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点弯曲下再生砂浆断裂性能与裂纹扩展过程 被引量:3
1
作者 唐宇翔 肖建庄 夏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为研究再生细骨料(RFA)取代率对砂浆断裂性能与裂纹扩展特性的影响,开展了4种RFA取代率(0%、25%、50%和100%)下的砂浆断裂行为试验研究。基于三点弯曲切口梁试验,获得再生砂浆断裂响应,包括完整的荷载-裂纹口张开位移曲线、临界裂纹扩... 为研究再生细骨料(RFA)取代率对砂浆断裂性能与裂纹扩展特性的影响,开展了4种RFA取代率(0%、25%、50%和100%)下的砂浆断裂行为试验研究。基于三点弯曲切口梁试验,获得再生砂浆断裂响应,包括完整的荷载-裂纹口张开位移曲线、临界裂纹扩展、起裂韧度、失稳韧度与断裂能。利用非接触式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测得试件表面变形,获取再生砂浆裂纹发展全过程。结果表明:RFA的使用降低了再生砂浆荷载-位移曲线的初始线性段斜率与峰值荷载,主要影响再生砂浆临界裂纹宽度方向的张开而不是裂纹长度方向的扩展;再生砂浆的起裂韧度、失稳韧度和断裂能随着RFA取代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RFA取代率为100%时,砂浆的起裂韧度、失稳韧度和断裂能分别减小了31.1%、29.5%和37.8%;不同RFA取代率下再生砂浆的断裂过程区长度l FPZ发展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即先缓慢发展至峰值荷载(l FPZ为0.24倍~0.32倍的韧带长度),接着迅速增加至完全发展(l FPZ为0.83倍~0.91倍的韧带长度),之后l FPZ随裂纹的扩展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砂浆 再生细骨料取代率 三点弯曲断裂试验 双K断裂韧度 断裂能 裂纹扩展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再生细骨料对再生砂浆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钟传利 苏旭 +4 位作者 张亮 孔子航 李海天 朱庆楠 常洪雷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8-1476,共9页
为提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碳化再生细骨料取代原始再生细骨料制备再生砂浆与混凝土,研究碳化再生细骨料对再生砂浆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压汞仪(MIP)对碳化处理再生细骨料... 为提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碳化再生细骨料取代原始再生细骨料制备再生砂浆与混凝土,研究碳化再生细骨料对再生砂浆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压汞仪(MIP)对碳化处理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砂浆的物相组成和孔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发现:碳化处理(7、14、28 d)再生细骨料制备的再生砂浆的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均明显提升,且与再生细骨料碳化处理的时间呈正相关,28 d强度提升最大(抗压强度提升40.5%,抗折强度提升27.1%);碳化处理(28 d)再生细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所提升(约15.4%)。XRD和MIP结果表明,碳化再生细骨料中的Ca(OH)_(2)等物质转变为CaCO_(3),通过填充孔隙和微裂缝降低基体孔隙率,并改善骨料颗粒形状和表面结构,增强其与水泥基体的结合,优化再生砂浆与混凝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碳化再生细骨料 再生砂浆 再生混凝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含砖再生细骨料对砂浆力学的影响
3
作者 梁卓然 朱得祥 +2 位作者 杨伟豪 邓雪莲 王磊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173,共6页
含砖再生细骨料(FRCB)是粒径大于0.15 mm,小于4.75 mm的颗粒。采用3个粒径(0.6~1.18 mm、1.18~2.36 mm、2.36~4.75 mm)的再生细骨料取代天然河砂(NRS)制备再生砂浆(RM),观察不同粒径再生细骨料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再生砂浆... 含砖再生细骨料(FRCB)是粒径大于0.15 mm,小于4.75 mm的颗粒。采用3个粒径(0.6~1.18 mm、1.18~2.36 mm、2.36~4.75 mm)的再生细骨料取代天然河砂(NRS)制备再生砂浆(RM),观察不同粒径再生细骨料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再生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再生砂浆的硬化体积密度成正相关;而劈裂抗拉强度则与大颗粒粒径占比成正相关。根据这两个规律,提出了使用体积密度和粒径占比来推测再生砂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拟合效果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砖再生细骨料 再生砂浆 体积密度 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固碳强化再生细骨料的因素及机理研究
4
作者 刘哲汛 何欢 +3 位作者 李蔓 郑舒文 刘松玉 章定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5-742,共8页
路基填筑工程中使用再生细骨料可增加建筑垃圾利用率,减少天然土石消耗量。在再生细骨料(RFA)中掺入活性氧化镁(MgO),通过碳化法同时碳化MgO和RFA中的活性成分,提升其力学性能,拓展再生细骨料应用场景。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法设计试验并... 路基填筑工程中使用再生细骨料可增加建筑垃圾利用率,减少天然土石消耗量。在再生细骨料(RFA)中掺入活性氧化镁(MgO),通过碳化法同时碳化MgO和RFA中的活性成分,提升其力学性能,拓展再生细骨料应用场景。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法设计试验并分析数据,通过强度试验和微观试验,研究MgO掺量、水灰比和碳化时间对强度的影响机制,建立强度变化经验模型,探明强化机理。结果表明,掺有质量分数10%MgO的RFA在碳化后无侧限抗压平均强度最高可达11.24 MPa。主要碳化产物为棒状水碳镁石、方解石和文石,复合碳化产物为硅酸镁和镁方解石,产物修复并胶结RFA。研究结果对再生细骨料强化方法的优选及低碳岩土工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细骨料 碳化 活性氧化镁 建筑垃圾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固化淤泥法制备再生细骨料的压缩变形特性研究
