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9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with superfine pozzolanic powders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海龙 王俊杰 +1 位作者 孙晓燕 金伟良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715-3722,共8页
Phosphorous slag (PHS), ground granulated blast-furnace slag (GGBS) and fly ash (FA) were used as replacements of Portland cement to modify the microstruc^xe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RAC). A new manufac... Phosphorous slag (PHS), ground granulated blast-furnace slag (GGBS) and fly ash (FA) were used as replacements of Portland cement to modify the microstruc^xe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RAC). A new manufacturing method named "W3T4" wa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s of interracial transition zone (ITZ) between recycled aggregate and morta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durability of RAC were tested, which show that this new manufacturing method improves the properties of RAC, and the GGBS with finest size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performance of RAC due to its better filling effect and much earlier pozzolanic reaction. Combined with GGBS, the effects of PHS on the retardation of setting time can be alleviated and the synergistic effect helps to make a more compact RAC. For the RAC with 25% of the recycled aggregate (RA) replacement and 10% PHS + 10% GGBS additives,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increases by 25.4%, but the permeability decreases by 64.3% with respect to the reference concrete made with nature aggregates. The micro-mechanisms of these improvem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SEM images show that the new manufacturing method, adding superfine pozzolanic powders and super-plasticizer benefits, makes a much denser ITZ in R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superfine pozzolanic powders manufacturing method DURABILITY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lity Control of Recycled Aggregates Derived from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s 被引量:2
2
作者 POON Chi-sun KOU Shi-cong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8-257,共10页
In 2007,over 24 million tons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C&D) wastes were generated in Hong Kong.Since the local landfills will be saturated in about 6 years,it is important to find a viable way to reuse these ... In 2007,over 24 million tons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C&D) wastes were generated in Hong Kong.Since the local landfills will be saturated in about 6 years,it is important to find a viable way to reuse these waste materials as to alleviate the demand on public fill capacity.In order to tackle the problem,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has set up a temporary recycling facility in Hong Kong in 2002 for producing different siz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for use in various construction materials.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as been studying the feasible use of recycled aggregates in Hong Kong for a number of years.A substantial amount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properties of recycled aggregates and the effect of recycled aggregates on the properties of concrete and other construction products(e.g.concrete blocks and granular sub-base) has been published.In this paper,the experience of Hong Kong in using recycled aggregates are summarized and a set of quality control guidelines proposed for governing the use of recycled aggregates in Hong Kong is introduced.The experience and guidelines may also be useful for the recycling of waste materials derived from the recent Si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工程质量 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塑料颗粒含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政 肖东 +1 位作者 黄锐 孙孝谦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134,共5页
