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鉴别诊断临床急性肺炎病原体感染的血清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萌 窦云鹏 +5 位作者 谷丽 吕喆 王一民 刘颖梅 安云庆 曹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6-640,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肺炎患者血清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诊断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临床病原学诊断明确的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患者和正常人血... 目的检测急性肺炎患者血清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诊断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临床病原学诊断明确的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为检测样品,采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上述血清中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结果 (1)正常人群血清78份,急性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46份,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42份,其中病毒感者患者血清35份,细菌感染患者血清7份;(2)正常人群血清PDGF最大值<6 000 pg/m L;血清BPI最大值<80 ng/m L;(3)以血清PDGF值6 000 pg/m L作为鉴别诊断急性支原体感染的基线值,支原体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为93.47%(43/46);病毒和细菌感染患者出现支原体感染的假阳性率为7.14%(3/42);(4)以血清BPI值80 ng/m L作为鉴别诊断急性细菌感染的基线值,细菌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5.71%(6/7);病毒感染患者出现细菌感染的假阳性率为3.22%(1/31)。结论以血清PDGF6 000 pg/m L和BPI 80 ng/m L作为鉴别诊断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基线值,对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鉴别诊断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杀菌渗透增强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N端片段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宇麒 张天托 +2 位作者 胡波 李林 黄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构建编码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N端片段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蛋白。方法:采用RT PCR技术,从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总RNA中扩增BPI蛋白N端片段cDNA编码区基因,DNA序列分析鉴定;将测序证实的BPI蛋白N端片段编... 目的:构建编码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N端片段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蛋白。方法:采用RT PCR技术,从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总RNA中扩增BPI蛋白N端片段cDNA编码区基因,DNA序列分析鉴定;将测序证实的BPI蛋白N端片段编码区基因PCR产物直接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BAD/Thio TOPO中,再次测序鉴定;通过在大肠杆菌中以L 阿拉伯糖进行诱导表达,然后以SDS PAGE、Westernblot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分析。重组蛋白经初步纯化处理后,进行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RT PCR扩增出一个835bp的DNA片段,DNA测序表明为所需目的基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序列分析表明,BPI蛋白N端片段正确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AD/Thio TOPO中,SDS PAGE和Westerblot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BPI蛋白N端片段。对该蛋白进行初步活性测定显示其可与BPI单克隆抗体结合并具有杀灭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BPI蛋白N端片段编码区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作用 通透性增加蛋白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I-BD3融合抗菌肽修饰C3H10T1/2细胞对小鼠感染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欣然 刘翠 +3 位作者 钱智勇 徐红梅 郭希民 郭红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22-726,共5页
目的观察p Adxsi-BPI-BD3转染C3H10T1/2细胞对小鼠感染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使用重组腺病毒载体p Adxsi-BPI-BD3转染C3H10T1/2细胞,并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取30只KM小鼠行直径1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并接种金黄色葡... 目的观察p Adxsi-BPI-BD3转染C3H10T1/2细胞对小鼠感染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使用重组腺病毒载体p Adxsi-BPI-BD3转染C3H10T1/2细胞,并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取30只KM小鼠行直径1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并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制造感染创面。