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3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Curing Age on 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Subjected to Compressive Stresses 被引量:1
1
作者 Tang Jinzhi Wu Jin +2 位作者 Wang Wenjian Wang Zhe Wu Guanzhe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8年第2期326-333,共8页
The effect of curing age on 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compressive stresses was investigated.A compression loading setup was both designed and fabricated.The c... The effect of curing age on 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compressive stresses was investigated.A compression loading setup was both designed and fabricated.The 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under compressive stresses were measured by the rapid chloride ion migration(RCM)metho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under different compressive stress ratios generally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curing age.For RAC subjected to the same compressive stress ratios,the 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approximately have power functions with curing ages and the relationship models are proposed.Moreover,the influence of curing age on 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 firstly decreases and then increases as the compressive stress ratio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 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 CURING age COMPRESSIVE stress ratio rapid chlorideion migration(RCM)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sibility Study of Applying Recycled Aggregate from Building Debris in Concrete 被引量:1
2
作者 彭予柱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7-1145,共9页
Coarse and fine aggregate constitutes an average of approximately 55% to 80% of the total volume of concrete materials.Concrete remains the most commonly-used building material worldwide.As a result,the massive use of... Coarse and fine aggregate constitutes an average of approximately 55% to 80% of the total volume of concrete materials.Concrete remains the most commonly-used building material worldwide.As a result,the massive use of aggregate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earth′s natural resources if an appropriate replacement material is not found,violating the spiri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study makes a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using coarse and fine aggregate produced from discarde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in concrete.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densified mixture concrete at 28 days can reach 56.88 MPa(recycled materials used as coarse aggregate,and natural sand used as fine aggregate)and 53.33 MPa(recycled materials used as both coarse and fine aggregate).While this type of material is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further research into this area should enable feasible applications in concrete.However,unsuitable mixtures have serious impact on the durability and overall economy of concrete.Pending further research on suitable mixture designs,a complete application of recycled aggregate in concrete can be exp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waste materials recycled aggregate densified mix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lity Control of Recycled Aggregates Derived from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s 被引量:2
3
作者 POON Chi-sun KOU Shi-cong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8-257,共10页