为研究不同回收聚氯乙烯(RPVC)颗粒掺量对混凝土的影响,制备了以RPVC替代20%、30%、40%和50%天然砂的混凝土试件,设计了6种不同湿度的养护环境,测定了不同养护条件和不同RPVC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掺入RPVC对混凝土性能... 为研究不同回收聚氯乙烯(RPVC)颗粒掺量对混凝土的影响,制备了以RPVC替代20%、30%、40%和50%天然砂的混凝土试件,设计了6种不同湿度的养护环境,测定了不同养护条件和不同RPVC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掺入RPVC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因掺入RPVC骨料而降低,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相比,当RPVC掺入量为50%时,在连续室内养护条件下,抗压强度降幅最大;随RPVC掺量的增加,混凝土28 d劈裂抗拉强度不断降低,不同养护条件对RPVC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与抗压强度相似;无论采用何种养护方式,掺入RPVC骨料混凝土28 d弹性模量均有明显降低,并得出在不同掺量RPVC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估算公式;RPVC颗粒高抗拉强度和高弹性变形能力,以及RPVC颗粒横向膨胀力所形成围压效应,均对提高混凝土抗变形能力有直接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氯乙烯骨料 混凝土 塑料颗粒掺量 养护条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C-方钢管-再生混凝土叠合柱轴压力学性能及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 被引量:1
4
作者 许维炳 杨树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3-585,共13页
为了解决方钢管-再生混凝土叠合柱(square steel pipe-recycled aggregated concrete composite-columns,SP-RAC-C)耐久性以及延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方钢管-再生混凝土叠合... 为了解决方钢管-再生混凝土叠合柱(square steel pipe-recycled aggregated concrete composite-columns,SP-RAC-C)耐久性以及延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方钢管-再生混凝土叠合柱(ECC-SP-RAC-C),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探究宽厚比、材料强度和再生骨料取代率等参数对其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该型叠合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ECC-SP-RAC-C在延性、耗能和承载力等指标上均优于RAC-SP-RAC叠合柱;宽厚比越小(ECC壳越厚)则试件的延性越高,但承载力和耗能能力降低;随着钢管强度或厚度的增加,试件的承载力、耗能和延性均增加,但钢管强度越高ECC的作用越小,而钢管厚度影响反之;ECC、RAC强度的提高均增加了叠合柱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低强度的ECC、高强度的核心RAC展现了更好的组合效应和良好的延性;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增加,叠合柱承载力下降、延性增加;叠合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 再生混凝土 方钢管 轴压 有限元模拟 轴压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与钢纤维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俊波 申贺文 +1 位作者 王永贵 黄旭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32,共12页
为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通过掺入纳米SiO_(2)与钢纤维对其进行改性。以再生骨料取代率、纳米SiO_(2)及钢纤维掺量为控制参数,利用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再生混凝土破坏形态、力学性能、弯曲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钢纤... 为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通过掺入纳米SiO_(2)与钢纤维对其进行改性。以再生骨料取代率、纳米SiO_(2)及钢纤维掺量为控制参数,利用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再生混凝土破坏形态、力学性能、弯曲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钢纤维有利于改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尤其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及抗折强度。掺入纳米SiO_(2)可使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同时可改善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延性。与单一掺入钢纤维或纳米SiO_(2)相比,复合掺入纳米SiO_(2)与钢纤维对再生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的提升效果更显著,最佳的纳米SiO_(2)与钢纤维掺量分别为1%、1.5%。掺入纳米SiO_(2)可提高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弯曲韧性,复合掺入纳米SiO_(2)与钢纤维对混凝土弯曲韧性的提升效果要优于单独掺入纳米SiO_(2)或钢纤维。建议采用JG/T 472—2015《钢纤维混凝土》标准评价纳米SiO_(2)与钢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弯曲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再生骨料 纳米SiO_(2) 钢纤维 破坏形态 力学性能 弯曲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纤维-硅溶胶改性再生混凝土性能试验
6
作者 王兴国 柳志炫 +3 位作者 王永贵 姜茂林 宋广明 程朝霞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03,共6页
研究目的:再生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较薄弱,微孔隙较多,导致力学性能下降,严重危害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为研究纳米SiO_(2)溶液对再生碎石料预浸泡的浓度、混掺钢-聚乙烯醇纤维量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拟采用正交试验... 研究目的:再生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较薄弱,微孔隙较多,导致力学性能下降,严重危害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为研究纳米SiO_(2)溶液对再生碎石料预浸泡的浓度、混掺钢-聚乙烯醇纤维量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16组纳米SiO_(2)改性骨料-钢/PVA纤维再生混凝土试块测试各因素对其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掺入纤维可以改善再生混凝土内部的应力状态,使破坏后的试件仍保持一定的整体性;(2)纳米SiO_(2)溶液可以改善再生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性能,使混凝土内部更加致密化;(3)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影响最大且呈正向影响,PVA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影响较小,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具有负向影响;(4)提出的纳米SiO_(2)改性骨料-钢/PVA纤维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预测模型,对再生混凝土工程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纳米SiO_(2) 钢纤维 PVA纤维 正交试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断裂特性试验研究
