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tral matching based remote sensing identification of two main crop rotation patterns in a large irrigation district
1
作者 DUAN Yuanyuan CHEN Xiuhua +3 位作者 LIU Jun YE Mao LU Wenjing LIU Hongjie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0-650,共11页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planting patterns for major crops in a large irrigated district has vital importance for irrigation management,water fee collection,and crop yield estimation.In this study,the OTSU algorith...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planting patterns for major crops in a large irrigated district has vital importance for irrigation management,water fee collection,and crop yield estimation.In this study,the OTSU algorithm and Mean-Shift algorithm were employed to automatically determine threshold values for mapping two main rotated crop patterns at the pixel scale.A time series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xtra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ice-wheat and wheat-maize rotations in the Chuanhang irrigation district from 2016 to 2020.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both threshold segmentation algorithms are reliable in extra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crops,with an overall accuracy exceeding 80%.Additionally,both Kappa coefficients surpass 0.7,indicating better performance by OTSU method.Over the period from 2016 to 2020,the area occupied by rice-wheat rotation cropping ranged from 12500 to 14400 hm 2;whereas wheat-maize rotation cropping exhibited smaller and more variable areas ranging from 19730 to 34070 hm 2.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how remote sensing-based approaches can provide reliable support for rapidly and accurately identify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in crop rotation patterns within a large irrigation distr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uanhang irrigation district rotate crop pattern spectral matching OTSU algorithm Mean-Shift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间作畦沟分灌作物根系生长特征研究
2
作者 苗庆丰 温雅琴 +2 位作者 倪东宁 史海滨 李瑞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0,50,共5页
为探究小麦玉米间作与畦沟分灌灌水模式下作物根系的生长分布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以间作常规畦灌模式为对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沟灌玉米前期不灌溉,经历了水分亏缺的锻炼,在水势梯度作用下,刺激了根系的生长发育,下扎深度明... 为探究小麦玉米间作与畦沟分灌灌水模式下作物根系的生长分布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以间作常规畦灌模式为对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沟灌玉米前期不灌溉,经历了水分亏缺的锻炼,在水势梯度作用下,刺激了根系的生长发育,下扎深度明显大于畦灌玉米;常规畦灌小麦表层0~60 cm垂向根干质量密度要显著大于畦沟分灌,根系更为发达。同时期沟灌玉米根系量要显著大于畦灌玉米,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0~25 cm处平均值大22.76%和16.13%;常规畦灌小麦水平方向根干质量明显高于畦沟分灌小麦,且沟灌玉米灌水后随生育期延长,差异性减弱。受沟灌边行玉米的根系生长影响,常规畦灌小麦产量较畦沟分灌高9.92%;受根系生长补偿效应的刺激作用影响,沟灌玉米产量较常规畦灌高13.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畦沟分灌 根系生长特征 产量 小麦 玉米 灌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时间对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樊明 沈强云 +3 位作者 李红霞 曾宝安 陈嘉 张双喜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1-14,共4页
