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口海上光伏场区潮位高精度预报
1
作者 叶灿胜 翟鸣皋 朱建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169,共12页
在超浅海建造海上光伏场区,需要开展潮位预报以保障施工船只的安全和工程顺利进行.在黄河口HG14海上光伏场区开展了连续3个多月的潮位观测,基于实测潮位数据,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开展测站潮汐调和分析预报,以及建立渤海水动力模型,并在模... 在超浅海建造海上光伏场区,需要开展潮位预报以保障施工船只的安全和工程顺利进行.在黄河口HG14海上光伏场区开展了连续3个多月的潮位观测,基于实测潮位数据,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开展测站潮汐调和分析预报,以及建立渤海水动力模型,并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开展潮位数值预报.实测潮位资料表明,光伏场区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混合潮,潮汐日不等明显,最大潮差约为2.0 m.经11个主要分潮的调和分析,振幅从大到小的次序为M2、K1、O1、S2、K2、P1、N2、M4、Q1、MS4、M6,振幅分别为62.28、26.27、22.06、20.87、7.49、6.64、6.36、5.11、4.28、1.47、0.65 cm.其中,M2分潮振幅最大,为62.28 cm,是第二大K1振幅(26.27 cm)的约2.4倍,半日分潮S2振幅20.87 cm比全日潮K1、O1小.在3个浅水分潮中,M4最大,MS4和M6小得多.在得到主要分潮调和常数后,给出了测站的调和分析潮汐预报.结果表明,调和分析预报潮位与实测潮位吻合良好,调和分析预报潮位和数值模拟潮位与实测潮位的对比技术分数分别为0.96、0.97,两者均能高精度预报潮位.应用验证的数值模型模拟和预报了光伏场区模型输出点潮位,给出了各月潮位随时间变化图和潮汐表.光伏场区潮汐日不等小潮期间十分明显,低潮位比大潮期间明显偏高.潮汐表给出了输出点公历、农历、星期共3种日期每天每小时的潮位,以及每日两次的高潮位、低潮位及其对应的时间.研究得出了HG14海上光伏场区潮汐特征,预报潮位可为施工船只避免搁浅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光伏场区 潮汐调和分析 潮位预报 潮汐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时差特征的LSTM模型余水位短期预报
2
作者 冷建徽 许军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前余水位预报都是采用单站方式,仅基于余水位的自相关性。针对较大范围的沿岸验潮站余水位预报,进一步结合余水位的空间强相关性和站间余水位的时差信息,以“预测站-辅助站”验潮站组的形式,由历史同步余水位数据训练多变量LSTM(long ... 目前余水位预报都是采用单站方式,仅基于余水位的自相关性。针对较大范围的沿岸验潮站余水位预报,进一步结合余水位的空间强相关性和站间余水位的时差信息,以“预测站-辅助站”验潮站组的形式,由历史同步余水位数据训练多变量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实现预测站的余水位预报。渤海沿岸四个长期验潮站的实例分析表明:所提的预报方法因增加利用了时域上的时差信息,预报精度优于三类单站方法,并显著增大了预报时长。方法可用于解决大范围航海动态水位保障中的余水位预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潮汐 动态水位 余水位预报 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 潮时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潮河段上游流量对潮位预报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国芳 谭亚 张秀菊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47,共4页
以长江口天生港站、徐六泾站、杨林站为例,基于大量样本建立了各站日均增水与大通流量增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所得关系式,根据上游流量的大小,对潮汐预报模型计算的过去若干年的潮位进行校正.经过校正,3站日均潮位预报误差的绝对值≤20 c... 以长江口天生港站、徐六泾站、杨林站为例,基于大量样本建立了各站日均增水与大通流量增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所得关系式,根据上游流量的大小,对潮汐预报模型计算的过去若干年的潮位进行校正.经过校正,3站日均潮位预报误差的绝对值≤20 cm的合格率分别由77.3%提高到92.1%,76.3%提高到88.7%,83.8%提高到89.2%.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感潮河段潮位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位 预报 流量 增水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中山验潮站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黄继锋 鄂栋臣 +1 位作者 张胜凯 周春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67,共5页
2010年2月我国在南极中山站成功建立了首个可用于海平面长期变化研究的永久性验潮站。通过数据处理,得到验潮站基准点系统的水准网平差结果以及验潮仪零点标定结果;分析潮汐数据,获得了中山站的170个调和常数和潮汐特征,并进行潮汐预报... 2010年2月我国在南极中山站成功建立了首个可用于海平面长期变化研究的永久性验潮站。通过数据处理,得到验潮站基准点系统的水准网平差结果以及验潮仪零点标定结果;分析潮汐数据,获得了中山站的170个调和常数和潮汐特征,并进行潮汐预报,编制了中山站潮汐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中山站 验潮基准系统 验潮仪零点标定 潮汐预报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潮汐预报探索 被引量:8
5
作者 孙美仙 程勇 +2 位作者 滕骏华 梁颖祺 胡楠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28,共10页