7
作者 周静海 梁意博 +3 位作者 康天蓓 孙红 曲晶彤 刘昱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4,共10页
为探究再生粗骨料和废弃纤维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断裂特性的影响,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废弃纤维长径比、废弃纤维体积掺量及试件切口高度为研究变量,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梁试件进行三点弯曲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和裂缝张口位移曲线的... 为探究再生粗骨料和废弃纤维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断裂特性的影响,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废弃纤维长径比、废弃纤维体积掺量及试件切口高度为研究变量,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梁试件进行三点弯曲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和裂缝张口位移曲线的变化规律;分析各研究变量对试件初裂荷载、峰值荷载、弯曲强度、初裂韧度、失稳韧度、黏聚韧度、断裂能、临界能量释放率及特征长度等断裂特性的影响,并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断裂经验模型。结果表明:随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加,再生混凝土失稳韧度和断裂能分别下降了59.5%和61.9%;切口高度的增加会导致各断裂参数降低;掺入废弃纤维后,再生混凝土的断裂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失稳韧度和断裂能最大增幅分别为52.6%和56%;根据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断裂经验模型,建议废弃纤维的长径比为633,体积掺量在0.12%左右;研究成果可为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工程领域的结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纤维 再生混凝土 三点弯曲 断裂特性 断裂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质降黏剂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流变、力学与耐久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黄亮 李北星 +1 位作者 杨宇程 田沈华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8-1467,共10页
为了改善再生骨料混凝土(RAC)的工作性能,研究了自制矿物质降黏剂(VR)掺量(等质量取代水泥8%、10%和12%)对RAC流变性能、强度、耐久性能和收缩性能的影响,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RAC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VR掺量的增加,RAC的... 为了改善再生骨料混凝土(RAC)的工作性能,研究了自制矿物质降黏剂(VR)掺量(等质量取代水泥8%、10%和12%)对RAC流变性能、强度、耐久性能和收缩性能的影响,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RAC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VR掺量的增加,RAC的流变性能得到改善。当VR掺量为12%时,净浆黏度降低了32.8%,砂浆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分别下降了42.0%和17.9%,坍落度和扩展度分别增大了50、40 mm,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缩短了65.7%。同时,VR的掺入使RAC的浆体和界面过渡区微结构变得致密,对RAC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当VR掺量为10%时,改善效果最佳,此时RAC的28 d抗压强度与劈拉强度分别增加了7.6%和17.2%,吸水率降低了22.6%,电通量和碳化系数分别降低了47.9%和29.9%。另外,VR轻微降低了RAC的干缩,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RAC早期自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混凝土 矿物质降黏剂 流变性能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肖力光 王一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近年来混凝土3D打印技术迅速发展,目前3D打印混凝土骨料多为天然砂,在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增大了环境负担。3D打印再生骨料混凝土减少了天然砂用量,使建筑固废得到利用,降低建筑物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量,在实现绿色环保的同时又具有一... 近年来混凝土3D打印技术迅速发展,目前3D打印混凝土骨料多为天然砂,在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增大了环境负担。3D打印再生骨料混凝土减少了天然砂用量,使建筑固废得到利用,降低建筑物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量,在实现绿色环保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综述了3D打印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3D打印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以及再生骨料对3D打印混凝土可建造性、层间黏接性、力学强度、力学各向异性和耐久性的影响,并对3D打印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再生骨料混凝土 可建造性 层间黏结性 力学各向异性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再生混凝土大跨梁的变形性能与低碳评价
10
作者 肖建庄 潘玉珀 +10 位作者 王春晖 房海波 梁汝鸣 葛序尧 王璞瑾 关湘烁 徐浩林 宁甲乾 何尧 丁陶 肖绪文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41,共13页
