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ttribute recognition model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for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groundwater sources 被引量:22
1
作者 CHEN Suo-zhong WANG Xiao-jing ZHAO Xiu-ju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1期72-75,共4页
In our study, entropy weight coefficients, based on Shannon entropy, were determined for an attribute recognition model to model the quality of groundwater sources. The model follows the theory previously proposed by ... In our study, entropy weight coefficients, based on Shannon entropy, were determined for an attribute recognition model to model the quality of groundwater sources. The model follows the theory previously proposed by Chen Q S. In the model, firstly, the author establishes the attribute space matrix and determines the weight based on Shannon entropy theory; secondly, calculates attribute measure; thirdly, evaluates that with confidence criterion and score criterion; finally, an application example is giv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groundwater sources for the city comes up to the grade II or III standard. There is no pollution that obviously exceeds the standard and the water can meet people’s needs .The results from an evaluation of this model are in basic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situation and with a set pair analysis (SPA)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groundwater sources entropy weigh attribute recogni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multi-factor identification model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mine water inrush 被引量:4
2
作者 Xin Wang Zhimin Xu +3 位作者 Yajun Sun Jieming Zheng Chenghang Zhang Zhongwen Du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853-866,共14页
As a new technical means that can detect abnormal signs of water inrush in advance and give an early warning,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water inrush in mines has been widely valued in recent years.D... As a new technical means that can detect abnormal signs of water inrush in advance and give an early warning,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water inrush in mines has been widely valued 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water inrush and the complicated water inrush mechanism,many factors close to water inrush may have precursory abnormal changes.At present,the existing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mainly uses a few monitoring indicators such as groundwater level,water influx,and temperature,and performs water inrush early warning through the abnormal change of a single factor.However,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early warning identification model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bnormal changes of precursor factors in multiple water inrush cases,11 measurable and effective indicators including groundwater flow field,hydrochemical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 are proposed.Finally,taking Hengyuan coal mine as an example,6 indicators with long-term monitoring data sequences were selected to establish a single-index hierarchical early-warning recognition model,a multi-factor linear recognition model,and a comprehensive intelligent early-warning recognition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ct rate of early warning can reach 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 water inrush Automatic monitoring Real-time warning recogni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rking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HEMS with lack of a cold source 被引量:5
