段的法布里-佩罗天线和工作于Ka波段的折叠透射阵天线融合于同一结构中,在两个频段都产生高定向波束的同时也实现了100%的口径复... 为满足无线系统对双频高增益天线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双频高增益共口径天线的设计方法。通过将工作于X波段的法布里-佩罗天线和工作于Ka波段的折叠透射阵天线融合于同一结构中,在两个频段都产生高定向波束的同时也实现了100%的口径复用效率;设计了两种单元用于组成天线的口径层和地板层,并且这两种单元在X波段和Ka波段下对电磁波有着不同的特性,以满足法布里-佩罗天线和折叠透射阵天线的需求。为了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进行了加工实验,实验显示实测结果和仿真结果有着较好的吻合性。所提出的共口径天线在低频段和高频段分别实现了8.62~9.35 GHz和24~34 GHz的有效带宽(反射系数≤-10 dB,增益变化≤3 dB),且都有着良好的定向辐射特性,峰值增益分别为15.5 dBi和23.1 dBi。由于宽带高增益的优点以及100%的口径复用效率,本文所提出的天线在未来的无线系统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 共口径 法布里-佩罗天线 折叠透射阵天线 高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射阵的宽带低剖面双向2D波束扫描天线
8
作者 翟振钧 林峰 孙厚军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64-67,共4页
本文提出一种毫米波宽带低剖面双向辐射2D波束扫描天线。该天线通过两个在空间上重叠的正交镜像折叠透射阵实现独立控制的双向辐射波束,显著降低了天线剖面。每个折叠透射阵由馈源、曲面极化器和收发阵列组成。收发阵列单元包括两个宽... 本文提出一种毫米波宽带低剖面双向辐射2D波束扫描天线。该天线通过两个在空间上重叠的正交镜像折叠透射阵实现独立控制的双向辐射波束,显著降低了天线剖面。每个折叠透射阵由馈源、曲面极化器和收发阵列组成。收发阵列单元包括两个宽带蝶形偶极子天线和一对具有真时延和连续360°移相范围的差分微带线移相器。通过沿x或y方向移动极化器,该天线可实现在整个工作频带内具有恒定波束方向的2D波束扫描。该天线的高度直径比(H/D)为0.5。在27-39 GHz范围内,双向波束测试扫描范围在E面和H面均覆盖±10°,最大扫描损耗为1.9 dB。最大增益测试结果为27.1 dBi,最大口径效率为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波束扫描 增材制造电子(AME) 双向辐射天线 折叠透射阵 毫米波 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波段圆极化折叠反射阵列天线设计与优化
9
作者 王忆凡 吕聚良 李腾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9期2138-2145,共8页
基于1/2折叠反射超表面的原理,进一步研究了1/n的折叠反射超表面设计方法和性能优化步骤,目标是设计一种可以兼顾阵列效率和剖面高度的圆极化阵列。折叠阵列架构采用1层极化反射单元,1层圆极化透射层和圆极化馈源。研究了一种右旋圆极... 基于1/2折叠反射超表面的原理,进一步研究了1/n的折叠反射超表面设计方法和性能优化步骤,目标是设计一种可以兼顾阵列效率和剖面高度的圆极化阵列。折叠阵列架构采用1层极化反射单元,1层圆极化透射层和圆极化馈源。研究了一种右旋圆极化超表面单元,仿真结果表明,在25~35 GHz,该单元具有良好的极化选择特性。设计了一种转极化反射单元,仿真结果显示在25~35 GHz,该单元具有良好的转极化特性。提出并研究了1/n的折叠超反射表面的相位计算方法,通过仿真对天线阵列性能进行优化。为了验证提出的方法,对一款剖面高度比阵列口径为0.287的31×31圆极化折叠阵列进行了仿真和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较为一致。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圆极化折叠阵列具有36.1%的口径效率,3.6%的1 dB增益带宽,11.4%的3 dB增益带宽和16.6%的3 dB轴比带宽。提出的方法很好地平衡了天线效率与天线剖面,为高性能折叠阵列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表面 反射阵列天线 圆极化天线 折叠超表面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表面的透-反阵列天线综述
10
作者 张超 罗宇 马凯学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9期2082-2093,共12页
基于超表面技术设计的透-反阵列天线能够在不增加额外设计复杂度及器件整体尺寸的前提下,实现全空间范围内的电磁覆盖。该技术突破了传统透射阵和反射阵的覆盖极限,可提供更多区域、更大范围内的信号覆盖,推动物联网发展。为阐述透-反... 基于超表面技术设计的透-反阵列天线能够在不增加额外设计复杂度及器件整体尺寸的前提下,实现全空间范围内的电磁覆盖。该技术突破了传统透射阵和反射阵的覆盖极限,可提供更多区域、更大范围内的信号覆盖,推动物联网发展。为阐述透-反射阵列天线的工作机理,对基于超表面的透-反射阵列天线技术进行了综述,归纳了天线实现全空间辐射的设计方法,分析了不同设计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为透-反射阵列天线的发展方向提供思路,旨在为具有全空间电磁覆盖的超表面天线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表面 透射阵 反射阵 双向辐射 全空间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宽频带高增益的变极化微带反射阵天线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知航 章文勋 +1 位作者 刘震国 沈薇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0-824,共5页