5
作者 吴俊 闵一凡 +3 位作者 征西遥 韩晨 牛富俊 朱宝林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9-170,共12页
为解决淤泥、矿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的堆积填埋和资源化利用问题,采用固体硅酸钠激发二元先驱剂(矿渣-粉煤灰基)合成地质聚合物,用以固化处理含水率为80%的淤泥,并将其作为骨料母体转化为可用于铁路、道路等岩土工程建设的再生细骨... 为解决淤泥、矿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的堆积填埋和资源化利用问题,采用固体硅酸钠激发二元先驱剂(矿渣-粉煤灰基)合成地质聚合物,用以固化处理含水率为80%的淤泥,并将其作为骨料母体转化为可用于铁路、道路等岩土工程建设的再生细骨料。研究首先探讨了先驱剂比例、掺量、固体硅酸钠的模数以及硅酸钠溶解浓度等因素对固化后淤泥(即骨料母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电阻率的影响。进一步通过侧限压缩试验,评估在上述各影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再生细骨料的压缩变形特性,并深入探讨了其与骨料母体物理力学性能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母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及细骨料的压缩变形特性有显著影响,并且存在最佳取值范围。当先驱剂比例为90%矿渣+10%粉煤灰,先驱剂掺量为30%,硅酸钠模数为0.8,浓度为1.8 mol/L时,母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及电阻率达到最高值。在该条件下,细骨料在侧限压缩加载下的初始应变速率最低,最终应变最小,屈服强度最高。此外,母体的物理力学特性与细骨料的屈服强度呈非线性正相关,表明骨料不仅继承了母体的物理力学特性,还继承了其破碎前的孔结构特征。通过控制骨料母体性能来改善骨料的岩土力学特性,提升固废资源在岩土工程领域资源化利用的潜在能力,还为淤泥处理在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标的实现贡献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淤泥 骨料母体 物理力学特性 再生细骨料 压缩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砖细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与孔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顺波 朱瑞丰 +2 位作者 党钧陶 苗伟 刘耘池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329,共7页
评价了不同粒径再生砖细骨料(RFCB)的表面活性,研究了RFCB颗粒级配、替代率和初始饱水度对再生砖细骨料混凝土(RB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环境下,RFCB的表面活性随其粒径减小而逐渐增大;RFCB的掺入增加了混... 评价了不同粒径再生砖细骨料(RFCB)的表面活性,研究了RFCB颗粒级配、替代率和初始饱水度对再生砖细骨料混凝土(RB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环境下,RFCB的表面活性随其粒径减小而逐渐增大;RFCB的掺入增加了混凝土的总孔隙体积和孔隙率,但细化了其孔径分布,降低了其平均孔径和最可几孔径;RFCB还减小了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电通量,分别降低了19%~59%和24%~54%.最后,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与RB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关联度最高的平均孔径、最可几孔径参数,建立了RBC氯离子扩散系数、电通量与孔结构参数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砖细骨料 表面活性 电通量 氯离子扩散系数 孔结构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对UHPC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赵伟 胡炎通 +1 位作者 季韬 张冬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28,133,共5页
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中采用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RFA),不仅可减少UHPC收缩,还能节约成本。研究了相同净水胶比下饱和面干RFA掺量(0、50%和100%)对UHPC的电通量、抗压强度和碳化深度的影响,并通过分析UHPC的水化产物和孔结构揭示其机... 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中采用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RFA),不仅可减少UHPC收缩,还能节约成本。研究了相同净水胶比下饱和面干RFA掺量(0、50%和100%)对UHPC的电通量、抗压强度和碳化深度的影响,并通过分析UHPC的水化产物和孔结构揭示其机理。研究表明:随着饱和面干RFA掺量的增大,总水胶比增大,UHPC孔结构劣化,密实度降低,抗压强度降低,碳化深度增大。然而在相同碳化条件下,饱和面干RFA掺量为100%时,UHPC的碳化深度仍分别是普通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1/37.83~1/65.61和1/11.20~1/19.92。提出并验证了掺饱和面干RFA的UHPC碳化深度模型,为再生骨料UHPC推广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 超高性能混凝土 微结构 抗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灰渣再生骨料全量资源化利用研究
8
作者 鄂天龙 张子堂 +3 位作者 冯杨州 刘文林 段先林 牛松荧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40,共8页