In 2007,over 24 million tons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C&D) wastes were generated in Hong Kong.Since the local landfills will be saturated in about 6 years,it is important to find a viable way to reuse these ... In 2007,over 24 million tons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C&D) wastes were generated in Hong Kong.Since the local landfills will be saturated in about 6 years,it is important to find a viable way to reuse these waste materials as to alleviate the demand on public fill capacity.In order to tackle the problem,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has set up a temporary recycling facility in Hong Kong in 2002 for producing different siz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for use in various construction materials.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as been studying the feasible use of recycled aggregates in Hong Kong for a number of years.A substantial amount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properties of recycled aggregates and the effect of recycled aggregates on the properties of concrete and other construction products(e.g.concrete blocks and granular sub-base) has been published.In this paper,the experience of Hong Kong in using recycled aggregates are summarized and a set of quality control guidelines proposed for governing the use of recycled aggregates in Hong Kong is introduced.The experience and guidelines may also be useful for the recycling of waste materials derived from the recent Si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工程质量 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纤维增强砖骨料再生混凝土数值模拟及尺寸效应研究
4
作者 纪泳丞 王大洋 贾艳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7,共11页
与刚性纤维相比,聚乙烯醇(PVA)纤维具有更细的直径和在混凝土中更加复杂的分布。采用两种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PVA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FFF-BAC)的细观模型。其中,细观模型1(M1):水泥砂浆基质和PVA纤维结合视为一种特殊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 与刚性纤维相比,聚乙烯醇(PVA)纤维具有更细的直径和在混凝土中更加复杂的分布。采用两种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PVA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FFF-BAC)的细观模型。其中,细观模型1(M1):水泥砂浆基质和PVA纤维结合视为一种特殊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S-ECC),并与砖粗骨料(BA)、界面过渡区(ITZ)组合成FFF-BAC。细观模型2(M2):FFF-BAC为水泥砂浆、PVA、BA、ITZ组合成的四相材料。结合文献中S-ECC的试验结果,计算S-ECC的应力-应变关系。分别建立M1、M2,并与FFF-BAC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1与测试结果更加一致,各项参数的最大误差为11.0%。基于M1研究了FFF-BAC截面的损伤破坏过程,预测了BA掺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探究了不同尺寸的FFF-BAC的破坏模式,建立了可预测不同BA掺量的FFF-BAC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砖骨料 细观模拟 抗压强度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地聚物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强度指标换算
5
作者 董硕 郑立森 +2 位作者 史奉伟 王来 刘哲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3,共8页
以再生粗骨料替换率(0%~100%)和钢纤维体积掺量(0%~1.5%)为主要变量,设计制作了240个钢纤维地聚物再生混凝土(SFGRC)试件,并进行各项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微观形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再生粗骨料替换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各项基本力学性... 以再生粗骨料替换率(0%~100%)和钢纤维体积掺量(0%~1.5%)为主要变量,设计制作了240个钢纤维地聚物再生混凝土(SFGRC)试件,并进行各项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微观形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再生粗骨料替换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各项基本力学性能均会降低。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为1.0%时,采用再生粗骨料100%替换天然骨料的SFGRC,其立方体和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分别降低15%、9%、25%、15%和15%,峰值应变增加24%。除了弹性模量外,钢纤维的掺入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试件破坏呈延性模式;当再生粗骨料替换率为100%时,掺入1.5%钢纤维的SFGRC后,其立方体和轴心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分别增加15%、9%、10%、65%、39%。根据试验结果并综合考虑再生粗骨料替换率和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影响,提出了SFGRC基本强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及换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混凝土 钢纤维 再生粗骨料 力学性能 强度指标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改性乳化沥青冷拌重复再生集料路面修补料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知乐 《科技通报》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本文利用聚氨酯改性沥青技术和水泥浆处理技术弥补第二次重复再生集料的缺陷,将其再配制成冷拌重复再生集料路面修补料。通过黏附性试验、贯入试验、黏聚性试验、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分析了冷拌重复再生集料路面修... 本文利用聚氨酯改性沥青技术和水泥浆处理技术弥补第二次重复再生集料的缺陷,将其再配制成冷拌重复再生集料路面修补料。通过黏附性试验、贯入试验、黏聚性试验、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分析了冷拌重复再生集料路面修补料的施工性能、早期强度、成型强度、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研究结果显示聚氨酯改性乳化沥青冷拌重复再生集料路面修补料的各项性能均优于乳化沥青冷拌重复再生集料混合料,与聚氨酯改性乳化沥青冷拌天然集料混合料相差不大,缩短了路面修补后的养生时间,在实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同时落实了“双碳”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再生集料 聚氨酯改性乳化沥青 冷拌路面修补料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物理整形对再生粗骨料形貌特征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申景涛 黄新宇 +3 位作者 马昆林 谢友均 龙广成 胡明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2-1120,共9页
