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N)-策略和不中断休假排队模型生产厂启动生产的控制策略
1
作者 袁雨梅 唐应辉 魏瑛源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47,共6页
本文将生产厂接受订单及其生产过程用排队服务过程刻画,研究了基于(p,N)-策略和不中断多重休假M/G/1排队模型的系统性能指标。利用排队系统稳态队长的随机分解定理得到了稳态下系统中订单数的随机分解结果与平均订单数的表达式,同时应用... 本文将生产厂接受订单及其生产过程用排队服务过程刻画,研究了基于(p,N)-策略和不中断多重休假M/G/1排队模型的系统性能指标。利用排队系统稳态队长的随机分解定理得到了稳态下系统中订单数的随机分解结果与平均订单数的表达式,同时应用Little公式获得了任意订单在系统中的平均等待时间表达式。进一步通过建立费用结构模型,利用更新报酬定理推导出了系统长期运行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期望成本费用函数的显示表达式。在没有等待时间约束下和有等待时间约束下分别讨论了系统的费用优化问题,并用数值计算实例确定了使系统期望成本费用最小的启动生产的一维最优控制策略N*和当休假时间为定长T时的二维最优控制策略(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n)-策略 不中断多重休假 随机分解 更新报酬定理 最优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修正(p,N)-策略与单重休假的M/G/1排队分析
2
作者 罗彦君 唐应辉 《运筹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共17页
本文考虑一个具有修正(p,N)-策略和单重休假的M/G/1排队系统,其中修正(p,N)-策略是指当服务员的休假结束回到系统时,如果系统中有顾客但顾客数少于N,则服务员以概率p(0≤p≤1)启动服务,以概率(1-p)不启动服务直到系统中的顾客数累积到N... 本文考虑一个具有修正(p,N)-策略和单重休假的M/G/1排队系统,其中修正(p,N)-策略是指当服务员的休假结束回到系统时,如果系统中有顾客但顾客数少于N,则服务员以概率p(0≤p≤1)启动服务,以概率(1-p)不启动服务直到系统中的顾客数累积到N个。运用更新过程理论、全概率分解技术和Laplace变换工具,我们讨论了系统队长的瞬态分布,得到队长瞬态分布关于时间t的L变换表达式。然后使用洛必达法则,通过直接运算得到队长稳态分布的递推公式,同时获得稳态队长分布的概率母函数和平均队长的显示表达式。最后,应用更新报酬定理给出系统在长期运行单位时间内的期望费用的显示表达式,并通过数值实例讨论了使得系统期望费用最小的最优控制策略N^(*),以及休假时间为定长T(T≥0)时的二维最优控制策略(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1排队 修正(p n)-策略 单重休假 队长分布 最优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uO/n-Bi_(12)TiO_(20)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俊恩 王岩玲 +2 位作者 张玉洲 曹静 朱安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6-721,共6页
用水作为分散剂,掺杂一定量的CuO于Bi12TiO20中,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可见光催化剂p-CuO/n-Bi12TiO20。利用UV-Vis、XRD、SEM和TEM等仪器对样品进行了分析与表征。以可见光(λ>400 nm)为光源,探讨了CuO的掺杂量和球磨时间对Cr6+催化... 用水作为分散剂,掺杂一定量的CuO于Bi12TiO20中,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可见光催化剂p-CuO/n-Bi12TiO20。利用UV-Vis、XRD、SEM和TEM等仪器对样品进行了分析与表征。以可见光(λ>400 nm)为光源,探讨了CuO的掺杂量和球磨时间对Cr6+催化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CuO/n-Bi12TiO20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高于Bi12TiO20的光催化活性。当掺杂量是1.0 wt%,球磨时间9 h时,Cr6+的降解率达到89%。可见光活性提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催化剂中复合半导体结构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uO/n-Bi12TiO20 球磨法 p-n 光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控制的金属硫化物/聚苯胺p-n结及其在光敏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圣雪 龚剑 +1 位作者 李京波 夏建白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13-1418,共6页
设计了由金属硫化物/聚苯胺p-n异质结和紫外光敏材料氧化锌所组成的光敏传感器,通过紫外光照外接氧化锌层来控制金属硫化物/聚苯胺p-n结的耗尽区厚度。与其他报道的光敏材料不同的是,其他光敏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光电导会增加,而该光敏... 设计了由金属硫化物/聚苯胺p-n异质结和紫外光敏材料氧化锌所组成的光敏传感器,通过紫外光照外接氧化锌层来控制金属硫化物/聚苯胺p-n结的耗尽区厚度。与其他报道的光敏材料不同的是,其他光敏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光电导会增加,而该光敏传感器在紫外光照射下光电导会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控制 金属硫化物 聚苯胺 p-n 光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p-进入规则和Min(N,D,V)-策略的M/G/1排队系统容量的优化设计及最优控制策略 被引量:5