提出一种由微带反射阵实现的新型变极化天线,它区别于双/多极化天线的固定极化状态。实现变极化的关键是经特殊设计的反射阵阵元结构尺寸和线极化辐射的馈源。理论分析表明反射极化可涵盖所有极化状态;采用间以空气层的双/多层阵元结构... 提出一种由微带反射阵实现的新型变极化天线,它区别于双/多极化天线的固定极化状态。实现变极化的关键是经特殊设计的反射阵阵元结构尺寸和线极化辐射的馈源。理论分析表明反射极化可涵盖所有极化状态;采用间以空气层的双/多层阵元结构能有效展宽频带;增加阵元数目可提高天线增益。鉴于这些特点,该类天线在雷达、移动通信等领域具有潜在工程应用。还给出了完整的理论分析和实例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反射阵 变极化天线 宽频带 高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宽频带微带反射阵单元相位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豆栋梁 张广求 +1 位作者 刘起坤 肖博宇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1,共4页
分析由两个弯曲振子及一个普通振子构成的单层三谐振单元的相位特性。对三种基板结构下单元的相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合基板,增加泡沫的厚度,可以在较宽频带内获得平滑的相移特性,同时相位动态范围大于360°。与三层... 分析由两个弯曲振子及一个普通振子构成的单层三谐振单元的相位特性。对三种基板结构下单元的相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合基板,增加泡沫的厚度,可以在较宽频带内获得平滑的相移特性,同时相位动态范围大于360°。与三层堆叠结构的相移特性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可以达到与其相近的效果。最后给出了一种改进型单元结构,能够在6-10GHz带宽内得到基本一致的相移特性曲线。利用该结构组成一个12×13单元的反射阵列,带宽内效率约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反射阵 多谐振 反射相位 宽频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型超表面的太赫兹偏折涡旋波束生成 被引量:3
13
作者 施宏宇 李国强 +4 位作者 刘康 李博林 衣建甲 张安学 徐卓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5-793,共9页
太赫兹涡旋波束可以提高雷达通信系统通信容量及成像系统的分辨率,如何有效地产生这种波束成为近期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克服传统方式的缺点,该文设计加工了5个工作在太赫兹频段的反射型超表面,它们可以产生±1、±2和3共5个不同... 太赫兹涡旋波束可以提高雷达通信系统通信容量及成像系统的分辨率,如何有效地产生这种波束成为近期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克服传统方式的缺点,该文设计加工了5个工作在太赫兹频段的反射型超表面,它们可以产生±1、±2和3共5个不同模态的涡旋波束。为了避免馈源对涡旋波束的遮挡,通过平面反射阵原理控制了波束的偏转方向。超表面单元为3层结构,其中,上层为金属结构,控制上层结构中8个枝节的长度,可以在基本不改变超表面单元反射系数的情况下,调整它的反射相位。中间层为介质层,为了使超表面单元有较高的反射系数,介质层下方为一金属地。超表面单元仿真显示,其同极化反射率在90%以上,相位分布也满足超表面设计需求。超表面的仿真及测试结果表明,在340 GHz附近,不同超表面在设计的方向上产生了对应模态的涡旋波束,并且涡旋波束中的主模态能量占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涡旋波束 超表面 波束调控 反射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轨重构抛物面反射阵天线相位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新刚 吴刚 钟鹰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7-202,共6页
为了实现天线波束在轨重构,随机圆整法被应用于星载抛物面反射阵天线单元相位优化设计。在优化过程中,把离散相位优化问题连续化,用Minimax算法求其最优解,通过随机圆整来得到阵列单元的相位。为证明算法的有效性,以一个工作在Ku频段的... 为了实现天线波束在轨重构,随机圆整法被应用于星载抛物面反射阵天线单元相位优化设计。在优化过程中,把离散相位优化问题连续化,用Minimax算法求其最优解,通过随机圆整来得到阵列单元的相位。为证明算法的有效性,以一个工作在Ku频段的抛物面反射阵列天线为例,对其单元相位进行了仿真优化。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不仅能够在服务区内产生点波束,而且能够产生满足特定指标要求的赋形波束,提高了天线波束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阵列天线 赋形波束 相位优化 MINIM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微带反射阵列天线单元带宽拓展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虎 李小秋 郑雪飞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1-54,共4页
在微带反射阵列天线设计中,采用大小不同、结构相似的多个空心单元于同一层面上嵌套形成组合单元,可以拓展单元带宽。通过几种单元实例计算对比和实验阵面性能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此组合单元可有效拓展阵中单元及微带反射阵列天线... 在微带反射阵列天线设计中,采用大小不同、结构相似的多个空心单元于同一层面上嵌套形成组合单元,可以拓展单元带宽。通过几种单元实例计算对比和实验阵面性能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此组合单元可有效拓展阵中单元及微带反射阵列天线系统的工作带宽。应用此组合单元法步骤简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为各种反射阵列天线设计和工程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阵列天线 带宽 组合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频微带反射阵的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文泉 万国宾 +1 位作者 甘启宇 赵雨辰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7-1062,共6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双频微带反射阵.