3
作者 Qi Ping He Manchao +1 位作者 Meng Li Chen Che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3期433-438,共6页
With the increase of mining depth, the temperature of the original rock in deep mines increases. High temperature heat hazards at working surfaces and driving fac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more serious. Given the pr... With the increase of mining depth, the temperature of the original rock in deep mines increases. High temperature heat hazards at working surfaces and driving fac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more serious. Given the problem of mine cooling technologies at China and abroad and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a coal mine, we developed HEMS (High Temperature Exchange Machinery System) with inrushing mine water as the source of cold energy.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hortage of inrushing water in the coal mine, we proposed the Sanhejian model of HEMS with its lack of a cold source. The cooling engineer- ing construction, given the present conditions in the Sanhejian Coal Mine, consisted of two phases. In phase 1 horizontal water circulation was used as cold energy, while phase II was the geothermal utiliza- tion project. For the key equipment of HEMS-PT or HEMS-T, we provided the operational principle from theory and an actual application. Finally, we analyzed the operational effect of HEMS. After cooling, the temperature at the working face was below 30 ~C, which meets the national regulations. This system opens up new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eep mine heat hazards, which makes good sense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pollution reduction, improves the environment and realizes sustainable eco- nomi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S-PT/HEMS-Tlack of cold source mine water inrush Horizontal water circ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指标的淮南煤田潘谢矿区矿井水源识别研究
4
作者 朱昌淮 党保全 +1 位作者 陈聪 李浩 《陕西煤炭》 2025年第2期36-40,61,共6页
快速分析突水成因和准确判别突水水源是矿井突水灾害治理的关键,应用深度神经网络理论,结合矿井含水层的水化学分析资料,选取8种特征离子作为矿井突水水源识别的判别因子,构成深度神经网络的输入状态空间,选取水源类别作为分标签,构成... 快速分析突水成因和准确判别突水水源是矿井突水灾害治理的关键,应用深度神经网络理论,结合矿井含水层的水化学分析资料,选取8种特征离子作为矿井突水水源识别的判别因子,构成深度神经网络的输入状态空间,选取水源类别作为分标签,构成深度神经网络的输出状态空间,从而构建矿井突水水源识别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以2734组采样的水源样品作为学习样本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在训练集上可达到95%以上的识别准确率。利用文中方法对淮南矿区的水源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分类性能良好,预测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水源识别 矿井突水 水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涌水水源快速判识方法在神东矿区的应用
5
作者 陶志勇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7,共9页
如何智能地进行涌水水源识别是矿井采取对应水害防治措施的关键,为精准识别神东矿区涌水水源,提出一种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及沙猫群优化算法(SCSO)结合支持向量机(SVM)的矿井涌水水源识别模型(KPCA SCSO SVM),通过数据降维及高效、... 如何智能地进行涌水水源识别是矿井采取对应水害防治措施的关键,为精准识别神东矿区涌水水源,提出一种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及沙猫群优化算法(SCSO)结合支持向量机(SVM)的矿井涌水水源识别模型(KPCA SCSO SVM),通过数据降维及高效、自适应性的优化算法进一步提高涌水水源识别的效率及准确率。根据神东矿区水文地质条件选取了56组水样样本,将该模型应用于神东矿区的涌水水源识别工程实例中,并与水化学特征分析方法及其他优化算法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KPCA SCSO SVM涌水水源识别模型获得了最佳性能,在神东矿区的水源识别验证数据集上,全部正确识别出了水样样本的来源,为神东矿区水害防治措施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涌水 水源智能识别 水化学特征 沙猫群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良毛坪铅锌矿430 m中段配电硐室突水治理