以天文潮调和分析原理为基础,通过对余水位的分布特征统计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少量观测潮位数据实现短期潮汐预报的方法,并研究开发相关的预报软件。应用案例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统计预报方法具有两项重要的应用价值:(1)在缺测数据修订... 以天文潮调和分析原理为基础,通过对余水位的分布特征统计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少量观测潮位数据实现短期潮汐预报的方法,并研究开发相关的预报软件。应用案例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统计预报方法具有两项重要的应用价值:(1)在缺测数据修订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平均绝对值误差优于5 cm;(2)在为期3天的短期潮汐预报中具有较好表现,平均绝对值误差小于1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潮汐预报 调和分析 余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道测量水位改正通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黄辰虎 陆秀平 +4 位作者 申家双 刘敏 马福诚 欧阳永忠 黄谟涛 《海洋测绘》 2011年第4期13-16,25,共5页
为满足海道测量作业发展实际需求,进行了海道测量水位改正通用模式研究。在单波束测深逐点逐时分区改正基础上提出了适于单、多波束测深的海量数据虚拟单验潮站改正模式,基于时差法、最小二乘拟合法数学模型以及海洋潮汐数值预报模型,... 为满足海道测量作业发展实际需求,进行了海道测量水位改正通用模式研究。在单波束测深逐点逐时分区改正基础上提出了适于单、多波束测深的海量数据虚拟单验潮站改正模式,基于时差法、最小二乘拟合法数学模型以及海洋潮汐数值预报模型,研制了适于沿岸、近海水深测量的水位改正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道测量 水位改正 多波束测深系统 时差法 最小二乘拟合法 潮汐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余水位精化潮高模型的水位生成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绍炜 许坚 +1 位作者 张立华 唐岩 《海洋测绘》 2009年第6期30-33,共4页
研究了基于余水位精化潮高模型的水位生成方法。所提方法首先构建网格潮汐场模型,其次采用余水位提高内插模型精度。通过网格搜索策略实现了水深点所属网格的快速定位及水位生成,探索了该模型在水位改正及预报中的应用。实验表明:所提... 研究了基于余水位精化潮高模型的水位生成方法。所提方法首先构建网格潮汐场模型,其次采用余水位提高内插模型精度。通过网格搜索策略实现了水深点所属网格的快速定位及水位生成,探索了该模型在水位改正及预报中的应用。实验表明:所提方法既可应用于水位改正又可用于水位预报,且较现有方法在精度上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水位 潮汐场模型 水位改正 水位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ey-GMDH的模块化实时潮汐预报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泽国 尹建川 柳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0-146,共7页
为了提高潮汐水位的实时预测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的数据处理群模块化(Grey-GMDH)潮汐水位实时预测模型。模块化将潮汐分解为两部分:由天体引潮力形成的天文潮部分和由各种天气以及环境因素引起非天文潮部分。使用Grey-GMDH模型... 为了提高潮汐水位的实时预测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的数据处理群模块化(Grey-GMDH)潮汐水位实时预测模型。模块化将潮汐分解为两部分:由天体引潮力形成的天文潮部分和由各种天气以及环境因素引起非天文潮部分。使用Grey-GMDH模型和调和分析模型分别对潮汐的非天文潮和天文潮部分进行仿真预测,然后将两部分的预测结果综合形成最终的潮汐预测值。并选用San Diego港口的实测潮汐值数据进行实时预报的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并取得了良好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有着较高的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水位实时预报 调和分析法 模块化 数据处理群网络 灰色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海面变化的灰色模型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蒋国俊 王宗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1-65,共5页
应用灰色模型理论,分析了各影响海面变化因素的影响力度,指出影响浙 江海面趋势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建立了海面变化的灰色气温模型,其计算值 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可根据气温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海面变化趋势。若未来百年全球 气温... 应用灰色模型理论,分析了各影响海面变化因素的影响力度,指出影响浙 江海面趋势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建立了海面变化的灰色气温模型,其计算值 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可根据气温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海面变化趋势。若未来百年全球 气温再上升1.5~5.SC,浙江海面将对应上升24~78cm。灰色模型模拟还显示, 未来平均高潮位上升速率明显大于平均低潮位上升速率,潮差将逐渐增大,在相同 平均海面升幅的情况下,未来海面上升对海岸带的影响要比均匀上升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潮差 灰色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BP神经网络在潮汐预报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双喜 黄文骞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129-132,共4页
应用传统的调和分析方法对潮汐水位进行预报时,要想获得精确的潮汐预报水位,需要大量的长期潮汐观测数据,为了突破传统方法的限制,应用一种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短期的潮汐观测数据,对潮汐水位进行精确有效的预报。结果显示... 应用传统的调和分析方法对潮汐水位进行预报时,要想获得精确的潮汐预报水位,需要大量的长期潮汐观测数据,为了突破传统方法的限制,应用一种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短期的潮汐观测数据,对潮汐水位进行精确有效的预报。结果显示,对比传统的调和分析方法,应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有效的改善潮汐水位的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预报 调和分析 BP神经网络 潮汐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潮水闸优化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宝贵 薛井俊 +3 位作者 刘清华 徐煊 张绿原 谈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3-219,共7页
