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弃EVA交联发泡物料的力化学解交联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灿培 王满凯 +1 位作者 谢金川 林金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4,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力学性能、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废弃固态多相多组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交联发泡物料在HAAKE流变仪中的解交联,以及力化学作用时间和温度对解交联的影响。结果表明,160℃~170℃时最佳解交联时间... 通过溶胶凝胶、力学性能、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废弃固态多相多组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交联发泡物料在HAAKE流变仪中的解交联,以及力化学作用时间和温度对解交联的影响。结果表明,160℃~170℃时最佳解交联时间为24 min^28 min,力化学解交联使物料的拉伸强度由未经过解交联的7.5 MPa提高到11.5 MPa,提高了53%,使废弃EVA交联发泡物料网络体型结构发生断裂或生成小分子,其流动性能得到改善,使解交联后物料表面的亚微形态更光滑,相界面结合良好,是其资源化再生循环利用的新技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解交联 力化学 再生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董穆 姚雪容 +3 位作者 张江茹 徐萌 高达利 张师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2-999,共8页
阐述了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的市场现状和几种常见的封装胶膜,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烯烃弹性体、聚乙烯醇缩丁醛胶膜等,并列举了从上游原料到下游应用领域内的主要领军企业。着重分析了各种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的功能特点及工业... 阐述了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的市场现状和几种常见的封装胶膜,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烯烃弹性体、聚乙烯醇缩丁醛胶膜等,并列举了从上游原料到下游应用领域内的主要领军企业。着重分析了各种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的功能特点及工业发展进程,并介绍了常见胶膜的制备方法、生产工艺流程等。最后介绍了光伏组件和作为组件辅材的封装材料的回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封装胶膜 聚烯烃弹性体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组件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剂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乙烯-辛烯共混物结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勇军 郭卫红 +2 位作者 苏志忠 李滨耀 吴驰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2-65,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mPOE)为增容剂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物进行增容改性。用HAAKE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别研究了不同mPOE含量对r-PET/POE... 以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mPOE)为增容剂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物进行增容改性。用HAAKE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别研究了不同mPOE含量对r-PET/POE共混物的扭矩变化和接枝共聚物对PET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的扭矩随着mPOE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即mPOE与r-PET生成的接枝共聚物POE-g-PET含量增大。DSC和WAXD结果表明,POE对PET有异相成核作用,而POE-g-PET共聚物对PET结晶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乙烯-辛烯共聚物 接枝共聚物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物聚苯硫醚-聚苯硫醚酮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勇 姚栋夫 +2 位作者 蒋文伟 李晶晶 罗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2-84,93,共4页
在聚苯硫醚(PPS)的合成体系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第三单体4,4二氯二苯甲酮(DCBP)从而合成了共聚物PP/SK。主要通过加入不同量的DCBP来考察产品的熔点及分子量的变化。合成工艺条件:前期反应的最高温度为T1=190℃~230℃,反应时间为t1=3h~5h... 在聚苯硫醚(PPS)的合成体系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第三单体4,4二氯二苯甲酮(DCBP)从而合成了共聚物PP/SK。主要通过加入不同量的DCBP来考察产品的熔点及分子量的变化。合成工艺条件:前期反应的最高温度为T1=190℃~230℃,反应时间为t1=3h~5h;后期的反应温度最高为T2=250℃~270℃,反应时间为t2=2h~4h。n(Na2S.9H2O):n(对二氯苯/4,4二氯二苯甲酮)=1.1mol:1mol,m(N-甲基吡咯烷酮):n(Na2S.9H2O)=282g:0.1mol,m(催化剂):n(Na2S.9H2O)=2g:0.1mol。根据上述加料及反应条件合成了线性的高分子量的共聚物PPS/SK,其重均分子量接近55000g/mol,产品的平均收率达到91.32%。通过一步循环回收工艺就实现了溶剂和催化剂的循环。用红外、元素分析、X-RD及热分析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聚苯硫醚-聚苯硫醚酮 溶助剂循环 4 4二氯二苯甲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对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富青 陈晓霞 +1 位作者 袁军 江学良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59-63,共5页
利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出纳米碳酸钙/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采用偶联剂对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或加入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g-MAH),得到力学性能较好的纳米碳酸钙/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 利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出纳米碳酸钙/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采用偶联剂对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或加入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g-MAH),得到力学性能较好的纳米碳酸钙/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碳酸钙含量、偶联剂、增容剂AS-g-MAH对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新料ABS相比,回收的ABS性能有所下降.纳米碳酸钙含量为ABS质量的2%,硅烷偶联剂含量为纳米碳酸钙质量的5%,或增容剂AS-g-MAH为纳米碳酸钙质量的2%时,回收ABS的力学性能最佳.扫描电镜显示加入增容剂AS-g-MAH后,纳米碳酸钙粒子能均匀混合在回收ABS中,且粒径分布较窄,分散性好;无增容剂时有纳米碳酸钙团聚粒子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纳米碳酸钙 性能 改性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在光敏感可再生两水相体系中催化青霉素G为6-APA 被引量:2
6
作者 金科铭 曹学君 +3 位作者 庄英萍 储炬 张嗣良 Orawan Duerasor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8-322,共5页