5
作者 罗乐 唐应辉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8-1246,共19页
该文研究具有p-进入规则和系统采取Min(N,D,V)-策略的M/G/1排队系统,其中在服务员多重休假期间到达的顾客以概率p(0<p≤1)进入系统.运用全概率分解技术和拉普拉斯变换工具讨论了系统从任意初始状态出发,在任意时刻t的瞬态队长分布,... 该文研究具有p-进入规则和系统采取Min(N,D,V)-策略的M/G/1排队系统,其中在服务员多重休假期间到达的顾客以概率p(0<p≤1)进入系统.运用全概率分解技术和拉普拉斯变换工具讨论了系统从任意初始状态出发,在任意时刻t的瞬态队长分布,得到瞬态队长分布的拉普拉斯变换的表达式,进一步得到稳态队长分布的递推表达式.同时,结合稳态队长分布,通过数值计算实例讨论了系统容量的优化设计问题.最后,在建立系统费用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导出了系统长期单位时间内的期望费用的显示表达式,并通过数值实例确定了使得系统在长期单位时间内的期望费用最小的联合最优控制策略(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休假 p-进入规则 Min(n D V)-策略 队长分布 最优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花状Cu_(2)S/缺陷型UiO-66 p-n异质结用于光催化还原Cr(Ⅵ)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少婷 强涛涛 +1 位作者 尉梦笛 任龙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5-315,397,共12页
为了解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 O-66可见光响应差、电子-空穴复合快的问题,以雪花状Cu_(2)S为基材,对Ui O-66进行缺陷调控,采用溶剂热法制得Cu_(2)S/缺陷型Ui O-66 p-n异质结型复合光催化剂。以K2Cr2O7溶液为目标污染物,分析其对Cr(Ⅵ)... 为了解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 O-66可见光响应差、电子-空穴复合快的问题,以雪花状Cu_(2)S为基材,对Ui O-66进行缺陷调控,采用溶剂热法制得Cu_(2)S/缺陷型Ui O-66 p-n异质结型复合光催化剂。以K2Cr2O7溶液为目标污染物,分析其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能力。SEM、XRD和XPS结果证明,缺陷型UiO-66在雪花状Cu_(2)S上均匀生长。莫特-肖特基曲线证明,在Cu_(2)S与缺陷型UiO-66界面处形成了紧密的p-n异质结,提高了材料对可见光的利用率,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20 mg 50%Cu_(2)S/缺陷型Ui O-66复合光催化剂(50%为缺陷型UiO-66的负载量,以生成的Cu_(2)S质量计)对50 mL质量浓度为20 mg/L的K2Cr2O7溶液的还原率高达98.92%,且循环5次后Cr(Ⅵ)的还原率仍可达96.27%。结果表明,缺陷调控和构建异质结的协同作用不仅有效解决了缺陷型Ui O-66纳米催化剂易团聚的问题,也提高了Ui O-66的光催化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调控 溶剂热法 p-n异质结 光催化还原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钵盘育秧一次性施氮对水稻秧苗质量、产量提升和稻田氮磷减排的协同效应
7
作者 区惠平 彭嘉宇 +6 位作者 孙巧玉 刘宏斌 沈小微 苏利荣 秦芳 李方圆 刘昔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6-1238,共13页
【目的】从秧苗质量、水稻产量、稻田田面氮素浓度多个角度,探索了利用钵盘育秧技术减少氮肥用量,并以秧肥替代水稻常规基肥和追肥的可行性,旨在为氮素优化管理、稻田氮磷减排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在广西农科院院基地进行,供试水... 【目的】从秧苗质量、水稻产量、稻田田面氮素浓度多个角度,探索了利用钵盘育秧技术减少氮肥用量,并以秧肥替代水稻常规基肥和追肥的可行性,旨在为氮素优化管理、稻田氮磷减排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在广西农科院院基地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桂野丰’。设置3个处理:常规机插育秧硬盘育秧+大田常量氮肥(CK);钵盘育秧+全生育期减氮30%,氮肥按秧肥(控释尿素)与蘖肥(尿素)4﹕6的比例施用(T1);钵盘育秧+全生育期减氮30%,全部氮肥(控释尿素)做秧肥一次性施入(T2)。育秧17 d后,调查秧苗质量及氮、磷、钾含量。在基肥、蘖肥和穗肥期,测定田面水中氮、磷浓度,收获期测定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稻谷和稻秆的氮、磷、钾含量,并计算氮、磷、钾吸收累积量。【结果】与CK相比,采用钵盘育秧并结合全生育期减氮30%的处理(T1和T2)显著提升了秧苗的茎基宽、叶片数量、最长根长、根系数量、地上部生物量以及氮含量,同时降低了秧苗地下部的钾含量。其中,T2处理在提升秧苗质量和降低秧苗钾含量方面的作用均大于T1处理。