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histosoma japonicum egg antigens stimulate CD4(+) CD25(+) T cells and modulate airway inflammation in a murine model of asthma 被引量:4
1
作者 Yang, J. H. Zhao, J. Q. +6 位作者 Yang, Y. F. Zhang, L. Yang, X. Zhu, X. Ji, M. J. Sun, N. X. Su, C.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8-448,共1页
关键词 哮喘 炎症反应 免疫因子 E抗原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关键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新峰 刘莎莎 张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3,共5页
自2017年以来,已有12款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产品相继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复发性/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特定亚型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然而,CAR-T细胞疗法在应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自2017年以来,已有12款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产品相继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复发性/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特定亚型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然而,CAR-T细胞疗法在应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在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中的抵抗、生产周期长、个体化/价格昂贵,在实体瘤中的肿瘤异质性强/抗原逃逸、浸润能力不足、免疫抑制微环境和反应性差等问题。随着肿瘤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尝试了众多新策略来提升CAR-T细胞疗法的疗效和普适性。作者根据自身对该领域研究的认知,针对CAR-T细胞疗法的临床关键问题及其应对解决策略进行述评,为未来CAR-T细胞疗法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肿瘤微环境 实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叶酸受体α(FRα)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敲低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温军业 张浚琪 +2 位作者 任行 张海强 叶学帅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8-1134,共7页
目的 探究靶向叶酸受体α(FRα)嵌合抗原受体(CAR)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敲低型T细胞(si-PD-1-CAR-T)对肝癌细胞的清除能力。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TCGA分析FRα抗原在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FRα表达与肝癌患者... 目的 探究靶向叶酸受体α(FRα)嵌合抗原受体(CAR)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敲低型T细胞(si-PD-1-CAR-T)对肝癌细胞的清除能力。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TCGA分析FRα抗原在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FRα表达与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分别将编码靶向FRα抗原的CAR结构的mRNA及mRNA联合靶向PD-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使用电穿孔仪转导入T细胞,制备FRα-CAR-T和si-PD-1-CAR-T。流式细胞术分析FRα-CAR的表达效率和PD-1的敲低效率。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JHH-1和HepG2,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FRα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将FRα-CAR-T、si-PD-1-CAR-T及空载体转导的T细胞(Mock T)作为效应细胞,JHH-1和HepG2作为靶细胞,CCK-8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1∶1、2.5∶1、5∶1、10∶1、20∶1)时对靶细胞的杀伤效率;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效应细胞与靶细胞(10∶1)共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2的分泌情况。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患者生存差异。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FOLR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OLR1高表达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FOLR1低表达者(P=0.013)。将m RNA转导入T细胞后,FRα-CAR在CAR-T和si-PD-1-CAR-T中的表达率可达89.8%和84.7%,使用m RNA和si RNA共转染可将T细胞的PD-1下调并维持至少7天的PD-1低表达状态。FRα抗原在JHH-1细胞中表达率为100%,而在Hep G2细胞中呈阴性表达。CCK-8结果显示,si-PD-1-CAR-T对JHH-1细胞杀伤效率显著高于FRα-CAR-T细胞(P<0.05);ELISA结果显示,FRα-CAR-T细胞与JHH-1细胞共培养时,IL-2分泌量较Mock T细胞显著增加[(1 032.50±135.90) pg/mL vs (50.26±7.87) pg/mL,P<0.001],IFN-γ分泌量显著增加[(1 430.56±184.20) pg/mL vs (89.05±11.26) pg/mL, P<0.001];si-PD-1-CAR-T与JHH-1细胞共培养后,IFN-γ和IL-2的释放水平较FRα-CAR-T均显著提高(P值均<0.05)。结论 FRα是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敲低T细胞PD-1可显著提高FRα-CAR-T在体外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 叶酸盐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IFITM3水平与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7/Tregs平衡及病情程度的关系
4