在一种光敏感可再生高聚物(PNBC 300000)与葡聚糖20000(Dextran 20000)形成的两水相体系中进行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相转移催化青霉素G产生6-APA的反应。在这个两水相体系中,当pH为7.8,底物浓度为62 mmol/L,反应温度为20℃,在50 mmo... 在一种光敏感可再生高聚物(PNBC 300000)与葡聚糖20000(Dextran 20000)形成的两水相体系中进行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相转移催化青霉素G产生6-APA的反应。在这个两水相体系中,当pH为7.8,底物浓度为62 mmol/L,反应温度为20℃,在50 mmol/L KCl存在下,6-APA的分配系数可达8.4。催化动力学显示,达到平衡的时间近6 h,PG(Na)转化率约82.6%。3批半连续反应转化率为60%~70%,较相近条件下的单水相反应得率提高近20%。在两水相中,底物及产物主要分配在上相,固定化酶分配在下相,底物青霉素G进入下相经酶催化产生的6-APA及苯乙酸又转入上相,从而解除了青霉素酰化酶催化反应的底物及产物抑制作用,达到提高产物得率的效果。形成两水相的高聚物通过488 nm的激光照射可实现循环利用,高聚物的光照回收率在95%~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两水相 光敏感聚合物 青霉素G 6-APA 固定化酶青霉素酰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聚丙烯/滑石粉/三单体固相接枝共聚物复合体系的性能
7
作者 丁超 何慧 +2 位作者 贾德民 王松 周杨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69,共4页
采用固相接枝法,合成了聚丙烯(PP)与三种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马来酸酐(MAH)、丙烯酸丁酯(BA)的接枝共聚物PP-g-MMA/MAH/BA,将该接枝物应用于废聚丙烯(PP)/滑石粉填充体系,研究接枝物对体系的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热性能等的影响... 采用固相接枝法,合成了聚丙烯(PP)与三种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马来酸酐(MAH)、丙烯酸丁酯(BA)的接枝共聚物PP-g-MMA/MAH/BA,将该接枝物应用于废聚丙烯(PP)/滑石粉填充体系,研究接枝物对体系的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热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PP中加入滑石粉进行填充改性,在一定用量的三单体接枝物作用下,废PP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接枝法 废聚丙烯 三单体固相接枝共聚物 复合材料 滑石粉 甲基丙烯酸甲醋 马来酸酐 丙烯 酸丁酯 接枝率 力学性能 结构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5)/C_(9)共聚石油树脂对回收涤纶/锦纶/氨纶混合材料性能影响
8
作者 匡新谋 苏敏茹 +4 位作者 李浩 申小兰 喻梦云 吴依然 孟飞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8-181,187,共5页
为提升涤纶/锦纶/氨纶等回收材料的利用价值,以涤纶/锦纶/氨纶等回收材料为原料,首先对回收涤纶/锦纶/氨纶混合材料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混合材料;再将预处理混合材料与C_(5)/C_(9)共聚石油树脂均匀混合,经过挤出及注塑等步骤,制备复... 为提升涤纶/锦纶/氨纶等回收材料的利用价值,以涤纶/锦纶/氨纶等回收材料为原料,首先对回收涤纶/锦纶/氨纶混合材料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混合材料;再将预处理混合材料与C_(5)/C_(9)共聚石油树脂均匀混合,经过挤出及注塑等步骤,制备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对比,考察了C_(5)/C_(9)共聚石油树脂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断裂延伸率、弯曲模量等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对制备材料的断裂面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_(5)/C_(9)共聚石油树脂制备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断裂延伸率最大值分别为29.82MPa、17.67kJ/m2、40.84MPa、1866.35MPa、9.61%,各项力学性能指标与对照品相比均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涤纶/锦纶/氨纶 C_(5)/C_(9)共聚石油树脂 团粒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链改性回收尼龙6/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伟 丁剑峰 +1 位作者 夏浙安 李欣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3-620,共8页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700)为扩链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扩链剂改性回收尼龙6(r-PA6)/碳纤维(质量分数为10%,CF10)复合材料。通过流变性能、力学性能、断面形貌分析(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多晶衍射分析(XRD)...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700)为扩链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扩链剂改性回收尼龙6(r-PA6)/碳纤维(质量分数为10%,CF10)复合材料。通过流变性能、力学性能、断面形貌分析(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多晶衍射分析(XRD)等手段对r-PA6/CF10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MA-700对r-PA6/CF10具有显著的扩链作用,能够明显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随着SMA-700添加量(质量分数,余同)的增加,r-PA6/CF10的熔体质量流率逐渐减小,表观黏度逐渐增大,熔体假塑性增强。当SMA-700的添加量为1%时,SMA-700的成核作用能够提高r-PA6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r-PA6/CF10的拉伸强度也达到最大值(125.4 MPa);但当SMA-700过量添加时,r-PA6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下降,α晶型的完善程度也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碳纤维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扩链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辛烯共聚物增韧改性再生聚丙烯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荣源 杨晓壮 +3 位作者 陶林娜 韩琳 张忠厚 李亚东 《轻工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0-67,共8页
以再生聚丙烯(RPP)和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共混的加工方法制备了RPP/POE复合体系,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热性能及界面相容剂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添加量的增大,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呈先增... 以再生聚丙烯(RPP)和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共混的加工方法制备了RPP/POE复合体系,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热性能及界面相容剂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添加量的增大,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大后平稳的趋势,弯曲强度则逐渐减小;当POE添加量为5%时,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为16.7 MPa,当POE添加量为20%时,复合体系的断裂伸长率达到400%,冲击强度是RPP的5倍多,弯曲强度则下降至RPP的50%.复合体系的维卡软化点温度低于RPP,且整体随POE添加量的增大呈降低的趋势,POE对RPP的结晶结构影响较小,同时会对RPP的结晶过程产生阻碍作用.与PP-g-MAH相比,POE-g-MAH更适合用于改善RPP/POE复合体系的强度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增韧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