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1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hanced Nutrient Removal with Upflow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for Reclaimed Water
1
作者 王海东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淑莹 张艳萍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7年第3期369-374,共6页
A two-stage upflow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was designed as an advanced treatment process to optimize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and study the correlativ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iciency of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 A two-stage upflow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was designed as an advanced treatment process to optimize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and study the correlativ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iciency of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nal effluent of the two-stage upflow biofilter process operated in series could meet the stringent limits of the reclaimed water for the total nitrogen of 2 mg/L, and total phosphorus of 0.3 mg/L. The high treatment efficiency allowed the reactor operating at very high hydraulic loadings and reaching nearly complete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e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reclaimed wa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新旧沥青融合及均质化程度研究
2
作者 邹桂莲 焦有晴 +2 位作者 张园 虞将苗 韩骜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1,共6页
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会直接影响混合料的性能。针对热再生混合料中新旧沥青融合程度不易表征的问题,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热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进行研究。利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 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会直接影响混合料的性能。针对热再生混合料中新旧沥青融合程度不易表征的问题,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热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进行研究。利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中的红色荧光效应,将SBS荧光粒子作为示踪剂;基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无损获取了拌合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表面融合层内的所有图像,并对每个分层图像的荧光强度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整个融合层内SBS浓度衰减曲线;通过浓度变化曲线提出了融合程度计算公式,并引入均质化指标来量化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沥青的分散程度。依据所提出的方法以两种不同掺配比例下的热再生混合料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仅在拌合结束后新旧沥青无法达到理想的融合扩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新旧沥青融合 均质化程度 再生沥青混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垦丘陵山地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土壤大型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牛天新 查燕 +2 位作者 马华升 熊伟 黄雨晴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02-506,共5页
在新垦丘陵山地地力提升试验中分别施用猪粪、羊粪和菌渣3种不同有机肥配施无机肥种植甘薯。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比空白处理明显提高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数量,土壤肥力的提高促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剧增,并且可改善因施用化肥而导致的... 在新垦丘陵山地地力提升试验中分别施用猪粪、羊粪和菌渣3种不同有机肥配施无机肥种植甘薯。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比空白处理明显提高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数量,土壤肥力的提高促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剧增,并且可改善因施用化肥而导致的土壤酸化问题。在甘薯生长过程中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大型动物分布情况调查和土壤大型动物多样性分析,共捕获到8个类群的大型动物,其中猪粪商品有机肥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比空白处理提高40.91%和15.66%,比纯化肥处理提高158.33%和88.23%,而空白处理和纯化肥处理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偏低,纯化肥处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甘薯 土壤大型动物 新垦丘陵山地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不同水域实测水位分析
