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阴道隔(RVS)区域的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瑾 翟丽东 李云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3-664,667,共3页
目的:了解直肠阴道隔周围区域的断层形态结构,为妇产科、肛肠外科的相关区域病变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尸体盆腔部标本10例,制成0.5mm厚的水平位火棉胶连续切片。结果:①直肠阴道隔的前面与阴道后壁紧贴而与直肠间空隙较大,... 目的:了解直肠阴道隔周围区域的断层形态结构,为妇产科、肛肠外科的相关区域病变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尸体盆腔部标本10例,制成0.5mm厚的水平位火棉胶连续切片。结果:①直肠阴道隔的前面与阴道后壁紧贴而与直肠间空隙较大,从而导致直肠前壁的空虚,可视为直肠阴道间隙的前界。②通过在阴道后穹平面,宫颈口平面及阴道口平面的形态观察,发现直肠阴道隔呈上宽下窄,纤维组织逐渐致密的特点。直肠阴道隔的上端起自直肠子宫陷凹的底部,与阴道后壁紧贴,下端与会阴中心腱相融合。故直肠突出好发于直肠阴道隔上端。结论:直肠阴道隔是支持和悬吊直肠、阴道的关键性结构,也是维持盆腔稳定的关键因素。其上端最为薄弱,也是直肠前突最易好发的部位。修补直肠阴道隔时,也要修补松弛的会阴中心腱和周围的韧带结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阴道隔 薄层断面解剖 直肠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及直肠阴道隔胃肠道外间质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杜娟 赵跃武 +2 位作者 付芳芳 谢瑞刚 孔令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外阴及直肠阴道隔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外阴及2例直肠阴道隔EGIS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基因突变、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外阴及直肠阴道隔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外阴及2例直肠阴道隔EGIS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基因突变、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59岁,右侧外阴见一肿物,4.4 cm×3 cm×3 cm大小,术后6个月复发。例2,58岁,直肠阴道隔见一7.3 cm×6.1 cm×4.6 cm大小肿物。例3,41岁,直肠阴道隔见一8.6 cm×7.4 cm×6.7 cm大小肿物。镜下见瘤细胞梭形,呈编织状、漩涡状及栅栏状排列,核分裂象均易见。免疫表型:3例CD117、CD34、NES及H-Caldesmon均阳性,SMA、desmin及S-100均阴性;例1和例3 DOG-1呈阳性。3例均存在c-Kit基因11号外显子突变。结论外阴、阴道及直肠阴道隔均可发生EGIST,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阴道肿瘤 胃肠道外间质瘤 直肠阴道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阴道隔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翟丽东 刘瑾 +4 位作者 袁武 刘万祥 黄三合 何路 李云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为直肠癌切除术,阴道塌陷及影像学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5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女性盆腔标本,14例行正中失状切,在体式镜下观察,11例制成250~750μm厚的水平和矢状位火棉胶切片。结果:直肠阴道隔由前后两层组成,前层是Denonvilli... 目的:为直肠癌切除术,阴道塌陷及影像学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5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女性盆腔标本,14例行正中失状切,在体式镜下观察,11例制成250~750μm厚的水平和矢状位火棉胶切片。结果:直肠阴道隔由前后两层组成,前层是Denonvilliers'fascia,后层是直肠固有筋膜。二者紧贴在一起,向上在直肠子宫陷凹处的腹膜折返下方分开,向下在会阴体上方分开,两侧在阴道后外侧分开。Denonvilliers'fascia在不同水平其两侧的止点不同:在宫颈平面止于宫旁组织,在阴道上部止于阴道旁组织,在阴道中部止于盆筋膜腱弓,在阴道下部止于肛提肌出口的外侧。结论:直肠阴道隔由前方的Denonvilliers'fascia和后方的直肠固有筋膜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阴道隔 Denonvilliers’fascia 直肠固有筋膜 盆筋膜腱弓 火棉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 被引量:4
4
作者 雷厉秀 许学岚 +3 位作者 王春平 曾秀华 张天锋 罗光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813-814,共2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6年5月,手术治疗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其中开腹手术5例,腹腔镜手术8例。结果开腹手术时间130~200 min,平均187 min,出血量170~280 ml,平均189 ...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6年5月,手术治疗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其中开腹手术5例,腹腔镜手术8例。结果开腹手术时间130~200 min,平均187 min,出血量170~280 ml,平均189 ml,术后痛经完全缓解例数1个月5例、3个月4例、6个月3例、12个月2例;腹腔镜手术时间120~185 min,平均155 min,出血量100~190 ml,平均135 ml,术后痛经完全缓解例数1个月8例、3个月8例、6个月7例、12个月5例。结论腹腔镜或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手术治疗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满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阴道隔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曹莉莉 李宇迪 徐惠成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临床特征及腹腔镜对其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年内经腹腔镜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直肠阴道隔EMT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直肠阴道隔EMT患者中9例有痛经,6例有肠道症状。病灶位于直肠阴道隔... 目的:探讨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临床特征及腹腔镜对其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年内经腹腔镜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直肠阴道隔EMT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直肠阴道隔EMT患者中9例有痛经,6例有肠道症状。病灶位于直肠阴道隔内,直径10~70mm,实性、质硬、界限不清、活动度差、有明显触痛。术前经阴道活检病理检查确诊2例,高度疑诊7例,误诊2例。11例均经腹腔镜手术确诊而行EMT病灶切除术,7例术前、9例术后辅以激素治疗。平均随访44.7个月,11例症状均缓解;1例卵巢EMT复发;1例原发不孕术后妊娠。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直肠浆肌层损伤3例,术后2例发热,1例直肠阴道瘘,1例大便不成形。结论:直肠阴道隔EMT以各种盆腔痛及肠道症状为主;病灶位于直肠阴道隔内,有明显的触痛。术前结合病史、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可能诊断。腹腔镜手术有助于直肠阴道隔EMT的确诊,并能够较完整切除病灶;于术前后辅以激素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阴道隔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
6
作者 慕庆玲 王纯 +3 位作者 刘红云 许友征 栾少红 夏宝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1-946,共6页
原发性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罕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无标准治疗方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1例起源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因“月经淋漓不尽伴腹胀1个月、发现盆腔包块3天”就诊,既往曾于6年... 原发性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罕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无标准治疗方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1例起源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因“月经淋漓不尽伴腹胀1个月、发现盆腔包块3天”就诊,既往曾于6年前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影像学检查提示盆腔肿块可能侵及阴道直肠隔。初次保守手术病理证实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其后行全面分期手术,术后化学治疗6次,随访2年无疾病复发及转移。临床遇到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患者,影像学发现卵巢外的盆腔病变时,应考虑到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发生恶变的可能性,避免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子宫内膜异位症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阴道直肠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