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小鼠凝血因子Ⅶ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整合体的筛选 被引量:2
1
作者 项贵明 杨峥嵘 +1 位作者 粟永萍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009-2011,共3页
目的构建无凝血活性的重组小鼠凝血因子Ⅶ(rmFⅦ)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获得高拷贝稳定整合菌株,为大量获得rmFⅦ蛋白,进行功能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得到mFⅦ基因片段,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9K的α分泌信号开放阅读... 目的构建无凝血活性的重组小鼠凝血因子Ⅶ(rmFⅦ)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获得高拷贝稳定整合菌株,为大量获得rmFⅦ蛋白,进行功能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得到mFⅦ基因片段,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9K的α分泌信号开放阅读框的下游,再经定点突变(K341A)得到pPIC9KrmFⅦ,测序正确的质粒用SacⅠ线性化后电穿孔转化毕赤酵母GS115,G418梯度筛选转化菌,PCR鉴定目的基因的整合。结果获得了rmFⅦ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rmFⅦ,G418抗性筛选得到高拷贝菌株,PCR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毕赤酵母染色体中。结论成功构建了rmFⅦ毕赤酵母表达载体,获得了高拷贝稳定整合菌株,为大规模表达纯化rmFⅦ蛋白及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凝血因子 毕赤酵母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凝血因子Ⅶ EGFP-EGF1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结合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梅恒 胡豫 +4 位作者 张迎红 王华芳 方峻 郭涛 魏文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81-184,共4页
本研究通过融合蛋白EGFP-EGF1的表达,探讨大鼠凝血因子Ⅶ上EGF1片段与组织因子(TF)的结合功能。用RT-PCR方法自大鼠肝脏组织获得EGF1编码区基因并将其插入EGFP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pET28a-EGFP-EGF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大... 本研究通过融合蛋白EGFP-EGF1的表达,探讨大鼠凝血因子Ⅶ上EGF1片段与组织因子(TF)的结合功能。用RT-PCR方法自大鼠肝脏组织获得EGF1编码区基因并将其插入EGFP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pET28a-EGFP-EGF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中,用IPTG诱导表达EGFP-EGF1融合蛋白;采用亲和层析方法Ni柱纯化融合蛋白,将融合蛋白作用于经脂多糖刺激表达TF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和检测融合蛋白与细胞结合情况。结果表明:EGFP-EGF1在转化的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并成功纯化,SDS-PAGE证实分子量约为36kD。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该融合蛋白能与内皮细胞膜上的TF结合。结论:大鼠凝血因子Ⅶ上EGF1区可介导FⅦ与TF特异性结合,从而可能为分子靶向抗栓治疗研究提供部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 组织因子 主动脉内皮细胞 重组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凝血因子Ⅶ活性的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魏文宁 宋善俊 王林林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11-512,共2页
检测了62例不同疾病进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关实验室诊断的患者和80例健康人FⅦ:C水平,结果显示:62例中25例伴发DIC者FⅦ为(47.5±23.4)%,37例未发生DIC者FⅦ:C为(90.0±... 检测了62例不同疾病进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关实验室诊断的患者和80例健康人FⅦ:C水平,结果显示:62例中25例伴发DIC者FⅦ为(47.5±23.4)%,37例未发生DIC者FⅦ:C为(90.0±29.0)%,80例健康人FⅦ:C为(113.2±32.6)%。DIC组和未发生DIC组FⅦ:C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和显著性差异.提示FⅦ:C的测定对DIC的防治与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凝血因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防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对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学伟 陈宣伶 +2 位作者 姚兰 佟明汇 许建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2-967,共6页
目的:评估小剂量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rFⅦa)用于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对凝血功能调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多瓣膜置换术的93例患者,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在输注血制品及促凝血药... 目的:评估小剂量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rFⅦa)用于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对凝血功能调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多瓣膜置换术的93例患者,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在输注血制品及促凝血药物后,止血效果仍不理想者,麻醉医师和心脏外科医师共同决定是否给予rFⅦa,其中32例接受了rFⅦa治疗(rFⅦa组),rFⅦa剂量范围为11.23~17.54μg/kg;61例未接受rFⅦa治疗(非rFⅦa组)。