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lity Control of Recycled Aggregates Derived from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s 被引量:2
1
作者 POON Chi-sun KOU Shi-cong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8-257,共10页
In 2007,over 24 million tons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C&D) wastes were generated in Hong Kong.Since the local landfills will be saturated in about 6 years,it is important to find a viable way to reuse these ... In 2007,over 24 million tons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C&D) wastes were generated in Hong Kong.Since the local landfills will be saturated in about 6 years,it is important to find a viable way to reuse these waste materials as to alleviate the demand on public fill capacity.In order to tackle the problem,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has set up a temporary recycling facility in Hong Kong in 2002 for producing different siz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for use in various construction materials.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as been studying the feasible use of recycled aggregates in Hong Kong for a number of years.A substantial amount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properties of recycled aggregates and the effect of recycled aggregates on the properties of concrete and other construction products(e.g.concrete blocks and granular sub-base) has been published.In this paper,the experience of Hong Kong in using recycled aggregates are summarized and a set of quality control guidelines proposed for governing the use of recycled aggregates in Hong Kong is introduced.The experience and guidelines may also be useful for the recycling of waste materials derived from the recent Si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工程质量 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Research Existing Cond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olid Waste Disposal in Japan
2
作者 TANAKA Reiji KITATSUJI Masafumi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62-69,共8页
Japan lacked resources is a large import country and also a large consuming country.So it is turned society structure system of consumption goods stocked in domestic,which leads to 450 millions ton waste material.Rece... Japan lacked resources is a large import country and also a large consuming country.So it is turned society structure system of consumption goods stocked in domestic,which leads to 450 millions ton waste material.Recently,because of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te handling and recycled utilization technology,finally disposed waste materials approximately 30 millions ton.The quantity of concrete product is consumed 300 millions ton per year unprecedented,beau case of large scope,it is expected valid and large absorption industry of recycled material.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o a report on applied 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assignment of recycled material and building structure in Ja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RGANIC waste recycled AGGREGATE circumstance security PRECAST concrete product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断裂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周静海 梁意博 +3 位作者 康天蓓 孙红 曲晶彤 刘昱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4,共10页