为探究不同灌水时间对春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在干播湿出种植方式下,设置4种不同头水灌溉时间,研究其对土壤温度及春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可以提高土壤温度,而较高的土壤温度有利于小麦出苗和生长发育;... 为探究不同灌水时间对春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在干播湿出种植方式下,设置4种不同头水灌溉时间,研究其对土壤温度及春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可以提高土壤温度,而较高的土壤温度有利于小麦出苗和生长发育;在播种后第10天(3月14日左右)开始灌溉头水是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最佳灌溉头水时间,小麦有效分蘖率最高(72.1%),穗数最多(583.5万穗/hm^(2)),产量最高(10011.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灌水时间 产量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钙土田菜用架芸豆根系的建成
4
作者 宋晋辉 韩云杰 +3 位作者 张继宗 王志辉 张立峰 李会彬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34,共17页
水土资源匮乏背景下的农田精准水肥管理,需要以作物根系时空建成规律为基础。本研究结合分层挖掘与扫描成像分析技术,对两种栗钙土田菜用架芸豆不同生育时期的根系生物量、长度、表面积、体积和直径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栗... 水土资源匮乏背景下的农田精准水肥管理,需要以作物根系时空建成规律为基础。本研究结合分层挖掘与扫描成像分析技术,对两种栗钙土田菜用架芸豆不同生育时期的根系生物量、长度、表面积、体积和直径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栗钙土田菜用架芸豆根系生物量的建成规律一致,大致分为缓慢增长、线性增长和缓慢下降3个时期,线性增长期为初花期~结荚盛期,此阶段轻壤质栗钙土田芸豆根系鲜重与干重的日增长速率分别为2.46与0.24 g·2株^(-1),沙壤质栗钙土田分别为1.79与0.20 g·2株^(-1);芸豆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与根系鲜干重间呈正相关增长。从垂直分布上看,沙壤质栗钙土田芸豆根系分布较浅,82.68%以上的根系分布在0~30 cm土层内;轻壤质栗钙土田芸豆在结荚初期之后86.24%以上的根系分布在0~60 cm土层。从侧向分布上看,轻壤质栗钙土田芸豆全生育期内77%以上的根系分布在植株两侧30 cm范围内,而沙壤质栗钙土田该范围内根系占比随生育期推移呈下降趋势,至结荚末期降至66%以上。根系的等值线图表明,轻壤质栗钙土田芸豆根系的总体分布呈“瘦长型”,沙壤质栗钙土田呈“扁宽型”。本研究为坝上地区菜用架芸豆依根创新水肥高效利用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挖掘 滴灌 菜用架芸豆 根系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咸水灌溉与施肥方式对盐碱地水稻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互作效应
5
作者 王璐 侯红燕 +2 位作者 胡鑫慧 郭洪海 贾曦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0,99,共8页
探索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微咸水与淡水联合灌溉对水稻生理生长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以‘圣香1826’为试验材料,设置主区为淡水灌溉(FI,全生育期均灌溉淡水)、微咸水-淡水联合灌溉(BFI,插秧后至分蘖前灌溉淡水,分蘖期至成熟期补灌微咸水)2... 探索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微咸水与淡水联合灌溉对水稻生理生长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以‘圣香1826’为试验材料,设置主区为淡水灌溉(FI,全生育期均灌溉淡水)、微咸水-淡水联合灌溉(BFI,插秧后至分蘖前灌溉淡水,分蘖期至成熟期补灌微咸水)2种灌溉制度;裂区为5种施肥方式T1(常规施肥,当地习惯施肥N 300 kg/hm^(2))、T2(减N20%,N240 kg/hm^(2))、T3(减N20%,穗肥增施K,N240 kg/hm^(2)+K36 kg/hm^(2))、T4(减N20%,蘖肥增施Ca,N240 kg/hm^(2)+Ca18 kg/hm^(2))、T5(减N20%增施K和Ca,N240 kg/hm^(2)+K36 kg/hm^(2)+Ca 18 kg/hm^(2))。结果表明,BFIT5处理可以显著的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Ca肥补施,使水稻植株Na^(+)含量降低24.35%(P<0.05)、K+含量提高20.20%、Na^(+)/K^(+)降低、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升高13.06%、脯氨酸(Pro)含量升高20.69%、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了9.19%,提高了植株的抗性;BFIT5处理使水稻的有效穗数提高30.1%、穗总粒数提高7.2%、穗实粒数提高38.2%、结实率提高28.9%、产量提高38.2%、稻米的食味值增加6、崩解值升高、消减值降低、蒸煮品质升高。在分蘖期开始浇灌微咸水,且减少常规施氮量的20%、增施K和Ca肥,节约稻田用淡水的同时提高了微咸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灌溉 水稻 水肥耦合 生理特性 水肥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北灌区土壤盐分多尺度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6
