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wer allocation and mode selection methods for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the rectangular tunnel 被引量:2
1
作者 Zhai Wenyan Sun Yanjing +1 位作者 Xu Zhao Li S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2期253-260,共8页
For the multipath fading on electromagnetic wave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the confined areas,the rectangular tunnel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ultimode channel model and the ch... For the multipath fading on electromagnetic wave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the confined areas,the rectangular tunnel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ultimode channel model and the channel capacity formula derivation was obtained.On the optimal criterion of the channel capacity,the power allocation methods of both amplifying and forwarding(AF) and decoding and forwarding(DF)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were proposed in the limitation of the total power to maximize the channel capacity.The mode selection methods of 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SISO) and 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SIMO) models in the rectangular tunnel,through which the higher channel capacity can be obtained,were put forward as well.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comparison show that,channel capacity of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the rectangular tunnel can be effectively enhanced through the cooperative technology;channel capacity of the rectangular tunnel under complicated conditions is maximized through the proposed power allocation methods,and the optimal cooperative mode of the channel capacity can b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cooperative mode selection methods given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angular tunnel Multimode channel model Channel capacity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Power allocation Mode sel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顶管隧道F承插型接头等效刚度理论研究
2
作者 许有俊 张正曦 +2 位作者 张朝 刘天宇 张旭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515,共10页
等效刚度是计算隧道纵向变形的重要参数,为探究等效刚度对矩形顶管隧道的影响,以呼和浩特市海亮广场矩形顶管隧道为设计参照,采用纵向变形等效原则,结合Timoshenko梁截面剪切系数,建立了矩形顶管隧道接头等效刚度解析解,以室内试验为验... 等效刚度是计算隧道纵向变形的重要参数,为探究等效刚度对矩形顶管隧道的影响,以呼和浩特市海亮广场矩形顶管隧道为设计参照,采用纵向变形等效原则,结合Timoshenko梁截面剪切系数,建立了矩形顶管隧道接头等效刚度解析解,以室内试验为验证,探究了等效刚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标明:(1)剪切作用下接头剪切刚度主要分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破坏阶段。(2)等效刚度理论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数据基本相同,验证了解析解的合理性。(3)减小管节宽度的同时增加管节高度可以有效增加接头等效刚度;截面尺寸对等效抗剪刚度影响较小,管节设计应将弯曲变形作为重点研究;钢套环与等效刚度成正比,与提升率呈反比,建议钢套环厚度取值13~1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隧道 等效刚度 接头变形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深宽比矩形高层建筑表面脉动风压非高斯特性
3
作者 袁家辉 陈水福 刘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5,共10页
