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可抑制肝星状细胞Ⅰ、Ⅲ型胶原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爱民 和朝平 +3 位作者 韩涛 杨晓明 贺福初 王宝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93-895,共3页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hALR) ,于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 ,提取总RNA ,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Ⅰ、Ⅲ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高 ( 0 2ng/L)、中( 0 0 2ng/L)、低 ( 0 0 0 2ng/L)浓度...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hALR) ,于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 ,提取总RNA ,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Ⅰ、Ⅲ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高 ( 0 2ng/L)、中( 0 0 2ng/L)、低 ( 0 0 0 2ng/L)浓度的hALR 3组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 8、2 4、48、72h 4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大剂量组较中、低剂量组Ⅰ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亦明显为低。中、低剂量hALR组肝星状细胞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 2 4、48、72h 3个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 ;大剂量hALR组肝星状细胞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 8、2 4、48、72h 4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较中、小剂量组亦显著降低。提示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对肝星状细胞Ⅰ、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增强因子 肝星状细胞 I型胶原 型胶原 基因表达 肝疾病 I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Ⅲ型胶原基组织工程角膜植入兔眼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戎慧丰 赵青 +3 位作者 颜华 刘贵培 刘源 刘文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5-1070,共6页
背景组织工程角膜由于更接近活体角膜形态,植入体内易于成活而成为当今眼科学关注的热点。目的探讨组织工程角膜重组人Ⅲ型胶原(RHC-Ⅲ)/聚[3-(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二甲基(3-磺丙)胺](PMPDSAH)互穿聚合物网络(IPN)(RHC-Ⅲ/... 背景组织工程角膜由于更接近活体角膜形态,植入体内易于成活而成为当今眼科学关注的热点。目的探讨组织工程角膜重组人Ⅲ型胶原(RHC-Ⅲ)/聚[3-(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二甲基(3-磺丙)胺](PMPDSAH)互穿聚合物网络(IPN)(RHC-Ⅲ/PMPDSAHIPN)水凝胶植入兔眼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作为角膜替代物的可行性。方法中国大耳白兔10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个组,实验组90只,正常对照组3只,其他15只兔(30只眼)为同种异体移植组提供供体角膜。实验组根据角膜材料的不同分为RHC-Ⅲ/PMPDSAH IPN组、负载神经生长因子(NGF)的NGFRHC—Ⅲ/PMPDSAH IPN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每组各30只兔,均取右眼为手术眼。将实验组3种材料移植入兔角膜前板层,术后裂隙灯下观察有无排斥反应,对角膜透明度、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变化进行评分,记录各组兔术眼角膜上皮化时间,观察期为6个月。分别于术后3d、1周、2周及术后1、3、6个月每组各取5只兔角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术后6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角蛋白K3的表达。对实验组3个亚组各时间点角膜透明度和CNV评分的差异比较进行多组独立样本的Kraskal—WallisH检验,3个亚组角膜上皮化时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实验的6个月中,RHC—Ⅲ/PMPDSAH IPN组、NGF RHC-Ⅲ/PMPDSAH IPN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兔术眼的植片均未脱出,未见免疫排斥反应。术后6个月,RHC—Ⅲ/PMPDSAH IPN组、NGFRHC-Ⅲ/PMPDSAH IPN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角膜透明度、CN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4.34,P=0.23;H=2.60,P=0.46)。NGFR HC-Ⅲ/PMPDSAH IPN组角膜上皮化时间最短,平均为(4.97±0.63)d,与RHC—Ⅲ/PMPDSAH IPN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7,P=0.00;t=5.80,P=0.00);RHC-Ⅲ/PMPDSAH IPN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0)。RHC—Ⅲ/PMPDSAH IPN组和NGF RHC-Ⅲ/PMPDSAH IPN组移植材料与兔角膜融合较好,术后2周材料部分降解,术后1个月材料均完全降解,术后6个月新生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角膜上皮细胞中K3表达阳性。结论RHC—Ⅲ/PMPDSAH IPN与兔眼的生物相容性较好,NGF可以有效地促进角膜创口愈合和上皮再生,提高其力学强度后,有望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角膜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重组人型胶原/聚[3-(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二甲基(3-磺丙)胺]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 组织工程角膜 神经生长因子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型胶原在人和大鼠肝纤维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捷 翟为溶 +2 位作者 张月娥 周筱梅 杜卫东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244-249,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Ⅲ型胶原在纤维化中的意义,本工作应用核酸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人体慢性肝病和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早期)肝组织中Ⅲ型胶原蛋白不同阶段的表达产物(前胶原mRNA、前胶原端肽和胶原蛋白)作定性、定量和定位检测... 为了深入研究Ⅲ型胶原在纤维化中的意义,本工作应用核酸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人体慢性肝病和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早期)肝组织中Ⅲ型胶原蛋白不同阶段的表达产物(前胶原mRNA、前胶原端肽和胶原蛋白)作定性、定量和定位检测,同时对Ⅰ型胶原作相应观察,兼以结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分别作为贮脂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的标记。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早期和活动期主要是Ⅲ型胶原合成增多,并证明间质细胞特别是炎症活动区窦旁贮脂细胞及其相关细胞是肝纤维化时主要的胶原生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胶原 肝纤维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舒欣 徐启桓 +1 位作者 李刚 姚集鲁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391-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 191例各种类型慢性肝病患者联合检测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 C) ,同时行肝组织学检查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血清HA水平随肝组织病理纤维化...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 191例各种类型慢性肝病患者联合检测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 C) ,同时行肝组织学检查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血清HA水平随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而升高 ,在S4 期最高 ,与各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有相关性 (r =0 377,P=0 0 0 1) ;血清PCⅢ、Ⅳ C水平在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各期中无差异 (P >0 0 5 ) ;血清HA、Ⅳ C水平随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而升高 ,在G4 时最高 ,与各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各级血清PCⅢ水平无差异 (P >0 0 5 )。