作者 吴霞 樊丽琴 +1 位作者 王长军 张永宏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明晰不同区域盐渍化土壤分布特征是精准改良盐碱地的基础,研究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依据。以宁夏银北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6.0、1.0、0.2 km采样尺度下土壤盐分分布特征以... 明晰不同区域盐渍化土壤分布特征是精准改良盐碱地的基础,研究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依据。以宁夏银北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6.0、1.0、0.2 km采样尺度下土壤盐分分布特征以及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在6.0、1.0、 0.2 km采样尺度下研究区0~20 cm表层土壤盐分含量整体偏高,且分布不均,差异性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0.927、0.932、1.187,达到中强变异水平;土壤盐分的半方差函数块基比分别为32.653%、38.462%、41.463%,属于中等强度空间自相关。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大,土壤盐分空间自相关性增强,种植、灌溉、施肥等随机因素对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逐渐减弱,而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等结构因素对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断增强。建议在随机因素影响较大的中小尺度上增大采样量,以深入了解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多尺度 空间变异 银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亏灌溉和不同秋眠级品种混播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赵越 安旗 +3 位作者 冯晶晶 刘伟 杨龙 谢开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99-105,113,共8页
为了探究调亏灌溉和不同秋眠级品种混播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该研究设置2个不同灌溉处理,即调亏灌溉(灌溉量为定额灌溉的75%左右,W1)和定额灌溉(W2),并选择3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WL354HQ、新牧4号和三得利,秋眠级分别为3级、... 为了探究调亏灌溉和不同秋眠级品种混播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该研究设置2个不同灌溉处理,即调亏灌溉(灌溉量为定额灌溉的75%左右,W1)和定额灌溉(W2),并选择3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WL354HQ、新牧4号和三得利,秋眠级分别为3级、4级和5级)设置7个单播和混播处理,分别为WL354HQ单播(A)、新牧4号单播(B)、三得利单播(C)、WL354HQ和新牧4号混播(AB)、WL354HQ和三得利混播(AC)、新牧4号和三得利混播(BC)以及WL354HQ、新牧4号和三得利混播(ABC)。结果表明:与定额灌溉相比,调亏灌溉可使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提高6.56%,相对饲喂价值降低1.90%;与单播处理中品质较次的WL354HQ相比,4个混播处理均可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其中混播处理AB、AC、ABC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3.95%、1.15%和5.85%,相对饲喂价值分别提高4.04%、8.44%和5.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品种混播 营养品质 紫花苜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亏缺灌溉对向日葵幼苗生长及喷施SA前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韩海霞 云玉林 +1 位作者 宋凯 姚岭柏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7-10,共4页
以本地区主栽的向日葵品种SF36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亏缺灌溉处理(灌溉量80%、60%、40%处理)对向日葵生长指标的影响,分析喷施水杨酸(SA)前后不同灌溉处理对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 以本地区主栽的向日葵品种SF36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亏缺灌溉处理(灌溉量80%、60%、40%处理)对向日葵生长指标的影响,分析喷施水杨酸(SA)前后不同灌溉处理对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量由80%下降到40%,向日葵幼苗的生长逐渐受到抑制,呈现出轻度、中度、重度胁迫现象。随着灌溉亏缺程度的增加,MDA含量和SOD活性呈现较稳定水平,POD活性受到显著抑制,CAT活性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喷施SA后,随着亏缺程度的加剧,MDA含量呈先稳定后升高的趋势,SOD活性呈上下波动趋势,POD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在水分亏缺较轻和中等程度情况下,喷施SA能够有效提升向日葵的修复能力,对向日葵的节水灌溉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水杨酸 抗氧化酶 亏缺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微灌过滤器模糊综合评价
9
作者 仵峰 高兴杰 +3 位作者 宰松梅 刘伟业 黄静 聂敏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3,共7页