在建筑固体废物(固废)激增、“双碳”目标推进的双重驱动下,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FRCAC,取代率为100%,简称全再生混凝土)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成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重塑低碳结构体系的突破口。然而,现行规范体系因缺乏实际工况下的长期... 在建筑固体废物(固废)激增、“双碳”目标推进的双重驱动下,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FRCAC,取代率为100%,简称全再生混凝土)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成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重塑低碳结构体系的突破口。然而,现行规范体系因缺乏实际工况下的长期实证数据,制约了FRCAC相关的技术更新和规模化应用进程。本文着眼“突破技术瓶颈、驱动规范升级、推动低碳应用”,率先以30 m跨度的FRCAC简支梁为工程原型开展前瞻性探索,旨在全面研究FRCAC结构的服役性能。FRCAC受压区边缘的最大压应力约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50%,能够模拟FRCAC构件在实际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支持量化FRCAC结构在长期荷载‒环境耦合作用下的性能演化规律与低碳效益。设计并浇筑等配筋、等水胶比的FRCAC梁和普通混凝土(NAC)对照梁,构建覆盖“材料制备‒构件行为‒碳效益量化”全链条,追踪4年服役期内变形、裂缝、碳化深度等的演变过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获得量化的碳吸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同条件养护下FRCAC的弹性模量较NAC降低7.8%~14%,可通过预起拱方式补偿变形差异并满足结构变形要求;FRCAC梁表面的受弯裂缝数量较NAC梁增长8%,裂缝长度增长15%,但平均宽度基本一致;考虑服役期的碳吸收后,FRCAC梁的净碳排放降低7.69%。首次以工程原型实证了FRCAC在实际荷载‒环境耦合工况下的应用可行性,将促进结构工程低碳化的理论与工程发展,推动建筑固废从粗放化填埋转向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30 m跨度工程原型梁 动态监测 生命周期评价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纤维增强砖骨料再生混凝土数值模拟及尺寸效应研究
11
作者 纪泳丞 王大洋 贾艳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7,共11页
与刚性纤维相比,聚乙烯醇(PVA)纤维具有更细的直径和在混凝土中更加复杂的分布。采用两种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PVA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FFF-BAC)的细观模型。其中,细观模型1(M1):水泥砂浆基质和PVA纤维结合视为一种特殊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 与刚性纤维相比,聚乙烯醇(PVA)纤维具有更细的直径和在混凝土中更加复杂的分布。采用两种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PVA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FFF-BAC)的细观模型。其中,细观模型1(M1):水泥砂浆基质和PVA纤维结合视为一种特殊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S-ECC),并与砖粗骨料(BA)、界面过渡区(ITZ)组合成FFF-BAC。细观模型2(M2):FFF-BAC为水泥砂浆、PVA、BA、ITZ组合成的四相材料。结合文献中S-ECC的试验结果,计算S-ECC的应力-应变关系。分别建立M1、M2,并与FFF-BAC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1与测试结果更加一致,各项参数的最大误差为11.0%。基于M1研究了FFF-BAC截面的损伤破坏过程,预测了BA掺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探究了不同尺寸的FFF-BAC的破坏模式,建立了可预测不同BA掺量的FFF-BAC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砖骨料 细观模拟 抗压强度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地聚物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强度指标换算
12
作者 董硕 郑立森 +2 位作者 史奉伟 王来 刘哲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3,共8页
以再生粗骨料替换率(0%~100%)和钢纤维体积掺量(0%~1.5%)为主要变量,设计制作了240个钢纤维地聚物再生混凝土(SFGRC)试件,并进行各项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微观形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再生粗骨料替换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各项基本力学性... 以再生粗骨料替换率(0%~100%)和钢纤维体积掺量(0%~1.5%)为主要变量,设计制作了240个钢纤维地聚物再生混凝土(SFGRC)试件,并进行各项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微观形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再生粗骨料替换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各项基本力学性能均会降低。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为1.0%时,采用再生粗骨料100%替换天然骨料的SFGRC,其立方体和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分别降低15%、9%、25%、15%和15%,峰值应变增加24%。除了弹性模量外,钢纤维的掺入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试件破坏呈延性模式;当再生粗骨料替换率为100%时,掺入1.5%钢纤维的SFGRC后,其立方体和轴心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分别增加15%、9%、10%、65%、39%。根据试验结果并综合考虑再生粗骨料替换率和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影响,提出了SFGRC基本强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及换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混凝土 钢纤维 再生粗骨料 力学性能 强度指标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研究
13
作者 张婷婷 陈兆荣 茹沛泽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8-161,171,共5页
