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秸秆与花生壳生物炭对Cu^(2+)和Zn^(2+)的吸附研究
1
作者 马帅 马帅辉 +2 位作者 尹微琴 盛海君 王小治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共9页
为了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该研究以小麦秸秆和花生壳为原料,通过裂解法制备了2种生物炭。采用SEM、BET、FTIR、XRD等手段对生物炭进行表征,结合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小麦秸秆生物炭(WS... 为了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该研究以小麦秸秆和花生壳为原料,通过裂解法制备了2种生物炭。采用SEM、BET、FTIR、XRD等手段对生物炭进行表征,结合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小麦秸秆生物炭(WSBC)和花生壳生物炭(PSBC)对溶液中Cu^(2+)和Zn^(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WSBC对Cu^(2+)和Zn^(2+)的吸附能力强于PSBC,其中WSBC对Cu^(2+)的吸附(18.51 mg/g)大于Zn^(2+)(14.10 mg/g),且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表明Cu^(2+)和Zn^(2+)在WSBC上的吸附为多分子层吸附,而PSBC则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2种生物炭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且对Zn^(2+)的吸附速率大于Cu^(2+)。热力学分析显示,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其中PSBC吸附的自发性更强。WSBC与PSBC在吸附Cu^(2+)和Zn^(2+)的过程中均存在着离子交换、阳离子-π相互作用和沉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生物炭 花生壳生物炭 Cu^(2+) Zn^(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研究
2
作者 龙文玲 王鑫 +2 位作者 曹春艳 王敏 赵爽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2,共7页
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对镁铝水滑石进行改性,并以其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其对Zn^(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煅烧改性明显提高了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性能,其提高程度取决于煅烧温度,在600℃:煅烧的镁铝水滑石表现... 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对镁铝水滑石进行改性,并以其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其对Zn^(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煅烧改性明显提高了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性能,其提高程度取决于煅烧温度,在600℃:煅烧的镁铝水滑石表现出最高的吸附容量。随着吸附时间、Zn^(2+)初始浓度以及溶液pH的增加,所有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容量均增加。当煅烧温度不高于200℃时,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当煅烧温度高于400℃时,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满足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所有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均满足伪二级动力学方程。Zn^(2+)主要以Zn(OH)2沉淀形式沉积在镁铝水滑石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水滑石 煅烧 Zn^(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催化剂对酚醛树脂/乙二醇制备多孔碳微观孔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郭子玉 朱云洲 +3 位作者 王力 陈健 李红 黄政仁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6-472,共7页
多孔碳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微观孔结构。为便捷、有效地大范围调控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孔结构,本研究基于聚合诱导相分离(Polymerization-induced Phase Separation,PIPS)法,以酚醛树脂/乙二醇为原料制备了均相多孔碳,并系... 多孔碳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微观孔结构。为便捷、有效地大范围调控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孔结构,本研究基于聚合诱导相分离(Polymerization-induced Phase Separation,PIPS)法,以酚醛树脂/乙二醇为原料制备了均相多孔碳,并系统研究了Zn^(2+)含量以及固化温度对多孔碳微观孔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固化温度的升高,多孔碳稳定性降低,微观孔结构均匀性变差。在90℃下固化,引入Zn^(2+)可以使多孔碳的孔隙率从40.22%增至70.38%,平均孔径从49.8 nm增至279.4 nm,中位孔径从107.2 nm增至343.0 nm。随着Zn^(2+)含量的增加,多孔碳的孔隙率、中位孔径和平均孔径都先增大后减小,当Zn^(2+)质量分数为1.5%时,平均孔径达到最大值343.0 nm,孔隙率达到最大值(70.38±0.37)%。研究指出,引入Zn^(2+)降低了酚醛树脂中苯酚结构的间位取代反应势垒,有利于在苯环上构建大环化合物,显著促进了树脂与乙二醇聚合,提高了树脂混合物的固化程度及骨架聚合度,使相分离更加彻底。当Zn^(2+)含量过高时,树脂混合物的聚合度过高,导致富醇相难以挥发,孔径结构变差。研究还发现,引入Zn^(2+)有助于提高石墨化程度,使碳骨架更加清晰。本研究为调控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孔结构及制备结构碳化物陶瓷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碳 聚合诱导相分离法 Zn^(2+)催化剂 催化机理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聚磷酸铵对Cu^(2+)、Fe^(2+)、Zn^(2+)和Mn^(2+)螯合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雷梅花 李天祥 +2 位作者 陶绍程 刘旭 朱静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5-701,共7页