为探究再生粗骨料和废弃纤维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断裂特性的影响,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废弃纤维长径比、废弃纤维体积掺量及试件切口高度为研究变量,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梁试件进行三点弯曲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和裂缝张口位移曲线的... 为探究再生粗骨料和废弃纤维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断裂特性的影响,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废弃纤维长径比、废弃纤维体积掺量及试件切口高度为研究变量,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梁试件进行三点弯曲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和裂缝张口位移曲线的变化规律;分析各研究变量对试件初裂荷载、峰值荷载、弯曲强度、初裂韧度、失稳韧度、黏聚韧度、断裂能、临界能量释放率及特征长度等断裂特性的影响,并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断裂经验模型。结果表明:随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加,再生混凝土失稳韧度和断裂能分别下降了59.5%和61.9%;切口高度的增加会导致各断裂参数降低;掺入废弃纤维后,再生混凝土的断裂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失稳韧度和断裂能最大增幅分别为52.6%和56%;根据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断裂经验模型,建议废弃纤维的长径比为633,体积掺量在0.12%左右;研究成果可为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工程领域的结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纤维 再生混凝土 三点弯曲 断裂特性 断裂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纤维增强砖骨料再生混凝土数值模拟及尺寸效应研究
4
作者 纪泳丞 王大洋 贾艳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7,共11页
与刚性纤维相比,聚乙烯醇(PVA)纤维具有更细的直径和在混凝土中更加复杂的分布。采用两种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PVA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FFF-BAC)的细观模型。其中,细观模型1(M1):水泥砂浆基质和PVA纤维结合视为一种特殊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 与刚性纤维相比,聚乙烯醇(PVA)纤维具有更细的直径和在混凝土中更加复杂的分布。采用两种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PVA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FFF-BAC)的细观模型。其中,细观模型1(M1):水泥砂浆基质和PVA纤维结合视为一种特殊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S-ECC),并与砖粗骨料(BA)、界面过渡区(ITZ)组合成FFF-BAC。细观模型2(M2):FFF-BAC为水泥砂浆、PVA、BA、ITZ组合成的四相材料。结合文献中S-ECC的试验结果,计算S-ECC的应力-应变关系。分别建立M1、M2,并与FFF-BAC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1与测试结果更加一致,各项参数的最大误差为11.0%。基于M1研究了FFF-BAC截面的损伤破坏过程,预测了BA掺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探究了不同尺寸的FFF-BAC的破坏模式,建立了可预测不同BA掺量的FFF-BAC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砖骨料 细观模拟 抗压强度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拆除与固废资源化技术前瞻及路径
5
作者 段珍华 邓琪 +5 位作者 肖建庄 庄雨潼 李俱伦 夏冰 张声军 肖绪文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城镇化建设逐渐由追求速度与规模向注重绿色高质量转变,建筑物拆除与固体废物(固废)资源化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聚焦建筑拆除与固废资源化过程中“拆除粗放、资源化质效水平低、拆用脱节”的瓶颈难题,...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城镇化建设逐渐由追求速度与规模向注重绿色高质量转变,建筑物拆除与固体废物(固废)资源化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聚焦建筑拆除与固废资源化过程中“拆除粗放、资源化质效水平低、拆用脱节”的瓶颈难题,面向城市更新和建筑业低碳可持续发展需求,从“拆”“用”两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梳理出了三大关键问题:拆除工艺装备落后导致精准拆解难,拆除物料性能离散导致再生混凝土等产品高值难,以及“拆”“用”脱节导致体系化应用难。进一步,从建筑拆除与固废资源化产业链的多个环节深入剖析了研究现状和技术短板。结合研究综述和国内建筑拆除与固废资源化的实际情况,本文以“拆解精准化、产品高值化、应用体系化”为目标提出了解决方案与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基于建筑拆解的建筑固废资源化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推动相关产业升级,助力建筑业低碳转型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拆除 建筑固废 固废资源化 再生混凝土 拆用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含砖再生细骨料对砂浆力学的影响
6
作者 梁卓然 朱得祥 +2 位作者 杨伟豪 邓雪莲 王磊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173,共6页
含砖再生细骨料(FRCB)是粒径大于0.15 mm,小于4.75 mm的颗粒。采用3个粒径(0.6~1.18 mm、1.18~2.36 mm、2.36~4.75 mm)的再生细骨料取代天然河砂(NRS)制备再生砂浆(RM),观察不同粒径再生细骨料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再生砂浆... 含砖再生细骨料(FRCB)是粒径大于0.15 mm,小于4.75 mm的颗粒。采用3个粒径(0.6~1.18 mm、1.18~2.36 mm、2.36~4.75 mm)的再生细骨料取代天然河砂(NRS)制备再生砂浆(RM),观察不同粒径再生细骨料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再生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再生砂浆的硬化体积密度成正相关;而劈裂抗拉强度则与大颗粒粒径占比成正相关。根据这两个规律,提出了使用体积密度和粒径占比来推测再生砂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拟合效果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砖再生细骨料 再生砂浆 体积密度 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断裂性能