与CK相比,T2处理显著提高了穗长和有效穗数,稻谷产量提高了24.9%,稻秆、稻谷和根系氮含量提高了20.4%、16.0%和31.2%,稻秆、稻谷氮吸收累积量增加了13.5%、44.8%。与T1相比,T2处理稻谷产量提高了18.1%,稻秆、稻谷和根系氮含量提高了11.1%、14.2%和18.0%,稻谷氮吸收累积量增加了34.8%。T1和T2处理的秧苗磷含量以及收获期水稻各部位磷含量及吸收累积量均与CK无显著差异。施用基肥后7 d内,T1和T2处理的田面水全氮和铵态氮浓度显著低于CK;施用蘖肥后5 d内;T2处理的田面水全氮和铵态氮浓度显著低于CK与T1处理。在返青期,T1和T2处理的田面水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全磷的累积流失量显著低于CK,降幅分别达84.3%~86.8%、93.7%~95.7%、51.5%~57.4%和14.0%~30.2%;在分蘖期,全氮和铵态氮的累积流失量也显著低于CK,降幅为23.2%~68.6%和32.2%~65.9%,并且T2处理的降幅明显高于T1处理。【结论】利用钵盘育秧技术并配合施用控释尿素,以秧肥替代常规田间施肥方式,在减少30%常规施氮量的条件下,可显著提升秧苗质量,增加水稻穗数,提高稻谷产量和氮吸收量。大田不施氮肥能大幅降低田面水中氮含量,有效实现稻田氮磷减排,因此,是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盘育秧施肥 控释尿素 秧苗质量 水稻产量 养分吸收 氮磷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中小型闸控入海河流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智健 罗千里 +4 位作者 黄露 马金玉 范中亚 刘国强 黄菊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317,共14页
闸坝建设会对河流氮、磷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严重干扰,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TN/TP)能够指示河湖营养结构,反映氮和磷元素在水生态系统过程中的耦合关系。为揭示闸控河流TN/TP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文以华... 闸坝建设会对河流氮、磷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严重干扰,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TN/TP)能够指示河湖营养结构,反映氮和磷元素在水生态系统过程中的耦合关系。为揭示闸控河流TN/TP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文以华南中小型闸控河流练江、黄江河和东溪河(统称为“三河”)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逐月对三河进行水质调查分析,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探究了三河TN/TP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三河TN/TP平均值在54.7±44.3~65.0±40.6之间,时间上TN/TP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空间上表现为枯水期下游>上游,丰水期下游<上游。在丰水期,降雨为练江TN/TP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贡献率为29.9%;而温度则是黄江河和东溪河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2.7%和43.4%。在枯水期,三河TN/TP的主要影响因子均为溶解态硅,贡献率分别为60.7%、33.9%和29.1%,这与枯水期藻类活动对TN/TP影响作用增强有关。通过分析丰水期降雨闸站调度对TN、TP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发现降雨径流对TP的冲刷输入作用大于稀释作用,而对TN的影响恰好相反,这引起丰水期三河TN、TP发生解耦;而枯水期水环境相对稳定,藻类活动反映了TN、TP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闸控入海河流 氮磷化学计量学 氮磷解耦 降雨 藻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土壤氮磷化学计量比对灌丛化的响应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张宇 周国英 +6 位作者 闫满玉 牛保亮 代永贵 陈永哲 陈昊 杜宇皎 聂秀青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0,共8页
[目的]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灌丛化的背景下,揭示灌丛化是否会改变高寒草甸土壤氮磷化学计量比(N∶P),并揭示灌丛化过程中影响土壤N∶P的调控因素。[方法]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区域的高寒草甸灌丛化区域,选取灌丛斑块、灌丛-草甸斑块、草甸... [目的]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灌丛化的背景下,揭示灌丛化是否会改变高寒草甸土壤氮磷化学计量比(N∶P),并揭示灌丛化过程中影响土壤N∶P的调控因素。[方法]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区域的高寒草甸灌丛化区域,选取灌丛斑块、灌丛-草甸斑块、草甸斑块,解析不同土壤深度的N∶P。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非线性拟合和方差分析等方法探究土壤N∶P的调控因素。