垃圾焚烧灰渣中细粉含量较高,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直接制成再生细骨料会导致工程材料性质较差,传统水洗处理工艺会导致水资源浪费、能耗大、灰渣利用率低,且灰渣再生骨料强度低。采用破碎-筛分-造粒的工艺流程,将灰渣制成灰渣再生细骨料(R... 垃圾焚烧灰渣中细粉含量较高,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直接制成再生细骨料会导致工程材料性质较差,传统水洗处理工艺会导致水资源浪费、能耗大、灰渣利用率低,且灰渣再生骨料强度低。采用破碎-筛分-造粒的工艺流程,将灰渣制成灰渣再生细骨料(RFA)与灰渣人造粗骨料(ACA)以实现全量资源化利用;首先研究了水泥掺量、有效水胶比、RFA代砂率等对再生细骨料砂浆工程特性的影响;然后采用水泥、硅灰、高炉矿渣固化灰渣细粉制成ACA并利用其强化砂浆,分析了ACA对砂浆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硅灰的掺入能够有效提高RFA砂浆强度,随着RFA代砂率的提高,砂浆强度显著降低,流动性变差,保水率提高;硅灰与高炉矿渣均能使ACA颗粒强度提高,加入ACA的强化砂浆与仅以RFA为骨料的砂浆相比,强度明显提高。ACA的加入使砂浆内部形成完整的荷载传递骨架,使轴向压力能够更均匀的在内部传递,从而提高抗压强度。由于ACA更高的颗粒强度以及其与水泥浆形成可靠的有效桥接区域,强化砂浆抗折强度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将破碎筛分的干法处理与湿法冷黏造粒技术相结合,在有效提高了灰渣再生骨料砂浆力学特性的同时,实现了垃圾焚烧灰渣的全量资源化利用,为垃圾焚烧灰渣再生骨料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灰渣 全量资源化利用 再生细骨料 人造骨料 再生骨料砂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渣-再生细骨料协同加固淤泥质黏土地基试验研究
9
作者 王安辉 段伟 +4 位作者 蔡国军 黄展魏 张艳芳 詹其伟 芮诚刚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2-1270,共9页
为研究工业废渣和再生细骨料对淤泥质黏土地基的协同加固效果,本工作开展了生石灰、工业废渣基复合固化剂(简称复合固化剂)和再生细骨料加固淤泥质黏土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5组试验场地中地基土体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承载... 为研究工业废渣和再生细骨料对淤泥质黏土地基的协同加固效果,本工作开展了生石灰、工业废渣基复合固化剂(简称复合固化剂)和再生细骨料加固淤泥质黏土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5组试验场地中地基土体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承载力、抗压强度和压缩模量等力学特性,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试验等微观测试手段,揭示了工业废渣和再生细骨料对淤泥质黏土的加固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生石灰和复合固化剂对淤泥质黏土地基加固后,地基土体的比贯入阻力、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均显著提高,提高了5~10倍,而复合固化剂的加固效果明显优于生石灰;掺入10%~30%再生细骨料,可进一步提升复合固化剂的加固效果,且提升幅度随再生细骨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固化土的压缩模量与其比贯入阻力、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通过比贯入阻力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快速预测固化土的压缩模量;采用复合固化剂和再生细骨料协同加固淤泥质黏土时,复合固化剂的直接和间接水化反应产物C-S-H凝胶、AFt晶体等能够有效地填充、胶结淤泥质黏土颗粒,而再生细骨料则起到良好的骨架作用,两者协同作用共同提升了固化土的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可实现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的同步资源化利用,为淤泥质黏土地基低碳加固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渣 再生细骨料 淤泥质黏土 地基加固 骨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用水量对再生砂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北星 陈鹏博 +1 位作者 殷实 易浩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再生砂掺量和附加用水量对新拌和硬化再生砂混凝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本工作制备了再生砂掺量(γRFA)为30%、50%、70%、100%(质量分数,下同),附加用水量补偿系数(kwa)为0.6、0.75、0.9、1.0的16组再生砂混凝土,测试了这些再生砂混凝土... 再生砂掺量和附加用水量对新拌和硬化再生砂混凝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本工作制备了再生砂掺量(γRFA)为30%、50%、70%、100%(质量分数,下同),附加用水量补偿系数(kwa)为0.6、0.75、0.9、1.0的16组再生砂混凝土,测试了这些再生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坍落度、扩展度与扩展时间)与力学性能(抗压、劈拉强度与弹性模量),分析了kwa和γRFA对再生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了kwa的合理取值范围。结果表明,随着kwa的降低,再生砂混凝土的工作性下降,力学性能增大;γRFA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与附加用水量有关,在中低附加用水量(kwa=0.6、0.75)条件下,随着γRFA的增加,再生砂混凝土的部分力学性能指标增大且其值高于天然砂混凝土,而在高附加用水量(kwa=0.9、1.0)下,再生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着γRFA的增加呈线性降低。γRFA低于50%对再生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kwa值在0.75~0.9范围变化对再生砂混凝土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均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再生砂 附加用水量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和砖粉双掺对3D打印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海燕 马金一 +1 位作者 吴波 吕艳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7,共10页