作者 赵申 钱丹 王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1,共8页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感染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Toll样受体4(...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感染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mRNA表达水平与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s,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平衡及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将纳入的108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设为RSV感染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度组(n=45)、中度组(n=40)、重度组(n=23);另择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5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RSV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Th17、Tregs细胞计数及Th17/Tregs比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上述指标与Th17/Tregs平衡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情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相较于正常对照组,RSV感染组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Th17细胞计数及Th17/Tregs比值更高,Tregs细胞计数更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与Th17/Tregs比值呈正相关(P<0.05);轻度组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及Th17/Tregs比值低于中、重度组(P<0.001),中度组低于重度组(P<0.001);以上外周血指标水平与患儿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505、0.517,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联合评估病情程度的AUC、敏感度分别为0.927、91.30%,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存在Th17/Tregs比值失衡的情况;检测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Th17/Tregs比值平衡及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单个核细胞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 toll样受体4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VIST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Th22失衡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柴静 张家弘 李梦雪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4-579,共6页
目的:研究组织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含V结构域抑制T细胞活化的免疫球蛋白(VIST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EC)微环境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22失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唐山... 目的:研究组织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含V结构域抑制T细胞活化的免疫球蛋白(VIST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EC)微环境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22失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4例EC患者(EC组)、9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AH组)及94例无EC、AH等子宫和子宫内膜相关疾病人群(对照组),比较各组组织中PD-1、VISTA的表达及子宫内膜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Th22水平,应用Pearson分析组织PD-1、VISTA表达与EC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Th22失衡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组织PD-1、VISTA阳性表达情况。结果:(1)EC组、AH组中PD-1、VIST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且EC组高于A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组、AH组子宫内膜微环境中的Th1/Th2、Th17/Treg表达低于对照组,Th2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且EC组Th1/Th2、Th17/Treg表达低于AH组,Th22表达高于AH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PD-1、VISTA的表达与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Th22均无相关性(P>0.05);AH组和EC组中PD-1、VISTA的表达均与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呈负相关(r<0,P<0.05),与Th22呈正相关(r>0,P<0.05)。(3)EC患者中,PD-1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ISTA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EC组织中PD-1、VISTA呈高表达,与肿瘤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Th22失衡及EC侵袭性密切相关,PD-1、VISTA免疫检查点双抑制策略或能为EC治疗提供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含V结构域抑制t细胞活化的免疫球蛋白 子宫内膜癌 辅助性t淋巴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微环境免疫失衡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异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琳 姚静 +3 位作者 陈萍 黄小航 何梦雪 张冰花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1,共4页
总结国内首次儿童一站式异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经验,旨在为此类治疗提供临床借鉴意义。护理要点包括多团队制订预见性治疗护理方案;精准管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评估与护理多部位出血;预防与管理急... 总结国内首次儿童一站式异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经验,旨在为此类治疗提供临床借鉴意义。护理要点包括多团队制订预见性治疗护理方案;精准管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评估与护理多部位出血;预防与管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全程预防与护理感染;管理与长期随访营养状况。经过系统诊治与精细化护理,患儿顺利完成该复杂的方案,最终治疗相关并发症得到控制,原发病缓解,移植成功。患儿住院61 d后顺利出院;随访9个月,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I和CAR-T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袁美琳 盛德乔 杨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2,共5页
