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的抗HBV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丙发 范鲁雁 +2 位作者 范清林 魏伟 宋礼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4-275,共2页
关键词 rHSA—IFNα-2b 乙肝病毒 STAT1 ISGF3 2'-5’-O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AIM2、IFI16炎症小体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BMC中的活化水平和与HB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洪涛 陈月 吴诗品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2-329,共8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是否激活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炎症小体,分析HBV影响炎症小体活化的可能机制...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是否激活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炎症小体,分析HBV影响炎症小体活化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感染内科临床确诊CHB患者35例.同时选取健康住院医师28例为对照.以常规淋巴细胞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对照组和CHB患者组静脉血得到PBMCs,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HB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PBMCs NLRP3、AIM2、IFI16、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SC)、半胱天冬酶1(CASP1)、IL-1β、IL-18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IL-1β蛋白分泌水平.结果:CHB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PBMCs ASC、NLRP3、AIM2、IL-1β、IL-18 mRNA表达水平及两组血清IL-1β蛋白分泌水平无显著性差异.CHB患者组PBMCs IFI16、CAS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IFI16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显著正相关(r=0.699 8,P<0.01).结论:慢性HBV感染未导致CHB患者PBMCs NLRP3、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尽管HBV DNA可能诱导了CHB患者IFI16炎症小体的高表达,但通过抑制pro-caspase-1的活化、IL-1β的表达,HBV阻断了IFI16炎症小体的活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小体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黑素瘤缺乏因子2 半胱天冬酶1 干扰素诱导蛋白16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干扰素α-2a,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武宗导 王功大 +1 位作者 许洁 邢国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0-91,共2页
探讨不同亚型α干扰素(IFNα-2a、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差异。11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被随机分为IFNα-2a治疗组(52例)和IFNα-2b治疗组(58例)。IFNα-2a治疗组采用IFNα-2a(因特芬)每日3MU肌注,IFNα-2b治疗组采用IFNα... 探讨不同亚型α干扰素(IFNα-2a、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差异。11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被随机分为IFNα-2a治疗组(52例)和IFNα-2b治疗组(58例)。IFNα-2a治疗组采用IFNα-2a(因特芬)每日3MU肌注,IFNα-2b治疗组采用IFNα-2b(隆化诺)每日3MU肌注,30天后改隔日3MU肌注,疗程6月。观察两组用药3月、6月后血清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和治疗反应率。ALT复常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HBeAg阴转率:IFNα-2b治疗组(51.7%、67.2%),明显优于IFNα-2a治疗组(32.7%、44.2%),两组差异明显(P<0.05)。HBV DNA阴转率:6月后IFNα-2b治疗组(58.6%),明显优于IFNα-2a治疗组(34.6%),两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完全反应率:IFNα-2b治疗组(46.6%),明显优于IFNα-2a治疗组(21.2%),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干扰素α-2b亚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干扰素α-2a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 干扰系α-2α 干扰素Α-2b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艺 石琳 +1 位作者 冯磊 吕殿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8-743,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2,rh IL-2)治疗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对本院血液科收治的85例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实施自体CIK...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2,rh IL-2)治疗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对本院血液科收治的85例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实施自体CIK细胞联合rh IL-2治疗(CIK^+IL-2组),选取同时期未接受自体CIK细胞联合rh IL-2治疗老年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CIK^+IL-2组和对照组按淋巴瘤类型分为4亚组:A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B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C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D组:霍奇金淋巴瘤(HL)。