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Aromatic Compositions for Different Vintages of Dry Red Wines 被引量:1
1
作者 HU Bo-ran LI Hua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87-492,共6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对红葡萄酒颜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晓蕊 王静 +1 位作者 吴静 李茹一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3-420,共8页
红葡萄酒颜色是判断葡萄酒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葡萄酒酿造和存储过程中由于光照、温度和pH等各种因素导致葡萄酒的颜色消退品质下降。多糖是存在于葡萄酒中的一大类复杂大分子,来源于葡萄细胞壁破碎和酵母细胞壁自溶。研究发现多糖对... 红葡萄酒颜色是判断葡萄酒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葡萄酒酿造和存储过程中由于光照、温度和pH等各种因素导致葡萄酒的颜色消退品质下降。多糖是存在于葡萄酒中的一大类复杂大分子,来源于葡萄细胞壁破碎和酵母细胞壁自溶。研究发现多糖对葡萄酒颜色稳定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如何利用多糖在不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前提下提高葡萄酒颜色稳定性,对提升葡萄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多糖对葡萄酒颜色稳定性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葡萄酒中多糖种类、结构及多糖对葡萄酒颜色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展望,旨在为利用多糖稳定红葡萄酒颜色工艺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红葡萄酒 颜色稳定性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红葡萄酒稳定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影响研究
3
作者 孙爱霞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5期190-192,共3页
本文探讨了干红葡萄酒稳定工艺的优化方法及其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传统稳定工艺,并结合现代酿酒技术,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进行工艺改进。采用不同的澄清剂、过滤方式以及温度和时间控制等手段,对干红葡萄酒的稳定性进行优化... 本文探讨了干红葡萄酒稳定工艺的优化方法及其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传统稳定工艺,并结合现代酿酒技术,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进行工艺改进。采用不同的澄清剂、过滤方式以及温度和时间控制等手段,对干红葡萄酒的稳定性进行优化处理。同时,利用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分析以及仪器检测等方法,全面评估优化后的工艺对葡萄酒色泽、香气、口感和整体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干红葡萄酒的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工艺参考,进而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红葡萄酒 稳定工艺 品质影响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前处理工艺红桔果汁与红桔果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付勋 聂青玉 +3 位作者 张文玲 张艳 李翔 冯婷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0,共10页
以万州红桔为研究对象,采用带皮和去皮方式榨汁,对浊汁进行酶解澄清处理,分别利用带皮浊汁、带皮清汁、去皮浊汁及去皮清汁酿造红桔果酒。对果酒进行感官评价,同时利用液相色相仪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 以万州红桔为研究对象,采用带皮和去皮方式榨汁,对浊汁进行酶解澄清处理,分别利用带皮浊汁、带皮清汁、去皮浊汁及去皮清汁酿造红桔果酒。对果酒进行感官评价,同时利用液相色相仪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果酒和果汁样品中有机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基于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结果表明,红桔果汁主要有机酸为苹果酸和柠檬酸,红桔果酒增加了乳酸和乙酸;红桔果汁和红桔果酒中共检测出10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化合物包括酯类28种、醇类19种、酚类3种、醚类2种、醛类8种、酮类10种、酸类4种、烷烃类3种及烯烃类23种;总体上,清汁发酵红桔果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较浊汁发酵多,带皮发酵果酒中的醇类和烯烃种类较去皮发酵多。PCA结果表明,不同红桔果汁和红桔果酒样品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正己酸乙酯、月桂酸乙酯、棕榈酸乙酯、α-松油醇、苯乙醇、辛醇、香叶醇、麝香草酚、L-紫苏醛、癸醛等;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样品聚集为三大类,与PCA分类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桔果酒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红葡萄酒颜色差异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小晶 李阿波 +3 位作者 沈甜 许泽华 牛锐敏 陈卫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186,共7页