7
作者 梁意博 周静海 +2 位作者 曲晶彤 康天蓓 田金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9,共9页
利用废弃纤维来增强再生混凝土,研究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断裂性能,为绿色建筑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考虑再生骨料取代率和废弃纤维掺量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断裂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点弯曲加载试验测试位移曲线,评价其断裂韧度、断裂能... 利用废弃纤维来增强再生混凝土,研究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断裂性能,为绿色建筑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考虑再生骨料取代率和废弃纤维掺量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断裂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点弯曲加载试验测试位移曲线,评价其断裂韧度、断裂能和延性指数等断裂参数,揭示不同因素对试件断裂性能的影响。相较于天然混凝土,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起裂韧度、断裂韧度和断裂能分别降低了34.6%、25.8%和61.9%;掺入0.12%的废弃纤维时,再生混凝土的断裂性能改善效果最佳,其起裂韧度、断裂韧度和断裂能分别提高了40.5%、22.1%和83.7%。合理的废弃纤维掺量可有效提升再生混凝土的断裂性能。此外,建立的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断裂计算模型可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纤维 再生混凝土 断裂韧度 断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固碳强化再生细骨料的因素及机理研究
8
作者 刘哲汛 何欢 +3 位作者 李蔓 郑舒文 刘松玉 章定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5-742,共8页
路基填筑工程中使用再生细骨料可增加建筑垃圾利用率,减少天然土石消耗量。在再生细骨料(RFA)中掺入活性氧化镁(MgO),通过碳化法同时碳化MgO和RFA中的活性成分,提升其力学性能,拓展再生细骨料应用场景。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法设计试验并... 路基填筑工程中使用再生细骨料可增加建筑垃圾利用率,减少天然土石消耗量。在再生细骨料(RFA)中掺入活性氧化镁(MgO),通过碳化法同时碳化MgO和RFA中的活性成分,提升其力学性能,拓展再生细骨料应用场景。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法设计试验并分析数据,通过强度试验和微观试验,研究MgO掺量、水灰比和碳化时间对强度的影响机制,建立强度变化经验模型,探明强化机理。结果表明,掺有质量分数10%MgO的RFA在碳化后无侧限抗压平均强度最高可达11.24 MPa。主要碳化产物为棒状水碳镁石、方解石和文石,复合碳化产物为硅酸镁和镁方解石,产物修复并胶结RFA。研究结果对再生细骨料强化方法的优选及低碳岩土工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细骨料 碳化 活性氧化镁 建筑垃圾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再生细骨料对再生砂浆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钟传利 苏旭 +4 位作者 张亮 孔子航 李海天 朱庆楠 常洪雷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8-1476,共9页
为提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碳化再生细骨料取代原始再生细骨料制备再生砂浆与混凝土,研究碳化再生细骨料对再生砂浆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压汞仪(MIP)对碳化处理再生细骨料... 为提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碳化再生细骨料取代原始再生细骨料制备再生砂浆与混凝土,研究碳化再生细骨料对再生砂浆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压汞仪(MIP)对碳化处理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砂浆的物相组成和孔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发现:碳化处理(7、14、28 d)再生细骨料制备的再生砂浆的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均明显提升,且与再生细骨料碳化处理的时间呈正相关,28 d强度提升最大(抗压强度提升40.5%,抗折强度提升27.1%);碳化处理(28 d)再生细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所提升(约15.4%)。XRD和MIP结果表明,碳化再生细骨料中的Ca(OH)_(2)等物质转变为CaCO_(3),通过填充孔隙和微裂缝降低基体孔隙率,并改善骨料颗粒形状和表面结构,增强其与水泥基体的结合,优化再生砂浆与混凝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碳化再生细骨料 再生砂浆 再生混凝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砖细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与孔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顺波 朱瑞丰 +2 位作者 党钧陶 苗伟 刘耘池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329,共7页