为增强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混凝土材料使用寿命,研究改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采用碳纤维作为改性材料,将0.2%、0.4%、0.6%、0.8%的碳纤维添加到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中,制成4种改性混凝土试件,并选取1组未添加... 为增强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混凝土材料使用寿命,研究改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采用碳纤维作为改性材料,将0.2%、0.4%、0.6%、0.8%的碳纤维添加到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中,制成4种改性混凝土试件,并选取1组未添加碳纤维的混凝土材料作为对比试件,通过透水性能、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冻融循环测试等多种测试方法,评估不同试件的力学特性。经试验测试可知:未添加碳纤维改性的试件具有较低的孔隙率和渗透系数,且抗压、抗折强度较低,在冻融循环测试下抗压强度损失率较大;当添加碳纤维改性后,试件的抗压、抗折、劈裂强度以及弯拉强度均保持较高水平,其中,添加0.4%碳纤维的混凝土试件的透水性最佳,且该组试件在较长龄期下干燥收缩范围最小;在此基础上,确保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弯强度,在冻融循环之后,抗压强度的损失率不会超过10%;添加0.4%碳纤维的混凝土试件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冻融循环 透水混凝土 动态力学特性 抗折强度 劈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再生自密实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
14
作者 王连坤 郭一彬 梁锡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70,共6页
本实验研究了玄武岩纤维长度、再生骨料替代率对自密实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纤维长度的增加,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均提高;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劈裂抗拉强度降低,轴心抗压强度先升后降。最佳... 本实验研究了玄武岩纤维长度、再生骨料替代率对自密实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纤维长度的增加,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均提高;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劈裂抗拉强度降低,轴心抗压强度先升后降。最佳纤维长度和再生骨料取代率的组合,较普通自密实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分别提升了46.02%、56.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再生骨料 自密实混凝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粗骨料混合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其预测模型建立
15
作者 许开成 王文鹏 张立卿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6-94,共9页
粗骨料母材混凝土强度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但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商品再生粗骨料的母材混凝土来源及强度未知。为用易测量参数为指标建立混合来源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本工作收集制备了五种不同来源的再生粗骨料... 粗骨料母材混凝土强度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但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商品再生粗骨料的母材混凝土来源及强度未知。为用易测量参数为指标建立混合来源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本工作收集制备了五种不同来源的再生粗骨料和一种商品再生粗骨料,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制备再生混凝土并进行强度测量。通过分析母材混凝土原始强度与设计强度之比(η)和再生粗骨料表观密度(ρ)、吸水率(ω)的关系,将母材混凝土强度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转化为ρ及ω对其的影响,建立了混合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公式。结果表明,混合再生混凝土破坏形式取决于所含低强度粗骨料的比例,当低强度骨料比例由低变高时,破坏从骨料破坏转换为骨料-砂浆界面破坏;将公式计算强度与试验中不同比例粗骨料混合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及商品粗骨料混合再生混凝土强度进行对比得出,建立的仅考虑单一因子ρ影响的公式的计算误差在10%以内,同时考虑ρ和ω双因子影响的公式的计算误差在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来源 母材混凝土强度 混合粗骨料再生混凝土 抗压强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筋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16
作者 阿里甫江·夏木西 邵金兰 史露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9-187,共9页
目的为改善再生混凝土不均匀性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再生粗骨料利用,进行了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方法基于统一理论思想,充分考虑钢管和钢筋对核心再生混凝土的双重约束作用,对既有核心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中的套箍系... 目的为改善再生混凝土不均匀性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再生粗骨料利用,进行了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方法基于统一理论思想,充分考虑钢管和钢筋对核心再生混凝土的双重约束作用,对既有核心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中的套箍系数等指标进行修正,得到适合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的非线性数值模拟模型,并采用现有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以修正后的套箍系数为参数对不同钢管壁厚、纵筋直径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正交得到的90根模型试件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随着混凝土强度和钢管壁厚的增加,组合抗压强度对应的荷载值和峰值荷载后的塑性变形能力均呈现增加趋势,而纵筋直径的增加对此影响不大。基于此,以现有T/CECS625-2019规程中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公式为参考,提出基于统一理论思想的R-RACFST(reinforced an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短柱承载力计算公式。为验证该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对100组既有试验和模型试件的试验值和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直接采用CECS408-2015中的配筋钢管混凝土公式得到的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为0.95,标准偏差为0.05,采用本文推荐的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公式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为1.11,标准偏差为0.06。结论本文提出的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公式安全可靠,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 套箍系数 承载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掺NC和NS改性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维 郑德瑜 程东辉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123,132,共5页
