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4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ase reconfiguration of heterogeneous CoFeS/CoNiS nanoparticles for superior battery-type supercapacitors
1
作者 Lina Ma Fan Li +7 位作者 Min Zhou Jidong Dong Hao Luo Wei Zhang Wenchao Zhao Xinliang Li Zaixing Jiang Yudong Hu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217-225,共9页
Developing advanced battery-type materials with abundant active sites,high conductivity,versatile morphologies,and hierarchically porous structures is crucial for realizing high-quality hybrid supercapacitors.Herein,h... Developing advanced battery-type materials with abundant active sites,high conductivity,versatile morphologies,and hierarchically porous structures is crucial for realizing high-quality hybrid supercapacitors.Herein,heterogeneous FeS@NiS is synthesized by cationic Co doping via surface-structure engineering.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re firstly performed to predict the advantages of Co dopant by improving the OH^(−)adsorption properties and adjusting electronic structure,benefiting ions/electron transfer.The dynamic surface evolution is further explored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CoFeS@CoNiS could be quickly reconstructed to Ni(Co)Fe_(2)O_(4)during the charging process,while the unstable structure of the amorphous Ni(Co)Fe_(2)O_(4)results in partial conversion to Ni/Co/FeOOH at high potentials,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more reactive active site and good structural stability.Thus,the free-standing electrode reveals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with a superior capacity(335.6 mA h g^(−1),2684 F g^(−1))at 3 A g^(−1).Furthermore,the as-fabricated device shows a quality energy density of 78.1 W h kg^(−1)at a power density of 750 W kg^(−1)and excellent cycle life of 92.1%capacitance retention after 5000 cycles.This work offers a facile strategy to construct versatil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s using electrochemical activation and holds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energy-related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reconfiguration Heterogeneous design Battery-type supercapacitors Superior performance Sulph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环境下智能反射面辅助雷达非视距检测
2
作者 杨鹏 周宇 +2 位作者 张宇佳 张哲昊 张世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雷达非视距目标探测是城市环境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物等障碍在雷达与目标之间形成遮挡导致雷达检测性能受限,传统方法是利用电磁波在墙体等介质表面的反射来实现对盲区内目标的有效探测,然而电磁波在墙体处和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限制了... 雷达非视距目标探测是城市环境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物等障碍在雷达与目标之间形成遮挡导致雷达检测性能受限,传统方法是利用电磁波在墙体等介质表面的反射来实现对盲区内目标的有效探测,然而电磁波在墙体处和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限制了探测范围。可重构智能表面是一种在空域能够将电磁波反射并实现能量聚焦的平面阵列,由低功耗的电子电路控制,通过调控元件反射系数可将信号聚焦于不同位置,智能反射面凭借其低成本、易部署、低功耗的优势能够广泛应用于城市环境中。受到智能反射面调控信号能力的启发,提出利用智能反射面辅助雷达非视距探测的方法,将信号转发至目标处从而绕过遮挡,并采用交替优化算法求解反射系数,旨在提高雷达在非视距场景下的目标检测性能,拓宽雷达在城市环境下的应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智能反射面辅助雷达非视距目标探测范围得到提升,并且智能反射面增加元件数,位置布置靠近雷达端或目标处时检测性能能够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视距 目标探测 可重构智能表面 交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STAR-RIS辅助的近场ISAC传输方法
3
作者 王小明 李佳琪 +2 位作者 刘婷 蒋锐 徐友云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同时透射和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STAR-RIS)能够创建全空间智能无线电环境,有效提高无线通信系统性能,具有广阔的研究潜力。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大规模STAR-RIS辅助的近场通感一体化(ISAC)方法,并对感知目标3维参数估计的克拉美罗界(CRB)进... 同时透射和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STAR-RIS)能够创建全空间智能无线电环境,有效提高无线通信系统性能,具有广阔的研究潜力。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大规模STAR-RIS辅助的近场通感一体化(ISAC)方法,并对感知目标3维参数估计的克拉美罗界(CRB)进行优化。首先,搭建近场系统模型,分别推导基站、STAR-RIS、通信用户、感知目标与传感器之间的导向矢量。其次,通过设计基站发射波束成形矩阵、发射信号协方差矩阵和STAR-RIS透射反射系数,实现感知性能最优化。再次,针对非凸优化问题利用半正定松弛方法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ISAC方案的有效性,以及近场额外距离自由度所带来的定位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智能表面 通感一体化 近场通信 克拉美罗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超表面辅助多用户系统的通用低复杂度波束成形设计