为探究贺兰山东麓地区赤霞珠及梅鹿辄葡萄酒的颜色特征差异,以贺兰山东麓5个地区的‘赤霞珠’及‘梅鹿辄’葡萄为实验材料,测定其CIELAB色空间参数、酚类物质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CIELAB参数受品种及地区... 为探究贺兰山东麓地区赤霞珠及梅鹿辄葡萄酒的颜色特征差异,以贺兰山东麓5个地区的‘赤霞珠’及‘梅鹿辄’葡萄为实验材料,测定其CIELAB色空间参数、酚类物质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CIELAB参数受品种及地区影响显著,具有较低的L^(*),而a^(*)、b^(*)较高,葡萄酒颜色较暗,红色色调较高;C^(*)_(ab)为47.46~60.82,酒样色彩饱和性较高。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干红葡萄酒在颜色相关指标的主成分图上分布差异显著。金山赤霞珠葡萄酒的L^(*)、a^(*)等CIE参数均显著低于其他酒样,而花色苷、总黄酮等酚类物质显著高于其他酒样,酒体呈暗紫红色,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玉泉营梅鹿辄葡萄酒的b^(*)、h_(ab)较低,总花色苷显著高于其他酒样,酒体明亮,呈胭脂红色。各地葡萄酒颜色差异显著,具有各自特有的颜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葡萄酒 颜色特征 CIELAB色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提酯增香效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孟令君 张煜 +1 位作者 吴璐璐 李运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5-162,共8页
目的探究有机酸对葡萄酒发酵香气物质的组成与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赤霞珠酿酒葡萄为原料进行酿造试验,在酒精发酵前分别进行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乳酸4种不同有机酸添加处理,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 目的探究有机酸对葡萄酒发酵香气物质的组成与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赤霞珠酿酒葡萄为原料进行酿造试验,在酒精发酵前分别进行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乳酸4种不同有机酸添加处理,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发酵香气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香气特征通过专业品评小组进行量化评价。结果酒样共检测出18种酯类物质,其中有6种成分的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大于1.0;有机酸处理可以增加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酯类物质整体含量;苹果酸处理显著提高了酒样中乙酸酯的含量,乳酸、苹果酸处理显著增加了短链脂肪酸乙酯的含量。进一步对各酯类物质的OAV分析发现,乳酸、苹果酸处理显著增加了多种酯类的OAV。结论在酒精发酵前添加一定浓度的乳酸、苹果酸等有机酸可以有效保留葡萄酒中的酯类香气物质,尤其是乙酸酯和短-中链脂肪酸乙酯等果香酯类物质的含量,有效增强葡萄酒的花香、果香和乳香等香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葡萄酒 有机酸 酯类物质 基质效应 增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区赤霞珠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珊 史红梅 +3 位作者 赵现华 李翠霞 南海龙 宋建强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以山东蓬莱、宁夏红寺堡及新疆和硕3个产区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产区该种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东蓬莱产区此种葡萄酒中总酚含量最高,达到2.32 mg/mL... 以山东蓬莱、宁夏红寺堡及新疆和硕3个产区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产区该种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东蓬莱产区此种葡萄酒中总酚含量最高,达到2.32 mg/mL;宁夏红寺堡产区此种葡萄酒中总花色苷含量最高,达34.32 mg/L;新疆和硕产区此种葡萄酒中总类黄酮和总黄烷醇含量最高,高于蓬莱2.67%,高于红寺堡6.23%;宁夏红寺堡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ozoline-6)-sulph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高;新疆和硕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高;对Fe3+还原能力的检测(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得出山东蓬莱产区葡萄酒较高;对酚类物质的综合评价得出宁夏红寺堡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抗氧化能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干红葡萄酒 不同产区 酚类物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不同红葡萄品种与葡萄酒花色苷组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雨陶 何怀华 +2 位作者 曹圆 曾青青 张振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2,共6页