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β2微球蛋白水平和生存质量变化情况以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CIK^+IL-2组4亚组患者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K^+IL-2组4亚组患者经8个疗程治疗后除1例死亡外,其余CRu、PR患者疗效均转变为CR,各亚组间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亚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自体CIK联合IL-2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2.36±5.38(8-76)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15±3.62(7-55)个月(P<0.05)。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rh IL-2治疗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RHIL-2 b细胞恶性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a2b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倩 张林 陈光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130-1130,共1页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a 2b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痰热清注...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a 2b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a2b干扰素雾化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7.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a2b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a2b干扰素 雾化 小儿手足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β2糖蛋白1第一结构域二聚体作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B细胞耐受原的初步探讨
6
作者 付嘉 谭岩 +2 位作者 方艳秋 熊斌 徐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β2糖蛋白1第一结构域二聚体(rhβ2-GP1-DⅠ2)对重组人β2糖蛋白1(rhβ2-GP1)免疫小鼠β2-GP1特异性B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固相ELISA方法,检测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后免疫小鼠产生的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 目的:探讨重组人β2糖蛋白1第一结构域二聚体(rhβ2-GP1-DⅠ2)对重组人β2糖蛋白1(rhβ2-GP1)免疫小鼠β2-GP1特异性B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固相ELISA方法,检测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后免疫小鼠产生的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2-GP1)滴度及anti-β2-GP1产生水平比率;应用ELISPOT方法,检测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后免疫小鼠脾脏β2-GP1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AFC)数量。结果: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后,与对照组比较,rhβ2-GP1免疫小鼠βanti-β2-GP1滴度明显降低(P<0.01),anti-β2-GP1产生水平比率下降,β2-GP1特异性AFC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能够抑制rhβ2-GP1免疫小鼠β2-GP1特异性B细胞的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β2糖蛋白1 第一结构域二聚体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b细胞耐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鸡Ex-FABP蛋白对福美双诱导的TD肉鸡血清中Bcl-2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贾云飞 杨世雄 +7 位作者 田志雄 张阳阳 牛胜 孙巨 宁官保 张鼎 赵宇军 田文霞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673-676,共4页
为研究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对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D)肉鸡血清中凋亡因子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影响,试验采用连续2 d饲喂含有福美双的日粮来诱导构建肉鸡TD模型,共设置4组正常日粮组(健康组)、4组添加福美双日粮组(福美双组)... 为研究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对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D)肉鸡血清中凋亡因子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影响,试验采用连续2 d饲喂含有福美双的日粮来诱导构建肉鸡TD模型,共设置4组正常日粮组(健康组)、4组添加福美双日粮组(福美双组)和1组空白对照组,然后注射Ex-FABP蛋白。结果表明,福美双组和健康组分别注射重组Ex-FABP蛋白后,血清中Bcl-2蛋白浓度相比福美双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重组鸡Ex-FABP蛋白可能通过刺激机体血清中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软骨生长板细胞凋亡,以发挥治疗TD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TD肉鸡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胫骨软骨发育不良 重组Ex-FAbP蛋白 细胞凋亡 b细胞淋巴瘤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干扰素 α-2b 加CD_3AK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被引量:23
8
作者 周岳进 许雪延 +4 位作者 胡素琴 胡操寒 孙晓彩 金伟虎 池月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8-200,共3页
45例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随机分为三组。A组用干扰素α-2b(IntronA,干扰能)加经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B组单用α-2b;C组为对照组。结果:A组HBeAg和HBVDNA近期阴转率... 45例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随机分为三组。A组用干扰素α-2b(IntronA,干扰能)加经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B组单用α-2b;C组为对照组。结果:A组HBeAg和HBVDNA近期阴转率为73.3%,远期疗效为53.3%;B组分别为46.7%和33.3%。两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α-2b可有效抑制HBV复制,加用CD3AK可增强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α-2b 干扰素 乙型肝炎 慢性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诱导HepG2 2.2.15细胞APOBEC3G的表达及其机制