评价了不同粒径再生砖细骨料(RFCB)的表面活性,研究了RFCB颗粒级配、替代率和初始饱水度对再生砖细骨料混凝土(RB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环境下,RFCB的表面活性随其粒径减小而逐渐增大;RFCB的掺入增加了混... 评价了不同粒径再生砖细骨料(RFCB)的表面活性,研究了RFCB颗粒级配、替代率和初始饱水度对再生砖细骨料混凝土(RB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环境下,RFCB的表面活性随其粒径减小而逐渐增大;RFCB的掺入增加了混凝土的总孔隙体积和孔隙率,但细化了其孔径分布,降低了其平均孔径和最可几孔径;RFCB还减小了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电通量,分别降低了19%~59%和24%~54%.最后,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与RB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关联度最高的平均孔径、最可几孔径参数,建立了RBC氯离子扩散系数、电通量与孔结构参数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砖细骨料 表面活性 电通量 氯离子扩散系数 孔结构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对UHPC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赵伟 胡炎通 +1 位作者 季韬 张冬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28,133,共5页
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中采用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RFA),不仅可减少UHPC收缩,还能节约成本。研究了相同净水胶比下饱和面干RFA掺量(0、50%和100%)对UHPC的电通量、抗压强度和碳化深度的影响,并通过分析UHPC的水化产物和孔结构揭示其机... 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中采用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RFA),不仅可减少UHPC收缩,还能节约成本。研究了相同净水胶比下饱和面干RFA掺量(0、50%和100%)对UHPC的电通量、抗压强度和碳化深度的影响,并通过分析UHPC的水化产物和孔结构揭示其机理。研究表明:随着饱和面干RFA掺量的增大,总水胶比增大,UHPC孔结构劣化,密实度降低,抗压强度降低,碳化深度增大。然而在相同碳化条件下,饱和面干RFA掺量为100%时,UHPC的碳化深度仍分别是普通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1/37.83~1/65.61和1/11.20~1/19.92。提出并验证了掺饱和面干RFA的UHPC碳化深度模型,为再生骨料UHPC推广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 超高性能混凝土 微结构 抗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再生砖骨料混凝土路面砖基本力学性能研究及数值模拟
12
作者 金生吉 马文鹏 +2 位作者 杨宇豪 陈灿龙 刘凯玲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393,共10页
为提高建筑垃圾及铁尾矿砂的回收利用率,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减水剂掺量、铁尾矿砂取代率、再生砖骨料取代率和水胶质量比对再生混凝土路面砖(RCPB)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试验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再生砖骨料取代天然... 为提高建筑垃圾及铁尾矿砂的回收利用率,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减水剂掺量、铁尾矿砂取代率、再生砖骨料取代率和水胶质量比对再生混凝土路面砖(RCPB)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试验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再生砖骨料取代天然骨料制备的RCPB力学性能有所下降,当再生砖骨料取代率低于50%时,RCPB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变化;减水剂掺量为1%、铁尾矿砂取代率30%、再生砖骨料取代率50%、水胶质量比0.4时,铁尾矿-再生砖骨料混凝土路面砖的综合性能最佳。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得到的数据变化与试验结果相关性较好,表明可通过有限元模拟多种因素对RCPB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砖骨料 铁尾矿砂 再生混凝土路面砖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砖骨料植生混凝土的理化特性和植草性能
13
作者 吴金永 委玉杰 +2 位作者 姜贵林 李国兴 李黎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0-246,253,共8页
采用再生骨料制备植生混凝土可以提升建筑垃圾利用率、拓宽其应用范围,为构建海绵城市提供必要的材料基础。开展再生砖骨料植生混凝土的理化特性和植草性能试验,发现,对有效孔隙率的影响程度,再生砖骨料取代率>水胶比;与普通混凝土不... 采用再生骨料制备植生混凝土可以提升建筑垃圾利用率、拓宽其应用范围,为构建海绵城市提供必要的材料基础。开展再生砖骨料植生混凝土的理化特性和植草性能试验,发现,对有效孔隙率的影响程度,再生砖骨料取代率>水胶比;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纤维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大于水胶比,对劈裂抗拉强度则相反;对pH值的影响,再生骨料取代率>水胶比>尿素掺量。植生混凝土最优配合比为:再生砖骨料取代率40%,水胶比0.34,玄武岩纤维掺量1 kg/m^(3),尿素掺量为水泥质量掺量的4%。植草试验确定的利于植物生长最优的组合是:黑麦草,黄土、粉煤灰、稻壳灰混合基质,上置式植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砖骨料 植生混凝土 植草性能 孔隙率 强度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灰渣再生骨料全量资源化利用研究
14
作者 鄂天龙 张子堂 +3 位作者 冯杨州 刘文林 段先林 牛松荧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40,共8页