为了综合评价微灌过滤器的性能并实现优选,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的微灌过滤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过滤器的额定性能、工作性能、过滤水质性能和价格4个层面选取了11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分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层次分... 为了综合评价微灌过滤器的性能并实现优选,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的微灌过滤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过滤器的额定性能、工作性能、过滤水质性能和价格4个层面选取了11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分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以主、客观组合赋权的方式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各种微灌过滤器的评级。以4种常见的单体微灌过滤器和2种组合过滤器为例,运用构建的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常见灌溉水质与过滤流量20m^(3)/h工况条件下,砂石过滤器的评价结果为“较差”,离心过滤器的评价结果为“一般”,网式过滤器的评价结果为“一般”,叠片过滤器的评价结果为“较好”,砂石+网式组合过滤器的评价结果为“较好”,离心+网式组合过滤器的评价结果为“较好”。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确定权重的微灌过滤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过滤器4个层面的性能进行评价,相较于单一根据经验或流量来选型,评价结果更客观合理,可为微灌过滤器的选型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灌过滤器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利用对辣椒生长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0
作者 吴科生 孙建好 +4 位作者 赵建华 李伟绮 杨新强 陈亮之 何旭刚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3-77,共5页
通过探索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新途径,使河西灌区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得到资源化循环再利用。以辣椒品种美国红为指示作物,在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区研究了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废旧基... 通过探索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新途径,使河西灌区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得到资源化循环再利用。以辣椒品种美国红为指示作物,在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区研究了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废旧基质30 t/hm^(2)+80%常规施肥(N 300.0 kg/hm^(2)、P_(2)O_(5)96.0 kg/hm^(2)、K_(2)O 72.0 kg/hm^(2))时,辣椒折合产量最高,为32340 kg/hm^(2),较不施肥对照增产27.31%,较常规施肥处理(N 375.0 kg/hm^(2)、P_(2)O_(5)120.0 kg/hm^(2)、K_(2)O 90.0 kg/hm^(2))增产12.84%;产值、净产值均最高,分别达到71148.0、45742.0元/hm^(2),较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15261.4、7705.4元/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加8096.0、4360.0元/hm^(2)。该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配施化肥模式能有效提高辣椒产量、产值,建议在河西灌区灌漠土区辣椒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 还田利用 产量 经济效益 河西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微喷灌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制种玉米产量及水肥效应的影响
11
作者 连彩云 马忠明 +3 位作者 王智琦 薛亮 唐文雪 罗双龙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研究水氮耦合对膜下微喷灌制种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响应,实现制种玉米高产和水氮资源的高效利用。于2022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以灌水量为主处理(2700、3600、4500 m^(3)/hm^(2))、施N量为副处理(0、120、240、360 ... 研究水氮耦合对膜下微喷灌制种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响应,实现制种玉米高产和水氮资源的高效利用。于2022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以灌水量为主处理(2700、3600、4500 m^(3)/hm^(2))、施N量为副处理(0、120、240、360 kg/hm^(2)),分析了膜下微喷灌条件下不同水氮耦合模式对制种玉米产量及水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喷灌溉条件下,增加灌水量和施N量均能有效提高制种玉米籽粒产量,但当水氮施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产效应减弱。不同的灌水量下,施N量为240 kg/hm^(2)的处理较其余施氮处理均明显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及光的截获率,叶面积指数在灌浆期时较0、120、360 kg/hm^(2)施氮处理分别高16.69%~21.12%、1.33%~2.00%、-3.79%~13.73%。在灌水量为4500 m^(3)/hm^(2)、施N量为240 kg/hm^(2)的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最高,为7.84 t/hm^(2),但与灌水量为3600 m^(3)/hm^(2)、施N量为240 kg/hm^(2)的处理(7.80 t/hm^(2))差异不显著,仅增产0.5%;且后者与前者相比,灌水量减少了20%,水分利用效率则增加了13.50%,氮肥农学利用效率(NAE)提高了60.91%。