选用8个欧亚种酿酒葡萄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法对不同品种红葡萄及葡萄酒中花色苷进行分析,探究其组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红葡萄及葡萄酒间基本理化指标及花色苷组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8个供试葡萄品种中均... 选用8个欧亚种酿酒葡萄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法对不同品种红葡萄及葡萄酒中花色苷进行分析,探究其组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红葡萄及葡萄酒间基本理化指标及花色苷组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8个供试葡萄品种中均检测到五类花色苷,根据甲基化和酰化程度分为9种单体花色苷,赤霞珠、马瑟兰和西拉葡萄果皮和葡萄酒中单体花色苷总含量较高且酒样颜色较深,媚丽和美乐果皮中的花色苷含量较低且酒样颜色较浅。马瑟兰、赤霞珠和西拉葡萄果皮中花翠素类花色苷含量较高,尤其是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分别为(35.33±0.29)mg/g、(24.68±0.94)mg/g和(27.07±0.01)mg/g,美乐和媚丽葡萄果皮和葡萄酒中花色苷修饰程度显著低于马瑟兰、赤霞珠和西拉(P<0.05)。结果显示,马瑟兰、赤霞珠和西拉葡萄花色苷含量高、其葡萄酒颜色好且在陈酿过程中更稳定,可作为着色优良的酿酒葡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葡萄 品种 葡萄酒 花色苷 组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的制备方法和结构表征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育朋 施松善 +3 位作者 步盈萱 龚欢 王辉俊 王顺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2-442,共11页
Ⅱ型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RG-Ⅱ)是果胶结构域中的一种,其结构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RG-Ⅱ的主链由约9个半乳糖醛酸经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并被6个(A–F)明确定义的侧链取代。其中二糖侧链C、D和单糖侧链E、F的结构在不同来... Ⅱ型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RG-Ⅱ)是果胶结构域中的一种,其结构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RG-Ⅱ的主链由约9个半乳糖醛酸经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并被6个(A–F)明确定义的侧链取代。其中二糖侧链C、D和单糖侧链E、F的结构在不同来源的RG-Ⅱ中基本保持相同。寡糖侧链A和B则存在轻微的变异性。通过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和质谱分析等手段可实现RG-Ⅱ的结构表征。中药中含有RG-Ⅱ结构域的多糖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使用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和草酸青霉可将RG-Ⅱ从中药中分离并对其在多糖中的含量进行测定。从葡萄酒中可快速制备大量RG-Ⅱ标准品用于新定量方法的开发,实现对中药活性多糖的质量控制,推动中药多糖的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Ⅱ型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 RG-Ⅱ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草酸青霉 葡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还原糖对红葡萄酒总酚含量的影响及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10
作者 李旭辉 赫润天 +3 位作者 张溥天 廖祖宋 张军翔 宋育阳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9,共7页
发酵温度和还原糖含量等因素影响酚类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的浸出及稳定性。本研究旨在探讨温度及还原糖对总酚浸出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10 L小规格(训练集)和5 t大规格(验证集)发酵试验相结合,设置不同发酵温度和还原糖含量... 发酵温度和还原糖含量等因素影响酚类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的浸出及稳定性。本研究旨在探讨温度及还原糖对总酚浸出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10 L小规格(训练集)和5 t大规格(验证集)发酵试验相结合,设置不同发酵温度和还原糖含量,并检测葡萄酒的总酚含量。结果显示,适当升温有助于增加总酚含量,而温度过高会影响酚类物质的稳定性导致其含量下降。还原糖通过影响发酵温度和酒精生成等因素间接影响总酚含量。以小规格试验数据为基础,大规格试验数据为验证,基于决策树回归、随机森林回归、极端梯度提升模型算法构建总酚含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极端梯度提升算法的模型表现最佳,R^(2)为0.88,RMSE为60.13,其对大规格发酵总酚预测误差为17.8%。本研究为红葡萄酒生产过程中总酚含量的预测和调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葡萄酒 温度 还原糖 总酚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地区晚采干红葡萄酒主要呈香物质鉴定及感官特征分析
11