肿瘤免疫治疗改变了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前景。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已成为某些肿瘤临床一线治疗方案。本文总结了ICI和CAR-T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的进... 肿瘤免疫治疗改变了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前景。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已成为某些肿瘤临床一线治疗方案。本文总结了ICI和CAR-T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肿瘤治疗性疫苗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开发新型药物递送系统,以及多种疗法的联合应用将有效提高癌症患者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 肿瘤治疗性疫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实体瘤CAR-T细胞设计:安全性与通用性提升策略
8
作者 邱毓灵 廖天艺 +1 位作者 刘宝瑞 李茹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9-569,共11页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细胞(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来自人体的T细胞在体外经遗传学修饰、表达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CAR),然后将其回输入患者体内,用于靶向识别和消除肿瘤细胞。尽管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取...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细胞(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来自人体的T细胞在体外经遗传学修饰、表达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CAR),然后将其回输入患者体内,用于靶向识别和消除肿瘤细胞。尽管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功,其在实体瘤治疗中仍面临障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制约了CAR-T细胞的安全应用,肿瘤相关抗原(TAA)的异质性限制了单一CAR-T细胞的广谱适用性,也制约了其通用型开发。鉴于此,要使CAR-T细胞疗法在实体瘤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还需开展进一步的改良与提升研究。本文围绕实体瘤中CAR-T细胞疗法,从“CAR基因修饰策略”、“通用免疫受体的再靶向策略”及“抗原通用性‘赋靶’策略”三个方面对CAR-T细胞领域中为提高安全性和通用性所进行的探索进行述评,系统剖析各策略的研究路径、优势及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通过综述CAR-T细胞安全性和普适性设计策略的进展,本文旨在为实体瘤的CAR-T细胞疗法研发提供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瘤免疫治疗 嵌合抗原t细胞疗法 脱靶效应 开关CAR-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细胞精准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发展进程中的四大突破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9
作者 李梅芳 周丽娟 李玉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9,共13页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CAR-T细胞疗法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之一。为获得高效低毒的CAR-T细胞,经过不断发展及探索,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CAR-T细胞疗法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之一。为获得高效低毒的CAR-T细胞,经过不断发展及探索,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包括人源化CAR-T细胞技术、双靶点及多靶点CAR-T细胞技术、通用型CAR-T细胞技术和CAR-T细胞联合策略技术。人源化CAR-T细胞技术通过人源化改造,降低其免疫原性;双靶点及多靶点CAR-T细胞技术能够同时识别两种或多种肿瘤相关抗原,减少抗原逃逸,提高疗效;通用型CAR-T细胞技术解决了成本高及可及性等问题;CAR-T细胞联合策略技术通过不同治疗方式的组合,有效解决了一部分CAR-T细胞后复发等问题,提高了其疗效和安全性等。尽管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然面临着耐药与抗原逃逸、细胞毒性和治疗后复发等问题。本文介绍CAR-T细胞精准治疗血液恶性肿瘤进程中的重大突破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精准治疗 血液恶性肿瘤 人源化 双靶点 多靶点 通用型 联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R组库分析及应用的最新进展
10
作者 方智浩 龚方戚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12-2018,共7页
通过拥有独特分子重排机制的T细胞受体(TCR),成熟的T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上的抗原。得益于二代测序技术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高通量TCR序列检测可运用于T细胞研究中。描述性分析、多样性和克隆性分析以及对... 通过拥有独特分子重排机制的T细胞受体(TCR),成熟的T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上的抗原。得益于二代测序技术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高通量TCR序列检测可运用于T细胞研究中。描述性分析、多样性和克隆性分析以及对抗原特异性序列的识别与鉴定等方法有助于研究者深入了解TCR组库信息,并已为感染、肿瘤和免疫学领域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作出贡献。因而,TCR组库分析可应用于评估疾病进展情况并判断疾病预后效果,并且具备作为生物标志物辅助诊疗的潜力。此外,TCR组库分析还能够促进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TCR-T)疗法的进一步发展。本综述就TCR组库分析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受体 t细胞受体组库 单细胞测序 抗原特异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疗法诱发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11
作者 和仪 朱蕾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6-1125,共10页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已成为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突破性手段,而其主要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限制该疗法广泛应用的主要影响因素。CRS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异常激活及相互作用,常导致全身性...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已成为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突破性手段,而其主要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限制该疗法广泛应用的主要影响因素。CRS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异常激活及相互作用,常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多脏器损伤。近年来,针对CRS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揭示了其发生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免疫途径,为开发新型干预策略提供了基础。该文系统梳理CRS概念、病理机制以及防治药物研发进展,旨在为提高CAR-T疗法安全性、优化CRS临床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 细胞因子风暴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节复发性流产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石梦雨 贾志诚 +3 位作者 杨鑫鑫 李永谦 王培璇 郭颖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2-1219,共8页