综上认为,在膜下微喷灌条件下,灌水量为3600 m^(3)/hm^(2)、施N量为240 kg/hm^(2)是试验区乃至河西灌区制种玉米生产的最适宜水氮耦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水氮耦合 产量 水肥效应 膜下微喷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马彦霞 陈静茹 +3 位作者 牛成达 任亚丽 常涛 张莉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为寻求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Brassica pekinensis)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以当地春茬主栽娃娃菜品种耐寒金黄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肥组合对娃娃菜叶球生长和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施肥量及水肥交互作用均不同程度影响... 为寻求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Brassica pekinensis)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以当地春茬主栽娃娃菜品种耐寒金黄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肥组合对娃娃菜叶球生长和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施肥量及水肥交互作用均不同程度影响娃娃菜生长和光合特性,且施肥量的影响最大,水肥交互作用的影响次之。相同施肥条件下随着灌溉量的增大叶球横径和纵径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超过一定范围后逐渐下降;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中水)和80%(高水)处理后娃娃菜叶球横径和纵径随着施肥量的升高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全生育期施肥量为N 330 kg/hm^(2)、P_(2)O_(5)195 kg/hm^(2)、K_(2)O 450 kg/hm^(2)的施肥条件下增大灌水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叶片胞间CO_(2)浓度(Ci)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的灌溉水平下增加施肥量,提高了娃娃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降低了娃娃菜叶片胞间CO_(2)浓度(Ci)。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莲座期、结球期和采收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速率(T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叶片胞间CO_(2)浓度(Ci)先降低后升高。不同水肥耦合模式以中水中肥处理(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施N 330 kg/hm^(2)、P_(2)O_(5)195 kg/hm^(2)、K_(2)O 450 kg/hm^(2))表现最优,较低水高肥处理(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施N 380 kg/hm^(2)、P_(2)O_(5)224 kg/hm^(2)、K_(2)O 518 kg/hm^(2))娃娃菜叶球横径和纵径分别提高了18.72%、10.98%,中心柱长则降低了31.89%;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提高了13.10%、27.52%、22.26%,叶片胞间CO_(2)浓度降低了8.07%。综合考虑娃娃菜生长状况和光合利用特性,认为甘肃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最为适宜的水肥组合模式是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全生育期施肥量为N 330 kg/hm^(2)、P_(2)O_(5)195 kg/hm^(2)、K_(2)O 4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娃娃菜 水肥耦合 隶属函数 生长 光合特性 河西冷凉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生草条件下土壤与近地层空气温湿度特征研究
13
作者 李晓龙 马军 +8 位作者 褚燕南 岳海英 王芳 刘婷 岳芬芬 李元 吴昊 贾永华 田建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56-63,共8页
[目的]明确不同生草种类下土壤与近地层空气温湿度的变化特征,为果园生草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采选黑麦草、苜蓿、高羊茅、长柔毛野豌豆4种抗旱、抗寒功能草种,结合自然生草,以清耕为对照,分析不同生... [目的]明确不同生草种类下土壤与近地层空气温湿度的变化特征,为果园生草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采选黑麦草、苜蓿、高羊茅、长柔毛野豌豆4种抗旱、抗寒功能草种,结合自然生草,以清耕为对照,分析不同生草品种、不同季节下果园土壤及近地层空气温湿度的变化特征。[结果]在春季和夏季高温期,生草栽培下0~40 cm土壤中播种苜蓿和长柔毛野豌豆土壤含水量较高,生草栽培下0~20、>20~40、>40~60 cm土壤中长柔毛野豌豆、苜蓿、高羊茅处理土壤温度降低率总体较高。在夏季高温期,种植苜蓿或长柔毛野豌豆可使近地层空气温度降低1.5℃左右,使空气湿度增加11.82%以上。[结论]相较于清耕,果园行间播种苜蓿和长柔毛野豌豆可明显增加土壤及近地层空气湿度,降低土壤与近地层空气温度。在春季,果园生草主要通过减小土壤昼夜温差来调控果树生长发育。在夏季高温期,果园生草则主要通过抑制土壤水分散失,增加空气湿度来减少高温干旱对果树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生草 土壤 近地层 温湿度 变化特征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合同节水管理带动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宁夏利通区现代化灌区建设的探索实践与经验启示
14