收集两组患者凝血五项指标、出血量、血制品输注情况、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止血探查例数、血栓性事件和死亡例数等数据。结果:手术结束(T2)时刻非rFⅦa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大于rFⅦa组且超出正常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时刻非rFⅦa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rFⅦa组且低于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非rFⅦa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rFⅦ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Ⅶa组凝血酶原时间(PT)、APTT、TT、Fib、血红蛋白(Hb)和PLT在T1至T2时刻的变化幅度均小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术中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血浆、人纤维蛋白原和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使用量均少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在术后2 h(T3)、术后6 h(T4)引流量均明显少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患者在S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患者未出现与应用rFⅦa相关的血栓性事件。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小剂量rFⅦa给药可改善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而不增加血栓栓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 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 凝血调控 全身麻醉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因子与重组转移因子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彦彬 崔保安 +3 位作者 康相涛 夏平安 王亚斌 张红英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10期15-19,共5页
转移因子是来自于免疫淋巴细胞的一类可透析小分子多肽,它能够将致敏淋巴细胞的免疫信息传递给未致敏的受体淋巴细胞。转移因子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活性,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转移特异性细胞免疫的能力,非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促进淋... 转移因子是来自于免疫淋巴细胞的一类可透析小分子多肽,它能够将致敏淋巴细胞的免疫信息传递给未致敏的受体淋巴细胞。转移因子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活性,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转移特异性细胞免疫的能力,非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增强其免疫活性,并可诱导靶细胞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重组转移因子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转移因子基因,进行克隆和体外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制备而成,试验表明其具有增强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转移因子和重组转移因子是一种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新型高效安全的生物药品,在临床上用于疾病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因子 重组转移因子 生物学活性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嗜衣原体CPAF重组蛋白致小鼠肺组织炎症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华丽 吴移谋 +4 位作者 郑江花 朱翠明 李忠玉 周洲 余敏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研究肺炎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neumoniae,Cpn)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PAF)的181400aa基因(CPAFm)的重组蛋白在BALB/c小鼠体内引起的肺部炎症改变及对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CPAF在Cpn感染中的... 目的:研究肺炎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neumoniae,Cpn)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PAF)的181400aa基因(CPAFm)的重组蛋白在BALB/c小鼠体内引起的肺部炎症改变及对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CPAF在Cpn感染中的致病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纯化的CPAFm重组蛋白于鼻内或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计小鼠外周血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BALF)中白细胞总数,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BALF中的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实验组BALB/c小鼠的肺组织出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与正常组BALB/c小鼠肺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鼻内滴入重组蛋白实验组BALB/c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GST对照组(P〈0.05)、PBS对照组(P〈0.05)和正常组(P〈0.01);鼻内滴入和尾静脉注射重组蛋白实验组BALF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GST、PBS对照组与正常组(均P〈0.01);鼻内滴入重组蛋白实验组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GST、PBS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尾静脉注射重组蛋白实验组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6的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均P〈0.01)。