为探究大深宽比矩形高层建筑表面脉动风压的非高斯特性,本文对深宽比为1/9~9的矩形高层建筑进行了同步测压风洞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建筑表面风压的三阶和四阶统计矩分布特性,对高层建筑各立面风压进行高斯与非高斯分布的分区;研... 为探究大深宽比矩形高层建筑表面脉动风压的非高斯特性,本文对深宽比为1/9~9的矩形高层建筑进行了同步测压风洞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建筑表面风压的三阶和四阶统计矩分布特性,对高层建筑各立面风压进行高斯与非高斯分布的分区;研究了风压的空间相关系数与非高斯性强度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估算建筑侧风面平均再附长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建筑侧风面上,脉动风压服从高斯还是非高斯分布取决于测点到迎风前缘的距离;除了以往文献指出的迎风面角部、侧风面分离区和背风面风压呈现非高斯性外,再附区后面的风压也呈现出高度的非高斯性;本文提出的相关系数法在计算平均再附长度时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利用该方法获得了矩形高层建筑侧风面的平均再附长度沿高度的变化呈抛物线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高层建筑 非高斯特性 风洞试验 相关系数 平均再附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矩形顶管上穿施工对地铁盾构隧道影响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霍超 阮恒丰 +4 位作者 李忠超 梁荣柱 肖铭钊 高坤 郭杨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针对新建矩形顶管上穿作用下盾构隧道结构受力和变形特点认识不足的问题,以双线矩形顶管综合管廊上穿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既有盾构隧道在双线矩形管廊上穿施工诱发下的管片及其接头变形机制.首先,构建... 针对新建矩形顶管上穿作用下盾构隧道结构受力和变形特点认识不足的问题,以双线矩形顶管综合管廊上穿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既有盾构隧道在双线矩形管廊上穿施工诱发下的管片及其接头变形机制.首先,构建接头受力-位移的关系模拟管片间接头的受力变形过程,并以管环承载性能足尺试验验证其有效性.然后,依托工程实例,进一步建立盾构隧道结构-地层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对比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全面分析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环间错台和接头剪力等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首次穿越的综合管廊诱发的盾构隧道隆起占据主导,而二次穿越的低位箱涵对最大隆起量贡献仅为9%;主要穿越区内管环呈现竖椭圆化收敛变形,拱顶隆起位移最大,分别为拱腰和拱底的1.15倍和1.35倍;盾构隧道沿纵向的隆起曲线呈现“阶梯状”,隆起位移主要以管片环间受剪切产生的错台为主,其中拱顶错台量最大,为拱腰和拱底的1.1倍和2倍;穿越影响区内管片环间接头剪切力呈现非均匀分布,拱顶和拱腰遭受较大剪力,而拱底所受剪力最小;穿越区边缘位置管片环间接头剪切力最大,约为穿越中心区管片环间接头剪切力的2.6~2.8倍.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新建隧道上穿盾构隧道保护与监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矩形顶管 上穿施工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连续介质力学的多刀盘矩形顶管掘进性能分析
5
作者 刘魁刚 郭易东 +1 位作者 叶新丰 李振东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9-156,共8页
为探明多刀盘矩形顶管的掘进性能,基于非连续介质力学,运用离散元数值建模的手段,建立全尺寸的多刀盘矩形顶管掘进三维离散元模型。模型中考虑刀盘群切削、螺旋输送机排土等多种动态过程,分析刀盘组转动速度对顶管机掘进性能的影响。通... 为探明多刀盘矩形顶管的掘进性能,基于非连续介质力学,运用离散元数值建模的手段,建立全尺寸的多刀盘矩形顶管掘进三维离散元模型。模型中考虑刀盘群切削、螺旋输送机排土等多种动态过程,分析刀盘组转动速度对顶管机掘进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现场实测与数值计算的刀盘扭矩值,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刀盘群的旋转切削作用下,刀盘附近渣土颗粒的流动性优于土仓内渣土颗粒的流动性,除了靠近刀盘中心区域的渣土颗粒外,其他位置渣土颗粒流动性较好。后置刀盘组的切削作用有利于渣土从土仓向螺旋输送机流动,因此后置刀盘应尽可能靠近螺旋机入口位置布置。刀盘组中两侧刀盘承受的土压力略高于中心的刀盘,且作用在中心鱼尾刀具和辐条周围区域上的压力相对较高。在砂质粉土地层中,考虑到经济与环保效益,刀盘组转速建议控制在2 rpm左右。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矩形顶管掘进工程的刀盘布置与掘进参数设置提供合理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机 非连续介质力学 刀盘群 掘进性能 螺旋输送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层中类矩形盾构施工对邻近既有隧道造成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得乾麟 魏纲 +3 位作者 梁禄钜 姜海波 项鹏飞 木志远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0-1011,I0050-I0061,共24页