4
作者 陈晓 施建锋 +1 位作者 朱建月 潘存华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针对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辅助多用户系统中基站和RIS联合波束成形设计问题,该文提出通用低复杂度联合波束成形设计方案。首先,分析RIS辅助多用户系统以最大化和数据速率为目标的联合波束成形非凸优化问题。其次,利用波束导向矢量近似... 针对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辅助多用户系统中基站和RIS联合波束成形设计问题,该文提出通用低复杂度联合波束成形设计方案。首先,分析RIS辅助多用户系统以最大化和数据速率为目标的联合波束成形非凸优化问题。其次,利用波束导向矢量近似正交性设计RIS反射矩阵,进一步利用迫零方法设计基站发射波束成形,并对多用户进行功率分配优化。最后,讨论该方案适用性并对比该方案的计算复杂度相比现有方案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通用低复杂度波束成形设计可以获得较高和数据速率,并且采用最优功率分配可以进一步提高和数据速率。此外,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都表明系统和数据速率随RIS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该结论为RIS位置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超表面 波束成形 和数据速率 低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件损伤下RIS辅助RSMA系统最小安全速率最大化方案
5
作者 邓炳光 伍志攀 +1 位作者 冯琳琳 张治中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12,共11页
对于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辅助速率拆分多址接入(Rate 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 RSMA)系统,收发机硬件损伤(Hardware Impairments, HIs)极可能大幅降低安全性能。针对此问题,以提高系统资源利用... 对于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辅助速率拆分多址接入(Rate 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 RSMA)系统,收发机硬件损伤(Hardware Impairments, HIs)极可能大幅降低安全性能。针对此问题,以提高系统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考虑用户保密速率公平性,提出一种HIs下RIS辅助RSMA系统最小安全速率最大化方案。使用交替优化、辅助变量替换、半定规划及半正定松弛等方法,联合优化发射预编码向量、公有信息安全速率分配及RIS相移,以最大化用户最小安全速率。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HIs情况下,与基准传输方案相比,所提传输优化方案至少可使系统最小安全速率提升5.65%,且能在保障用户保密速率公平性的同时提升系统抗HIs能力和保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率拆分多址接入(RSMA) 可重构智能表面(RIS) 硬件损伤 保密速率公平性 物理层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GAN的智能超表面辅助系统的信道估计研究
6
作者 康晓非 王甜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1,共8页
针对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辅助的毫米波通信中系统复杂和难以获取准确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Chan-SRWGAN网络算法的信道估计方案。该方案采用混合有源/无源... 针对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辅助的毫米波通信中系统复杂和难以获取准确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Chan-SRWGAN网络算法的信道估计方案。该方案采用混合有源/无源RIS架构,首先利用最小二乘(least square,LS)算法获取有源元件处信道估计值,再通过插值得到信道初步估计,最后利用Chan-SRWGAN深度学习网络将其重构为信道精确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的归一化均方误差(normalized mean squared error,NMSE)性能优于LS、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同步OMP(simultaneous OMP,SOMP)、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超分辨率卷积神经网络(super-resolu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RCNN)信道估计算法,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超表面(RIS) 信道估计 深度学习 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WGAN) 超分辨率卷积神经网络(SR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量子-经典算法的配电网灾后拓扑重构方法
7
作者 付炜 谢海鹏 +2 位作者 王鹤峰 陈晨 别朝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为及时有效地制定配电网拓扑重构策略以提升负荷快速恢复能力,基于量子计算的优越性,提出混合量子-经典(HQC)算法的弹性配电网灾后拓扑重构方法。首先,构建基于HQC算法的灾后配电网拓扑重构模型,以实现实际场景、优化问题、嵌入算法相... 为及时有效地制定配电网拓扑重构策略以提升负荷快速恢复能力,基于量子计算的优越性,提出混合量子-经典(HQC)算法的弹性配电网灾后拓扑重构方法。首先,构建基于HQC算法的灾后配电网拓扑重构模型,以实现实际场景、优化问题、嵌入算法相应模块在量子计算和经典计算环境下的协作交互过程。然后,将配电网拓扑重构问题构造为无约束离散优化子问题和有约束连续优化子问题,提出量子退火嵌入式交替方向乘子(QA-ADMM)算法,将离散子问题等效映射成量子可解释的伊辛模型后,部署在D-Wave量子退火计算机中,并与经典计算机中连续子问题迭代求解,采用自适应惩罚因子调节机制加速算法收敛。最后,通过IEEE 14、33、69、123以及改进的205节点的不同规模配电系统,分析验证了QA-ADMM算法的有效性、稳定性与可扩展性。结果表明,惩罚因子、目标函数惩罚项系数、量子退火中采样读取次数会影响所提算法的精度和收敛速度;优化问题规模扩大后,所提混合量子-经典算法计算优势更加明显,205节点配电系统算例下,计算效率较经典计算可提升约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配电网 拓扑重构 混合量子-经典算法 量子计算 量子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密度数字SiP应用的封装工艺研究