作者 陈倬 成池芳 +5 位作者 苟佳毓 杨薇熹 崔东升 石英 段长青 兰义宾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为解决河北承德地区酿酒葡萄成熟度不足、葡萄酒香气浓郁度不够的问题,以所产‘赤霞珠’‘美乐’和‘西拉’葡萄品种为原料,使用延迟采收结合抽汁工艺酿造干红葡萄酒。分别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 为解决河北承德地区酿酒葡萄成熟度不足、葡萄酒香气浓郁度不够的问题,以所产‘赤霞珠’‘美乐’和‘西拉’葡萄品种为原料,使用延迟采收结合抽汁工艺酿造干红葡萄酒。分别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感官品评分析葡萄酒酒精发酵与苹-乳发酵结束后的香气物质及香气特征。结果表明,葡萄酒中共检测到挥发性组分63种,其中,重要的呈香化合物(OAV>1)共有17种,包括9-癸烯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辛酸异戊酯、β-大马士酮、β-苯乙醇、3-甲硫基丙醇、丁香酚等。感官品评试验证实,晚采葡萄酒具有较为突出的黑色浆果香与果酱香,及中等程度的红色果香、香料香和花香。本试验丰富了晚采工艺对承德地区葡萄酒品质影响的研究内容,可为该地区葡萄酒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红葡萄酒 晚采 抽汁工艺 香气 HS-SPME-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等离子体对干红葡萄酒催陈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之烁 李相阳 马挺军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采用介质阻挡等离子体处理干红葡萄酒,以感官评定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处理工艺,测定葡萄酒的化学酒龄,并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对葡萄酒风味进行检测。采用等离子体处理葡萄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时间17 s... 采用介质阻挡等离子体处理干红葡萄酒,以感官评定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处理工艺,测定葡萄酒的化学酒龄,并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对葡萄酒风味进行检测。采用等离子体处理葡萄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时间17 s、处理功率180 W、处理2次,此时葡萄酒感官评定分数最高。等离子体处理可以催陈葡萄酒,缩短葡萄酒陈酿时间,改善葡萄酒风味,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等离子体 干红葡萄酒 工艺优化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小产区4种干红葡萄酒颜色特征及花色苷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文昊 武运 +6 位作者 简东民 党国芳 陈卫林 李宁 陈新军 黄文书 王美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68,I0002,I0003,共9页
为探究天山北麓玛纳斯小产区干红葡萄酒的颜色及花色苷特征,采用CIElab颜色空间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技术分别对玛纳斯小产区同一酿造技术的4个年份、4个品种共14款干红葡萄酒的颜色和花色苷物质组成进行鉴定分析,... 为探究天山北麓玛纳斯小产区干红葡萄酒的颜色及花色苷特征,采用CIElab颜色空间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技术分别对玛纳斯小产区同一酿造技术的4个年份、4个品种共14款干红葡萄酒的颜色和花色苷物质组成进行鉴定分析,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葡萄酒彩度C^(*)_(ab)和a^(*)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品种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色相h^(*)_(ab)和b^(*)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受陈酿时间影响最大,‘烟73’和‘美乐’存在颜色老化程度较大的问题,建立了14款干红葡萄酒的颜色特征图,酒样间颜色特征差异显著。在14款干红葡萄酒中均检测出15种单体花色苷物质,不同酒样单体花色苷组成比例和质量浓度显示出一定差异,主要受酿造年份、葡萄品种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分成6个类别。综上所述,颜色特征指标和单体花色苷组成及质量浓度反映在酒样的酿造年份、葡萄品种上均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该文分析我国小产区多品种、多年份的干红葡萄酒颜色特征及与花色苷的相关关系,对了解该产区葡萄酒的颜色特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葡萄酒 品种 年份 颜色特征 CIELAB 花色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款年轻瓶装红葡萄酒浑浊分析及其成因探讨
14
作者 宋颖 刘育周 +2 位作者 师蕊 李婉欣 郭安鹊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07,共6页
葡萄酒在储藏、运输、销售过程中产生浑浊沉淀,会严重影响葡萄酒的饮用品质和货架期。该实验以4款浑浊年轻瓶装红葡萄酒(酒液浑浊、失光)为试验材料,通过显微镜检查浑浊类型、系统分析酒样的理化指标和感官特性,探讨年轻瓶装红葡萄酒浑... 葡萄酒在储藏、运输、销售过程中产生浑浊沉淀,会严重影响葡萄酒的饮用品质和货架期。该实验以4款浑浊年轻瓶装红葡萄酒(酒液浑浊、失光)为试验材料,通过显微镜检查浑浊类型、系统分析酒样的理化指标和感官特性,探讨年轻瓶装红葡萄酒浑浊的特征表现及可能成因。结果表明,酒样以非生物浑浊为主,除酒石沉淀外,还出现了色素沉淀、铁沉淀等。4款酒样的颜色和香气均表现出老化特征:酒液呈棕红色,黄色色调(b~*)突出,聚合花色苷占总花色苷的76.61%~82.16%,单体花色苷仅占6.54%~7.90%;香气以焙烤类气味和佐料气味等陈酿香气为主,缺少葡萄品种香气,个别酒样还带有氧化味、醋酸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葡萄酒老化很大程度上与储存期间酒样的氧化有关。选择适宜的储存条件对稳定年轻瓶装红葡萄酒的质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葡萄酒 浑浊分析 沉淀 颜色 老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菌发酵对红心猕猴桃果酒品质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佳佳 张顶坤 +3 位作者 余海忠 王启会 赵燕萍 王海燕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2,共6页