为探究砂土层中考虑新建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土体的损失和新建隧道与既有盾构隧道不同位置时,新建类矩形盾构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围压、隧道拱底应变和拱顶位移的影响,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进行新建类矩形隧道重叠下穿、夹穿和不... 为探究砂土层中考虑新建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土体的损失和新建隧道与既有盾构隧道不同位置时,新建类矩形盾构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围压、隧道拱底应变和拱顶位移的影响,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进行新建类矩形隧道重叠下穿、夹穿和不同隧道间距下正交90°下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工况下新建类矩形盾构隧道在夹穿既有隧道时对上线既有隧道的影响最大;2)夹穿工况下,新建类矩形盾构隧道开挖到既有隧道下方时,上线既有隧道拱底围压发生突变且数值极大;3)隧道的间距是新建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时引起既有盾构隧道围压、拱底应变、拱顶位移等发生改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实际施工时应尽可能保持新建隧道与原有盾构隧道的间距足够大;4)新建类矩形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隧道过程中,既有隧道拱顶存在快速变形的阶段,在实际工程中需要重视这一过程中对隧道拱顶变形速率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矩形盾构 既有隧道 下穿 盾构施工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矩形盾构隧道开挖引发土体沉降解析解研究
7
作者 肖方奇 朱春柏 +3 位作者 甘晓露 俞建霖 龚晓南 刘念武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6,191,共6页
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可能会导致明显的土体沉降,并进一步影响周围既有建筑物的安全。基于Verruijt解和积分法推导得到类矩形盾构隧道开挖作用下的土体响应解析解,并充分考虑土体等量径向收缩、类矩形隧道竖向、水平向以及旋转位移4个变... 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可能会导致明显的土体沉降,并进一步影响周围既有建筑物的安全。基于Verruijt解和积分法推导得到类矩形盾构隧道开挖作用下的土体响应解析解,并充分考虑土体等量径向收缩、类矩形隧道竖向、水平向以及旋转位移4个变形分量的影响,以全面描述复杂施工或地层情况下类矩形盾构开挖引发的土体位移模式。利用实际工程实测数据验证解析解的有效性,并通过参数分析研究各个变形参数对地表土体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解析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可较好地评估类矩形盾构引发的土体沉降,类矩形隧道的水平位移和旋转位移会使地表沉降呈现非对称形态,并会使最大地表沉降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矩形盾构 土体沉降 解析解 体积损失 位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矩形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研究
8
作者 仉文岗 韩馥柽 +4 位作者 孙伟鑫 SU Weijia 杨甲锋 肖鹏 杨文钰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08-114,共7页
合理的支护力是维持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的重要保障,然而现有针对矩形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力的研究较少。为有效解决矩形盾构隧道开挖面破坏形式不明确以及极限支护力设计方法不精确等问题,基于摩尔-库仑屈服准则,通过优化传统三维楔形体... 合理的支护力是维持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的重要保障,然而现有针对矩形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力的研究较少。为有效解决矩形盾构隧道开挖面破坏形式不明确以及极限支护力设计方法不精确等问题,基于摩尔-库仑屈服准则,通过优化传统三维楔形体模型,将矩形盾构隧道开挖面土体破坏形式进行修正,建立适用于矩形盾构隧道的主动和被动土体破坏计算模型,并推导提出极限支护力计算公式。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3D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的主动和被动极限破坏状态进行模拟,并对提出的土体破坏模式、主动和被动极限支护力的变化规律进行验证分析。研究表明,提出的土体破坏计算模型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性,研究结果较好地揭示了土体黏聚力、内摩擦角、埋深比和地下水水位高度对极限支护力的影响,其中被动极限支护力与以上参数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主动极限支护力随着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盾构隧道 开挖面稳定性 主动破坏 被动破坏 极限支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矩形顶管施工对临近管线与地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韩仲慧 王梅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2,共8页
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特征与圆形顶管或盾构隧道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明确浅埋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特征以及顶管施工对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的影响,根据现场矩形顶管施工监测结果,分析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地表的变形规律,以及... 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特征与圆形顶管或盾构隧道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明确浅埋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特征以及顶管施工对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的影响,根据现场矩形顶管施工监测结果,分析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地表的变形规律,以及顶管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的变形情况。