9
作者 王鲁文 陈辉 +2 位作者 褚小刚 严少南 龚作炯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刺激HepG2 2.2.15细胞后,对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G(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 3G,APOBEC3G)表达的影响,以及初步探讨Janus激酶-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刺激HepG2 2.2.15细胞后,对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G(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 3G,APOBEC3G)表达的影响,以及初步探讨Janus激酶-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OAK—STAT)信号通道是否参与APOBEC3G基因转录调控。方法对HepG2 2.2.15细胞给予不同剂量(0、1、10^1、10^2、10^3、10^4 U/mL)IFN-α刺激8h时,以及10^3 U/mL IFN-α刺激2、4、6、8、10、12h时,收集细胞或培养上清液。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epG22.2.15细胞APOBEC3G、STA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e抗原(HBsAg与HBeAg)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RT-PCR分别检测上清液中HBVDNA水平以及细胞中HBVmRNA水平。结果无IFN-α(0 U/mL)刺激时,HepGa2.2.15细胞APOBEC3G表达水平很低。随着IFN-a浓度的升高,APOBEC3GmRNA及蛋白水平逐步升高,IFN-α浓度为10^4 U/mL时,APOBEC3G表达量最高,并且STAT-1分子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亦逐步升高,与APOBEC3G表达量呈现平行相关。随着IFN-a刺激时间的延长,APOBEC3G表达量明显升高,8h时达到最高,其后逐渐下降。10^4 U/mL IFN-α刺激8h时,HepG2 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HBVDNA及细胞中HBV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无IFN-α刺激的HepG22.2.15细胞。结论WN-a能诱导HepG22.2.15细胞表达APO—BEC3G,在一定范围内,APOBEC3G的表达与IFN—d的剂量、作用时间呈正相关;IFN-α诱导APOBEC3G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机制之一;IFN-α是否经JAK-STAT信号通道刺激APOBEC3G的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G 干扰素-Α HEPG2 2.2.15细胞 STAT-1 肝炎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IL-2联合大蒜素治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立宁 林峰 +3 位作者 商振宁 李惠 肖轶群 袁秋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943-1946,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白细胞介素(r IL-2)联合大蒜素(allicin)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裸鼠肿瘤异位移植模型,60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r IL-2治疗组、allicin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4周,分离获得外周血,记录肿瘤的体积... 目的评价重组白细胞介素(r IL-2)联合大蒜素(allicin)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裸鼠肿瘤异位移植模型,60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r IL-2治疗组、allicin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4周,分离获得外周血,记录肿瘤的体积、质量和生存时间并计算生存率。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使用ELISA法检测IFNγ的水平。Western Blot分析肿瘤组织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治疗后4周发现,r IL-2组、allicin组及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联合治疗组降低最为显著(P<0.01),其肿瘤抑制率为90.5%。联合治疗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联合治疗组在55 d时仍有60%的小鼠存活)。联合治疗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23.3±4.3)%vs(9.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中促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治疗组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比例相比于对照组有显著升高(F值分别为23.74、26.38、19.72,P值均<0.001)。与其他组比较,联合治疗组IFNγ的水平显著升高(F=9.84,P=0.026)。结论 r IL-2和allicin联合治疗能够通过增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效应来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白细胞介素2 大蒜辣素 T淋巴细胞 干扰素γ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MDVgB和/或鸡γ干扰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免疫效力试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大新 刘秀梵 +3 位作者 吴艳涛 高崧 程坚 周春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将表达鸡 干扰素基因、表达MDVgB基因、共表达MDVgB和鸡 干扰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进行组合免疫 ,观察在SPF鸡、狼山鸡中的免疫保护作用。在狼山鸡中随rFPV gB剂量的减少 ,保护效力逐渐下降 ,而在SPF鸡中 10 4 与 10 6PFU的rFPV gB提... 将表达鸡 干扰素基因、表达MDVgB基因、共表达MDVgB和鸡 干扰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进行组合免疫 ,观察在SPF鸡、狼山鸡中的免疫保护作用。