4
作者 陈明华 何彧 +3 位作者 周子豪 周密 刘恋 李志文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第1期26-29,共4页
鄱阳湖水域类型有碟形湖、围垦湖、河道等,这些水域具有独特水位变化规律,选取鄱阳湖碟形湖水域代表“沙湖”、围垦湖水域代表“珠湖”、河道水域代表“赣江吴城段”这3类水域,基于对2022年水位实测数据进行水位变化分析。结果表明:①... 鄱阳湖水域类型有碟形湖、围垦湖、河道等,这些水域具有独特水位变化规律,选取鄱阳湖碟形湖水域代表“沙湖”、围垦湖水域代表“珠湖”、河道水域代表“赣江吴城段”这3类水域,基于对2022年水位实测数据进行水位变化分析。结果表明:①碟形湖水位变化受河道水位影响,丰水期碟形湖与河道联通,枯水期则隔离;②围垦湖水位不受河道水位影响,且丰水期也不受鄱阳湖水位影响,水位由围垦湖降雨及闸口人为控制影响;③河道水域水位变化受上游来水影响且变幅较大。碟形湖、围垦湖和河道这3类水域的水位变化特征不同,应按水域分类开展鄱阳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形湖 围垦湖 河道 水位变化 相关性分析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滴灌土壤壬基酚迁移规律土箱模拟试验研究
5
作者 姜婷婷 胡雅琪 +1 位作者 马蒙 吴文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30,共7页
再生水灌溉能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短缺,但再生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会随着灌溉进入土壤。为明确再生水滴灌下土壤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时间及空间变化规律,采用土箱试验,研究了再生水滴灌下土壤中壬基酚及其同分异构体的含量与分布,分析了... 再生水灌溉能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短缺,但再生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会随着灌溉进入土壤。为明确再生水滴灌下土壤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时间及空间变化规律,采用土箱试验,研究了再生水滴灌下土壤中壬基酚及其同分异构体的含量与分布,分析了不同深度土壤中壬基酚及其同分异构体的迁移和降解特征,提出了土壤中壬基酚的质量平衡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深度中壬基酚总体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深度土层中,壬基酚的同分异构体累积与分布程度不同,其中NP3、NP2、NP11和NP12的含量较多,NP1、NP7和NP8的含量较少;在滴灌条件下,清水灌溉时壬基酚衰减率为48.40%,再生水灌溉时壬基酚的衰减率范围为69.18%~98.50%,且随着再生水中NP浓度的增大,土壤中壬基酚的衰减率呈现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再生水 土壤 壬基酚 滴灌 迁移 土箱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灌溉土壤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急性毒性变化规律研究
6
作者 何顺能 韩玉国 +3 位作者 吴文勇 胡雅琪 马蒙 姜婷婷 《灌溉排水学报》 2025年第3期64-69,共6页
【目的】探究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土壤中内分泌干扰物在不同通气状态下的毒性降解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生物急性毒性测试方法,以费氏弧菌为测试生物,通过配制模拟灌溉年限分别为10a(Y1)、50a(Y2)、100a(Y3)、500a(Y4)和1000a(Y5)的内分... 【目的】探究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土壤中内分泌干扰物在不同通气状态下的毒性降解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生物急性毒性测试方法,以费氏弧菌为测试生物,通过配制模拟灌溉年限分别为10a(Y1)、50a(Y2)、100a(Y3)、500a(Y4)和1000a(Y5)的内分泌干扰物浓度水平,研究不同灌溉年限土壤在通气状态(T1)、半封闭状态(T2)和完全封闭状态(T3)下的急性毒性变化规律。【结果】T1处理下,土壤环境急性毒性呈增强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最大发光抑制率为28.23%;T2处理下,土壤环境急性毒性先降低后升高,内分泌干扰物前期降解缓慢,随着时间的推移,降解产物导致土壤环境急性毒性增强,但土壤最终呈无毒或微毒状态;T3处理下,土壤中内分泌干扰物的降解缓慢或趋于停滞,土壤急性毒性水平介于13.70%~21.65%。【结论】不同污染浓度的土壤浸提液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急性毒性,通气条件对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降解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费氏弧菌 内分泌干扰物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输配距离对水质稳定性的影响
7
作者 桑一叶 许骐 +4 位作者 李魁晓 王慰 王刚 王浩楠 郑晓英 《净水技术》 2025年第2期86-94,共9页
【目的】为分析输水距离与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一段长约为20km的再生水输配管网为研究对象,监测沿程的水质指标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输水距离的增加,再生水管网中的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逐渐增加,而... 【目的】为分析输水距离与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一段长约为20km的再生水输配管网为研究对象,监测沿程的水质指标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输水距离的增加,再生水管网中的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逐渐增加,而余氯浓度逐渐降低,微生物浓度与余氯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此外,浑浊度和色度随着输水距离的增加逐渐升高,分别增加75.3%和6.9%,有机物指标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_(Cr))和紫外吸光度(UV_(254))值逐渐下降。通过增加再生水厂内次氯酸钠投加浓度,可以有效提高再生水输配管网中的余氯浓度,从而提升水质的生物稳定性。【结论】建议将出厂水的游离余氯质量浓度控制在0.45mg/L以上,或总余氯质量浓度控制在0.60mg/L以上,可以保障再生水管网8km输配距离内粪大肠菌群浓度低于1000MPN/L,同时不会对再生水补给的河道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研究对再生水输配管网的管理和微生物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提高再生水的水质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输配管网 水质变化 余氯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水补源对华山湖水环境影响的模拟