造模后,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10只,T组尾静脉注射p Adxsi-BPIBD3转染后的C3H10T1/2细胞,C组注射未转染的C3H10T1/2细胞,N组注射等量PBS。通过大体观察、痂下细菌计数、测定创面残留面积、HE染色等来评价BPI-BD3修饰的C3H10T1/2的促愈效果。结果与其余两组相比,T组痂下菌量较少(P<0.05),且T组愈合较快,7、14d时,创面残留面积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其余两组相比,T组炎症较轻、表皮生长较快。结论 BPI-BD3修饰的C3H10T1/2可以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小鼠感染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H10T1/2细胞 Β防御素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伤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渗透性增强蛋白功能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4
4
作者 颜金鹏 王丽 +2 位作者 李善妮 邓丽明 韩旭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2-631,共10页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是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的阳离子蛋白,约为55 kD.BPI能与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上的脂多糖结合,增加外膜对抗菌药的通透性,具有特异性杀灭革兰氏阴性菌及结合/中和内毒素的生物学功能,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方面有...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是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的阳离子蛋白,约为55 kD.BPI能与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上的脂多糖结合,增加外膜对抗菌药的通透性,具有特异性杀灭革兰氏阴性菌及结合/中和内毒素的生物学功能,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对BPI研究颇多,并逐渐发现BPI还具有调理作用、抗真菌、抗原虫和抑制血管生成等许多功能,被学者称为未来的"超级抗生素".本文主要就BPI的结构、分布、生理功能、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渗透性增强蛋白(BPI) 中性粒细胞 革兰氏阴性菌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I蛋白对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的盘羊杂交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郭海英 沈文 +4 位作者 陈冬梅 陈凯丽 张晓丽 高宝德 孙延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82-1890,共9页
研究重组BPI蛋白(rBPI)对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的盘羊杂交羊的免疫应答分析。将6只巴什拜羊作为A组,将12只盘羊杂交羊随机分为B、C组,全部人工感染MO,感染第4天开始,C组每天分别注射rBPI,A和B组注射生理盐水。采用ELISA方法检测试验... 研究重组BPI蛋白(rBPI)对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的盘羊杂交羊的免疫应答分析。将6只巴什拜羊作为A组,将12只盘羊杂交羊随机分为B、C组,全部人工感染MO,感染第4天开始,C组每天分别注射rBPI,A和B组注射生理盐水。采用ELISA方法检测试验羊不同时间血清中IL-8、IL-10、IFN-γ及TNF-α的含量。在试验结束后宰杀各组6只羊,取肺组织做病理切片,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在感染初期,3个组IL-8、TNF-α及IFN-γ含量都升高,而IL-10有降低趋势。在感染后第7天,C组IL-8浓度显著低于A组(P<0.05);在第14—21天,B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在第5天,C组IL-10显著高于A组(P<0.05),极显著低于B组(P<0.01);在第14天,C组极显著低于A组(P<0.01),显著高于B组(P<0.05);在第21天,C组显著低于A组(P<0.05),极显著高于B组(P<0.01)。在第14天,C组IFN-γ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在第21天,C组显著低于B组(P<0.05),但极显著高于A组(P<0.01)。在感染第14天,C组TNF-α显著低于B组(P<0.05),显著高于A组(P<0.05);在第21天,C组的TNF-α显著低于B组(P<0.05),但极显著高于A组(P<0.01)。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A组平均分为9.4,B组平均分19.9,C组平均分为12.8,B组评分显著高于A、C组(P<0.05、P<0.05)。rBPI对MO感染的杂交羊有治疗作用,对细胞因子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杂交羊 绵羊肺炎支原体 细胞因子 病理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分泌性中耳炎大鼠中耳黏膜TNF-α和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祝威 汪欣 杜宝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探讨杀菌 -通透性增强蛋白 (BPI)对分泌性中耳炎 (OME)大鼠中耳黏膜 TNF- α和 IL- 6 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采用大鼠中耳腔注射脂多糖 (L ipopolysaccharide,L PS)制备 OME模型 ,动物分为 L PS实验组和 BPI治疗组... 目的 :探讨杀菌 -通透性增强蛋白 (BPI)对分泌性中耳炎 (OME)大鼠中耳黏膜 TNF- α和 IL- 6 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采用大鼠中耳腔注射脂多糖 (L ipopolysaccharide,L PS)制备 OME模型 ,动物分为 L PS实验组和 BPI治疗组。利用 EL ISA和 RT- PCR方法检测中耳黏膜组织 TNF- α和 IL- 6 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L PS实验组和 BPI治疗组在第 1、 2天均有 IL- 6的表达 ,但 L PS组表达量高于 BPI组 (P<0 .0 5 )。在第 7天后两组均无表达 ;而 TNF- α的表达贯穿于两组实验的始终 ,但 L PS组表达量高于 BPI组 (P<0 .0 5 )。