[结果]土壤N∶P的变化范围为3.56±0.18到8.30±0.37。灌丛斑块、灌丛-草甸斑块、草甸斑块的N∶P在0~10cm、10~20cm、20~30cm、30~50 cm、50~70 cm、70~100 cm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别。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N∶P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土壤理化特性和微生物特性是决定土壤N∶P的重要因素。随着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的增加,土壤N∶P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土壤氮、土壤温度与土壤N∶P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密度、土壤p H与土壤N∶P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湿度对土壤N∶P的解释量较低。土壤磷对土壤N∶P的影响不显著。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土壤理化特性和微生物因素可以解释土壤N∶P总变异的85.49%,其中二者共同组合的解释量最高,占53.25%,土壤理化特性的单独解释量次之为33.97%。[结论]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土壤灌丛化并未显著改变不同深度土壤的N∶P,土壤N∶P受到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理化特性的共同作用,这有助于深入理解中高海拔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分循环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np 高寒草甸 灌丛化 青藏高原 调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ubins路径的空中加油自主会合制导与控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全铨 袁锁中 张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1-1088,共8页
针对空中加油过程中,受油机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与加油机完成会合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Dubins路径的航路规划方法。该方法利用Dubins路径的原理,结合受油机的飞行性能和最小转弯半径等因素,计算出一条最短的会合轨迹,并给出轨迹上的预计... 针对空中加油过程中,受油机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与加油机完成会合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Dubins路径的航路规划方法。该方法利用Dubins路径的原理,结合受油机的飞行性能和最小转弯半径等因素,计算出一条最短的会合轨迹,并给出轨迹上的预计转弯点和预计会合点作为受油机的目标路径点,这样提高了飞行效率减小会合时间。采用比例制导方法设计了受油机的制导指令,并采用基于RBF神经网络的backstepping方法设计了受油机非线性控制律。以受油机主动会合为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引导受油机实现与加油机的会合,且路径时间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加油 Dubins路径 比例制导 自主会合 不确定性 RBF神经网络 BACKSTEppInG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氮磷共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靳伟诺 秦勇 刘扬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123,128,共7页
氧还原反应(ORR)是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的阴极反应,其缓慢的动力学是目前掣肘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使反应顺利进行,常常需要使用金属(包括贵金属和过渡金属)基催化剂,但这些催化剂存在价格高、稳定性差等缺... 氧还原反应(ORR)是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的阴极反应,其缓慢的动力学是目前掣肘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使反应顺利进行,常常需要使用金属(包括贵金属和过渡金属)基催化剂,但这些催化剂存在价格高、稳定性差等缺陷。非金属原子掺杂的碳基催化剂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前景的ORR电催化剂。在此,使用单一前驱体磷酸三聚氰胺和氧化石墨烯经水热然后退火制备了三维氮磷共掺杂石墨烯材料(3DNPG)。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3DNPG的结构与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DNPG具有独特的三维网状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514.38m 2/g),特别是还具有非常高的N(15.53%)和P(6.61%)掺杂量。用作碱性溶液里ORR的催化剂时,其起始电位为0.994V,半波电位为0.817V,极限电流为5.34mA/cm^(2),在48h后电流密度保持率仍维持在99%,因此是一种兼具优异活性和循环稳定性的ORR催化剂,在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石墨烯 氮磷共掺杂石墨烯 氧还原反应 电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设施条件下生菜氮磷减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雷宝坤 张维理 +3 位作者 段宗颜 卢昌艾 杜彩艳 孔令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9,共5页