水溶性聚磷酸铵氮、磷含量高和螯合植物生长的所需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水溶性聚磷酸铵和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原料,采用动态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究聚磷酸铵螯合Cu^(2+)、Zn^(2+)、Fe^(2+)、Mn^(2+)的规律。通过... 水溶性聚磷酸铵氮、磷含量高和螯合植物生长的所需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水溶性聚磷酸铵和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原料,采用动态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究聚磷酸铵螯合Cu^(2+)、Zn^(2+)、Fe^(2+)、Mn^(2+)的规律。通过红外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测定,进一步验证APP与Fe^(2+)、Cu^(2+)、Mn^(2+)和Zn^(2+)发生了螯合反应。通过二元正交实验可知Zn^(2+)对Mn^(2+)具有强抑制的作用;三元正交实验可知总螯合量的影响因素大小为Zn^(2+)>Fe^(2+)>Mn^(2+);响应面实验可知,实验数据的二次回归模型具有显著性(R^(2)=0.9203),Zn、Fe和Cu的一次项,Zn和Fe、Mn和Fe、Mn和Cu的交互作用项对响应值具有显著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Cu^(2+)、Zn^(2+)、Fe^(2+)、Mn^(2+) 螯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matic modulation recognition of radio fuzes using a DR2D-based adaptive denoising method and textural feature extrac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Yangtian Liu Xiaopeng Yan +2 位作者 Qiang Liu Tai An Jian Da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28-338,共11页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tercepted radio fuze modulation types is a prerequisite for decision-making in interference systems.However,th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of modern battlefields is complex,and the signal-t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tercepted radio fuze modulation types is a prerequisite for decision-making in interference systems.However,th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of modern battlefields is complex,and the signal-to-noise ratio(SNR)of such environments is usually low,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implement accurate recognition of radio fuzes.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a radio fuze automatic modulation recognition(AMR)method for low-SNR environments is proposed.First,an adaptive denoising algorithm based on data rearrangement and the two-dimensional(2D)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DR2D)is used to reduce the noise of the intercepted radio fuze intermediate frequency(IF)signal.Then,the textural features of the denoised IF signal rearranged data matrix are extracted from the statistical indicator vectors of 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ces(GLCMs),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s)are used for classification.The DR2D-based adaptive denoising algorithm achieves an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more than 0.76 for ten fuze types under SNRs of-10 d B and above,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ypical algorithms.The trained SVM classification model achieves an average recognition accuracy of more than 96%on seven modulation types and recognition accuracies of more than 94%on each modulation type under SNRs of-12 d B and above,which represents a good AMR performance of radio fuzes under low SN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atic modulation recognition Adaptive denoising Data rearrangement and the 2D FFT(DR2D) Radio fuz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Zn^(2+)固载硅胶整体柱对8-羟基-2′-脱氧鸟苷固相微萃取性能研究
6
作者 彭传云 袁慕坤 +5 位作者 李舒琪 刘红燕 张少文 吴春来 赵丹 苗亚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6,共8页