结论 :IL- 6和 TNF- α在中耳炎病变的形成中起作用 ;BPI通过抑制细胞因子表达和分泌 ,减轻炎症刺激 ;BPI是一个潜在的治疗 OME的有效药物 ,可能预防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一通透性增强蛋白 内毒素类/副作用 中耳炎 伴渗出液/代谢 肿瘤坏死因子/分析 白细胞介素6/分析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彦兵 桂祎 +3 位作者 李进涛 李作生 史宪伟 张以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9-34,共6页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是中性粒细胞内存在的一种碱性蛋白,是一个分子质量介于50-60 ku的阳性蛋白,它主要存在于人、牛、兔等哺乳动物多形核粒细胞(PN4NL)的嗜天青颗粒中及其表面,它能与革兰氏阴性菌脂多糖(LPS)结合,具有中和...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是中性粒细胞内存在的一种碱性蛋白,是一个分子质量介于50-60 ku的阳性蛋白,它主要存在于人、牛、兔等哺乳动物多形核粒细胞(PN4NL)的嗜天青颗粒中及其表面,它能与革兰氏阴性菌脂多糖(LPS)结合,具有中和内毒素和杀灭细菌的作用,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人类最初注意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是因其具有杀菌作用,但随后发现它还具有较强的颉颃内毒素的作用。近年来国外对其研究颇多,并逐渐发现其还具有很多其他功能,如抗真菌、杀灭寄生虫等作用,其被学者称为未来的“超级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内毒素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I_(m23)重组抗菌蛋白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靖学芳 安云庆 杨贵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4-378,共5页
目的 :采用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分泌型功能性rBPIm2 3抗菌蛋白。方法 :利用构建的pUC1 8 synBPI4 1 4质粒和PBV2 2 0 BPIm4 2 0 质粒 ,按分子克隆方法构建pPICZα synBPIm6 0 0 重组表达载体 ;用线性化pPICZα synBPIm6 0 0 质... 目的 :采用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分泌型功能性rBPIm2 3抗菌蛋白。方法 :利用构建的pUC1 8 synBPI4 1 4质粒和PBV2 2 0 BPIm4 2 0 质粒 ,按分子克隆方法构建pPICZα synBPIm6 0 0 重组表达载体 ;用线性化pPICZα synBPIm6 0 0 质粒电转化PichiapastorisGS1 1 5 ,筛选抗性转化子 ,进行PCR和Mut表型鉴定 ;用甲醇诱导目的蛋白rBPIm2 3的表达 ;用离子交换层析纯化rBPIm2 3,并进行SDS PAGE分析、Westernblot鉴定和用BCA法定量。结果 :①成功构建了pPICZα synBPIm6 0 0 重组表达载体 ;②获得稳定整合目的基因的GS1 1 5菌株 ;③表达产物相对分子量约为 2 3kD ,可与抗BPI抗体特异性结合 ;④培养上清液中目的蛋白表达量约为 2 9mg L。结论 :BPIm2 3重组抗菌蛋白在毕赤酵母GS1 1 5中得到分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渗透增强蛋白 BPIm23重组抗菌蛋白 巴斯德毕赤酵母 分泌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体外抑制革兰阴性细菌脂多糖激活血小板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罗先明 杨秋红 +1 位作者 魏菁 马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9-132,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能否抑制G-细菌脂多糖(LPS)激活血小板的作用。取10例健康体检者全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1×108/ml)。实验分为4组:正常血小板组:不作任... 本研究旨在探索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能否抑制G-细菌脂多糖(LPS)激活血小板的作用。取10例健康体检者全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1×108/ml)。实验分为4组:正常血小板组:不作任何处理;LPS组:LPS(10μg/ml)刺激6 h;BPI组:BPI(100μg/ml)处理1 h;BPI+LPS组:BPI(100μg/ml)预孵育1 h后,再接受LPS(10μg/ml)刺激6 h。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血小板膜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PRP上清中细胞因子释放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结果表明,与正常血小板组相比,LPS刺激血小板后血小板膜TLR-4表达及上清中TNF-α和IL-6浓度均明显增高(P<0.001)。在接受BPI预处理后,LPS刺激血小板表达TLR-4及TNF-α和IL-6的作用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血小板组。BPI单独刺激血小板不引起血小板TLR-4表达增高及细胞因子水平改变。结论:BPI能够抑制LPS诱导的血小板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血小板 脂多糖 TLR-4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对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的盘羊杂交羊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海英 沈文 +4 位作者 陈冬梅 陈凯丽 高宝德 张晓丽 孙延鸣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1-485,共5页