在狼山鸡中随rFPV gB剂量的减少 ,保护效力逐渐下降 ,而在SPF鸡中 10 4 与 10 6PFU的rFPV gB提供相同的保护效力 ,但存在减缓增重的副反应 ;在所有的疫苗组合中 ,由10 6PFU的rFPV gB、10 5PFU的rFPV IFN Ⅱ和 40 0 0PFUHVT组成三价疫苗的保护效力最高且不影响增重 ,表明鸡 干扰素既可降低重组鸡痘病毒的减缓增重的副反应 ,又具有免疫佐剂作用 ,与重组鸡痘病毒及HVT配合成疫苗是预防MD有效的冻干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重组鸡痘病毒 鸡γ干扰素 糖蛋白b 保护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理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士生 贺双腾 +2 位作者 韩育明 夏爱民 王红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449-2451,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理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Th1/Th2型细胞因子与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慢性肝炎诊断标准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护肝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服用疏肝理脾方剂。分别观... 目的观察疏肝理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Th1/Th2型细胞因子与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慢性肝炎诊断标准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护肝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服用疏肝理脾方剂。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HBV-DNA、HbeAg、IFN-γ、IL-2、IL-6、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13%和57.14%(P<0.01);两组治疗后,生化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组内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改善ALT、ALB方面,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Th1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明显升高(P<0.01),Th2类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疏肝理脾方可以通过改善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失衡,恢复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清除慢性HBV感染,恢复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疏肝理脾方 IFN-Γ IL-2 IL-6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多糖对CHB患者PBMC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吕小华 陈文青 +2 位作者 罗世英 吴铁 吕世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观察螺旋藻多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螺旋藻多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 目的观察螺旋藻多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螺旋藻多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4浓度,同时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m RNA的表达。结果螺旋藻多糖能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能力,能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和IL-2,且能降低分泌IL-4。螺旋藻多糖能上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m RNA的表达。结论螺旋藻多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多糖 慢性乙型肝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PMBC分泌IFN-γ、IL-6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家秀 徐彬 +1 位作者 刘兴祥 李桂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HBVDNA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分泌IFN-γ、IL-6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清HBVD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PMBC分泌IL-6、IFN-γ水平采用双抗体夹... 目的探讨不同HBVDNA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分泌IFN-γ、IL-6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清HBVD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PMBC分泌IL-6、IFN-γ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S-ELISA)测定。结果治疗前CHB患者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拉米夫定治疗后HBV高、中载量组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和P<0.05),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和P<0.05),治疗后中、低载量组IFN-γ水平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6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INFγ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89,P<0.001),IL-6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和ALT呈正相关(分别为:r=0.92,P<0.001;r=0.74,P<0.001)。结论不同HBVDNA载量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应答与IFN-γ、IL-6水平程度有关,IFN-γ和IL-6的含量能较好的反映TH1/TH2的水平,且可以作为CHB疗效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单核细胞 白细胞介素6 干扰素Γ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IL-2、IL-4和IFN-γ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席宏丽 柳芳芳 +1 位作者 袁家颍 于岩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27-629,共3页