结论:CPAFm重组蛋白有致病性,能引起BALB/c小鼠肺组织的炎症损伤和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的升高,肺损伤与BALB/c小鼠体内炎症细胞增多和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的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嗜衣原体 重组蛋白 CPAF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杆状病毒载体在家蚕幼虫中高效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hIGF-2) 被引量:1
7
作者 段宇 汪承亚 +3 位作者 赵红 张志芳 陈家伟 John S Sussenbach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 :研制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分泌型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rh IGF-2 )。方法 :将 14 k Dh IGF -2前体 c DNA基因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 NPV )转移载体 p Bak PAK8中 ,经与野生型病毒 DNA共转染家蚕细胞后 ,通过体内同源重... 目的 :研制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分泌型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rh IGF-2 )。方法 :将 14 k Dh IGF -2前体 c DNA基因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 NPV )转移载体 p Bak PAK8中 ,经与野生型病毒 DNA共转染家蚕细胞后 ,通过体内同源重组的方式获得重组病毒 Bm NPV/ IGF-2。以 Bm NPV/ IGF-2感染 5龄家蚕幼虫 ,分别在感染后 2 4,48,72 ,96,10 8,12 0 h提取家蚕血淋巴液 ,以 ELISA法测定不同时象家蚕血中 IGF-2浓度 ,采用 Western-blot分析鉴定 IGF -2免疫学活性 ,MTT法观察其对 NIH3 T3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ELISA测定显示 ,Bm NPV/ IGF-2感染家蚕幼虫 96h后 IGF-2表达率最高 ,每毫升血淋巴中约含 IGF-2 14 μg,Western-blot分析发现表达产物在蚕体内被加工成 7.0 k D成熟 h IGF-2 ,并对 NIH3 T3细胞具有良好促增殖效应 ,其促细胞生长能力明显优于来源于 E.coli的 IGF-2标准品。结论 :本研究实现具有免疫学活性及生物学活性的r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胰岛素样在子-2 家蚕 核型多角体病毒 基因表达 免疫学活性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界因素对重组Enterocin A抗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爱珍 徐兴然 韩文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27-330,共4页
探讨蛋白酶、还原剂、温度、pH值4个外界因素对Enterocin A抗菌活性的影响。对重组Enterocin A进行不同处理后,采用琼脂孔扩散实验、琼脂点种实验或者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样品的抗李斯特菌活性。结果表明:重组Enterocin A的蛋白酶消化产... 探讨蛋白酶、还原剂、温度、pH值4个外界因素对Enterocin A抗菌活性的影响。对重组Enterocin A进行不同处理后,采用琼脂孔扩散实验、琼脂点种实验或者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样品的抗李斯特菌活性。结果表明:重组Enterocin A的蛋白酶消化产物的抗菌活性丧失,其β-巯基乙醇还原产物的抗菌活性也丧失;重组Enterocin A表现较高的热稳定性,100℃处理10min后仍可以检测到抗菌活性;该重组细菌素在pH2.0~8.0条件下均保持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Enterocin A 抗李斯特菌活性 外界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TACI-Ig融合蛋白抑制抗CD3抗体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思民 汪庆童 +3 位作者 刘亢亢 汪龙生 吴莉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9-925,共7页
目的探讨抗CD3抗体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机制并观察重组人TACI-Ig融合蛋白(rh TACI-Ig)对其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纯化得到小鼠T淋巴细胞,用抗CD3抗体刺激,同时给予rh TACI-Ig、rh TNFR∶Fc或Ig G-Fc。[3H]-TdR参入法检测T细胞... 目的探讨抗CD3抗体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机制并观察重组人TACI-Ig融合蛋白(rh TACI-Ig)对其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纯化得到小鼠T淋巴细胞,用抗CD3抗体刺激,同时给予rh TACI-Ig、rh TNFR∶Fc或Ig G-Fc。[3H]-TdR参入法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比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受体(BAFFR)和跨膜激活剂及钙调亲环素配体相互作用分子(TACI)两个受体及IL-2受体(IL-2R)表达水平和NF-κB活性,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T细胞BAFFR或TACI的表达。结果抗CD3抗体体外可促进T细胞增殖与活化,BAFF、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分泌,BAFFR、TACI、IL-2R表达升高和NF-κB活性增强(P<0.05)。