垃圾焚烧灰渣中细粉含量较高,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直接制成再生细骨料会导致工程材料性质较差,传统水洗处理工艺会导致水资源浪费、能耗大、灰渣利用率低,且灰渣再生骨料强度低。采用破碎-筛分-造粒的工艺流程,将灰渣制成灰渣再生细骨料(R... 垃圾焚烧灰渣中细粉含量较高,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直接制成再生细骨料会导致工程材料性质较差,传统水洗处理工艺会导致水资源浪费、能耗大、灰渣利用率低,且灰渣再生骨料强度低。采用破碎-筛分-造粒的工艺流程,将灰渣制成灰渣再生细骨料(RFA)与灰渣人造粗骨料(ACA)以实现全量资源化利用;首先研究了水泥掺量、有效水胶比、RFA代砂率等对再生细骨料砂浆工程特性的影响;然后采用水泥、硅灰、高炉矿渣固化灰渣细粉制成ACA并利用其强化砂浆,分析了ACA对砂浆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硅灰的掺入能够有效提高RFA砂浆强度,随着RFA代砂率的提高,砂浆强度显著降低,流动性变差,保水率提高;硅灰与高炉矿渣均能使ACA颗粒强度提高,加入ACA的强化砂浆与仅以RFA为骨料的砂浆相比,强度明显提高。ACA的加入使砂浆内部形成完整的荷载传递骨架,使轴向压力能够更均匀的在内部传递,从而提高抗压强度。由于ACA更高的颗粒强度以及其与水泥浆形成可靠的有效桥接区域,强化砂浆抗折强度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将破碎筛分的干法处理与湿法冷黏造粒技术相结合,在有效提高了灰渣再生骨料砂浆力学特性的同时,实现了垃圾焚烧灰渣的全量资源化利用,为垃圾焚烧灰渣再生骨料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灰渣 全量资源化利用 再生细骨料 人造骨料 再生骨料砂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砖骨料混凝土的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15
作者 尹晓娟 李建军 李宪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5,共9页
为了将再生砖骨料混凝土应用于建筑结构墙体中并提升其抗震性能,共设计了5组再生砖骨料混凝土结构墙试件,采用荷载-位移控制模式对再生砖骨料混凝土结构墙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对比分析了不同墙厚、不同高宽比再生砖骨料混凝土试件... 为了将再生砖骨料混凝土应用于建筑结构墙体中并提升其抗震性能,共设计了5组再生砖骨料混凝土结构墙试件,采用荷载-位移控制模式对再生砖骨料混凝土结构墙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对比分析了不同墙厚、不同高宽比再生砖骨料混凝土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再生砖骨料混凝土试件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弯曲-剪切和弯曲破坏;随着高宽比从1.0增加至2.0,再生砖骨料混凝土试件的滞回环数量增多、承载力减小,耗能能力增加;高宽比对位移延性系数的影响程度明显要大于墙厚,适当增加高宽比会提升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减小高宽比会使得试件的承载力升高,但极限变形能力会降低。再生砖骨料混凝土试件的刚度退化随着位移增加逐渐减小,墙厚差异不会明显改变试件的刚度退化,高宽比对刚度退化的影响较大,且较小的高宽比会提升试件的极限刚度。再生砖骨料混凝土试件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统计结果表明,墙厚过低不利于试件的耗能能力提升,增加高宽比有助于增大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再生砖骨料混凝土试件的耗能能力会相应改善。通过优化墙厚、高宽比参数可制备出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再生砖骨料混凝土试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砖骨料 混凝土 低周往复加载 抗震性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渣-再生细骨料协同加固淤泥质黏土地基试验研究
16
作者 王安辉 段伟 +4 位作者 蔡国军 黄展魏 张艳芳 詹其伟 芮诚刚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2-1270,共9页
为研究工业废渣和再生细骨料对淤泥质黏土地基的协同加固效果,本工作开展了生石灰、工业废渣基复合固化剂(简称复合固化剂)和再生细骨料加固淤泥质黏土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5组试验场地中地基土体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承载... 为研究工业废渣和再生细骨料对淤泥质黏土地基的协同加固效果,本工作开展了生石灰、工业废渣基复合固化剂(简称复合固化剂)和再生细骨料加固淤泥质黏土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5组试验场地中地基土体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承载力、抗压强度和压缩模量等力学特性,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试验等微观测试手段,揭示了工业废渣和再生细骨料对淤泥质黏土的加固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生石灰和复合固化剂对淤泥质黏土地基加固后,地基土体的比贯入阻力、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均显著提高,提高了5~10倍,而复合固化剂的加固效果明显优于生石灰;掺入10%~30%再生细骨料,可进一步提升复合固化剂的加固效果,且提升幅度随再生细骨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固化土的压缩模量与其比贯入阻力、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通过比贯入阻力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快速预测固化土的压缩模量;采用复合固化剂和再生细骨料协同加固淤泥质黏土时,复合固化剂的直接和间接水化反应产物C-S-H凝胶、AFt晶体等能够有效地填充、胶结淤泥质黏土颗粒,而再生细骨料则起到良好的骨架作用,两者协同作用共同提升了固化土的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可实现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的同步资源化利用,为淤泥质黏土地基低碳加固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渣 再生细骨料 淤泥质黏土 地基加固 骨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和砖粉双掺对3D打印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海燕 马金一 +1 位作者 吴波 吕艳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7,共10页