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常用于评价个体DNA氧化损伤,是一个典型的生物标记物.利用溶胶凝胶法通过自组装技术分别将Cu^(2+)和Zn^(2+)固载到硅胶中,应用于复杂样品中痕量8-OHdG的固相微萃取(SPME).在优化后的萃取条件下,结合高效液... 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常用于评价个体DNA氧化损伤,是一个典型的生物标记物.利用溶胶凝胶法通过自组装技术分别将Cu^(2+)和Zn^(2+)固载到硅胶中,应用于复杂样品中痕量8-OHdG的固相微萃取(SPME).在优化后的萃取条件下,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构建了尿样中8-OHdG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Cu^(2+)和Zn^(2+)固载硅胶整体柱对8-OHdG的富集倍数分别达到61.64和51.20,具有良好的萃取性能;新建立SPME-HPLC-UV分析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91~100和1.22~100 nmol·L^(-1),R^(2)>0.99,方法的检测限LODs(S/N=3)为0.31和0.42 nmol·L^(-1).3个浓度加标实验显示,基于Cu^(2+)固载硅胶整体柱建立的分析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1.5%和102.0%之间,日内和日间RSDs在2.7%至9.7%之间(n=3).说明构建的SPME-HPLC-UV分析方法可以灵敏、可靠、准确地检测实际尿样中的8-OHd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固载硅胶整体柱 Zn^(2+)固载硅胶整体柱 溶胶-凝胶 固相微萃取 8-OHd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PCA versus PCA for face recognition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建军 谭冠政 +1 位作者 栾凤刚 A.S.M.LIBD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809-1816,共8页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metho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ace recogni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two-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2DPCA) are two kinds of important methods in this field. ...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metho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ace recogni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two-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2DPCA) are two kinds of important methods in this field. Recent research seems like that 2DPCA method is superior to PCA method. To prove if this conclusion is always true,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study between PCA and 2DPCA methods was carried out. A novel concept, called column-image difference(CID), wa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CA and 2DPCA methods in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 some restrictive conditions when2 DPCA outperforms PCA. After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four famous face image database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confirm the validity of theoretical clai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 recognition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2DPCA method PCA method column-image difference(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荧光发色基团的Zn^(2+)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毛申 彭云佩 +4 位作者 刘聪聪 刘瑶 王琦 梁笑 王新潮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3-439,共7页
荧光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低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设计合成特异性识别和检测Zn^(2+)的荧光探针对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近年来文献报道的Zn^(2+)荧光探针为例,综述了基于不同荧光发色基团... 荧光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低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设计合成特异性识别和检测Zn^(2+)的荧光探针对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近年来文献报道的Zn^(2+)荧光探针为例,综述了基于不同荧光发色基团的Zn^(2+)荧光探针的作用机制、应用与发展前景,为Zn^(2+)荧光探针研究提供了参考(引用文献4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 荧光探针 荧光发色基团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GAN和U^(2)-Net模型的齿轮点蚀辨识
9
作者 刘妤 谭钦宜 古前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1-310,共10页
结合改建的齿轮试验台能够在线获取齿轮工作齿面图像的优势,探讨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实现齿轮点蚀辨识的方法,并开展了试验研究。针对齿轮点蚀样本稀缺,采用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DCG... 结合改建的齿轮试验台能够在线获取齿轮工作齿面图像的优势,探讨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实现齿轮点蚀辨识的方法,并开展了试验研究。针对齿轮点蚀样本稀缺,采用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DCGAN),实现了样本的多样化、高质量扩增;结合前期研究基础,提取了齿轮的有效工作齿面,实现了齿面倾斜校正和畸变修正;引入ECA注意力机制,改进了U^(2)-Net模型,实现了齿轮点蚀图像感兴趣区域的精确分割;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齿轮历史点蚀率,构建了基于图像信号的齿轮点蚀辨识模型,实现了齿轮点蚀辨识。结果表明: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实现齿轮点蚀辨识的方法是可行的,基于DCGAN和U^(2)-Net模型的齿轮点蚀识别准确率达93.56%。研究成果可为齿轮点蚀辨识提供一种更为直接、可靠的方法,对于机械装备的状态监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点蚀 模式识别 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 U^(2)-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Zn^(2+)、Cd^(2+)对青蛤幼贝的致毒效应 被引量:35