为减少3D打印混凝土中天然骨料及胶凝材料的用量,本文采用再生混凝土细骨料替代部分天然细骨料,砖粉替代部分水泥,首先开展单掺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为0、25%、50%、75%和100%)、单掺砖粉(取代率为0、5%、10%、15%、20%和30%)和两者双掺的... 为减少3D打印混凝土中天然骨料及胶凝材料的用量,本文采用再生混凝土细骨料替代部分天然细骨料,砖粉替代部分水泥,首先开展单掺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为0、25%、50%、75%和100%)、单掺砖粉(取代率为0、5%、10%、15%、20%和30%)和两者双掺的现浇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压强度试验,以获得再生细骨料和砖粉的适宜取代率;然后探究50%再生细骨料和10%砖粉双掺及配合比调整方式(附加水、提高减水剂用量)对3D打印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及硬化后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再生细骨料的掺量不超过50%时,现浇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幅度在10%以内;随着砖粉掺量从0增加到30%,现浇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呈现先增后减、再稍有增加的趋势,当砖粉掺量为1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相比于单掺50%再生细骨料的混凝土,50%再生细骨料和10%砖粉双掺时混凝土强度有所增加,而流动性基本不变。对于3D打印混凝土,同时掺入50%再生细骨料和10%砖粉,并采用添加附加水的方式保持3D打印混凝土初始扩展度不变,会使得混凝土的可建造性提高,但坍落度、开放时间、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降低,强度各向异性加剧;而提高减水剂用量不仅能显著提升3D打印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开放时间和抗压强度,还能降低打印试件的强度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再生细骨料 砖粉 打印性能 硬化性能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余浆体质量分数的废弃混凝土再生砂品质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洪学飞 詹炳根 +2 位作者 洪丽 陈语阳 余其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15-1720,共6页
文章针对废弃混凝土再生砂资源属性复杂、基本性能差异性大导致其难以被高效利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再生砂的残余浆体质量分数分类及评价再生砂的方法。对北京、合肥、桐城、广州、成都和重庆的再生砂进行基本性能测试,以再生砂的残余浆... 文章针对废弃混凝土再生砂资源属性复杂、基本性能差异性大导致其难以被高效利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再生砂的残余浆体质量分数分类及评价再生砂的方法。对北京、合肥、桐城、广州、成都和重庆的再生砂进行基本性能测试,以再生砂的残余浆体质量分数α_(RCC)为基础,综合利用再生砂的表观密度、压碎指标、再生胶砂需水量比和强度比指标将再生砂划分成Ⅰ类、Ⅱ类和Ⅲ类3个等级并与现行规范比较。结果表明:分别以再生砂的残余浆体质量分数α_(RCC)≤15%、15%<α_(RCC)≤25%、α_(RCC)>25%划分再生砂的类别,其对应的各项基本性能指标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以残余浆体质量分数为基础对再生砂进行更简便精细的分类及品质评价。该分类方法有利于再生砂的差异化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 再生砂 残余浆体质量分数 分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对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碳化耐久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寅佳 王新杰 +2 位作者 朱平华 孙伟豪 熊磊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84-2995,共12页
为促进再生细骨料(RFA)在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中的应用,研究了RFA取代率(0%、25%、50%、75%、100%,质量分数)对HDCC抗压强度、拉伸性能、四点弯曲强度和碳化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FA取代率提高,HDCC的抗压强度逐渐下降,... 为促进再生细骨料(RFA)在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中的应用,研究了RFA取代率(0%、25%、50%、75%、100%,质量分数)对HDCC抗压强度、拉伸性能、四点弯曲强度和碳化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FA取代率提高,HDCC的抗压强度逐渐下降,但拉伸性能与弯曲强度显著提高。100%RFA取代率下HDCC峰值应变为3.06%,弯曲强度为7.9 MPa,较天然细骨料HDCC分别提升了31.33%和11.27%,表现出良好的延展特性。当RFA取代率高于50%时,有助于提高HDCC的碳化耐久性。基于测试结果进行拟合,建立了关于RFA取代率的HDCC碳化深度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再生细骨料 抗压强度 拉伸性能 弯曲强度 碳化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砖细骨料形态对混凝土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党钧陶 刘耘池 +2 位作者 肖建庄 李风兰 杨金龙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9-636,共8页