【结论】血清H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较好 ,可作为一种无创伤的肝纤维化诊断指标 ,而血清PCⅢ、Ⅳ C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不明显 ,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肝纤维化 病理学 血清学指标 HA 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妩弋 张玲玲 +5 位作者 吴丽 汪倪萍 王华 岳莉 张运芳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recom binanthumaninterleukin1receptorantagonist, rhIL 1ra)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 (collagen inducedarthritis,CIA)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 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rhIL 1ra3个...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recom binanthumaninterleukin1receptorantagonist, rhIL 1ra)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 (collagen inducedarthritis,CIA)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 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rhIL 1ra3个剂量组和进口IL 1ra组;采用Ⅱ型胶原(CⅡ)乳剂皮内注射诱导大鼠CIA模型;每周测体重观察体重变化;足爪容积法测量大鼠足爪肿胀度;测定CⅡ的迟发性变态反应(DTH);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 CIA大鼠在致炎d10,出现关节红、肿,体重减轻,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升高,关节病理可见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和骨的破坏等。rhIL 1ra(7 5, 30, 120mg·kg-1 )和阳性对照组anakinra(120mg·kg-1 )皮下注射,连续 7d,能明显抑制CIA大鼠足肿胀;rhIL 1ra(30, 120mg·kg-1 )皮下注射,连续 7d,可以明显减轻CⅡ诱发的迟发性变态反应 (DTH);另外,rhIL 1ra也可明显降低CIA大鼠血清中抗CⅡ抗体的水平;病理学检查表明,rhIL 1ra大剂量能明显减轻CIA大鼠关节滑膜炎症和滑膜增生,减轻血管翳和软骨破坏。结论 rhIL 1ra对CIA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Ⅱ型胶原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甲状旁腺激素介导成骨细胞增殖及成骨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冰 卢蕾阳 +1 位作者 高飞 杨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98-1301,共4页
目的通过构建乳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IGF-1联合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1-34,rhPTH1-34)对成骨细胞增殖及I型胶... 目的通过构建乳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IGF-1联合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1-34,rhPTH1-34)对成骨细胞增殖及I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乳鼠成骨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及功能,以原代培养乳鼠成骨细胞为实验模型,分空白组、PTH组、IGF-1组及不同浓度IGF-1作用的PTH介导的成骨细胞组(0、10、50、100 ng/L)。通过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0、10、50、100 ng/L)联合10-9mol/L重组人甲状旁腺素刺激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RT-PCR法检测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PTH和IGF-1均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IGF-1联合PTH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TH联合IGF-1使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增强、I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增强。IGF-1可以促进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IGF-1可以促进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PTH与IGF-1均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IGF-1可促进PTH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两者合用其作用增强,有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成骨细胞 增殖 I型胶原蛋白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与可溶性鸡Ⅱ型胶原对实验性关节炎的联合治疗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卢延旭 陈敏珠 路景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 :考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0 (rhIL 10 )对可溶性鸡Ⅱ型胶原 (SCCⅡ )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疗效的影响。方法 :通过测量足肿胀度、体重、胸腺与脾脏系数 ,观察不同部位淋巴细胞ConA增殖反应并检测腹腔巨噬细胞 (PMΦ)与滑膜组... 目的 :考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0 (rhIL 10 )对可溶性鸡Ⅱ型胶原 (SCCⅡ )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疗效的影响。方法 :通过测量足肿胀度、体重、胸腺与脾脏系数 ,观察不同部位淋巴细胞ConA增殖反应并检测腹腔巨噬细胞 (PMΦ)与滑膜组织细胞(SMCs)产生IL 1的水平。结果 :与SCCⅡ(0 .0 3mg·kg-1·d-1,ig)或IL 10 (1,2 μg·d-1,sc)单独治疗比较 ,二者联合治疗大鼠AA ,明显改善上述观察指标 ,同时使SCCⅡ的口服耐受诱导期缩短 ,增强了治疗效果。结论 :IL 10能提高SCCⅡ治疗大鼠AA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鸡Ⅱ型胶原 RHIL-10 联合治疗 佐剂性关节炎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滑膜组织细胞 腹腔巨嗜细胞 白细胞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胶原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林丽 林绍强 +1 位作者 王晓玉 张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9-514,共6页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及Ⅰ、Ⅲ型胶原产生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hUCMSCs,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标记(CD45、CD34、CD105、CD29和HLA-DR),成脂及成骨诱导其分化,以鉴定其为间充质干细...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及Ⅰ、Ⅲ型胶原产生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hUCMSCs,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标记(CD45、CD34、CD105、CD29和HLA-DR),成脂及成骨诱导其分化,以鉴定其为间充质干细胞,确定bFGF促增殖最适浓度为20μg/L。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添加bFGF(20μg/L)于DMED/F12培养液中,对照组使用DMED/F12常规培养液。MTT法测定hUCMSCs存活和增殖能力,分析bFGF对hUCMSCs增殖的影响,RT-PCR测定其Ⅰ、Ⅲ型胶原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测定其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结果:MTT生长曲线提示bFGF促进hUCMSCs的增殖。用含与不含bFGF培养基培养的hUCMSCs均表达CD29,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油红O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阳性。RT-PCR结果显示了实验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了实验组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bFGF可显著促进hUCMSCs增殖,且不改变细胞的表面标志物表达。bFGF对hUCMSCsⅠ、Ⅲ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抑制效应,提示其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可能不会引起Ⅰ、Ⅲ型胶原蛋白沉积,从而减少瘢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Ⅰ型胶原 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