复发性流产(RS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复杂,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妊娠免疫失衡是导致RSA的重要原因。在Th17/Treg平衡中,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比例增加,Th17/Treg平衡偏向Th17会诱发... 复发性流产(RS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复杂,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妊娠免疫失衡是导致RSA的重要原因。在Th17/Treg平衡中,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比例增加,Th17/Treg平衡偏向Th17会诱发母体免疫耐受障碍引起免疫炎症,导致移植排斥、妊娠障碍等不良妊娠结局。RS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早期诊疗困难,西医目前采用多种治疗策略进行经验性治疗,其临床疗效欠佳。RSA在中医学中属于“滑胎”范畴,强调预培其损,补肾健脾,益气养血。动物实验中,中医药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改善孕鼠蜕膜组织形态和血流供应,增加子宫净重治疗RAS,诸多临床试验也证明了中医药以其多靶点、多途径、低毒性的优势调节Th17/Treg平衡改善RSA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激素水平,来降低复发性流产率。中医药可提高RSA患者的Treg水平,降低Th17水平,调控Th17/Treg平衡,提高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中医药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 CD4^(+)t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中T细胞抑制性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刁朝玥 钱心玉 +3 位作者 陈宁 陈乾 高洁 赵东宝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08,共7页
T细胞抑制性受体(IR)参与构成T细胞和各免疫细胞间的共抑制信号通路,传递免疫抑制信号进而限制T细胞活化、增殖等免疫效应。共抑制信号的异常可能破坏机体的外周免疫耐受,导致各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亢进。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复杂... T细胞抑制性受体(IR)参与构成T细胞和各免疫细胞间的共抑制信号通路,传递免疫抑制信号进而限制T细胞活化、增殖等免疫效应。共抑制信号的异常可能破坏机体的外周免疫耐受,导致各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亢进。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复杂的全身性疾病,机体存在以T细胞为中心的免疫紊乱。在这个过程中,T细胞IR的异常表达和分布充分参与了T细胞亚群的失衡和病理性免疫反应,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靶向T细胞IR及其配体,增强它们介导的共抑制信号通路,已被研究用于抑制免疫反应和维持免疫耐受,但其在RA中的临床应用潜力仍有待探索。本文就T细胞表达的IR参与RA免疫病理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探讨了靶向这类受体的治疗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抑制性受体 共抑制信号通路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immunoglobulin D on expression of IgD receptor and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signaling in human CD4^+ T cells
14
作者 Yu-jing WU Heng-shi CHEN +5 位作者 Wen-sheng CHEN Jin DONG Xiao-jie DONG Xing DAI Qiong HUANG Wei WEI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77-977,共1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whether human CD4^+T cells could be activated by immuno-globulin D(IgD) via IgD receptor(IgDR)-Lck.METHODS Human CD4^+T cells were purifi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 with micr... OBJECTIVE To observe whether human CD4^+T cells could be activated by immuno-globulin D(IgD) via IgD receptor(IgDR)-Lck.METHODS Human CD4^+T cells were purifi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 with microbeads.The viability of T cells were detected by CCK-8.The binding affinity and expression of IgDR on T cells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IgDR,Lck and P-Lck were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RESULTS IgD coul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bind to IgDR on CD4^+T cells.The expression of IgDR was increased in response to treatment with IgD in a time-dependent an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Stimulating by IgD resulted in enhanced phosphorylation of Lck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medium control sample.The expression of Lck was not changed.As inhibitor of PTK,Herbimycin A or A770041,which combined with IgD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phosphorylation of Lck(Tyr^(394)).The proliferation promoting effect of IgD was blocked by Herbimycin A or A770041.IgD could stimulate CD4^+T cell activation and proliferation through upregulating activating tyrosine residue of Lck(Tyr^(394)) phosphorylation.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gD exaggerates CD4^+T cell activities,which may be through promoting Lck phosphory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oglobulin D immunoglobulin D receptor t cells L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secreted immunoglobulin D on the func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through immunoglobulin D receptor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15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9-30,共2页