为研究重组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r BPI)对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后的盘羊杂交羊的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本研究以6只巴什拜羊为A组,12只盘羊杂交羊随机分为B和C两组,全部人工感染MO(ccu=106),感染4 d后C组每天肌肉注射r BPI 150 mg/只,A... 为研究重组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r BPI)对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后的盘羊杂交羊的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本研究以6只巴什拜羊为A组,12只盘羊杂交羊随机分为B和C两组,全部人工感染MO(ccu=106),感染4 d后C组每天肌肉注射r BPI 150 mg/只,A和B组注射生理盐水,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及ELISA检测实验羊不同时间外周血中BPI、IL-1β、IL-4及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B对照组死亡率为33.3%。BPI的表达水平在感染后第7 d,C组显著低于A和B组(p<0.05),第14 d^21 d C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而在第7 d^21 d,A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IL-1β表达水平在感染后第7 d^21 d,C组极显著低于A和B组(p<0.01),第21 d,A组显著低于B组(p<0.05)。IL-4的表达水平在感染后第7 d^21 d,C组极显著高于A和B组(p<0.01),第14 d^21 d,A组显著高于B组(p<0.05)。IL-6表达水平在感染第14 d^21 d,C组极显著低于A和B组(p<0.01),A组显著低于B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r BPI对感染MO后的盘羊杂交羊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绵羊肺炎支原体 盘羊杂交羊 ELISA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基因Glu216Lys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炎症性肠病无关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庆帆 陈白莉 +3 位作者 张青森 何瑶 陈旻湖 曾志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8-723,共6页
目的:探讨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基因Glu216Lys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炎症性肠病(IBD)发病及各种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86例确诊的汉族IBD患者[173例克罗恩病(CD)和113例溃疡性结肠炎(UC)]及年龄、性别匹配的332名健康人进行... 目的:探讨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基因Glu216Lys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炎症性肠病(IBD)发病及各种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86例确诊的汉族IBD患者[173例克罗恩病(CD)和113例溃疡性结肠炎(UC)]及年龄、性别匹配的332名健康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引物介导的限制性分析PCR方法检测基因分型;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位点多态性对IBD发病及临床特征的影响。结果:CD和UC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Glu216Lys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分析Glu216Lys与CD和UC的临床特征关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I基因Glu216Lys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IBD发病和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IBD的遗传易感性具有种族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中国汉族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ICZα-synBPI_(m600)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丛敏 靖学芳 +2 位作者 刘振龙 孙明洁 安云庆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使rBPIm2 3 重组抗菌蛋白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分泌表达 ,拟构建synBPIm60 0 酵母表达载体。以pUC18 synBPI41 4 质粒为模板扩增synBPI2 0 0 基因片段 ,经XhoI/EcoRI双酶切获得synBPI1 85bp基因片段 ;EcoRI/SalI双酶切PBV2 2 0 BPIm6... 为使rBPIm2 3 重组抗菌蛋白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分泌表达 ,拟构建synBPIm60 0 酵母表达载体。以pUC18 synBPI41 4 质粒为模板扩增synBPI2 0 0 基因片段 ,经XhoI/EcoRI双酶切获得synBPI1 85bp基因片段 ;EcoRI/SalI双酶切PBV2 2 0 BPIm60 0 质粒获得BPIm42 0 基因片段 ;将上述 2个基因片段连接后定向克隆到pPICZα酵母表达载体上。连接产物转化E .coliTOP 10F′ ,在含Zeocin的低盐LB固体培养基上筛选阳性转化子。阳性克隆菌经菌落PCR法鉴定、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 ,结果与预期相符。提示 :成功构建了pPICZα synBPIm6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ICZα-synBPIm600酵母 表达载体 构建 鉴定 毕赤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BPI N端功能片段(muBPI_(25)蛋白)体外杀菌和中和内毒素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喆 王炜 +7 位作者 范宜强 刘振龙 孔庆利 温铭杰 龙军 李晨 许晴 安云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4-297,303,共5页