作者 陈茂山 陈博 刘啸 《水利发展研究》 2025年第3期1-5,43,共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地处宁夏引黄灌区的核心地带,是宁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四水四定”试点等水利改革的“试验田”。文章梳理了利通区探索创新“合同节水+水权交易”模式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地处宁夏引黄灌区的核心地带,是宁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四水四定”试点等水利改革的“试验田”。文章梳理了利通区探索创新“合同节水+水权交易”模式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的典型实践做法,总结分析了进展成效,提炼出了可为宁夏乃至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现代化灌区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借鉴的模式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节水管理 水权交易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现代化灌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渠系配水模型的乡村水渠灌溉工程优化设计研究
15
作者 宋建峰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3期120-125,131,共7页
为了解决乡村水渠灌溉水资源浪费问题,基于渠系配水模型,对水渠工程进行优化设计,并引入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在配水效果比较中,研究模型相比同类模型配水流量更多,如在平水期等效渠道8与10中,配水流量分别为0.353及0.37m^(3... 为了解决乡村水渠灌溉水资源浪费问题,基于渠系配水模型,对水渠工程进行优化设计,并引入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在配水效果比较中,研究模型相比同类模型配水流量更多,如在平水期等效渠道8与10中,配水流量分别为0.353及0.37m^(3)/s。在枯水期,研究优先考虑轮灌1组配水,水渠序号包括1、7、8以及10号,轮灌1组配水时间为58.77h。研究表明,该技术在灌溉节水中具有良好效果,可为乡村地区农业节水灌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渠配水模型 水渠灌溉工程 多目标粒子群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册田灌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16
作者 刘秋丽 杨海霞 杨士荣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对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册田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情况,在分析目前灌区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 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对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册田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情况,在分析目前灌区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从完善灌区建设运行管护体系、夯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机制、探索水权制度改革、推进水权交易、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主要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灌区节水增效、粮食增产增收,保障灌区可持续发展和良性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册田灌区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水价机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量灌溉下不同滴灌量对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海峰 张永强 +6 位作者 谢秀荣 吕晓庆 陈传信 徐其江 聂石辉 王冀川 雷钧杰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探究限量灌溉下不同滴灌量对新疆北疆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筛选新疆北疆滴灌冬小麦灌溉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冬41号为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000 m^(3)/hm^(2)(W_(1))、3600 m^... 【目的】探究限量灌溉下不同滴灌量对新疆北疆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筛选新疆北疆滴灌冬小麦灌溉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冬41号为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000 m^(3)/hm^(2)(W_(1))、3600 m^(3)/hm^(2)(W_(2))和4200 m^(3)/hm^(2)(W_(3))共3个春季灌水量处理。研究限量灌溉下不同滴灌量对冬小麦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的小麦叶片SPAD值均随生育进程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处理间以W_(3)处理开花期叶片SPAD值最大为54.65。不同处理滴灌冬小麦LAI随着生育进程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均在开花期最高,其中以W_(2)处理最高为7.41。滴灌冬小麦叶片蒸腾速率(Tr)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净光合速率(Pn)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W_(3)处理时最高表现为W_(3)>W_(2)>W_(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_(叶片))呈一直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为W_(2)>W_(3)>W_(1);产量以W_(2)处理最高8559.83 kg/hm^(2),较W_(3)、W_(1)处理分别高出24.80%、0.39%。【结论】W_(2)处理下冬小麦产量及其他方面均表现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量灌溉 滴灌 冬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旗渠类灌溉工程”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建构