评价了再生砖细骨料(RFCB)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形态,研究了RFCB颗粒级配和初始饱水度对混凝土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天然河砂,RFCB几何形状不规则且形状参数较低,表面形态呈凹陷凸起状且粗糙度较大;RFCB复杂的物理特性导... 评价了再生砖细骨料(RFCB)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形态,研究了RFCB颗粒级配和初始饱水度对混凝土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天然河砂,RFCB几何形状不规则且形状参数较低,表面形态呈凹陷凸起状且粗糙度较大;RFCB复杂的物理特性导致新拌混凝土的屈服应力与塑性黏度增大,劈裂抗拉强度有所提高且对抗压强度无较大不利影响;适当降低RFCB的最小粒径和初始饱水度,虽会使混凝土的流变性能变差,但有助于在混凝土中形成以再生砖细骨料为软核、界面为硬壳的结构,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砖细骨料 再生混凝土 几何形状 表面形态 流变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混凝土回弹料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少龙 黄靓 +2 位作者 刘文琦 吕召宁 赵鹏鹏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7-191,共5页
为研究喷射混凝土回弹料再生混凝土(SRM-RFAC)的基本力学性能,以喷射混凝土回弹料再生细骨料(SRM-RFA)取代率和粉煤灰(FA)取代率为变量,进行了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和静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SRM-RFAC... 为研究喷射混凝土回弹料再生混凝土(SRM-RFAC)的基本力学性能,以喷射混凝土回弹料再生细骨料(SRM-RFA)取代率和粉煤灰(FA)取代率为变量,进行了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和静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SRM-RFAC的立方体抗压破坏、轴心抗压破坏和劈裂抗拉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NC)基本相似,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劈拉强度随着SRM-RFA和FA取代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基于规范式,提出棱柱体抗压强度、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和静弹性模量的换算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再生细骨料 喷射混凝土回弹料 基本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与自收缩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慈军 吴子杨 +1 位作者 程书凯 陈旭勇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1,共7页
将再生细骨料应用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不仅能降低成本,还可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采用预湿状态再生细骨料制备UHPC,探究再生细骨料的粒径(0.6~<1.18 mm和1.18~2.36 mm)和不同掺量(10%、20%、30%和40%,均为体积分数)对UHPC的工... 将再生细骨料应用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不仅能降低成本,还可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采用预湿状态再生细骨料制备UHPC,探究再生细骨料的粒径(0.6~<1.18 mm和1.18~2.36 mm)和不同掺量(10%、20%、30%和40%,均为体积分数)对UHPC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TG-DTG)、显微硬度、压汞仪(MIP)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方法揭示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的粒径和掺量是影响UHPC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随着预湿再生细骨料掺量增大,UHPC的流动性和自收缩值逐渐减小,但其抗压强度表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掺入20%预湿再生细骨料(粒径为1.18~2.36 mm)制备的UHPC性能更优,与未掺再生细骨料UHPC相比,其28 d抗压强度提升7.0%,7 d自收缩值降低了78.8%;预湿再生细骨料内养护效应有助于降低UHPC内部自干燥进程、提高水化反应程度、优化界面过度区组成结构、减少有害孔和多害孔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再生细骨料 力学性能 自收缩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掺再生粗细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盐侵蚀性能研究
17
作者 薛璐 王冬 +3 位作者 王磊 陈春红 朱平华 刘惠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8-102,共5页
采用双掺再生粗骨料(RCA)和再生细骨料(RFA)制备再生混凝土(RAC),RCA取代率为50%、70%,RFA取代率为0、15%、30%、45%、60%,分析了不同双掺RCA、RFA取代率下RAC的28 d抗压强度、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分析RAC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和相... 采用双掺再生粗骨料(RCA)和再生细骨料(RFA)制备再生混凝土(RAC),RCA取代率为50%、70%,RFA取代率为0、15%、30%、45%、60%,分析了不同双掺RCA、RFA取代率下RAC的28 d抗压强度、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分析RAC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型模量在干湿循环下的性能演化规律,研究其抗氯盐侵蚀性能。结果表明:双掺RCA、RFA降低了RAC的28 d抗压强度,增加了RAC的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双掺RCA、RFA取代率为70%、60%时,RAC的28 d抗压强度仅为天然混凝土(NAC)的90.26%,其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分别为NAC的2.74倍和1.91倍。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RAC的抗压强度、质量和相对动弹型模量先增大后减小。干湿循环40次后,双掺RCA、RFA取代率为70%、60%的RAC抗压强度、质量和相对动弹型模量分别较NAC分别降低了43.96%、2.21%、16.00%。基于RAC抗氯盐侵蚀的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可得,RCA取代率为50%,RFA取代率低于30%;或RCA取代率为70%,不掺加RFA,RAC抗氯盐侵蚀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再生粗骨料 再生细骨料 电通量 氯离子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残余浆体对混凝土流变性和强度的影响