8
作者 柴昭尔 卢会湘 +6 位作者 徐亚新 李攀峰 王杰 田玉 王康 韩威 尹学全 《电子与封装》 2025年第1期24-28,共5页
面向高密度数字系统级封装(SiP)应用,采用多芯片一体化封装技术,在系统内部集成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外围的DDR3、SPI Flash、Nor Flash、Nand Flash、低压差稳压器(LDO)等多颗芯片,并基于高密度陶瓷封装基板及表面多层薄膜工艺实... 面向高密度数字系统级封装(SiP)应用,采用多芯片一体化封装技术,在系统内部集成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外围的DDR3、SPI Flash、Nor Flash、Nand Flash、低压差稳压器(LDO)等多颗芯片,并基于高密度陶瓷封装基板及表面多层薄膜工艺实现了各芯片之间的高速互连。此外,利用无硅通孔转接板工艺完成了DDR芯片从引线键合到倒装的封装形式的重构,在保证传输距离的同时也保证了芯片封装尺寸的最小化。在35 mm×40 mm的封装尺寸内实现了一个具备数字信号处理功能的最小系统。所涉及到的技术为通用基础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其他高密度封装产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板 多层薄膜 封装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PTIVE RECONFIGURATION CONTROL FOR FIGHTERS BASED ON WEIGHTED MULTIPLE-MODEL-STRUCTURE
9
作者 肖前贵 张敏 胡寿松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0年第3期219-225,共7页
Aimed at the complex flight control system of a fighter,a kind of robust adaptive control methods using multiple models is presented to make the control system track the given signal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Aimed at the complex flight control system of a fighter,a kind of robust adaptive control methods using multiple models is presented to make the control system track the given signal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and to reconfigure the control law for some structural failures. Firstly,the multiple-model control structure is formed by several linear models and one fuzzy model. In the fuzzy logic way,weights of the multiple-model adaptive controller are obtained. Then,a dynamic structure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is introduced to stabilize the whole system and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caused by the frequent switching.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method is effective by demonstrating the normal flight process and the control simulation with fail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ust control neural networks reconfiguration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的可重构宽带Doherty功放设计
10
作者 赵国华 陈振中 +1 位作者 陈益 刘太君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传统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带宽受限于λ/4传输线在不同频率处产生的相位偏移。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氮化镓的可重构宽带Doherty功率放大器(DPA),利用PIN开关实现峰值功率放大器支路的切换,相对减小了λ/4相位补偿线产生的相移范围,从而有... 传统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带宽受限于λ/4传输线在不同频率处产生的相位偏移。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氮化镓的可重构宽带Doherty功率放大器(DPA),利用PIN开关实现峰值功率放大器支路的切换,相对减小了λ/4相位补偿线产生的相移范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DPA的带宽。此外,在峰值功率放大器支路的输出匹配网络里还引入了谐波抑制网络来提高DPA的效率。为了验证设计有效性,使用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CGH40010F设计并加工完成了一款宽带高效率DPA。测试结果表明,在2.8 GHz~3.6 GHz频段内,饱和输出功率为42 dBm~44.7 dBm,饱和漏极效率为59.4%~69%,功率回退6 dB时漏极效率在41.3%~4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HERTY功率放大器 可重构 PIN开关 宽带 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DPR中总线宏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松 李跃华 张金林 《电子设计工程》 2011年第1期55-57,共3页
针对传统的实现FPGA局部动态可重构中总线宏的设计方法比较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Virtex-5 FPGA局部动态重构中基于Slice的总线宏的简易设计方法。在介绍总线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传统设计方法的复杂性,结合Virtex-5芯片的结构特点,... 针对传统的实现FPGA局部动态可重构中总线宏的设计方法比较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Virtex-5 FPGA局部动态重构中基于Slice的总线宏的简易设计方法。在介绍总线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传统设计方法的复杂性,结合Virtex-5芯片的结构特点,以Xilinx的ISE9.1i和PlanAhead9.2.7开发软件为依托,通过宏文件获取、模块例化和连线以及放置总线宏来实现总线宏的设计。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灵活性强,能够工程化应用于Virtex-5 FPGA的局部动态重构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线宏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局部动态重构:Virtex-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热-氢负荷与动态重构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