10
作者 周凯 么宗利 +1 位作者 来琦芳 王慧 《海洋渔业》 CSCD 2007年第1期63-67,共5页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96h内海水中重金属离子Zn2+、Cd2+的不同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青蛤幼贝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和Cd2+对青蛤幼贝的96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60mg/L、14mg/L和1.60mg/L、0.14mg/L;而二种离子的交互...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96h内海水中重金属离子Zn2+、Cd2+的不同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青蛤幼贝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和Cd2+对青蛤幼贝的96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60mg/L、14mg/L和1.60mg/L、0.14mg/L;而二种离子的交互作用表现为二者间存在拮抗作用,其中,Zn2+的毒性略大于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幼贝 ZN^2+ CD^2+ 毒性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冯淑利 邵云 +4 位作者 刘洋 姜丽娜 鲁旭阳 侯小丽 李春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0-145,共6页
以郑州9023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Zn2(+0、30、60、120、240、360mg·L-1)对小麦幼苗生理活性的影响,初步阐明了Zn2+对小麦幼苗的毒害机理。结果表明,在Zn2+胁迫下,随处理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叶片中超氧阴离... 以郑州9023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Zn2(+0、30、60、120、240、360mg·L-1)对小麦幼苗生理活性的影响,初步阐明了Zn2+对小麦幼苗的毒害机理。结果表明,在Zn2+胁迫下,随处理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叶片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抗坏血酸(AS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对SOD、POD、CAT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分析表明,正常情况下,小麦幼苗叶片主要表达Rf值(相对迁移率)分别为0.98、0.96、0.9、0.8、0.6、0.48的6条SOD同工酶带;POD同工酶带主要分为5区,至少包括10条同工酶酶带;CAT主要表达2条同工酶带。浓度小于120mg·L-1的Zn2+抑制SOD同工酶的表达,促进CAT同工酶的表达,浓度大于240mg·L-1的Zn2+促进SOD同工酶的表达,抑制CAT同工酶的表达,Zn2+诱导小麦幼苗中POD同工酶的表达。Zn2+没有诱导新的CAT、SOD和POD同工酶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 小麦 幼苗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混合菌群胞外聚合物对Zn^(2+)的吸附和机理 被引量:29
12
作者 潘响亮 王建龙 +1 位作者 张道勇 王凡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55,共3页
硫酸盐还原菌(SRB)混合菌群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能有效地吸附水溶液中的Zn2+,在初始ρ(Zn2+)为500 mg/L时,EPS对Zn2+的吸附量达到326.07 mg/g。Freundlich方程能相对较好地拟合实验所得吸附数据。SRB混合菌群分泌的EPS的IR分析表明,EP... 硫酸盐还原菌(SRB)混合菌群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能有效地吸附水溶液中的Zn2+,在初始ρ(Zn2+)为500 mg/L时,EPS对Zn2+的吸附量达到326.07 mg/g。Freundlich方程能相对较好地拟合实验所得吸附数据。SRB混合菌群分泌的EPS的IR分析表明,EPS吸附Zn2+起主要作用的官能团是多聚糖C—O—C,羧基和脂类官能团,而蛋白质和多聚糖的—OH对Zn2+的结合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胞外聚合物 ZN^2+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胁迫对绿球藻生长、生理特性及细胞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邱昌恩 毕永红 胡征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3-508,共6页
Zn2+对绿球藻胁迫的实验浓度为0.1、1、10、50、100、200、400mg/L,BG11培养基作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浓度条件下,Zn2+对绿球藻的生长、生理特性以及细胞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低浓度Zn2+(0.1—1mg/L)对绿球藻生长基本没有影响;浓度... Zn2+对绿球藻胁迫的实验浓度为0.1、1、10、50、100、200、400mg/L,BG11培养基作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浓度条件下,Zn2+对绿球藻的生长、生理特性以及细胞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低浓度Zn2+(0.1—1mg/L)对绿球藻生长基本没有影响;浓度在10—50mg/L时,绿球藻能维持一定的生长速率;但当Zn2+浓度大于100mg/L时,绿球藻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绿球藻Chla+Chlb以及Chla含量均随培养基中Zn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当Zn2+浓度低于10mg/L时,绿球藻的净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均随Zn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之后则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设计的浓度下,绿球藻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随培养基中Zn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则随Zn2+浓度的增大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BG11培养基相比,在低浓度,即Zn2+浓度<10mg/L条件下培养的绿球藻,细胞壁无明显增厚,色素变化不大;暴露到高浓度Zn2+的绿球藻,细胞壁明显增厚,蛋白核消失。在≤10mg/L Zn2+浓度下,绿球藻Zn2+的去除率最高为100%;在能维持生长的Zn2+浓度下,去除率均高达80%以上。结果显示,绿球藻是一种耐受Zn2+胁迫的藻类,对锌的去除率也高,可以应用于含锌污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球藻 ZN^2+ 生长 生理特性 细胞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化壳聚糖-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对Zn^(2+)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27