Aim Immunoglobulin D (IgD) is a surface immunoglobulin that is expressed as either membrane IgD(mIgD) or secreted IgD (sIgD). Researchers have shown that sIgD is often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diseas... Aim Immunoglobulin D (IgD) is a surface immunoglobulin that is expressed as either membrane IgD(mIgD) or secreted IgD (sIgD). Researchers have shown that sIgD is often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 The possible roles of sIgD on the func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are still unclear and few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bnormal level of immunoglobulin D (IgD) and the effects of it by binding its receptor (IgDR) o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Methods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54 RA patients and 42 healthy controls. The levels of sIgD, human soluble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B lig- and (sRANKL), 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CCP), C-reactive protein (CRP) were determined in ser- um samples by ELISA. Rheumatoid factor (RF) was detected by quantitative nephelometry. Erythrocytes sedimen- tation rate (ESR) was tested by Westergren method. IgDR and mIgD were detected by using flow cytometry. After PBMCs were cultured and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uman IgD. PBMCs proliferation were measured by CCK-8, 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were assessed by inflammation antibody array, T-/B- cell subsets and IgDR expression were test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 of sIgD, mIgD and IgDR were detected in RA patien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The concentrations of sIgD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RANKL, rheumatoid factor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RA patients. Strikingly, IgD could enhance the prolifer- ation of PBMCs and induce IL-lα, IL-1β, TNF-α, IL-6 and production from PBMCs. Moreover, the percentage of activated T cell subsets ( CD4 + CD69 + , CD4 + CD154 + ) and activated B cell subsets ( CD19 + CD23 + , CD19 + CD21 + , CD19 + IgD + and CD19- CD138 + ) were increased by IgD. The percentage of unactivated T cell subset (CD4 + CD62L + ) and immature B cell subset ( CD19 + IgM + IgD- ) were decreased by IgD in PBMCs. Further- more, the expressions of IgDR on T and B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treatment with IgD. Conclusion IgD enhanced the activation of PBMCs through stimulation of IgDR,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RA pathogenesis. IgD represents a potentially novel immunotherapeutic target for the management of 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UMAtOID arthritis IMMUNOGLOBULIN D IMMUNOGLOBULIN D receptor t cellS B cellS PBM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制备及其体外耗竭状态研究
16
作者 刘秀盈 李昕展 +3 位作者 朱晶晶 刘静静 冯义超 王建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50-1759,共10页
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2,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细胞,通过重复抗原刺激构建体外细胞耗竭模型,并探究其抗肿瘤活性及耗竭特性。方法基... 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2,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细胞,通过重复抗原刺激构建体外细胞耗竭模型,并探究其抗肿瘤活性及耗竭特性。方法基于靶向Trop2的戈沙妥珠单链抗体可变区片段(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序列构建二代CAR质粒,进行逆转录病毒载体颗粒包装。采用Ficoll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OKT-3/IL-2活化后转导CAR病毒载体颗粒制备Trop2 CAR-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YC标签评估CAR表达率。原代T细胞(primary T cell,P-T)组仅接受相同条件的培养基处理。体外建立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及人肺癌细胞(A549)3种典型的实体肿瘤细胞模型,流式细胞术验证Trop2抗原表达,将CAR-T组、P-T组分别与肿瘤细胞共培养,通过荧光素酶法检测不同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数量比例时的杀伤效率。构建体外耗竭CAR-T模型,利用Incucyte活细胞成像系统动态监测CAR-T长期杀伤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AR-T细胞的PD-1和TIM3表达水平,CBA法分析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合转录组测序和RT-qPCR验证耗竭相关差异基因。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Trop2的二代CAR-T细胞,标签蛋白MYC显示的CAR阳性率为55.42%,体外实验显示,与P-T组相比,其对Trop2高表达肿瘤细胞(MDA-MB-453、SKOV3)具有抗原特异性及剂量依赖性杀伤效应(P<0.001)。