8
作者 宋新桐 孙绍芳 +1 位作者 王嘉斌 张广鲁 《净水技术》 2025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目的】探究中水补源对华山湖水环境的影响。【方法】文章以华山湖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华山湖水动力和水质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其水体流动和水质变化规律,分析了污水厂出水补源对华山湖水质的影响,并预测分析了夏季高温与冬季低温环境对... 【目的】探究中水补源对华山湖水环境的影响。【方法】文章以华山湖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华山湖水动力和水质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其水体流动和水质变化规律,分析了污水厂出水补源对华山湖水质的影响,并预测分析了夏季高温与冬季低温环境对华山湖水体环境的影响。【结果】经实际取样检验,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在0.02%以内;水动力模拟分析发现华山湖水流结构呈现出以风生流为主的水动力特性,污水厂出水补源流速偏小,污染物扩散条件不佳,进水口附近存在污染物高浓度集聚的风险;输入污染物在水体中形成了较明显的水力扩散浓度梯度分布特征,浅水湖泊水生植物生长优势及其更佳的复氧效率提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整个水域的化学需氧量(COD_(Cr))和氨氮浓度,99%水域的总氮(TN)浓度,75%水域的总磷(TP)浓度可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模拟夏季高温环境下COD_(Cr)、氨氮、TN和TP的浓度均低于冬季低温模拟环境,COD_(Cr)、氨氮、TN和TP浓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冬季低温环境补源输入污染物浓度在水体自净能力的可调节范围内,不会引起水体环境的恶化。【结论】MIKE21模型适用于具备典型浅水型静水湖泊特征的华山湖水体,可对其水动力和污染物浓度分布状况进行较为精确的模拟分析;污水厂出水补源不能形成有效推流作用,水体交换能力弱;华山湖水体可以有效降解补源输入的污染物,季节与气候因素是影响浅水型静水湖泊自净能力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21 水动力模拟 水质模拟 浅水型湖泊 中水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湖水系连通对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水动力作用效果——以猎德涌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少波 张舒 +1 位作者 熊玉龙 周新民 《人民珠江》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探讨河湖水系连通对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水动力作用效果,以猎德涌为例,采用四级架构建立河湖水动力和污染物输移数学模型,分析“水系连通-调蓄-水质”驱动响应规律。研究显示,猎德涌河床平均坡降达到1.95‰,具有典型山溪性... 为探讨河湖水系连通对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水动力作用效果,以猎德涌为例,采用四级架构建立河湖水动力和污染物输移数学模型,分析“水系连通-调蓄-水质”驱动响应规律。研究显示,猎德涌河床平均坡降达到1.95‰,具有典型山溪性河道特征;猎德涌口水闸调度主要影响闸前约1/3长度河道的水深,中、上游河段水深主要受上游补水流量控制;因此,上游补水流量恒定时,水面率和湿周率变化主要集中在下游1/3河段内。水系连通后,人工湖的调蓄能力可维持猎德涌当前补水流量时长约20.1 h,并将污染物滞留于人工湖内约3.2 d,进入猎德涌的污染物经过约10 d后抵达涌口,可有效缓解长虹湖泵站直接补水带来的生态冲击。结果表明,通过水系连通优化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道的水动力条件,可显著改善河道水质及水生生物栖息地环境,从而促进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再生水 水系连通 生态修复 水动力模型 猎德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内河河网再生水补给的水动力分析
10
作者 范梦歌 刘甲春 +1 位作者 毛立娟 范鹏举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3,共7页
针对宁波市内河水流缓慢、需通过再生水补给和泵闸调度来改善流动性能的问题,基于实测地形数据,构建了宁波市某区域内河河网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对不同工程措施及不同泵站联合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过多管涵和闸板以及水源不... 针对宁波市内河水流缓慢、需通过再生水补给和泵闸调度来改善流动性能的问题,基于实测地形数据,构建了宁波市某区域内河河网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对不同工程措施及不同泵站联合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过多管涵和闸板以及水源不足限制了河道水体交换和整体流动,单纯增加再生水补给量无法有效改善水体流动性;增设1号泵站并对关键河段进行物理改造可显著提高原本静止河段的流速,提升整个水系的流动性,但需关注对不同水质河段的环境和水质的潜在影响;提升泵站排水能力显著提高了河段流速和水位,但缩短了高流速的持续时间;同时开启多个泵站并增加补水量,在大量再生水补给条件下,可显著提高整个河网的流速,尤其在高水位条件下,尽管流速相对较低,补水量的增加仍能有效提升水体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平原河网 水动力分析 闸泵调度 宁波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回收率中水回用深度处理系统的典型问题分析及处理方法探讨
11
作者 王朋 张新震 +2 位作者 刘宇曦 何嘉慧 高春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2期151-154,158,共5页
某钢铁企业通过采用优势工艺组合与膜法梯级浓缩的高回收率中水回用深度处理系统对厂区中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使企业实现全厂废水近零排放。但该系统运行初期出现中水回用处理系统常见的几种典型问题。根据该工艺系统的主要特点,分析... 某钢铁企业通过采用优势工艺组合与膜法梯级浓缩的高回收率中水回用深度处理系统对厂区中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使企业实现全厂废水近零排放。但该系统运行初期出现中水回用处理系统常见的几种典型问题。根据该工艺系统的主要特点,分析几个典型问题的形成原因,对各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处理效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对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回收率 中水回用 中水深度处理 膜法处理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废城市”理念的高速公路RAP厂拌热再生技术研究