对滇池流域大渔乡的保护地生菜不同氮、磷、钾配比研究的结果表明:氮、磷化肥投入量比习惯施肥量减少 48.7%,生菜增产29.6%。适量和合理的氮、磷、钾配比能提高生菜的紧实度、叶球大小、降低生菜食用部分硝酸盐, 改善生菜品质。减少... 对滇池流域大渔乡的保护地生菜不同氮、磷、钾配比研究的结果表明:氮、磷化肥投入量比习惯施肥量减少 48.7%,生菜增产29.6%。适量和合理的氮、磷、钾配比能提高生菜的紧实度、叶球大小、降低生菜食用部分硝酸盐, 改善生菜品质。减少氮磷化肥用量可以大幅度降低氮磷在土壤中的累积和硝酸盐的含量,减少氮磷的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生菜 氮磷减控 产量与品质 养分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配方肥中不同控释养分比例对香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刘延涛 樊小林 +1 位作者 王南南 刘庆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5-170,177,共7页
【目的】建立香蕉系列控释配方肥的产量效应方程,确定适于香蕉生长发育的控释氮、磷、钾比例,为香蕉产业提供高效、简便的肥料和施肥技术。【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及三元二次回归设计,以不施肥和常规施肥(追肥16次)为对照,研究系列控释配... 【目的】建立香蕉系列控释配方肥的产量效应方程,确定适于香蕉生长发育的控释氮、磷、钾比例,为香蕉产业提供高效、简便的肥料和施肥技术。【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及三元二次回归设计,以不施肥和常规施肥(追肥16次)为对照,研究系列控释配方肥(追肥4次)中控释氮、磷、钾比例对香蕉产量的影响,建立适于香蕉生长的最佳控释配方肥方案。【结果】控释氮、钾比例高的控释配方肥较常规施肥增产显著,其中以控释氮比例为46.5%,控释磷比例为3.5%,控释钾比例为18.2%处理的产量最高(30.44 kg/株),增产率达22.65%;系列控释配方肥中,控释氮、钾比例显著影响香蕉产量,而控释磷比例对香蕉产量影响不显著;控释配方肥能够解决香蕉常规施肥后期脱肥问题,且在明显减少施肥次数的条件下能提高香蕉产量。【结论】适于香蕉生长的最佳控释配方肥方案是:控释氮占总氮的33.6%、控释钾占总钾的11.0%,控释磷占总磷的0%,此时香蕉产量为26.6 k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控释配方肥 控释氮 钾比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康山湾示范区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磷控制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宋玉芝 朱广伟 秦伯强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9-265,共7页
为重建湖泊水生植被,改善太湖局部水域水质,在太湖康山湾示范区两个大型围隔进行了两种类型水生植物重建.通过2010年8月-2011年8月的现场采样及分析测定发现,人工控制条件下,浮叶植物荇菜和菱以及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的重建效果较好,在... 为重建湖泊水生植被,改善太湖局部水域水质,在太湖康山湾示范区两个大型围隔进行了两种类型水生植物重建.通过2010年8月-2011年8月的现场采样及分析测定发现,人工控制条件下,浮叶植物荇菜和菱以及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的重建效果较好,在其生长季节具有较高的覆盖度;研究表明,控制风浪及提高透明度是恢复水生植被的前提;植被重建区沉水植物氮、磷含量与浮叶植物差别不大,但浮叶植物重建区水体氮、磷浓度的控制比沉水植物重建区好;从经济及水环境效益角度来看,太湖敞水区的沿岸带由于风浪的控制比较困难,恢复水生植被时,应选择浮叶植物荇菜、菱、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等抗风浪能力强的物种.本研究为太湖敞水区沿岸带的生态恢复方案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氮磷控制 适用性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草生物量和养分分配对养分和水分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菊莹 徐鹏 +2 位作者 余海龙 袁志友 李凌浩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89-1595,共7页