通过体外重复肿瘤刺激建立的CAR-T细胞耗竭模型分析表明,耗竭状态的Trop2 CAR-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能力降低,而P-T细胞几乎无杀伤作用。与原始状态相比,耗竭状态CAR-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PD-1和TIM-3表达上调(P<0.001),细胞因子分泌功能减弱,转录组分析揭示耗竭细胞出现多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免疫应答、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过程呈现下调趋势,而凋亡相关通路呈现激活状态,RT-qPCR分析进一步表明IL3、IL5、IL13等免疫调节基因亦异常表达(P<0.05)。结论靶向Trop2的二代CAR-T细胞在体外重复抗原刺激诱导的耗竭进程中,表现出抗肿瘤活性下降以及效应功能减弱、耗竭相关分子表达上调等典型耗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t细胞耗竭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曾明哲 杜嘉辉 +4 位作者 胡嘉豪 贺子芊 乐泽铭 黄静怡 李志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0-1496,共7页
T细胞应答在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T细胞应答的研究离不开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本文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涉及的实验方法包括经体外抗原刺激再活化后,检测特异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或... T细胞应答在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T细胞应答的研究离不开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本文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涉及的实验方法包括经体外抗原刺激再活化后,检测特异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或活化分子的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S)技术和活化诱导标记(AIM)技术,以及基于已知表位——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限制性的多聚体检测技术和最新发展的单细胞转录组和T细胞抗原受体(TCR)联合测序技术。利用上述方法,研究者能够全面和深入研究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包括:应答的强度、持续的时间、亚群信息、识别的表位及其HLA-限制性、TCR克隆信息及转录组特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特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活化诱导标志物 四聚体技术 t细胞抗原受体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治疗的新视角:T细胞代谢调控
18
作者 李华域 李春阳 马春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3-680,共8页
尽管基于T细胞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CB)和过继性T细胞治疗已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但大多数实体瘤患者仍无法实现对免疫疗法的长期应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肿瘤微环境(TME)中复杂的代谢模式和抑制性信号会引发免疫细胞的代谢重编程,从... 尽管基于T细胞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CB)和过继性T细胞治疗已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但大多数实体瘤患者仍无法实现对免疫疗法的长期应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肿瘤微环境(TME)中复杂的代谢模式和抑制性信号会引发免疫细胞的代谢重编程,从而削弱其抗肿瘤效应。本文回顾不同分化状态的CD8+T细胞的代谢偏好性,探讨CD8+T细胞在与肿瘤细胞和TME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代谢变化,讨论这些代谢变化如何影响CD8+T细胞分化、功能和干性,以及如何利用代谢分子或者代谢通路来增强CD8+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从而实现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疗法和ICB疗法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t细胞 代谢重编程 肿瘤微环境 CAR-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控”CAR-T细胞治疗肿瘤的机遇与挑战
19
作者 阮文慧 侯睿 施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3-459,共7页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体内行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仍然限制了其临床应用。CAR-T细胞在不恰当的地点以不可控制的强度被活化,可能导致抗肿瘤作用的下降或造成难...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体内行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仍然限制了其临床应用。CAR-T细胞在不恰当的地点以不可控制的强度被活化,可能导致抗肿瘤作用的下降或造成难以预测的不良反应。若能使CAR-T细胞的体内行为变得可知和可控,并在适当的地点以适宜的强度被活化,将有望显著提升抗肿瘤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遥控”CAR-T细胞体内活性的策略。通过巧妙的设计对CAR-T细胞的活性和行为进行精细控制,发挥安全、精准、高效的抗肿瘤疗效是CAR-T细胞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 体内行为 遥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CAR-T开发工艺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海鹏 朱启宇 +1 位作者 朱家良 闵静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1-467,共7页
嵌合抗原受体T(CAR-T)淋巴细胞是过继性免疫疗法中的研究热点,这项技术将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推至巅峰。CAR-T对淋巴细胞起源的血液肿瘤已经取得了极佳的疗效,并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可能性。CAR-T制备工艺目前以病毒载体转染T细胞为主... 嵌合抗原受体T(CAR-T)淋巴细胞是过继性免疫疗法中的研究热点,这项技术将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推至巅峰。CAR-T对淋巴细胞起源的血液肿瘤已经取得了极佳的疗效,并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可能性。CAR-T制备工艺目前以病毒载体转染T细胞为主,但产生病毒载体的过程长、成本高,同时病毒载体载荷量低且伴随插入不稳定性。因此目前急需努力寻找更便捷、更精确的非病毒基因传递方法。本文综述了目前最有前途的非病毒基因传递技术的现状,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Cas9)基因编辑、转座子系统,如睡美人(SB)和PiggyBac(PB)和mRNA,并对非病毒载体CAR-T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载体 嵌合抗原受体t(CAR-t) 转座子 CRISPR/Cas9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