Rh TACI-Ig(0.1、1、10、100μg/ml)体外给药可抑制抗CD3抗体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P<0.05);rh TACI-Ig(1、10、100μg/ml)可明显降低抗CD3抗体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P<0.05,P<0.01),显著抑制CD4+CD69+T细胞、CD4+CD154+T细胞比率,提高CD4+CD62L+T细胞比率(P<0.05,P<0.01),且rh TACI-Ig(10、100μg/ml)能降低T细胞上BAFFR、TACI、IL-2受体的表达,抑制NF-κB活性(P<0.05)。沉默BAFFR或TACI对抗CD3抗体诱导的T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抗CD3抗体部分通过产生BAFF,激活BAFFR信号而促进T细胞增殖与活化,rh TACI-Ig中和BAFF,抑制BAFF相关受体的表达和NF-κB活性,减少T细胞表达IL-2受体,阻止T细胞过度增殖与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TACI-Ig融合蛋白 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自身免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纯化及其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宇 赵红 +1 位作者 汪承亚 陈家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利用亲和层析法将家蚕幼虫中高效表达的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recombinanthumaninsulin鄄likegrowthfactor鄄1,rhIGF鄄1)纯化并鉴定,以得到具有免疫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的rhIGF鄄1生物制品。方法:蚕血淋巴中rhIGF鄄1初步提纯去除... 目的:利用亲和层析法将家蚕幼虫中高效表达的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recombinanthumaninsulin鄄likegrowthfactor鄄1,rhIGF鄄1)纯化并鉴定,以得到具有免疫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的rhIGF鄄1生物制品。方法:蚕血淋巴中rhIGF鄄1初步提纯去除杂质,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rhIGF鄄1。以ELISA法测定纯化产物中rhIGF鄄1含量,用SDS鄄PAGE和Western鄄blot分析鉴定rhIGF鄄1纯度及免疫学活性,4-甲基偶氮唑蓝(tetrazoliumsalt,MTT)法观察其对MCF鄄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纯化后rhIGF鄄1纯度约为40%,Westernblot分析发现,主要纯化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7.5ku的成熟hIGF鄄1,所含非目的产物与hIGF鄄1无免疫交叉反应。细胞活性刺激实验显示,rhIGF鄄1纯品对MCF鄄7细胞有较好的刺激活性,促增殖能力优于来源于大肠杆菌的rhIGF鄄1产品。结论:蚕血淋巴中的rhIGF鄄1经亲和层析后初步得到纯化,并显示良好的免疫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家蚕幼虫 亲和层析 纯化产物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体对铬磨损颗粒诱导的溶骨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干 李奇 +2 位作者 林荔军 段鑫 张西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1-395,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植骨气囊模型,观察在不同浓度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缓释体干预下气囊内组织的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骨破坏素(OPG)表达情况。方法在大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大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将已制成的植骨气... 目的建立大鼠植骨气囊模型,观察在不同浓度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缓释体干预下气囊内组织的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骨破坏素(OPG)表达情况。方法在大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大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将已制成的植骨气囊模型大鼠分成5组:空白组、铬颗粒组、50μg/L rhBMP-2缓释体+铬颗粒组、100μg/L rhBMP-2缓释体+铬颗粒组和200μg/L rhBMP-2缓释体+铬颗粒组。各组分别用药处理,2周后取出囊腔内组织进行RANKL、OPG的Wester-blot、Rt-PCR检测,并对囊腔内骨片行TRAP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骨片破骨细胞染色面积,进行药效评价。结果 RANKL、OPG在各组囊腔组织中均有表达。骨片破骨细胞染色面积、RANKL、OPG的Wester-blot和RT-PCR结果及RANKL/OPG值,在铬颗粒组中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5);在3个rhBMP-2缓释体干预组内,随着rhBMP-2缓释体浓度增高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白组和200μg/L rhBMP-2缓释体+铬颗粒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鼠植骨气囊模型成功的模拟了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生物学和组织学特征。铬颗粒可以引起RANKL/OPG值升高,促进溶骨;rhBMP-2缓释体通过降低RANKL/OPG值,从而促进成骨、抑制骨吸收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植骨气囊模型 铬颗粒 rhBMP-2缓释体 RANKL OPG RANKL/O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介入治疗后止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与PAI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敏 吴金义 +1 位作者 侯俭 李双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止凝血功能变化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 4G/5G多态性的关系,为临床PCI后预测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86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肘静脉采血,检...