目的研究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的关系。方法 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5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5例HBV感染后自然痊愈者(既往感染组)及5例CHB抗病毒治疗后完全应答者(完全应答组)的外周血单... 目的研究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的关系。方法 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5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5例HBV感染后自然痊愈者(既往感染组)及5例CHB抗病毒治疗后完全应答者(完全应答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MA诱导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h1和Th2细胞分泌IL-2、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0.1602±0.0657)、IL-2(0.1616±0.0639),明显低于健康对照IFN-γ(0.4680±0.0377)、IL-2(0.5000±0.0625)和既往感染者IFN-γ(0.336±0.2908)、IL-2(0.256±0.17799)(P<0.001)。CHB抗病毒治疗完全应答患者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0.1620±0.0396)、IL-2(0.1940±0.0416),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0.00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0.5096±0.132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IL-4(0.2820±0.0622)(P<0.001)。既往感染者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0.336±0.29082)、IL-2(0.256±0.17799)低于健康对照(P<0.00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1.29±0.1677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HB患者组和HBV感染完全应答患者组(0.2820±0.0622、0.5096±0.1329、0.5740±0.06693)(P<0.001)。结论 Th1/Th2细胞的功能与HBV感染的发展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晓璐 闫若潜 +6 位作者 吴志明 刘梅芬 张代宝 张书阳 王淑娟 赵雪丽 刘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5-178,共4页
为了研究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rChIFN-α-Linker-ChIL-2,重组融合蛋白)对SPF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影响,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重组融合蛋白(第2组)和rChIFN-α蛋白(第3组)注射14日龄SPF鸡后不同时间对各试... 为了研究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rChIFN-α-Linker-ChIL-2,重组融合蛋白)对SPF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影响,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重组融合蛋白(第2组)和rChIFN-α蛋白(第3组)注射14日龄SPF鸡后不同时间对各试验组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PBLC)中CD3^+CD4^+、CD3^+CD8^+百分含量以及CD4^+/CD8^+比值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重组融合蛋白和rChIFN-α蛋白在鸡体内接种后3~14d均可明显提高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3^+CD4^+细胞百分含量,降低CD3^+CD8^+细胞的百分含量,提高CD4^+/CD8^+比值;接种后3~7d期间,第2组鸡的CD3^+CD4^+、CD3^+CD8^+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与PBS对照组(第1组)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第3组与第1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蛋白和rChIFN-α蛋白接种鸡体后均可显著影响鸡PBLC中淋巴细胞亚群百分含量,提高CD4^+/CD8^+比值,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重组融合蛋白对鸡淋巴细胞亚群百分含量、CD4^+/CD8^+比值影响程度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优于rChIFN-α蛋白;重组融合蛋白在体内发挥了鸡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协同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 重组鸡α干扰素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比值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体外活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晓璐 闫若潜 +4 位作者 李勤楠 赵雪丽 谢彩华 刘梅芬 张书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53-3159,共7页
为建立稳定、便捷的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rChIFN-α-Linker-ChIL-2蛋白,重组融合蛋白)体外活性评价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ChIFN-α和ChIL-2ELISA方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与抗ChIFN-α单抗和抗ChIL-2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为建立稳定、便捷的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rChIFN-α-Linker-ChIL-2蛋白,重组融合蛋白)体外活性评价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ChIFN-α和ChIL-2ELISA方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与抗ChIFN-α单抗和抗ChIL-2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活性;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在DF1细胞上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增殖活性;采用MTS法分别测定重组融合蛋白促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PBLC)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蛋白可以与抗ChIFN-α单抗和抗ChIL-2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重组融合蛋白在DF1细胞上具有明显抗病毒活性,其抗VSV活性高于抗IBDV活性,且均明显高于rChIFN-α蛋白对照;不同浓度的重组融合蛋白均具有明显的促鸡PBLC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且其促增殖活性明显高于rChIFN-α蛋白对照。