12
作者 王璐瑶 刘卫亮 +3 位作者 刘长良 刘帅 王昕 康佳垚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0-471,共12页
为提高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运行品质,提出一种计及电-热-氢负荷与动态重构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主动配电网系统数学模型,分析电动汽车、地板辐射供暖/供冷系统、氢储能系统的运行规律与可调潜力;其次,考虑电-热-氢负荷调节... 为提高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运行品质,提出一种计及电-热-氢负荷与动态重构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主动配电网系统数学模型,分析电动汽车、地板辐射供暖/供冷系统、氢储能系统的运行规律与可调潜力;其次,考虑电-热-氢负荷调节与网络重构,以各子系统出力与支路开关状态为决策变量,建立以降低运行成本、减小峰谷差、减少污染气体为目标的确定性优化调度模型;然后,采用信息间隙决策理论描述源荷不确定性,建立风险规避型调度模型,在保障一定期望目标的前提下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最后,基于IEEE-33节点系统分别对各调度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主动配电网 优化调度 信息间隙决策理论 动态重构 可调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RIS辅助的近海双功能雷达通信系统性能优化
13
作者 徐淼 岳殿武 +2 位作者 孙玉 武祥凯 袁猛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8,共11页
针对近海水域船舶用户通信质量差、雷达探测需求大、频谱资源稀缺的问题,研究了一种船载有源智能反射面(active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ARIS)辅助的近海双功能雷达通信(dual-function radar communication,DFRC)系统。为... 针对近海水域船舶用户通信质量差、雷达探测需求大、频谱资源稀缺的问题,研究了一种船载有源智能反射面(active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ARIS)辅助的近海双功能雷达通信(dual-function radar communication,DFRC)系统。为符合海上信道特性,采用了考虑海上蒸发波导影响的三射线路径损耗模型和双径弥散功率(two wave with diffuse power,TWDP)信道,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式规划理论和拉格朗日算子法的交替优化算法。在雷达探测功率约束下,通过优化基站的波束成形与ARIS的反射矩阵向量,最大化用户的加权和速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相较无源RIS辅助的DFRC系统,在探测功率相同时,有源RIS辅助的近海DFRC系统可以显著地提高船舶用户的加权和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能雷达通信系统 智能反射面 波束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设计与可重构形变的液晶弹性体研究进展
14
作者 曾宪兵 段睿珏 郭玉冰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30,共13页
液晶弹性体因其可设计的形变与高达400%的应变在人工肌肉、软体机器人、微型机器人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潜在应用。液晶弹性体的可设计形变源于其可设计的复杂分子取向图案。本文综述了实现液晶弹性体可设计分子取向图案的技术,包括机械拉... 液晶弹性体因其可设计的形变与高达400%的应变在人工肌肉、软体机器人、微型机器人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潜在应用。液晶弹性体的可设计形变源于其可设计的复杂分子取向图案。本文综述了实现液晶弹性体可设计分子取向图案的技术,包括机械拉伸取向技术、外场取向技术、表面取向技术和3D打印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取向原理及应用场景,总结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目前可重构形变液晶弹性体的研究进展。可重构形变液晶弹性体能够在外界刺激下表达出不同的形变模式,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因此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研究实例简要讲解了几种实现液晶弹性体可重构形变的策略。最后,简单展望了液晶弹性体可设计形变和可重构形变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弹性体 可设计形变 可重构形变 智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SPP的三频独立可重构陷波滤波器
15
作者 杨骁 《无线通信技术》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SPP的三频独立可重构陷波滤波器,能够利用SSPP结构上附加三个陷波结构实现三个频率的独立可重构陷波。本文所设计的陷波滤波器能在1.5GHz-4.5GHz低通通带内引入三个陷波点,改变可变电容容值来实现陷波频率的独立控...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SPP的三频独立可重构陷波滤波器,能够利用SSPP结构上附加三个陷波结构实现三个频率的独立可重构陷波。本文所设计的陷波滤波器能在1.5GHz-4.5GHz低通通带内引入三个陷波点,改变可变电容容值来实现陷波频率的独立控制。该设计通过改变可变电容容值,决定了陷波结构在不同谐振频率下等效为短路接地,进而引入可调陷波点,与此同时不影响SSPP原有的低通滤波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以实现在1.5GHz-4.5GHz频段内的三频陷波独立可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可重构 三频点陷波 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9361的可重构一体化测控系统研究
16
作者 赵宁博 王渭平 +2 位作者 程帅 王德胜 肖满湘 《宇航总体技术》 2025年第1期47-52,共6页
航天测控系统需具备遥测、安控、外测多个功能,当前基于分离体制设计的测控设备无法满足愈发密集的航天任务需求,集成化、一体化的可重构测控系统是有效的解决方案。设计了基于AD9361的通用化硬件平台,通过被动串行(Passive Serial,PS)... 航天测控系统需具备遥测、安控、外测多个功能,当前基于分离体制设计的测控设备无法满足愈发密集的航天任务需求,集成化、一体化的可重构测控系统是有效的解决方案。设计了基于AD9361的通用化硬件平台,通过被动串行(Passive Serial,PS)下载配置文件的方式实现功能切换。针对航天任务需求,构建了可重构的一体化测控系统,功能、性能均满足要求,并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测控系统 通用化硬件平台 可重构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型可重构多波束天线系统设计
