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IL-12对恒河猴造血系统辐射防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熊国林 赵毅 +10 位作者 邢爽 申星 宁学成 卢世香 李建 郭玲玲 郝锐 陈廷超 缪锦来 贺济琛 罗庆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0-154,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初步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2(rhIL-12)对急性辐射损伤猴造血系统的防护和治疗作用,为同类型病人的临床救治提供实验依据。在体外实验中,观察了不同浓度rhIL-12(0、1、5、25、125和625 ng/ml)对来自人和健康成年猴骨髓造血祖细胞... 本研究旨在初步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2(rhIL-12)对急性辐射损伤猴造血系统的防护和治疗作用,为同类型病人的临床救治提供实验依据。在体外实验中,观察了不同浓度rhIL-12(0、1、5、25、125和625 ng/ml)对来自人和健康成年猴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在体内实验中,用11只经3.0 Gy全身照射后90 d活存猴再经致死剂量60Coγ(6.0 Gy)射线全身1次照射以建立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动物模型。模型动物被随机分为照射对照组(n=4)、单次给药组(n=3)和分次给药组(n=4)。单次给药组于照射后2 h皮下注射rhIL-12 4μg/kg,分次给药组分别于照射后2 h和3、6、9 d皮下注射rhIL-12 1μg/kg,对照组于皮下注射同样体积的PBS。观察照射后动物活存情况和外周血象变化。体外培养结果显示,不同浓度rhIL-12可明显促进正常猴和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形成各系造血祖细胞集落,特别是CFU-E和CFU-GM最为明显。照射对照组动物于照射后22 d内全部死亡,死亡动物平均活存时间为(20.3±1.2)d;rhIL-12单次给药组3只动物全部存活,rhIL-12分次给药组1只动物于照射后17 d因贫血死亡。与对照组比较,rhIL-12治疗能明显提高动物存活(P=0.018),并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以及网织红细胞数的恢复(P<0.05)。结论:rhIL-12可明显促进灵长类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集落形成,并明显促进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猴的造血功能恢复,提高动物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 辐射损伤 急性放射病 恒河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猪单链IL-12的构建及真核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雪梅 袁远英 +3 位作者 方强 夏惠 孙新 李柏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87-1692,共6页
目的克隆猪IL-12(pIL-12)p35和p40亚单位cDNA,构建含有重组猪单链IL-12(pscIL-12)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表达。方法分别从正常成年肉猪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脾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经RT-PCR分别获得pIL-12 p35和p40亚单... 目的克隆猪IL-12(pIL-12)p35和p40亚单位cDNA,构建含有重组猪单链IL-12(pscIL-12)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表达。方法分别从正常成年肉猪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脾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经RT-PCR分别获得pIL-12 p35和p40亚单位编码序列的cDNA,应用重叠延伸PCR技术通过一柔性接头(linker)(Gly4Ser)3串联这两个亚基构建融合基因pscIL-12,将融合基因pscIL-12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通过阳离子聚合物介导转染CHO-K1细胞进行表达,RT-PCR鉴定pscIL-12融合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所克隆的pIL-12 p35亚基和p40亚基的编码基因序列和构建的融合基因pscIL-12序列均经PCR、酶切、测序得以证实;融合基因pscIL-12在CHO-K1细胞中成功转录。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1(+)-pscIL-12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pscIL-12在CHO-K1细胞中成功转录,为进一步探讨pscIL-12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和疫苗佐剂效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单链 分子克隆 真核表达 CHO-K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单链白细胞介素12融合基因(rhscIL-12)的构建和真核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梅 司履生 +1 位作者 王一理 耿宜苹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97-302,共6页
克隆人 IL - 1 2 ( h IL - 1 2 ) p40和 p35亚单位 c DNA,构建人单链 IL- 1 2 ( rhsc IL- 1 2 )融合基因 ,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 从经 PDBu刺激的 EBV转化的人 B淋巴母细胞株 NC37中提取 m RNA,经 RT- PCR分别获得 h IL- 1... 克隆人 IL - 1 2 ( h IL - 1 2 ) p40和 p35亚单位 c DNA,构建人单链 IL- 1 2 ( rhsc IL- 1 2 )融合基因 ,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 从经 PDBu刺激的 EBV转化的人 B淋巴母细胞株 NC37中提取 m RNA,经 RT- PCR分别获得 h IL- 1 2 p40和 p35亚单位编码序列的 c DNA,运用重组 PCR技术将两段基因通过一疏水性多肽接头 ( Gly4 Ser) 3 DNA序列进行体外基因重组 ,构建 rhsc IL- 1 2融合基因 ,将其插入 pc DNA3.1 ( + )真核表达载体 ,经脂质体转染 COS7细胞进行表达 ,Western blot进行分析。结果 所克隆的 h IL- 1 2 p40、p35c DNA序列和构建的 rhsc IL - 1 2融合基因 DNA序列均经测序得以证实 ,融合基因可在 COS7中表达其产物 rhsc IL- 1 2融合蛋白 ,其分子量为 70 KD,可与鼠抗人 IL - 1 2 p40 /p70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 rhsc IL- 1 2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和特性奠定了基础 ,也为 rhsc I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单链白细胞介素12 融合基因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BsAg单链抗体的等电点测定和结构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熊盛 王一飞 +5 位作者 钱垂文 罗勇 陈文吟 饶桂荣 粟宽源 余宙耀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3-76,共4页
应用实验生物学和计算生物学方法对重组人源抗HBsAg单链抗体 (HBscFv)的部分理化性质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 .首先应用蛋白质分析软件包Antheprot预测HB scFv等电点 ,然后等电聚焦测定HBscFv等电点 ,在此基础上 ,用神经网络法预测HB scFv... 应用实验生物学和计算生物学方法对重组人源抗HBsAg单链抗体 (HBscFv)的部分理化性质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 .首先应用蛋白质分析软件包Antheprot预测HB scFv等电点 ,然后等电聚焦测定HBscFv等电点 ,在此基础上 ,用神经网络法预测HB scFv二级结构 ,然后用同源建模的方法 ,获得HBscFv三级结构 .结果发现 ,HBscFv等电点理论值为 8.5 1,实验值为 7.3~ 8.1;PHDsec结果表明 ,HBscFv是一种全β蛋白质 ;三级结构建模表明 ,HBscFv的VH 结构域由 9个片层组成 ,VL 结构域由 8个片层组成 ;由于单链抗体的特殊性 ,三级结构建模无法给出VH 与VL 结构域之间进一步折叠后形成的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单链抗体 等电点 结构预测 重组人源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