12
作者 彭彬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5年第1期216-220,共5页
以海南省G98环岛高速改建工程为背景,研究经厂拌热再生技术处理后的沥青路面废弃料(RAP)可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及经济造价。把RAP掺量分为30%、40%、50%3种进行设计成再生沥青混合料,通过在旧沥青中添加5档不同掺量的再生剂,对比沥青... 以海南省G98环岛高速改建工程为背景,研究经厂拌热再生技术处理后的沥青路面废弃料(RAP)可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及经济造价。把RAP掺量分为30%、40%、50%3种进行设计成再生沥青混合料,通过在旧沥青中添加5档不同掺量的再生剂,对比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3大指标,确定最佳再生剂用量,利用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油石比,可制备成级配稳定的AC-20再生沥青混合料,并分别进行高温稳定性研究和水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掺量的RAP均可有效提升高温稳定性,使抗变形能力增强,当RAP掺量为40%时,水稳定性表现为最好,各项路用性能均满足规范所需要求。综上所述,厂拌热再生技术完全可以在海南省进行大规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沥青混合料 室内试验 高温稳定性 水稳定性 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中水回用再造西北地区青山绿水人居环境
13
作者 徐二敏 《云南水力发电》 2025年第3期3-6,共4页
根据目前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日趋严峻及黄河流域水污染影响范围、程度加剧的基本国情,分别论证了中水排放标准与绿化用水标准的评价、植被生长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影响,进一步对中水带来的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效益等进行分析。分析可... 根据目前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日趋严峻及黄河流域水污染影响范围、程度加剧的基本国情,分别论证了中水排放标准与绿化用水标准的评价、植被生长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影响,进一步对中水带来的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效益等进行分析。分析可知,中水水质可达到绿化用水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植被生长,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在西北地区可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水回用 西北地区 排放标准 生态绿化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柯盐湖高品质再生盐生产工艺研究
14
作者 李娟 《盐科学与化工》 2025年第3期48-51,共4页
柯柯盐湖东部矿区滩晒池内再生盐在生长结晶过程中,未经人为干预控制,结晶后的再生盐中硫酸根离子、镁离子等杂质含量较高,无法满足纯碱生产质量指标要求。为了实现柯柯盐湖再生盐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满足纯碱生产的使用需求,文章对柯... 柯柯盐湖东部矿区滩晒池内再生盐在生长结晶过程中,未经人为干预控制,结晶后的再生盐中硫酸根离子、镁离子等杂质含量较高,无法满足纯碱生产质量指标要求。为了实现柯柯盐湖再生盐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满足纯碱生产的使用需求,文章对柯柯盐湖再生盐生产工艺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盐 硫酸根离子 镁离子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经验启示——以宿迁市再生水试点建设为例
15
作者 秦国帅 陆毅 +5 位作者 吴良满 赵新化 吴培强 陈晨 王彦东 房凯 《水利发展研究》 2025年第2期68-73,共6页
开展再生水利用配置工作是优化区域供水结构和水资源配置,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大举措,对于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的代表性城市宿迁市为例,结合国家首批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建设工作,从再生水... 开展再生水利用配置工作是优化区域供水结构和水资源配置,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大举措,对于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的代表性城市宿迁市为例,结合国家首批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建设工作,从再生水配置试点基础条件、主要做法和创新举措、再生水利用工程及建设成效、试点经验启示等方面阐述了宿迁市在推进试点工作中积累的相关经验,以期为其他地区再生水配置利用和管理提供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水资源配置 政策制度 技术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抛砂回填装备石料转运清理装置的设计
16
作者 刘子豪 张国军 +2 位作者 王英俊 唐成湘 尚志荣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25年第1期74-79,共6页
针对海上抛砂回填装备在石料转运清理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不高且石料清理费时费力的问题,结合现场生产实际需求,研制一种新型的海上抛砂回填装备石料转运清理装置。该装置结合螺旋输送机构的设计,当其螺旋取料机构进入石料池后,通过旋转将... 针对海上抛砂回填装备在石料转运清理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不高且石料清理费时费力的问题,结合现场生产实际需求,研制一种新型的海上抛砂回填装备石料转运清理装置。该装置结合螺旋输送机构的设计,当其螺旋取料机构进入石料池后,通过旋转将石料送入承料筒,再由垂直螺旋和水平螺旋输送石料到池外卸载地点。对该装置的结构设计及工作过程进行简介,并在Solid Works中建立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重点结构进行设计分析,判断其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可有效提高石料转运和清理效率,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料转运清理装置 螺旋取料机构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油RAP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17