传统的Peck公式适用于圆形顶管或圆形盾构隧道,因此采用改进的Peck公式来描述矩形顶管引起的地表变形特征;根据现场监测分析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管线变形和下卧隧道沉降规律。研究表明:改进的Peck公式相比于传统的Peck公式可以准确描述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顶管施工引起地表和上方管线的沉降规律是一致的,但与下卧隧道的变形规律存在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矩形顶管 地表沉降 既有隧道 改进Peck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顶管隧道F型承插接头剪切刚度分析
10
作者 许有俊 康佳旺 +3 位作者 张朝 庞跃魁 黄正东 张旭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矩形顶管F型承插接头属于柔性接头,地表超载、地基不均匀沉降等极易导致管节间出现剪切错台变形,进而引发隧道工程灾害。基于目前研究中对该种接头剪切力学特性尚不清楚的现状,考虑矩形顶管隧道F型承插接头构造特征,结合室内接头试验和A... 矩形顶管F型承插接头属于柔性接头,地表超载、地基不均匀沉降等极易导致管节间出现剪切错台变形,进而引发隧道工程灾害。基于目前研究中对该种接头剪切力学特性尚不清楚的现状,考虑矩形顶管隧道F型承插接头构造特征,结合室内接头试验和ABAQUS三维精细化数值模拟,针对接头在剪切荷载下的破坏过程、刚度特性及影响因素等问题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矩形顶管接头发生剪切破坏时,受载管节呈中心对称破坏;不同地层中接头的剪力-剪切位移曲线均分为建立接触阶段、钢套环翘曲阶段和焊缝开裂3个阶段,地基刚度越大时,其相对剪切刚度越大;钢套环厚度和宽度增加时,刚度系数值随之提高;随着钢套环宽度、厚度增大,接头抗剪能力随之提高,但提高的幅度有限,不同厚度、宽度钢套环的屈服阶段刚度系数约为弹性阶段的6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矩形顶管 剪切破坏特征 剪切刚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铁路桥附属构件对不同宽高比矩形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黄林 董佳慧 +2 位作者 王骑 廖海黎 李志国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9,共9页
在已建成的大跨度鳊鱼洲长江大桥原设计宽高比为6.7∶1的四线铁路桥矩形箱型主梁断面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断面宽高比,设计宽高比为4∶1的二线铁路和宽高比为9∶1的六线铁路桥矩形箱梁断面。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在0°,±3°... 在已建成的大跨度鳊鱼洲长江大桥原设计宽高比为6.7∶1的四线铁路桥矩形箱型主梁断面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断面宽高比,设计宽高比为4∶1的二线铁路和宽高比为9∶1的六线铁路桥矩形箱梁断面。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在0°,±3°和±5°风攻角的均匀来流下,对以上3种常用二线、四线和六线铁路桥矩形箱梁断面与对应相同宽高比纯矩形断面之间的涡振特性关系,以及铁路桥附属构件对不同宽高比矩形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宽高比分别为4∶1和6.7∶1的矩形断面上布置铁路桥附属构件能增大断面在负风攻角下的涡振振幅,在-5°风攻角下竖向涡振振幅增大率高达277.5%,但对正风攻角下的涡振响应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宽高比为9∶1的矩形断面布置六线铁路桥附属构件则能明显增大该断面在各风攻角下的涡振振幅,其扭转涡振振幅增大率均在48.3%以上;铁路桥附属构件对矩形断面涡振性能的降低作用随着断面宽高比的增大而提升,针对气动外形较钝的二线和四线铁路桥箱梁,可参考相似宽高比矩形断面涡振特性,并重点考察箱梁在负风攻角下的涡振响应,而针对宽高比较大的六线铁路桥箱梁,由于附属构件影响较大,参考相似宽高比矩形断面涡振特性的意义较小,均应详细研究其在各风攻角下的涡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铁路桥 钢箱梁 节段模型 宽高比 矩形断面 附属构件 涡振性能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横断面地震响应分析
12
作者 王治坤 孙巍 +1 位作者 官林星 禹海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0期271-275,M0025,共6页
研究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的地震响应特性,以上海虹桥临空地下连接通道工程为例,建立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横断面抗震计算的动力时程有限元分析模型。数值模型考虑了上海软土的动力特性和衬砌管片接头,合理模拟了场地土-矩形隧道结构的动力... 研究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的地震响应特性,以上海虹桥临空地下连接通道工程为例,建立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横断面抗震计算的动力时程有限元分析模型。数值模型考虑了上海软土的动力特性和衬砌管片接头,合理模拟了场地土-矩形隧道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通过建立均质刚度管片模型,对比分析了管片接头对矩形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管片接头旋转刚度变化对层间位移和结构内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均质刚度模型与管片接头模型的动力响应差异较大,与管片接头模型相比,均质刚度模型无法表现出接头位置处管片错位和内力突变,且峰值弯矩和轴力值也明显放大,其中弯矩峰值放大高达2.29倍,建议矩形抗震设计时采用管片接头模型;管片接头转动刚度对矩形隧道动力响应影响显著,随着接头刚度降低,结构层间位移逐渐增加,但管片峰值弯矩和剪力显著减小。研究可为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矩形隧道 时程分析法 管片接头 地震响应分析 结构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市政隧道下穿多线运营铁路施工地表沉降研究——以郑州火车站操场街隧道工程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明 谢璨 +1 位作者 宋曙光 韩少辉 《铁道勘察》 2024年第2期117-125,共9页