6
作者 黄光洪 周高明 孙帮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7-245,共9页
突水淹井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岩溶裂隙含水层充水矿山常见灾害,具有造成损失大、治理恢复困难等特点。在我国西南地区有大量受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岩溶裂隙含水层充水影响的铅锌矿山、铝土矿山,存在潜在突水淹井的危害,但以往鲜有... 突水淹井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岩溶裂隙含水层充水矿山常见灾害,具有造成损失大、治理恢复困难等特点。在我国西南地区有大量受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岩溶裂隙含水层充水影响的铅锌矿山、铝土矿山,存在潜在突水淹井的危害,但以往鲜有文献论述。以彝良毛坪铅锌矿突水淹井治理为例,通过对突水后观测孔水位,原有巷道涌水点水量变化及淹井后地下水渗流场、导水构造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突水水源及导水通道,总结了突水致灾机理。针对性地采取了“控、阻、封”相结合的治理方案,先在上部巷道施工定向透巷钻孔构建巷道堵水段,再进行突水水源区导水断层注浆封堵。该治理方案既治标又局部治本,安全、高效地治理了突水,恢复了生产。避免了传统井下“先排后堵”及地表“先堵后排”治理方案可能进一步恶化水文地质条件、注浆效果不佳、井下近距离封堵安全风险大的缺点。分析总结的突水水源及通道研究方法、突水致灾机理及采取的“控、阻、封”相结合的治理方案,对我国西南地区类似大水矿山的突水淹井治理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 水文地质信息 水源 通道 致灾机理 治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过程的灰岩突水模式研究
7
作者 冯亮 《陕西煤炭》 2025年第1期104-108,142,共6页
矿井突水过程中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对于准确识别矿井突水源具有重要意义。为阐述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过程与灰岩突水模式的内在联系,采集了孙家沟煤矿灰岩水和突水水样,并通过对水样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底板开裂-灰岩突水过程中主要... 矿井突水过程中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对于准确识别矿井突水源具有重要意义。为阐述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过程与灰岩突水模式的内在联系,采集了孙家沟煤矿灰岩水和突水水样,并通过对水样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底板开裂-灰岩突水过程中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特征及水化学演化机制。结果表明,灰岩水类型为Cl-Ca型,突水类型均为Cl-Na型;地下水阳离子交换程度为突水>灰岩水,平均阳离子交换含量△C_((K++Na+)C)分别为30.85 mmol/kg和8.10 mmol/kg。基于阳离子交换对地下水离子浓度的影响,认为研究区灰岩水和突水样品具有相同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化学 矿井水源识别 灰岩突水模式 孙家沟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煤矿防治水设备振动信号IMF识别方法
8
作者 牛和平 康瑞玲 +1 位作者 宋卫文 贺鑫 《煤矿机械》 2025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由于煤矿防治水设备振动信号具有复杂多变且微弱的特性,在本征模态函数(IMF)识别的过程中难以有效捕捉信号特征,从而导致IMF识别灵敏度较低。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煤矿防治水设备振动信号IMF识别方法。规划传感器部署... 由于煤矿防治水设备振动信号具有复杂多变且微弱的特性,在本征模态函数(IMF)识别的过程中难以有效捕捉信号特征,从而导致IMF识别灵敏度较低。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煤矿防治水设备振动信号IMF识别方法。规划传感器部署方案,全面采集多个关键设备的振动信号。结合小波变换与小波包变换的优势,进行多统计特性分析,并应用滑动窗口平均滤波技术,有效融合多源振动信号。利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算法对融合后的综合振动信号进行深入分解,精准识别IMF分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识别煤矿防治水设备微弱振动信号,显著提升IMF识别灵敏度,为早期故障预警和设备维护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融合 煤矿防治水设备 振动信号 IMF识别 CEEMDA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SSA-BP神经网络的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伟韬 李蓓蓓 +2 位作者 杜衍辉 韩梦珂 赵吉园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5,115,共9页