作者 夏文斐 《山西建筑》 2025年第7期86-89,共4页
文中设计9种再生混合料,基于体积参数与力学指标,对再生混合料中旧料RAP掺量的合理性展开富油RAP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旧料RAP总掺量和富油RAP利用率增大,再生混合料中旧沥青增多并发挥黏结作用,导致再生混... 文中设计9种再生混合料,基于体积参数与力学指标,对再生混合料中旧料RAP掺量的合理性展开富油RAP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旧料RAP总掺量和富油RAP利用率增大,再生混合料中旧沥青增多并发挥黏结作用,导致再生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和稳定度显著增大,新添油石比和新沥青用量减少,表明掺加适量旧料RAP时可显著增强再生混合料的稳定性和柔韧性;与新拌混合料相比,RAP掺量从30%增至40%、从40%增至50%时,最佳油石比分别增大1.77%和1.17%,新添油石比减小8.71%和20.6%,且富油RAP掺量越大,新添加油石比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料RAP 富油RAP 再生混合料 配合比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常规水的深圳市水资源配置分析及策略
18
作者 王秋良 成洁 +2 位作者 梅欣佩 魏泽彪 孙翔 《广东水利水电》 2025年第3期40-46,共7页
为缓解深圳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及非常规水源利用新要求,围绕现状平均水资源量少、供水水源单一、非常规水源利用率低、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四大问题,构建“两水统筹、多源互补、三生协同、集散分配”... 为缓解深圳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及非常规水源利用新要求,围绕现状平均水资源量少、供水水源单一、非常规水源利用率低、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四大问题,构建“两水统筹、多源互补、三生协同、集散分配”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出“雨水集蓄回用、再生水集中利用、海水淡化战略储备”非常规水源利用策略;采用源头滞蓄、互联互通、厂站扩容、提质增效、分散取水、海水淡化措施,构建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体系;通过修订法规、指标约束、拓展融资、政策激励、风险防控、运营管理等手段,构建非常规水源利用管控体系,对增强区域水资源刚性约束,推进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水源 再生水 体制机制 水资源刚性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性质及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
19
作者 盛丰 李忠润 张彬 《灌溉排水学报》 2025年第2期63-71,共9页
【目的】明确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性质及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方法】基于室内土柱灌溉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0、0.02、0.05和0.10倍临界胶束浓度)、不同灌水频率(1 d 1次、2 d 1次、3 d 1次)、不同灌溉模式... 【目的】明确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性质及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方法】基于室内土柱灌溉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0、0.02、0.05和0.10倍临界胶束浓度)、不同灌水频率(1 d 1次、2 d 1次、3 d 1次)、不同灌溉模式(纯清水灌溉、纯再生水灌溉、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条件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体积质量、孔隙结构、土壤滴水穿透时间、灌水入渗时间和土壤水流运动非均匀程度的变化规律。【结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利于提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特征孔隙率、降低土壤体积质量,但也增大了土壤斥水性和水流运动的不确定性;低频率、高定额的灌水方式加剧了土壤团聚体的崩解,高频率、低定额的灌水方式增大了土壤水流运动的非均匀性;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灌溉水和清水交替灌溉模式具有提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大土壤孔隙率,同时降低土壤斥水性和水流运动不确定性的优势。【结论】再生水农田灌溉宜采用再生水和清水交替灌溉模式,以平衡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的积极作用与潜在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灌溉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土壤结构 土壤斥水性 地表入渗能力 优先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问题分析与思考
20
作者 顾永钢 朱宇 于磊 《市政技术》 2025年第2期126-131,共6页
《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简称《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建筑中水利用的地方性政府规章。《办法》施行37年来,中水回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随着《北京市节水条例》和《节约用水条例》的相继实施,新时期的社会... 《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简称《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建筑中水利用的地方性政府规章。《办法》施行37年来,中水回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随着《北京市节水条例》和《节约用水条例》的相继实施,新时期的社会用水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仅在2010年进行了修订的《办法》中的部分条款已经不适应北京市再生水回用综合布局需求。结合《办法》实施以来遇到的实际问题,分别从合法性、合理性和实施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剖析,并从法规衔接、职责划分、运行监管主体、培训考核及处罚、中水水质指标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可为后续《办法》修订及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回用 中水设施 建设管理办法 问题分析 修订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