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止凝血功能变化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 4G/5G多态性的关系,为临床PCI后预测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86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肘静脉采血,检测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AI-1、FⅦc活性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基因型及不同基因型患者PCI前、后止凝血功能指标。结果:PAI-1基因型频数分布为4 G/4 G型48例(56%),4 G/5 G30例(35%),5 G/5 G型8例(9%)。4 G和5 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3%和27%。3组基因型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PAI-1 4G/4G基因型患者血浆vWF、PAI-1、FⅦc活性及GMP-140、D-D含量在术后即刻高于术前(P<0.01);术后24 h PAI-1活性高于术前(P<0.01),但vWF、FⅦc活性及GMP-140、D-D含量有所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4G/5G基因型及5G/5G基因型的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各项指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24 h较术前有增高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4 G/4 G型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 PAI-1活性较另两组基因型患者增高更显著(P<0.01);其他指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具有PAI-1 4 G/4G基因型患者在PCI后较4 G/5 G型及5 G/5 G型患者存在明显的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改变,提示PAI-1 4G/4G基因可能是PCI后急性和亚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凝血因子 血小板α颗粒 膜蛋白-140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AITRL胞外区基因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朝明 王胜军 +8 位作者 仝佳 马洁 杨敏 许小朋 邱谷风 唐莉 邵启祥 李龙 许化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获得重组人活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配体胞外区蛋白(sAITRL),分析AITRL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从全长质粒AITRL-pMD18-T中扩增sAITRL cDNA,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QE30;将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M15,IPTG诱导蛋白表达;表达蛋白用Ni2... 目的:获得重组人活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配体胞外区蛋白(sAITRL),分析AITRL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从全长质粒AITRL-pMD18-T中扩增sAITRL cDNA,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QE30;将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M15,IPTG诱导蛋白表达;表达蛋白用Ni2+-IMAC柱纯化、复性并Western blot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sAITRL重组蛋白的结合活性,增殖试验分析sAITRL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sAITRL-pQE30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15kD的重组蛋白;sAITRL能与活化淋巴细胞上的天然受体AITR结合,低浓度的sAITRL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而在高浓度下则抑制了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成功表达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sAITRL重组蛋白,AITR-AITRL相互作用在调节淋巴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配体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重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蛋白增活器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彤 耿信笃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3-126,共4页
自制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蛋白增活器,它具有同时除变性剂、分离杂蛋白、复性目标蛋白及便于回收变性剂的功能。考查了其对蛋白的分离、复性性能。发现这种多功能蛋白增活器可对6种标准蛋白进行良好地分离。同时对盐酸胍变性的溶菌酶和... 自制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蛋白增活器,它具有同时除变性剂、分离杂蛋白、复性目标蛋白及便于回收变性剂的功能。考查了其对蛋白的分离、复性性能。发现这种多功能蛋白增活器可对6种标准蛋白进行良好地分离。同时对盐酸胍变性的溶菌酶和核糖核酸酶完全复性。通过测定压力-流速曲线,发现多功能蛋白增活器的压力均远远低于普通色谱柱。将其应用于基因工程发酵的粒细胞集落因子(G-CSF)的分离纯化,可使纯度接近于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增活器 基因工程 粒细胞集落因子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海山 唐禄 +3 位作者 王晓杰 王艳芳 官丽莉 李校堃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0-1156,共7页