为针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不足,利用纳米碳纤维及纳米二氧化硅的优势,进行纳米碳纤维及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探索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不同取代率的纳米碳纤维纳米二氧化硅再生混凝土最优配合比,分析出纳米碳... 为针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不足,利用纳米碳纤维及纳米二氧化硅的优势,进行纳米碳纤维及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探索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不同取代率的纳米碳纤维纳米二氧化硅再生混凝土最优配合比,分析出纳米碳纤维、纳米二氧化硅对再生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掺量。结果显示:3个因素中,纳米碳纤维体积率(A)是提升抗压强度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再生骨料取代率(C),纳米二氧化硅取代率(B)影响程度最小。随纳米碳纤维的增加,抗压强度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并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此外,SEM测试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可以优化水化反应,改善过渡界面,填补混凝土内部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纳米碳纤维 纳米二氧化硅 再生骨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掺量对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祥花 劳国威 +3 位作者 郑述芳 宁璠 许瑞天 陈宗平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1-539,共9页
为制备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以粉煤灰掺量(20%、30%、40%、50%、70%,质量分数)和水胶比(0.36、0.40、0.45)为设计变量,制备了11组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对其开展了坍落扩展度、流动时间T 500和J环扩... 为制备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以粉煤灰掺量(20%、30%、40%、50%、70%,质量分数)和水胶比(0.36、0.40、0.45)为设计变量,制备了11组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对其开展了坍落扩展度、流动时间T 500和J环扩展度等工作性能试验,分析了粉煤灰掺量和水胶比对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可提高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当粉煤灰掺量达到30%时,混凝土坍落扩展度最大可达到755.0 mm;当粉煤灰掺量从20%增大到40%时,混凝土的填充性能呈下降趋势,离析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建议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合理粉煤灰掺量为20%~30%。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适用于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扩展度的非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 粉煤灰 水胶比 工作性能 坍落扩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A的循环压研破碎技术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悟 冯忠绪 董武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62,共4页
针对目前再生混凝土集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再生混凝土集料性状畸变与改善方法,提出循环压研破碎技术,设计研制循环压研破碎废旧混凝土块的专用设备,通过试验测试破碎机理的可行性和再生集料的有关性能,为再生混凝土集料的高质量... 针对目前再生混凝土集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再生混凝土集料性状畸变与改善方法,提出循环压研破碎技术,设计研制循环压研破碎废旧混凝土块的专用设备,通过试验测试破碎机理的可行性和再生集料的有关性能,为再生混凝土集料的高质量生产及道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集料 循环压研 破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除氯后碳化再生混凝土钢筋锈蚀状态评价
20
作者 何昱皞 屈锋 +3 位作者 石卫华 王功勋 黄博 侯海龙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0-629,共10页
再生混凝土结构是实现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的应用方向之一,但在实际环境条件下碳化和氯盐共同侵蚀可能是影响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测试锈蚀电位和电阻率,研究电化学除氯前后掺合料、骨料、碳化时间、电化学参数对碳化再生混凝土(carb... 再生混凝土结构是实现绿色低碳建设工程的应用方向之一,但在实际环境条件下碳化和氯盐共同侵蚀可能是影响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测试锈蚀电位和电阻率,研究电化学除氯前后掺合料、骨料、碳化时间、电化学参数对碳化再生混凝土(carbonize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CRAC)钢筋锈蚀状态的影响规律,建立电阻率模型,对氯盐侵蚀环境下CRAC电化学修复后钢筋锈蚀状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对比普通混凝土(NAC),电化学除氯后CRAC总体上呈现锈蚀风险更低的趋势。电化学除氯后,粉煤灰掺量10%时CRAC钢筋锈蚀状态最好;再生粗骨料品质和取代率的提升能改善钢筋的锈蚀状态,取代率100%时锈蚀电位比天然混凝土高85%;碳化时间延长、除氯时间增加、电流密度增大均能增强CRAC钢筋的抗锈蚀能力,锈蚀风险均低于10%。根据试验测得的电阻率,考虑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电化学参数等因素,建立CRAC电化学修复后的电阻率模型,模型值与试验值误差为-8.73%~5.35%,为电化学除氯后CRAC的钢筋锈蚀状态预测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碳化 氯盐侵蚀 锈蚀状态 电化学除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