物理整形是再生粗骨料强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综合评价物理整形对再生粗骨料形态特征的影响,为再生粗骨料的制备及高品质利用提供研究基础,研究了物理整形对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集料图像测量系统(AIMS)采集不同整形时间的... 物理整形是再生粗骨料强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综合评价物理整形对再生粗骨料形态特征的影响,为再生粗骨料的制备及高品质利用提供研究基础,研究了物理整形对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集料图像测量系统(AIMS)采集不同整形时间的再生粗骨料典型形态特征参数,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圆度、球度、细长度和扁平度组合成了整体形态因子,将棱角度、粗糙度和分形维数组合成表面形态因子,分析整形对再生粗骨料的形态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物理整形显著降低了再生粗骨料的空隙率、吸水率和压碎指标,改善了再生粗骨料性能。随着物理整形时间增加,再生粗骨料的整体形态因子增大,而表面形态因子先降低后增大。再生粗骨料的整体形态因子增大,则粗骨料的整体形状趋于球形,粗骨料的堆积密实程度越好,整体形态因子的增大是堆积空隙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表面形态因子降低,则粗骨料表面形态越规则。物理整形使再生粗骨料的整体形态较天然粗骨料更近似于球形,但不能使再生粗骨料表面形态比天然粗骨料更规则,且随整形时间延长,再生粗骨料可能发生二次破碎使颗粒表面更不规则,从而造成表面形态因子增大。通过物理整形强化再生粗骨料时,可根据粗骨料表面形态因子的变化来合理控制整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物理整形 形态特征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聚物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离散性分析
8
作者 周宏元 母崇元 +2 位作者 王小娟 李润琳 曹万林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17,共8页
为研究地聚物再生混凝土(Geopolymeric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GRAC)试件尺寸及再生粗骨料(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RCA)替代率对其抗压强度离散性的影响,制备了五种RCA替代率(0%、30%、50%、70%和100%)、四种宽度(70 mm、10... 为研究地聚物再生混凝土(Geopolymeric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GRAC)试件尺寸及再生粗骨料(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RCA)替代率对其抗压强度离散性的影响,制备了五种RCA替代率(0%、30%、50%、70%和100%)、四种宽度(70 mm、100 mm、150 mm和200 mm)长宽比均为3的试件。基于经典尺寸效应律,提出了考虑RCA替代率的GRAC平均抗压强度尺寸效应预测公式,试验数据表明GRAC抗压强度的离散性随试件尺寸增大而减小,随RCA替代率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此外,基于Weibull分布模型,提出了任意保证率下具有不同RCA替代率的GRAC抗压强度尺寸效应预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再生混凝土 抗压强度离散性 再生粗骨料替代率 尺寸效应 WEIBULL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混凝土再生骨料水泥稳定基层性能综述
9
作者 宋承哲 李家全 +2 位作者 孔靖勋 周长俊 安星 《中外公路》 2025年第1期88-99,共12页
半刚性基层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中国高等级公路基层。目前中国废旧水泥混凝土存量大,作为骨料掺入到路面基层材料,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再生混凝土骨料(RCA)的基本性能指标,含RCA的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性能包括强... 半刚性基层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中国高等级公路基层。目前中国废旧水泥混凝土存量大,作为骨料掺入到路面基层材料,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再生混凝土骨料(RCA)的基本性能指标,含RCA的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性能包括强度、收缩、疲劳和抗冲刷等。研究发现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指标低于天然骨料的,因此在基层材料中的掺配比例不宜过高,控制在20%~50%。含RCA的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的收缩量和抗冲刷量在28 d基本趋于稳定,因而在早龄期需要适当养护。微观测试手段解释了再生骨料吸水率大、压碎值大的原因,有限元分析解释了此类基层材料裂缝发展的特点。该文为RCA在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骨料 水泥稳定类材料 路用性能 微(细)观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微生物矿化修复再生混凝土裂缝效果对比分析
10
作者 李克亮 颜辰 +3 位作者 陈希 陈爱玖 杜晓蒙 李伟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6,共8页
为获得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修复混凝土裂缝的较好技术方案,确定了巨大芽孢杆菌的最佳生长条件,研究了注射法、琼脂固载微生物法以及再生骨料固载微生物法对再生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效果,对比分析了三种修复方案下的最大修复裂缝宽... 为获得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修复混凝土裂缝的较好技术方案,确定了巨大芽孢杆菌的最佳生长条件,研究了注射法、琼脂固载微生物法以及再生骨料固载微生物法对再生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效果,对比分析了三种修复方案下的最大修复裂缝宽度、面积修复率、渗透系数降低率、沉积深度及沉积产物的微观形貌和组成。研究表明:修复28 d后,采用琼脂固载微生物法时表面最大修复裂缝宽度为0.66 mm,大于采用注射法和再生骨料固载微生物法的0.29 mm、0.56 mm;在修复早期,采用琼脂固载微生物法在面积修复率和渗透系数降低率方面显著优于另外两种修复方式;再生骨料固载微生物法产生了较大的沉积深度,琼脂固载微生物法则更多在表面产生沉积产物;MICP修复混凝土裂缝的填充物为方解石型CaCO_(3)。因此,采用MICP技术修复再生混凝土微裂缝是有效的,且合适的固载方式可以显著提升微生物修复再生混凝土裂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裂缝 修复 微生物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聚物再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尺寸效应研究
11
作者 胡军安 蒋国龙 +2 位作者 李彪 吴峰 钦子龙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7,共11页
