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对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邵敬芝 杜珊珊 +1 位作者 张莉蓉 张凤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讨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0~200 mg·L^(-1) MFG-E8对细胞活力影响。建立LPS诱导BV-2细胞视网膜变性疾病体外模型,分... 目的探讨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0~200 mg·L^(-1) MFG-E8对细胞活力影响。建立LPS诱导BV-2细胞视网膜变性疾病体外模型,分为对照组、LPS组、LPS+MFG-E8组、LPS+LY294002组和LPS+PDTC组。倒置显微镜观察BV-2细胞的形态改变,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蛋白表达变化,及PI3K-Akt和NF-κB相关通路蛋白表达变化。结果0 mg·L^(-1)、10 mg·L^(-1)、50 mg·L^(-1)、100 mg·L^(-1)和200 mg·L^(-1)的MFG-E8对BV-2细胞的活性无明显影响,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G-E8对LPS诱导的BV-2细胞形态变化具有一定的逆转作用;ELISA检测结果显示,LPS组BV-2细胞中TNF-α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LPS+MFG-E8组BV-2细胞中TNF-α的含量较LPS组显著下降(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LPS组BV-2细胞中TNF-α和IL-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LPS+MFG-E8组BV-2细胞中TNF-α和IL-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LPS组明显降低(均为P<0.05)。LPS组BV-2细胞中NF-κB p-p65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01);LPS+MFG-E8组BV-2细胞中NF-κB p-p65蛋白相对表达量较LPS组明显降低,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LPS组明显升高(均为P<0.001)。结论MFG-E8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 小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FG-E8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罗登 冉文卓 +1 位作者 叶迎春 高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79-1281,1286,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不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状态下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ilk fat globul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8,MFG-E8)水平的差异,探讨MFG-E8与T2DM患者BMD的关系。方法...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不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状态下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ilk fat globul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8,MFG-E8)水平的差异,探讨MFG-E8与T2DM患者BM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住院T2DM患者72例,年龄在40~70岁。采用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所有患者及年龄、体质指数相匹配的4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第1-4腰椎(L1-L4)、股骨颈(FN)及全髋(TH)部位BMD检测,依据WHO诊断标准,划分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和健康者血清MFG-E8水平。结果对于健康者和T2DM患者,男性各部位骨密度值、MFG-E8水平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尿病患者骨量异常发生率高于健康者,糖尿病患者血清MFG-E8低于健康者(P<0.05)。③MFG-E8与L1-L4和TH骨密度正相关,是影响L1-L4和TH骨密度的主要因素。结论MFG-E8具有保护作用,可作为T2DM患者是否发生骨量异常或是否患骨质疏松风险的判别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蛋白对大鼠缺血性癫痫发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符传艺 赵杰 +4 位作者 符媚媚 蔡仁端 黄良珍 陈建南 赵建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134-3138,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蛋白(recombinant humanmilk fat globule epider mal growth factor 8,rhMFG E8)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后非惊厥性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以戊巴比妥腹腔内注射麻醉后,于大鼠双侧额... 目的探讨重组人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蛋白(recombinant humanmilk fat globule epider mal growth factor 8,rhMFG E8)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后非惊厥性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以戊巴比妥腹腔内注射麻醉后,于大鼠双侧额顶部皮质植入4个电极以及横窦上方至人字线后部置一参考电极用于脑电图监测,并确认为非惊厥性癫痫。饲养2周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缺血性癫痫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手术步骤同缺血性癫痫组,但不插入线栓;rhMFG E8组,在缺血性癫痫模型建立后,立即按160μg/kg静脉注射rhMFG E8溶液1 mL。所有大鼠均在术前1 h开始监测癫痫波,术后24 h断头取脑组织。采用TUNEL染色检测纹状体神经元凋亡,ELISA法检测纹状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6(IL 6)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性癫痫组中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加,炎症因子TNF α、IL 6分泌增加(P<0.05);rhMFG E8抑制TNF α、IL 6分泌,减少神经元凋亡,可显著降低大鼠缺血性癫痫发作频率,与缺血性癫痫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MFG E8通过抑制炎症,减少神经元凋亡,降低癫痫发作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惊厥性癫痫 重组人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蛋白 纹状体 小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FG-E8介导的骨免疫在牙周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向群 古丽努尔·阿吾提 李泽慧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牙周炎是一种典型的骨免疫疾病,其特征为牙槽骨的炎症性吸收,是成年人牙齿松动和脱落的主要原因。细菌抗原可刺激破骨细胞并加重牙周炎症,因此控制炎症、阻断牙槽骨吸收对牙周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作为... 牙周炎是一种典型的骨免疫疾病,其特征为牙槽骨的炎症性吸收,是成年人牙齿松动和脱落的主要原因。细菌抗原可刺激破骨细胞并加重牙周炎症,因此控制炎症、阻断牙槽骨吸收对牙周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作为一种细胞膜上的亲脂性糖蛋白,在多个器官和组织细胞中表达并参与骨免疫反应。MFG-E8不仅可作为诊断牙周病的新标志,还参与了包括牙周炎在内的骨炎性疾病的发展,随着骨炎性疾病的加剧,MFG-E8的表达逐渐降低,因此也具有靶向治疗牙周炎的潜能,可减少破骨细胞的形成,抑制牙槽骨的吸收。MFG-E8或可通过早期诊断和干预来控制牙周炎的病情,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提高生活质量,将来可能成为治疗牙周炎和其他骨炎性疾病的热点。因此,该文对MFG-E8介导的骨免疫在牙周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牙周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 骨免疫 牙周炎 骨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脂球上皮生长因子-8在大鼠神经层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5
作者 肖明春 刘勇 +1 位作者 聂盼 刘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205,共4页
背景神经层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胚胎后期发育过程中起“清道夫”的作用,可清除凋亡细胞。乳脂球上皮生长因子18(MFG—E8)能特异性地与凋亡细胞表面的磷酯酰丝氨酸相结合,增强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作用。目的观察MFG—E8及... 背景神经层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胚胎后期发育过程中起“清道夫”的作用,可清除凋亡细胞。乳脂球上皮生长因子18(MFG—E8)能特异性地与凋亡细胞表面的磷酯酰丝氨酸相结合,增强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作用。目的观察MFG—E8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正常大鼠神经层视网膜胚胎后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取清洁级鼠龄为0、3、7、14、30、45d的正常皇家外科学院(RCS)大鼠各5只。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标记MFG—E8和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11b,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正常大鼠各组视网膜中MFG—E8、整合素135、CD11b、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MFG—E8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视网膜内层,主要为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外丛状层,与CD11b染色部位相同。Real—time PCR检测发现,在出生后即可检测到MFG-E8、整合素β5、CD11b及IL-6 mRNA的表达,其表达量在出生后早期较低,然后逐渐增加,鼠龄14d组的mRNA表达最强烈,然后逐渐下降。鼠龄14d组的各因子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鼠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FG—E8特异地表达于正常RCS大鼠神经层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表达量出生后呈先升高后降低,14d为高峰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球上皮生长因子-8 视网膜 小胶质细胞 整合素β5 CD11B 白细胞介素-6 免疫荧光染色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