14
作者 周利民 王一平 +1 位作者 刘峙嵘 黄群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42-1346,共5页
以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通过在颗粒表面接枝羧甲基化壳聚糖(CMC),制备一种新型磁性纳米吸附剂,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吸附剂对Zn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纳米吸附剂平均粒径18 nm,... 以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通过在颗粒表面接枝羧甲基化壳聚糖(CMC),制备一种新型磁性纳米吸附剂,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吸附剂对Zn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纳米吸附剂平均粒径18 nm,粒子中CMC的含量约5%.该吸附剂对Zn2+吸附速率很快,在2 min内基本达到平衡,能有效去除Zn2+等温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容量为20.4 mg·g-1,吸附常数为0.0314 L·mg-1.热力学计算表明吸附为放热过程,焓变为-5.68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吸附剂 羧甲基化壳聚糖 FE3O4 Z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渣对铅锌矿山酸性废水中Pb^(2+)和Zn^(2+)的吸附 被引量:8
15
作者 林海 张小佩 +1 位作者 董颖博 郑倩倩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65-1371,共7页
以咖啡渣为原料,结合电子扫描显微镜、红外光谱分析仪和Zeta电位仪等研究吸附条件对吸附效果影响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H值为4、咖啡渣投加量为20g·L-1时,咖啡渣对Pb2+和Zn2+的吸附量最大,分别为5.49,12.38mg·g-1;吸附反应在4... 以咖啡渣为原料,结合电子扫描显微镜、红外光谱分析仪和Zeta电位仪等研究吸附条件对吸附效果影响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H值为4、咖啡渣投加量为20g·L-1时,咖啡渣对Pb2+和Zn2+的吸附量最大,分别为5.49,12.38mg·g-1;吸附反应在4h后达到平衡,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咖啡渣的电负性随pH值增加而增大,吸附Pb2+和Zn2+后表面变平整且出现白色颗粒;红外光谱图结果发现咖啡渣中参与吸附反应的基团主要有酰胺基、酯基、酮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酸性废水 咖啡渣 吸附 PB^2+ Z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二醛交联酵母菌对Zn^(2+),Cd^(2+)和Hg^(2+)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0
16
作者 雷超 孙小梅 +1 位作者 余军霞 李步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6-210,共5页
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简单的方法制备机械强度高的交联酵母菌.考察菌体吸附Cd2+的影响因素,包括交联剂的用量,pH,金属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研究菌体对不同质量浓度的Zn2+,Cd2+和Hg2+的吸附率.结果表明,戊二醛的最佳用量(体... 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简单的方法制备机械强度高的交联酵母菌.考察菌体吸附Cd2+的影响因素,包括交联剂的用量,pH,金属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研究菌体对不同质量浓度的Zn2+,Cd2+和Hg2+的吸附率.结果表明,戊二醛的最佳用量(体积分数)为1.0%,菌体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平衡时间为30min,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为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相对于未交联菌,交联酵母菌对Cd2+的吸附容量提高2倍;pH实验表明,交联酵母菌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受酸度影响小.用于冶金厂废水的处理结果显示,0.0500g的交联酵母菌,对5.3mg/L的Cd2+污水的去除率为80.6%,用0.1mol/L的EDTA再生该吸附剂,Cd2+的解析率达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酵母菌 交联酵母菌 吸附 ZN^2+ CD^2+ H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Zn^(2+)、Co^(2+)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伟成 李明云 +2 位作者 蒋霞敏 张祖兴 应仲富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83-286,共4页
以单细胞雨生红球藻为试验材料,以MAV为培养基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Cu2+、Zn2+、Co2+3种微量元素离子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Cu2+、Zn2+、Co2+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7、3.4×10-7、9.0... 以单细胞雨生红球藻为试验材料,以MAV为培养基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Cu2+、Zn2+、Co2+3种微量元素离子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Cu2+、Zn2+、Co2+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7、3.4×10-7、9.0×10-7mol/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Cu2+的最适质量浓度是2.0×10-8mol/L;Zn2+的最适质量浓度是3.4×10-7mol/L;Co2+的最适质量浓度是6.0×10-7mol/L.。在这3种重金属离子的正交试验中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Cu2+和Co2+存在着较显著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 正交试验 CU^2+ ZN^2+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Zn^(2+)和Cd^(2+)对茂名海域文昌鱼酸、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白秀娟 卢伙胜 唐峰华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3-517,共5页