目的:建立胞内杀菌和体外中和内毒素实验模型,检测muBPI25目的蛋白对胞内寄生菌的抑杀作用和对内毒素的中和作用。方法:将pcDNA3.1(+)-muBPI36-259质粒导入RAW264.7细胞,用胞内寄生G+/G-菌感染上述细胞建立muBPI25目的蛋白胞内杀菌实验... 目的:建立胞内杀菌和体外中和内毒素实验模型,检测muBPI25目的蛋白对胞内寄生菌的抑杀作用和对内毒素的中和作用。方法:将pcDNA3.1(+)-muBPI36-259质粒导入RAW264.7细胞,用胞内寄生G+/G-菌感染上述细胞建立muBPI25目的蛋白胞内杀菌实验模型;将pSecTag2B-muBPI36-259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检测muBPI25蛋白中和内毒素实验模型。结果:胞内杀菌实验模型证实muBPI25目的蛋白对G-伤寒杆菌具有抑杀作用;中和内毒素实验模型证实muBPI25目的蛋白对内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结论:首次证实小鼠BPI N端功能片段,即muBPI25目的蛋白对G-菌具有抑杀作用,对其裂解产物内毒素具有中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渗透性增强蛋白 RAW264.7细胞 胞内寄生菌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大手术后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的变化规律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立天 姚咏明 +1 位作者 陆家齐 于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观察外科大手术后内源性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拟行腹部大手术患者11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5、7、14天采集血标本,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的变化,并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BPI、脂多糖结合蛋... 目的观察外科大手术后内源性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拟行腹部大手术患者11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5、7、14天采集血标本,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的变化,并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BPI、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IL-6水平,改良基质显色法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中BPI/LBP比值为(0.672±0.083)×10-3,腹部大手术后第1天增高至(1.058±0.074)×10-3(P=0.004),第3天为(1.107±0.061)×10-3(P=0.001),第5天后降至正常范围(P>0.05)。11例患者术前血浆中均未检测到IL-6,腹部大手术后第1天血浆中IL-6水平迅速增高达峰值(27.440±12.144pg/ml,P=0.04),第3天仍处于较高水平(11.530±5.312pg/ml)。结论手术创伤后机体内源性BPI的增幅明显高于LBP,可能有助于控制大手术后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脂多糖结合蛋白 细胞因子类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BPI N端功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表达产物的胞内杀菌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丽 冯颖 +6 位作者 吕喆 庆利 刘振龙 赵冬 高燕 王炜 安云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0-503,508,共5页
目的:克隆小鼠BPI36-259基因片段,转染细胞获得具有杀菌作用的目的抗菌蛋白。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PUC57-muBPI1-281质粒;PCR扩增获得muBPI36-259基因片段,制备pcDNA3.1(+)-muBPI36-259重组质粒;采用电穿孔法将上述重组质粒转染... 目的:克隆小鼠BPI36-259基因片段,转染细胞获得具有杀菌作用的目的抗菌蛋白。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PUC57-muBPI1-281质粒;PCR扩增获得muBPI36-259基因片段,制备pcDNA3.1(+)-muBPI36-259重组质粒;采用电穿孔法将上述重组质粒转染RAW264.7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在胞内的表达;建立胞内杀菌实验模型,检测muBPI36-259目的蛋白对胞内寄生菌(伤寒杆菌)的杀伤作用。结果:muBPI36-259目的蛋白在RAW264.7细胞内成功表达,对胞内寄生菌-G-伤寒杆菌具有杀伤作用。结论:成功克隆了小鼠BPI36-259基因片段,转染RAW264.7细胞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目的抗菌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渗透性增强蛋白 RAW264.7细胞 伤寒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对烧伤大鼠绿脓杆菌菌血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江 周红 萧光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观察猪源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对大鼠烧伤绿脓杆菌菌血症的作用。方法:将84只Wistar大鼠烧伤后经静脉注射绿脓杆菌悬液(106cfukg-1)随机分为烧伤绿脓杆菌菌血症组与烧伤绿脓杆菌菌血症BPI(... 目的:观察猪源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对大鼠烧伤绿脓杆菌菌血症的作用。方法:将84只Wistar大鼠烧伤后经静脉注射绿脓杆菌悬液(106cfukg-1)随机分为烧伤绿脓杆菌菌血症组与烧伤绿脓杆菌菌血症BPI(2mgkg-1)实验组,观察大鼠存活情况、全血细菌计数、血浆内毒素、血清TNF-α、葡萄糖及乳酸浓度的改变。结果:保护组大鼠全血细菌计数、血浆内毒素、血清TNF-α、葡萄糖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 灼伤 菌血症 内毒素 烧伤 大鼠 绿脓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失血性休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建新 陈惠孙 +3 位作者 田昆仑 刁有芳 朱佩芳 王正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7-49,共3页
