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掺杂碳负载Zn_(x)P_(y)O_(z)常温常压下高效电催化合成氨
1
作者 王佳 秦清 +5 位作者 王哲 赵旭浩 陈云菲 候利强 刘尚果 刘希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0,共2页
合成氨(NH_(3))的发展是现代工业进程和人类生存的基石。受氮气(N_(2))化学惰性的限制,当前的合成氨工业能源消耗高并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电化学氮气还原反应(NRR),是有望取代高能耗的Haber-Bosch(HB)合成法的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合成... 合成氨(NH_(3))的发展是现代工业进程和人类生存的基石。受氮气(N_(2))化学惰性的限制,当前的合成氨工业能源消耗高并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电化学氮气还原反应(NRR),是有望取代高能耗的Haber-Bosch(HB)合成法的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合成氨工艺。然而,因氮气以及析氢竞争富反应(HER)导致电催化氮气还原极低的NH_(3)产率和能量转换效率一直是目前人工固氮领域面临的挑战。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一种具有丰富孔结构的磷掺杂碳(PC)负载Zn_(3)(PO_(4))_(2)/Zn_(2)P_(2)O_(7)纳米复合材料(h-PC/Zn_(3)(PO_(4))_(2)/Zn_(2)P_(2)O_(7)),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将N_(2)高效催化转化为NH_(3)。其独特的分级多孔结构提高了表面粗糙度并加快了氮气在催化剂体相中的扩散,这有利于延长氮气在催化剂表面的停留时间以及提高活性位点的利用效率。而多组分的均匀分布可以调节电子结构并优化反应中间体的吸附行为,进而提高活性位点的本征活性。在0.1mol·L^(-1)HCI电解液中,h-PC/Zn_(3)(PO_(4))_(2)/Zn_(2)P_(2)O_(7)在-0.2 V vs.可逆氢电极(RHE)电位下NH_(3)的产率可以达到38.7±1.2μg·h^(-1)·mgcat^(-1),法拉第效率为19.8%±0.9%。此外;h-PC/Zn_(3)(PO_(4))_(2)/Zn_(2)P_(2)O_(7)在0.1 mol·L^(-1)Na_(2)SO_(4)溶液中同样展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氮气还原合成氨性能,NH_(3)产率及法拉第效率分别为17.1±0.8μg·h^(-1)·mgcat^(-1)和15.g%±0.6%,明显优于PC/Zn_(3)P_(2)、C/ZnO和大多数报道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这种优异的性能主要归因于多孔结构有利于传质及多组分活性位点协同效应。此外,我们采用非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对NRR测试前后h-PC/Zn_(3)(PO_(4))_(2)/Zn_(2)P_(2)O_(7)的组成和结构变化进行了剖析。在反应后检测到了新增的N物种信号,证明催化剂确实发生了氮气还原反应。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通过同步构建传质通道并耦合不同的活性位点以协同增强NRR活性和选择性的新思路,这对加快绿色制氨工业化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还原反应 电催化剂 孔结构 多活性中心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超细CuO/ZnO/Al_2O_3催化剂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晓晖 刘金尧 +2 位作者 朱起明 吕越峰 何菲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0-13,共4页
草酸盐胶体共沉淀法超细催化剂的后处理条件(焙烧温度)明显影响催化剂的性能,发现焙烧温度为350℃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催化剂的结构分析表明,ZnO2和Cu4O32种物相对催化剂活性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共沉淀法 焙烧温度 超细 甲醇 催化剂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对α-烯烃聚合活性中心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慧坤 李惠萍 周歧雄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44-748,共5页
在不同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DS)用量、聚合温度及聚合时间等条件下,考察DDS对α-烯烃聚合载体型催化体系活性中心的影响。用聚合反应动力学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峰拟合方法考察活性中心的分布。结合室内模拟环道评价装置,测定聚合物的... 在不同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DS)用量、聚合温度及聚合时间等条件下,考察DDS对α-烯烃聚合载体型催化体系活性中心的影响。用聚合反应动力学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峰拟合方法考察活性中心的分布。结合室内模拟环道评价装置,测定聚合物的减阻性能,确定DDS作为外给电子体对聚合活性中心数量和分布的调变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n(A l)∶n(Ti)=150、DDS用量0.3mL、聚合温度5℃、聚合时间24h的条件下,聚合物的减阻率达52%,可满足工业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 活性中心 烯烃聚合 催化体系 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低硅含镁球团矿还原膨胀率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16
4
作者 青格勒 吴铿 +2 位作者 刘洪松 员晓 田筠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05-2912,共8页
研究焙烧温度对Mg O含量分别为1.5%和3.0%(质量分数)的低硅含镁球团的抗压强度、矿相和还原膨胀率的影响,并基于Arrhenius方程和还原度测定计算低硅含镁球团还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析还原反应的速率限制性环节。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较... 研究焙烧温度对Mg O含量分别为1.5%和3.0%(质量分数)的低硅含镁球团的抗压强度、矿相和还原膨胀率的影响,并基于Arrhenius方程和还原度测定计算低硅含镁球团还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析还原反应的速率限制性环节。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较低时,低硅含镁球团内形成的铁酸镁数量较少,存在未反应的Mg O颗粒,其还原过程主要受气体扩散和界面化学反应混合控制,还原膨胀率高,还原后强度低。1280℃高温下,焙烧的低硅含镁球团形成的铁酸镁数量多、强度高,还原过程后期主要受固相扩散即铁离子扩散控制,尤其是低硅高镁球团受固相扩散控制更明显,还原过程中未出现针状铁晶粒,还原膨胀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硅含镁球团矿 焙烧温度 还原膨胀率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电子体MgCl_2对聚α-烯烃溶液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卞海斌 李惠萍 +1 位作者 管民 胡玉华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23期54-58,共5页
在不同的给电子体MgCl2的、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条件下,考察MgCl2对聚α-烯烃溶液聚合的影响.结合室内模拟环道评价装置和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聚合产物的减阻性能,确定给电子体MgCl2对聚合活性中心数量和分布的调变作用及反应时间... 在不同的给电子体MgCl2的、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条件下,考察MgCl2对聚α-烯烃溶液聚合的影响.结合室内模拟环道评价装置和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聚合产物的减阻性能,确定给电子体MgCl2对聚合活性中心数量和分布的调变作用及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n(Al)/n(Ti)=80、α-烯烃∶正庚烷=2∶3(体积比)、起始温度0℃、MgCl2用量0.3 g、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DS)=0.25 mL、聚合时间24小时的条件下,聚合产物的减阻率达到48%,减阻率比较稳定,能用于工业原油的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CL2 活性中心 减阻率 聚合 给电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