机器学习与寻优算法的结合在矿井突水水源识别上得到广泛应用,但突水水样数据具有随机性且寻优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提高模型泛化能力和跳出局部最优需进一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 机器学习与寻优算法的结合在矿井突水水源识别上得到广泛应用,但突水水样数据具有随机性且寻优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提高模型泛化能力和跳出局部最优需进一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对矿井突水水源进行定量辨识。以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离子浓度分析、Piper三线图对该煤矿水样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初步判断矿井水来源于奥灰含水层和三灰含水层,并确定Na^(+)+K^(+)浓度、Ca^(2+)浓度、Mg^(2+)浓度、HCO_(3)^(-)浓度、SO_(4)^(2-)浓度、Cl^(-)浓度、矿化度、总硬度、pH值作为突水水源识别指标;建立基于改进SSA-BP神经网络的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模型:首先进行SSA参数设置,引入Sine混沌映射使麻雀种群均匀分布,然后通过计算适应度值进行麻雀种群的更新,引入随机游走策略扰动当前最优个体,如果满足终止条件,则获得最优BP神经网络权重和阈值,最后基于构建的BP神经网络,输出识别结果。研究结果表明:①改进的SSA-BP模型在训练集上的识别准确率达95.6%,在测试集上的识别准确率达100%。②改进的SSA-BP神经网络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SSA-BP神经网络模型对比结果:BP神经网络模型误判率为5/18,SSA-BP神经网络模型的误判率为2/18,改进的SSA-BP神经网络模型误判率为0,迭代10次后趋于稳定,且与设定的目标误差相差最小,初始适应度值最优,识别结果可信度高。③将阳城煤矿5组矿井水水样数据作为输入层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模型中,矿井水水样的主要来源为奥灰含水层、三灰含水层和山西组含水层,模型识别结果与水化学特征分析的结论相互印证,实现了精准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突水水源识别 水化学特征 麻雀搜索算法 BP神经网络 混沌映射 随机游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主成分分析下煤矿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邢楷 单耀 +2 位作者 王克南 樊林林 邹阳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4期38-43,共6页
煤矿矿井突水会导致矿井内部水位迅速上升,对煤矿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煤矿停产。开展矿井突水水源识别可以及早发现突水风险,从而保障煤矿生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为此,提出一种耦合主成分分析下煤矿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方法。根据水... 煤矿矿井突水会导致矿井内部水位迅速上升,对煤矿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煤矿停产。开展矿井突水水源识别可以及早发现突水风险,从而保障煤矿生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为此,提出一种耦合主成分分析下煤矿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方法。根据水源化学各组分间差异性确定突水水源判别指标变量,从煤矿矿井含水层随机选取18个水样化学信息,通过耦合主成分分析获得各水源组间相关性,提取4个重要的主成分表征所有样本信息特征,结合协方差矩阵、Fisher判别得到各类型水源组别的中心距离,识别出突水水源类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解决样本信息各变量间信息叠加问题,提升了突水水源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主成分分析 突水水源 化学组分 FISHER判别 中心值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Fisher判别法的突水水源快速判别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泰然 李昂 刘军亮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28-34,共7页
为快速有效地判别矿井突水水源位置,预防水害事故的发生,根据平煤五矿实际水文地质特征,针对砂岩、太灰和寒灰含水层水质差异性,收集34组水样资料,并选取K^(+)+Na^(+)、Ca^(2+)、Mg^(2+)、SO_(4)^(2-)、Cl^(-)、HCO_(3)^(-)六大常规水... 为快速有效地判别矿井突水水源位置,预防水害事故的发生,根据平煤五矿实际水文地质特征,针对砂岩、太灰和寒灰含水层水质差异性,收集34组水样资料,并选取K^(+)+Na^(+)、Ca^(2+)、Mg^(2+)、SO_(4)^(2-)、Cl^(-)、HCO_(3)^(-)六大常规水化学离子作为判别因子,开展水化学特征分析;结合PCA降维统计算法,建立改进的Fisher水源判别模型,并利用待测样本对比改进前后Fisher模型的判别结果,同时将训练样本回代到改进模型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水化学类型无法准确区分寒灰水与太灰水;利用改进Fisher判别模型测试10组待测样本,判别准确率为100%,相较于基础Fisher模型,准确率提高了20%,应用改进Fisher判别模型可大幅提升水源识别准确率;已知训练样本的回代结果显示,改进Fisher判别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通过2种模型的对比分析,采用改进Fisher模型进行矿井水源识别准确率及可靠性高,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可为矿井水源识别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水源 Fisher判别模型 水源识别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光纤微震监测技术在底板突水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黄刚 韩云春 +6 位作者 余国锋 罗勇 任波 叶赞 王立超 赵靖 徐一帆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5,共10页