试验结果表明,在Cu2+质量浓度为0.096 mg/L水体中生活的文昌鱼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均不受抑制作用,在Cu2+质量浓度为0.16、0.256、0.356 mg/L水体中生活的文昌鱼的ACP、ALP活性均显著受抑制(P<0.05),随时间延长和质量... 试验结果表明,在Cu2+质量浓度为0.096 mg/L水体中生活的文昌鱼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均不受抑制作用,在Cu2+质量浓度为0.16、0.256、0.356 mg/L水体中生活的文昌鱼的ACP、ALP活性均显著受抑制(P<0.05),随时间延长和质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在Zn2+质量浓度达到0.195 mg/L时,文昌鱼的ALP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受抑制作用显著(P<0.05),随质量浓度增加,受抑制作用增强;ACP在Zn2+质量浓度达到0.39 mg/L时,文昌鱼ACP第10 d影响不显著(P>0.05),第20 d和30 d表现出显著(P<0.05)抑制作用,超过这一质量浓度,受抑制作用增强。在Cd2+水体中生活的文昌鱼ALP在Cd2+质量浓度为0.4 mg/L时,抑制显著(P<0.05),在此质量浓度水体中的文昌鱼ACP在第30 d测定时也表现为抑制显著(P<0.05),随时间延长和质量浓度增加,文昌鱼ACP、ALP活性受抑制作用增强,在最高质量浓度为2.0 mg/L时,至中期已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鱼 CU^2+ ZN^2+ CD^2+ 酸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Cu^(2+)·Zn^(2+)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虹 刘杰 +3 位作者 郭俊明 王宝森 李乔花 陈智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1487-11488,共2页
[目的]探索Cu2+和Zn2+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根长及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重金属胁迫分别设置9个浓度梯度:Cu2+为0、10、25、50、80、100、200、300和400 mg/L;Zn2+为0、50、100、150、200、300、400、500、600 mg/L,利用组织培养方... [目的]探索Cu2+和Zn2+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根长及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重金属胁迫分别设置9个浓度梯度:Cu2+为0、10、25、50、80、100、200、300和400 mg/L;Zn2+为0、50、100、150、200、300、400、500、600 mg/L,利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Cu2+和Zn2+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低浓度Cu2+≤25 mg/L、Zn2+≤100 mg/L对紫花苜蓿的萌发率、根长和株高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在Cu2+为10 mg/L、Zn2+为100 mg/L时根长和植株生长达到最佳。随着Cu2+、Zn2+浓度的增加,Cu2+浓度≥50 mg/L,Zn2+≥150 mg/L时对紫花苜蓿萌发率、根系和植株生长抑制作用逐渐加大,高浓度时Zn2+浓度为600 mg/L、Cu2+浓度为400 mg/L时,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不同Zn2+和Cu2+浓度对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率、根长和植株生长有不同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CU^2+ ZN^2+ 胁迫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对水中Cd^(2+)和Zn^(2+)的吸附效能 被引量:15
20
作者 田禹 黄俊 +2 位作者 郑蕾 柳锋 许拴宁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3-548,共6页
以占剩余活性污泥质量80%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作为新型吸附剂,考察了pH、EPS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其在水中吸附Cd2+与Zn2+的性能的影响,以达到剩余活性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结果表明:Cd2+和Zn2+的最佳吸附... 以占剩余活性污泥质量80%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作为新型吸附剂,考察了pH、EPS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其在水中吸附Cd2+与Zn2+的性能的影响,以达到剩余活性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结果表明:Cd2+和Zn2+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6,EPS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375mg/L和250 mg/L,Cd2+和Zn2+的吸附率分别达到36%和51%.EPS对Cd2+和Zn2+的吸附过程均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在90 min和6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离子共存实验发现,EPS对Cd2+的选择吸附性强于Zn2+;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均可描述EPS在常温下吸附Cd2+的热力学过程;而Zn2+的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方程拟合更好.拟合系数显示,EPS对Zn2+的吸附稳定性、吸附能力和亲和力均比对Cd2+的吸附强.表明剩余活性污泥EPS作为吸附剂前景广阔,具有更深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EPS) 剩余活性污泥 吸附 CD^2+ Z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