该研究以红心猕猴桃为原料,以酵母菌AU、MA、BV、FR为发酵菌株,分别接种两种酵母菌(BV-FR、BV-MA、BV-AU、FR-MA、FR-AU、MA-AU)(1∶1)混合发酵得到红心猕猴桃果酒,对果酒酒精度、颜色参数、滋味、气味指标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并基于... 该研究以红心猕猴桃为原料,以酵母菌AU、MA、BV、FR为发酵菌株,分别接种两种酵母菌(BV-FR、BV-MA、BV-AU、FR-MA、FR-AU、MA-AU)(1∶1)混合发酵得到红心猕猴桃果酒,对果酒酒精度、颜色参数、滋味、气味指标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并基于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CA)。结果表明,BV-AU发酵果酒酒精度(13.9%vol)、a*值、鲜味的回味响应值、芳香类物质含量最高,缺陷性气味含量最低;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4.18%,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PCA及CA结果表明,基于品质指标可有效区分不同混合酵母菌发酵酒样。综上,BV-AU可优先作为发酵红心猕猴桃果酒的混合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酵母菌 红心猕猴桃果酒 品质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酵母与商业酵母混菌发酵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春芝 江志国 +2 位作者 莫寅斌 吴立国 谢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筛选出适合该产区“马瑟兰”干红葡萄酒的本土酵母,与酿酒酵母CECA以1∶1混合发酵“马瑟兰”干红葡萄酒。结果表明:通过葡萄酒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可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5号)、毕赤酵母属克鲁维... 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筛选出适合该产区“马瑟兰”干红葡萄酒的本土酵母,与酿酒酵母CECA以1∶1混合发酵“马瑟兰”干红葡萄酒。结果表明:通过葡萄酒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可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5号)、毕赤酵母属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8号)、有孢汉逊酵母属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12号)、红酵母属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13号)、梅奇酵终属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14号)在葡萄酒酿造中均具有良好的酿酒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葡萄酒香气成分检测结果可知,8号酵母菌与酿酒酵母CECA混合发酵和5号酵母菌单独发酵“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乙酸异戊酯、异戊醇、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9-癸烯酸乙酯、乙酸苯乙酯、乙酸乙酯、异戊酸乙酯、月桂酸乙酯、α-乙酸萜品酯、苯乙醇、香茅醇、异丁醇的浓度较高,具有果香与花香浓郁的特点,尤其8号酵母菌与酿酒酵母CECA混合发酵具有蜂蜜及淡甜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酵母 混菌发酵 马瑟兰干红葡萄酒 香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化酶联免疫微流控平台检测红酒中的赭曲霉毒素A
17
作者 刘军 曾施宇 +3 位作者 朱浩宇 谭港 江卓奥 尹彬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7期222-231,共10页
目的基于微流控芯片在自动化、检测成本上的优势,建立高效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红酒中的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方法。方法设计按压阀控制的微流控芯片,将含有OTA的样本以及其余4种免疫检测试剂注射进入芯片中。通过... 目的基于微流控芯片在自动化、检测成本上的优势,建立高效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红酒中的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方法。方法设计按压阀控制的微流控芯片,将含有OTA的样本以及其余4种免疫检测试剂注射进入芯片中。通过负压泵驱动这些试剂分别流经包被有OTA的硅膜夹层进行检测。确定抗原和抗体的工作浓度,绘制拟合标准曲线,计算检出限,分析真实样本的加标回收率。结果抗原为鸡蛋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偶联的OTA,孵育质量浓度为5.0μg/mL,捕获抗体为鼠抗OTA抗体,工作质量浓度为5.0μg/mL,检测抗体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标记的羊抗小鼠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稀释倍数为1:1000,OTA的线性范围为1~32 ng/mL,检出限为0.632 ng/mL,干红葡萄酒中的回收率为94.48%~105.76%;相对标准偏差为6.54%~11.18%。结论建立的方法检测成本低,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红酒中OTA的定量检测,为检测食品中的生物标志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 赭曲霉毒素A 干红葡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京东商城在线评论的国产干红葡萄酒消费特征分析