目前国内的光纤微震监测系统多是基于光学光栅传感技术,而光纤光栅波长解调限制了系统检测频率与灵敏度,且长时间、连续不间断的微震监测成功案例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全光纤微震监测系统。以潘二煤矿11023工作面回采过程... 目前国内的光纤微震监测系统多是基于光学光栅传感技术,而光纤光栅波长解调限制了系统检测频率与灵敏度,且长时间、连续不间断的微震监测成功案例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全光纤微震监测系统。以潘二煤矿1102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突水监测为工程背景,使用全光纤微震监测系统与ESG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对比,得出全光纤微震监测系统具有以下优势:记录的波形频谱特征更清晰,表现出高信噪比优势;对扰动深度的监测范围更大,远距离监测效果更好;震源定位结果分布更加合理,更符合工作面实际开采情况。在监测工作面回采全周期内,分析了11023工作面断层异常区底板破坏与微震活动性关系:在断层和煤层变薄异常区附近,微震事件的数量增多、强度增大;工作面初采期间应力集中释放,受采动影响,底板破坏较深;相对大能量事件主要分布在断层异常区的底板,底板破坏深度约为27 m,微震事件在3煤底板60 m以下没有成线或成面聚集的情况,说明裂隙并未扩展,未形成导水通道,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纤微震监测 底板突水 扰动深度 震源定位 断层异常区 微震活动性 相对大能量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和混合模型的矿井涌水构成比例判别
13
作者 曹思文 刘源 +1 位作者 武亚遵 王雪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139,共7页
为了快速有效地判别涌(突)水水源,以杨村煤矿为研究实例,在分析矿井充水水源的基础上,在四个主要充水含水层中选定56个学习样本,采用Piper三线图剔除异常样本后保留52个典型样本,并选取HCO_(3)^(-)、SO_(4)^(2-)、Cl^(-)、Na^(+)+K^(+)... 为了快速有效地判别涌(突)水水源,以杨村煤矿为研究实例,在分析矿井充水水源的基础上,在四个主要充水含水层中选定56个学习样本,采用Piper三线图剔除异常样本后保留52个典型样本,并选取HCO_(3)^(-)、SO_(4)^(2-)、Cl^(-)、Na^(+)+K^(+)、Mg^(2+)和Ca^(2+)六大常规离子作为判别指标,应用多元统计学中的Bayes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模型,Bayes判别模型对样本总体分类的准确率达到了91.06%,为有效地识别混合水水源构成比例奠定了基础,而后结合“M3”质量平衡理论建立了混合模型并确定了矿井涌水的构成比例。结果显示:受充水含水层特性及影响程度制约,前期矿井涌水构成中砂岩水含量较高,具体为奥灰水占15.2%,十下灰水占20.68%,3煤顶板砂岩水占48.28%,十三-十四灰水占15.85%。随时间的推移十三-十四灰水、奥灰水比例逐渐增大,其中奥灰水占23.65%,十下灰水占10.8%,3煤顶板砂岩水占26.73%,十三-十四灰水占38.83%。这与矿井前期主要回采五采区3号煤,后期逐步开采下组煤的情况相一致,表明该方法较符合生产实际。从整体上来看杨村煤矿矿井涌水中奥灰水占17.5%,十下灰水占19.86%,3煤顶板砂岩水占36.43%,十三-十四灰水占26.21%,表明当前矿井涌水以3号煤回采区的顶板砂岩水和下组煤回采区的十三-十四灰水为主,这为今后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水来源 Bayes模型 混合模型 比例判别 质量平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方法耦合的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方法研究
14
作者 黄亚坤 李启兴 +7 位作者 梁建斌 刘德旺 夏向学 张庆 任正瑞 康佳 吴威 徐保同 《煤》 2024年第11期6-10,共5页
为有效预防矿井突水事故发生,快速准确识别矿井突水水源是至关重要。以陕西某矿为例,选取K^(+)+Na^(+),Ca^(2+),Mg^(2+),Cl^(-),SO_(4)^(2-),HCO^(-)_(3)六种水化学成分指标作为矿井突水水源识别的样本变量。笔者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结... 为有效预防矿井突水事故发生,快速准确识别矿井突水水源是至关重要。以陕西某矿为例,选取K^(+)+Na^(+),Ca^(2+),Mg^(2+),Cl^(-),SO_(4)^(2-),HCO^(-)_(3)六种水化学成分指标作为矿井突水水源识别的样本变量。笔者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结合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突水水源判别,利用不同的水化学特征样本中的27个数据为训练样本,对该方法进行检验和应用,并与传统的Fisher判别分析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Fisher判别分析正确率为92.6%,而利用PCA与Fisher突水水源判别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判别,正确率达96.3%,并对10个预测样本数据进行判别,正确率100%,判别结果正确率较高,对煤矿突水水源识别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PCA) FISHER判别分析 矿井突水 水源判别 水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per-层次聚类-灰色关联度的突水水源识别
15
作者 潘军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1-227,共7页
快速准确地识别煤矿突水的来源对于煤矿安全开采十分重要,是煤矿防治水的基础工作。基于Piper三线图-层次聚类-灰色关联度的综合方法对甘肃省某煤矿的突水水源进行了识别。工作面井下排水、断层裂隙水和顶板砂岩裂隙水的水化学类型均为S... 快速准确地识别煤矿突水的来源对于煤矿安全开采十分重要,是煤矿防治水的基础工作。基于Piper三线图-层次聚类-灰色关联度的综合方法对甘肃省某煤矿的突水水源进行了识别。工作面井下排水、断层裂隙水和顶板砂岩裂隙水的水化学类型均为SO_(4)-K·Na型水,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为SO_(4)·HCO_(3)-Ca型水。在Piper三线图中,井下排水与其他类型水在图中的距离较远,初步判断井下排水是来自多种水源的混合水。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得到煤层开采产生的井下排水与顶板砂岩裂隙水以及断层裂隙水的水质特征相对距离较近,特征类似。最后,采用灰色关联度判别模型进行判断,结果表明煤层顶板裂隙水以及断层裂隙水与井下排水的关联度较好。综合上述3种方法可知,工作面开采产生的井下排水主要来源于顶板砂岩水和断层裂隙水,与地表水的关系较小。推测可能是在开采过程中地层扰动导致的顶板水补给以及导水裂隙带导通孔隙水补给。因此,顶板含水层和导水裂隙带的研究与探查是该煤矿今后防治水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突水 水源识别 水化学特征 Piper三线图 层次聚类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一号煤矿814工作面充水性因素与涌水量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焦稳锋 祝师杰 《陕西煤炭》 2024年第5期73-79,93,共8页