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法获得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hKGF-2)cDNA,并通过PCR方法扩增,再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c连接后转化至BL21(DE3)宿主细胞中获得表达菌株.通过流加补料方式和发酵条件的控制,进行高密度培养,并通过I... 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法获得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hKGF-2)cDNA,并通过PCR方法扩增,再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c连接后转化至BL21(DE3)宿主细胞中获得表达菌株.通过流加补料方式和发酵条件的控制,进行高密度培养,并通过IPTG诱导获得可溶性表达的目的产物.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0.0%以上;经阳离子交换层析、肝素亲和层析两步柱层析方法获得的rhKGF-2纯度高于99.0%.建立了利用转受体FGFR2-Ⅲb的BaF3细胞株进行rhKGF-2促增殖作用的活性测定方法,活性测定结果呈典型的S型曲线,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rhKGF.2) 高密度培养 柱层析 转受体FGFR2-Ⅲb BaF3细胞株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VIIa成功控制合并肾衰呼吸衰竭的消化道大出血1例
16
作者 刘敏龙 王国恩 +3 位作者 马琪 任俊明 郭蕾 张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15-1216,1219,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方法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rFVIIa)是一种凝血因子制剂,国外文献报道可控制危及生命的出血。1例78岁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合并肾衰呼吸衰竭,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出血持续,出现休克。应用rFVIIa 20μg/kg静脉...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方法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rFVIIa)是一种凝血因子制剂,国外文献报道可控制危及生命的出血。1例78岁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合并肾衰呼吸衰竭,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出血持续,出现休克。应用rFVIIa 20μg/kg静脉注射治疗。结果出血迅速控制,生命体征逐渐稳定。结论对于常规方法无法控制的消化道大出血,rFVIIa可作为尝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器官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干重组人三突变型HIF-1α腺病毒生物学效应考察
17
作者 陶宇 王月刚 +3 位作者 魏旋 刘城 陈冬冬 吴平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9-472,共4页
目的研究冻干对重组人三突变型HIF-1α腺病毒(Ad-HIF-1α-564/402/803)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将前期构建的Ad-HIF-1α-564/402/803在HEK293A细胞中进行扩增,用氯化铯浓度梯度离心法进行腺病毒纯化,X-Gal染色法测定重组腺病毒转染效率,... 目的研究冻干对重组人三突变型HIF-1α腺病毒(Ad-HIF-1α-564/402/803)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将前期构建的Ad-HIF-1α-564/402/803在HEK293A细胞中进行扩增,用氯化铯浓度梯度离心法进行腺病毒纯化,X-Gal染色法测定重组腺病毒转染效率,在适宜的条件下制成冻干剂。采用MTS试剂盒观察冻干前后Ad-HIF-1α-564/402/803对hMVECs增殖的影响。分别在冻干前、冻干后1 d、6月、12月四个时间点提取病毒DNA,进行PCR及PCR产物测序鉴定重组人三突变型HIF-1α腺病毒基因;并在4个时间点以Ad-HIF-1α-564/402/803转染hMVECs,提取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X-gal染色显示MOI为100pfu/cell时,转染效率趋于稳定。冻干前后重组人三突变型HIF-1α腺病毒对hMVECs增殖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经PCR及基因测序鉴定,在四个时间点,腺病毒所携带的目的基因信息无丢失或突变,HIF-1α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冻干能够长期保持重组人三突变型HIF-1α腺病毒的高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 重组腺病毒 冷冻干燥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vWF-A1多肽的融合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18
作者 祝怀平 王迎春 +3 位作者 赵小娟 季顺东 白霞 阮长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2-587,共6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通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介导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阻断血小板与vWF的结合可抑制血栓形成 .应用RT PCR方法从人脐带内皮细胞中克隆vWF A1区基因并在原核细胞内进行表达 ,经...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通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介导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阻断血小板与vWF的结合可抑制血栓形成 .应用RT PCR方法从人脐带内皮细胞中克隆vWF A1区基因并在原核细胞内进行表达 ,经过纯化、复性 ,获得重组蛋白(rvWF A1)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vWF A1与转染了糖蛋白Ib(GPⅠb)的CHO K1细胞和血小板GPⅠb的结合能力 ,血小板聚集仪测定rvWF A1对瑞斯托霉素 (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 .重组表达载体pET 2 0b(+ ) vWF A1在大肠杆菌BL2 1(DE3)plus中得到有效表达 ,表达的重组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 30 % .次氮基三乙酸镍琼脂糖 (Ni NTAagarose)柱纯化后 ,其纯度为 95 % .经复性的rvWF A1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它可与转染了GPⅠb的CHO K1细胞和血小板结合 ,阳性率分别为 96 90 %与 78 6 0 % ,且可以抑制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其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IC50 的rvWF A1浓度为 0 5 6 μmol L ,当浓度为 1 4 μmol L时抑制率最高达 84 70 % .结果表明 ,在原核细胞中表达人rvWF A1区蛋白可抑制血浆中野生型vWF与血小板的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vWF—A1多肽 融合表达 生物学活性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pd20与肿瘤坏死因子α融合蛋白的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19