为减少3D打印混凝土中天然骨料及胶凝材料的用量,本文采用再生混凝土细骨料替代部分天然细骨料,砖粉替代部分水泥,首先开展单掺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为0、25%、50%、75%和100%)、单掺砖粉(取代率为0、5%、10%、15%、20%和30%)和两者双掺的... 为减少3D打印混凝土中天然骨料及胶凝材料的用量,本文采用再生混凝土细骨料替代部分天然细骨料,砖粉替代部分水泥,首先开展单掺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为0、25%、50%、75%和100%)、单掺砖粉(取代率为0、5%、10%、15%、20%和30%)和两者双掺的现浇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压强度试验,以获得再生细骨料和砖粉的适宜取代率;然后探究50%再生细骨料和10%砖粉双掺及配合比调整方式(附加水、提高减水剂用量)对3D打印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及硬化后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再生细骨料的掺量不超过50%时,现浇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幅度在10%以内;随着砖粉掺量从0增加到30%,现浇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呈现先增后减、再稍有增加的趋势,当砖粉掺量为1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相比于单掺50%再生细骨料的混凝土,50%再生细骨料和10%砖粉双掺时混凝土强度有所增加,而流动性基本不变。对于3D打印混凝土,同时掺入50%再生细骨料和10%砖粉,并采用添加附加水的方式保持3D打印混凝土初始扩展度不变,会使得混凝土的可建造性提高,但坍落度、开放时间、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降低,强度各向异性加剧;而提高减水剂用量不仅能显著提升3D打印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开放时间和抗压强度,还能降低打印试件的强度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再生细骨料 砖粉 打印性能 硬化性能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用水量对再生砂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北星 陈鹏博 +1 位作者 殷实 易浩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再生砂掺量和附加用水量对新拌和硬化再生砂混凝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本工作制备了再生砂掺量(γRFA)为30%、50%、70%、100%(质量分数,下同),附加用水量补偿系数(kwa)为0.6、0.75、0.9、1.0的16组再生砂混凝土,测试了这些再生砂混凝土... 再生砂掺量和附加用水量对新拌和硬化再生砂混凝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本工作制备了再生砂掺量(γRFA)为30%、50%、70%、100%(质量分数,下同),附加用水量补偿系数(kwa)为0.6、0.75、0.9、1.0的16组再生砂混凝土,测试了这些再生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坍落度、扩展度与扩展时间)与力学性能(抗压、劈拉强度与弹性模量),分析了kwa和γRFA对再生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了kwa的合理取值范围。结果表明,随着kwa的降低,再生砂混凝土的工作性下降,力学性能增大;γRFA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与附加用水量有关,在中低附加用水量(kwa=0.6、0.75)条件下,随着γRFA的增加,再生砂混凝土的部分力学性能指标增大且其值高于天然砂混凝土,而在高附加用水量(kwa=0.9、1.0)下,再生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着γRFA的增加呈线性降低。γRFA低于50%对再生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kwa值在0.75~0.9范围变化对再生砂混凝土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均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再生砂 附加用水量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黏土砖骨料轻质混凝土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尚宇 康登源 +2 位作者 张培恒 王先镕 张慧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167,171,共6页
将废弃黏土砖骨料应用于轻质混凝土中,可实现建筑垃圾再利用,同步节省建筑材料,改善轻质混凝土性能。以废弃黏土砖颗粒为骨料,开展轻质混凝土制备试验,研究不同水灰比、泡沫掺量、纤维掺量对废弃黏土砖骨料轻质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影... 将废弃黏土砖骨料应用于轻质混凝土中,可实现建筑垃圾再利用,同步节省建筑材料,改善轻质混凝土性能。以废弃黏土砖颗粒为骨料,开展轻质混凝土制备试验,研究不同水灰比、泡沫掺量、纤维掺量对废弃黏土砖骨料轻质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水灰比对吸水率影响显著,随着水灰比的增大,吸水率增加了27.03%,泡沫掺量对干密度、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影响显著,随泡沫掺量的增加,干密度、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减小了17.78%、52.52%和34.83%,并建立了抗压强度与干密度、劈裂抗拉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黏土砖骨料 轻质混凝土 室内试验 性能分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黏土砖骨料轻质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尚宇 康登源 +2 位作者 张慧华 张培恒 王先镕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123,共6页
将废弃黏土砖破碎成骨料用于制备轻质混凝土,可同步达到资源再利用、降低环境污染、节省天然骨料的目的。为揭示废弃黏土砖骨料轻质混凝土的性能,通过室内试验对废砖骨料级配、废砖骨料体积率、水灰比、泡沫掺量等因素影响轻质混凝土的... 将废弃黏土砖破碎成骨料用于制备轻质混凝土,可同步达到资源再利用、降低环境污染、节省天然骨料的目的。为揭示废弃黏土砖骨料轻质混凝土的性能,通过室内试验对废砖骨料级配、废砖骨料体积率、水灰比、泡沫掺量等因素影响轻质混凝土的干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泡沫掺量对干密度和抗压强度影响显著,泡沫掺量由2%增加到5%时,干密度由1407kg/m^(3)减小到1128kg/m^(3),抗压强度由13.39MPa减小到4.66MPa,废砖骨料级配对吸水率影响显著,骨料级配从A组到C组级配时,吸水率由11.3%减小到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利用 废弃黏土砖骨料 轻质混凝土 影响因素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