18
作者 戈文尚 程梦琳 +1 位作者 张军翔 仉瑞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移动终端的全民普及重塑了买卖双方的交互关系,消费者发布线上评论的热情持续高涨,各大电商平台由此产生的评论数据为解决企业对消费者需求、了解产品不足提供了突破口。本文以京东商城国产干红葡萄酒的在线评论为数据来源,通过Python... 移动终端的全民普及重塑了买卖双方的交互关系,消费者发布线上评论的热情持续高涨,各大电商平台由此产生的评论数据为解决企业对消费者需求、了解产品不足提供了突破口。本文以京东商城国产干红葡萄酒的在线评论为数据来源,通过Python对评论内容进行提取,分析了消费者对产品不同属性的关注点及关注程度。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关注点集中在干红葡萄酒的口感、物流服务、性价比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这可为酒庄新品开发、产品定价、售后服务和品牌建设及管理等带来启示,并为产品数字化精准营销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红葡萄酒 在线评论 消费特征 PYTH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菌发酵改善火龙果酒品质
19
作者 胡陆军 陈晓蝶 +3 位作者 曹雨澜 赵长青 王佐军 赵志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97-106,共10页
为了使火龙果酒的品质得到更好地提升,该研究采用酿酒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和植物乳植杆菌发酵火龙果酒,分析火龙果酒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及风味物质。研究发现,酿酒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和植物乳植杆菌联合发酵(Zw组)能... 为了使火龙果酒的品质得到更好地提升,该研究采用酿酒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和植物乳植杆菌发酵火龙果酒,分析火龙果酒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及风味物质。研究发现,酿酒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和植物乳植杆菌联合发酵(Zw组)能显著提高糖的利用率,减少甜菜红素和酚类物质的损失,生物降酸能力也很好。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发酵样品的有机酸,结果表明,火龙果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为乳酸和乙酸,而柠檬酸的相对含量最低。相对于其他发酵组,Zw组(10.28%)有机酸相对含量较低,说明植物乳植杆菌有良好的降酸能力。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发酵样品的香气成分,共检测出63种香气成分,Zw组发酵样品中醇类物质的种类和浓度明显提高,果香味与花香味增强。感官评价结果表明,Zw组在色、香、味方面得分最高,酸甜适中,颜色鲜亮。因此,利用酿酒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和植物乳植杆菌联合发酵,有利于改善火龙果酒的口感,增加其香气复杂度,提高品质。该研究首次利用酿酒酵母、非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植杆菌联合发酵火龙果酒,可为火龙果酒品质控制和技术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心火龙果酒 混菌发酵 植物乳植杆菌 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区红富士苹果酒品质分析
20
作者 邢一凡 贾一鸣 朱丽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04,共7页
该研究采用中国延安、铜川、洛川、阿克苏、昭通、灵宝、烟台、静宁红富士苹果为原料酿制红富士苹果酒,对其理化指标、挥发性成分、感官特征进行分析,对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香气活力值(OAV)与感官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 该研究采用中国延安、铜川、洛川、阿克苏、昭通、灵宝、烟台、静宁红富士苹果为原料酿制红富士苹果酒,对其理化指标、挥发性成分、感官特征进行分析,对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香气活力值(OAV)与感官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红富士苹果汁酿制成苹果酒后,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下降,总酸含量增加,其含量分别为3.02~3.72°Bx、28.9~34.3 g/L、3.43~5.57 g/L,酒精度为6.43%vol~7.20%vol;苹果酒中共检出5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以酯类、醇类物质种类最多,分别为22种、15种,其含量分别为18.56~41.69 mg/L、16.55~65.33 mg/L,共有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癸酸乙酯、苯乙醇、正辛酸等18种;且OAV>1的关键香气物质有20种,其中酯类8种、醇类5种、酸类4种、其他类3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感官特征及关键香气物质可区分不同产区的苹果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产区 红富士苹果 苹果酒 挥发性风味物质 感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