该反射阵采用上层为Ka波段阵面、下层为X波段阵面的双层结构,阵列单元由圆与圆环组合单层结构构成.在此基础上,分别选择圆环贴片型和方环缝隙型频率选择表面作为上下两层阵面的接地板,并与传统导体接地板... 设计了一种新型双频微带反射阵.该反射阵采用上层为Ka波段阵面、下层为X波段阵面的双层结构,阵列单元由圆与圆环组合单层结构构成.在此基础上,分别选择圆环贴片型和方环缝隙型频率选择表面作为上下两层阵面的接地板,并与传统导体接地板反射阵作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频率选择表面作为接地板,不仅使反射阵天线获得较好的双频辐射特性,同时可有效地降低两个阵面之间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微带反射阵 频率选择表面 相互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频宽带大型微带反射阵天线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小秋 郑雪飞 杨成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1,共4页
微带反射阵天线在性能上最主要的缺陷就是窄带,一般情况下其带宽小于5%,对电大口径短焦距馈电时更窄。本文设计并制作出一种由L波段和C波段两个反射面天线组成的6m×2m薄膜双频微带反射阵天线,两个频段的天线共用一层膜面。对该天... 微带反射阵天线在性能上最主要的缺陷就是窄带,一般情况下其带宽小于5%,对电大口径短焦距馈电时更窄。本文设计并制作出一种由L波段和C波段两个反射面天线组成的6m×2m薄膜双频微带反射阵天线,两个频段的天线共用一层膜面。对该天线的电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两个频段的相对带宽均大于10%(副瓣电平≤-18dB)。该天线具有折叠、可展开的结构特征,可以在卫星或航天器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反射阵天线 双频 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单层宽带微带反射阵天线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尚济勇 高万明 +1 位作者 豆栋梁 肖博宇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7,共5页
针对微带反射阵天线带宽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线极化双谐振宽带"蝴蝶"形单元结构,详细描述了单元结构设计步骤,研究了不同基板以及不同结构参数对单元相位曲线的相移范围、平滑度以及谐振点位置的影响。仿真测试表明,该单... 针对微带反射阵天线带宽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线极化双谐振宽带"蝴蝶"形单元结构,详细描述了单元结构设计步骤,研究了不同基板以及不同结构参数对单元相位曲线的相移范围、平滑度以及谐振点位置的影响。仿真测试表明,该单元结构能够在5.5-7GHz带宽内具有良好的相位特性曲线。对36个"蝴蝶"形单元组件测试表明,其在20%带宽内辐射效率达到40%以上,最大辐射方向上交叉极化电平小于-30dB。此外,"蝴蝶"形单元结构类似于"十"字形单元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扩展实现多频带、多波束反射阵天线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天线 反射阵 多谐振 反射相位 宽频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缝隙堆叠贴片微带反射阵天线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博宇 张广求 +1 位作者 豆栋梁 尚济勇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22,共4页
微带反射阵天线具有易折叠、易携带等特点,结合缝隙堆叠贴片(ASP)微带单元频带较宽的优势,能进一步展宽缝隙耦合反射阵的带宽。通过求解相位计算公式,得到反射阵表面相位分布。给出了ASP微带天线的设计参数、S参数曲线及对应ASP单元的... 微带反射阵天线具有易折叠、易携带等特点,结合缝隙堆叠贴片(ASP)微带单元频带较宽的优势,能进一步展宽缝隙耦合反射阵的带宽。通过求解相位计算公式,得到反射阵表面相位分布。给出了ASP微带天线的设计参数、S参数曲线及对应ASP单元的反射相位曲线,用所设计单元组成225元反射阵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中心频率最大增益为26.03dBi,1.5dB增益带宽为33.3%,在整个带宽内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堆叠贴片 微带反射阵天线 相位分布 反射相位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微带反射阵列天线单元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虎 郑雪飞 李小秋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45-148,共4页
带开路短截线的贴片是微带反射阵列天线设计中最常用的单元形式之一。结合应用于民用航天领域的薄膜反射阵列天线设计,比较和分析不同物理参数、阵列环境下单元电讯性能变化特点,并优化设计单层薄膜反射阵列天线试验阵面,给出分析结果,... 带开路短截线的贴片是微带反射阵列天线设计中最常用的单元形式之一。结合应用于民用航天领域的薄膜反射阵列天线设计,比较和分析不同物理参数、阵列环境下单元电讯性能变化特点,并优化设计单层薄膜反射阵列天线试验阵面,给出分析结果,供不同应用背景下的反射阵列天线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阵列天线 贴片单元 开路短截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