新建隧道近距离下穿运营铁路施工安全风险高,易导致上方运营铁路路基、轨道变形,影响列车行车安全。为降低施工风险,减少对运营铁路的影响,以郑州火车站操场街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矩形顶管法和管幕暗挖法施工引... 新建隧道近距离下穿运营铁路施工安全风险高,易导致上方运营铁路路基、轨道变形,影响列车行车安全。为降低施工风险,减少对运营铁路的影响,以郑州火车站操场街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矩形顶管法和管幕暗挖法施工引起的运营铁路路基沉降变化。并对矩形顶管法和管幕暗挖法进行施工工艺、施工进度、沉降控制等多方面的综合比选,给出新建隧道下穿既有运营铁路安全施工方案。研究表明,运营铁路与新建隧道正交时,隧道正上方铁轨沉降最大,隧道中心点两侧铁轨沉降呈对称分布;矩形顶管法施工铁轨累计沉降值最大为5.6 mm,管幕暗挖法施工铁轨累计沉降值最大为4.04 mm,管幕暗挖法对运营铁路铁轨沉降的影响小于矩形顶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隧道 运营铁路 矩形顶管法 管幕暗挖法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顶推力作用下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管节施工力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陈然 刘炳杰 崔光耀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6期91-97,共7页
为研究非均匀顶推力下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管节的施工力学性能,本文依托某城市火车站涉铁预埋地下通道工程,通过建立模型,设置5种不同非均匀顶推力工况,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管节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剪应力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为研究非均匀顶推力下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管节的施工力学性能,本文依托某城市火车站涉铁预埋地下通道工程,通过建立模型,设置5种不同非均匀顶推力工况,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管节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剪应力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均匀顶推力作用下,各工况各管节初始顶推时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剪应力值最大;随着管节所承受不均匀顶推力增加,同一工况同一管节所受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剪应力随之增加;随着顶管工程进行,各管节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剪应力也随之减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隧道 大断面 管节 非均匀顶推力 施工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姿态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15
作者 郭平 李茂 +3 位作者 陈建航 吴祥 吕庆龙 苏栋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7期32-35,共4页
针对深圳某地铁站矩形顶管隧道工程的超大断面、浅覆土、密贴顶进等特点,对顶管姿态控制难点进行分析,并对该工程采用的姿态测量、铰接纠偏、多螺旋机出土、多刀盘模式控制、注浆纠偏等多种技术结合的纠偏控制方案进行介绍。根据该工程... 针对深圳某地铁站矩形顶管隧道工程的超大断面、浅覆土、密贴顶进等特点,对顶管姿态控制难点进行分析,并对该工程采用的姿态测量、铰接纠偏、多螺旋机出土、多刀盘模式控制、注浆纠偏等多种技术结合的纠偏控制方案进行介绍。根据该工程实践表明:①顶管姿态偏移主要源于顶管开挖面及隧道两侧水土压力不平衡;②矩形顶管姿态控制重点是水平姿态以及垂直姿态控制;③通过采用铰接油缸控制、注浆纠偏、多螺旋机出土、多刀盘转动模式控制等技术,可有效控制顶管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隧道 超大断面 密贴顶进 姿态控制 铰接纠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矩形顶管壳-接头理论模型及纵向变形
16
作者 许有俊 黄正东 +4 位作者 张朝 李鹏飞 康佳旺 张旭 单余含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10,共12页