针对感潮水闸调度运行受潮汐影响大,过闸流量控制难的问题,从水闸机理模型出发分析了水位(潮位)对过闸流量的影响,然后基于GRU神经网络设计了潮位预测数学模型,结合江都东闸的实际需求,开发了闸站优化调度系统。经与实测数据对比,研究... 针对感潮水闸调度运行受潮汐影响大,过闸流量控制难的问题,从水闸机理模型出发分析了水位(潮位)对过闸流量的影响,然后基于GRU神经网络设计了潮位预测数学模型,结合江都东闸的实际需求,开发了闸站优化调度系统。经与实测数据对比,研究提出的多层GRU神经网络模型可准确的预测高低潮位出现的时刻以及潮位值。软件系统部署后,能很好支撑江都东闸的运行调度工程,在同类工程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水闸 优化调度 潮位预测 GR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及其在年最高潮位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纪懿桓 熊艺媛 麻荣永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1-34,共4页
在灰色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度较高的灰色马尔可夫预报模型,作为一种非线性系统分析的模型,并对北海港年最高潮位进行预报分析.从模拟效果分析,计算值与实际值大体吻合,该模型可应用于工程实际.
关键词 年最高潮位 灰色模型 马尔可夫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为原理的潮汐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松 叶瑞明 +1 位作者 王齐林 柳林涛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51,共5页
为进一步优化无为原理在潮汐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结合传统调和分析,将标准时频变换难以区分的分潮进一步分离。基于标准时频变换的无为原理,能从验潮数据中将各个分潮信号从其标准时频谱中直接提取,但是由于分辨率上的限制,分潮S2与K2... 为进一步优化无为原理在潮汐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结合传统调和分析,将标准时频变换难以区分的分潮进一步分离。基于标准时频变换的无为原理,能从验潮数据中将各个分潮信号从其标准时频谱中直接提取,但是由于分辨率上的限制,分潮S2与K2、P1与K1混叠而难以区分,而在传统调和分析成功将混合分潮分离后进行预测,能使精度提高了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分析 潮汐预测 标准时频变换 调和分析 无为方法 无为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确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史晓平 石景元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82,共4页
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深度基准面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制约海图成果的精度,影响航行安全以及港口、航道和海洋工程建设。为此,梳理当前我国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确定方法,结合海洋测绘实际工作中深度基准面的... 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深度基准面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制约海图成果的精度,影响航行安全以及港口、航道和海洋工程建设。为此,梳理当前我国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确定方法,结合海洋测绘实际工作中深度基准面的计算和确定过程,全面分析我国海图深度基准面长期存在的不一致、不平衡和不统一等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包括:计算方法自身局限、方法前后不一、计算资料差异、陆海垂直基准不统一、区域水文潮汐特征变化和深度基准面发布缺乏权威机制等。提出统一的深度基准面计算方法,可有效解决计算结果不一致的问题;加强水文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设,为深度基准面平衡奠定基础;建立深度基准面计算、校核和发布机制,消除深度基准面不统一的不足,为我国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确定和统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基准面 弗拉基米尔法 直接预报法 最低天文潮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RX神经网络的极端风暴潮事件预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宏凯 迟万清 +1 位作者 杨洁 周涛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8,共8页
通过构建采用外部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NARX),利用1979年1月1日00时—2003年12月25日23时逐时的实测潮位数据和再分析气象数据结合调和分析预报结果搭建模型,对库克斯(Cuxhaven)港口2004—2018年中增水最大的两次风暴潮极端事件... 通过构建采用外部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NARX),利用1979年1月1日00时—2003年12月25日23时逐时的实测潮位数据和再分析气象数据结合调和分析预报结果搭建模型,对库克斯(Cuxhaven)港口2004—2018年中增水最大的两次风暴潮极端事件潮位进行预报和验证,同时对影响模型性能的参数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NARX神经网络延迟数为24 h时模型的精度最高,两次极端风暴潮验证下的R2分别为0.94和0.95,且在最高潮位时的误差分别为57.78 cm和26.55 cm。实验中模型在延迟数方面存在阈值,当延迟数为24 h时模型效果最佳,在延迟数达到阈值前模型的精度逐渐上升,超过该阈值后模型精度下降;输入时间数据序列的长短会影响模型的精度,序列越长模型精度越高,但影响效果会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X神经网络 风暴潮潮位 潮位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