本研究通过3个盆栽控制试验(施氮肥试验,0、0.5、1、2、4、8、16、32、64和128g.m-2 10个水平;施磷肥试验,梯度同施氮肥试验;控水试验,11.5、12.7、14.3、16.4、19.1、22.9、28.7、38.2、57.3和114.6mL.cm-2 10个水平),探讨了养分和水... 本研究通过3个盆栽控制试验(施氮肥试验,0、0.5、1、2、4、8、16、32、64和128g.m-2 10个水平;施磷肥试验,梯度同施氮肥试验;控水试验,11.5、12.7、14.3、16.4、19.1、22.9、28.7、38.2、57.3和114.6mL.cm-2 10个水平),探讨了养分和水分改变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物量和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羊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养分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冠比呈降低的趋势;随着水分供给增加,羊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养分库亦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冠比无明显变化;生长旺期地上生物量和养分库高于地下部分,生长末期地下生物量和养分库高于地上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 羊草 氮添加 养分分配 磷添加 盆栽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敏感性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药物的控制释放 被引量:14
16
作者 胡晖 曹中林 范晓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对氯甲基苯乙烯一步法得到了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合物(PCMS),以PCMS为引发剂,再次运用ATRP聚合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得到核为超支化聚合物,外层为环境敏感性聚合物PDMA的功能高分子。对其结构...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对氯甲基苯乙烯一步法得到了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合物(PCMS),以PCMS为引发剂,再次运用ATRP聚合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得到核为超支化聚合物,外层为环境敏感性聚合物PDMA的功能高分子。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和1H-NMR的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对包载了小分子药物的超支化环境敏感性高分子进行了药控释放研究,结果证实,通过pH值能有效地控制其包合药物的释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敏感性超支化聚合物 聚甲基丙烯酸-n n-二甲氨基乙酯 对氯甲基苯乙烯 药物控制释放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兰花芽分化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金雨 苏明华 林丽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66-468,共3页
探讨不同N、P、K配比、高山催花和空调房催花技术对蝴蝶兰花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蝴蝶兰进入花芽分化阶段应当逐渐减少氮肥,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比例。蝴蝶兰花芽分化阶段的施肥以含磷钾肥较高的N、P、K配比(10∶40∶20)、(1... 探讨不同N、P、K配比、高山催花和空调房催花技术对蝴蝶兰花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蝴蝶兰进入花芽分化阶段应当逐渐减少氮肥,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比例。蝴蝶兰花芽分化阶段的施肥以含磷钾肥较高的N、P、K配比(10∶40∶20)、(10∶30∶20)、(10∶30∶40)的速效肥稀释2 000倍喷施,效果最好;蝴蝶兰高山催花的适宜条件是海拔800 m以上,而且兰株需健壮,4片叶以上,双叶距30 cm以上,根系粗壮,无病虫害,才能通过花芽分化;蝴蝶兰的空调房催花的适宜条件是兰株健壮,4片叶以上,双叶距20 cm以上,根系粗壮,无病虫害,白天温度25~28℃,夜间温度15~18℃,光照强度30 000~35 000 lx,低温处理时间约18 h.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花芽分化 花期调控 np、K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减施对滇池周边香石竹产量、地下水氮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付利波 苏帆 +5 位作者 尹梅 陈华 陈检锋 洪丽芳 赵光顺 王家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7-242,共6页