研究地聚物再生混凝土(GRAC)劈裂抗拉强度的尺寸效应,探明其破坏机理和尺寸效应机理,提出劈裂抗拉强度尺寸效应计算方法,为GRAC材料和结构工程设计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以试件边长分别为70.7 mm、100 mm、150 mm、200 mm的GRAC立方体试... 研究地聚物再生混凝土(GRAC)劈裂抗拉强度的尺寸效应,探明其破坏机理和尺寸效应机理,提出劈裂抗拉强度尺寸效应计算方法,为GRAC材料和结构工程设计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以试件边长分别为70.7 mm、100 mm、150 mm、200 mm的GRAC立方体试块进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0%、25%、50%、75%、100%)和不同水胶比(0.35、0.42、0.5)对地聚物再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并分析其微观机理。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大,GRAC劈裂抗拉强度不断降低,但其尺寸效应愈加明显;水胶比越小,试样开裂程度越大,脆性更大,尺寸效应更显著;Weibull的尺寸效应律更适用于GRAC劈裂抗拉强度,根据Weibull的尺寸效应律,得到了GRAC劈裂抗拉强度的临界尺寸和临界强度。GRAC相比于普通水泥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尺寸效应更加明显,可在工程实践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再生混凝土 劈裂抗拉强度 尺寸效应 微观机理 尺寸效应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碱激发锂渣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杨伟军 金振洲 +3 位作者 杨建宇 刘于涵 姚钧天 贺智慧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4,共7页
为了改善再生基层的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以不同掺量的再生骨料、碱激发锂渣制备碱激发锂渣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微观特性和收缩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灰色关联法进一步分析了再生骨料和碱激发锂渣掺量与混合料各项性... 为了改善再生基层的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以不同掺量的再生骨料、碱激发锂渣制备碱激发锂渣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微观特性和收缩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灰色关联法进一步分析了再生骨料和碱激发锂渣掺量与混合料各项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逐渐升高;碱激发锂渣和再生骨料的最佳掺量为别为15%和40%,较纯40%再生骨料混合料,碱激发锂渣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7 d抗压强度、7 d劈裂强度、7 d弯拉强度分别提升了12.9%、8.8%、12.7%,7 d、28 d干缩系数分别降低了15.8%、28.1%,平均温缩系数下降了5.4%。灰色关联法分析表明,碱激发锂渣掺量与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及平均温缩系数的关联度更高,再生骨料掺量对混合料干缩系数的影响更显著。微观试验表明,碱激发锂渣参与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硅酸盐和钙矾石,优化了混合料的界面过渡区,使混合料的微观结构更加紧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再生骨料 碱激发锂渣 微观特性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骨料的强化性能研究
13
作者 陈松和 《广东建材》 2025年第3期33-36,共4页
再生骨料作为新型环保材料,满足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绿色混凝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推广方向。为了提高再生骨料的质量,本文分析了再生骨料强化方法的效果,测试了不同强化处理方法对其基本物理性能的影... 再生骨料作为新型环保材料,满足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绿色混凝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推广方向。为了提高再生骨料的质量,本文分析了再生骨料强化方法的效果,测试了不同强化处理方法对其基本物理性能的影响,提出进一步研究再生骨料强化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强化方法 基本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废基路面基层材料的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杜朝伟 管玉见 +2 位作者 杜立辉 姜开峰 赵亚婷 《新型建筑材料》 2025年第2期128-133,143,共7页
通过测试混合料的抗压强度,确定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的粒径范围与合成级配,然后在不同掺量再生骨料条件下,以水泥稳定混合料为参照组,研究不同组分地聚物胶凝材料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较小粒径范围... 通过测试混合料的抗压强度,确定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的粒径范围与合成级配,然后在不同掺量再生骨料条件下,以水泥稳定混合料为参照组,研究不同组分地聚物胶凝材料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较小粒径范围的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可减弱再生骨料对混合料力学强度发展的不利影响。与水泥相比,掺入适量粉煤灰的地聚物胶凝材料更有利于提高大掺量(≥30%)再生骨料混合料的力学强度,且能有效改善再生混合料的干缩性能;地聚物胶凝材料稳定天然骨料混合料的抗冻性能较差,但有利于大掺量再生骨料混合料抗冻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废弃物 再生骨料 地聚合物 配合比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薛丹璇 李阳阳 +1 位作者 朱晓东 孟维伟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5年第1期192-198,共7页
本研究对我国的建筑垃圾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其主要的处理方式为堆放填埋,这种方式既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对此,本文针对再生骨料表观密度低、吸水率高等特点,分别系统性论述了其常见的强化方法,总结分析... 本研究对我国的建筑垃圾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其主要的处理方式为堆放填埋,这种方式既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对此,本文针对再生骨料表观密度低、吸水率高等特点,分别系统性论述了其常见的强化方法,总结分析了其中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将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后制成再生骨料实现其二次利用,对于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砂浆分离 砂浆增强 再生骨料 强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道路水稳层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张青 《广东建材》 2025年第3期45-49,共5页