18
作者 王通 张文彦 +1 位作者 王沛泽 杨雪媛 《新建筑》 202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红旗渠作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民为解决水资源短缺而建设的灌溉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当时的生产生活环境。研究旨在构建“红旗渠类灌溉工程”遗产价值评估体系,为该类工程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 红旗渠作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民为解决水资源短缺而建设的灌溉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当时的生产生活环境。研究旨在构建“红旗渠类灌溉工程”遗产价值评估体系,为该类工程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在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多维视角下判定和建构科学技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智慧价值3个准则层及17个指标层。结果显示,历史文化价值的权重最大,指标层中干渠及其水系的权重最大。该评估体系为其他非典型性遗产的价值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渠类灌溉工程 遗产价值评估 层次分析法 保护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SC-V的农田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研究
19
作者 王猛 王凯 +4 位作者 张杰 杨张青 赵巧丽 秦一浪 李国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58,共8页
为提高农田灌溉水分利用率,明确不同土质对灌溉量的影响,利用RISC-V架构芯片构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以GD32VF103VBT6芯片为核心MCU,包括主控制器、通信、传感器、灌溉量计算和安全作业等功能模块。通过量化不同类型... 为提高农田灌溉水分利用率,明确不同土质对灌溉量的影响,利用RISC-V架构芯片构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以GD32VF103VBT6芯片为核心MCU,包括主控制器、通信、传感器、灌溉量计算和安全作业等功能模块。通过量化不同类型土壤水分运移动态的差异,依据土壤中沙粒、黏粒等组分比例,构建了适用于不同土壤质地的灌溉量估算模型。系统结合土壤墒情传感器获取的田间实时墒情数据,计算各轮灌区域最佳灌溉量,并根据灌溉量控制各灌区电磁阀开启时间,实现自动灌溉。该系统具有测墒灌溉、远程控制、水肥一体化灌溉、自动化轮灌等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农户经验灌溉方式相比,该系统能够显著降低作物灌溉量17.3%,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较小,仅降低了0.16%;与土壤水分动态平衡模型相比,该系统灌溉量降低了9.2%,产量提高了0.19%。此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在保证作物产量稳定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农田灌溉量,对发展智慧节水农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控制系统 RISC-V 土壤质地 节水灌溉 灌溉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管网关阀优化方案及阀门开度扰动对流量均匀性影响
20
作者 杨国苗 李小芹 +4 位作者 唐学林 崔春亮 彭致功 张兴峰 封顶梁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8,共8页
为解决新疆克拉玛依市大型灌溉管网关阀过程中的水锤和灌溉出流流量不均匀等问题,基于一维特征线法,利用Flowmaster软件建立管网水力模型,研究管网在不同阀门关闭规律下的瞬变流特性以及阀门开度扰动对管网流量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为解决新疆克拉玛依市大型灌溉管网关阀过程中的水锤和灌溉出流流量不均匀等问题,基于一维特征线法,利用Flowmaster软件建立管网水力模型,研究管网在不同阀门关闭规律下的瞬变流特性以及阀门开度扰动对管网流量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相关水力特性与管网设计参数对比误差不超过8%,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针对管网运行的瞬变水力特性,总阀采用20至60 min的不同总历时一阶段线性关闭规律,即使关阀时间长达60 min,管网管段仍发生空化现象;开展关阀总历时30 min和快关10 min、快关开度分别为65%,75%,85%等不同组合的先快后慢两段关闭规律,其中快关85%、慢关15%的关闭规律下,管网管段不会产生空化,且管道内最大水锤压力小于管道设计压力.针对管网压力波动引起的流量均匀性变化,通过阀门开度扰动仿真压力波动,阀门开度由100%到90%调节后,各支管流量下降比例平均值为0.079%,流量波动较小;各出水桩流量下降比例平均值为0.074%,克里斯琴森系数为0.9899,灌溉均匀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大型灌溉管网的水锤防护及阀门开度扰动对管网流量均匀性分析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管网 特征线法 水锤 关阀规律 瞬变特性 灌溉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