针对矩形顶管隧道易受影响产生纵向变形、进而引发接头破坏的问题,提出一种矩形顶管隧道壳-接头理论模型,并以此研究隧道在不均匀沉降作用下的纵向变形。首先,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究矩形顶管隧道接头力学特性;其次,建立壳-接头理论模型... 针对矩形顶管隧道易受影响产生纵向变形、进而引发接头破坏的问题,提出一种矩形顶管隧道壳-接头理论模型,并以此研究隧道在不均匀沉降作用下的纵向变形。首先,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究矩形顶管隧道接头力学特性;其次,建立壳-接头理论模型,给出接头力学元件的刚度矩阵及其计算方法;然后,建立数值模型,并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最后,依托20环管节的矩形顶管隧道工程实例,研究不均匀沉降作用下的隧道纵向变形。结果表明:接头破坏表现为闭合间隙、钢套环受力和变形破坏3个阶段,接头的抗剪和抗弯均由钢套环承担;壳-接头理论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较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准确性;矩形顶管隧道的纵向变形受地基刚度影响显著,砾砂、粉砂和黏土3种地层对应的隧道最大附加沉降分别为3.72,7.66和12.14 mm,随着地基刚度的减小,隧道接头受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将会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矩形顶管 壳-接头理论模型 地基刚度 隧道纵向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加固技术在类矩形盾构洞门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师松钢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67-69,共3页
文章以某轨道交通线郑州东站冷冻加固类矩形盾构进、出洞土体为背景,介绍了冷冻法在进、出洞施工中的应用,包括方案设计、难点布置,冻结施工部署、工艺技术及解除冻结相关要求。该技术解决了类矩形盾构短距离同时始发和接收、近距离运... 文章以某轨道交通线郑州东站冷冻加固类矩形盾构进、出洞土体为背景,介绍了冷冻法在进、出洞施工中的应用,包括方案设计、难点布置,冻结施工部署、工艺技术及解除冻结相关要求。该技术解决了类矩形盾构短距离同时始发和接收、近距离运营线路施工及洞门土体水平加固的难题,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法 水平加固 类矩形盾构洞门 平行盾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顶管法在城市人行地道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俞蕴涛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期226-228,共3页
为研究矩形顶管法在城市人行地道中的应用情况,文章结合临平亚运场馆人行地道项目,从技术原理、结构设计、顶进施工、沉降控制、顶管机姿态控制等方面针对矩形顶管法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旨在为类似人行地道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行地道 矩形顶管 顶管施工 沉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响应特征
19
作者 吴康 申玉生 +3 位作者 易鹏豪 宗志栓 邱泽刚 陈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50,共6页
[目的]为探究在城市软土地层中安全有效地施工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的技术方法,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方法]以某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例,提出4导洞开挖和“中导洞”先行6导洞两种开挖方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 [目的]为探究在城市软土地层中安全有效地施工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的技术方法,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方法]以某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例,提出4导洞开挖和“中导洞”先行6导洞两种开挖方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型,模拟了隧道施工过程并详细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层竖向位移和初期支护内力变化。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对比,验证了所提工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结果及结论]在导洞开挖阶段,隧道顶部和底部的地层竖向位移最为显著,且相邻导洞的开挖对位移影响有限。采用6导洞开挖方案,与4导洞开挖方案相比,底部最大位移值显著减少了21.5%,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底部的竖向位移速率也降低了6.1%。特别是在中导洞施工期间,地层竖向位移变化速率是侧导洞变化速率的1.2倍左右,这表明中导洞对地层的影响更为显著。6导洞开挖方案在控制施工期间地层变形和结构受力方面更为有效,特别是在中导洞施工阶段,需要特别关注并加强监控和支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施工 软土地层 浅埋暗挖 矩形大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小间距四孔并行矩形顶管施工过程数值模拟
20
作者 罗明飞 朱波 +4 位作者 魏伟 严贵芳 方向升 胡志宏 邵文哲 《建材世界》 2024年第6期86-88,共3页
武汉某下穿通道工程采用矩形顶管机施工,具有大断面、小间距、浅覆土、上穿地铁隧道、下穿城市主干道、多条顶管平行施工等特点。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对顶管顶进合理顺序和施工参数进行了讨论,分析顶管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武汉某下穿通道工程采用矩形顶管机施工,具有大断面、小间距、浅覆土、上穿地铁隧道、下穿城市主干道、多条顶管平行施工等特点。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对顶管顶进合理顺序和施工参数进行了讨论,分析顶管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顶管顶进施工顺序为2、3-1、4和施工参数土仓压力为120 kPa时,周围构筑物的变形小于控制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 数值模拟 地铁隧道 城市主干道 顶进时序 施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