17
作者 程锋利 尹名初 +2 位作者 王磊 孙春芳 徐峰 《无线电工程》 2025年第2期385-392,共8页
针对传统可重构波束系统波束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可重构多波束天线系统方案,能够提升传统系统的波束数约一倍。天线系统由可重构网络、波束形成器和天线阵列组成。波束形成器基于传统巴特勒矩阵改进而成,通过引入移相器实现多端... 针对传统可重构波束系统波束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可重构多波束天线系统方案,能够提升传统系统的波束数约一倍。天线系统由可重构网络、波束形成器和天线阵列组成。波束形成器基于传统巴特勒矩阵改进而成,通过引入移相器实现多端输入从而增加输出相位差。为匹配波束形成器,基于威尔金森功分器和PIN管设计了可重构网络,天线阵为多端口微带圆极化阵列天线。设计了一款工作于X频段的四阶可重构多波束天线系统。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天线系统能够在工作频段内实现空域±40°的七波束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 可重构 功分网络 阵列天线 巴特勒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工程传输中ROADM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张白俊 《通信电源技术》 2025年第1期159-161,共3页
深入研究了通信工程传输中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ROADM)的应用。通过阐述ROADM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分析其在通信工程传输中的优势,包括灵活的波长配置、高效的网络管理、降低运营成本等。通过... 深入研究了通信工程传输中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ROADM)的应用。通过阐述ROADM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分析其在通信工程传输中的优势,包括灵活的波长配置、高效的网络管理、降低运营成本等。通过实际案例展示ROADM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效果,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工程 传输 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OA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5G通信和NB-IoT的电力物联网频率可重构天线
19
作者 谢舒 卞立安 +2 位作者 郭志清 王琰 张琦 《空间电子技术》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面向5G频段和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的电力物联网频率可重构天线。该天线主要由两个“L”型的辐射枝节、带缺陷地结构的接地面以及用于馈电的微带线组成,辐射枝节和微带线之间分别用PIN二极... 文章提出了一种面向5G频段和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的电力物联网频率可重构天线。该天线主要由两个“L”型的辐射枝节、带缺陷地结构的接地面以及用于馈电的微带线组成,辐射枝节和微带线之间分别用PIN二极管连接。通过调节PIN二极管来改变该天线的表面电流分布,从而实现了良好的可重构性,对改变缺陷地结构来增大电流的路径,使天线获得更宽的带宽。结果表明,当天线的尺寸大小为0.43λ0×0.49λ0,工作在NB-IoT频段(1.85GHz~1.9.0GHz)和5G通信频段(4.4 GHz~5.0 GHz),最大增益分别可为4.5 dBi和5.9 dBi。在实际应用中,该天线可用于认知无线电技术,即在5G通信频段工作状态下探测空闲频谱,并及时切换到NB-IoT工作状态下,从而调整到空闲频率工作,充分满足电网深度监测与智能发电、输电等业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可重构天线 电力物联网 窄带物联网 5G通信频段 PIN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agent System Optimized Reconfiguration of Shipboard Power System 被引量:3
20
作者 兰海 肖云云 张利军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0年第3期334-339,共6页
Reconfigurability of the electrical network in a shipboard power system (SPS) after its failure is central to the restoration of power supply and improves survivability of an SPS. The navigational process creates a ... Reconfigurability of the electrical network in a shipboard power system (SPS) after its failure is central to the restoration of power supply and improves survivability of an SPS. The navigational process creates a sequence of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priority of some loads differs in chang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After analyzing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SPS, a model was developed used a grade III switchboard and an environmental prioritizing agent (EPA) algorithm. This algorithm was chosen as it is logically and physically decentralized as well as multi-agent oriented. The EPA algorithm was used to decide on the dynamic load priority, then it selected the means to best meet the maximum power supply loa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er priority loads were the first to be restored. The system satisfied all necessary constraints, demonstrat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pboard power system multi-agent system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environment priority agent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