分别在失血和复苏开始即刻iv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PI)1.5和3.5mgkg-1,观察BPI对大鼠失血性休克转归的影响.结果显示,BPI治疗能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肾功能,提高休克动物存活率(BPI组81%v... 分别在失血和复苏开始即刻iv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PI)1.5和3.5mgkg-1,观察BPI对大鼠失血性休克转归的影响.结果显示,BPI治疗能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肾功能,提高休克动物存活率(BPI组81%vs休克对照组44%,P<0.05),BPI组大鼠复苏后与休克前的血浆内毒素(0.20±0.04vs0.24±0.05kUL-1)水平无明显变化,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较休克前明显升高,但均显著低于休克对照组.提示BPI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BPI拮抗休克时内源性内毒素活性,抑制细胞因子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杀菌性 通透性增强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晶 李晓莉 +4 位作者 童亮 李彦兵 袿祎 李进涛 张以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1-44,共4页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BPI)是一种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内的阳离子抗菌蛋白,具有杀菌及中和内毒素作用,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作者主要对BPI分子结构、生物学功...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BPI)是一种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内的阳离子抗菌蛋白,具有杀菌及中和内毒素作用,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作者主要对BPI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革兰氏阴性菌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调节蛋白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瑞丹 饶日春 +3 位作者 林福地 徐忠玉 张阳根 张闽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2-214,共3页
探讨内毒素结合蛋白 (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protein、LBP)、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protein、BPI)及可溶性sCD14 (solubleCD14、sCD14 )水平在慢重肝患者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探讨内毒素结合蛋白 (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protein、LBP)、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protein、BPI)及可溶性sCD14 (solubleCD14、sCD14 )水平在慢重肝患者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应用基质显色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 ,检测 2 4例慢重肝患者血中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LBP、BPI和sCD14的水平 ,并以 10例献血员和 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慢重肝患者在早期、中期、晚期 ,其血中LPS、LBP、BPI和sCD14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慢乙肝患者及献血员 ;慢重肝死亡者其LPS、LBP、BPI和sCD14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存活者 ;慢重肝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 ,LBP/BPI比值增大。慢重肝患者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时 ,高水平的LBP和sCD14及相对不足的BPI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血清 内毒素调节蛋白 临床意义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可溶性CD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功能性N端片段在酵母细胞表面的展示和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晶琴 李慎涛 +5 位作者 温铭杰 吕喆 孙宝清 许子华 孔庆利 安云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38-742,共5页
目的:建立BPI23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方法,使之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BPI23蛋白。方法:构建pYD1-BPI600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经半乳糖诱导使BPI23在酵母细胞表面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BPI23在酵母细胞表面的... 目的:建立BPI23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方法,使之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BPI23蛋白。方法:构建pYD1-BPI600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经半乳糖诱导使BPI23在酵母细胞表面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BPI23在酵母细胞表面的展示情况;采用鲎基质显色法,检测BPI23中和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结果:酶切和DNA测序鉴定证实,pYD1-BPI600重组质粒含有人BPI600基因片段。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BPI23在pYD1-BPI600重组质粒转化的酵母细胞表面得到展示;在诱导后第24小时展示BPI23的酵母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39%。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的BPI23具有中和内毒素的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YD1-BPI600酵母表达载体,转化后在酵母细胞表面展示了功能性目的蛋白,为BPI23突变体库的建立和功能优化BPI23突变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 酵母表面展示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