18
作者 胡立 詹炳根 +3 位作者 洪丽 张赵强 李景哲 陈语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5,共6页
文章开展再生细骨料残余浆体的定量表征实验、混凝土常规工作性能试验、流变性能试验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不同残余浆体质量分数对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再生骨料表面残余浆体的去除可以明显改善其基本性... 文章开展再生细骨料残余浆体的定量表征实验、混凝土常规工作性能试验、流变性能试验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不同残余浆体质量分数对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再生骨料表面残余浆体的去除可以明显改善其基本性能,再生细骨料的使用会使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损失加快,屈服应力增大,塑性黏度降低。随着再生细骨料残余浆体质量分数的减少,用其制备出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随之增大。当浆体质量分数为14.9%时,骨料水泥界面过渡区粘结紧密,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分别为28.50、2.30 MPa,约为普通混凝土的89%、77%,表明较低残余浆体质量分数的再生细骨料可取代天然砂应用于混凝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再生细骨料 残余浆体质量分数 流变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制备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配合比优化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权港博 王蕾 +2 位作者 朱崇绩 秦正祥 樊其昌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27-234,共8页
用再生细骨料制备再生骨料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recycled fine aggregates-fiber-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RFA-FRCC),研究再生细骨料替代率、水胶比和聚乙烯醇(PVA)纤维体积掺量3个因素对RFA-FRCC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 用再生细骨料制备再生骨料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recycled fine aggregates-fiber-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RFA-FRCC),研究再生细骨料替代率、水胶比和聚乙烯醇(PVA)纤维体积掺量3个因素对RFA-FRCC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3个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优化RFA-FRCC配合比设计,提出系统化的RFA-FRCC配合比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替代率对RFA-FRCC的强度影响最大,水胶比的影响次之,PVA纤维体积掺量的影响最小;当再生细骨料替代率为50%、水胶比为0.284、PVA纤维体积掺量为2.5%时,试件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的存在并未改变纤维和水泥基体黏结界面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 再生细骨料 Box-Behnken响应面法 配合比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粗细骨料混凝土受拉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桂林 孙江枫 +2 位作者 陈庞 王敬德 韩阳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35,共5页
我国城镇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其处理和有效利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推广再生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有效利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研究总结,对再生混凝土受拉强度性能开展了深入研究。首先,研究了不同再生... 我国城镇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其处理和有效利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推广再生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有效利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研究总结,对再生混凝土受拉强度性能开展了深入研究。首先,研究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抗拉强度变化规律;其次,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关系,建立了再生粗、细骨料混凝土抗拉强度预测模型,最后,研究总结了钢纤维掺量与长径比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细骨料 再生粗骨料 再生混凝土 钢纤维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