作者 呼圣娟 姜荣兴 +2 位作者 师红利 沈皓 谢华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58-1361,1365,共5页
背景多肽pd20是具有胃癌肝转移导向性的新多肽分子,为研究其是否具有携带抗癌药物或抑癌基因靶向性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作用,本研究将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基因融合,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对重组融合蛋白进行诱导表达。目的将pd20-T... 背景多肽pd20是具有胃癌肝转移导向性的新多肽分子,为研究其是否具有携带抗癌药物或抑癌基因靶向性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作用,本研究将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基因融合,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对重组融合蛋白进行诱导表达。目的将pd20-TNF-α融合蛋白进行蛋白纯化,并对纯化后蛋白进行鉴定和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用Ni-NTA柱法纯化pd20-TNF-α融合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采用L929细胞毒法进行pd20-TNF-α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融合蛋白作用于胃癌肝高转移潜能细胞XGC9811-L的早期凋亡率,此实验分为5组:pd20-TNF-α100.00、25.00、6.25 U/ml分别为A、B、C组,不加融合蛋白的为D组,流式细胞凋亡的KB组为E组;细胞侵袭实验观察融合蛋白对胃癌肝高转移潜能细胞XGC9811-L转移能力的影响,此实验分为4组:pd20-TNF-α组、TNF-α组、XGC9811-L组和对照肽组。结果通过Ni-NTA柱纯化,在咪唑浓度为200 mmol/L时获得纯化的目标pd20-TNF-α融合蛋白,蛋白纯度可达92%;纯化后的蛋白具有与抗TNF-α单抗结合的能力。L929细胞毒法显示:pd20-TNF-α融合蛋白对L929细胞有明显的杀伤力,杀伤活性可达7.6×106U/ml。凋亡实验显示:A^E 5组细胞早期凋亡率间有差异〔(9.04±0.08)%、(6.96±1.21)%、(5.99±0.02)%、(0.73±0.02)%、(0.01±0.00)%;F=2.57,P<0.05〕。细胞侵袭实验显示:pd20-TNF-α组、TNF-α组、XGC9811-L组、对照肽组单位时间内的穿膜细胞数有差异〔(26.5±5.9)、(36.0±3.2)、(63.5±5.0)、(64.0±6.8)个;F=49.87,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纯化了pd20-TNF-α融合蛋白,并证实该蛋白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具有促进胃癌细胞早期凋亡和抑制胃癌细胞侵袭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质类 pd20 肿瘤坏死因子Α 纯化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细胞内Ⅰ型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重组蛋白的构建、纯化及酶活性研究
20
作者 陈晓莹 徐静 +1 位作者 杨军伟 张怡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52-1156,共5页
目的构建人细胞内Ⅰ型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重组蛋白并加以纯化,利用不同底物研究酶活性。方法细胞内Ⅰ型PAF-AHβ亚基基因进行PCR扩增,目的基因经纯化、连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蛋白,提取质粒行琼脂... 目的构建人细胞内Ⅰ型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重组蛋白并加以纯化,利用不同底物研究酶活性。方法细胞内Ⅰ型PAF-AHβ亚基基因进行PCR扩增,目的基因经纯化、连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蛋白,提取质粒行琼脂糖凝胶电泳、NdeⅠ和HindⅢ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胞诱导蛋白表达和纯化,15%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分别以乙酸苯酯、l-O-hexadecyl-2-deoxy-2-thioacet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2-Thio PAF)和1-myristoyl-2-(4-nitrophenylsuccinyl)phosphatidylcholine为底物(后两者为血浆型PAF-AH的商业化底物),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纯化后重组蛋白的酶活性,以血浆型PAF-AH作为阳性对照。结果人细胞内PAF-AHⅠ型β亚基重组蛋白构建正确,纯化后在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与阳性对照血浆型PAF-AH比较,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同样能够水解乙酸苯酯,具有芳香酯酶活性;能快速水解2-Thio PAF,但不能水解1-myristoyl-2-(4-nitrophenylsuccinyl)phosphatidyl-choline。结论成功构建人细胞内Ⅰ型PAF-AH重组蛋白,其对血浆型PAF-AH的两个商业化底物具有完全不同的水解能力,以此可快速区分细胞内和血浆型PAF-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 血浆型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 重组蛋白 纯化 酶活性 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