以滇池周边主要农业生产区晋宁县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3个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以氮、磷减施为目标,研究养分精准管理对植株、土壤和地下水氮、磷含量的影响,进行N、P高效利用的污染防控型品种筛选,提出环境友好型养分最佳用量... 以滇池周边主要农业生产区晋宁县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3个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以氮、磷减施为目标,研究养分精准管理对植株、土壤和地下水氮、磷含量的影响,进行N、P高效利用的污染防控型品种筛选,提出环境友好型养分最佳用量和配比。结果表明,在钾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氮磷用量能增加香石竹产量,减少水环境污染,尤以氮磷用量同时降低50%处理,即N、P2O5、K2O用量分别为641、630和1199 kg/hm2,施用比例为1∶1∶1.87时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土壤电导率、地下水总氮、水溶性总磷、总磷含量最低;3个品种进行比较,火焰N、P利用率、污染防控效果最好,红色恋人其次,马斯特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减施 香石竹产量 地下水氮磷含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岸水稻缓冲带宽度对排水中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章明奎 方利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3,共4页
研究表明,在正常条件下,可溶态P、NH 4-N和NO 3-N在稻田水平方向的扩散距离较短,一般小于10 m;扩散距离:可溶态P<NH 4-N<NO 3-N.缓冲带宽度(0~90 m)对排水中可溶态P、NH 4-N和NO 3-N的浓度有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随施肥后时间... 研究表明,在正常条件下,可溶态P、NH 4-N和NO 3-N在稻田水平方向的扩散距离较短,一般小于10 m;扩散距离:可溶态P<NH 4-N<NO 3-N.缓冲带宽度(0~90 m)对排水中可溶态P、NH 4-N和NO 3-N的浓度有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随施肥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宽度大于15 m的水稻缓冲带可显著地降低排水中氮磷的流失,因此在沿河用不施肥的水稻带也可有效地控制氮、磷的流失,替代一般的缓冲带,其机理与湿地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缓冲带 氮磷流失 控制 平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集中控磷,或氮磷皆控? 被引量:40
20
作者 王洪铸 王海军 +2 位作者 李艳 马硕楠 于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8-960,共23页
关于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有充足的全生态系统实验和湖泊治理实践表明,只控磷(P)就可使湖泊贫营养化。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需要氮(N)和P皆控。由于N和P皆控的成本可达只控P的4—15倍,故确定富营养化治理是否必须既控P又控N是一个重大而现实... 关于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有充足的全生态系统实验和湖泊治理实践表明,只控磷(P)就可使湖泊贫营养化。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需要氮(N)和P皆控。由于N和P皆控的成本可达只控P的4—15倍,故确定富营养化治理是否必须既控P又控N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科学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文章对所有相关观点及其证据的科学性进行了系统辨析。首先,系统总结了关于富营养化营养驱动与控制的研究历史。其次,对判定营养控制的主要依据——限制因子的概念发展及判定方法进行了全面回顾与分析,明确指出该概念的目的是确定促进生物生长的因子。第三,介绍了新概念——减控因子,其定义是:在生态系统管理中,能够抑制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过度繁盛的必需环境因子,或直接减灭生物本身的物理(机械)、化学和生物因子,且成本效益最大。随后,举例说明了确定减控因子的五个步骤,即必需性、可控性、可行性、成本分析及实验和应用验证,证明非限制因子也可成为减控因子,而限制因子不一定是减控因子。第四,基于减控因子分析,指出湖泊富营养化的减控因子是P;进而,总结了加拿大和中国的全生态系统实验及大量湖泊治理实践的系统证据。这些充分证明:仅控P就可控制富营养化,而减N无助于控制浮游藻类总量,反而会诱导固氮蓝藻大量生长。第五,对控N观点的逻辑和实验依据逐一批驳,指出这些争论或将限制因子混同于减控因子,或缺乏大尺度的实验证据。第六,系统辨析了高N的生态效应,初步确定:只有总氮和氨氮>5 mg/L时, N才对水生植物等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且可促进沉积物P的释放。建议先把地表水Ⅰ—Ⅴ类的总氮和氨氮标准限值均放宽至2 mg/L,后逐步放宽至5 mg/L左右。最后,指出富营养化治理必须采取系统对策,以修复物理、化学、水文和生物完整性。在维护湖盆物理完整性的基础上,最根本的措施是控制外源P负荷总量;若内源P负荷较大,则可采取钝化等方法。次之,应开展水位调控,以修复水生植被,实现浊-清稳态转换。综上所述,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应采取"放宽控N、集中控P的策略",以大幅度降低治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限制因子 减控因子 集中控磷 放宽控氮 系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