为实现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通过对黄陵矿业一号煤矿814工作面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充水强度展开分析,得出814工作面充水因素,并通过“动、静态水结合法”对814工作面涌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直罗组下段裂隙水为工作面直接充... 为实现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通过对黄陵矿业一号煤矿814工作面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充水强度展开分析,得出814工作面充水因素,并通过“动、静态水结合法”对814工作面涌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直罗组下段裂隙水为工作面直接充水水源,对工作面回采充水影响较大,回采前有必要对工作面上覆延安组中部砂岩含水层和直罗组下段砂岩裂隙含水层进行疏放,消除上覆直接充水水源对814工作面的水害隐患;工作面回采期间,正常涌水量为60.4 m^(3)/h,最大涌水量为84.7 m^(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水因素 充水水源 涌水量预测 大井法 廊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83
17
作者 周宗青 李术才 +3 位作者 李利平 石少帅 宋曙光 王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8-826,共9页
岩溶突涌水是岩溶地区隧道建设中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有效控制岩溶隧道突水涌泥风险、确保隧道建设安全,基于属性数学理论建立了岩溶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首先,根据隧址区岩溶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选取地层岩性、... 岩溶突涌水是岩溶地区隧道建设中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有效控制岩溶隧道突水涌泥风险、确保隧道建设安全,基于属性数学理论建立了岩溶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首先,根据隧址区岩溶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选取地层岩性、不良地质、地下水位、地形地貌、岩层产状、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及层间与层间裂隙等作为属性评价的一级指标,其中不良地质情况分为含水构造、岩溶水系统和断层破碎带3个二级指标。通过对典型岩溶隧道突涌水实例的系统收集与整理分析,采用频数统计法确定一级评价指标所占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其次,对评价指标进行属性测度分析,通过构建各评价指标的属性测度函数以计算单指标属性测度及样本综合属性测度;最后应用置信度准则对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进行属性识别。在工程应用中,采用建立的属性识别模型对三峡翻坝高速公路鸡公岭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现场施工情况吻合较好,为岩溶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突涌水 危险性评价 属性识别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Fisher判别法确定矿井突水水源 被引量:68
18
作者 陈红江 李夕兵 +1 位作者 刘爱华 彭述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4-1120,共7页
运用Fisher判别分析(FDA)理论,根据含水层的标型组分和涌水点水样的化学成分,针对简单的两类和复杂的多类突(涌)水水源识别,分别建立Fisher的线性判别函数模型和典则判别的函数模型,并对它们进行判别分析,将所建的矿井突(涌)水水源识别... 运用Fisher判别分析(FDA)理论,根据含水层的标型组分和涌水点水样的化学成分,针对简单的两类和复杂的多类突(涌)水水源识别,分别建立Fisher的线性判别函数模型和典则判别的函数模型,并对它们进行判别分析,将所建的矿井突(涌)水水源识别的Fisher判别模型应用于华北某矿井予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利用回代估计法所得到的误判率小,并具有较强的判别能力。运用该模型进行判别分析,简易方便,分类效率高,对研究矿井突(涌)水水源的快速、有效判别意义明显;该模型适用性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突水 突(涌)水水源判别 水化学方法 FISHER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突水灾害防治技术浅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徐建文 王平 +1 位作者 田素川 张海君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9-90,共2页
通过分析各种突水现象的机理,将矿井水来源分为地表水、含水层水、老窑水和断层水。针对不同突水征兆确定水源,选择合适的防水措施,避免突水灾害,对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矿井突水 充水水源 涌水通道 突水征兆 突水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涌水水源分析的支持向量机模型 被引量:50
20
作者 闫志刚 杜培军 郭达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42-847,共6页
为了更有效地分析矿井涌水水源,基于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分析了矿井涌水情况.首先,建立了两类水源识别的SVM模型、多水源识别的H-SVMs模型;然后,利用SVM分析了两类水源混和的情况,并尝试使用判决函数值预测异常的水文... 为了更有效地分析矿井涌水水源,基于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分析了矿井涌水情况.首先,建立了两类水源识别的SVM模型、多水源识别的H-SVMs模型;然后,利用SVM分析了两类水源混和的情况,并尝试使用判决函数值预测异常的水文地质现象.实验结果表明:SVM理论基础严密,判决函数结构简单,泛化能力强,并且,判决函数中的法向量W可以反映各水源识别因子的权重,判决函数值的大小还可以预测水文地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涌水 支持向量机 H—SVMs 水源判别 水文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