建筑垃圾经破碎筛分后的再生骨料可用于再生水稳基层,不仅绿色环保、节约矿石资源,还能降低工程造价。该文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碎石,将再生骨料、水泥等组分掺量作为设计变量,设计了不同胶凝材料配比的再生水稳材料,测试并分... 建筑垃圾经破碎筛分后的再生骨料可用于再生水稳基层,不仅绿色环保、节约矿石资源,还能降低工程造价。该文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碎石,将再生骨料、水泥等组分掺量作为设计变量,设计了不同胶凝材料配比的再生水稳材料,测试并分析了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在福州某污水处理厂PPP项目道路进行再生骨料水稳层的应用,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掺加适量增加有利于道路水稳层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增长,当再生骨料继续增加时,水稳层强度反而下降。当再生骨料替代率为40%时,再生水稳层的力学性能最优。再生骨料掺量为100%时,再生水稳材料强度虽小于天然水稳材料,但均符合道路基层使用要求。实际道路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再生水稳层的水泥掺量保持在4%~5%,经济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再生骨料 水泥 水稳层 道路工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ANN的再生-天然基层填料回弹模量预测
17
作者 肖源杰 王政 +3 位作者 李昀博 王萌 孔坤锋 周震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为探究建筑固废再生骨料在道路工程中大规模和高质量应用的可行性,针对再生骨料-天然骨料二元混合试样,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含水率、压实度以及围压和动偏应力组合条件下的室内大型动三轴试验;建立了粒子群优化人工神经网... 为探究建筑固废再生骨料在道路工程中大规模和高质量应用的可行性,针对再生骨料-天然骨料二元混合试样,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含水率、压实度以及围压和动偏应力组合条件下的室内大型动三轴试验;建立了粒子群优化人工神经网络回弹模量预测模型,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比分析了本文模型与其他几种目前常见的机器学习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动回弹模量各影响因素按相关性和显著性水平排序为围压>动偏应力幅值>含水率>压实度>再生骨料取代率,动回弹模量随围压变化近似呈线性增长,含水率的降低或压实度的提高均会导致动回弹模量增大,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试样的动回弹模量差异不明显;相比于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算法,粒子群优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鲁棒性。研究结果可为建筑固废再生基层填料的填筑以及相似颗粒材料的回弹特性评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固废 再生骨料 回弹模量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矿化的土凝岩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18
作者 魏慧杰 钟辉祥 +1 位作者 万海峰 滕建军 《交通科技》 202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再生骨料通过回收建筑垃圾制备,减少了对天然资源的依赖。土凝岩作为一种低碳胶凝材料,可减少混凝土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但再生骨料的低强度和土凝岩的胶结弱性有待解决。研究以脱氮假单胞菌为微生物矿化菌种,探究反硝化细菌矿化反... 再生骨料通过回收建筑垃圾制备,减少了对天然资源的依赖。土凝岩作为一种低碳胶凝材料,可减少混凝土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但再生骨料的低强度和土凝岩的胶结弱性有待解决。研究以脱氮假单胞菌为微生物矿化菌种,探究反硝化细菌矿化反应对再生骨料物理性能的影响及矿化处理后土凝岩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提升。结果表明,矿化处理可增加再生骨料表观密度,降低吸水率和压碎指标;凝岩掺量为12%时,混凝土7,14,28 d的抗压强度分别提升211%,177%,179%,抗折强度分别提升470.0%,241.7%,208.3%。养护期越长,凝岩掺量越多,矿化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凝岩 再生骨料 反硝化细菌 力学性能 矿化沉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19
作者 乔建新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年第2期171-173,共3页
对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CAC)的配合比优化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调整配合比设计,提高RCAC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以满足现代建筑对环保材料的高性能要求。研究过程中,采用实验室试验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水灰比、骨料替代率、掺... 对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CAC)的配合比优化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调整配合比设计,提高RCAC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以满足现代建筑对环保材料的高性能要求。研究过程中,采用实验室试验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水灰比、骨料替代率、掺和料种类和掺量等关键参数对RCAC性能的影响。通过多组配合比试验,确定了RCAC的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RCAC在强度、抗裂性和耐久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色,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配合比优化 力学性能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水泥路面骨料全再生水稳碎石强度增长规律及机理分析
20
作者 王家主 钟培鑫 张朋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文中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破碎方式的再生水泥混凝土集料与天然集料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增长规律.结果表面:再生集料强度与原始路面强度有关,全再生集料可以满足各公路等级的基层设计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受再生集料表面水泥砂浆的影响,... 文中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破碎方式的再生水泥混凝土集料与天然集料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增长规律.结果表面:再生集料强度与原始路面强度有关,全再生集料可以满足各公路等级的基层设计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受再生集料表面水泥砂浆的影响,且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加;在工程设计前应提前验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集料的级配和强度是否满足交通等级要求;采用就地破碎再生技术时,应延长养生时间以提高再生水稳基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破碎方式 水泥稳定碎石 再生集料 就地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