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重组融合蛋白体外活性检测评价方法,为进一步探究重组融合蛋白在鸡体内协同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α干扰素 鸡白细胞介素-2 重组融合蛋白 体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转换与OAS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姗 黄雁翔 +4 位作者 马丽娜 金怡 何智敏 张晓丹 陈新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270-1274,共5页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干扰素(IFN)α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血清学转换与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2、3及OAS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关系。方法 277例HBeAg阳性CHB患者给予IFNα及核苷酸类似物(NA)联合...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干扰素(IFN)α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血清学转换与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2、3及OAS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关系。方法 277例HBeAg阳性CHB患者给予IFNα及核苷酸类似物(NA)联合抗病毒治疗,依据HBsAg及HBeAg转换与否评价疗效,分为HBsAg转换组、HBeAg转换组及无应答组(NR),同时纳入50例HBV自限性感染者作为对照。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宿主的抗病毒蛋白OAS1基因内含子区rs2285934(A/C)位点、OAS2基因外显子-2区rs2072138(C/G)位点、OAS3基因外显子-8区rs2072136(C/T)位点及OASL基因内含子区rs11849829(A/G)位点SNP,并分别比较OAS基因单位点、基因型及单体型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277例患者中HBsAg转换组41例(14.80%),HBeAg转换组102例(36.82%),NR组134例(48.38%)。OAS3等位基因C/T在四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P=0.001),携带CC+CT基因型患者与TT基因型分布频率在HBsAg转换组及NR组间存在差异,统计学差异居于临界值(χ2=3.17,P=0.07)。单体型分析显示:单体型ACCG、CCTG在应答组与NR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4;χ2=4.89,P=0.03)。结论携带OAS3(rs2072136)C等位基因的HBeAg阳性CHB患者易于获得IFNα治疗HBsAg转换,其单体型可作为获得HBeAg转换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 α多态性 单核苷酸 2 5’寡腺苷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海山 唐禄 +3 位作者 王晓杰 王艳芳 官丽莉 李校堃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0-1156,共7页
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法获得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hKGF-2)cDNA,并通过PCR方法扩增,再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c连接后转化至BL21(DE3)宿主细胞中获得表达菌株.通过流加补料方式和发酵条件的控制,进行高密度培养,并通过I... 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法获得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hKGF-2)cDNA,并通过PCR方法扩增,再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c连接后转化至BL21(DE3)宿主细胞中获得表达菌株.通过流加补料方式和发酵条件的控制,进行高密度培养,并通过IPTG诱导获得可溶性表达的目的产物.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0.0%以上;经阳离子交换层析、肝素亲和层析两步柱层析方法获得的rhKGF-2纯度高于99.0%.建立了利用转受体FGFR2-Ⅲb的BaF3细胞株进行rhKGF-2促增殖作用的活性测定方法,活性测定结果呈典型的S型曲线,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rhKGF.2) 高密度培养 柱层析 转受体FGFR2-Ⅲb baF3细胞株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抗病毒蛋白MxA和2',5'-OAS在肝胚瘤细胞株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管世鹤 杨东亮 +2 位作者 陆蒙吉 Michael Roggendorf Joerg F.Schlaak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了解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诱导的抗病毒蛋白MxA和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在人肝胚瘤细胞株HepG2和HBV稳定转染的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培养的HepG2和HepG2.2.15细胞用IFN-α刺激6h... 目的了解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诱导的抗病毒蛋白MxA和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在人肝胚瘤细胞株HepG2和HBV稳定转染的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培养的HepG2和HepG2.2.15细胞用IFN-α刺激6h,分离细胞总RNA,经逆转录、32P标记后与尼龙膜上的探针微矩阵(macroarray法)进行分子杂交;并以此来分析HepG2和HepG2.2.15细胞IFN抗病毒基因表达谱。用免疫印迹分析IFN抗病毒蛋白;如,MxA、2',5'-OAS等在肝胚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分析发现在HepG2和HepG2.2.15细胞仅有部分IFN诱导基因表达,多数IFN诱导基因呈低表达或不表达。比较HepG2和HepG2.2.15细胞,发现两者表达IFN诱导基因有差异,即对IFN应答有差异。研究中发现,MxA蛋白在HepG2.2.15细胞中不表达,而在HepG2细胞中却能正常表达。另一种重要的IFN抗病毒蛋白2',5'-OAS,在HepG2.2.15和HepG2细胞中均能表达;在拉米夫啶处理下,HepG2.2.15细胞甚至比HepG2细胞能更好地表达。结论IFN抗病毒蛋白MxA和2',5'-OAS在人肝胚瘤细胞株HepG2和HBV稳定转染的HepG2.2.15细胞中表现出差异的表达模式;HBV及其抗原成分影响人肝胚瘤细胞株的IFN抗病毒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干扰素 微矩阵 MXA蛋白 2 5′-寡腺苷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